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生

戏剧人生
戏剧人生

戏剧表演家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淡然或尴尬、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的角色。

请以“戏剧人生”为题,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的文章。

戏剧人生1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幕戏剧,人人都是演员;活着就像在台上,高兴不高兴都得表演一番,死了就等于下了台,想赖也不行。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把人生看作一场戏剧,自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人生观。

其实,人世间又何尝不是一个大舞台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个人都在扮演角色,而且不仅扮演一个角色,有的角色是为别人扮演的,有的则是为了自己而扮演的;有的人一辈子扮演的是生活安排好了的角色,而有的人却偏偏喜欢自己创造角色,正是因为这个舞台上角色不同,每个人表演得不同,人生才显得如此丰富,如此生动。

但是,每个人充当戏剧角色是一回事,能不能演好这个角色则是另一回事。比如,任何一个人在未成年之前,都将担任“儿子”或“女儿”这个角色,但是有的人则扮演得很成功,有的人则扮演得很失败。有的孩子善解父母之心,处处表现出勤勉、天真、浪漫、懂事的品质,使家庭这幕戏剧生动有趣,充满欢乐气氛。有的孩子则不是这样,父母得天天为他(她)收拾残局,担惊受怕。

人生中有许多角色是约定俗成的,充当角色者不能太死板、循规蹈矩,也不能太违背规则,这样才能演得好,使戏剧生辉。例如,拿恋人来说,就显然不同于一般朋友。恋人有恋人的要求。你要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爱,你是一个绝对可信赖的人;你们俩之间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彼此可以无话不谈,对方可以向你述说内心的秘密,你也可以向对方述说自己的问题,你们彼此都会很认真地倾听,很认真地讨论,最后达到互相理解。可见,人生是否美妙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角色扮演得如何。

当然,戏剧人生有时也是很累的,因为一个人一生不得不扮演多重角色。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有时是子女、学生、被领导者、恋人,有时是父母、领导者、朋友、教师,等等,要把这些角色全部演好,演得精彩,很不容易。况且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很多角色并非是你愿意充当的,而是给你规定好的,甚至强迫你去演的,那就显得更累、更痛苦了。

因此,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特殊的角色,比如在婚姻之外出现的“情人”,就是有些人不愿意充当而生活给他安排好了的角色。此外,还有更多的人喜欢自创角色,不愿意被动地接受成命,使人生这场戏剧更充满了出其不意的片断、、、

戏剧人生2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每个人同时扮演着主演、配角和观众。编剧有人也会认为是自己,还有导演也是自己,其实我觉得人当不了这两个角色,当好三个角色已经不容易,所以还是不要越俎代庖的好,瞎操这份心干吗呢。

关键是人生这场游戏没有彩排,没有预演,更没有剧本,大幕一拉开,你就得上,甭管你是什么状态,吃喝拉撒睡全都是戏剧的一部分。等戏剧结束了,人生也就走完了,时间是几十年,最多上百年,对于地球妈妈或者宇宙爷爷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这个舞台很大,演员很多,任何人都是其中一个,不管你贫穷还是富贵,也不管你美丑善恶,都是这个缤纷舞台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不过对于这个戏剧来说,编剧和导演太懒了,经常偷偷出去玩,缺席戏剧,然后就由人自己去自由发挥,演成啥样算啥样,嬉笑怒骂皆成戏。这时候,很多人觉得有必要去指挥别人演戏,所以就有了戏中戏,这些人就是有权有钱有势有德的人,他们很得意,觉得自己是导演了。然后等真的导演来了,说你该下场了,他们也就乖乖的下场,不管他们多么不愿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演员而已。人始终只是演员而已,当然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

游戏也好,戏剧也罢,都是戏,每个人都是戏子,或者说棋子,只是下一步是如何的不知道罢了。个人能做的或许就真的是做好自己就行了。我很多时候就想去偷看导演手里的剧本,可是都不怎么成功,总是被呵斥,做好演员就行了。是啊,剧本在导演手里,演员是不给看的,看了或许很多人就不演了。

既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创作一个剧本来呢,或者说当一回模拟导演呢,虽然没有真正的导演那么厉害,但是至少可以过一把导演的瘾啊。当然也可以做世俗的戏剧的演员,这样是可以拿到剧本的,比没有剧本的至少好受多了。

所以戏剧和游戏的是人的本质要求,当然是大家喜欢的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电视电影和电脑游戏出现并得到人们喜欢的原因了。游戏有规则,戏剧有剧本,这是最普通的道理,可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人生这个游戏也是有规则的,设计这个大游戏的人,肯定也是有规则。可是啊,作为棋子又怎么能知道下棋的规则呢?

设计游戏的人是伟大的,好的编剧也是伟大的,但他们都只是模拟而已,因为他们也是演员。

戏剧人生3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象一部戏,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戏,不同的戏有着不同的精彩、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意义。人生如戏,很多人都喜欢看戏,看戏中人生那悲欢离合的故事,听戏中人物那悲戚忧愁的心绪,感戏中命运那荡气回肠的转折。戏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戏,每一部戏里都会有许多不同的人生之戏,这些不同的人生之戏共同演绎出了一部精彩的大戏,会演戏的人不一定真正懂得人生这部戏的意义,而真正懂得人生这部戏意义的人也不一定会演戏,人生与戏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人生是真实的戏,而戏是虚幻的人生,戏中的人生虚幻,人生的戏真实,真实与虚幻有时候也让人琢磨不透,有人说人生比戏真实,有人说戏比人生真实。

我们在戏中感受到了很多人生,这些人生充满了传奇,坎坷,神话,每一部戏中的人生都是充满悲欢离合,时世沧桑的故事,而相对与戏我们的人生就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平淡的人生才是我们最真实的人生,而戏中的人生虽然精彩但却是别人的故事,看戏不如认真而快乐的过好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日子,在戏中体验人生,只是虚幻一时的感受,而真实的感受自己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戏.

戏如人生,在戏中感悟人生也是一件让心灵愉悦的事情,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经历那样多的人生,只有在戏中我们才能感受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精彩,一部《红楼梦》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典家族中那充满诗意凄婉的爱情,这部戏倾诉了红尘中几多爱情的悲伤忧郁,就象一朵凋零的花在风中悄然飘落,在戏中,我们感受到了古典之梦中那缠绵悱恻的爱情人生,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豪杰的人生,那些曾经在中国的历史春秋中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都已经随长江之水滔滔东去了,我们在这部戏中感受到了英雄不惟艰险,美人回眸江山的精彩故事,一部《水浒转》让我们在这部戏中感受到了中国农民那心怀天下的胸怀,曾经的水浒就是中国农民那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部《西游记》让我们感受到了鉴真和尚那经历千心万苦的西游正是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真正的佛,这四部戏就象四种人生,在四种人生中我们感受到了四种不同的人生精彩与意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在戏中感受人生的美丽,在戏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在戏中分享人生的快乐与成就.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部《乔家大院》让我们在戏中,感受到了一位少年商人为了完成自己心中那"会通天下"的梦想而奋斗不息的微商时世,这是一部带着历史风云的戏,在戏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商人那啸傲天下的英雄心怀,一部《还珠格格》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爱情的美丽,缠绵的爱情,凄婉的故事,娇媚的江山,一部部戏仿佛一部部人生,一部部戏仿佛一个个故事,在戏中我们寻找人生,在戏中我们感受精彩,在戏中我们分享欢乐与喜悦,分享寂寞与孤独,分享痛苦与悲伤,分享不同人生的不同感受.

一部戏就是一个人生,一个人生就是一部戏,戏中的精彩就是人生的精彩,人生的美丽就是戏中的美丽,镜头前是戏中的人生,镜头后是人生中的戏,很多导演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才走上导演之路的,这些导演为自己心中的梦想为拍戏,而戏里的故事就是他们的人生,镜头前的演员为了自己的人生艺术梦想而拼搏奋斗,镜头后那些导演也是为了追求自己

的艺术梦想而奋斗拼搏,不同的感受相同的人生之戏,我们在这些精彩的戏中感受着不同人生的不同意义.

戏如人生,虚幻但却真实,人生如戏,真实但却虚幻,虚幻与真实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真实的人生如虚幻的戏,有时候,虚幻的戏如真实的人生,是演员让戏中的人生真实而精彩,是观众让人生的戏精彩而真实,不同的戏不同的故事,相同的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每一天继续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戏.

戏剧人生 4

著名的学诚大师说过:“在生死的长夜中,用真理和热情点燃心灯,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在无限的生命里,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人生如戏,在整个人生舞台上,生旦净末丑,我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唱念做打,我们演绎着自己的漫长人生。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精神文明感到日益匮乏。我们渴望充实的人生,我们期盼和谐的沃土,在渴望与期盼中,期待着精神上得到寄托,心灵上得到洗涤。于是,很多人在繁华之夜灯红酒绿;很多人在独处时倍感无聊……,他们妄想深夜买醉后可以忘却一切的不如意;他们以为生活是仅仅为温饱而疲于奔命。可是,已经有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可以换种活法,“慢生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追捧。听听舒缓的音乐,欣赏一下古老的戏曲,翻翻尘封了的书,拿起平日堆叠的报,或是下下厨房做顿佳肴,或是打打太极练练瑜伽。所有这些,都是努力在使人们生活的步调慢下来,只有慢下来,你才可以看到人生中的风景;只有慢下来,你才可以审视自己、修养自己。

人生如戏,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源自生活的雏形,经过加工,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摆在我们面前。年轻人很少喜欢听戏,也很少有人懂戏,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人以为戏曲只是老年人的爱好,殊不知其中的真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能够吸取的精华。看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书中有多处说到了唱戏,而这些戏名大约都是《离魂》、《还魂》、《惊梦》、《游园》等,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行酒令中,林黛玉脱口而出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些都是昆曲《牡丹亭》的段子和词句,可见昆曲之精妙竟是曹雪芹也爱不释手的。说到曲艺中包含的人生态度、世态炎凉,就要提到昆曲里特殊的几种美:梦幻之美、风雅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且不具体的条条分析,只说来一二件便可感受到昆曲带给人的巨大的精神享受。昆曲里的梦幻之美说的直白些就是梦,每个人都会做梦,可是做梦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简直是奢侈品,繁忙的生活,没有充足的睡眠,即使做了梦也是没有头绪的梦,怎么能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相比呢,她的一个梦是付出了青春和生命,而我们今天的梦已经被现实嘲笑的一钱不值了。今天的人们不敢做梦,因为曾经的梦想被现实冲击的一败涂地,于是我们生活着,如同缺少了灵魂,带给我们的是空虚烦闷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我们厌倦且无奈着,可是我们还有一扇心窗,我们渴望活的潇洒。不换一种生活姿态,怎么能释放我们心中的压抑,正如“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杜丽娘走出了十六年的阴霾,一句“关关雎鸠”打开了自己的心结,于是一头睡下去,竟是睡醒了自己的人生,遇到了可贵的三生

缘。我们也可以走出去,不换一种生活方式,怎么能体会到人生更多的乐趣?!不敢做梦,怎么能有胆量实现梦想!

时下正是少男少女们花枝招展的时候,有时尚的装扮,有流行的歌声,甚至连文字都可以变得与众不同,殊不知这背后不一定是个人对个性的独到诠释,也许只是流于形式、一味模仿。我们生活在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东方女性的魅力也绝非一件衣服和一个发型所能诠释的,中国人的美在于独特的内涵,在于特殊的气质,这就不得不提到昆曲中的风雅之美。不论是曲艺里的巾生,还是闺门旦,他们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那么富有韵味,都是如此的风雅。一个人的学识可以在与人交谈中展现出来;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在与人处事上表现出来。风雅,绝不仅仅是高谈阔论;也绝不仅仅是盛气凌人。它是一种内涵,一种在内心的文化积淀,一种在胸怀上的豁达和在世态面前的释然。风雅比一切的流行更长久;比一切的时尚更前卫!

人生百态,世态炎凉,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我们如同大海中的一只小船,颠簸是常态,平稳是偶然。然而,生活的跌宕不单单是我们经营的成败,这其中也有我们精神上的左右。看淡一切的困难便不再畏惧,看轻一切的浮华便不再有奢望。生旦净末丑,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决定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人生的舞台可以是繁华的,也可以是冷清的,可以任你翻云覆雨,也可以令你毛骨悚然,但是最终判定成败的绝不是自己一个人。生活中不乏诙谐之美,正如昆曲里有那么多令人捧腹的角色,到底我们该如何挑选自己的角色,该如何在自己的角色中诙谐生活呢,这恐怕是一个需要安静下来仔细思考的问题。有太多事情我们必须严肃对待,也有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不需要我们较真,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区分“上下、轻重、缓急”呢?

争争抢枪、挑挑剔剔,有太多劳神的事情我们尽可以不理;纷纷乱乱、熙熙攘攘,有太多热闹我们尽可以挥袖隐逸。腾出空闲,收拾出时间,好好的端正端正自己,“仰观宇宙之大”,饱览日月之行,星汉灿烂;“俯察品类之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如此心胸,何愁不能活的潇洒,活的自在。

以自己的感悟去开化自己,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他人,以自己的操守去教化后人。那么,我们戏剧性的人生不是会有更多的异彩纷呈吗?我们人生不更加像一场恢宏的戏曲经久不衰吗?人生如戏,我们不但要听戏,还要入戏啊!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完整版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佴家湾小学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及练习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1、0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一、猜字游戏引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杏”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 “杏”——呆), 师:中国汉字有不少字有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如:(板书:)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 ) 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生说师相应板书。) 师:象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种特性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 生:倒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看到“倒数”这个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此问题? 生:什么时倒数怎样求倒数学习倒数有什么用 二、引导发现倒数的特征 师:那我们就一起先来研究什么是倒数呢?

课件出示算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算式,并认真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完成的同桌交流。 生:(两个数相乘积是1。) 师: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看等号左边两数有什么特点(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 5X1/5的5没有分母啊,它跟1/5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关系吗? 生:的分母是1,所以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研究,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倒数? 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课件出示几组数据,你能多这些算式中说出谁和谁互为倒数。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师:我也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为什么 生:应该说3/5和5/3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透彻,注意到了互为这两个字。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就像倍数和因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明和小华解决一个问题(课件出)(1)三个数的积是1。(2)写等于的倒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些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如果没有为什么? 课件出示:2/3,11/8,5,4又1/4,0。25,1,0。 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后并同桌交流) 师: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哪些数有倒数, 师:象4又3/4这样的带分数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怎么找。 生:先把它化成假分数,再颠倒这来, 师:能不能这样求。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认识倒数的特征,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沟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材中通过几组乘积为“ 1”分数乘法的算式,积累学生对倒数的感性认识。试一试的安排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倒数的知识,但是对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系统、不牢固,他们不会用语言叙述倒数的意义,在写法上也会出错,并且认为倒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将倒数的意

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混为一谈。 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数,或者是把两个数倒过来。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倒数知识。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探索“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借助几何直观渗透数学知识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感悟“ 1”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 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

倒数教学设计

《倒数》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倒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四节内容。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倒数的理解,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分数乘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以后的分数除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新课改的创新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五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阶段过渡,具备了熟练地数学运算水平,自主学习水平,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但是在比较复杂的含有抽象思维水平的数学问题上有些困难,缺乏逻辑思维水平,数学概括水平,特别在分数乘除法方面有所欠缺,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提升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倒数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并能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倒数的发现过程,多角度理解倒数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实行教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倒数的发现过程,理解倒数意义。 教学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小组合作以及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倒数的计算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是迈向成功的桥梁,学生通过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了倒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上出现了两个汉字,学生观察汉字后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这两个上下结构的汉字上下部分能够调换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 新授 一、初步感知倒数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算一算,并认真思考: (1)这些算式的乘积有什么共同特点? (2)每个算式中两个乘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后比一比谁表现的最棒! 我的发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 “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 (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倒数教学设计教案

倒数教学设计 桑溪中小汪桂樟 教学内容:北师版教材第十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概念意义。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程序及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文字游戏. 课件出示: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吞──吴上──下土──干 2、按照规律,学生填数(实际上就是说出几个分数的倒数。)符合小学生喜欢探究新奇奥妙事物的特点,由语文联想到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仔细观察三组算式,除了形上有倒的现象外,每两个分数之间还存在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每两个分数相乘的积是1,在此基础上引出倒数的概念,重点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三)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①找倒数(这里指的是分数),引导学生考虑怎么找的?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整数(这里指的是大于1的自然数),这样的数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它们的倒数也是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1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概括总结:1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④ 0有没有倒数?学生起争议,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数,任何一个数和0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⑤充实规律,加深规律。非0自然数的倒数和0没有倒数是学生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认识的误区。 (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⑴倒数的意义;⑵倒数的求法;⑶非0自然数的倒数;⑷0的倒数。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奥尔夫教案

《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实践》教案 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实践 课型:集体课 教学对象:农村中学音乐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奥尔夫教学理念及其原则。 2、通过奥尔夫教学实践练习了解奥尔夫体系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重点: 1 、奥尔夫音乐理论体系 2、奥尔夫教学的实践练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奥尔夫教学的运用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示范法 授课时间:150分钟 教具: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了解学员对奥尔夫教学体系的掌握程度。 一、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5) 1、奥尔夫简介: 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1895——198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

体系之一。 2、世界三大音乐教学体系: 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态律动)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 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本土化音乐及五声调式、柯尔文手势) 3、奥尔夫教学目的:通过音乐培养人的素质,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 4、奥尔夫音乐教育六大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以节奏为基础 (3)、以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 (4)、即兴性 (5)、本土化 (6)、面向全体学生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二、声势律动 1、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 2、声势特点: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声势练习以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 3、声势形式: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倒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课题是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新授课,倒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①理解倒数的意义②会较熟练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学情分析 学生能否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效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再加以适当的练习,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倒数的意义来说,表面上看起简单,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把“互为”两个字丢掉,例如5和,应该说成5和互为倒数而部分同学会说成5是倒数,也是倒数,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意义,必须抓住关键词互为化抽象为形象,因此准确透彻地理解倒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只有准确、理解了倒数的意义才能初步引导学生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学生才能逐步的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即: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要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发现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就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因此确定了第二个目标能力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制定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即: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示范课倒数教学设计精修订

示范课倒数教学设计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倒数》教学设计 西乡县城北小学李凤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24页《倒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倒数的意义,一是求倒数的方法。把这部分知识安排在分数除法的前面,主要是为了学习分数除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教材列举了八道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设计了“算一算”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从而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通过“试一试”写出一个数的倒数,让学生在实际的寻找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倒数的特征和意义来寻找出倒数,掌握求一个倒数的方法。再加以适时的练习,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分数的认识和分数乘法的计算掌握较好,因此,我采用直入主题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比较一组分数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和积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在寻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中自主探究,逐步总结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求一个整数(0除外)或分数的倒数的方法。难点:0没有倒数。 [教法学法] 教法:游戏激趣法,观察发现法 学法:观察发现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请你仔细观察或者计算,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出示P24页算一算。) 学生思考、计算后汇报 生1:“我发现两个乘数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我发现每个算式的乘积都是1”。 [设计意图:从一组有趣的乘法算式入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实际计算更直观地感受这组算式中两个乘数和积的特点,进一步发现这组算式的共同特征。] 二、理解倒数意义。 1、初步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如:算式×=1我们就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 师: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学生举例说明。) 师:你们是怎么样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请你举例说一说。 学生举例:互为朋友就是指互相是朋友;互为同学就是指互相是同学…… 师:像这样乘积是1的算式,你还能写一个吗请每个学生写一个算式,然后告诉同桌说你写的算式中()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和()互为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观察比较,教师明确指出倒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理解倒数的含义,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初步感受倒数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利用倒数的意义辨析。 ⑴与是倒数。() ⑵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⑶是倒数。() ⑷乘积是1的几个数互为倒数。() 要求:①学生判断对错,并讲明理由。 ②对题目进行修改,使其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的例子进行辨析,进一步强调倒数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在对题目的修改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倒数的理解更为明确、深刻。] 3、理解意义,明确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辨析,谁能说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数的乘积是1,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设计意图:在整个独立计算、比较分析、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倒数的理解更为明确深刻,对倒数的特点也是了然在胸,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倒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找朋友:在下列一圈数中,请把互为倒数的每一对数连起来。

奥尔夫音乐教案

一、奥尔夫音乐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1937年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感悟“变通”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卡片(6条规律),练习纸(课后习题4),比赛用纸(表格),课件(比赛内容,延伸等) 一、游戏比赛 1、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个“设计接力”赛,怎么样? 比赛内容:请你设计有两个因数相乘的算式,并使乘积为1。 比赛规则:每人每次设计一式,写完后按顺序立即传给小组内其他成员。 比赛时间:1分钟。 比赛结果评定标准:写得又对又多的为胜。(重复的只能算一个) 2、组织评议:实物投影,每组一位学生读算式,全班监督是否正确。根据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二、倒数的意义 1、短短一分钟,大家就设计了这么多的算式,如果再给你们一些时间,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多少个? 所有这些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乘积都为1,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重点标“互为”)。 2、理解“互为”。 (1)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互相) 一个人能说互相吗?互相肯定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所以,“互为”二字充分说明了倒数应该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结合学生的算式:)比如()乘()等于1,所以()和()

互为倒数,也可以说(A)是(B)的倒数或者(B)是(A)的倒数。 (3)指名学生结合另外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倒数。问:我们能单独说()是倒数吗? (4)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数的概念中,哪些数也不能单独表示一个数?(因数、倍数、互质数) (5)选择一个算式,跟你的同桌说说谁是谁的倒数。 三、倒数的写法 1、刚才,你们设计这些乘法算式时有什么窍门吗?(先写一个分数,再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倒一下,就是另一个因数了。) 为什么要把分子分母倒一下呢?(倒了之后,分子和分母就可以互相约分,使得数是1) (若有小数乘法。问:0.25×4=1这道算式,我怎么没看出分子分母倒一下呢?) (0.25就是,分子分母倒过来是,就是4)所以0.25的倒数是4。 2、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出它们的倒数吗?(显示:6) 第一个:应该怎样规范的书写呢?请你在自备本上试一试。指名板演。 最后两个说说是怎样想的。 3、你觉得应该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把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一个数的倒数你会求了吗?谁愿意上来考考大家?你说一个数,我们说出它的倒数。 在报数中得出: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卡片出示,分别分析为什么。 (有可能有学生报小数或带分数,集体探讨怎样求小数或带分数的倒数。) 四、深化认识 1、小组合作 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先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看看你能发现

奥尔夫音乐教学大象和小鸟教案

音乐活动教案 ——《大象和小鸟》 龙 《大象和小鸟》 设计意图 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象小山一样的身体;而小鸟有着娇小、灵巧的身体,大象和小鸟都深深的印在孩子们的脑筋里,孩子们平时喜欢模仿它们。而“大象与小鸟”这段音乐欢快,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老师给予了其一个美妙的故事情节更使人愿听、想听,从而再想要去表现。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3、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三张、大象和小鸟的胸饰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大象和小鸟》,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新鲜,谁最先睡醒的呀——长鼻子的大象,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咚、咚、咚、咚”,大象出来了,他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动物们都该起床了。)

师问:大象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幼答:(很粗、很沉、很低) 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小鸟听见了,他也睡醒了,他拍着轻快的翅膀在天上飞着“噔噔叮噔噔叮”,“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起来了,大象你好”。 师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相比怎么样? 幼答:(更细、更好听) 2、挂图展示 老师拿出一张纸,用它来表示一片森林,在纸上贴上一只大象和一只小鸟。教师再次重复提问幼儿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二、听音乐《小鸟和大象》,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小鸟和大象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听音乐 问:(1)在刚刚这段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大象和小鸟的声音)(2)怎么听出来的?(粗的是大象的声音,细的是小鸟的声音)小结:在我们刚刚的听的音乐里除了有好听的声音,还有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听到的大象的声音,听起来很沉,很低,更重,就像在地上 走路;高音就像我们听到的小鸟的声音,很清脆,像小鸟在天上飞翔。 问:在音乐里是谁先出来呢?(大象) 然后又出来的是谁呢?(小鸟)再接着呢?(大象)再接着呢?(小鸟)在音乐的后半段,有什么变化呢?(大象和小鸟同时出现) 2、再听音乐,验证第一次听的对不对。听到大象的声音,就伸出手来左右划;听到小鸟的声音,就扬起一只手来在天上飞;听到一起的,就两只手一起动。

小学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十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9页的例题,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1141232.把小数化成分数二、新授1.引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倒数2.倒数的意义口算下面各题1171538?80?13??1??1??180315783234125问:上面四个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计算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说明:具备以上特点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所以我们就说,上面每个算式中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总结出倒数的定义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教师指出倒数的两个条件:①两个数②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838338例如: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的倒数是3838831第一单元讨论:①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②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③5是倒数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说明: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7348531和和1和2和3732584指名说出“为什么”?让学生举出几组倒数,并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用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所举的例子对不对

3.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出的互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讨论:①2的倒数是多少?②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③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④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引导学生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教学例题37写出和的倒数522第一单元第一小题:让学生讨论怎样写,教师板书: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题目使学生明确:方法来求倒数数2.完成练习五第1、2题四.全课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五.作业练习五第3~6题3《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3/8×2/3=3×1/3=7/15×15/7=1/80×80=3/8×1/3=3/5×1/3=7/15×5/7=1/80×80/93=二、新课1、教学倒数的意义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倒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都听过《找朋友》这首歌曲吧,歌词是怎么唱的呢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就成为好朋友呢 生:敬个礼,握握手…… 师:现在谁愿意来前面和老师握握手他就会成为老师的好朋友。 (师生共同表演握手的动作) 师:握手是几个人的事情呢 生:两个人 ¥ 师:通过刚才的相处,我们互相成了朋友。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了朋友”这句话的 生:“互相成了朋友”就是说我们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互相就是两个人之间互相成了好朋友。 师:好的,那么开始今天的新课学习,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拿出课堂草稿本) 2/3×3/2 2×1/2 8/11×11/8 1/10×10 7/9×9/7 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二、自主探索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2)生:倒数 (3)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4)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5)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6)生:两个数(师板书)

倒数教案教学设计

倒数教案教学设计 倒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 =□=□ 2.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数,使相乘的积等于1。 □×=1×□=1 ×□=1□×=1 提问:上面各式相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每个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怎样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呢?我们下面来讨论。 (二)探求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第32页倒数第5行至倒数第2行。 1.讨论3和,和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指导学生说理。即3和两个数的乘积是1;3的倒数是,的倒数是3,3和互为倒数。和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的倒数是,的倒

数是,和互为倒数。 1.练习(投影) (1)的倒数是多少?呢?和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4的倒数是多少?是倒数是多少?4和,和13每组中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3.小结:互为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4.设问: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5.出示例5。 写出、、5的倒数。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5 5的倒数是。 (三)巩固运用 1.练习第33页1、2题。反馈、讲评。 2.想一想:1的倒数是多少?1有倒数吗?为什么? 3.我们已经学了求真分数、带分数、整数的倒数,那么小数有倒数吗?怎么求? 出示:求0.2,3.4的倒数。(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0.2=的倒数是5。 3.4=的倒数是。 4.作业第33页3、4题。讲评。

5.口答:下列各组数中,哪些互为倒数,为什么?和和 12和和 (讨论: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四)小结 (五)强化练习 (六)作业:《作业本》第21页[21]。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则完整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一): 奥尔夫音乐教案:快乐的传递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透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透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大班奥尔夫音乐游戏教案《快乐的传递》 二、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三、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能够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搞笑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搞笑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样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齐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状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3)随A段音乐群众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此刻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先这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倒数的认识 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中有些字是可以倒过来写的。 比如:吴—吞 学生举例:杏—呆。 师:数学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你能把4/7倒过来写吗? 板书:4/7--(7/4)8/3--(3/8)2--(1/2) 师:你能根据分子、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几组数取个名字吗? 生:倒数。 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教学倒数的意义.

(1)5/8×1/87/15×5/76×1/21/40×5 (2)3/4×4/36/7×7/63×1/32/9×9/2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不是1, 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 教师:“像第二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什么叫做“互为倒数”. 3/4和4/3互为倒数,就是3/4的倒数是4/3,4/3的倒数是3/4.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 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二组其它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 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并让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三、教学例题(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第二组算式,想想两个什么样的数就互为倒数.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 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

小学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拿出听算本,我们听算几道题。 师:第一题: 3/8×8/3…第二题:7/15×15/7…第三题:3×1/3…第四题:1/80×80……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乘积都是1! 师: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生:能!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而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师:汇报大家共同分享? 生1:2/9×9/2=1,5×1/5=1,3/10×10/3=1,1/70×70=1,×4=1,×8=1,×10=1,×100=1 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还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不错。太厉害了!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不过老师比你们更厉害。我不但能写出这么多算式,而且还能猜出你们写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出你写的第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写的第二个数是什么?生说师猜 师:同学们你要能猜出来,也可以来试一试呀。 师:为什么能猜到? 生:因为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师:对,你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生齐读。 师:黑板上所写的两个数的积都是1 ,所以他们互为倒数。比如2/9和9/2和乘积是1 ,我们就说2/9和9/2互为倒数。 师: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