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江苏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江苏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2008年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一、模块分析

1.08年新高考方案

江苏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讲,就是由“3个(语文、数学和外语)统考科目、七个(理化生政史地技)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又分为5门必修水平测试和2门选修水平测试。因此除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外,由省统一组织的高考考试将有三类,设有三个本科门槛即5门必修应达5C,2门选修应达2B,统考科目总分达省本科投档线。学业水平测试达6A者,可在统考科目总分中加10分参与划线,统考科目以440分划本科线,以480分排序投档。

可见08新高考模式对于三门统考科目仍以原始分计算,但削弱了相互(原为五门)间的互补关系,加大了区分度。对于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区分,虽模糊了同一等级中分数间的差异,但互相独立,将现在的三门综合测试变成了逐门等级测试,提升了各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筛选功能。你达到标准就上,否则就没有上本科资格。故对于学生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尤其是选修水平测试一点也不能失误(只考一次),一旦失误将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科双基夯实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08年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学科地位

高中地理,作为2008年新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有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水平测试。

必修层次的水平测试在每年的4月8~9日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考二次。考试时间75分钟,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可见必修学科的水平测试是以分数60分作为划定C级的标准线,且比例控制在9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控制难度(相当于现在的会考水平)以本为本,以标为纲,多快好省的狠抓双基,力争大面积丰收。

选修层次的学业水平测试在每年的6月9日,考试时间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其中前5%为A+;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其中20%—30%为B+; 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可见选修层次的水平测试等级是以比例作为划分依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依据新课标,立足两种教材(人教版、湘教版),面向多数学生,适度拓展加深(比现在高考难度略低)确保足够比例的学生达到B级目标。

二、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课改要求

受新课程设置、新高考要求和入学高峰的影响,我市高中地理教师地理教师存在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年青,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由于数量不足,教师跨年级任教现象普遍,这些教师的重点在高二、三,必然影响基础年级地理教学质量。

2.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改变

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角色定位不准。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局面,将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转变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首席。通过多次假期培训,教师也知道转变自己角色的重要性,但是,一走进课堂,就以知识传授者、课堂“主宰者”自居,满堂灌、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而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有些地理教师有时只注重形式而不考虑效果。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自主方式,提倡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教师有时往往只顾及到教学活动形式的变化,而忽略了教学活动承载功能即在形式后面隐含的知识和技能。以致一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却一无所获,还是没有领悟课改的真谛。

在现代教学理论上,好多教师缺乏更新。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因缺乏现代教学理论支撑,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设计出由低能级向高能级逐级发展的课堂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使具有不同学习潜力的学生发展到他所能发展到的最高能级层次。以致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因无法跨越某个能级阶梯,而影响其学习潜力的发挥,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程资源上,因缺乏必要投入而短缺。地理学科是一门图文并重的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要有相应的投入和建设。现在最缺乏的是完全与新课程配套的挂图资料、网络资源和活动资源。目前我市各中学的办学条件差距很大。条件差的学校,一些必须挂图资料不齐,导致只能由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自主“观察”。制约了学生运用图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地理学科教学设施和教具短缺。

高中地理教学常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90年代中后期地理学科被挤出了高考队伍行例,致使地理学科的发展停滞不前,21世纪地理学科虽借着新课改的东风,重又回到了高考队例,但学科地位仍未完全

恢复,仍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以致教学设施、教具配置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了全市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

受思维定势影响,从学校领导到老师,从整个社会到家长,都不够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地理学的兴趣。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多,智力层次要求低,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待遇与其他高考学科的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尽管不少地理教师仍在辛勤的努力着,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但在教学和其他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三、08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建议

根据高中的新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及08新高考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1.模块开设

(1)必修模块由“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个部分组成,每个模块2个学分,按Ⅰ、Ⅱ、Ⅲ的顺序开设。

(2)鉴于新教材与老教材的知识联系性和现行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性,建议首先开设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和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同时,建议在高一年级安排时间适当补修地理基础知识、大洲大洋、世界气候、中国政区、中国地形等相关内容,以搞好初高中衔接工作。

2.教学进度建议

必修模块I、必修模块II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学期一个模块。必修模块III从暑假补课到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结束。后半学期完成必修I和必修III复习,必修II安排在高二下学期3月下旬前结束。

选修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可从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开始开设,主要安排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3.课时配置建议

必修模块每周安排2课时,确保每一必修模块开足36—40课时。

选修模块每周安排4课时,确保每一选修模块开足60—70课时,以加深拓展相关知识内容。

4.教学措施建议

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

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要结合自身的特征,发挥学科的优势,把教学改革目标落实到实施过程中,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重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推进教学改革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了地理新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了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课程标准,首先要把握地理课程的整体结构,纵览全局,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选定的教材为蓝本,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同时还应当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形式。研究教材,首先是通读,通读教材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了解教材是怎样按照人地关系的主线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安排知识内容的;二是了解教材每个模块由哪些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了解每单元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图表等。其次是细读,在细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六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再次是精读,精读教材要处理好七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关系;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关系;三是地理事实与原理的关系;

四是课文、图像、作业三大系统的关系;五是教材正文、活动和阅读材料的关系;六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七是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A.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支持和远程教育实现的背景下,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日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自主学习过程的基本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的时间是自我计划的。此外,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在学校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做到:①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②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权、学习时间支配权;④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⑤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并优化学习方法;⑥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B.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借助同伴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模式是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性、个体化”(集体听课,个别作业)的传统教学组织提出来的。这种集体性、个体化的教学组织是一种单向度的知识传授——获得过程,缺少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单向、低效”的教学现状,建立“立体化”的学习网络(既有师生间的纵向交互的信息传输,又有生生间的横向信息的交流),共同推进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共同参与;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这种学习模式的基本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学校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情趣性,探究学习以学生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为前提,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究,对探究的问题要认真选择。

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是:①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②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③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④关注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探究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交待,探究什么、探究目标、怎么探究等等,教师事先要有计划。新教材中,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学生探究活动,有些需要课内外结合来完成,有些可以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有些需要几个人的合作完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亮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向意义,教师要充分重视、积极尝试。

除上述教学模式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自学导思教学模式、图表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实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

(4)加强高中地理学科建设

A.建立县高一、高二地理中心备课组,加强实验的研讨和备课资料建设,开设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加强对全市地理教学指导。

B.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认真研究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搭建平台。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的具体问题,通过讨论、听课、公开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评比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学校应单独建立地理教研组,组织教师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5)高中地理课程培训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做好高中地理课程的学科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培训,边上岗”的原则,系统扎实地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广大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素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树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能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统率、指导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研究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习领域,了解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信息,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知识,以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

各校应在资金投入、时间安排上大力支持地理教师参加省、市、县(区)级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学校应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特色的骨干教师。

(6)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A.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学习参考资料等。学校和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用好指定的教材和教参,同时用好省市统一开发的《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高中地理图册》、《自主学习和课堂突破》等文本资源。

B.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保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应配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必备的、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的教具资料。

C.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课程需要开发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为地理教学服务。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及其亲友等在气象、土地资源、农林局、环境保护、水利工程、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条件,邀请他们与学生一起参加地理活动,使学生家长及其亲友等也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施展才华的课程资源。

5.对学校建议

(1)各学校应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课程设置,配备足够的地理教师,建立一支稳定、合理的师资队伍。

(2)学校应重视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实验室等活动基地的建设。各种活动基地的创建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力求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在课余时间也应使它们向学生开放,鼓励并促进学生自主地开展地理活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学习的机会,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要大力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将教学研究的重心聚焦在课堂。校本培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要充分发挥

教师个人、教研组集体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校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为教师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学校应从本地经济基础和文化特点出发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高考新政策2017范文

高考新政策2017范文 为了广大考生能够快速了解高考最新的改革,2017高考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那么高考政策2017年有什么变化,下面是阳光网为你整理的2017高考政策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考新政策2017 语文解读: 夯实初中基础 重视文本阅读 长河高级中学语文名师王俊说,修订后的大纲与我省语文考试大纲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古诗文阅读中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增加的这部分内容中考一直在考查,但浙江高考已经有近20年没有考查过,而它又是重要的语文学科知识。 这点变化对浙江考生而言有点意外,但不是大问题,因为初中语文学习中一直很重视文化常识的积累,这次重新考查也是初中文化常识学习积累的延续;同时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没有忽略的。

另外,“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这点变化对浙江考试影响不大,浙江考试一直沿用的就是这两项必考内容,而且阅读量的增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方面,浙江还是走在前列的。 数学解读: 学习数学文化 考试稳中求变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等。对于数学文化,其实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只是今年新修订的大纲更加强调了。 杭州高级中学数学名师费红亮说,增加数学文化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我国古代数学里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算法等内容。 大纲强调了核心素养考查,所以对于今后的数学复习来说,学生应该着重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想象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训

练和提高。不要无目的性地选择大量套题练习,要有意识地选取包含多知识点相融合的题来训练。 长河高级中学数学名师杨永平说,教育部考纲提出了创新性要求,我估计在明年的高考试题中会有所体现。至于教育部考纲修订中,在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一方面是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 另一方面平面几何在初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功不可没,但就学科发展而言,已经走到尽头了,所以教育部的考纲修订中,去掉了这一模块还是有所考量的。 历史解读: 删除三大模块 理解历史发展 杭州高级中学历史名师李海青老师说,这个考纲变化是全国卷的情况,以后如果浙江也这样,那么考生的负担可能有所减轻。

地理学科教学特色方案

地理教学特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十二五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教学环境、学生环境,为全面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制定本教学方案。 二、目的和要求 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形成地理思维,会用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使教学既服务于学生未来高考等检测性选拔人才的需要,又服务于学生自身终生发展需要。 要求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地理教学。 三、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地理多以记忆性内容为主,尤其是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文化氛围不够,书籍少导致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不能有效发挥联想记忆,很多地理名词名称都是初次接触,因此会因记忆上的负担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但有利的是现在考试方式的宽松性,开卷方式就免去了“只有记得牢,才能得高分”的传统培养模式,这给地理课堂拓展了活动空间,有利于对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四、实践人员: 王丽琴姜黎黎 五、措施 1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广泛搜集地理相关教学资料、教学素材用于教学中,完成课标要求同时,跳出课本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如自然现象、身边的事物、社会时事现象等来吸引学生,但又不脱离教学内容,要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江苏2021年新高考方案

江苏2021年新高考方案 总分750分,科目“3+1+2” 2019年04月23日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 4月23日,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新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启用,也就是说,3年后的2021年,江苏高考将以新面目呈现。 新的高考方案重点解决江苏省现行方案总分偏低等问题,注重选考科目设置的合理引导,打破了文理分科,较好地构建了育人为本、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采用“3+1+2”模式 在新方案中,考试科目由原来的“3+2”模式变为“3+1+2”。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再选科目凭等级赋分 采用等级分计入总分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不同再选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可加性问

题。4门再选科目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将按照A至E五个等级,转换为五个对应分数段。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学科优势选择选考科目外,高校可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则表示考生3科选择性考试科目中要选考物理和化学才可以报考该专业。 据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透露,江苏省将在考生选科前汇总公布招生高校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 以“院校专业组”投档 与现行的按“院校+专业”填报志愿和录取不同,从2021年起,新方案将以“院校专业组+专业”的方式,按照平行志愿投档。 “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以“院校专业组”投档,意味着考生按专业组投档后,符合条件的,可在该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剂,可提高考生兴趣取向和最终所录取专业的契合度。 本一本二合并录取 合并本一本二批次同样是新方案的亮点之一。从2021年起,本一本二分批次录取将在江苏成为过去式。

江苏高考改革新政策方案2019,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细则.doc

江苏高考改革新政策方案2019,江苏高考改 革方案细则 江苏高考改革新政策方案,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细则 江苏省执行时间及改革亮点: 江苏省计划将在2021执行新高考政策。 1.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2.分值比480分高,接近700分。 3.英语分值提高,听力口语一年两考。 4.“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全国范围的高考改革中能看出来,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

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 3、外语一年两考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 4、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5、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探索“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改革考生录取机制,逐步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弱化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探索“专业(类) 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引导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不再单纯跟着学校“档次”走,成为此次多地改革方案的重点。 虽然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不少省份明确表示,在保持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将按照“先专项改革、探索试点,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简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考模式为“3,学业 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 ...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语文、数学、外语为3门统考科目,高考招生按3门总分划线,在高三下学期的6月7、8日考; 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4月9日上午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必须达到C级;选修科目在高三下学期的6月9日考,必须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另行安排,必须合格;除技术以外的6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全部达A,可加10分到高考分数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学习能力、运 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方面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2008方案为江苏基础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凡教必考,考则有用。”具有很强的阶段性,那么我 们中学地理教师如何来适应这种新高考模式呢,下面本人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中应遵循这一原则。由于各种原因,选学地理的学生并不多,高一下学期面临分

班问题,所以这一阶段让适合学地理的同学顺利进入地理班尤为重要。“心理优势”理论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人的活动往往被“需要”所驱使,以求得 自身的满足,人所体验的“需要”越强烈,就越有兴趣,由此所产生的活动就愈有力,愈有效。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学材料的兴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讲:“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促使学生选学地理的一个突破口。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自古以来,人们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人知识渊博的标志。可见,地理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认识。事实上,地理知识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地理知识的作用更不容忽视,诸知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工业布局、修筑公路、矿山开采、行军打仗、水利建设、商业贸易、国际交往、环境保护、居家旅游等等皆离不开地理知识。全国高校招生专业共计700多个,要选考地理的竟有200多个专业,占了2,7多,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需要员有相当地理素质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社会、外贸、旅游与地质、农业领域的人才,应该有更高的地理素质要求,这是社会的需要,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内容广泛,目标很多, 涉及众多学科领域,但核心问题恰恰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即人地关系,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这个重大课题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难以独立承担的,它需要高素质的地理人才来接受这一跨世纪的崭新课题。正如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所指出的那样:“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地理科学。”要迅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地理人才,来描绘21世纪议程所展示的宏伟蓝图。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很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地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一)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有敬业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二)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宽厚的地理专业基础,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地理学科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

3.培养实行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的双导师制,共同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中小学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部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共享优质资源。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 1.外国语(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 2.政治理论课(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 1.教育学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4.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2-13T16:21:56.86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7年11期作者:季海东[导读] 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山东省沾化区第二中学季海东邮编256800 【摘要】: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关键词】:中学化学、学生困惑、化学教学、 2016年3月份,山东省发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即“3+3”。“3+3”科目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此方案一发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来积极应对这一改革,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化学是高考“六选三”中的一科,是所有学生的合格考科目。在新方案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是合格学考科目即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化学的等级考科目是必修加选修Ⅰ,即必修一、必须二、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五个模块。同时新方案也对高中化学课程的学分进行了调整,必修学分由6调为4,选修学分由4调为6。与原先的方案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势下,化学必修的难度降低,降低到所有学生合格为基础。而化学的高考科目,有原先的三选一四个模块变为现在的五个模块,提高了选修的难度,增加选修的难度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时为高校选拔人才奠定基础,其次保证了选拔人才的区分度。 二、目前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 1、虽然目前山东2107年新高考方案已发布,但目前我们手中的材料只有“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出炉,更加让我们为难的是还要沿用旧教材,这就是所说的“三新一旧”,面对这种情况一线老师的教学有点不知所措,目前我们只能借鉴浙江上海新高考的一些做法,防止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2、化学必修一难度的控制,合格考难度可能有所降低,我们的课堂难度如果仅按照合格考的的要求就会对选择化学的学生等级考不利,对这些学生来说深度不够,但如果进行知识的拓展,针对必修一内容多,难度较大的特点来看,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同学选择化学的积极性。 3、化学必修二与选修I的处理,选化学等级考的同学要完成三门选修模块,实际上学习任务较以前更重了,为了高三这一学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高二应尽可能早的结束课程。必修2与选修I中的三个模块其实都有联系,为此我们在必修二的教学中进行渗透补充是不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呢? 4、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关心的,尤其是高二这一学年三门选修模块的安排,以及如何进行考试测评等。虽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安排,但这仍需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来执行。 三、新高考方案中的化学教学 不管怎么样新高考已经来了,我们要做的唯有去积极的适应,下面我来谈一下新高考方案下我们所考虑的化学教学策略。 1、研读“标准”,明确目标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化学)指导意见》是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按照山东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教材的研究制定的。是我们山东省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等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一“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深广度,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选择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要准确把握化学学科指导思想中对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知识学习的深广度,遵循教材内容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把握中学化学的整体结构与要求及单元学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必修模块各学习要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与分工,了解各知识点的分布,学习层次与教学的深广度,注意知识的深度与练习的难度要适当,切莫一步到位。 3、循序渐进,做好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高一新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很不适应,易发生分化现象和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教学中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度情况,要以落实基础,明确概念为目标,做好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共享合力,集体磨课 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在新课开始之前,按照教学进度中的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难点,明确新高考的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学案导学,全组成员共同探讨,借助培训精心打磨课堂,提高效率,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力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坚持做到“三统一,一创新”。利用集体备课活动,统一进度,统一课堂教学,统一练习,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体特长,尝试创新调整教学内容的课程安排,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面对新高考,我们应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应对。高一起步教学宁慢勿快,宁少勿多,积极落实省教学指导意见。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深化概念,规范教学,尽量做到稳打稳扎、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借助导学案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有效教学。利用教研组与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互相听课、磨课、研课,取长补短,利用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聚焦课堂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圆满完成我们的化学教学任务。

江苏省泰中高一年级高考改革选科方案

新高考改革,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已的兴趣和爱好,初步了解自已的职业倾向,引导学生发挥优势长处,科学决定选考科目,增强自已的学习竞争力,在2020年的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经校体具体制定高一年级选科分班方案如下: 一、选科分班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选科意向,借鉴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及省内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学校组织后。 2、合理组班,以行政为主,少数学生、个别学科。 3、根据国家级师范高中分层培养目标,和江苏省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要求,设置实验班。 二、主要内容: 1、学校推荐的组合里,根据选科摸底情况,结合兄弟学校的做法,学校推荐以下组合,并设置行政班。物理方面组合,初步考虑:物化生4个班,物化地4个班,物生地4个班,物政地1-2个班。历史方向组合,初步考虑:史政地2个班,史生地1-2个班,总共设行政班17-18个班。上述的班级数均为暂定数,所以同学们有关摸底情况,结合兄弟学校选科数,他们成功的经验,具体待我们学生选科志愿表汇总后决定,需要说明是物理历史不可兼用,每个学生首先决定选择物理或历史方向,然后在选择的方向上选择A、B两个志愿,不得重复,优先满足A志愿,在A志愿不能满足的前提下,满足B志愿。假如学生选择了上述组合,以外的其他组合,我们推荐6种组合,需要注明是否服从学校统筹安排,对不服从学校统筹安排的少数学生,

个别学科则是走班教学。特别强调,为了保证我们整科的选科分班有序正常进行,志愿表一旦填报上交,任何人不得更改。(我们志愿表上交的时间已经通过班主任老师告诉了我们的孩子们,至7号过来就把它上交)。 2、设3个实验班,每个班54人,其中物理方向的实验班设2个,历史方向的实验班设1个。物理方向的实验班按照语数外物4门总分,且其余两门选修科目,均需要达到规定要求,来领选组合,历史方向的实验班我们设在史政地组合。 3、分班成绩计算方法: ①以语文数学外语及学生所选的物理或历史共4门学科计算总分。 ②学生分班时的综合成绩,按照中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期末及分班考试也是我们按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加以计算,4次的成绩权重分别为:0.2/0.2/0.3/0..3 ③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前面的如果不是150分的,我们把它折算成满分150分。物理、历史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总分550分。其余的两门选修科目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因江苏新高考方案计分方法未公布,这两门应该是等级赋值,然后再来相应的折算成分数,所以他的方案未公布),加上我们的教学的有教生共作为分班参考。 ④实验班的名选,根据语文、数学、外语及学生所选的物理,或历史学科的4门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且其余两面选修科目的成绩均需要达到所选学科的前50%。

2014年高考最新政策全面解读及分析

2014年高考最新政策解读及分析 高考政策的变化是为适应教育不断改革,各省的教育变革都与考生息息相关,考生及家长应随时注意这些变化,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政策的变化是为适应教育不断改革,各省的教育变革都与考生息息相关,考生及家长应随时注意这些变化,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 [各省导航] [最新政策变化] 新疆2014年高考借考考生报名条件公布 2014年新疆高考网上报名规定出台,《规定》对在新疆借考的考生分两类做了明确要求: 一、户口在新疆并符合报名条件,但其父母因公长期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借读的考生或因公长期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的考生,原则上回户口所在地、州、市报名参加考试。 二、户口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而要求在新疆借考的考生,其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必须与我区相同,并持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同意其借考的书面证明,经自治区招生办公室批准,各地、州、市招生办公室可接受其在当地考试。 【北京】 最新:2016年起北京中高考分值语文升英语降 政策变化一: 明年北京高考报名调至11月中旬

变化: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时间由往年的12月初调至11月中旬。 解读:北京高考网上报名时间安排在2012年12月1至5日进行,而12月中旬就要进行全市的艺术特长生统测、美术类统测等一系列考试,“时间比较紧而且考试的环节比较多。”另外此次调整也是借鉴了其他省市的做法,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报名时间都安排在11月份进行。 提醒:北京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报名时间变化,以免错过报名。 相关阅读: 北京明年高考报名时间提前半个月 北京市高考报名提前至11月中旬 明年北京高考报名时间提前半月调至11月中旬 政策变化二: 北京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将实施 变化:加分项目减少,部分项目分值降低。 解读: 1.加分人数将减少三四百人。 2.7000余人照顾项目分值减半。 3.降低了祼考生竞争的难度。 相关阅读: 北京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变动一览表 北京2014年高考新加分政策权威解析 北京2014年高考报名11月中旬加分政策有改动 政策变化三:北京随迁子女明年起可在京考高职 概述: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已经正式出台。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在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以提交网上申请的方式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相关阅读: 北京2014年异地考生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问答 2014北京异地高考:通过审核考生只需考3门 北京随迁子女考高职11日起网上申请 北京随迁子女明年起可在京考高职 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出新符合条件考生能享加分 北京发布“异地高考”后续方案 北京10所民办高校新增或调整学费收费标准 政策变化四: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合集4份试卷]2021福建省名校新高考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量与温度、压强有关且对应单位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數:mol -1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1 C .物质的量浓度:g·L -1 D .摩尔质量:g·mol -1 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中含单质溴杂质:加水,分液 B .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 .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3.芳香族化合物苯等在ZnCl 2存在下,用甲醛和极浓盐酸处理,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甚为重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HCHO +HCl 2 ZnCl ??? →A 有机产物+H 2O A .有机产物A 的分子式为C 7H 6Cl B .有机产物A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C .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 D .有机产物A 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自身)共有3种 4.液氨中存在与水的电离类似的电离过程,金属钠投入液氨中可生成氨基钠(NaNH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氨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 3?NH 4++NH 2- B .钠与液氨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H 2生成 C .NaNH 2 与少量水反应可能有NH 3逸出,所得溶液呈弱碱性 D .NaNH 2与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能得到四种盐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C 2H 5SH)的沸点比乙醇的高 B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醇可加入适量乙酸并充分加热 C .等质量的苯和苯乙烯(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 D .分子式为C 4H 8Cl 2且含有两个甲基的有机物有4种 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 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了KNO 3的氧化性 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江苏新高考方案确定33模式2020年开始实施

江苏新高考方案确定33模式2020年开始实施 相关专题: 金陵晚报讯(记者刘蓉)昨日,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在江苏省委党 校举行的“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培训班”上透露,江苏新高考方案已经 确定,新方案采用“3+3”模式. 据曹卫星透露,“3+3”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必考,然后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门学科中任选三门进行考试,并计入 总分,初步考虑语文、数学是180分,外语是150分或140分,三门选 考科目适当降低,采用90分或100分. 具体方案有望8月公布,2017年实施. 江苏现行高考方案 江苏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可以概括为:文理分科,“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其中,“3”为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 设附加题40分.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须选择选修测试科目两门,选测科目按考 生成绩分布分为a+、a、b+、b、c、d六个等级,作为高考成绩的重 要部分,但不计入总分.对考生两门选测科目的等级要求由招生高校 自主确定. 另外5门为必测科目,各科满分为100分,按考生得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吕强盛整理 今天10:00高招本二批投档线公布 金陵晚报“升学通”平台将实时发布,敬请关注

金陵晚报讯(记者刘蓉)今天,江苏省2014年高招本二批次录取正式开始.今天上午10:00,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本二批次各院校投档线,并介绍录取进展. 届时,考生和家长可及时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也可通过@金陵晚报官方微博或 今年本二批次院校录取时间为7月20日-24日.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今年有包括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等在内的江苏一批民办二级 学院停招,减少的这部分计划将按一定比例投放在母体院校本二批次,因此不少高招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今年江苏考生上公办本科的机会将增加,同时,这一政策变化也可能影响到相关高校本二录取分. 从具体计划数来看,今年江苏统招计划中,本二批次总计划为80563人,其中文科计划21590人,理科计划58973人.与去年相比, 该批次总计划数增加3365人,文理科招生计划均有增加.

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会带来什么影响且听人大代表热议.doc

2019年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会带来什么影 响且听人大代表热议 江苏新高考改革方案会带来什么影响且听人大代表热议 江苏高考新方案刚刚出炉,这种“3+3”的考试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可能取消文理分科,鼓励更多学生文理兼修,让学生更多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样化选择,这对高中人才培养和高校选材模式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3月2日,刚刚抵达北京的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的代表们热议创新人才培养话题。 高考新变化:“3+3”模式鼓励学生多样化选择 江苏新高考方案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在新方案不存在物理、历史方向的模式下,理论上出现了20种选择可能。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新方案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培养人才的方向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更多学生文理兼修,让学生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样化选择,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学习基础就该是“通识”,否则就很难有新的创意与发现。 【代表建议】 中学怎样做?打破物、化、生各学科界限,跨学科开设“STEM+”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她此次两会上准备提交的建议正是有关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她建议在全国的普通高中推广“STEM+”课程,打破原有的高中单一课程教授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拓展和竞升。“南京外国语学校在高一年级试点‘STEM+’选修课,开课半年以来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他们自己在大学的实验室设计和制作出芯片。”朱善萍告诉记者,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教育,简称STEM,STEM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南外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还包括艺术、表演、舞蹈等更多的综合素质。“南外的STEM+课程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走向大师”工程,高一的孩子们每周都有机会直接进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学习,而他们的导师很可能就是某个领域的大腕级人物。同时南外派出化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学科的优秀老师共同研究教程和方法,执教“STEM+”课程。 朱善萍此次两会准备提交的建议就是向其他高中学校推广“STEM+”课程。“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关注比较多,但其实大学前的高中三年课程同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在大学前就着力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与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从而做出普高教育应有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 高校怎样做?更多个性化招生,向普高开放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告诉记者,江苏新高

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作业 Part1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有的观点表述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地理学具有以下的一些核心概念: 1、空间。地球上的一切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有人说“如果搬走了地理学的空间就等于搬走了地理学大厦的基石”,由此可以看出,空间概念在地理学中的意义。 2、人地关系。地理学注重资源、环境及其变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研究土地利用、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3、环境变化。地理学关注全球环境变化,聚焦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人类活动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4、时间。时间即地理事物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过程。时间变化的研究涉及变化的状态、变化的驱动力、变化的机制、变化的后果等。特别关注与此有关的“周期”、“发育”、“演化”、“演替”、“平衡”等概念。 5、区域和地方。注重区域和地方特性、地方差异和地方联系,具有实在的认识意义和实践价值。地方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载体,地方之间有共性亦有差异,地方差异既是空间联系的原因也是空间联系的结果。

6、尺度。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尺度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认识、分析地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需要清楚地界定所关心问题的尺度,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不同尺度上的研究结果关联起来,以利于既全面又深入地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 6、系统。地理学本身就隐含系统概念的一些观点,如整体性、相互作用、空间等级,借鉴系统论思想和方法,可以发展出一套地理系统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7、景观。景观是我们看到的地球表层或其某部分的形态,是漫长时空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产物。要了解景观,需要重新塑造景观形态、影响其发展的各种事件。景观多样性构成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全球化。世界不同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关联日益紧密,各地的环境变化已累计到使全球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又反过来冲击所有国家和不同地方。全球化的过程和空间是不均衡的,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责任是由区别的,全球化世界仍然是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当代地理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地方。 Part2地理学的学科特色 1、区域性。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存在于一定的区域空间,任何区域 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 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区域有空间尺度大 小之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

年内蒙古高考改革最新计划解读.doc

2018年内蒙古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解读 面对高考改革新政策,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内蒙古高考改革时间及方案解析】 各省执行时间改革亮点 内蒙古2021年1、2018年高考综合改革启动 2、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实施。 浙江: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个录取分数线。 2、取消本科内部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上海:只设本科一个分数线; 山东、海南:文理科各一个分数线。 3、本科内部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的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共21个省市自治区。 4、本科内部三个批次未合并 吉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计6个省市自治区。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 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教研员版)(2021年)

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停课不停学” 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学科)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发展中,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一、自主学习课时安排 时间学习内容 第1课时亚洲—位置和范围2月17-21日 第2课时亚洲—自然环境 第3课时第七章—东南亚 2月24-28日 第4课时第七章—日本 二、学习资源包(两周) 课时安排资源目录 课时1 课时2 1.自主学习工具单:自主学习导读单、自主学习检测单 2.电子课本

课时3 课时4 3.微课资源;武侯“三顾云”——七年级地理下册微课资源 4.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1697947.html,/portal/html/1s1k/course/1.html### 三、自学方法指南 第一步: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阅读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一)阅读文字 1.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部分,通读教材,了解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结构和体系。 2.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问题导读”部分,进行深度阅读。 用黑笔勾画“问题导读”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概括该部分内容的主题;用红笔批注自己的理解或问题。 (二)阅读地图 结合《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教师提供的本节课的结构化板书、思维导图等相关资料,学会读图、析图。 1.读图名,读图例。 2. 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问题导读”部分,读图获取信息并勾画、批注。 (三)知识应用 完成本课时教材“活动”及“读图思考”等部分,运用自主学习的成果,试着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 第二步:观看本节视频资源包(微课或上课视频或教师网络直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