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初中历史

教案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安阳市五中

申畅

2005年10月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课程标准: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戚继光

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

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

方法;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的领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三、教学重点:明清抗击外国侵略和英勇斗争

教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师生齐读

在我们朗朗的阅读声中,千古绝唱所抒发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台湾问题一直为我们炎黄子孙所关注,它是祖国母亲最多灾多难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台湾历史上的第一次“分离”。走进新课《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讲授新课】

一、戚继光抗倭

教师介绍: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一种圆形带孔的饼,叫光饼,也叫继光饼,据说是为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打倭寇而制成的。作战时,士兵们都用绳子将带孔的饼穿起来背在身上,饿了就拿饼吃,不停下来休息,往往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后来老百姓家家烙制这种饼,送给戚家军,支援他们的抗倭斗争。这个民间故事生动表现了戚继光抗倭的丰功伟绩,也反映了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怀念。

下面,哪个小组可以介绍一下有关戚继光的事迹?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反馈,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由收集戚继光的相关资料的小组来介绍。

1.介绍倭寇的由来和危害。

2.观看视频资料《戚继光》,讲述戚继光的抗倭活动。

3.结果:倭寇基本清除。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小组积极回答,形成竞争的氛围。

学生活动,请大家围绕讨论题发表意见:

1.你认为戚继光身上什么品质最打动你?

2.戚继光抗倭能成功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戚继光抗倭是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他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 在反侵略的舞台上,郑成功又勇敢地站上去,书写浓重的一笔。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利用课本郑成功给荷兰殖民者的信“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名言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找证据探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学生答后展示)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台》诗分析郑成功能够收复

台湾的原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并联系现实理解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可耻行径。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古以来大陆与台湾的血肉关系,抨击少数“台独分子”“数典忘祖”的行为。 (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为了‘台独’认同日本人,不仅扭曲了历史,也否定了台湾人,——既丢了根,又抛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对的。”)

教师活动:同学们表达了共同的心声。让我们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三、雅克萨反击战

1、学生活动:结合雅克萨之战的图片,生动讲述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教师指导学生讲述历史事件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要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雅克萨之战是中国为维护主权和保卫领土不受侵犯而进行的正义的战争。

2、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地图帮助学生标注《尼布楚条约》中规定的中俄的边界,

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平等的?

3、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尼布楚条约》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主动作出

了让步才签订的;谈判地点是在当时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根本不存在中国的武力威胁;条约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利益。

【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1. 戚继光抗倭----肃清倭寇

2、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3. 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教学设计心得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始终围绕着“民族英雄”这个庄严的字眼,这是在学生学历史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此类人物,所以希望能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迹。本课不足之处是对三件历史大事的学习方法过于雷同,难以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以后要在教学教学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最大化。

中国反抗外来入侵的斗争史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 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 义和团运动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清政府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抚——剿灭 3、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 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 义和团运动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清政府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抚——剿灭 3、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简要过程 经过:太平天国由南到北发展。前期: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1853年达到全盛时期;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防御战;洪仁王干主持朝政,发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失败。 (二)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启示: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补充: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土地。评价——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 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打上了洪仁玕在香港生活经历的烙印,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料讲解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 略的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两条基本线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三个基本问题是: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二,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多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正确认识外国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纠正“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2、通过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认真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分析总结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历史经验教训。 三、学时 2学时 引言: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脏的东西。”列宁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资

本天生是追求利润的,而利润来自市场。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恃强凌弱,以血腥暴力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西方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方的中国—一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一直是它们追寻的目标。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里,列强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代代前赴后继;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为什么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呢?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本章所讲这一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的阶段。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即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也包括帝国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前,有几种观点:【有人说:“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还有人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面对这些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听完下面的讲述,同学们就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打击。】 一、军事打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复习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唐山董静杰贾宝军 考点综述 本主题在复习中,可以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即: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抗争;三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探索史)。 外国列强的侵略 19世纪中晚期,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法等西方列强连续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如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国民族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抗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以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精神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从左宗棠收复新疆到黄海大战邓世昌率领将士以身殉国,无不彰显着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正是这些抗争,才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它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最终结果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的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中国近代史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他们从辛亥革命的失败吸取教训,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向尊孔复古逆流发起了冲击。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内容,也为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纵观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代思想文化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也让我们感悟到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使中国摆脱落后的面貌。 影响:以“自强”“求富”为旗帜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考点梳理 外国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清政府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其内容是: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9课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教案

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题是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内容虽不多,但涉及到了学生还没学过的世界史的内容,所以理解上可能要有些困难,所以在讲课时,要注意尽量少补充一些史料,能让学生明白即可,不宜大范围扩展。还有关于台湾问题,因为比较敏感,学生也不好理解,所以也不要过多补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明末清初我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增强对台湾重要地位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活动和我国打击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知道我国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总结思考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甘受外来侵略的,中国人民在外敌入侵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的行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告诉学生并让学生知道:沙俄对中国早有侵略的野心,面对边疆的危机,统治集团应该有更清醒地认识和更积极的预防措施;边疆的稳定和巩固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 教学重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 教学难点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台湾的位置,并简单讲解台湾的现状,让学生知道台湾现在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激发学生了解台湾历史的欲望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备注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先介绍台湾的历史,让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 领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 人船队到达夷州(即台湾)。 隋朝时又叫“流求”,隋炀帝时,曾三次派人出使。 唐宋元时叫“流求”或“琉球”,元朝专门设立了彭 湖巡检司,管辖彭湖和“琉球”。 明朝时还曾将台湾及其附属的钓鱼岛、黄尾屿、赤尾 屿等岛屿至于自己的海防范围之内。 介绍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让学生知道最早侵略我 详细介绍台湾的 历史,让学生知道台 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 情感。 要简单介绍一下 郑成功的生平,帮助 学生理解历史人物。 对郑成功收复台 湾以后的历史,可作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 含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社会 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 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 A、《万国公报》 B、《民报》 C、《字林西报》 D、《新民丛报》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崇明 14.到()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 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李鸿章 B、魏源 C、郑观应 D、林则徐 17.魏源在其()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 D、《盛世危言》 18.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19.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 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 义和团运动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清政府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抚——剿灭 3、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

第四课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郑成功、康熙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们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大致情况。 (2)使同学们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光辉一页,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3)使同学们知道康熙帝进行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认识康熙帝组织抗击沙俄入侵的雅克萨之战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 2、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懂得台湾是我国神圣的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对台湾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2)康熙皇帝组织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以及其正义战争的性质。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正义战争。 教育过程: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朝的大统一”一课,元朝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元朝以后,我国再也没有出现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分裂和割据的局面。到了明朝后期和清朝初期,外国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在外敌当前的时刻,各族人民勇抗强敌,给外国侵略者坚决的打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与统一。其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者就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典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 第四课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郑成功、康熙 2、新课部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岛上的汉族和高山族等人民世代生活在这里。然而,荷兰殖民者的入侵打破了这里人民平静的生活。 出示[情景1] 台湾人民饱受殖民者的凌辱和压榨。在这种情况下,一六六一年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名中国将士横渡台湾海峡,准备去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神圣领土台湾。台湾人民热烈欢迎来自祖国大陆的同胞,他们参与抗击荷兰殖民者的斗。一六六二年,在郑成功和台湾人民的抗击下荷兰殖民者被迫撤离台湾。美丽的宝岛台湾终于以又回到了中华民族的怀抱。 板书:一六六二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直到今天,台湾的人民仍然对这位民族英雄十分尊重,这是为什么呢? 一同学读书:读一读(P84页),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边听边思考。 (打跑了欺压台湾人民的荷兰殖民者。) (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不允许军队欺负百姓。) (让台湾人民的子女上学。) 郑成功不仅收复了台湾而且他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建设台湾。 板书:发展台湾的经济和文化

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教案设计 庄严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初步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斗争的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培养历史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 教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教学方法: 本课的主体内容是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基本史实,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生动的讲述、学生的讲演、表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担当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欣赏者,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补充说明帮助拓展深度。 本课教学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另外在双语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在课堂教学组织、课堂评价等方面尝试运用英语,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英语表达。 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内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布置给学生预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学习小组,确定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即选择、确立本组

3.19.1 明清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 [2007年乌兰察布中考] 第32题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民族英雄是▲。 [参考答案]郑成功 1662年,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西班牙殖民者,收复台湾。 [参考答案]×[2007年湘潭中考] 第34题 (2011·广西桂林)11.阅读下列材料: 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三次英勇斗争”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争?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2)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2分) 11、(1)“三次英勇斗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3分) “共同作用”: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意思相近即可,1分)(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或:面对国家危难之时,应挺身而出。(意思相近即可,2分)31(2011年南京市).(8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2)大运河(1分);新疆(1分) (3)回族(1分);戚继光(1分);1684年(1分)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分) 填图题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2分)。 郑成功攻破的荷军殖民据点:

A.台湾城 B.赤嵌城 [参考答案]左框:A;右框:B。[08重庆中考]第21题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分析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单县郭村中学王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雅克萨反击战形势图”和“《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在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初步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者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初步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初步学会讨论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明清抗击外国侵略和英勇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这些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教学难点]: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该条约“为什么是一个平等的条约?”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而根据条约划定的中俄边界东段的具体分界线也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一明戚继光抗倭------1561---1565------日本 二清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 ----1662----荷兰 三清康熙帝雅克萨反击战----1685---1686----沙俄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一、选择题 1.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下列人物属于明清时期民族英雄的是() ①岳飞抗金②文天祥抗元 ③戚继光抗倭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人物的知识,这四个历史人物,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其它两位人物的反抗均属于国家内部事务,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你认为这个挽联要称颂的民族英雄是谁() A.文天祥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岳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荷虏”,指荷兰殖民者。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3.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于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下列事件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4.“开辟荆榛逐荷夷”,我国古代立下的这一伟大功绩的民族英雄是() A.张骞 B.魏征 C.郑成功 D.渥巴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根据题干中的“开辟荆榛逐荷夷,”信息集合所学知识,荷夷指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C。

近现代史纲要习题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 1. 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这一内容的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黄埔条约》 D 、《望厦条约》 2. 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3.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技术的落后 B 、社会制度的腐朽 C 、外国势力的强大 D 、人民抵抗不力 4. 下列哪个条约中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南京条约》 5. 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林则徐 B 、郑观应 C 、魏源 D 、王韬 6.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 、赔款数额巨大,清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7. 所谓“国中之国”是指() A 、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B 、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C 、租借地 D 、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 8. 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哪个条约()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 9.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虎门销烟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香港工人大罢工 D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割台斗争 10. “中国不败而败”是指下列哪场战争() A 、中日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多项选择 1. 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B 、资本 - 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D 、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冲击 E 、中国本身的落后 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利用以下条约共割去中国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 、《瑷珲条约》 B 、中俄《北京条约》 C 、《勘分西北界约记》 D 、《改订伊犁条约》 E 、《马关条约》 3.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宁波 E 、上海 4. 列强控制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所采取的手段有() A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 、实行商品倾销 D 、实行资本输出 E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5.1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 A 、英国侵入西藏、云南 B 、法国侵犯广西 C 、日本侵犯中国台湾 D 、俄国入侵新疆 E 、德国占领胶州半岛

19课 抗击外来侵略

七年级历史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得英勇斗争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您就会走向成功。 课标要求: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得建制;认识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得一部分。知道戚继光得抗倭斗争。 知识目标: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与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得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阅读课文中得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学会论从史出得方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就是中国得领土”;能够正确识读“雅克萨反击战形势图”与“《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与使用地图得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与雅克萨反击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得英勇斗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就是中国得领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与雅克萨之战。难点:《尼布楚条约》得签订。 【自主学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请您认真阅读教材“戚继光抗倭",回答: 1.什么就是“倭寇”?倭寇有什么危害? 2.戚继光抗倭得经过就是怎样得?结果如何? 3.想一想:为什么戚继光抗倭能取得成功? (二)认真阅读教材“郑成功收复台湾”,请回答: 背景: 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过: 意义: (三)请您认真阅读教材“雅克萨反击战”,回答: 1.在清军入关得时候,哪个国家趁机入侵我国?强占了哪些地方? 2、为保卫祖国领土,哪位皇帝组织了反击战?战争得结果怎样? 3、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就是什么?其内容与作用分别就是什么? 【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

请您用史实证明郑成功得话”台湾自古以来就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得一部分。” 【总结提升】 归纳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得斗争。 历史事件 重要时间 地点 人物 侵略者 结果 戚继光抗倭 1561 收复台湾 1662 雅克萨之战 1685-— 1689 一、单项选择题 1.戚继光自幼痛恨倭寇横行,曾慷慨赋诗说(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D.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就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得赞词。这位民族英雄就是( ) A 。戚继光 B.郑成功 C.康熙帝 D.左宗棠 3.台湾自古以来就就是中国得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得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得“贵国”就是( ) A.葡萄牙 B 。俄国 C 。英国 D。荷兰 4。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了祖国得怀抱,其时间就是( ) A.1549年 B.1595年 C.1661年 D.1662年 5、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作出得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得就是 (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 B.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得胜利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 、戚继光抗击倭寇 6。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倭寇得地区就是( ) A.福州 B 。杭州 C 、广州 D 。台州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就是谁?主要事迹就是什么? (2)她们对中华民族得最大贡献就是什么? 封 侯 非我 意,但愿 海 波平。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初中历史 教案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安阳市五中 申畅 2005年10月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课程标准: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戚继光 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 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 方法;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的领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三、教学重点:明清抗击外国侵略和英勇斗争 教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师生齐读 在我们朗朗的阅读声中,千古绝唱所抒发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台湾问题一直为我们炎黄子孙所关注,它是祖国母亲最多灾多难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台湾历史上的第一次“分离”。走进新课《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讲授新课】 一、戚继光抗倭

教师介绍: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一种圆形带孔的饼,叫光饼,也叫继光饼,据说是为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打倭寇而制成的。作战时,士兵们都用绳子将带孔的饼穿起来背在身上,饿了就拿饼吃,不停下来休息,往往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后来老百姓家家烙制这种饼,送给戚家军,支援他们的抗倭斗争。这个民间故事生动表现了戚继光抗倭的丰功伟绩,也反映了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怀念。 下面,哪个小组可以介绍一下有关戚继光的事迹?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反馈,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由收集戚继光的相关资料的小组来介绍。 1.介绍倭寇的由来和危害。 2.观看视频资料《戚继光》,讲述戚继光的抗倭活动。 3.结果:倭寇基本清除。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小组积极回答,形成竞争的氛围。 学生活动,请大家围绕讨论题发表意见: 1.你认为戚继光身上什么品质最打动你? 2.戚继光抗倭能成功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戚继光抗倭是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他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 在反侵略的舞台上,郑成功又勇敢地站上去,书写浓重的一笔。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利用课本郑成功给荷兰殖民者的信“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名言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找证据探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学生答后展示)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台》诗分析郑成功能够收复 台湾的原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并联系现实理解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可耻行径。

(完整版)《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 C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2、1895年撰写《救亡决论》并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 A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3、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C ) A、严复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 A、林则徐 B、龚自珍 C、魏源 D、严复 5、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之一,他最著名的口号是( C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振兴中华 6、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D、国际上的正义力量 7、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是( A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C、捻军起义 D、义和团运动 8、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B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9、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投资设厂特权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中法战争期间,率部勇猛冲杀,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70岁老将是( A ) A、冯子材 B、刘铭传 C、关天培 D、陈化成 11、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D )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买办资本家 D、封建地主阶级 12、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 ) A、软弱性 B、动摇性 C、妥协性 D、不彻底性 1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是( B ) A、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南京 B、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C、广州、福州、厦门、南京、上海 D、广州、福州、厦门、泉洲、上海 14、1894年11月,制造旅顺大屠杀惨案的侵略军是( A ) A、日军 B、英军 C、法军 D、俄国 E、八国联军 1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条约是( A )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6、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C ) A、日本侵略军 B、英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七年级历史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测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测试试 卷 选择题 倭寇包括() ①日本武士②日本商人③海盗④中国沿海奸商 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外国侵略者有() ①荷兰②沙俄③日本④英国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国家是() 郑成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其中的“贵国”是指() “戚家军”和“岳家军”相似的地方是() 戚继光消灭浙江倭寇的决定性战役是在() 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的时间是() 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是() 1561年在台州抗倭的明朝将领是() 荷兰殖民者被迫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 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是() ①郑成功从金门出发 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作用不包括()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中,用以确定两国边界的两条河流名称是() 历史上曾经盘踞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诗中的“海波平”是指什么? (2)从两句诗来看,作者的什么高尚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仔细观察下图,这是我国清代在保卫边境取得胜利时的一幅画面。试结合所学知回答以下问题: (1)这次战争是由清代哪位皇帝指挥的?最终结局怎么样? (2)这次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问答题 自明朝中期以来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一阶段中 国在抗击侵略方面还能够取得胜利?你从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中领悟 到什么?看了"七年级历史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测试试卷的 人还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