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的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的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的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的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孟子二章原文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 方圆七里的外城, 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 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 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 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 护城河不是不深, 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 粮食不是不多, 但守城者弃城而逃, 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 所以君子不战就罢了, 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

英语自我介绍带翻译8篇精华版

《英语自我介绍带翻译》 英语自我介绍带翻译(一): Hello,every one!(大家好) My name is **** 。 (我叫****) Im a 15 years old boy。 (我是一个15岁的男孩)(具体状况自我改) I live in the beautiful city of Rizhao。(我住在美丽的Rizhao城)(你能 够把Rizhao改成自我家乡的城市的名称的拼音) Im an active ,lovely and clever boy。(我是一个活跃的可爱的聪明的男孩) In the school ,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maths 。 (在学校,我最喜欢 数学) Perhaps someone thinks its difficult to study well 。(也许有些人认 为这很难学) But I like it。(但我喜欢他) I belive that if you try your best, everything can be done well。(我相信每件事付出努力就会有害结果) I also like sports very much。(我也很喜欢运动) Such as,running,volleyball and so on。 (像跑步、排球等等) Im kind-hearted。(我很热心) If you need help ,please e to me 。(如果你需要帮忙,就来找我) I hope we can be good friends!(我期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OK。This is me 。A sunny boy。(好了,这就是我,一个阳光男孩) 英语自我介绍带翻译(二): Hello, everybody, 大家好, I'm glad to meet all of you。 很高兴与大家相会, Let me tell you a little bit about myself。

悼亡诗词鉴赏

第四讲悼亡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古代诗歌中的独特类型——悼亡诗(词)及其概念内涵。 二、了解悼亡诗的特点和常用的抒情方法。 三、熟知悼亡诗的起源与著名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悼亡词的不同风格;对悼亡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综述 哀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有大致相同的体式和结构。 唐之后,悼念亡妻的诗词,多不以“悼亡”为题。总起来看,悼亡之作远不如哀祭文那样众多,这是因为悼亡诗词毕竟是诗(词)人们的即兴抒情之作,有妻子去世而且要先于诗(词)人的事,也毕竟是极少数。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李商隐的悼亡之作最有名。词人中,以宋·苏轼和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最有名,尤其是纳兰性德,词题中明标有“悼亡”、“梦亡妇”、“亡妇忌日”、“亡妇生辰”等字样的词即有五、六首之多,其他无题而语中可能涉及悼亡的词远不止此数。 二、《诗经》中的悼亡诗 悼亡诗《诗经·邶风绿衣》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赏析】此诗说一男子手抚妻子遗物衣裳,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耐心规劝,感伤着再也没有另一个人如此的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 三、魏晋南北朝悼亡诗 悼亡诗三首(之一)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千百年来,男人值得一夸的最高褒赞就是“才过宋玉,貌赛潘安”——潘安就是潘岳。“掷果盈车”、“傅粉檀郎”等等成语典故皆出于这位倜傥男儿。潘岳与结发妻子杨氏伉俪和谐,始终如一。 四、唐代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选一)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每句对照着翻译准确)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弃城而逃,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 ǎn 亩之中,傅f ù说yu 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 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 举 于海,百里奚x ī举于市,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筋骨劳累, 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为,

大学英语作文两篇对老师说的话中英互译

Dear Miss Zhu: I really want to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sponsibility for teaching us. To let us get more exercise and fun during learning English, you always come up with new forms. For example, you let each of us give English speech with PPT, which not on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our English speech, but also made us have more courage to give a speech before many people. And you also let us to show play to add more fun. My English is very bad especially in grammar. But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In the classroom, I would also like to actively match your teaching. However it’s difficult for me to express by my own words. So as your student, here is some suggestions. First of all, I feel it’s hard for us to express immediately in the classroom. I think we should arrange the discussion topics of next lesson after this class, so we can make a good preparations. Secondly, we must make a rule that everyone to express their views for 5-10 minutes when we are discussing. So students can be more consciously. Thirdly, leave 5 minutes for asking questions and answering at the end of a class. That’s all I want to say. May you have a smooth job and a healthy body! Sincerely yours Mary To mickey: Dear mickey, Blink of an eye,one year passed. During the one year,I think I have some words to tell you. First of all, I really want to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sponsibility for teaching us. To let us get more exercise and fun during learning English, you always come up with new forms. For example, you let each of us give English speech with PPT, which not on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our English speech, but also made us have more courage to give a speech before many people. And you also let us to show play to add more fun. Sometimes you show films to let us harvest more during the films. In fact, the way to learn English at the university is very different with the high school. In high school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and words, but in college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 I have two problems which bored me when learning English. First, I always cant remember English words quickly or cant remember them for a long time, which always makes me feel embarrassed when I cant think of the words I want. Second, I am not good at English speaking. Sometimes I can read the words fluently in my heart, but when I speak it out, I cant speak it fluently.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to speak English day by day. This is all my suggestions to you. 对mickey说的话: Mickey老师,您好啊,转眼间一个学年就过去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想我或多或少都有些话想对你说吧。首先,真的非常感谢你对我们负责任的教学。你为了让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与乐趣,总是煞费苦心的想出新颖的形式。比如说,你让我们每位同学都做英语ppt演讲,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英语演讲水平,同时也让我们更用勇气站在讲台上演讲。你还让我们表演话剧增添了乐趣。有时也会放电影,让我们在欣赏电影之际也有所收获。真的非常感谢你,如此负责任的教我们英语。 其实在大学学英语的方式跟高中有很大不同,这让我有所不适应。高中的英语注重语法及单词,而大学似乎没有那么重视了,大学更注重英语交流应用了。在我学习英语时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一是,我总是记不住英语单词或者记了过不久又忘了。这使得我在用英语表述我的意思时经常遇到词汇量匮乏的尴尬。二是,我不善于口语,有时候一句英语我在心里能熟练的说出来,可是等到让我说出口时却变得结巴了,不能流利的讲英语,因此我就越来越不敢开口说英语了。这就是我想对你说的了。 Dear Miss Zhu: I really want to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responsibility for teaching us. To let us get more exercise and fun during learning English, you always come up with new forms. For example, you let each of us give English speech with PPT, which not on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our English speech, but also made us have more courage to give a speech before many people. And you also let us to show play to add more fun. My English is very bad especially in grammar. But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In the classroom, I would also like to actively match your teaching. However it’s difficult for me to express by my own words. So as your student, here is some suggestions. First of all, I feel it’s hard for us to express immediately in the classroom. I think we should arrange the discussion topics of next lesson after this class, so we can make a good preparations. Secondly, we must make a rule that everyone to express their views for 5-10 minutes when we are discussing. So students can be more consciously. Thirdly, leave 5 minutes for asking questions and answering at the end of a class. That’s all I want to say. May you have a smooth job and a healthy body! Sincerely yours Mary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茵帷张故房,朔望临尔祭。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潘安悼亡诗赏析 这一首《悼亡诗》作于何时?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晋惠帝永康九年(299)所作。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采的部分。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孟子二章重点词、句翻译

作业要求: 1、在这页纸的背面默写原文,要求写清题目、作者、朝代。 2、所有内容均要求默写,判、改后上交,必须有判卷人签字,自己判的写“自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解词 1、三里之城. 2、七里之郭.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城.非不高也 5、池.非不深也 6、兵.革非不坚利 7、委.而去.之 8、域.民 9、寡助之至.10、亲戚畔.之11、天下顺.之 二、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5、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词 1、舜发.于畎亩 ..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天将降大任. 4、于是.人也 5、必先苦.其心志 6、空乏 ..其所为 ..其身7、行拂乱 8、曾益 ..其所不能9、人恒.过10、衡.于虑11、而后作. 12、征.于色13、而后喻.14、入.则无法家拂.士 15、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 二、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新编八年级《孟子》二章课文及翻译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 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侯,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13、文章中心概括 文章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指责公孙衍和张仪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观点. 14、写作特色 文中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通过言“礼”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并针锋相对的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

14、《短文两篇》 之《黄鹤楼》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解词: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解词: 译文:《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解词: 译文: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4、观其耸构巍峨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高标嶐嵸 解词: 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5、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 ..也。 解词: 译文: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14、《短文两篇》之《于园》(张岱) 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解词: 译文: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解词: 译文: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3、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 解词: 译文: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4、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解词: 译文: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解词: 译文: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6、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解词: 译文: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7、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解词: 译文: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8、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解词: 译文: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9、瓜洲诸.园亭,俱以 ..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解词: 译文: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14、《短文两篇》之《黄鹤楼》(阎伯理)翻译默写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翻译及理解性默写

短文两篇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则:就名:著名,出名灵:灵异斯:这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惟:只馨:香气,指品德高尚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台痕碧绿,长上台阶,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佛经丝竹:指奏乐的声音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屋,(又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之:助词(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庐子云亭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手法: 7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之:的蕃:fan2 多独:只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自:自从非常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我惟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去不受沾染,而:表转折 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濯:洗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笔直洁净地直立着而:转折关系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谓:认为之:的判断句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到.了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理解性默写: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作手法: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_文言文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文言文《孟子二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然而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此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文学 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一、二句曾逐东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两者互衬,优美动人!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

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对句又紧接舞筵,从时、地两个方面加重描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乐游苑上的舞筵。断肠天指繁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好一幅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场景。 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却陡然一转,描绘出杨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诘,又是感叹,同时又是转折。肯字或释为会(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但如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诗意似更深邈:既然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言外之意是说不如不到秋天来,大有悲不欲生之痛。此处的转折,用了如何肯到这样顿挫有力的明转,增强了对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两句中,虚字运用亦很精妙。第三句如何、肯到连用,可反诘、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句已带、又带,更是层层推进。

孟子两章(原文翻译简答题)

孟子两章《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②假设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③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④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是守城者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⑤所以说,使人安定下来,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⑥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⑦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的君主要么不战,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①舜从田地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水泥匠中被选拔出来,胶鬲从鱼盐之中被任用,管仲从狱官手中获赦被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赎回并登上相位。 ②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的身体劳累,使他的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穷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③用这样的办法使他内心惊动起来,使他性格坚强起来,从而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干。 ④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⑤内心忧困,思路堵塞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他的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能了解他。 ⑥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⑦这样以后人们才能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享乐而衰亡。”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景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19岁的纳兰性德与17岁的卢氏成婚。纳兰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封疆大吏。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从中可以知道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从四德的标准淑女。 纳兰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卢氏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 纳兰性德在卢氏亡后,词风也为之改变,悼念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 词作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

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

孟子二章 课文及译文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