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组合体

第三章 组合体
第三章 组合体

<一>、课前准备

1、查考勤,填写班簿

2、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第三章组合体

第一节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一、形体分析法

组合体可以理解为是把零件进行必要的简化,将零件看作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成。所以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的绘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即形体分析法。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有叠加和切割两种形式。常见的组合体则是这两种方式的综合。如图5-1所示。

(a)叠加型(b)切割型(c)综合型

图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三、组合体上各基本体之间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

组合体基本形体的相邻表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一般可分为:

(1)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共面)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如图5-2(a)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平齐,在主视图上不应画分界线。

(2) 不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不共面)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如图5-2(b)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不平齐,在主视图上应画出分界线。对照模型讲解。

(3)相切

当两基本形体的表面相切时,两表面在相切处光滑过渡,不应画出切线。

举例:如图5-3(a)所示组合体,它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相切,在相切处形成光滑的过渡,因此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相切处不应画线,此时应注意两个切点A、B的正面投影a′、(b′)和侧面投影a″、(b″)的位置。图(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

图5-3 表面相切的画法

(4)相交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5-4(a)所示组合体,它也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但本例中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是相交关系,故在主、左视图中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图5-4(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

图5-4 表面相交的画法

<四>、巩固练习

特别提出让学生体会一下图5-3和图5-4所示相切与相交两种画法的区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讲解并提示难点

<一>、课前准备

1、查考勤,填写班簿

2、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第三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一、形体分析

画图前,首先运用形体分析法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体所组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分界线的特点。所谓形体分析就是将组合体按照其组成方式分解为若干基本形体,以便弄清楚各基本形体的形状、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表面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在画图、读图和标注尺寸的过程中,常常要运用形体分析法。

【例5-1】画出图5-6所示轴承座的三视图。

图中轴承座由上部的凸台1、轴承2、支承板3、

底板4及肋板5组成。凸台与轴承是两个垂直相交

的空心圆柱体,在外表面和内表面上都有相贯线。

支承板、肋板和底板分别是不同形状的平板。支承

板的左、右侧面都与轴承的外圆柱面相切,肋板的

左、右侧面与轴承的外圆柱面相交,底板的顶面与

支承板、肋板的底面相互重合。

图5—6 轴承座

二、选择视图

表达组合体形状的一组视图中,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图。在画三视图时,主视图的投影方向确定以后,其他视图的投影方向也就被确定了。因此,主视图的选择是绘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视图的选择一般根据形体特征原则来考虑,即以最能反映组合体形体特征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同时兼顾其他两个视图表达的清晰性。选择时还应考虑物体的安放位置,尽量使其主要平面和轴线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以便使投影能得到实形。

一般以最能反映该组合体各部分形状和位置特征的一个视图作为主视图;如图5-6所示的轴承座,选择A向投影为主视图较为合理。

确定比例、选择图幅

视图确定后,要根据组合体的复杂程度和尺寸大小,应选择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幅和比例;选择的图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标注尺寸和画标题栏等。

三、画图步骤

轴承座的绘图步骤如图5-7所示。边绘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1、布置视图

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等所需的空间,匀称地将各视图布置在图幅上。各视图位置确定后,用细点画线和细实线画出作图基准线;

2、应从特征视图入手(主视图),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先画可见轮廓,后画不可见轮廓。

3、为保证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提高画图速度,减少差错,应尽可能把同一形体的三个视图联系起来作图,并依次完成各组成部分的三面投影,不要孤立地先完成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

4、打好底图,检查,最后加深。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3、形体分析法

4、总结例题,总结组合体的画法

<六>、布置作业讲解并提示难点

<一>、课前准备

1、查考勤,填写班簿

2、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一组视图只能表示物体的形状,不能确定物体的大小,组合体各部分的真实大小及相对位置,由标注的尺寸确定。本次课就来学习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三>、讲授新课

第四节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

一、基本要求

1、正确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完整标注要齐全,不遗漏、不重复标注。

3、清晰尺寸布置要整齐,便于查找和阅读。

二、尺寸种类

按尺寸作用不同分三类

(1)定形尺寸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大小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中的50、34、10、R8等尺寸确定了底板的形状。而R14、18等是竖板的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俯视图中的尺寸8确定竖板在宽度方向的位置,主视图中尺寸32确定φ16孔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3)总体尺寸确定组合体外形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

总体尺寸有时和定形尺寸重合,如图5-9(a)中的总长50和总宽34同时也是底板的定形尺寸。对于具有圆弧面的结构,通常只注中心线位置尺寸,而不注总体尺寸。如图5-9(b)中总高可由32和R14确定,此时就不再标注总高46了。当标注了总体尺寸后,有时可能会出现尺寸重复,这时可考虑省略某些定形尺寸。如图5-9(c)中总高46和定形尺寸10、36重复,此时可根据情况将此二者之一省略。

(a)(b)(c)

图5-9 尺寸种类

三、尺寸基准的确定

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称为尺寸基准。

组合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一个尺寸基准。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中,常选取对称面、底面、端面、轴线或圆的中心线等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在选择基准时,每个方向除一

个主要基准外,根据情况还可以有几个辅助基准。基准选定后,各方向的主要尺寸(尤其是定位尺寸)就应从相应的尺寸基准进行标注。

举例:如图5-8所示支架,是用竖板的右端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前、后对称平面作为宽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底板的底面作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

四、尺寸布置要求

标注尺寸不仅要求正确、完整,还要求清晰,以方便读图。为此,在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形尺寸应尽量标注在反映形体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

2、定位尺寸尽量标注在反映形体间位置最明显的视图上,并且

应尽量与定形尺寸集中标注在一个视图上。

3、尺寸应尽量注在视图的外面,以避免尺寸线与轮廓线交错重叠,保持图形清晰。但有足够位置而不影响图形清晰时,也允许注在视图内。

4、圆柱、圆锥的径向尺寸(直径尺寸),一般注在非圆视图上,而圆弧的半径应注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

5、同方向并联尺寸,应按“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的原则来排列,间隔要均匀,且避免尺寸线与尺寸界限相交。与尺寸线之间的间距要适当。同一方向的串联尺寸,箭头应相互对齐,排在一条直线上。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1、标注组合体视图尺寸的要求

2、组合体视图中的尺寸种类

3、尺寸基准的确定

<六>、布置作业讲解并提示难点

<一>、课前准备

1、查考勤,填写班簿

2、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画图和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培养读图能力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画图是将空间的物体形状在平面上绘制成视图,而读图则是根据已画出的视图,运用投影规律,对物体空间形状进行分析、判断、想象的过程,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三>、讲授新课

第五节识读组合体视图

一、识读组合体视图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如图5-17所示的三组视图,它们的俯视图都相同,但实际上是三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图5-13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有时即使有两个视图相同,若视图选择不当,也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图5-14所示的三组视图,他们的主、俯视图都相同,但由于左视图不同,也表示了三个不同的物体。

(a)(b)(c)

图5-14 两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在读图时,一般应从反映特征形状最明显的视图入手,联系其他视图进行对照分析,才能确定物体形状,切忌只看一个视图就下结论。

2、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看起

所谓特征视图,就是把物体的形状特征及相对位置反映得最充分的那个视图。找到这个视图,再配合其他视图,就能较快地认清物体了。如图5-18两组视图中的俯视图。

图5-18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3、正确分析视图中的线和线框的含义

视图是由图线和线框组成的,弄清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对读图有很大帮助。

(1)视图中的每一条直线或曲线,一般表示

①面与面(平面或曲面)交线的投影。

②具有积聚性的表面(平面或曲面)的投影。

③回转体转向素线的投影。

(2)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一般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曲面或它们相切形成的组合面)的投影,也可以是一个孔的投影。

(3)视图中相邻的两个封闭线框,表示位置不同的两个面的投影。

二、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

读图的基本方法有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1. 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读图的基本方法。一般是从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主视图着手,对照其他视图,初步分析出该物体是由哪些基本体以及通过什么连接关系形成的。然后按投影特性逐个找出各基本体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以确定各基本体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最后综合想像出物体的总体形状。如图5-19所示。

分析:从主视图看有四个可见线框,可按照线框将它们分为四个部分。在根据视图间的投影关系,依次找每一个个线框在其他两个视图的对应投影,联系起来想象出每部分的形状。最后想象出轴承座的整体形状。

2. 组合体读图方法小结

由上述例题可以看出,组合体读图的一般步骤是:

1、形体分析

根据组合体的特点,将其分成大致几个部分,然后逐一将每一部分的几个投影对照进行分析,想象出其形状,并确定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最后综合想象出整个物体的形状。这种读图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此法用于叠加类组合体较为有效。

2、读图步骤:

(1)分线况框,对照投影。(由于主视图上具有的特征部位一般较多,故通常先从主视图开始进行分析。)

(2)想出形体,确定位置。

(3)综合起来,想出整体。

一般的读图顺序是:先看主要部分,后看次要部分;先看容易确定的部分,后看难以确定的部分;先看某一组成部分的整体形状,,后看其细节部分形状。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讲解并提示难点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解答》第四章 1.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第四章 组合体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
P 20
P 21
3. 两回转面的交线
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
首 页
下一页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
3. 两回转面的交线
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
模 型 首 页
4-1(1)
4-1(2)
下页题
答 案
P20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 第二章 正投影法基础 第三章 换面法 第四章 组合体 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 平面与回转面的交线
3. 两回转面的交线
4. 组合体视图及其尺寸注法 5. 读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 轴测图 第六章 机件形状的基本表示 方法 1. 视图、剖视 2. 断面、简化画法 第七章 零件图 第八章 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弹簧表示法 第九章 装配图
模 型 首 页
4-1(1)
4-1(2)
题 目
下页题
返 回
P20

03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第三章-组合体的投影图

第三章组合体的投影图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绘制和阅读组合体三视图 2、能正确、完整、清晰地标注组合体的尺寸 二、教学方法: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 四、学时分配:7学时 五、重点、难点:各节重点讲解, 难点:用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绘制和阅读组合体三视图,标注组合体的尺寸 六、辅导安排:习题课后安排辅导 七、教学内容 3.1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及其表面间的过渡关系 一、形成方式: 1、叠加:基本体叠加在一起形成组合体。 2、挖切:基本体经截切和挖孔可形成组合体。 3、叠加和挖切的组合 二、组合体表面间的过渡关系:(图3-1)

图3-1 1、相交:有各种交线。 2、共面:表面无线。 3、相切:表面无线。 3.2组合体视图的绘制 一、以叠加为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形体分析:分析组合体的组成形式、组合方式、表面的过渡关系以及形体的相对位置进行画图和读图的方法。 2、组合体的绘图过程:如图3-2

图3-2 (1)分析形体: ①有哪些形体组成 ②以什么方式组合 ③求什么样的交线 (2)造主视图: ①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主视图反映形状特征较多,使其它视图不可见的形体最少 ②确定安放位置:自然安放平稳,符合位置习惯 (3)布置视图 (4)画底稿: ①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 ②先定形体位置,再画形状 ③先画具有特征形状的视图,后画其它视图 ④先画各基本形体,后画形体间的交线 (5)检查、加深:先曲后直,先水平线后垂直线,再描斜线,先小后大,线条宽度一致、深浅一致 二、以切挖为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面形分析:根据表面的投影特性分析表面的性质、形状和相对位置,进行画图和读图的方法

组合体视图识读教案.

《环境工程CAD制图》教案 知识点组合体视图的识读学时2教学 内容 读各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方法步骤教学 重点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教学 难点 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线面分析法读图参考 资料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胡建生主编.化工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金大鹰主编.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画图,是将物体画成视图来表达其形状,读图是依据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虽然,照物画图与依图想物相比,后者的难度要大一些,为了能读懂视图必须掌握读图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 一、读图的基本要领 1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一个视图不能正确物体的形状。如图1所示,若只读图中的主视图,它可以表示出形状不同的多个物体。 图1 有时只看两个视图,也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若只看到下图2中的主、俯俩视图,它们也可表示出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图2 由此可见,读图时必须把所给的试图联系起来,才能想象出物体的确切形状。 2.搞清视图中图线和线框的含义 视图是由一个个封闭线框组成的,而线框是由图线构成的,因此,弄清图线及线框的含义是十分必要的。 ?视图中图线的含义如图3所示,视图中的图线有以下三种含义: 1)有积聚性的面的投影; 2)面与面的交线(棱边线); 3)曲面的转向轮廓线。 ?视图中线框的含义如图3所示,视图中的线框中有以下三种含义:1)一个封闭的线框,表示物体的一个面。可能是平面、曲面、组合面或孔洞。2)相邻的两个封闭线框,表示物体上位置不同的两个面,由于不同的线框代表不同的面,它们表示的面有前、后、左、右、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这些线框在其他视图的对应投影来加以判断; 3)一个大的封闭线框内所包含的各个小线框,表示在大平面(或曲面体)上凸或凹下各个小平面体(或曲面体)。

第三章 组合体

<一>、课前准备 1、查考勤,填写班簿 2、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第三章组合体 第一节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一、形体分析法 组合体可以理解为是把零件进行必要的简化,将零件看作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成。所以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的绘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即形体分析法。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有叠加和切割两种形式。常见的组合体则是这两种方式的综合。如图5-1所示。 (a)叠加型(b)切割型(c)综合型 图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三、组合体上各基本体之间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 组合体基本形体的相邻表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一般可分为: (1)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共面)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如图5-2(a)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平齐,在主视图上不应画分界线。

(2) 不平齐 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不共面)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如图5-2(b)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不平齐,在主视图上应画出分界线。对照模型讲解。 (3)相切 当两基本形体的表面相切时,两表面在相切处光滑过渡,不应画出切线。 举例:如图5-3(a)所示组合体,它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相切,在相切处形成光滑的过渡,因此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相切处不应画线,此时应注意两个切点A、B的正面投影a′、(b′)和侧面投影a″、(b″)的位置。图(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 图5-3 表面相切的画法 (4)相交 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5-4(a)所示组合体,它也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但本例中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是相交关系,故在主、左视图中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图5-4(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叠加方式的组合体图形的绘制

一、叠加方式的组合体图形的绘制 以下图支架为例说明以叠加为主要形成方式的组合体的画图步骤。 1.形体分析 ⑴分析所画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⑵分析各基本几何体的相对位置和相邻表面的关系,如是否平齐?相 交?相切? 2.视图选择 (1)首先将组合体摆平放正,尽量使组合体的对称面、主要轴线或 大的端面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 (2)选择主视图,将最能反映所画组合体形体特征的投影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3)兼顾其它视图,尽量使俯、左视图中的虚线最少。 3.布置图面 (1)根据所画组合体的实际尺寸,选取适当的比例和图幅大小。 (2)画作图基线,以确定组合体三视图的位置。一般用作图基线表示组合体的主要端面、对称面或中心线、主要轴线等的投影位置。 (3)三视图之间应距离恰当,留有足够的标注尺寸的空间。整张图面力求匀称、协调。4.画底稿(用H或2H型铅笔画底稿) (1)根据形体分析,先画主要形体(大形体),后画次要形体(小形体)。 (2)各形体均应先画其基本轮廓,后完成局部细节。 (3)每一局部均应先画反映其形体特征的那个投影,后完成其它两投影。 (4)三个视图一起画。 5.检查、清理和加深图面(用B或2B型铅笔加深粗实线,用HB 或H型铅笔加深细实线、细点画线、标注尺寸、写字等) (1)检查底稿,认真校核。查看各视图是否符合投影规律?表面相交、相切关系是否表达正确等? (2)清理图面,擦去不需要的作图线,拾遗补缺。 (3)加深图线。其加深步骤为:先曲后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最后加深斜线。同类线型应一起加 6.最后完成的支架三视图见下图 (1)支架分析: (2)布置图面: (3)画底稿 (4)画空心圆柱 (5)画转成板 (6)画肋板 (7)完成细节 (8)检查及加深 形体分析法读图 运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是指根据组合体视图的特点,把视图 分成若干部分,先逐一确定它们的几何形状。再按照它们的相 对位置和组合特点,想象出立体的整体形状。 现以如图所示的三视图为例,说明运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 体视图的具体步骤。如下图

识读组合体教学设计方案

湖北省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机械制图》说课教学示范展示 课题:识读组合体视图 代表汇报人:徐春艳 授课时间:90分钟 应用软件:PPT、WORD、AutoCAD、Pro/E

教学设计思想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课不仅是他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将是学生通向专业之路的大门,是开启专业之门的钥匙。但机械制图也是众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难点,学生往往由于过去缺乏空间想象力的锻炼,对这门课束手无策,而传统挂图、模型教学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空间立体想象力。因此,如何使之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做为一体,全方位、一体化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下面我通过组合体章节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我的教学思想和方案。 一、教、学、做一体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依赖点、线、面及其相对位置关系的定位,使用投影作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方式直观性差,费时多而效果差,无法使学生更直观和贴切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备模型材料,例如橡皮泥、萝卜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模型,通过学生的亲力亲为和互相比较作品,以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物体的点、线、面、体有初步的切实感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动手实践中,这一做法也为实训加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机械制图教学中,是我们改进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内容。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突破视觉限制的特点,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物体。同时,多媒体的动态性使得图、文、声、像并茂,可使物体做到拆分、组合、旋转,使学生过去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形体分析法的教学设计中,用ProE作出相关三维模型,利用软件的特点,全方位观察模型,让学生建立二维视图与三维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更使其迅速地从单纯的空间想象转变为以三维立体为基础,以线条为重点、以投影为根本、以色彩为辅助的全新教学模式中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目的。 三、让学生“说出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用语言将其空间想象这一纯思维的问题说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强对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关系的理解。例如,给出两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构成组合体基本体的形状和组合关系,更能加深他们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第三章 体的投影

任务4 绘制与识读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 [教学要求] 本章是高中阶段建筑识图与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春季高考的必要内容。考题主要以选择题、作图题出现,对第三章体的投影的学习提出以下要求:1了解平面体的概念;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等基本平面体投影图的画法;掌握平面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2了解组合体的类型;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与画法。 3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种类;理解轴测图的特性、轴向伸缩系数及轴间角的概念。掌握平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理解剖面图的形成和种类;掌握剖面图的画法。理解断面图的形成和种类;掌握断面图的画法。 [重点、难点] 1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2 掌握组合体画图、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3 具备绘制和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 [考核评价] 本章知识点有平面体的概念机投影的画法,平面体表面上点的投影,组合体的类型,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与画法,轴测投影图的形成、种类及特性,正等轴测投影的画法,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种类及画法。其中考点为组合体投影的规律,重难点为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与作图,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剖面图断面图的画法。 4.1 体的投影 一、基本形体的投影 平面立体:表面由平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平面立体的投影:就是围成它的表面的所有平面图形的投影。 1、棱柱 棱柱的棱线互相平行。常见的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和六棱柱等。 以图1-3-1(a)所示正五棱柱为例,分析其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水平投影重合,并反映实形—正五边形。五个棱面的水平投影分别积聚为五边形的五条边。正面和侧面投影上大小不同的矩形分别是各棱面的投影,不可见的棱线画虚线。 2、棱锥 棱锥的棱线交于一点。常见的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a) (b) (c )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案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本节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从投影理论过渡到识读机械图样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内互助,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分组协作解决问题。 (2)难点: 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利用橡皮泥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所教授的对象是09机电班新生,他们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班级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因此,如何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教法 “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要求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自己操作,自己上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学生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作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起主持人的角色。 2、学法 “图物结合、做中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需要学生充分回顾三视图投影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橡皮泥辅助的方式,使学生能借助实物生动直观地感受知识。 (3)在合作、交流、评价中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将教室内的课桌椅分成五组,学生围成圆弧,前面摆放讲台、展示板及投影仪,作学生画图完成后可到展示板上张贴作品并完成讲解。

3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1)

项目四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任务1 绘制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1)(类型与形体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判断各种类型的组合体,会进行形体分析。 三、素质目标 能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的组成结构。 四、教学要求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明确各类组合体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教学重点】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难点分析】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分析学生】 1)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形象直观,知识上不存在太大困难。 2)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虽本章开头部分学习难度不大,随时间推移,学习深入,难度会加大,引导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

【教学设计思路】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的原理以及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分析。 三、讲授新课 1.组合体的概念 教师讲授组合体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各类组合体。 2.组合体类型及形体分析 教师讲授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组合体的特点;对各类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和综合型组合体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题型的练习。 四、小结 简述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方法,教师举例进行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练习。 五、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2)(组合体中表面的连接关系)【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两相邻表面共面、相交、相切情况下视图的画法。 二、能力目标 对于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会进行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 三、素质目标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并能在看图和画图时应用。 四、教学要求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相邻表面共面、相交、相切时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的方法。【难点分析】

(完整版)《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1、用Flash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 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分钟 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分钟 3、讲解新课38分钟 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分钟 5、布置作业1分钟 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2、讲解分析(17分钟) 设问:得出结论,如何运用呢? 现以下面的组合体为例,讲解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 ⑴划线框,分形体 提问:从哪个视图入手,分成几个线框。 ⑵对投影,想形状 提问:Ⅰ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Ⅰ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提问:Ⅱ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Ⅱ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用多媒体课件 展现三视图 教学过程中,结 合多媒体动画, 将形体分析法 中如何分,如何 合的过程动态 的联系起来,从 而让学生掌握 这种读图方法。 伴随学生的回 答,由多媒体课 件展现。

提问:Ⅲ、Ⅳ的其它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Ⅲ、Ⅳ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⑶分析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看主视图可知:Ⅰ在最下面,Ⅱ在Ⅰ的上面居中,Ⅲ在 Ⅰ的上方、Ⅱ的左方,Ⅳ在Ⅰ的上方、Ⅱ的右方,Ⅲ、Ⅳ和Ⅰ的左右平齐。 看俯视图可知:Ⅱ、Ⅲ、Ⅳ与Ⅰ的后面平齐,Ⅱ与Ⅲ、Ⅳ的宽度不等。 提问:四个部分的表面连接关系? ⑷合起来,想整体 注意事项: 在读图过程中,要突出两个字: 分——分解形体要分得合理、清晰,便于想象物体形状。 合——要研究各个分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表面连接关 系。 3、读图举例(21分钟) 已知架体的主、俯两视图,补画左视图。 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课件慢慢展现。 出示模型,让学生看的直观。 学生记忆形体分析的方法、步骤,教师板图。

第七章——组合体视图识读.

第七章——组合体视图识读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仅要求熟练掌握以前学的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阅读组合体视图应注意的事项 1.应熟练掌握基本体的投影,因为我们在读图时主要用形体分析法,而形体分析法是将基本体作为读图的基本单元,所以基本体的视图如掌握不熟,就谈不上阅读组合体视图。无论基本体怎样放置,或演变成不完整的形体,都应该能正确识别。 2.对视图中的线及线框的含义要明确。 视图中的一条线可能表示:形体上投影有积聚性的一个面,也可能表示两个面的交线或曲面的外形轮廓线。视图中的一个线框可能表示:一个平面或一个曲面。如果某个线框是平面的一个投影,则这个平面的其它投影要么是类似形,要么积聚为一条直线。若视图中有大线框内套小线框。要考虑线框是凸出来的,还是凹进去的。 3.一个视图无法确定立体的形状,必须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分析。另外,要善于发挥空间想象力,使视图中的线及线框离开纸面立于空间。 二、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 辅助方法:线面分析法 读图的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对于视图中出现的局部难点,则需用线面分析法。 1.形体分析法――“分、找、想、合” 用形体分析法读图,其步骤可用四个字概括:“分”、“找”、“想、“合”。“分”即从特征明显的视图着手,按线框把视图分成几部分,空间意义即是把形体分成几部分;“找”即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找出各部分的其它投影;“想”即根据各部分的投影想象各部分的形状;“合”即根据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想象出整体形状。 补画左视图 第一步“分”:首先按照形体分析法从一个视图着手分离线框,那么应从哪个视图分呢?应该对所给的视图对比,选择线框大而少,最能体现组合 体形状特征的视图作为分离线框的入手视图。有时候不一定是主视图,但在 这个例体中,应选择主视图。按正视图中的两大线框,可将物体分为上、下 两部分。 第二步“找”:按“长对正”,找出上下两部分形体在俯视图中所对应的封闭线框。 第三步“想”:根据每个基本体的两视图想物体的形状。可知下面的形体是长方体用正垂面切去左上角形成的五棱柱(下部立体图出现)。上面的形体由俯视图可知是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致,前后对称的梯形棱柱,只研究一个即可。由正面投影可知,底面一部分为水平面,一部分为正垂面,因为与下面的形体顶面重合,成为一体,所以水平投影中并不出现虚线。 第四步“合”:根据上下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可以想象出整体形状来。 想象出物体后就可补画左视图了。先画出下面的形体。 然后画上部形体,虽然上部形体的形状可以想象出来,但在画上部形体左视图时同学们可能还会感到困难,因为这是在斜面上叠加一个带斜面的物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左视图中,只能看 到上部形体的左端面和倾 斜端面;左端面为侧平面, 侧面投影为矩形,将其画 出。蓝颜色线不存在,将其擦去。 然后画上部形体,虽然上部形体的形状可以想象出来,但在画上部形体左视图时同学们可能还会感到困难,因为这是在斜面上叠加一个带斜面的物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左视图中,只能看到上部形体的左端面和倾斜端面;左端面为侧平面,侧面投影为矩形,将其画出。蓝颜色线不存在,将其擦去。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项目四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任务1 绘制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1)(类型与形体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判断各种类型的组合体,会进行形体分析。 三、素质目标 能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的组成结构。 四、教学要求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明确各类组合体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教学重点】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难点分析】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分析学生】 1)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形象直观,知识上不存在太大困难。

2)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虽本章开头部分学习难度不大,随时间推移,学习深入,难度会加大,引导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 【教学设计思路】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的原理以及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分析。 三、讲授新课 1.组合体的概念 教师讲授组合体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各类组合体。 2.组合体类型及形体分析

教师讲授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组合体的特点;对各类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和综合型组合体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题型的练习。 四、小结 简述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方法,教师举例进行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练习。 五、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2)(组合体中表面的连接关系)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两相邻表面共面、相交、相切情况下视图的画法。 二、能力目标 对于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会进行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 三、素质目标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并能在看图和画图时应用。 四、教学要求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

识读组合体教学设计方案

识读组合体教学设计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北省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机械制图》说课教学示范展示 课题:识读组合体视图 代表汇报人:徐春艳 授课时间:90分钟 应用软件:PPT、WORD、AutoCAD、 Pro/E

教学设计思想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课不仅是他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将是学生通向专业之路的大门,是开启专业之门的钥匙。但机械制图也是众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难点,学生往往由于过去缺乏空间想象力的锻炼,对这门课束手无策,而传统挂图、模型教学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空间立体想象力。因此,如何使之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做为一体,全方位、一体化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方向。下面我通过组合体章节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我的教学思想和方案。 一、教、学、做一体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依赖点、线、面及其相对位置关系的定位,使用投影作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方式直观性差,费时多而效果差,无法使学生更直观和贴切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备模型材料,例如橡皮泥、萝卜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模型,通过学生的亲力亲为和互相比较作品,以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物体的点、线、面、体有初步的切实感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动手实践中,这一做法也为实训加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机械制图教学中,是我们改进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内容。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突破视觉限制的特点,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物体。同时,多媒体的动态性使得图、文、声、像并茂,可使物体做到拆分、组合、旋转,使学生过去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形体分析法的教学设计中,用ProE作出相关三维模型,利用软件的特点,全方位观察模型,让学生建立二维视图与三维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更使其迅速地从单纯的空间想象转变为以三维立体为基础,以线条为重点、以投影为根本、以色彩为辅助的全新教学模式中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目的。 三、让学生“说出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让学生用语言将其空间想象这一纯思维的问题说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加强对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关系的理解。例如,给出两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构成组合体基本体的形状和组合关系,更能加深他们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项目四组合体的表达与识读 任务1 绘制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1)(类型与形体分析)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判断各种类型的组合体,会进行形体分析。 三、素质目标 能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的组成结构。 四、教学要求 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明确各类组合体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 【教学重点】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难点分析】 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分析学生】 1)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形象直观,知识上不存在太大困难。

2)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虽本章开头部分学习难度不大,随时间推移,学习深入,难度会加大,引导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 【教学设计思路】 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的原理以及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分析。 三、讲授新课 1.组合体的概念 教师讲授组合体的概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各类组合体。 2.组合体类型及形体分析

教师讲授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组合体的特点;对各类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和综合型组合体 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题型的练习。 四、小结 简述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方法,教师举例进行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练习。 五、布置作业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类型和分析方法(2)(组合体中表面的连接关系)【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两相邻表面共面、相交、相切情况下视图的画法。 二、能力目标 对于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会进行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 三、素质目标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并能在看图和画图时应用。 四、教学要求 掌握相交式组合体、相切式组合体在看图和画图时的形体分析和视图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