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肛瘘分类

克罗恩病肛瘘分类
克罗恩病肛瘘分类

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

75年前,Penner而和Crohn最先描述了肛瘘为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据调查,20%的克罗恩病患者并发肛瘘,其中3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克罗恩病诊断1年时,肛瘘的发生率为12%,当诊断时间达20年时,其发生率翻倍。

肛瘘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然而目前关于肛瘘的文献十分有限,为此,来自荷兰、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工作组,搜罗了468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得出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于2014年6月7日在线发表在 Gut 杂志上。

分类及评分

1、一般分类和评分

(1)一套临床实用的克罗恩病肛瘘分类有助于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推荐级别:1C。

(2)克罗恩病肛瘘活动评分必须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

推荐级别:1C。

讨论:目前已有好几套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来定量评价克罗恩病肛瘘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共识推荐最好分别制定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制定分类标准时,应考虑解剖学因素;制定评分标准时,应评估肛瘘活动情况,并且能敏感地反应治疗效果。然而,其分类及评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2、肛瘘活动

肛瘘活动的评估必须同时参考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

推荐级别:2C。

讨论:肛周疾病活动评分(PDAI)是根据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活动及性生活受限)、肛周疾病的严重程度(瘘管流出情况、肛周疾病类型及硬化程度)制定的李克特五分量表。当PDAI>4分为界值来判定瘘管引流及局部炎症活动时,其准确性为87%。

“瘘管引流评价”最初在英夫利昔单抗相关的一项RCT研究中用来定量评估瘘管愈合情况。瘘管闭合定义为无引流(手指轻压除外);有反应定义为连续两次随访时引流量降低50%以上;缓解指连续两次随访时未发现任何瘘管。然而之后的RCT研究中,也发现其存在一些缺点。

MRI研究显示内瘘愈合较临床愈合迟滞12个月左右,为了将瘘管的解剖学位置及炎症活动情况的影像学表现相结合,van Assche等设计了一套基于MRI的评分。解剖学因素包括瘘管的数目及走形,活动程度则包括T2相高信号、脓肿及直肠炎来反映。

上述评分虽然通过PDAI确认,但两者相关程度较低。近来,MRI中测得的瘘管的长度可能在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中起预示作用,但仍需对现有方法及量表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评估肛瘘活动情况。

3、瘘管解剖学

(1)分类时应考虑瘘管的走形及其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板之间的关系。

推荐级别:2B。

(2)分类时应将经括约肌瘘管分开为的高位和低位瘘管,当瘘管通过肛门外括约肌的下1/3时称为低位瘘管。

推荐级别:2C。

讨论:Parks等对400名肛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瘘管的位置与术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有关。第四部分将陈述瘘管位置与手术方式的关系。

4、直肠炎

直肠炎的存在,即直肠、肛管的溃疡、炎症或狭窄,是肛瘘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级别:1C。

讨论:直肠炎的出现与瘘管的处理和预后高度相关,具体将在第三和第四部分陈述。

5、脓肿

脓肿的形成也为分类的重要标准。

推荐级别:2C。

讨论:肛瘘经常伴随着脓肿的形成,及时发现及治疗能将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降至最低。图1呈现了与肛瘘处理相关的部位。

诊断与随访

1、内镜

通过内镜评估直肠情况对于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来说是必需的。

推荐级别:1C。

讨论:内镜能评估肠腔内炎症的程度及范围、内瘘开口,并发现狭窄、肿瘤等其他并发症。直肠炎是瘘管经久不愈及直肠切除术的危险因素。

2、麻醉下检查(EUA)

麻醉下检查对于肛瘘的诊断及分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其同时能实行脓肿引流、挂线等治疗。当怀疑有脓肿形成且MRI不能马上执行时,可行麻醉下检查及脓肿引流术。如怀疑存在其他情况,则需行影像学检查。

推荐级别:1C。

讨论:经验丰富的结直肠外科医生对肛瘘、窦道及脓肿进行准确分类的可能性为90%。英夫利昔单抗相关的一个研究表明,在使用抗TNF治疗前,行麻醉下检查及脓肿引流和挂线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更高、复发率更低。

3、MRI

盆腔MRI是肛瘘诊断及分类的一种低侵袭性检查,具有准确度高的特点,因此被视为肛瘘影像学检查中的金标准。MRI能提供肠腔疾病的病变部位、程度及积液等相关信息。

推荐级别:1B。

讨论:MRI能准确地显示肛门括约肌、盆底肌、瘘道及脓肿的结构,其准确度在76%~100%之间。同时,MRI能辨别不成熟脓肿及肠腔炎症。T2相抑脂序列能较好观察瘘管。

增强MRI的T1相有助于区分脓液和肉芽组织。相阵控线圈能较好观察肛提肌上瘘管及内瘘开口,但是它们应用并不广泛,且视野欠开阔。

4、肛管内超声

超声内镜(EUS)同样有助于肛瘘的诊断,然而其准确性受其视野狭窄影响。

推荐级别:2B。

讨论:EUS能够清楚看见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细节,以其分类的准确性为86%~95%,识别内瘘的准确性为62%~94%。三维增强EUS及彩色多普勒EUS均有助于改善视野。当回顾性比较三维增强EUS与MRI作为评价手术方式的参考时,他们的一致性为81%和90%。

经会阴超声发现瘘管的能力可与EUS相媲美,但前者发现深部脓肿的准确率较低。一项meta分析比较了EUS和MRI发现肛瘘能力的大小,证实两者灵敏度相近,但MRI特异度稍高。究竟选择MRI还是EUS是由肛瘘的部位、专业知识及复杂程度决定。

5、瘘管造影和CT

瘘管造影和CT对肛瘘诊断及分类的准确性较低,然而瘘管造影对于异常复杂的肛瘘能提供更多信息。

推荐级别:1C。

讨论:瘘管造影及CT在肛瘘的诊断评估中已过时,因其具有放射性且对瘘管与盆底肌群关系的显示欠佳。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瘘管造影才能对肛瘘提供更多信息、决定手术方式。

6、检查方法的结合

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各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是共识所推荐的。如内镜与MRI或内镜与EUS等相结合。

推荐级别:2C。

讨论: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32名肛瘘患者经EUS、麻醉下检查、MRI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91%、91%和87%。麻醉下检查与MRI或EUS相结合时,其准确度达100%。图2展示了肛瘘诊断的相关流程。

治疗

1、治疗目标

肛短期的治疗目标是脓肿引流及缓解症状,长期目标是瘘管愈合、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直肠切除术等。

推荐级别:1C。

2、糖皮质激素及对氨基水杨酸制剂

糖皮质激素及对氨基水杨酸制剂对肛瘘的作用并不显著。

推荐级别:1C。

讨论:对氨基水杨酸制剂对肛瘘无明显临床价值,且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加重瘘管情况、增加手术可能性。

3、甲硝唑、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愈合。

推荐级别:2C。

讨论:早些时候,一些小样本、非随机研究证实,间断使用6周~8周的抗生素能改善肛瘘患者预后,且无严重副作用。只有一个小样本的RCT比较了全身性运用环丙沙星、甲硝唑及安慰剂治疗肛瘘10周后的效果,表明各组间无差异。

也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提示,局部或全身运用甲硝唑都不能改善PDAI。两项双盲的RCT研究比较了环丙沙星与抗TNF相结合治疗的效果。第一项研究表明,环丙沙星与英夫利昔联合治疗18周时,73%的患者有反应,在单独使用英夫利昔的患者中,其反应率为39%。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环丙沙星联合阿达木单抗与单独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12周的效果,证实前者对于瘘管引流的效果优于后者,停用抗生素后,两组差异消失。总之,这些结果支持抗生素能改善瘘管引流但不能促进其愈合的观点。

4、巯嘌呤类药物对肛瘘的效果一般,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相关研究有限,他克莫司对于活动性肛瘘有效,但需对药物浓度进行检测,以控制其毒性作用。

推荐级别:2C。

讨论: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比较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对瘘管作用作为首要研究目标的前瞻性研究。只有一些随机、双盲研究的亚组分析中得出31%接受6-巯基嘌呤治疗的患者肛瘘愈合,而这在安慰剂组中仅为6%。

最近一项meta分析显示硫唑嘌呤对瘘管愈合无明显促进作用,而早先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54%接受巯嘌呤类药物的患者中瘘管愈合,安慰剂组为21%。一项前瞻性、开放研究证实抗生素与硫唑嘌呤相结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

目前无临床相关的研究表明甲氨蝶呤对瘘管引流的作用。

在一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将50%以上瘘管闭合4周以上作为观察终点时,43%服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能达此目标,而这在安慰剂组中仅为8%。然而,两组的完全愈合率无明显差别。他克莫司的肾毒性较大,但可以通过降低剂量解决。局部使用他克莫司无明显益处。

几项观察性试验研究了环孢素对肛瘘的作用,证实环孢素能快速缓解肛瘘症状,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其相关的副反应限制了环孢素的应用。

5、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对肛瘘愈合的疗效中等,表明赛妥珠单抗有效的证据更弱(1C)。抗TNF与巯基嘌呤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较单种治疗方法效果更佳(2C)。

讨论:两项RCT研究比较了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的效果。将50%以上瘘管闭合4周以上作为观察终点时,56%~68%服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能达此目标,而这在安慰剂组中仅为26%。38%~55%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肛瘘完全愈合。

在CLASSIC-1和GAIN研究中,使用阿达木单抗4周对于肛瘘无明显改善。CHARM研究表明,33%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患者肛瘘完全愈合,安慰剂组为13%。也有研究表明,23%~29%对英夫利昔单抗无反应的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是有效的。

两项大型研究PRECiSE 1和PRECiSE 2表明,赛妥珠单抗治疗26周时,36%患者肛瘘完全愈合,安慰剂组为17%。一项meta分析评估了抗TNF对肛瘘的作用,其中证实英夫利昔单抗有效的证据更充足。

免疫抑制剂+抗TNF联合治疗对于肛瘘的效果存在争议。临床试验ACCENT II中的亚组分析提示,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如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一年,反应率无明显变化。

然而,有研究显示,联合治疗能使合并直肠炎的患者获益,最近也有研究表明,联合治疗与瘘管闭合是相关的。

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生物治疗的效果(其中,手术治疗包括挂线、瘘管切开术、皮瓣移行治疗、瘘管切开术+挂线及其他手术方式),单纯手术组的临床反应率为35.9%,手术+生物治疗组的反应率为71.3%,说明手术+生物治疗效果更佳。

6、脓肿引流

在开始药物治疗时通常推荐肛周脓肿手术引流。

推荐级别:1C。

讨论:有症状的肛瘘患者通常伴有肛周脓肿,手术引流有助于减少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发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

7、挂线

挂线对预防脓肿形成及复发有效。

推荐级别:1C。

讨论:由于瘘管是盆腔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保持其充分引流是必需的。松挂线能够保持窦道开放,限制脓肿反复发生,而切割挂线由于其后可能形成疤痕,有发生大便失禁的风险。挂线的一个缺点是,瘘管因挂线的存在而无法闭合,挂线移除的最佳时间目前仍不明确。

临床试验ACCENT 2中显示,挂线治疗2周后移除,新脓肿的发生率为15%,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2周时间过短。总的来说,松挂线对肛瘘而言,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措施,有人建议,挂线应维持至抗TNF完成诱导后。

8、直肠炎

肛瘘并发直肠炎的治疗只能采用脓肿引流和非切除性挂线疗法。只有当内镜下确认直肠炎已经缓解后,才考虑促进瘘管闭合的其他手术方式。

推荐级别:1C。

讨论:近端肠腔有活动性病变时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加,并且直肠炎会影响瘘管愈合。直肠炎也预示着直肠切除术可能性增大,因此,肛瘘同时并发肠道活动性病变时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9、瘘管切开术

瘘管切开术对于有症状的、表浅的瘘管,或者低位括约肌间型瘘管来说,是一种防止大便失禁发生的可考虑的治疗方式。低位的经括约肌型瘘管(特别是女性位于前面的瘘管)行瘘管切开术,有较大发生大便失禁风险。

推荐级别:2C。

讨论:对于有症状的、表浅的瘘管,或者低位括约肌间型瘘管来说,瘘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措施,它能促进瘘管愈合、降低复发率,且防止大便失禁发生。

而高位经括约肌型瘘管、括约肌上瘘管及括约肌外型瘘管行瘘管切开术的效果不佳。另外,女性患者肛门外括约肌的前部较短,低位的经括约肌型瘘管行瘘管切开术发生大便失禁的可能性较大。

10、手术修复

肛瘘的手术修复包括瘘管切开术、皮瓣移行治疗、生物补片及括约肌间型瘘管结扎治疗。纤维蛋白胶及干细胞注射的应用价值尚未确定。

推荐级别:2C。

讨论:皮瓣移行治疗有助于关闭内瘘开口,它能使直肠黏膜覆盖主瘘管开口,而不影响括约肌复合体。一项系统评价显示,皮瓣移行治疗的成功率为64%,大便失禁的发生率为9.4%(各研究间差异较大),50%的患者需要再次干预治疗。

生物补片,由胶原或猪肠黏膜下层组织制成,通过内瘘口塞入瘘道,而不改变括约肌结构。回顾性研究提示,生物补片的成功率为24%~88%。有研究表明,22%的失败病例是由补片移位导致。生物补片治疗有可能成为一线手术治疗措施,有效防止补片移位及术前运用抗生素能提高成功率及安全性,但其费用也是一个大问题。

当括约肌间型瘘管已经形成肉芽组织纤维化的管道时,可采用结扎治疗。该操作必须在内瘘闭合、经括约肌间途径去除感染组织后进行。根据回顾性研究结果,结扎治疗的成功率为56%~94%,复发通常发生在术后2月内。

纤维蛋白胶由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组成,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而促进愈合。不同研究由于异质性存在的原因,结果差异较大。meta分析显示,纤维蛋白胶治疗肛瘘的复发率及大便失禁发生率与传统手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已有研究表明,向瘘管内或瘘管旁注射自体脂肪干细胞或者骨髓干细胞是安全而可行的。最初的研究表明,干细胞±纤维蛋白胶治疗能使56%~82%患者的瘘管闭合,且其1年和3年的持续缓解率分别为53%和30%。干细胞治疗似乎很有前景,但仍需RCT研究验证。

一项单中心的、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提示,股薄肌移植治疗对于64%的复杂性肛瘘及50%持续不愈合的患者有效。

11、改道造口

临时改道造口对严重、复杂、难治性肛瘘患者来说,是一种可行治疗方案。

推荐级别:1C。

12、直肠切除术

直肠切除及永久造口术是严重、复杂、难治性肛瘘的最后手段。

推荐级别:1C。

讨论:回顾性研究显示,81%的复杂、难治性肛瘘患者经造口术后可获得早期缓解,然而只有26%~5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缓解。许多接受了造口术的患者最终需要接受直肠切除术治疗。

直肠切除术的主要风险包括盆腔神经损伤、骶前脓肿、会阴部切开伤口愈合延迟等。如患者并发不可控制的败血症及组织损伤,应避免行改道造口术。对于某些结肠及肛门没有受累的患者而言,拉出式直肠切除术可以代替永久造口术。

结论

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支持,多种检查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感染灶进行手术引流必须先于免疫抑制剂使用。抗生素及巯嘌呤类药物被推荐为辅助治疗药物。

所有的抗TNF治疗药物中,英夫利昔单抗效果最佳。抗TNF药物,同时选择性地运用抗生素或巯嘌呤类药物被视为一线治疗方案。口服他克莫司可避免难治性肛瘘患者行改道造口术。

肛瘘的手术修复包括瘘管切开术、皮瓣移行治疗、生物补片及括约肌间型瘘管结扎及纤维蛋白胶注射治疗等,只有当肠腔无炎症时才予以考虑。直肠切除及永久造口术是严重、复杂、难治性肛瘘治疗的最后手段。

图3展示了克罗恩病肛瘘联合治疗的流程。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定位与手术治疗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定位与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3-01-23T14:33:15.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勾春宏沈晓华[导读] 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实践证明,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自身存在的诊断治疗难且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等特点 勾春宏沈晓华 (广元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定位以及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工作,为后期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前提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内口切除引流术,总结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对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强化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结论: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来说,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治疗的术后效果最为明显,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内口切除引流术同期多侧挂线法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100-02 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实践证明,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自身存在的诊断治疗难且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等特点[1],所以俨然已经成为临床上肛肠科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据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直接对患者的肛门造成损伤性功能障碍[2],所以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控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已经成为现阶段肛肠科医师主要的研究工作之一[3]。而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来说,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提高了临床治疗情况,下面将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具体临床治疗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总计6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进行了全面的定位检查工作,检查工作主要包括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而操作是通过变频全数字彩色多普勒声像仪配合12.5MHz的变频探头从患者受伤位置的横、纵、斜三个角度来进行成像[4]最终将患者的位置定位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而对患者的肛瘘按病变程度属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67岁之间,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12±3.41)岁;患者病程时间最短的为半年,时间最长的已经得到十年以上,平均病程时间为(6.23±1.42)年;在对患者进行肛内超声检查时,其中出现1个内口的患者为37例,而超过1个内口的患者为18例,大于两个内口患者为4例,外口最多者为2例;患者在入院时出现了8例合并急性感染情况;存在相关疾病手术史患者11例;存在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9例。将6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无论是在年龄上、性别上、病情发展状态上以及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意义。 1.2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展开之前均进行全面的诊断定位工作,主要包括对患者病史的及时询问、生命体征的检查工作以及探头检查操作等相关工作。通过这些检查工作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确定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内口的具体位置走向情况。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晚要进行缓泻剂的口服,这样才能对患者的肠道进行相对全面的清洁,根据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瘘管所在位置来进行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的姿势选择,同时要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操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口切除引流术,使用探针对患者的外口位置进行插入瘘管的常规操作,手指从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内来进行内口的选择,当手术操作人员准确的寻找到患者的内口时要从内口进行穿出,然后沿着患者的外口位置来进行切开瘘管的操作,对患者存在的全部瘘管以及支管等位置进行全面的剥离切除,一般情况下进行剥离切除的操作顺序是先进行剥离主瘘管,然后在进行支瘘管的剥离操作,当对患者的瘘管剥至内口处位置时要连同内口周围存在的瘫痕组织进行一并切除操作,然后对患者进行创面冲洗,采用浓度为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以及甲硝唑溶液来进行此项操作,然后对患者近内口的主管创面进行开放引流并做好对患者的关闭缝合处理。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来展开手术治疗,使用探针从患者的外口来进行直肠环的探入操作,在进行穿出时要从内口进行,然后使用双根消毒的橡皮筋挂线,其它各位的肛瘘也均按照此种方法来展开手术,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要以患者各处瘘管的深浅程度展开,所以最后橡皮筋的结扎松紧度状况也不尽相同。对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做好抗生素的适当使用,作为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 2 结果通过对两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最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率、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详见下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情况表1 3 讨论综上所述,由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自然愈合的机会微小,所以进行手术治疗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而手术治疗方法的良好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情况。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法的效果极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肛瘘患者被结扎部位的相关肌肉组织进行了及时的断开以及坏死,而且通过挂线能够对患者起到引流肛瘘内渗出液的作用,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急性感染可能出现的发生率情况,相对于传统的内口切除引流术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肛门等相关功能进行最为有效的保护。同时作为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要强化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相关护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最大限度上实现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语

克罗恩病10例临床内镜分析报告(精)

克罗恩病10例临床内镜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9月~2006年3月间电子肠镜检出并由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的10例临床资料、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7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见节段性凹陷溃疡,周围见息肉状增生形成卵石样改变;2例为升结肠肉芽增生并伴有溃疡形成并导致肠道狭窄;另有1例患者以肛周脓肿、肛瘘为主要表现。病理肉芽肿检出率为50%。结论克罗恩病的大体形态改变通过肠镜即可观察到。内镜活检作为肠镜大体形态的补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根据临床表现、X线、内镜及病理综合诊断。 [关键词]克罗恩病;电子肠镜;病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胃肠道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1973年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克罗恩病。在西方近25年来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国内尚无精确统计报道。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得多,但近10年报道已逾千例。提示病例数有增多之势[1]。本文总结我院消化内镜室自2001年9月~2006年3月进行电子肠镜检查4048例,共检出并由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1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6~47岁,平均29岁。年龄最小16岁,最大47岁。内镜确诊之前病程10天~4年不等,平均1.5年。 1.2 临床表现本组腹痛、腹泻者9例,以右下腹多见。消瘦9例,贫血7例,发热4例,便血4例;大便次数每天2~10次不等,并发瘘管形成者1例。 1.3 内镜检查 10例病人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肠末端、回盲部和升结肠9例,肛周脓肿、肛瘘1例。内镜表现:7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见节段性凹陷溃疡,上覆白苔,边界清,周围见息肉状增生形成卵石样改变;2例为升结肠肉芽增生伴有溃疡形成并导致肠道狭窄,镜身无法通过;另有1例患者以肛周脓肿、肛瘘为主要表现。 1.4 病理组织学特点结肠黏膜呈慢性炎性溃疡,黏膜固有层内见无干酪样坏死的结核肉芽肿5例;另有5例病理结果为结肠黏膜呈亚急性炎症改变,伴有息肉样增生及溃疡形成,未见明显无干酪样肉芽肿,结合临床,符合克罗恩病的改变。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国内分类: A.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 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 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另外,不常见的结核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 1.湿毒内蕴 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红肿灼热,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正虚邪恋

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内口位置高,主、支管道纵横交错,弯曲通连,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还可重叠几层,呈潜行蜂窝状管道。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因错综复杂,致使治疗存在许多问题,复发率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亦较多。祖国医学对其治疗有较多记载,《外科大成·痔漏附余》中说:“有漏者插以药钉,通肠者挂以药线……凡用挂线孔多者,应先汾一孔,隔日再汾一孔,如线落口开者撒生肌散。”目前,外科手术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最主要的治愈性措施,临床上手术方式繁多,众说纷纭,本文力图拟出最基本的手术原则和方式。 1 手术治疗原则 1.1 找到内口并彻底处理:肛瘘有原发性内口、瘘管、支管和继发性外口。内口即感染源的入口,多在肛窦内及其附近,后正中线的两侧多见,但也可在直肠下部或肛管的任何部位。切除内口则去除肠内污物进入瘘管的必经孔道,杜绝肠内感染源继续污染的机会,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中,内口的清除与否和治疗成败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如内口不切除,肛瘘不易治愈,愈后也易复发。 1.2 瘘管管腔及顶端充分引流: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管腔的探查,尤其是支管的探查较为困难,清除主支管道的盲腔是手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部分高位肛瘘,由于位置较深,管腔变窄,其主管顶端盲腔隐蔽,术中未能发现,往往在愈合后期又有分泌物排出,所以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对侧有否支管存在。手术中处理瘘管管腔及顶端的实质是如何获得合理外科创面,消除死腔,去除腐败组织,使引流更为通畅,以利愈合。 1.3 正确处理瘘管与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的关系[1]: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管腔延展范围较大,牵涉的肌肉数量较多,有时难以处理。由于肛管外括约肌在肛门节制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在治疗高位肛瘘时,应尽量保护外括约肌,以防肛门失禁。挂线疗法是中医学治疗肛瘘的传统方法之一,其以线代刀,使括约肌在线或橡皮筋的捆扎勒割作用下慢慢分离,较为理想地解决了高位肛瘘手术中切断括约肌造成的肛门失禁问题。高位肛瘘术后肛门节制功能中,内外括约肌及直肠环的作用及如何保护、修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2 手术治疗常用术式 2.1 切开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哪些组织可以切、哪些组织不可以切,都是值得去考虑的。Hass认为外括约肌深部有联合纵肌纤维鞘,形成一个主体肌纤维网络。如果单独切开外括约肌深部,一般不会造成失禁,因为该网络不至于使外括约肌纤维完全分开回缩。耻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挂线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挂线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2-22T16:33:24.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吴桂喜李大军章蕾王真权[导读] 观察加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高位单纯肛瘘挂线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 吴桂喜李大军章蕾王真权(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摘要】目的观察加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高位单纯肛瘘挂线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术后每日早晚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坐浴,对照组术后每日早晚予高锰酸钾液坐浴。结果治疗组在疼痛程度上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能明显减轻肛瘘挂线术后疼痛,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肛瘘术后疼痛桃红四物汤 高位单纯性肛瘘挂线术创面较大,愈合时间长,术后产生的疼痛也比较剧烈且持久。自2011年8月到2012年10月,我们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挂线术后6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0月,符合《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中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4~63岁,平均43±7.5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病程5年以内者21例,5年以上者9例。对照组病程5年以内者23例,5年以上者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排除有严重心、肝、肺、肾及神经系统疾患及有长期服用镇痛药和镇静药史。 1.2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满意后采用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患者取侧卧位,探明瘘管走形及内口后,将探针从外瘘口探入,内口穿出,解剖刀切开瘘管上方皮肤、皮下组织、肛门内括约肌,探针引出橡皮筋,拉紧并结扎二次,扩创以利引流,纱布包扎。 1.3治疗方法 加味桃红四物汤每剂由桃仁9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0g、延胡索9g、川楝子6g、黄芩9g、黄柏9g组成(购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房),加水500ml,煎30分钟,过滤浓缩至100ml,中药液包装袋分装,4℃保存。使用时将加味桃红四物汤中药汁加热水稀释至2000ml,术后每天早晚坐浴10min。对照组:使用复方高锰酸钾速溶片(复方高锰酸钾速溶片:济南清华消毒用品厂)坐浴。按1:5000比例配制成2000ml溶液,术后每天早晚坐浴10min。持续7天。 1.4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结合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无痛:NRS测值为0术后无疼痛感。轻度:NRS测值为1~3疼痛轻微可忍,不影响活动及睡眠,无须口服镇痛药。中度:NRS测值为4~6疼痛不可忍,影响活动及睡眠,口服镇痛药可缓解。重度:NRS测值为7~10疼痛剧烈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活动及睡眠,须肌注止痛药物方能缓解。观察并记录术后1d、2d、3d、5d、7d时患者的疼痛程度。 1.5统计学处理 资料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取a=0.05,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治疗组1d、2d时NRS评分为7分以下,止痛效果为中度疼痛,3d、5d、7d时NRS测值均在3分以下,止痛效果为轻度疼痛;观察组1d、2d在7分以上,止痛效果为重度疼痛,3d、5d、7d时均在4分以上,止痛效果为中度疼痛。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值对照(x-±s)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肛门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肛瘘术后病程较长,创面常较大,并且肛管齿线以下的组织受脊神经支配,神经末梢分布十分广泛,对痛觉极为敏感,使广大肛瘘患者非常恐惧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疼痛的产生取决于气血运行是否正常,疼痛的病机有二端: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术后疼痛,属于病程较短、起兵较急、疼痛较剧烈的一种疼痛,属于实性疼痛,故中医学常从“不通则痛”的角度进行考虑。中医外科认为,手术切割,必然损伤肌肤筋脉,导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1]。手术这一治疗手段,从病因的角度来说,可以归于“金创”的范畴,病机为气滞血瘀,故治则当以行气化瘀为主[2]。 红四物汤作为行气化瘀的名方,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痛证,常用的有原发性痛经、偏头痛、腰腿疼、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痛症、颅脑损伤后头痛、红斑肢痛症、前列腺痛、心绞痛;同时也见于用于妇科术后疼痛及骨科术后疼痛。我科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延胡索、川楝子、黄芩、黄柏,应用于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治疗,经多年临床应用,证实其止痛效果较好。 本研究通过严格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加味桃红四物汤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挂线术后止痛效果良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朱卫国. 中药透入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64例[J]. 中医外治杂志, 1999, 8(5):32. [2]张丽.不同坐浴药物对混合痔术后切口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11):1433.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高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 编码:BWG050) 。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 编码:K60.3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7-94) 。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 指南” 2.疾病分类 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参照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肛漏病(肛瘘)临床常见证候:湿 热下注证 正虚邪恋证 阴液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病(TCD 编码:BWG050)和肛瘘(ICD-10 编码:K60.301)的患者。 2.单纯高位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功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肝功能、肾功能 (5)血糖 (6)心电图 (7)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腹部超声、腔内超声、盆腔影像学检查(CT 或M 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 (2)正虚邪恋证:扶正祛邪。 (3)阴液亏虚证:养阴托毒。 2.外治法 (1)中药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 (2)中药外敷法:适用于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 3.外用中成药:清热祛湿、理气止痛。 4.手术治疗:肛瘘切开挂线术。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最新技术应用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最新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2-08-14T10:32:04.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聂斌 [导读] 因括约肌的收缩以及肉芽的增生而造成的堵塞,使得肛瘘内口难以寻找,在临床上多为医源性内口。 聂斌(广西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梧州 543000) 【中图分类号】R65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087-01 【摘要】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和寻求高位复杂性肛瘘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对95例患者的跟踪治疗研究,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道对口引流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一期治愈,且术后无黏膜瓣缺血坏死、创口感染及脓肿的治疗效果,术后不再复发,无肛门狭窄及失禁状况的发生。研究表明,这种新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方法对改善单一方法的不足、减少患者痛苦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创口小、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肛门直肠技术 作为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高位复杂性肛瘘往往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常表现为肛旁经常流脓、疼痛难忍、难以治愈等症状,伴随消瘦、发热、精神萎靡不振等表现,癌变的病例也不在少数。在以往手术治疗肛瘘中,由于技术及方法等的不足,常常影响患者的括约肌功能,进而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在临床治疗高位复杂肛瘘中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道对口引流的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因技术及方法不足而造成的肛门移位、失禁、狭窄、畸形以及黏膜外翻等不良后果[1]。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95例病例中,有男52例,女43例;年龄分布在29~6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7岁;患病时间从4个月到7年不等,平均水平为36个月;均有2次及以上肛周脓肿发病史,因脓肿切开排脓或脓肿自行溃破而发展成为肛瘘。外口距离肛缘5厘米以上的,都属于单一内口高位复杂性肛瘘。在本组病例中,有56例为高位括约肌肛瘘,39例为括约肌上方肛瘘;有73例进行了泛影葡胺瘘管造影,另外22例进行了磁共振检查。 1.2治疗方法 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道对口引流进行治疗:首先,需进行一些基本工作,包括选择侧卧或俯卧折刀位,在腰俞穴注入1%利多卡因20ml麻醉液及消毒、铺巾置单等准备工作;其次,对肛门直肠进行指诊或探针检查,明确肛瘘的内口部位、主道及支道的走向和分布情况。然后由肛瘘外口探入、内口探出,直接切割低部分的瘘道,使刀口呈放射状。作为手术的主切口,可以探及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上的瘘道。在瘘道的最顶端人为创一个内口,用橡皮筋挂线,根据直肠的具体情况调整挂线的松紧度,对肛管直肠环缓慢切割[2]。支道部位不需完全切开,只需作必要的放射状切口,将支道横形切断,穿过支道在切口间挂线,只用作引流,不需要紧线。将内口周围的纤维疤痕组织和瘘道壁的坏死组织进行彻底的切除,止血操作后将油纱布敷于创口,再用塔形纱布进行压迫固定。在术后,要给予3-5天的抗生素治疗,并服用清热解毒利湿剂,使得大便通畅,大便之后进行中药坐浴;在常规换药时,用0.5%甲硝锉液对创口进行冲洗,同时转动橡皮筋,并填入美宝牌湿润烧伤膏油纱条保持引流通畅。根据情况调整挂线的松紧程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宝牌湿润烧伤膏油纱条需要嵌入切口的底部,使得切口能从基底部开始生长,避免假性愈合。在旷置管道不宜填塞过多的引流纱布,并要逐步减少[3]。 2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效果需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进行判断:①治愈标准——创口愈合,不再有症状及体征;②好转——创口愈合,症状和体征得以改善;③未愈——症状及体征没有消除。95例临床病例,全部一期治愈,且没有创口感染、黏膜瓣缺血坏死和囊肿等。2~22个月的随访调查,没有一例复发、肛门狭窄及失禁。 3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情况较复杂的肛瘘,这种肛瘘的内口位置较高,主道和支道交错分布,弯曲复杂地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更有甚者重叠好几层,形成潜行的蜂窝状管道。在全部的肛瘘疾病中,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发生率为5%-10%。较深的病变部位使得高位肛瘘在病发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从而长期发展形成慢性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常因受技术及方法的限制而留下一些诸如肛门畸形、狭窄、大小便完全或不完全失禁、假性愈合、复发或迁延不愈等后遗症,有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二期或三期手术,遭受极大的痛苦[4]。因此,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引起了医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肛瘘的形成主要起因于肛旁脓肿,而因对直肠病变引起的肛旁脓肿进行引流或肛腺感染极易引发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直肠因深部脓肿引流不畅而造成的严重感染,或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时,更容易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此外,因肛管直肠受到一些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特殊感染也容易引发次肛瘘疾病。 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瘘道顶端进行挂线的目的在于缓慢地将瘘管勒断,必须将其扎紧,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设定彻底削开的时间。如果患者的高位括约肌有脓肿,或者肛肠环僵硬(有大量纤维组织形成),削开时间约术后7-10天;如果仅是瘘道穿过外括约肌深层或耻骨直肠肌而肛肠环尚未僵硬,则可在术后14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将瘘管彻底剖开。在目前的肛瘘手术中,非常重视保护肛门的括约肌功能。如果过早地将瘘管剖开,极容易造成肛门的不完全性失禁。而何时拆除支道间用来引流的橡皮筋则需要根据脓腔的深浅和大小以及主引流切口的愈合情况来定。通常当支道腔径闭合至比引流线直径略大、感染性物质不易滞留、主引流切口变浅、粪渣的杂质不易进入支管时,就可以将橡皮筋拆除,以保证支管的快速闭合。如果引流线拆除过慢,等到脓腔壁再次形成纤维组织,就容易造成闭合困难,甚至引发新的瘘道[5]。 在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必要的术前检查主要包括:(1)参照Goodsall定律,通过肛门指诊,对内口的位置和瘘管的走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术前碘油造型和直肠肛管腔B超能很好地对瘘管进行分辨,瘘管的行径也可以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出来。在肛瘘诊断过程中,还较多地用到MRI技术。运用术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MAP),可以对肛门括约肌的张力、肛管直肠的感觉、直肠的顺应性和抑制反射做出准确的测定,对评估肛瘘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有重要作用;(3)对于复发性的复杂性肛瘘,首先需要排除克罗恩病、结核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的影响。复杂性肛瘘多起因于肛腺的反复感染,并因此而形成多个支管。因括约肌的收缩以及肉芽的增生而造成的堵塞,使得肛瘘内口难以寻找,在临床上多为医源性内口。而复发性的肛瘘容易产生内口处理不当的情况。对此,有人主张在肛瘘治疗中“轻支管、重内口”,足以体现治疗内口的重要性。外括约肌是肛管直肠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旦将肛管直肠环切断,就会造

肛瘘切除术(单纯性)

第二篇各 ⒓ 续表 手术步骤 手术配合 (1)再次消毒肛周皮肤,缝闭肛门 (2)距肛门2~3cm处做一椭圆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 (3)切断两侧肛提肌 (4)分离、切断直肠周围的组织,拉出乙状结肠远端 (5)冲洗切口 (6)于骶前腔内放置引流 (7)逐层缝合切口 (8)覆盖切口 递海绵钳夹持碘伏纱球消毒,递8×24角针1号丝线关闭肛门 递20号刀切开,蚊式钳或电凝止血,1号丝线结扎, 干纱布拭血,递组织钳数把钳夹周围皮肤作牵引 更换刀片,中弯钳钳夹、分离,递⒛号刀切断,4号丝线结扎,盐水纱垫拭血 递长弯钳分离,梅氏剪剪断,深部拉钩牵开,4号丝线结扎出血点,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切下之标本置人弯盘内 大量温盐水冲洗(腹部与会阴部可先后或分两组进行) 彻底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递粗胶管1条,中弯钳协助置管 递无齿镊,8×20圆针4号丝线逐层缝合,有齿镊, 8×24角针1号丝线缝合皮肤 递有齿镊2把对合皮肤,乙醇纱球消毒皮肤,纱布、棉垫覆盖切口 十、阑尾切除术 1.适应证急、慢性阑尾炎。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3.手术体位仰卧位。 4.手术切口右下腹斜切口(麦氏切口)。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表12510)。 表12510 阑尾切除术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手术步骤 手术配合 ⒈⒉⒊⒋ 自脐与右前上棘之间中外1/3处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 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 切开腹横筋膜与腹膜,进人腹腔 探查腹腔,寻找阑尾 配合同本章腹正中切口(1~3) 更换刀片,递中弯钳撑开、甲状腺拉钩2把向切口两端拉开,钝性分离 递中弯钳2把提起腹膜,递20号刀切开,组织剪扩 大 递生理盐水湿手探查,S拉钩牵开,长镊夹盐水纱布及海绵钳(无齿)将小肠推开,暴露盲肠 ――290 -― 第ΙP章当通外刷手甫的护理配台 号丝 |扎, I 钅号 号丝 奉置 且进 害钳 i镊, ∶布、 续表 手术步骤 手术配合

2014年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中文版)

2014年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 (中文版) 2014-07-12 75年前,Penner而和Crohn最先描述了肛瘘为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据调查,20%的克罗恩病患者并发肛瘘,其中3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克罗恩病诊断1年时,肛瘘的发生率为12%,当诊断时间达20年时,其发生率翻倍。 肛瘘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然而目前关于肛瘘的文献十分有限,为此,来自荷兰、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工作组,搜罗了468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得出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于2014年6月7日在线发表 在 Gut 杂志上。 【分类及评分】 1、一般分类和评分 (1)一套临床实用的克罗恩病肛瘘分类有助于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推荐级别:1C。 (2)克罗恩病肛瘘活动评分必须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 推荐级别:1C。 讨论:目前已有好几套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来定量评价克罗恩病肛瘘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共识推荐最好分别制定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制定分类标准时,应考虑解剖学因素;制定评分标准时,应评估肛瘘活动情况,并且能敏感地反应治疗效果。然而,其分类及评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2、肛瘘活动 肛瘘活动的评估必须同时参考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 推荐级别:2C。 讨论:肛周疾病活动评分(PDAI)是根据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活动及性生活受限)、肛周疾病的严重程度(瘘管流出情况、肛周疾病类型及硬化程度)制定的李克特五分量表。当PDAI>4分为界值来判定瘘管引流及局部炎症活动时,其准确性为87%。 “瘘管引流评价”最初在英夫利昔单抗相关的一项RCT研究中用来定量评估瘘管愈合情况。瘘管闭合定义为无引流(手指轻压除外);有反应定义为连续两次随访时引流量降低

康复新液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20T16:19:06.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李文利 [导读]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 李文利(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瘘管切口,对照组40例采用甲硝唑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分泌物量、肛门功能、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伤口疼痛、分泌物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肛瘘术后应用康复新液能加速创面上皮细胞修复,缩短肛瘘术后创面修复时间。 【关键词】康复新液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40-02 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国外约为8%-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6:1。肛瘘手术创面一般不予缝合,因而术后创面愈合缓慢,病程长。术后创面瘢痕形成易致肛门变形、移位、渗液失禁等并发症,给广大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因而如何加速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是目前肛肠科研究的重要课题。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康复新液纱条外用于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通过与甲硝唑纱条相比较,证实其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2008年1月—2011年2月住院病例,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术后回顾诊断均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 1.2 判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均以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准。 1.2.2 入选标准 ①年龄≥18周岁,≤65周岁,男女不限,住院患者;②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齐,影响疗效判断者;②特殊类型的肛瘘(如结核、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肛瘘);③严重肝、肾、心脏、造血系统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⑤对康复新液过敏的患者。 本次研究共观察病例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18-65岁,病程为1个月-10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创面类型以创面纵径测量,用尺子测量每例患者创面的纵径,根据创面纵径大小分为Ⅰ类(2㎝以下)、Ⅱ类(2㎝—5㎝)、Ⅲ(5㎝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创面类型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天,告知患者术后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治疗组:术后第一天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每次10分钟,然后生理盐水冲洗,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20530)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对照组:术后第一天用痔科洗剂熏洗坐浴,每次10分钟,然后生理盐水冲洗,甲硝唑纱条填塞瘘管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2.2 观察内容与方法 2.2.1 创口边缘水肿情况的评价 创缘光滑无水肿,记0分;创缘轻度水肿,肉芽平整,记1分;创缘轻度水肿,创面肉芽不平整,计2分;创缘水肿明显,创面不平整,计3分;创缘严重水肿,并伴有血栓形成,计4分。 2.2.2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作判断:以患者主诉为统计指标,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可以忍受,6分以上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 2.2.3 创面分泌物情况 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1块敷料(一块敷料为7×7㎝四层)为少量,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2快敷料为中量,12小时局部渗出浸湿3块及以上为大量,12小时局部渗出多,需用棉垫(一块棉垫为10㎝×10㎝,厚度为3㎝)为超大量。 2.2.4 创面愈合后瘢痕情况积分 创面痊愈后三个月,患者复查时观察创面愈合后瘢痕情况,并根据路氏瘢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外观瘢痕不明显,局部组织弹性良好计3分;外观可见少量瘢痕,局部弹性欠佳计2分;外观瘢痕组织多,局部弹性差,甚至导致肛门局部畸形计1分。 2.2.5 创面愈合时间 从术后第1天起,统计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愈合标准为:创面肉眼组织完全被皮肤覆盖,疤痕形成,无桥型愈合等不良愈合。患者无不适症状,可停止换药治疗。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2009年09月30日【大中小】 标签:肛瘘诊治指南寻医问药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瘘的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订《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试行。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国内分类: A.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 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 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另外,不常见的结核 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 1.湿毒内蕴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5%~80%的成人CD患者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的患病率最高,约占17%~43%[1,2]。为规范我国pfCD的诊治,《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内外科专家,在借鉴国外pfCD诊治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3,4,5,6]。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先由专家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讨论确定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再由专家分部分撰写,交总负责人汇总成共识初稿。初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投票专家推荐的等级标准分为a完全赞同(必不可少);b部分赞同,推荐(应该做到,但未达到必不可少的高度);c部分赞同,但不推荐;d不赞同(删去,不合理、不必要、不合国情、不可操作、不可评估、不必放在本共识意见中)。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根据专家投票总结果分为A级(强烈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赞同(a);B级(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或部分赞同(a+b);C级(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3/4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不放入本共识。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本共识意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推荐意见15条,以下分别阐述。

一、pfCD的诊断 1. pfCD具有与普通肛瘘不同的临床特点,这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等级判定:强烈推荐 普通肛瘘是指常见的肛隐窝腺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肛瘘。pfCD与普通肛瘘不同,外口与内口的关系常不遵循Goodsall规则,瘘管情况更复杂。pfCD和普通肛瘘的特点比较见表1。约10% CD患者以肛瘘为首发表现[7,8,9,10]。pfCD的特点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 表1 克罗恩病肛瘘和普通肛瘘的特点比较 2.对有症状和体征的pfCD应常规进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可结合麻醉下探查(examination under anaesthesia,EUA)和腔内超声检查(endoanal ultrasound,EUS)。等级判定:强烈推荐 盆腔MRI无创、快速、准确,被推荐为pfCD诊断及分型的首选方法[11]。国外文献指出,EUA联合EUS、MRI两种检查中的任何一种可使pfCD诊断的准确率达到100%[12]。EUS可在部分患者选择使用,其优点是能较好地识别内口和显示括约肌间瘘管,缺点是不能明确区分炎性和纤维性病变,对超出外括约肌范围的瘘管显像不佳[13]。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位单纯性肛瘘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观察组采用LIFT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 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及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LIFT 与传统切开挂线法疗效一致,但在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FT for simple high anal fistula.Methods 122 patients with simple high anal fistul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6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fistulotomy and cutting set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FT.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V AS score,duration of pain,wound healing time,scar length and Wexner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igh anal fistula,LIFT and traditional fistulotomy and cutting seton have the same effect,however,LIFT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degree of postoperative pain,shortening the time of pain,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nd protec ting anal function.It′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Simple high anal fistula;LIFT;Fistulotomy and cutting seton;Curative effect 肛瘘是临床常见肛肠疾病之一,以溢脓流液、时闭时溃、经久不愈等为症状特点[1]。肛瘘多由原发性内口、继发性外口、瘘道3部分组成,临床上将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仅有单一内口、外口和瘘管的情况称作高位单纯性肛瘘[2-3],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可反复感染形成支管,最终发展为复杂性肛瘘。目前,对于肛瘘的治疗,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传统的肛瘘切开挂线术在治愈肛瘘的同时避免了一次性切开肛门括约肌导致的肛门功能损伤,但术后常常遗留漏气漏液等后遗症,且该术式愈合时间长、疼痛剧烈,使患者难以忍受[4]。因此,如何在保证治愈率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肛门正常形态和功能是当前高位肛瘘治疗面临的关键问题。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从正常解剖间隙入路,不损伤内外括约肌,且手术操作简单,不影响二次手术,已成为肛瘘治疗的重要术式[5]。本研究探讨LIFT对于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