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第十五章化肥生产

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统称为化肥。主要的产品有氮肥、磷肥和钾肥。此外还有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肥料、混合肥料及微量肥料等。

化肥生产,尤其是氮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连续化的工艺生产过程,需要在密闭的系统内,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其设备、管道繁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性质,有的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因此,化肥生产及其储运工作必须注意安全防火。

第一节氮肥生产

在各类化肥中,氮肥产量居第一位,氮肥工厂星罗棋布,多数县、市都有氮肥厂。氮肥生产火灾爆炸危险性也最大。

氮肥生产就是将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态氮的过程,所以也常成为“氮的固定”。

一、氮肥生产流程

氮肥生产流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1)造气—将原料制备成主要含有氢、氮气体的原料气。

(2)精制—将原料气中氢、氮以外的杂质去除,使原料气得到精纯。(3)压缩与合成—将较为纯净的氮、氢比例为1:3的氮氢混合气体压缩到高压状态,在催化剂和高温的作用下合成为氨。

(4)氨加工—将氨经进一步加工得氮肥。

前三步常称为氨的合成。经进一步加工制得的成品如硝酸铵、尿素等都是化肥。

从安全防火考虑,氮肥生产中以硝酸铵的生产过程最为典型,其他种类氮肥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火要求可以参照。

以固体、液体燃料为原料制造硝酸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氮肥的生产总流程如表所示。

氮肥生产总流程:脱硫

原料准备变换

造气水洗

氨的合成精制铜洗

压缩碱洗

氮肥生产合成甲烷化

氨水

氨的加工硝酸铵

尿素

氨合成的工艺流程图:

空气水蒸汽硫或硫化物水蒸汽

固体原料

或液体原料半水煤

氨气硝酸铵液

成品

空气水

二、原料准备

现在,氮肥生产多采用天然气、炼厂气、焦炉气、重油和煤和焦碳等气体、液体和固体原料。

(一)固体原料

主要有块状焦炭、无烟煤和其他物质制成的煤球等。这类原料虽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但在运输、粉碎、筛分等过程中极易产生粉尘、四处飞扬。当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200~300g/m3时,遇明火、猛烈摩擦或雷击等因素,很容易引起爆炸和燃烧,而且爆炸强度很高。因此,要防止粉尘的积存和飞扬。运输和处理固体原料的设备应尽可能做到密闭。处理固体燃料的厂房要设排风除尘设备和水喷装置,以利除尘和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要加强生产管理,做到每班清除积尘。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在使用粉煤气化造气的工厂,因储煤与煤气发生炉相通,煤斗内需通入压力大于发生炉内压力的氮气进行保护。若氮气压力不足或供应中

断,发生炉内的高温煤气或明火会进入储煤斗,使储煤斗内着火,甚至爆炸。故应分别设置压力指示仪表和储煤斗内压力下降报警装置,以及使发生炉自动放空以降低炉内压力的连锁装置,以保证煤气不进入储煤斗。

(二)本节消防要求

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采用外开式门窗,房顶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天窗,便于气体流通和有毒气体泄露。

如储煤斗内着火,应先加大氮气量,再通过水蒸汽灭火,但不可用灌水方法扑救,以防水流入煤气发生炉,引起爆炸事故。储煤斗上还应装防爆膜,以防止爆炸。

储存固体燃料的露天或半露天堆场,应设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并设消防设施,固体燃料,尤其是煤极易在夏季发生自燃现象,所以要在日常管理中注意通风降温,以防自燃。

在输煤过程中为了降低粉尘飞扬应适当给予加水喷淋增湿,以保证作业现场符合职业卫生和煤尘爆炸。

本工序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栓和消防带,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防护器材。在输煤楼料仓上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有毒气体自动报警装置。

三、造气

造气是把煤、焦炭、重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在煤气发生炉中进行加工,于高温下与空气和水蒸汽进行气化反应,制得供合成氨用的原料气—半水煤气。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氢、氮、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气体。因为这种煤气中含有较多的合成氨用的氮气,故成为“半水煤气”。

造气生产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生产。造气生产的主要设备——煤气发生炉和废热锅炉属于有明火和赤热表面的设备。按有关规定,煤气发生炉与其他燃料或煤气设备的防火间距不受限制,但气体燃料的缓冲储罐则应远离煤气设备和管道。设备、管道应该密闭,不能发生煤气或液体、气体燃料的跑、冒、滴、漏。万一煤气发生炉有煤气泄漏,因为煤气本身的高温,喷出的就是火焰,这是稳定燃烧,这时应首先以水冷却火焰可能危及的设备或建筑物,然后才能采取可靠措施,在灭火的同时,

堵塞泄漏点。否则,漏出的可燃煤气与空气混合将会因明火或赤热表面而发生爆炸。

(一)、以焦炭制取半水煤气

以焦炭或煤球作原料制取半水煤气,通常采用固定层法。煤气发生炉内焦炭层相对静止,不发生像沸腾炉那样的沸腾燃烧现象。这种发生

1、气化

焦炭在发生炉内交替进行燃烧升温与气化制气两个反应,当通入空气时,焦炭燃烧,炭层温度提高至1000~2000℃(燃烧气体放空)。当向炉内通入水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时,高温炭层即进行气化反应,制得半水煤气,为了安全、稳定的生产,半水煤气的生产过程是将燃烧升温与制气过程不断交替进行的,即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制气和空气吹净等五个工序组成一个制气循环,进行间歇式的生产。

(1)发生炉中最危险的燃烧爆炸因素,是煤气“透氧”,即半水煤气中含氧量超过0.5%。由于半水煤气的爆炸上限高达69.4%,因此进入少量氧极易达到爆炸极限。这样,在发生炉内,或者到了后续生产设备内,尤其在电除尘器、煤气鼓风机等易发生火花的设备内,极易发生爆炸。造成“透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

①发生炉开车的初始阶段,炉温较低,气化反应不完全,过多的残余空气混入煤气中造成“透氧”。故应适当延长吹风时间,勿使这部分煤气进入煤气系统。待炉温正常后才能输入系统。

②阀门关闭不严或渗漏,空气漏进煤气系统中。应加强检查,发现阀门漏气须及时停车、更换。

③发生炉内燃料层过薄,产生空洞或结块,使吹入的空气—水蒸汽混合气中的空气反应不完全而混入煤气系统,可以通过补充燃料或清理燃料层加以解决。

为及时发现“透氧”,在发生炉出口的煤气系统上应设有测定煤气

中氧含量的自动分析仪和“透氧”报警仪。同时,还要有“透氧”报警与发生炉煤气自动放空的连锁装置以及时解除“透氧”威胁。

(2)发生炉工作时,炉内各部位都有交替通过煤气和空气的机会,必须合理安排工作循环和吹入气体的顺序。例如,下吹制气阶段吹混合气体时要求先吹蒸汽,后吹空气;结束时则先停空气,后停蒸汽。如果先通空气,就会与上一制气阶段的煤气相混,极易发生爆炸;若后停空气则会与下阶段产生的煤气相遇,同样极易发生爆炸。

工作循环一般都采用自动控制,如果自动控制失灵或切换阀发生故障,以致吹入气体顺序异常,或者由于水蒸汽中断,均易造成爆炸危险。万一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将制气循环转入吹气放空阶段,同时打开炉下的保安蒸汽,将炉底、灰斗等容易积存煤气的部位吹净,以防爆炸,然后进行其他处理。

(3)空气鼓风机的管道上应有放空管,大小安全挡板和防爆膜片等安全装置。正确设计防爆膜片的安装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它不能朝向经常有人停留或通过的部位,以免爆破时伤人。大挡板与小挡板的启闭方向相反,向发生炉通气时,大挡板和切断阀开,小挡板关闭。停止通气时,则相反,使空气放空以防止空气漏入发生炉。如因停电等故障,造成鼓风机停转,发生炉煤气返回空气管道而爆炸时,防爆片即爆破,以保护设备。如果鼓风机内风压足够时,最好在空气管道上设止逆水封,使煤气不能返回空气系统。

2、降温和除尘

半水煤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降温后,经洗气箱、除尘器、洗涤塔、电除尘器等设备进行除尘,并使煤气降至室温。

(1)在废热锅炉、除尘器等高温设备之后,应设大的止逆水封,以防止煤气返回。水封箱内的水应保持溢流状态。如遇断水便失去水封作用,发生炉应立即停车,待供水恢复后,再重新开车。

(2)止逆水封和后部洗涤塔排水,都应设溢流水封,既可防止出水时夹带煤气进入下水道,又可以方便观察水的溢流状况。

(3)下水道应设排气管等通风装置,以排除进入下水道内的煤气,防止发生“地沟爆炸”。如遇下水道煤气着火,应尽快用水蒸汽或氮气扑灭,以防蔓延。同时找出煤气泄露点,及时堵塞。造气工序的工业下水

道应在进入全厂性干、支管之前设水封高度不小于250mm的水封井。(4)用电除尘器净化煤气时(电除尘器是利用高压电场扑集粉尘的设备),应特别注意严防煤气中的含氧量,即煤气“透氧”。

3、储存

生产的半水煤气最后送往气柜储存,或经煤气鼓风机送往脱硫工序。

一般都使用湿式(钟罩型)气柜储存半水煤气,以使进入下一工序压缩时工作稳定,并平衡全厂的生产。

(1)半水煤气的气柜较大,一般为数km3。这是全厂的重点防火部位,它与厂内其他建筑物、明火点等的防火间距、应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2)气柜区域内(30m范围内)动火时,必须有安全施工方案,并经过审批,采取严格措施后方可进行。

(3)气柜的焊缝较多,又容易因腐蚀而发生漏气,因此,气柜投用前要进行严格测试,对其放空信号指示及连锁等装置也要进行可靠性实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投用。因为气柜一经投用后,再要停用检修则比较困难。

(4)半水煤气气柜投用前要用氮气进行置换,执行“三升三降”的操作要求。即用鼓风机向气柜充气,应将气柜钟罩升起达到最高限度,气柜放空,钟罩落下,为“一升一降”,如此反复操作三次,其目的是使气柜内原有的空气可能被氮气置换。第三次放空时,分析放空气体内的氧含量小于2%时,方为置换合格,若达不到要求,应再用氮气进行“升降”,直至合格为止。因为气柜容积大,且气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置换切不可马虎从事,遗留后患。

(5)在气柜的运行中,应注意气柜钟罩的高度。遇到大风天气,若气柜钟罩上升过高,易发生偏斜、造成大量煤气泄漏。此时,应及时打开放空管,降低钟罩高度,使钟罩复位。但应注意,若遇雷雨天不应打开煤气放空,以防雷击起火。只能采用停止进气、向外送气的方法,而使钟罩下降。

气柜高度若过低,危险性更大。因为气柜内煤气继续输出,会因造成负压而吸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若被吸入压缩机,即会发生猛烈爆炸。

因此,气柜应装有钟罩高度指示仪(或气柜容量指示仪)及气柜高限和低限报警仪。同时,还需要安装气柜低限与压缩机的自动停车连锁装置。

(6)湿式气柜应保持水封槽内水的溢流状态。冬天则应注意防止结冰,必要时可通过蒸汽对水进行加温。

煤气鼓风机是要害部位,如由于叶轮摩擦,撞击发生火花,或鼓风机转轴密封性能差而导致漏气时非常危险。因此,在使用鼓风机将半水煤气送入脱硫工段时,鼓风机叶轮必须用有色金属制造。鼓风机房应加强通风排气,以及时排除轴封等处漏出的煤气。鼓风机厂房应设置煤气报警器,其报警信号值应设在不大于煤气爆炸下限的1/4位置。

鼓风机的厂房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并采用轻质屋面。厂房的泄露面积宜大于0.1m2/m3。厂房如采用型钢承重结构时,其结构应做耐火保护。

厂房的电器、仪表等都应达到1(Q—2)级防爆要求。

4、开车、停车与检修

在实际生产中,应经常清理灰斗或鼓风箱,停车后打开炉上盖时,如无氮气置换,也会造成空气进入而发生爆炸。所以还需注意:(1)煤气系统停车后和开车前必须用氮气进行彻底置换,使系统中可燃气体浓度低于0.5%;开车前需使系统内含氧量小于0.5%,以防止煤气进入后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2)若为整个造气工序检修,则应在停车后以氮气对整个煤气系统进行彻底置换,直到放空气体中可燃气体含量小于0.5%,造气工序与原料供给部分和下道工序以盲板或水封彻底隔离、切断,方能进行动火。

若为个别设备或管道检修,则必须在用盲板将检修部分与非检修部分彻底隔绝后(绝对禁止用阀门来隔断),并用氮气将检修部分置换合格后,才能进行检修。但这时若其他部分仍在生产,动火应按“特殊危险动火处理”。

如果长期停用或检修期间长,还应注意所采用的盲板应比常用的适当加厚,以防其受腐蚀穿孔而发生煤气渗漏危险。

由于焦炭造气操作的压力较低(约0.01~0.02MPa),设备和管道的材质要求不高,密封结构的质量不佳等原因,很容易出现跑、冒、滴、

漏等问题。而且地沟、电缆沟等低洼处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积聚煤气。因此必须加强安全防火管理,加强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以保证安全。

5、本节消防要求

造气厂房采取半敞开式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厂房地面采用了不发火花的细石混凝土地面,以防止磨擦撞击产生火花。

装置框架等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内、外装修材料的耐火性能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如造气炉发生着火,应先做紧急停炉措施,关闭相关油系统、与其他相连的煤气管道应水封应及时加水有效隔绝,再用水蒸汽灭火,但不可用水方法扑救,以防水流入煤气发生炉或水接触高温设备,引起爆炸事故。

在岗位操作时要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佩带,注意防中毒和高温辐射,以保证作业现场符合职业卫生和消防要求。

本工序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栓和消防带,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防护器材。在造气炉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有毒气体自动报警装置。

四、脱硫

煤气中的硫化物虽含量不高,但它能使各种催化剂中毒失去活性。硫化氢对设备、管道的腐蚀性很大,是造成泄露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将煤气中硫化物脱掉。这是煤气净化的一部分,同时还能得到副产品——单体硫。

脱硫的方法很多,不下四、五十种,按其物理形态可分为干法与湿法,重要脱硫方法如表所示。

吸收法—活性炭法

脱有机硫转化吸收法—氧化锌法、锰矿法、活性氧化铁法

脱硫转化法—加氢转化法

脱无机硫干法脱硫—氧化铁法、活性炭法

湿法脱硫氧化法—砷碱法、改良砷碱法、氨水催化法、改良蒽醌二磺酸法

化学吸收法—烷基醇胺法、碱性盐溶液法

物理吸收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冷甲醇法

(一)干法脱硫

以活性炭为吸收剂进行脱硫,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氧气氨

在脱硫吸附器内煤气中的硫化物与适量加入的氧(空气)在氨的催化作下生成单体硫,被活性炭吸附。脱硫后的煤气送往变换工序。

活性炭吸附的硫,经硫化铵萃取液萃取生成多硫化铵溶液,后者经水蒸汽再生又转化为硫化铵萃取液循环使用。在再生萃取液的同时,得到单体硫。

脱硫工序的防火要求如下:

1、吸附器中加入的氧应经过计算,并用仪表严格控制,使脱硫后的煤气中含氧不超过0.2%~0.3%,在煤气入口应设煤气流量表、硫化氢含量分析仪和空气流量表,以便控制空气加入量,避免煤气中含氧量过高,发生危险。

2、空气管道口应设止逆水封,以防输送空气的鼓风机突然停车时发生煤气倒流入空气管道,引起爆炸。空气鼓风机应有停车报警装置。

3、吸附器的阀门受活性炭颗粒影响,容易关闭不严,生产中经常需要带煤气抽、加盲板,这是煤气很容易逸出,操作人员要佩带防毒面具,使用的工具、风轮等应为有色金属制造,防止碰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4、停车检修时,尤其是局部设备检修时要采取拆掉一段联系管段的办法,使之与生产系统彻底隔断。因为盲板在硫化氢的腐蚀作用下,容易穿孔,并不可靠;仅靠阀门隔断更是不允许的。

5、脱硫工序的碳钢设备和管道内常会生成容易自燃的硫化亚铁。它在干燥时,遇到空气,常温下就能自燃,并产生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因此,在检修时,应先对设备、管道用清水湿润,避免自燃。

6、本工序容易因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厂房内的煤气浓度较高,所以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的排风机应当是防爆型的,厂房内还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

7、自控、检测等仪表容易被硫化氢腐蚀而失灵或误报,应经常检查和维修。

8、厂房要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并宜采用轻质屋面。

9、副产品——硫磺要每日清理一次,在厂房内存放的数量不能超过一日的产量。

(二)湿法脱硫

在脱硫塔内,用脱硫剂溶液与煤气进行逆流洗涤,使煤气中的硫化物被溶液吸收。本工序的防火要求如下:

在操作中要注意脱硫吸收塔和溶液再生塔塔底的液位,严防液体抽空,吸入空气与煤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某些湿法脱硫溶液再生时使用大量的空气使硫化氢解析并排空。应注意,放空管应高出附近有人操作平台和屋面2米以上,并应有防雷保护措施。

其他防火措施参见“干法脱硫”。

五、变换

脱硫后的煤气中尚含有较多的一氧化碳。例如重油部分氧化法制得的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可达45~49%。需要经过变换工序使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汽进行转化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达到既清除一氧化碳又增加合成原料气的目的。

变换生产有中温变换与低温变换两类。生产的压力有0.7~1.2MPa ,1.2~1.8 MPa及3 MPa多种,常用的常压中温变换工艺流程图所示:

水蒸汽

变换生产中,尽管在煤气中加入了水蒸汽使其危险性大为下降,但在反应后增加了氢气的含量,滋生了新的危险,其防火要求如下:

(一)预热和混合

脱硫后煤气经预热器加热至320~330℃,加入水蒸汽,混合后进入变换炉,尽管有水蒸汽存在,但如煤气漏至空气中后,水蒸汽很快冷凝,剩下的煤气仍然很危险的。所以仍应严防泄漏。

(二)变换反应

与水蒸汽混合后的煤气进入变换炉内,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氧化碳与水蒸汽进行转化反应,得到氢气和容易清除的二氧化碳。

根据脱硫煤余一氧化碳含量当变换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为3%左右时,采用中温变换,一氧化碳含量在0.3%左右时,采用低温变换。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为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反应,中温变换又可分为几段进行。

变换中,气体氢的含量增加,爆炸范围有随之扩大,约在

6.55%~80.64%左右,这时更应重视防火安全。

在变换工序开车时,为使变换炉内的催化剂还原并升温,一般用氮气作热载体,并适量增加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原料气,通入变换炉的催化剂层中,这时应注意:

1、要用盲板将升温还原系统与生产系统隔绝。

2、燃烧室在点火前,要先用氮气进行彻底置换,使排出的尾气

中可燃气体含量小于0.5%,并开引风机使炉内为负压,然后才能点火。操作的程序应是:先点火、后开气(煤气和空气)。如一次点火不成或中途熄灭,不可接着点火。必须关掉燃料气,加大空气置换几分钟,待分析放空尾气中可燃气含量合格后,方可重新点火。不准违反操作程序,否则会引起燃烧室爆炸。

在燃烧室出口管道上要加防爆水封,以便在燃烧室发生爆炸时,从水封卸压,保护设备。水封应保持溢流状态。

3、在燃烧室的煤气入口管道上也应加装水力阻断器和水封,以防燃烧室的火焰倒入燃料系统。

4、在变换升温还原后,应同时缓慢地关闭火嘴的燃料气和空气切断阀。若突然关闭某一阀门,将造成燃烧室内的气体比例失调而发生爆炸。

5、变换炉短期停车时,变换炉内要用变换气或氮气等进行保压,以防炉内温度下降,导致炉内压力下降,使空气抽入变换炉与煤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若变换炉停车检修,则必须用氮气进行置换合格,并用盲板使其与生产系统隔绝,方可交付检修。

6、变换炉换车时要抽、加盲板,其注意事项与“脱硫相同”。

(三)降温与热量回收

变换炉出口的变换气温度较高,须经热交换器回收热量,并使变换气降温后送入下道工序。

1、冷凝塔排出的水要先经水封再排入下水道,以防排水时夹带煤气。变换工序的下水道汇入全厂支、干线时也要加水封。水封高度不应小于250mm。

2、热水塔、冷凝塔、饱和塔等,停车检修时,要加盲板与其他系统切断。并且要先用氮气置换合格后再放水。如果先放水,会产生负压而吸入空气,与塔内残存煤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检修时明火将发生爆炸。

(四)本工序消防要求

本工序大多数生产装置、设备采用露天布置,部分厂房应采用敞开式框架结构。厂房地面及罐区地面等应采用了不发火花的细石混凝土地面,以防止磨擦撞击产生火花。

装置框架等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二级,内、外装修材料的耐火性能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脱硫罐区、变换罐区、脱碳塔区等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框架等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二级以满足防火要求。装置钢框架及设备裙座均涂防火涂料,避免火灾对框架及设备的损害。

在岗位操作时要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佩带,注意防中毒和高温辐射,以保证作业现场符合职业卫生和消防要求。

本工序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栓和消防带,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防护器材。在各塔、罐区内应设置紧急出口通道标志,并保持紧急通道的畅通。

六、压缩

在氮肥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条件本身的要求或因气体的输送要求都要使用气体压缩。一般多使用电动机驱动的往复式压缩机,也有使用较先进的以汽轮机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

由于氮肥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根据工艺要求,压缩机要分成几段,将原料气分段加压,如比98×103Pa(1大气压)约高2×103Pa的半水煤气经压缩机第一、二、三段压缩,压缩到2~2.1MPa的压力,再送去进行变换、脱碳(除去二氧化碳)、甲烷化(除去微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再经第四、五段压缩到12~13MPa的压力,经第六段压缩至30MPa,送去合成氨。

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过程是一个加压和升温的过程,升温对压缩不利,除压缩机气缸有水夹套冷却外,一般在每段压缩后都将气体引出压缩机用换热器冷却,同时除去气体中夹带的气缸润滑油。

(一)压缩工序的火灾危险性

无论是变换气、脱碳气或者精炼气,经加工后其火灾危险性都相应地加大了,这是因为:

1、随着精制的深化,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清除,混合气体中氢的比例增加,可燃气体压力加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加宽,同时点火能量大为下降。

2、高压气体只要有少量泄漏到空间,即会形成大量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因为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力成反比。如1m3高的高压可燃气体泄漏到大气中,就会形成与高压同样倍数的常压可燃气体。所以,加压后的

可燃气体的爆炸威力比常压大,后果也更严重。

(二)消防防火措施

压缩为甲类危险生产,防火防爆要求较高。

1、一般防火要求

(1)厂房的屋面应是轻型的,以易于泄压。

(2)厂房的门窗都应向外开启。

(3)厂房的泄压面积应为0.2m2/m3(若厂房体积大于1000m3,采用上值较困难时,可适当缩小,但也不能小于0.03)。

泄压面积的布置,应靠近易发生爆炸部位,而且不应面对人员集中的地方和主要道路。

(4)厂房内绝对禁止动火。操作人员也不能使用易于产生碰撞火花的铁制工具。操作人员应着防静电工作服,不能穿带着铁钉的鞋。(5)厂房内的动力、照明、仪表等电气设备都应达到1(Q—2)级防爆要求。

(6)厂房内应在压缩机附近设可燃气体浓度报警仪。

(7)下水道汇入厂支、干线前应有水封,以防可燃气体经下水道窜入全厂。

2、往复式压缩机压缩防火要求

以往复式压缩机的生产操作为例,它的工艺防火要求有:

(1)压缩机一段气体入口压力偏低时,应减少压缩机的吸入量,或及时停车,以防产生负压,吸入空气,造成“透氧”,在压缩过程中发生爆炸危险。应设有入口气体压力降低信号报警装置以及压力降低极限的自动停车连锁装置。

(2)每段压缩后的冷却过程要有效,以防下一段压缩时因为气体强度高而发生“超压”危险。

(3)冷却器的高压气体管不能有泄漏,以免冷却水夹带可燃气体进入地沟。如果泄漏量过大还会使不能承受高压的冷却器外壳爆炸,导致可燃气体逸散。冷却器外壳上应装有爆破片,并将爆破气体出口引至室外无人处。

(4)每段间的油水分离器应有效,并要及时排出积水和积油,否则油水被带入下一段气缸内每能产生“水击”现象,易使气缸损坏,逸出大

量高压易燃气体,危险性很大。

(5)压缩机的气缸温度过高非常危险。应设气缸超温、气缸水夹套水压降低的报警信号和压缩机自动停车连锁装置。

(6)如果断水后,气缸温度升高,此时即使冷却水恢复,也不应急于通水,以防温度骤降导致气缸爆裂,逸出可燃气体。

(7)压缩机的润滑油供应系统应设有油压降低报警信号和压缩机自动停车连锁装置。

(8)压缩机开车前、停车后都应用氮气进行置换,达到合格要求。(9)压缩机用空气进行试车时,必须先用盲板将它与生产系统隔绝,以防空气窜入生产系统。

(10)压缩机开车前,要对所操作的阀门和管线进行详细检查,不能有缺陷。同时,还要注意开闭位置是否正确。

(11)压缩机用的润滑油,其闪点应比气体压缩后的最高温度高出20℃以上,以防随活塞运动带入气缸内的润滑油因压缩升温而自燃,引起可燃气体爆炸。

(12)压缩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气体泄漏,都应立即停车,将高压气体放空,必要时进行充氮处理。

(13)压缩机为氮肥生产的心脏,它突然停车会造成生产秩序混乱,其危险性是极大的,为此要在合成系统设压缩机停车信号,以便其他工序、岗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4)高压系统的任何变更,如技术革新,都必须慎重对待要将安全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而且必须经有关技术部门审查同意,厂长或总工程师最后核准后,方可进行。

(15)坚持对高压设备及管道、阀门的技术检查、检测制度。不准设备带病运转。检查中,要注意高压下氢、氮气体对钢材组织的“渗氮”和“渗氢”作用,而导致强度下降的不利因素。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火要求可参照往复式压缩机的要求,但有一点应注意,即离心式压缩机的转速高,不允许发生振动现象。若发生振动和噪音时,如不能立即消除,应立即停车处理。

七、脱二氧化碳

无论以何种原料来制取氨,经一氧化碳变换后,在原料气中都含

有较大比例的二氧化碳,必须将它从合成原料气中除去。这个脱除二氧化碳的过程习惯上称为“脱碳”。工业生产中多采用吸收法进行脱碳,吸收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可分为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以及物理化学吸收法三大类。

这几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原则上是一样的。即以液体吸收剂在吸收塔中将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原料气得到精制。吸收剂经过再生后,

变换气二氧化碳目前多采用物理水洗法、化学浓氨水吸收法、改良热碱法和氨基乙酸法及NHD法。

脱碳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电气设备应达到1(Q—2)级要求;厂房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厂房应为轻型屋面;门窗也应朝外开启;厂房的泄漏面积也应足够。此外还应注意:

(一)脱碳厂房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

(二)脱碳系统的生产压力的多为1.8~2MPa,应严禁超压,严防跑、冒、滴、漏。

(三)设备停车排液时,易产生负压吸进空气,应遵守“先排液后停止送气”的操作程序,最后进行惰性气体置换操作。应注意,置换操作一定要在排液之后,因为后排液时,会因吸收剂放出吸收的可燃气体,使置换失败,排液操作时,防止将可燃气体一并排出。

(四)一些吸收剂对设备可能有腐蚀作用。即使是用水洗法,也会因二氧化碳的存在(在60℃以上时)而对碳钢设备有腐蚀作用。因此,必须选好设备材质,做好防腐措施。

(五)主高压高速气流对管道(尤其是对弯头部位)的冲刷作用,而使管壁变薄,发生危险。应建立管道、弯头的档案,定期进行测厚,发现管壁变薄,应及时更换。

(六)设备如经过焊接,需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热应力,防止产生应力腐蚀,造成设备局部穿孔。

(七)万一发生泄漏着火,在冷却设备同时,要立即切断气源,进行放空减压(但更需保证微正压),然后灭火。最好在放空的同时,向设备内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既可保证设备正压,又可灭火。

(八)流出本工序厂房的工业下水,应经水封后进入下水管网。

八、原料气的精炼

经一氧化碳变换和脱除二氧化碳后的原料气中,仍含有少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会使合成氨的触媒中毒,必须对原料气进行精炼,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10ppm。

对原料气的精炼方法有物理的液氮洗涤法、化学的铜氨盐溶液法(又称铜洗法)和甲烷化法等。

液氮洗涤法系在较高压力下采用液体氮洗涤原料气吸收其中的一氧化碳;铜洗法则同样在较高的压力下用铜氨盐溶液洗涤原料气吸收其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达到精炼的目的,他们的工艺流程与脱碳相仿,防火要求可参照脱碳生产工艺防火。甲烷化法则采用催化剂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原料气中的氢生成甲烷,达到精制的目的。

精炼生产属甲类火灾危险性。电气设备应达到1(Q-2)级防爆要求;厂房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厂房的门窗应向外开启;屋面应为轻型屋面,符合泄压要求。

工艺防火参照“压缩”外,还有:

(一)洗涤塔的高压液面计安装正确,并且在其两端应装有易于操作的切断阀,以避免液面计破裂发生泄漏事故。经常检查高压液面计,防止产生假液面。若液面过低而未及时发现,高压气体就会突然爆破,大量可燃气体外泄,火灾爆炸危险极大。

(二)低压再生系统应设压力升高报警仪,以监视高压气体的窜入。(三)洗涤液再生系统的膨胀槽是解析一氧化碳的设备,要保持严密,防止泄露。

(四)甲烷化生产系统的火灾危险性比其他精炼方法要大,因为经甲烷化后的精炼气体中含有甲烷,这种混合气体的燃烧热值较高,着火后的危险也较大。

九、氨的合成

氨的合成是氮肥生产的核心,氨的合成是合成氨的核心设备。

氨的合成一般按其采用的操作压力不同有不同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生产压力,小型合成氨厂多采用20~30MPa。新的大型厂多为15~24MPa,现简介中型厂合成氨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新鲜精炼气

吹出气

液氨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即以“精炼气”(1:3的纯氮与氢混合气体),在合成塔内于400~500℃高温和20~30MPa压力,并在合成触媒存在下,进行气固相接触放热,生成氨。反应是靠本身的反应热来维持的。由于一次反应后的气体中氨含量不高,故需在水冷和氨冷分离出液氨(即产品)后,剩余气体(俗称循环气)与补充的新鲜“精炼气”混合,再送入合成塔继续进行合成反应。为了补充压力损失,循环气中途需经循环压缩机加压。另外,由于甲烷在循环气中不断积累,含量增加而影响合成效果,还要不断的从系统中排出部分循环气,以降低甲烷含量,即通常所说的“放空气”。“放空气”经回收,可做为燃料利用。

氨的合成工序,由于“精炼气”中氢的含量高达75%,故其火灾危险性仍为甲类。本工序的建筑、电气、设施等诸方面的防火要求与前述的各道工序要求相同。

本工序的消防防火要求:

(一)由于反应压力高,且循环气中除氢气外还含有10%~20%的甲烷,一旦发生泄漏,火灾与爆炸危险性极大,故设备、管道的气密性要求高,不容许泄漏。

(二)合成系统的设备、管道均承受较大压力,它们的选材、结构、安装与使用,均需严格遵守高压容器和高压管道的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并且应建立设备、管道、管件的档案,定期检查,定期检修。

(三)严格控制氨合成的操作压力,不准超压。否则,易造成合成塔或

管件的胀裂,高压气体外泄,其危险性极大。

(四)合成塔的内筒要保持完好,如发生损坏,高温的反应气体进入外筒即接触塔内壁其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在高温高压下氮与氢对合成塔的钢材有“氢蚀”、“氮化”等作用,使设备的强度降低,产生危险。(五)如果精炼工序工作不良而使新鲜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即俗称的微量高),则会在合成循环中不断积累,而达到爆炸下限,当因故开合成塔电炉时,就会发生爆炸。“微量”高可在精炼工序的生产控制中发现,也可从合成塔反应条件的恶化中发现。若发现这种现象,就应及时加大放空气量,禁止启动电炉,必要时应停车处理,直至它们在循环气中的含量降低到工艺控制条件下为止。

(六)合成系统开车前要先用氮气置换至尾气的含氧量与吸入氮气中的含氧量相同;再用新鲜精炼气进行置换,至尾气中含氧量小于0.2%时为合格。

在氮气置换后,还要开动循环泵用氮气使合成系统升压,至30MPa (或工作压力),并检查系统的气密性。如有泄漏,要进行放压处理后,再升压检查,直至合格,才能正常开车。

(七)合成塔停车检修时,应先切断新鲜气的来源,以循环气进行循环降温,然后降压,排除设备和管道内的液氨。检修系统(或设备)与生产系统间用盲板隔绝后,再进行氮气置换。

置换时要按工艺流程逐台设备、逐条管道地进行。直至排出的尾气中可燃气体含量小于0.5%,氨含量小于0.3%为合格。

(八)万一高压系统因泄漏而着火时,应迅速找出泄漏点,将其与系统隔断,切断气体来源。然后紧急停车,卸压充氮,进行灭火。同时要发出事故信号,通知前后工序作好应急准备。

若一时找不出泄漏点,或在主要管道上发生问题,不能切断时,应立即关闭合成系统的总入口阀门,全系统停车、卸压、充氮,进行灭火。同时要发出事故信号,通知前后工序作好应急准备。

(九)液氨的受槽或储槽属于中压容器,合成系统排液氨时,若操作失误(如手动排氨阀开的过大),或排氨阀泄漏,都会使高压循环气进入受槽,而发生超压爆炸。此时,应消除一切明火,切断车间电源,紧急停车。用大量喷雾水驱散并吸收空气中的氨,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而抢险人员进入现场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液氨受槽应设置压力计、安全阀、防爆膜片及超压报警和排氨连锁装置。

(十)氨的温度不得超过40℃(与1.6MPa相应),否则将升压而造成危险。液氨槽不得在日光下暴晒,如置于露天应有喷淋水冷却设置。(十一)液氨槽充装量不得超过总容积的85%,以免液氨遇热膨胀时胀破储槽。例如,在20℃时液氨充满容器,至25℃时液氨膨胀,将使容器内压力猛升至8.4MPa,必然会把容器胀破。

(十二)合成系统的厂房内,在循环压缩机、合成塔等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应设有可燃气体报警仪。

(十三)合成系统设备的布置,应注意某一设备发生问题时不致波及其他设备、装置和人员。如循环泵的活塞杆不应朝向仪表盘(经常有操作工人),也不应指向某一设备或管道。

十、本章消防重点要求:

1)本装置厂房之间保持安全间距,甲类厂房距厂区内主要道路宽度大于10m,距厂内次要道路宽度大于5m。厂区设环形消防通道,宽度分别应达到4m、7m和10m。厂区平面布置中各装置、厂房等安全间距符合《建设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2)该项目大部分生产装置、设备采用露天布置,部分厂房采用敞开式框架结构。造气厂房、压缩厂房均采取半敞开式建筑。厂房地面采用了不发火花的细石混凝土地面,以防止磨擦撞击产生火花。

装置框架等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内、外装修材料的耐火性能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3) 消防给水

装置区内设置消防用水管网和生产用水管网,消防用水管网呈环状布置,主管网管径应采用DN250,地下敷设;生产用水管网应呈枝状架

内墙砖工艺流程

内墙砖工艺流程 墙砖的抗折强度以及规格尺寸符合设计或者样品要求,地砖的颜色一致,表面平整、无凸凹和翘曲现象,并且要求地砖的尺寸方正、无掉角,面层没有质量问题和影响美观的残缺现象,边角整齐。地砖的材质均要求有出厂证明和产品合格证,和相关的检查报告。尽量选用同一批砖,保证表面光滑、图案正确、颜色一致。板块的长宽厚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mm;平整度用直尺检查,空隙不得超过±0.5mm。内墙砖工艺流程: 1、基层处理。 (1)首先将凸出的墙面混凝土凿平,然后进行冲洗。对用钢模板施工的光滑混凝土墙面,应进行”毛化处理”。 (2)在拆模后,用斩斧将其表面斩毛,再用硬钢丝刷一遍,将其表面尘土、污垢清除干净。 2、找规矩贴灰饼冲筋。墙面及四角找规矩时,竖向必须从顶层用大线锤吊线垂直,并在墙面的阴阳角、门窗两基层处理侧以及凸出墙面的柱、垛等部位,根据垂直线,分层设点或以每一步脚手架设点,用1:3水泥沙浆粘贴50×50MM灰饼。横向根据垂直线,以门窗口上下标高为标准,拉水平交圈通线,找直套方,贴好门窗口处灰饼。山墙及边角处,每隔1.2~1.5m贴一个灰饼,然后用1:3水泥砂浆抹竖向或横向冲筋,作为基层抹灰的厚度依据。 3、基层抹灰:厚度一般为15MM,用1:3水泥沙浆分二遍抹成。第

一遍抹灰厚约67mm,铁抹子压实,待稍干后,即可进行第二遍抹灰。第二遍灰应按冲筋抹满,用尺刮平,低凹处足,然后用木抹子搓毛,终凝后注意保养。基层抹灰应按高级抹灰质量标准检查表面平整、面垂直、阴阳角方正,不符合要求的应返工修整,发现空壳裂纹现象,应返工重抹。根据天气情况,施工时门窗关闭隔离,防止冻裂。 4、弹线排砖:按粘贴面积计算纵横皮数,水平控制线以室内施工标准水平线为依据,根据瓷砖规格尺寸,每隔5—10皮弹一道线,有墙裙的应把墙裙上口线弹出。垂直控制线根据水平控制线套方,每隔1m左右弹一条。如用压顶条、阴阳三角条等配件时,镶边位置预先分配好,然后分尺寸、划皮数,进行预排。瓷砖排列方法一般为二种,一种是横竖都在一直线上,俗称直线排列;另一种是竖缝错开半砖,俗称骑缝排列。 5、浸砖:挑选规格、颜色一致的瓷砖,放在水中浸泡2h,直至不泛泡为止,取出晾干或擦净备用。 6、粘贴:粘贴砂浆一般为1:1水泥砂浆,用披灰法粘贴。粘贴时,先在两端最下皮控制瓷砖上口外表挂线,然后在瓷砖的背面披上34m厚度的砂浆,紧*底尺板表面贴,垂直以认定瓷砖一侧,对准墙上所弹的垂线。贴上墙的瓷砖,用多抹子木柄轻敲砖面,使瓷砖面附线平整,粘结牢固。另外,粘贴时如采用掺胶水粘结层厚度一般为2-3mm,涂抹工具最好把钢抹子一边做成锯齿形,使爱作既省力又使粘结砂浆或胶泥厚度抹得均匀。贴上墙的瓷砖应用手轻压或用橡皮锤轻敲,使瓷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第十五章化肥生产 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统称为化肥。主要的产品有氮肥、磷肥和钾肥。此外还有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肥料、混合肥料及微量肥料等。 化肥生产,尤其是氮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连续化的工艺生产过程,需要在密闭的系统内,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其设备、管道繁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性质,有的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因此,化肥生产及其储运工作必须注意安全防火。 第一节氮肥生产 在各类化肥中,氮肥产量居第一位,氮肥工厂星罗棋布,多数县、市都有氮肥厂。氮肥生产火灾爆炸危险性也最大。 氮肥生产就是将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态氮的过程,所以也常成为“氮的固定”。 一、氮肥生产流程 氮肥生产流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1)造气一将原料制备成主要含有氢、氮气体的原料气。 (2)精制一将原料气中氢、氮以外的杂质去除,使原料气得到精纯。 (3)压缩与合成一将较为纯净的氮、氢比例为 1 : 3的氮氢混合气体压缩到高压状态,在催化剂和高温的作用下合成为氨。 (4)氨加工一将氨经进一步加工得氮肥。 前三步常称为氨的合成。经进一步加工制得的成品如硝酸铵、尿素等都是化肥。 从安全防火考虑,氮肥生产中以硝酸铵的生产过程最为典型,其他种类氮肥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火要求可以参照。 以固体、液体燃料为原料制造硝酸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氮肥的生产总流程如表所示。 氮肥生产总流程:脱硫 原料准备造气变换水洗

氨的合成精制铜洗 压缩碱洗 氮肥生产合成甲烷化 氨水 氨的加工硝酸铵 尿素 氨合成的工艺流程图:空气水蒸汽硫或硫化物 水蒸汽 固体原料1 ] 1 ] 或液体原料「造气L半水煤jh兑硫I半水煤I压缩一二三段变换I变换气 变脱 厂精兑1脱碳I 甲烷化I f I压缩四五六段 合成氨 成品 空气水 二、原料准备 现在,氮肥生产多采用天然气、炼厂气、焦炉气、重油和煤和焦碳等气体、液体和固体原料。 (一)固体原料 主要有块状焦炭、无烟煤和其他物质制成的煤球等。这类原料虽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但在运输、粉碎、筛分等过程中极易产生粉尘、四处飞扬。当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200?300g/m 3时,遇 明火、猛烈摩擦或雷击等因素,很容易引起爆炸和燃烧,而且爆炸强度很高。因此,要防止粉尘的积存和飞扬。运输和处理固体原料的设备应尽可能做到密闭。处理固体燃料的厂房要设排风除尘设备和水喷装置,以利除尘和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要加强生产管理,做到每班清除积尘。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在使用粉煤气化造气的工厂,因储煤与煤气发生炉相通,煤斗内需通入压力大于发生炉内压力的氮气进行保护。若氮气压力不足 或供应中断,发生炉内的高温煤气或明火会进入储煤斗,使储煤斗

(完整版)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计 成绩__________ 姓名陆国豪 班级10261 学号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计 成绩__________ 姓名王磊 班级10261 学号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摘要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 车发 动机的质量和寿命.曲轴在发动机中承担最大负荷和全部功率, 承受 着强大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弯矩及扭矩,同时经受着长时间高速 运转 的磨损,因此要求曲轴材质具有较高的刚性、疲劳强度和良好 的耐 磨性能。发动机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 转化 为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输出。 abstract

The crankshaf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car engine, the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utomobile engine quality and life. The crankshaft engine for maximum load and all of the pow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werful changing bending moment and torque, and suffering from long tim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into the rotary motion, thus realize engine by chem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output. 绪论 对轴类零件及夹具结构设前言计,不仅在加深我们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而且在加强对解决加工实际问题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我们可以够将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两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一些新知识。通过毕业设计这个意义重大的课程,可以培养我们广泛查找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养成严

日用瓷与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日用陶瓷与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建筑陶瓷是指建筑物室内外装饰用的较高级的烧土制晶,它属精陶或粗瓷类。其主要品种有外墙面砖、内墙面砖、地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等。 第一节陶瓷的基本知识 一、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虽然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过程都遵循着“原料处理一成型—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可以认为是用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烧结温度高低和结构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大类。 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吸水率大(低的为9%—12%,高的可达18%—22%)、表面粗糙。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有釉和无釉。粗陶一般不施釉,建筑上常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细陶一般要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此类。 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结构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 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结构较陶质制品紧

密,吸水率较小。炻器按其坯体的结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器吸水率一般为4~/0—8%,细炻器吸水率小于2%,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和陶瓷锦砖(马赛克)等均属粗炻器。 二、陶瓷的原料 陶瓷工业中使用的原料品种很多,从它们的来源来分,一种是天然矿物原料,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处理的化工原料。天然矿物原料通常可分为可塑性物料、瘠性物料、助熔物料和有机物料等四类。下面介绍天然原料主要品种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在陶瓷工业中的主要用途。 1.可塑性物料——粘土 粘土主要是由铝硅酸盐岩石(火成的、高质的、沉积的)如长石岩、伟晶花岗岩、斑岩、片麻岩等长期风化而成,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和体。 粘土通常分为: (1)高岭土——也称瓷土,为高纯度粘土,烧成后呈白色,主要用于制造瓷器。 (2)陶土——也称微晶高岭土,较纯净,烧成后略呈浅灰色,主要用于制造陶器。 (3)砂质粘土——含有多量细砂、尘土、有机物、铁化物等,是制造普通砖瓦的原料。 (4)耐火粘土——也称耐火泥,此种粘土含杂质较少,熔剂大

化肥厂工艺流程

化肥厂 化肥厂化肥厂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 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 煤制 煤制煤制 煤制合成氨 合成氨合成氨 合成氨、 、、 、尿素 尿素尿素 尿素 C+ 0.5 O2 → →→ → CO C+ O2 → →→ → CO2 CO + H2O → →→ →CO2+ H2 H2+N2→ →→ →NH3 CO2 + 2NH3 → →→ → CO (NH2)2 1 全厂流程简介 全厂流程简介全厂流程简介 全厂流程简介 备煤 煤气化 变换 低温 甲醇洗

液氮洗 合成压缩 空分 蒸气 N2 空气 供热站 蒸汽 煤 硫回收 S 氨煤 煤制合成氨 煤制合成氨煤制合成氨 煤制合成氨、 、、 、尿素流程 尿素流程尿素流程 尿素流程简图 简图简图 简图 尿素合成 尿素 CO2 N2 2 过程工艺描述 过程工艺描述过程工艺描述 过程工艺描述 ( (( (1) )) )水煤浆 水煤浆水煤浆 水煤浆气化 气化气化 气化制合成气 制合成气制合成气 制合成气装置 装置装置 装置 由水煤浆制备工序来的水煤浆送入送入送入

送入煤浆槽储存待用。浓 度约为63%的水煤浆通过煤浆给料泵 给料泵给料泵 给料泵加压输送 输送输送 输送到气化炉顶 部工艺烧嘴,并与空分装置来的纯氧分别进入气化炉在 6.5MPa(G),约1400℃工艺条件下,水煤浆与纯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粗合成气。 反应后的粗合成气和溶渣进入气化炉下部的激冷室 激冷室激冷室 激冷室。在 激冷室中,粗合成气经冷却 冷却冷却 冷却、 、、 、洗涤 洗涤洗涤 洗涤,将粗合成气中的大部分 碳黑洗去 碳黑洗去碳黑洗去 碳黑洗去,并和粗渣分开。出激冷室的粗合成气直接进入文文文 文 丘里洗涤器 丘里洗涤器丘里洗涤器 丘里洗涤器和碳洗塔 碳洗塔碳洗塔 碳洗塔进一步洗涤,除去粗合成气中残留的碳 黑,然后将水蒸汽/干气比约1.3~1.5的合成气送至变换工序。 溶渣被激冷室底部通过破渣机进入锁斗,定期排入渣 池,渣池设有捞渣机 捞渣机捞渣机 捞渣机将粗渣捞出,装车运往园区免烧砖项目。 渣池中含细渣的灰水通过渣池泵 渣池泵渣池泵 渣池泵送至真空闪蒸器 真空闪蒸器真空闪蒸器 真空闪蒸器。 碳洗塔的液位通过控制进入塔内的灰水量来维持,碳洗 塔内的黑水分两股排出,一股黑水去高压闪蒸器;另一股由灰水循环泵 水循环泵水循环泵

甲酯生产工艺设计论文

甲酯生产工艺设计论文 甲基丙烯酸甲酯因具备运用的广泛性以及其优异的性能特点,已形成了一种颇具市场潜力的化工产品。采用丙酮氰醇法,积极发挥该法规模化的优势,对其生产MMA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和设计,使其工艺产率增加,能耗降低,降低环境污染,同时确保MMA的生产质量和产能,为促进我国MMA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1.简介 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MethAcrylate:MM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为 聚合单体生产其聚合物和共聚物,还可通过酯交换生产甲基丙烯酸高碳酯。MMA 可用于涂料、乳液树脂、粘合剂、PVC树脂改性剂和聚合物混凝土等,用途十分 广泛。目前国内外MMA已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有丙酮氰醇法(ACH法)、乙烯法、异丁烯直接氧化法和甲基丙烯腈法。目前,在MMA的生产工艺中,丙酮氰醇法、 异丁烯法和乙烯法是生产MMA最具有竞争力的工艺。其中丙酮氰醇法的优势在较 大规模的装置(10万tPa)上将显现出来,其单位投资将明显降低。本文采用丙 酮氰醇法,实现工业化MMA生成技术,做到技术上可行、符合安全条例、经济上 合理,制定最佳方案,以增加工艺产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2.ACH法工艺技术简介 丙酮氰醇法是指分别将硫酸和丙酮氰醇用泵按照一定比例持续加入到混合釜中反应,其反应生成的甲基丙烯酞胺硫酸盐混合流凭借着重力进入醋化釜,同时加入阻聚剂、甲醇、洗涤水等原料,进行醋化反应生成MMA。反应所得的气相,分层 冷凝后进行中和萃取酯化后含有甲醇,甲基丙烯酸和水等其他有机物,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继而用水进行萃取,萃取后的水相去脱烃塔进行甲醇回收,有机相为粗MMA送到精制工段,通过精馏塔进行精制,得到成品MMA。酯化反应采用连 续化生产工艺。在酯化反应器中按照预定比例加入甲醇和甲基丙烯酸。经过酯化反应器处理所得的物料,除了MMA外,还有剩余的甲醇、甲基丙烯酸和其他副产品。下一步将物料送入至分离回收系统和提纯精制系统,其中分离回收系统提取甲醇和甲基丙烯酸等原料,提纯精制系统对MMA进行提纯精制。 3.MMAACH法生产工艺流程 (1)反应循环MMA生产原料甲基丙烯酸及甲醇有两个来源,一是从罐区来的新鲜 的甲基丙烯酸和甲醇,二是回收系统回收的甲基丙烯酸和甲醇。回收的甲基丙烯酸主要由甲基丙烯酸分馏塔底部回收得到,回收的甲醇由醇回收塔塔顶回收得到。新

陶瓷地砖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建筑陶瓷是包括几百种以上砖陶、土器制品的统称,范围广,种类多,其中仅砖的分类方法就各有差别,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分类方法: 1、按GB/T4100-2006国家标准分: λ瓷质砖:E≤0.5% λ炻瓷砖:0.5%≤E≤3% λ细炻砖:3%≤E≤6%,一般为釉面地砖 λ陶质砖:Eλ炻质砖:6%>10%,一般为釉面墙砖 2、按适用场所分类: λ外墙砖:用于外墙墙面装饰的各种砖,以低吸水率为好; λ内墙砖:用于内墙墙面装饰的各种砖; λ室内地砖:在室内地面使用的各种砖; λ室外地砖:包括庭院砖、广场砖、人行道砖等,以低吸水率为好; λ特殊用砖:如游泳池砖、超市砖、工业用砖等。 超市砖要求超强耐磨,工业砖要求耐强酸强碱等。 3、按产品的制作工艺分: λ亚面砖: * 运用亚面釉生产的产品; * 具有表面柔和无光的装饰效果; * 特点是表面发涩,防滑,主要用于厨房、卫生间。 ---------------------------------------------------------------------------------- λ亮面砖: * 运用各种效果釉生产的产品; * 砖面根据不同的设计、使用不同的效果釉、运用不同的工艺呈现不同的装饰效果。例:金属釉产品可以生产出仿金属效果的瓷砖; * 特点是产品丰富多彩,用途广,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使用于各种场合。 ---------------------------------------------------------------------------------- 毛面砖: * 运用模具生产,表面具有凹凸的亚面砖; * 具有仿真、仿古等装饰效果; * 较强的止滑功能,室内外均能使用。 ---------------------------------------------------------------------------------- 半抛砖: * 运用表面半抛、柔抛等方式制作,半抛面可以根据不同设计,有块状、点状和各种图形状; * 表面呈现各种光影折射效果,绚丽多彩; * 适用室内各类装饰。 ---------------------------------------------------------------------------------- λ全抛砖: * 运用全抛技术生产的产品,分通体抛光砖和釉面抛光砖,通体抛光砖颜色稀少、花纹简单,但优质的通体抛光砖耐磨性较好。釉面抛光砖五彩缤纷、图案丰富,表面平整晶亮,清晰可鉴发丝,

复合肥生产工艺介绍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介绍 目前颗粒状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料浆法、固体团粒法、部分料浆法、融熔法等,下面对这几种典型的生产方法作以介绍。 1.料浆法 以磷酸、氨为原料,利用中和器、管式反应器将中和料浆,在氨化粒化器中进行涂布造粒,生产过程中添加部分氮素和钾素以及其他物质,再经干燥、筛分、冷却而得到NPK复合肥产品,这是国内外各大化肥公司和大规模生产常采用的生产方法。 磷酸可由硫酸分解磷矿制取,有条件时也可直接外购商品磷酸,以减少投资和简化生产环节。该法的优点是: 既可生产磷酸铵也可生产NPK复合肥,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酸、氨的中和热,蒸发物料水份,降低造粒水含量和干燥负荷,减少能耗,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好,产品强度较高。 由于通常需配套建设磷酸装置及硫酸装置,建设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涉及磷、硫资源的供应和众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磷石膏、氟、酸沫、酸泥等),一般较适用于在磷矿加工基地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品数不多的情况。如以外购的商品磷酸为原料,则目前稳定的来源和运输问题及价格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磷酸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湿法磷酸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了良好的条件,在有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建立磷酸基地,以商品磷酸满足其它地区发展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市场需求必将促进这一行业发展,也必将解决众多地区原料磷酸的需求问题。拥有该种生产技术的外国公司主要有挪威的norsk hydro、西班牙incro、espindsea、法国的AZ F、KT、美国的Davy/TVA等。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有: 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江西贵溪化肥厂、云南云峰化工公司、南京南化磷肥厂、大连化工厂、金昌化工公司、广西鹿寨磷肥厂等。

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数控加工工艺 姓名 : 付卫超 院部: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指导教师:张华忠 班级: 11级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二班 2014年05月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和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屑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屑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方案进给路线控制尺寸

第1章前言-----------------------------------第2页第2章工艺方案的分析-------------------------第3页 2.1 零件图-------------------------------第3页 2.2 零件图分析---------------------------第3页 2.3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第3页 2.4 确定加工方法-------------------------第3页 2.5 确定加工方案-------------------------第4页第3章工件的装夹-----------------------------第5页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第5页 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第5页 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第5页 3.4 装夹方式的选择-----------------------第5页 3.5 数控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第5页 3.6 确定合理装夹方式---------------------第5页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第6页 4.1 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第6页 4.2 选择数控车削刀具---------------------第6页 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第6页 4.4 确定切削用量-------------------------第7页第5章轴类零件的加工-------------------------第8页 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第8页 5.2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第11页 5.3 加工坐标系设置-----------------------第13页 5.4 保证加工精度方法---------------------第14页 参考文献 ---------------------------------第15页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1

化肥厂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 煤制合成氨、尿素 C+ 0.5 O2 →CO C+ O2 →CO2 CO + H2O→CO2+ H2 H2+N2→NH3 CO2 + 2NH3 →CO (NH2)2 1 全厂流程简介

2 过程工艺描述 (1)水煤浆气化制合成气装置 由水煤浆制备工序来的水煤浆送入煤浆槽储存待用。浓度约为63%的水煤浆通过煤浆给料泵加压输送到气化炉顶部工艺烧嘴,并与空分装置来的纯氧分别进入气化炉在6.5MPa(G),约1400℃工艺条件下,水煤浆与纯氧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粗合成气。 反应后的粗合成气和溶渣进入气化炉下部的激冷室。在激冷室中,粗合成气经冷却、洗涤,将粗合成气中的大部分碳黑洗去,并和粗渣分开。出激冷室的粗合成气直接进入文丘里洗涤器和碳洗塔进一步洗涤,除去粗合成气中残留的碳黑,然后将水蒸汽/干气比约1.3~1.5的合成气送至变换工序。 溶渣被激冷室底部通过破渣机进入锁斗,定期排入渣池,渣池设有捞渣机将粗渣捞出,装车运往园区免烧砖项目。 渣池中含细渣的灰水通过渣池泵送至真空闪蒸器。 碳洗塔的液位通过控制进入塔内的灰水量来维持,碳洗塔内的黑水分两股排出,一股黑水去高压闪蒸器;另一股由灰水循环泵送至气化炉也进入高压闪蒸器,黑水经减压,闪蒸出黑水中溶解的气体并通过变换冷凝液加热器回收闪蒸汽的热量,通过高压闪蒸分离器,闪蒸出的气体至变换或火炬,水送入脱氧水槽。 (2)净化装置 a. 变换 变换工序主要反应式为: COS+H2O——CO2+H2S+Q CO+H2O——CO2+H2+Q 由气化送来粗煤气经煤气水分离器分离掉少量的冷凝液及灰尘后,经中温换热器温度升高至250℃,进第一中温变换炉。第一中温变换炉分上、下两段,炉内装有两段三层耐硫变换触媒,层间配有煤气激冷管线调温,出第一中温变换炉变换气CO含量为24%(干),温度为420℃左右。变换气经中温换热器降温后进淬冷器,用本工段产生的高温冷凝液淬冷至240℃,然后进入第二中温变换炉,炉内装有两段耐硫变换触媒,出口变换气CO浓度为4.0%(干),温度为358℃左右,进入中变废热锅炉,产生1.0MPa(G)的低压蒸汽,使变换气温度降温进入低温变换炉,低温变换炉装两段耐硫变换触媒,出口变换气CO浓度为1.0%(干),温度升至为222℃左右,进入低变废热锅炉,产生0.4MPa(G)的低压蒸汽,变换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 二分公司工艺科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份

第一部分化工基础知识计算 一、流体密度的计算: 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其数学表达式为: ρ=M/V 式中:ρ-----流体的密度,kg/m3;M-----流体的质量,kg;V-----流体的体积,m3; 流体的密度一般可在物理化学手册或有关资料中查得,如果查得的数据不是以SI制表示的,可换算为SI制。 (1) 液体的密度: a.纯液体的密度ρ 若知比重为d,则ρ=1000d;如:d笨=0.88,则ρ苯=880kg/m3 b.液体混合物的密度ρm 若某种液体是由N种不同的液体混合而成,其密度ρm可由下式计算: 1/ρm=x A/ρA + x B/ρB+……+ x N/ρN (2--2) 式中:x A、x B、……x N-----各组分的质量分率。 ρA、ρB、……ρN------各组分的密度。 例2-1:已知20°C时水、甘油的密度分别为998kg/m3、1260kg/m3求50%甘油水溶液的密度。 解:1/ρm=0.5/998 + 0.5/1260 ρm=1114kg/m3 (2)气体的密度: a.纯气体的密度ρ 在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情况下,气体的密度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ρ= PM/RT 式中:M-----气体分子量;P-----气体的绝对压强; T-----气体的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8.314kJ/kmol·K b.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 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的计算与纯气体的密度计算式类似,只不过将M改为M m即可,而M m为平均分子量,即ρm=PM m/RT 而M m=M A Y A+M B Y B+……+M N Y N 式中:M A、M B、……M N----各组分的分子量; Y A、Y B、……Y N-----各组分的摩尔分率; 二.流体静压强的计算: 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谓流体的静压强,其数学表达式为: P=F/A (2--5) 式中:P-----流体的压强,N/m2或Pa; A-----作用面的面积,m2; F-----面积A上的作用力,N; 在工业生产上,有时把压强也称为压力,请予以注意。 在工业生产上,经常用到标准大气压和工程大气压,它们与常见的压强单位换算关系如下: 1atm=101325Pa=760mmHg柱=10.33mH2O柱。 1at=1kgf/cm2=9.81×104Pa=735.6mmHg柱=10mH2O柱。 流体压强P除采用不同的单位来计量外还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绝对压强,或称为真实压,是以绝对零压为起点计算的压强。或真空为起点计算的压强。本课程中所有公式、方程中所指的压强,均为绝对压强,简称绝压。

乙烯生产工艺设计论文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蒸汽裂解法,其产量超过总产量的90%,因而,对其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新材料的应用、过程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倍受关注,不断推出原料适应性强、乙烯收率和热效率高的新型蒸汽裂解炉。目前,石脑油裂解温度已提高到840~860℃,单程小直径炉管裂解温度巳提高到900℃,石脑油裂解单程乙烯收率提高到28%~35%。由于蒸汽裂解法技术已日臻完善,可改进的余地并不大,加上该法反应温度高、所用耐高温合金材料昂贵、耗能高、易结焦、以及原料要求苛刻(轻质原料油),所以近年来,催化工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用其他新技术生产乙烯的研究,包括催化裂解制乙烯技术、甲烷氧化偶联技术、乙烷氧化脱氢技术、炼厂干气选择氧化技术、天然气经甲醇或二甲醚制低碳烯烃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乙烯原料资源配置,从天然气到重油(渣油)各种烃类都得到充分利用,并节能降耗,降低乙烯成本,提高乙烯收率。 催化裂解制乙烯是在高温蒸汽和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烃类裂解生成乙烯等低碳烯烃的技术。该过程是以自由基反应为主,伴随着碳正离子反应,因而比蒸汽裂解反应温度低。通过对固体酸催化剂的改性,可选择性地裂解生成以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收率在50%以上,从而突破传统的催化裂化生产液相产品为主的技术路线。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仅有前苏联半工业化生产试验的报道,以及2000年日本工业化报道。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了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近年来又开始研究重油催化裂解制乙烯技术,也有相当的进展。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于80年代末开展了对重油直接催化裂化制乙烯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工作,现已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 烃类催化裂解制轻烯烃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发表了许多研究结果和专利,其研究的目标如下: (1)提高烯烃的选择性以减少原料消耗; (2)降低反应温度,降低烯烃生产的能耗; (3)增加裂解反应产品分布的灵活性,不但可提高乙烯收率,亦可增加丙烯收率; (4)提高乙烯装置对原料的适应性,提供能加工重质烃类馏分生产轻烯烃的技术,因为重烃直接用于管式炉热裂解是很困难的。 催化裂解主要致力于催化剂的开发,此类催化剂应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以及低的氢转移活性,既要保证比热裂解过程中的乙烯等低级不饱和化合物收率更高,甲烷和

陶瓷砖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的定义 ?陶瓷的定义: 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天然矿物原 料经过拣选、粉碎、混练、煅烧等工序制 作的各类产品称作陶瓷。分为日用陶瓷、 建筑陶瓷、电瓷。以上陶瓷制品使用的主 要原料是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 长石、石英)所以又归属硅酸盐类及制品 范畴。 陶瓷发展史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生产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我国最早烧制的是陶器。由于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在原料的选择和精制、窑炉的改进及烧成温度的提高,釉的发展和使用有了新的突破,实现陶器到瓷器的转变。陶瓷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

世界瓷砖生产量 ?目前世界瓷砖的生产和消费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2008年世界瓷砖产量84.95亿㎡,比07年增长3.5%左右。在世界瓷砖生产总量中,亚洲处于主导地位,生产量亚洲为61.4%,欧洲为21.6%,美洲为13.5%,消费的比例大致为亚洲为58.9%,欧洲为20.1%,美洲为15.7%。我国生产量大概34亿㎡,占世界生产份额达40%左右,西班牙生产量在5亿㎡左右,意大利生产量在5亿左右。 陶瓷行业布局 ?生产基地以佛山为主 ?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在江西兴起

瓷砖分类瓷砖 陶质砖瓷质砖 地砖 内墙砖 抛光瓷质砖炻质砖外墙砖 渗花砖微粉砖瓷质釉面砖 ?我公司生产的 瓷砖品种繁 多,现以地砖 生产过程为例 对我公司的生 产工艺流程做 个简单的介绍。 瓷砖的分类原则 ?1、吸水率:用水加入砖底看水吸收快慢陶质砖:E>10% 炻质砖:0.5%< E ≤ 10% 瓷质砖:E≤0.5% ?2、透光性: 陶质砖:不透光 炻质砖:透光性差 瓷质砖:透光

化肥污水处理工艺要点

化肥厂废水处理工艺 姓名: 班级: 学号:

1.概论 (3) 1.1化肥厂废水 (3) 1.2化肥厂废水种类 (3) 1.3化肥废水处理方法 (4) 1.3.1 物理法 (4) 1.3.2 化学法 (5) 1.3.3 生物法 (5) 2.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6) 2.1工艺简介 (6) 2.1.1 尿素生产工艺 (6) 2.1.2 磷肥生产工艺 (7) 2.1.3 钾肥生产工艺 (7) 2.2 产污分析 (8) 2.2.1 氮肥生产产污分析 (8) 2.2.2 磷肥生产产污分析 (9) 3. 废水处理工艺 (10) 3.1 氮肥废水处理工艺 (10) 3.1.1工艺分析 (10) 3.1.2 流程说明 (11) 3.1.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运行参数 (11) 4. 工艺设计 (13) 4.1 概述 (13) 4.2 废水的水量、水质 (13) 4.3设计工艺流程 (14) 4.4 流程图说明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就我国化肥生产行业的现状以及废水处理现状做一简要分析,同时对化肥行业主要的工业废水及其处理方法做一论述,并通过 一个实际案例设计一个可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化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1.概论 1.1化肥厂废水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随着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愈加严重,已成为世界性的水污染问题。我国是耗水及排水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必定带动化肥产业的迅速增长,而化肥行业是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大量未经完全处理的化肥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增加,使水体恶化。工农业只有立足环境、减少污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体来说,我国的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水平较低、处理率较低、处理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对于化肥废水等较为复杂的废水。因此对于化肥废水脱氮技术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及修补缺陷是提高脱氮效率的关键。此外废水处理系统管理的优化、运行参数的探讨、运行成本的分析等都是污水处理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我国化肥工业,包括基础肥料生产和化肥的二次加工两大部分,基础肥料生产,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化肥的二次加工,主要包括复合肥、含微量元素肥料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随着化肥的普遍使用,化肥厂的废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1.2化肥厂废水种类 化肥厂废水中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指标为氨氮、硫化物、和总氰化物,水质具有氨氮含量高并含有有毒的总氰化物及硫化物,且此类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氨氮是化肥厂废水的主要污染物,进入水体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使排放受到严格限制。化肥厂废水主要来自合成氨、尿素车间的高浓度氨氮废水,这部分废水氨

(完整版)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成绩__________ 姓名陆国豪 班级10261 学号 指导老师谢超明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成绩__________ 姓名王磊 班级10261 学号 指导老师谢超明 设计日期:2012年5月摘要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 车发 动机的质量和寿命.曲轴在发动机中承担最大负荷和全部功率, 承受 着强大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弯矩及扭矩,同时经受着长时间高速

运转 的磨损,因此要求曲轴材质具有较高的刚性、疲劳强度和良好 的耐 磨性能。发动机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 转化 为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输出。 abstract The crankshaf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car engine, the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utomobile engine quality and life. The crankshaft engine for maximum load and all of the pow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werful changing bending moment and torque, and suffering from long tim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into the rotary motion, thus realize engine by chem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output.绪论对轴类零件及夹具结构设前言计,不仅在加深我们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而且在加强对解决加工实际问题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我们可以够将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全抛釉瓷砖生产工艺简介

全抛釉瓷砖生产工艺简介 全抛釉瓷砖通过抛光仿古砖表面的一种特殊配方釉而形成的一种瓷砖。这种釉料是施于仿古砖面的最后一道釉,当前一般为透明面釉,施了全抛釉的全抛釉瓷砖集抛光砖与仿古砖优点于一体的,釉面如抛光砖般光滑亮洁,同时其釉面花色如仿古砖般图案丰富,色彩厚重或绚丽。其釉料特点是透明不遮盖底下的面釉和各道花釉,抛釉时只抛掉透明釉的薄薄一层,效果更是别具一格。 一、全抛釉瓷砖技术特点 运用多层特殊制造工艺,将全透析釉料下彩技术结合先进印刷工艺,令花纹俯在下层,低碳能源、清洁生产,表面光洁剔透,独有釉料精抛工序,与抛光砖比较可以减少90%的材料损耗,更加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并且取代了稀缺昂贵的高档石材,降低建筑装饰成本,保护自然资源。产品华贵大气,格调高雅,呈现如水晶般的璀璨炫丽,源于石材,更胜过石材。 二、工艺介绍 全抛釉是釉下彩,全抛釉瓷砖属于釉面砖。其坯体工艺类似于一般的釉面地砖,主要不同是它在施完底釉后就印花,再施一层透明的面釉,烧制后把整个面釉抛去一部份,保留一部份面釉层、印花层、底釉,全抛砖的主要目标是代替抛光砖。 1、原料成分: 其化学成份主要以:钾钠长石,方解石,石英,硅灰石,高岭土,氧化铝等组成; 2、原料加工:将上述原料经过研磨、干燥成粉用于成型; 3、成型:使用高吨位全自动压砖机成型; 4、干燥:将成型的砖坯干燥使其强度增加用于下道表面装饰工序; 5、施釉和印花:施釉和印花是仿古砖生产的重要工序,生产中主要工艺控制点基本集中在施釉线上,很多仿古砖产品通过印花技术使表面的花色得到改善,提高其品味。前几年,仿古砖主要通过云彩、磨釉产生花色不重复的效果,其后则趋向于用胶辊印花、干粉印花等手段来实现仿古、仿天然的图案。目前国内生产逐渐采用陶瓷喷墨打印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使瓷砖的表面花纹随机变化,花色和品种多样,为取代天然材料的技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印花后的砖坯最后再上一道用于抛光的特殊透明釉。 6、烧成:烧成是陶瓷生产的心脏,为了使仿古砖的产品吸水率控制在0.5%以下,达到完全玻化的状态,烧成温度已提高到1200℃以上。此外,为了使瓷砖达到特殊的装饰效果,除了一次烧成之外,二次烧、三次烧技术也在仿古砖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7、抛釉:釉面抛光采用弹性全抛工艺,通过抛釉使砖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石纹纹理清晰自然,与上层透明釉料融合后,犹如一层透明水晶釉膜覆盖,使得整体层次更加立体分明。

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 (格式) 课题名称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和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屑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屑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方案进给路线控制尺寸

第1章前言 第2章工艺方案的分析 2.1 零件图 2.2 零件图分析 2.3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2.4 确定加工方法 2.5 确定加工方案 第3章工件的装夹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3.4 装夹方式的选择 3.5 数控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 3.6 确定合理装夹方式 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 4.1 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 4.2 选择数控车削刀具 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 4.4 确定切削用量 第5章轴类零件的加工

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5.2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5.3 加工坐标系设置 5.4 保证加工精度方法 第6章数控加工程序 第6章结束语 第7章致谢词 参考文献

内墙砖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简述

内墙砖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简述 一、内墙砖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二、工艺流程说明 1、原料:各种原料进厂后存入密封好的储料仓库; 2、配料系统:按工艺要求,用铲车装入喂料机料斗,在装料过程产生的粉尘经布料除尘器吸收,吸收料粉用作原料使用; 3、球磨:原料车间根据技术科提供的配方装磨,按规定时间研磨到一

定细度后,化验、放浆、过筛; 4、干燥塔:有煤浆炉提供热源,干燥塔喷浆烘干制粉。煤浆炉、干燥塔工作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经串联式旋风除尘和布袋除尘器脱硫净化器脱硫后按排放标准达标后排放,除尘料粉直接用作制浆使用;煤气发生炉制气经旋风除尘、电捕焦等工序后,提供给联合车间素烧、釉烧窑,煤气发生炉产生的酚水直接用作水煤浆制造,煤浆炉燃烧产生的炉渣,按区指定地点排往垃圾场;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炉渣,外卖水泥厂做原料; 5、压制成型:料粉经过压机压制,制成生坯。压机在压砖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吸收后,料粉用作原料使用,产生的废坯经收集回收用作生产原料; 6、素烧:将压机制成的生坯经窑炉烧制成素坯。产生的残次品经收集回收配与原料使用; 7、施釉:素烧制成的素坯施上底釉、面釉后进入到印花。磨边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8、印花:将印花釉通过印花机印在釉面。磨边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9、釉烧:印花后的素坯经窑炉烧制成釉砖。产生的废砖经收集回收配与原料使用; 10、磨边:烧制成的釉砖进行磨边。磨边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磨边产生的废泥经晾晒后用作原料使用; 11、烘干:水磨后砖经烘干窑烘干进入选级; 12、检验包装:经烘干后的砖经检选车间选级、分色、分级,包装成品

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图解

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图解 1 、原料 ( 1 )氮素:来源于CO (NH 2 ) 2 (尿素),NH 3 (氨)等; ( 2 )磷素:来源于H 3 PO 4 (磷酸)、MAP (磷酸一铵); ( 3 )钾素:来源于KCl (氯化钾)或K 2 SO 4 (硫酸钾); ( 4 )其它辅助原料:硫酸、填料、水、蒸汽、煤气、空气、电等。 2 、生产工艺流程(详见流程图) 3 、核心技术 ( 1 )管式反应器技术 本套NPK 生产装置选择引进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挪威海德鲁(Hydro )公司“管式反应器”专利技术,包括硬件和工艺软件包。该专利技术较传统的中和反应槽+ 氨化粒化工艺,在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特点是: ●造粒工艺先进 根据复合肥产品养分要求,经过微机配料计量的各种液、固原料在造粒机及管式反应器中经化学反应合成复合肥料,在氨化粒化器中被连续包裹,而获得完全球形的粒子,各种养分比例即可达标,而且稳定、有保障。 ●产品颗粒养分等量均衡 由于是化学合成造粒,因此颗粒肥料的养分含量都是与标识相同,都能按一定比例同时给作物提供氮磷钾和其它养分,确保作物均衡生长。 ● 产品物理性状好产品颗粒大小分布均匀,90% 是粒径在2-4 mm 的颗粒;颗粒强度高,流动性好,在运输、贮存和堆放时不易破碎。化工部第三设计院在工程化设计中还融入了法国AZF 公司和西班牙INCRO 公司的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了装置设计性能。 ( 2 )熔融尿液造粒技术 ● 装置采用熔融尿液造粒技术,一方面可满足生产各种高氮养分复合肥要求;另一方面亦可进一步提高造粒质量,使肥料颗粒氮素养分更加均衡,表面圆滑、光泽度高。 ( 3 )DCS 控制技术 ● 根据本装置的生产特点,设置磷酸、NPK 控制室,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 。通过全过程动态画面对磨矿、磷酸、硫酸/ 磷酸罐区、NPK 等装置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在控制室的CRT 上能够显示各类工艺参数和机泵的运行状态;对于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控制,对主要机泵的开停可在控制室进行;利用DCS 的强大功能能够定时或及时打印多种规格的生产报表;可以及时显示参数越限、生产事故或系统故障;能够存贮、显示历史趋势,并提供丰富的操作指导信息;易于操作和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