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知识管理

第二代知识管理
第二代知识管理

第二代知识管理

1 知识管理的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知识管理活动不仅仅涉及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且还包含越来越广泛的外延。有人认为“知识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Rickson,1976),但较为公认的是,1986年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ILO)会议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管理”一词[1]。用“知识管理”一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并阐明知识管理,最早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早期的知识管理(第一代)主要是围绕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理论研究与组织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从探讨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现有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的[2]。

20世纪70-80年代,一些大型的企业开始关注知识管理的实践。1975年,Chaparral Steel公司开始关注知识的管理并以此来确保其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1980年,DEC公司采用大

[1]柯平. 知识管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3

[2]和金生,熊德勇. 知识管理应当研究什么. 科学学研究,2004(1):70-75

型知识库支持其结构化工程和销售活动;随后,Arthur D. Little 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商业和政府客户开发了面向知识的系统(KBS),USAA用KBS将专家的知识传递给使用者。1985年,保尔·斯特拉斯曼的《信息盈利》一书,使人明白了知识是可以鉴别和度量的,企业的管理者们认识到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许多知名的公司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系统方法;日本的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在其《知识创造公司》中,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模型等。同时,IBM、惠普、施乐等国际知名公司也开始实施其知识管理计划。

但是,前期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过多地强调“以信息为中心”、以竞争战略理论、核心竞争理论和信息管理等理论为依据,使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如何收集处理信息以构建核心竞争力和保持战略竞争优势。大部分知识管理实践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于隐性知识的创造、共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实施模式、人员激励、组织文化等方面[3]储节旺. 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流派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4):80-83

的研究仍然较缺乏。在这种背景下,逐渐产生和发展出了第二代知识管理(Second Gener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SGKM)的概念。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是马克(Mark W. McElroy)在他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一文中明确提出的。他认为,不像第一代知识管理——好像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第二代知识管理更考虑了人力资源和过程的主动性,第二代知识管理更多地考虑了人力资源和过程的主动性,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生命周期、知识过程、知识规律、知识结构、嵌套的知识域,组织学习和复杂性理论等几个方面[1]。

2002年7月,知识管理大师赖瑞·普鲁萨克(https://www.360docs.net/doc/8814731765.html,rry Prusak)也提出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要求知识管理应重视组织内非正式的沟通,建立信赖的环境,同时提供学习的空间,以分享并创造隐性的知识。

托米(Ilkka Tuomi,2002)提出知识管理将从第二代进入第三代。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是以数据信息的存储和获取为核心的;现阶段的第二代知识管理提出了隐性知识、组织学习、情景嵌套式知识和实践社区的概念,并且从实践的角度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组织改变过程,其中管理措施、评价系统内容管理等是共同发[1]奉继承. 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9-106

展的;而第三代知识管理则强调“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强调知识表示不再是静态的数据库,而是动态的、支持灵活有效思考的,强调把边界知识作为处理的重点,注重跨组织的学习和知识创新过程[2]。

麦塔肖提斯(Kostas Metaxiotis)、厄格扎克斯(Kostas Ergazakis)和帕萨芮斯(John Psarras)(2005)也提出知识管理的三代划分:20世纪70-80年代是关注个人知识的第一代知识管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关注群体知识的第二代知识管理,而未来的第三代知识管理将更加紧密地与企业战略、流程结合,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和动力[3]。并提出第三代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建立评价知识管理框架、方法、知识评估系统和智力资本的标准;分析知识管理系统的投资和成本;利用新技术促进显性知识共享;在其它社会组织中应用知识管理。

2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提出背景

[2]Tuomi I. The Futu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7-5-5]

http://ec.europa.eu/employment_social/knowledge_society/docs/tuomifkm.pdf

[3] Kostas Metaxiotis, Kostas Ergazakis, John Psarras. Exploring the World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greements and Disagreements in The Academic/ Practitioner Communit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5, 9(2): 6-18

①第一代知识管理对人的因素的忽略

第一代知识管理基本上是通过运用群件、信息索引和检索系统、数据仓库、成像和数据挖掘、文档管理等技术手段架构知识管理系统,获取和共享已有知识,进而提高组织资源总量,而忽略了人的主导作用,使得知识管理好像是“给昨日的信息技术披上了今天更加时髦的令人炫耀的外衣”。

②第一代知识管理对知识生成过程的忽略

第一代知识管理在强调技术优势时,对于人力资源和知识过程的主动性、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共享、组织文化与学习等非技术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基于这两点的显著不足,1998年,Rudy Ruggles 在《加州管理评论》(CaliforniaManagement Review)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知识管理一定要强调“人”。总的来讲,第二代知识管理是对第一代知识管理的补充与完善,是一种更重平衡、学习和自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新型知识管理。

诚如马克.麦克尔罗伊所言,第二代知识管理引进了一些新术语、新思想和新见解,在深化知识管理理论的同时也使其区别于第一代知识管理。

在马克.麦克尔罗伊2002年10月出版的《新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lexity,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一书中,详细分述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十大核心思想。该书基本上囊括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论精髓,Peter Loan曾为此书作了较为全面精彩的评述。

3 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

3.1知识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代知识管理的实践都是建立在知识已存在的前提基础上的,通过获取和编码已有知识,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将其提供给合适的人,以体现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因此,第一代知识管理主要是关注知识的整合,而不是知识的生产。第二代知识管理则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系统中产生的,通过个体间的、共享的途径来获取,并把组织层面的这种知识共享过程称为“知识生命周期”(The Knowledge Life Cycle,KLC)。如图1所示,知识生命周期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社会系统的知识生产和知识整合体系,它还包括:

①当人在认知与目标期望产生差距(gap)时,即产生了问题时,人们会选择利用学习来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

②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推测、推断、讨论等,产生了具体的知识要求(图中的“知识要求”)。

③在不断的学习、不断产生知识要求中,个体间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获得和产生新知识要求,并通过提交同行评审等方式来评估交流结果对于知识要求的满足程度。在组织层面,这种交流与合作较为便捷有效,这个过程也就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图中的“知识生产”)。

④并非所有的知识要求都能在组织层面得到满足,如那些未意识到的知识要求或是失败的知识要求。

⑤由于知识要求可以在不同的组织层面得以评估和生效,管理者或组织成员都期望通过合作来共享知识内容和价值,于是产生了知识整合。

⑥在整合的知识中,有两种形式: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或者是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在组织内,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结合可以被比作知识的“分布式组织知识库”(Distributed Organization Knowledge Base)。

⑦分布式组织知识库包括两方面,一个存储主观知识的代理库(如个人、组织等),还有一个是存储客观知识的介质存储库(如书、磁带等)。

⑧知识生命周期开始于管理活动中问题的发现,终结于有效的知识要求及分布式知识组织库中知识的运用。

图1 知识生命周期图

来源:Loan P.Review of 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lexity,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 by Mark McElroy.On the Horizon,2006(14): 130 – 138

3.2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

知识处理包括知识生产和知识整合。知识生命周期中的知识处理,首先是从个人和组织学习开始的,相应地,个人和组织也在知识处理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的知识生命周期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知识生命周期是嵌套在组织的知识生命周期中的。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过程的管理,见图2。提高知识共享水平是知识管理实施的手段,即知识整合。但知识共享并不等同于知识管理,也不是知识管理的社区实践形式,而是个人与群体学习的一种社区实践形式,是知识生产的一个子程序,是一种知识处理方式。

图2 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的关系

来源:LoanP.Review of 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lexity,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 by Mark McElroy.On the Horizon,2006(14): 130 - 138

了解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KM Versus Knowledge Processing)的区别,是区分第一代知识管理与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根本所在。

在第一代知识管理看来,几乎不存在知识生命周期,也就不存在着知识处理的理论基础,也不存在知识产生和知识整合的社会过程,所存在的只是对已存知识的设想,认为对这些知识越快加以管理,则管理效果越好。在实际操作中,第一代知识管理只是关注知识的整合层面,更多地是应用信息技术达到知识整合目的,而这种知识处理系统中缺乏了对知识元素的关注,即缺乏对嵌套知识背景、价值的关注,实际上只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所以说第一代知识管理只不过是建立在信息处理系统之上的知识(或信息)整合过程。

3.3知识管理中的供与求

第一代知识管理过于重视技术的作用,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也是服务于其对已存在的知识的管理的假设前提,对一些已有知识进行提供、使用,它的活动范围仅仅相当于知识生命周期中的知识整合层面,是一种“供给”形式的知识管理。

第二代知识管理是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它把着眼点

放在了知识的“需求”方面,即不再仅仅把重点放在知识编码与共享之后的后继流程中,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生产的源头开始着手,更加关心如何提高组织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两者的关注焦点可见图3。显然,第二代知识管理同时关注了供求双方(Supply-Side Versus Demand-Side KM),是一种较为均衡的视角。

图3 两代知识管理的关注焦点

来源:Loan P.Review of 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lexity,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 by Mark McElroy.On the Horizon,2006(14): 130 - 138

3.4嵌套知识域

图1所示的组织层面的知识生命周期图,显示了组织知识动态

产生、整合和利用的整个过程。嵌套在其中的个人与群体学习,实际上是组织知识生产的子过程。因为,在组织中大致有3个层面的学习域或知识域(Nested Knowledge Domains),如组织最高层的学习、组织内各群体的学习、个人层面的学习。这三者的关系又是环环嵌套的,个人嵌套于群体中,群体嵌套于组织中,见图4。每一层面的学习都是一个子知识生命周期,而且都有自己的独立输出成果。管理协调好各子知识生命周期间的评估标准及知识成果,有助于组织整体的战略成长。

图4 知识嵌套域

来源:Loan P.Review of 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lexity,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 by Mark McElroy.On the Horizon,2006(14): 130 - 138

3.5知识仓库

知识仓库(Containers of Knowledge)具体有两种,一种是承载隐性知识的个人和组织,另一个是显性知识的载体,如文档、书籍、计算机系统等。在知识生命周期中,知识仓库里的知识可以通过知识表达或知识要求得以体现。比如,可以从人们在管理活动环境中执行决策和采取行动中获得。知识仓库对于发现知识和绘制知识地图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3.6组织学习

第二代知识管理与第一代知识管理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建立起了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的关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强调了组织学习是一种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第二代知识管理同样强调了这一点,让组织不断地学习,持续有效地学习。而且,这种组织的学习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紧密联成一个系统的,是把学习放置于知识生命周期体系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具体运作的。

3.7开放式组织

开放式组织(The Open Enterprise)主要强调的是,建立知

识生命周期的首要标准是:开放性。不仅要保持知识要求标准化(Knowledge Claim Formulation)的开放性,还要保持知识要求评估各程序(Knowledge Claim Evaluation Sub-processes of the KLC)的开放性。所以,这种开放性不是指管理制度权威性方面的,而是指其管理中的点点滴滴,如公司中的员工、股东和其他利益群体。他们不仅可以获知管理层所控制的各种知识,而且还可以获知组织知识生产的各个知识处理过程。

3.8社会创新资本

在每一个公司里,除了存在账面资产及市场资产外,还有一个无形的资产:智力资本。关于智力资本的评估一直以来都难以有效实施。这在马克?麦克尔罗伊看来,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些评估指标都缺乏对知识生命周期的考虑,也就是说,它们忽视了公司生产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这方面的价值评估。而公司的知识生产和整合能力正体现了公司创新的社会能力,是一种社会创新资本(Social Innovation Capital)。

由于第一代知识管理是基于有用知识业已存在这样的前提假设,既然不存在着知识的社会处理过程,也就不会把这部分资本统

计在内,所以第一代知识管理考察的是知识的成果价值。第二代知识管理把知识生产与知识整合置于社会系统进行考察,对知识资产的评估综合衡量了组织的知识生产能力,所以,对知识生命周期过程的经济效益的补充无疑更加强了智力资本评估的科学性,也证明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3.9自组织和复杂性理论

复杂自适应性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CAS)是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复杂自适应性理论认为,生命有机体能够自组织、自我调整以适应持续变化的外界环境。见图5所示。

(环境;探测器;规则系统;效应器;能量;信息;物质;外界;规则;反馈;自适应学习环;外界;)

图5 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

来源:Peter Loan.Review of 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lexity,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innovation by Mark McElroy.On the Horizon,2006(14): 130 - 138

第二代知识管理引入了复杂自适应性理论,进一步拓宽了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领域。复杂自适应理论是第二代知识管理许多创造性观点的来源。知识在个体层次上产生,然后上升到组织整体层次,成为共享的组织知识。

按照CAS理论,在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内部存在着一个知识体系,

这个知识体系是系统适应外界变化的依据。当系统受到外界的种种刺激,系统就会到知识体系中通过调用相关的知识对各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行动对系统内外部所产生的影响会迅速地反馈给系统,而系统会对这种反馈信息做出一定的筛选和判断,并将一部分反馈信息作为新的知识来充实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作为以后的行动依据。复杂自适应系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接受刺激——做出反应——收到反馈——对反馈进行判断筛选——更新知识体系——再次接受刺激的循环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组织的方向是围绕着新知识的生产、整合和利用的自组织系统(Self Organization),知识生命周期正是这种组织行为的模式。

3.10 持续创新

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知识处理不仅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换句话说,组织的个体有围绕着新知识的生产、整合和利用进行自组织的新趋势。同样地,组织层面也有此趋势。个人通过知识获取,进入群或社区模式,进而提出知识要求,再到知识要求的部分生效,再通过一系列手段整合进组织等。这一系列的过程体现了知识生命周期的自适应过程。

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Sustainable Innovation)的成功,首先要区分决策制定(decision-making)和知识制定(knowledge making)。其次要了解知识处理系统的自组织本质,其形式就犹如知识生命周期的社会循环过程一样。最后,要采用一些跟学习相关做法以支撑、增强知识生命周期能力。总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深深植根于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组织学习和复杂性理论中。

4 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区别

(1)知识处理流程不同:第一代知识管理认为它的框架应该是“知识存在、收集知识、编码知识、通过技术共享知识”这种是组织现有的,假定知识自然存在,因而仅仅限于管理知识。而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新知识在编码和传递前,首先应该有产生和验证的过程,以代替旧知识。知识的流程应该是“知识产生、知识验证(编码)、知识整合(共享和传递)”。

(2)侧重点不同:第一代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现有知识编码化和共享的效果上。第二代知识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强化自然产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环境,强调高效能的学习,但是也不排除知识共享

和事后知识转移的重要性。

(3)知识域的认知不同:第一代知识管理混淆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区别,认为组织学习是个人学习的总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重点区分了个人、小组和组织知识域将个人知识嵌套进组织知识域中,并相应地形成了它的干预方法,明确指出它的重点是组织学习。

(4)运作的软环境和技术性内容要求不同:第一代知识管理认为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培训程序、实践社区、知识获取、讲故事、知识管理文化实践、运作管理。技术上应该是:信息门户、Intranet、信息管理、工作产品管理、内容管理、群件。第二代知识管理则认为是: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创新和IC管理、询问式社区,Think Tanks ,管理规划等。技术上包括有:知识门户、创新管理工具、群件、虚拟团队工具、E-mail, listserv讨论组。

(5)知识共享的边界不同: 第一代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限于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鼓励组织内部团体冲破组织内团体或者小组的边界进行共享,但是强调不与外部组织.或者组织与组织之间共享。第二代知识管理则认为.组织不能静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重要的是学习力,学习力是任何组织都难以模仿的.因此不但要在组织

内部进行学习,还要注意积极地向外界学习,必须与公司其他组织及其他公司紧密合作,比如组建知识联盟等。

(6)知识的分类不同:第一代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对未经系统化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子了承认。第二代知识管理从商业角度将知识分为了陈述式知识和程序式知识,当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或新的知识出现后.陈述式知识和程式知识将有所改变。

(7)管理出发点不同:第一代知识管理为供应方导向型,第二代知识管理以需求为导向。

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管理和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管理和创新(附照片)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12年04月30日06:55来源:文汇报作者:唐玮婕知识管理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本报记者唐玮婕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或许并不算新鲜。对于不少成功的企业来说,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招必备的“杀手锏”。 然而,数字时代的到来似乎正悄然改变着一切。微博、社交网络、维基百科……越来越多新媒体、新技术破茧而出,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在给知识的创造与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期“文汇-复旦管理学家圆桌谈”聚焦新媒体时代下的知识管理,探讨在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冲击下,个人如何挑选和应用,企业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所拥有的知识为自身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应时代而生 问:知识管理这个概念兴起于何时?大概分为哪些研究方向? 张成洪:所谓知识管理,其实是对组织中各种有用知识的系统化管理。组织中的有用知识不仅包括以纸质或电子媒介为载体、可以用书面形式表述的显性知识,也包括存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很难用书面形式表述的隐性知识,系统化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创造、获取、组织、存储、传播、共享、服务、利用等全过程的管理,形成永不间断的知识创新、累积与利用的良性循环系统,促进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转换与共同提升。知识管理一般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

事实上,在所有的知识中,显性知识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80%甚至以上的,都是隐形知识。因此,企业管理知识一般会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强调的是编码化策略,也就是尽可能地把知识显性化,并进行知识编码后保存起来,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共享;另一种则把焦点放在隐性知识上,更多强调营造知识分享的氛围,通过人际交流,把隐藏在人们大脑中的知识传递出来。 徐笑君:知识管理这个概念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1959年首次提出。 他预见到社会经济形态将要发生质的跃变由工业经济迈步向知识性经济。在这个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员工主体将从操作工人转变为知识工作者。德鲁克认为,20世纪管理学的重要命题是如何提高操作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到了21世纪,管理学的焦点转移到了知识工作者身上。于是,知识管理应运而生。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内涵得以迅速扩展,逐渐形成多个学派。 首先是狭义知识管理学派,主要研究如何有效管理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知识,如何定义知识,如何存储、转移、共享知识,其目的就是通过知识的创造和利用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简单来说,狭义知识管理学派有两个关注的重点,一是静态的知识,包括组织的记忆、知识库;二是动态的知识管理,比如如何创造、共享、传递等。 第二个是组织学习学派,更关注“如何学习”,研究各种学习的方法。譬如,探究个人、团队、组织学习方法的差异性,或者知识应用型学习和知识创造型学习之间的区别。 第三是学习型组织学派,研究通过营造何种氛围或机制搭建出一个学习型组织。最有名的研究成果之一,当属由彼得·圣吉撰写的《第五项修炼》。眼下众多企业从组织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出发,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已成为一大热点。有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00的企业中,40%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改造过;美国排名前25位的公司中,更有80%建立了学习型

时代光华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课后测试

我的课程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关闭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在企业知识管理流派中,认为“人是知识的宿主”的是:√ A组织行为流派 B战略管理流派 C知识工程流派 D信息技术流派 正确答案: A 2. 在知识管理软件中,文档管理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A多维获取 B权限管理 C即时通信 D全能检索 正确答案: C 3. 企业对知识管理的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文档管理 B人员培训 C知识产权保护 D核心员工离职率 正确答案: D

4. 企业常用的知识管理制度体系包括:√ A SNS积分管理办法 B质量手册 C项目文件管理办法 D保密制度 正确答案: A B C D 5. 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时,知识管理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工作有:√ A组建知识工程部门 B对全体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理念的导入 C制定知识管理的流程和制度 D建立知识管理软件平台系统 正确答案: A B C D 6. 知识管理可以解决的问题有:√ A隐性知识显性化 B与客户共享知识 C知识资产管理 D研发能力提升 正确答案: A B C D 7. 企业对个人进行知识管理考核时,考核的指标有:√ A员工离职影响程度 B专利数量 C论文数量 D知识贡献度 正确答案: B C D

8. 企业知识管理软件中的网络交流社区,主要管理的是隐性知识。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9. 在“知识螺旋”的社会化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员工直接交流,对显性知识进行聚合。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是战略管理流派的观点。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部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班级:2010年硕士5班 学号及姓名:2010209450 曹刚 学号及姓名:2010209458 李如萍 学号及姓名:2010209463 孙营营 学号及姓名:2010209468 温文 学号及姓名:2010209471 张丽媛 提交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目录 一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3) 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综述 (5) (一)不同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问题分布 (6) (二)知识管理的定义 (6) (三)知识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过程 (11) (四)知识管理模型 (11) 1 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KBM) (12) 2 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KTBM) (17) 3 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OPKM) (22) 三关于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管理内容的综述 (25) 四关于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29) (一)国外研究状况 (29) (二)国内研究状况 (30) 参考文献 (34)

一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创新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新的产品:制造出尚未为消费者所知晓的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采用在该产业部门实际上尚未知晓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国家和那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尚未进入过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创造或者打破原有垄断的新组织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M·Mansfield)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产品或工艺首次引进市场或被社会使用。曼斯菲尔德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即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在报告《1976年:科学指示器》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郭倩倩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300270 天津) 【摘要】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理论,在短短数年中还未完善起来,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仍处于争论之中,其深刻的内涵与多姿的表现更未能被完全挖掘出来,使得许多企业组织很难深入到知识管理的深层次中去把握其精髓,在实施知识管理中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明晰知识管理的定义、内容、特征和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找出恰当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企业 【正文】一、研究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现实意义及目的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作为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特别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各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面临着一次“跨越式”提高的机遇。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已悄然兴起,成为当前国际企业界最为关注的课题,引发了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高潮。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倡导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已经是硕果累累。如芬兰的大型跨国公司诺基亚集团已由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导致其电信业务迅速增长,市场份额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美国因为已有百分之二十八的企业在运用知识管理,所以在近几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欧洲经济增长缓慢、日本经济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其国内经济一直健康、持续地发展。因此,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了解知识管理的产生及其概况,尽快实行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理论,在短短数年中显然还未完善起来,一些基本的理争论之中,其深刻的内涵与多姿的表现更未能被完全挖掘出来,这自然使得许多企业组织很难深入到知识管理的深层次中去把握其精髓,只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了解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看成是一副灵丹妙药,以为任何企业、组织只要采用它便可脱胎换骨,不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而是附和潮流地去了解有关知识管理的几个名词,自以为把握了知识管理的深刻内涵和本质,便在企业中匆匆地实施知识管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在明确知识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企业实施层面,加强对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研究,从具体操作层面为企业如何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指明一条有效途径,使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传统时代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创新,构筑核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时代呼唤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传统时代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创新,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成为国际企业界最为关注的课题。根据资料显示[1],自1995年9月在休斯敦召开的Knowledge Imperative Conference上开展对知识管理的讨论以来,有关知识管理的各种讨论会已达百次之多,另外还出现了大约10种左右的知识管理期刊,而在各种管理学着作中以知识或知识管理为某

创新与知识管理

创新与知识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尤其是在高速变化的动态市场和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创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同时,在物质型经济向信息知识型经济的深刻转变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动的价值增值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组织效率更多建立在知识整合的弹性能力上。企业创新与知识管理结合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必然路径。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被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尝试,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战略和日常管理职能。这表明现代管理学已经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已成为社会的核心概念,人们也不断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溶入创新变革之中。最重要的进步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相应的对创新定义转变为:创新是将发明商品化的过程;是组织变革的过程;是有目的地引入和应用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反复性、迭代性的复杂过程;是在隐性知识作用下,包含一定反复性的线性的过程。透过定义,可看出创新不是简单的知识发现或知识创造,而是将企业资源整合的复杂过程,源自机遇发现或知识创造,经过技术开发、市场匹配、生产开发、市场开发得以实现,并通过评估反馈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创新的周期性过程。 把企业的商业创新分为选择新技术、商业匹配、创新实施和顾客价值评估四个阶段。相应于这四个阶段,创新过程中有四种能力,即选择能力、匹配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估能力,他们会影响到企业的动态创新能力。其中,各个阶段能力的高低都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能力,同时各阶段的反馈,又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前阶段的能力。选择、匹配、执行和评估能力的高低和各能力间的协调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在生产等活动中投入的智力不断增加,由智力活动创造的价值不断提升,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知识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通过确定、捕获、收集、组织、标引、存储、集成、检索、共享组织的知识资产,是对组织的知识资产及

知识管理方案范文

知识管理方案范文 什么是知识管理KM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网路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是一种对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从而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知识挖掘,以及对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內,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一、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二、增加企业利润。三、降低企业成本。四、提高企业效率。五、建立企业新文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以"客户"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产品、质量转变为快速响应、不断创新与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客户需求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转变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掘、管理、利用、提升企业的知识与智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知识,是指经过加工的、能够对组织、个人、事物产生改变的信息。而企业知识是根据各企业的特定环境,在解决各种业务问题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技能。知识管理就是一种通过掌握、捕捉、

共享和使用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评估和利用,以此强化组织力量的经营活动。什么 >> KM是什么意思↓关于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在理念和产品层面的讨论已不少,但很多人还是对“什么是知识管理?”不明所以。很多号称“知识管理”的产品,不过是网络门户、Email、BBS等的组合,与理念似乎相去甚远。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出发,回答了关于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看看知识管理到底是什么,它怎么能在竞争中助您的公司一臂之力?什么是知识管理?很不幸,对于知识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就像人们对什么是知识至今形不成一致的认识一样。为此,最好在最宽泛的背景下思考知识管理。简单地说,KM就是组织从他们的智力和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通常,从这样的资产中创造价值包括在员工、部门间,甚至和其他公司共享这些资产,以达到最优行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定义没有谈到任何技术;虽然KM通常是由IT推动的,但技术本身并不是KM。让我们以高尔夫为例做进一步说明。假设高尔夫球童是一个知识工作者,好的球童可不仅仅是背着球竿和追着跑动的球。在被问到问题的时候,球童应该给打球的人提建议,比如:“这样的风会使球多飞15码远。”好的建议最后换来的是大笔的小费。另一方面,打高尔夫球的人,因为从建议中获益,就会愿意再次光顾。如果一个球童愿意和其他球童分享他的小窍门,那么他们就都可以赚大笔的小费。 KM怎么能让这一切发生呢?球童总管为了鼓励球童们分享他们的经验,也许会考虑给他们一些奖

知识管理与创新以公务福利为例

知识管理与创新 —以公务福利为例 蔡祈贤摘要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知识始终是一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独领风骚,俨然代表一种财富与竞争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迎应知识爆增、全球化与信息革命的冲击,知识需要妥适的管理,经由良善的管理策略,使各种有用的知识能有系统的选取、储存、分享,而其终极目的,则在便利的运用与创新。因此,知识管理与创新是新世纪组织最重要的竞争源泉。住福会于93 年5月成立知识社群,在团队的合作努力下,已建构完成公务福利知识管理系统,内含1743 个知识对象,形成一个丰富且便捷运用的知识平台。同时再经由持续的建置更新与鼓舞同仁点阅应用,一年来已创新多项福利措施,计有低率的优惠贷款、多元的协助服务、优利的住宅辅购、生动的文康活动、活力的休闲旅游等。对提升公务同仁的福利服务与增益福祉,帮助甚大,此系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之原则,使公教员工享受更多、更精致福利的有效作为。壹、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kno wledge )系指人类透过认知或思考过程,而获得一切有用的有形或无形的事物。千百年来,人类文明不断进化,知识亦不停的积累。挽近以来由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的增长更为快速。根据学者的研究,当前人类总知识,每二至三年即增加一倍;每天有6千至7 千篇科学论文发表,平均每日出版13,000 本书。 管理大师于1993 年出版「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 主张在资本主义之后的知识社会,资本不再是主导经济发展的力量,知识的运用与制造,才是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年度知识管理工作计划模板

xx年知识管理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竞争对手知识管理现状盘点与本公司知识管理现状 一、竞争对手知识管理现状盘点 二、本公司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具备一定规模的知识资产存量;拥有知识整合团队; 2.存在的问题 知识库存量不足,质量难以满足需求;知识需求缺乏评估;知识传递通道不畅;知识共享参与积极性低;无知识创新机制。 第二部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计划 一、目标:完成知识管理框架的初步搭建。 二、具体计划 1.平台搭建与管理 平台培训:配合系统上线,组织全员培训,下发管理规范; 日常维护:文档维护,系统桌面维护,系统后台维护; 数据分析:文档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应用数据收集分析; 2.知识库建设 知识梳理:以“知识库+文档分类规范”为依据梳理现有知识,以岗位职责说明为辅进行补充; 知识需求分析:以知识梳理结果为依据形成需求调研初稿,征求专家意见,经调整后下发,收集基层意见反馈以形成终稿; 知识地图绘制:按知识需求绘制相应知识地图; 知识来源渠道开拓:分别开拓内部和外部知识来源渠道。

3.知识管理团队建设 经理:一人。平台后台维护;知识管理制度建设;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制定知识管理活动评估与激励办法并执行实施;相关部门与分机构的协调沟通;知识渠道开拓与管理维护。 专员/助理:一人。平台桌面维护;与分机构知识管理负责人的对接工作;文档处理与数据处理;协助上级工作。 分机构设知识负责人:若干。针对基层的平台应用及知识管理相关的规范制度培训; 项目文档收集、上传、城市地图更新;配合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相关数据及反馈意见的收集;即时汇报基层人员变动情况。 4.知识管理日常推进 知识收集与更新:依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收集。 知识推送:利用各种手段对基层员工进行较高频率的知识推送。 知识活动组织:按推进进度设计组织形式活跃的知识活动,并保障推进。 5.知识管理制度初步建设 平台管理制度:平台使用规范、安全保障规范、平台管理办法。 评估与激励机制:根据知识活动设计评估与激励方法,并实施。 6.其他协同 其他活动组织与落实的配合协同。 专家库与平台“专家网络”模块的对接与管理

知识管理系统:目标与策略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摘要: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管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

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实行有效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组织中的雇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组

知识管理与创新的小抓手

知识管理与创新的小抓手 ?科研记录本 科研记录本制度就是一例。在华天公司每个科研人员都有一个由公司统一提供的本,用以记录有关科研技术活动中的每一个想法和细节,只要是头脑中想到的与技术有关的内容都要记录在上面。记录本的每一页上都有编号,如果与技术有关的内容不写到本上,让公司审计人员发现会立即被开除;如果一种想法是你在公司以外的地方想出来的,可以暂时写在别的纸上,但事后必须剪下来贴到记录本上。当这个人离职的时候,公司要收回这些记录本,审计人员还会检查是否缺页。这样万一你想带走这些东西只能复印,不会带走原件。 这样的记录本制度再加上职业人员发明条例的约束,就会形成一种威慑力:带走任何资源都是不行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华天公司也会花很多的钱来打官司。 ?产品定义 在华天公司,每种新产品最后都会形成一本产品定义,记录好有关这个产品的来龙去脉,定位属性和竞争分析等。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拿出来看它,如果这个产品是成功的,可以拿出来看成功在何处?如果这个产品失败了,也可看出问题出在哪一步?你可以随时研究和分析当时的思路。如果该产品有了改善,公司就会重新写一本,让后人知道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做的改善等等。这样的产品定义一般只印10本左右,印之前就已经非常明确是给谁的,再加上登记记录制度,每本是谁的、在何处,非常清楚明了。 在华天总部,类似这样的制度很多,以充分保证知识不流失,同时公司的IT系统又保证了知识的充分共享。再加上华天公司的企业文化历来注重知识分享,使华天的这些知识管理活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目前还没有知识管理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的统计数字,但华天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却毋庸置疑,并已成为知识管理界津津乐道的服务客户。 一切从理顺流程开始 华天总部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后端的管理,但像中国华天这样的分公司,主要是做前端的市场开拓等工作,而总部的知识管理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于是在2001年下半年,中国华天开始了销售系统的知识管理实践。 流程规范大赛 时任中国华天助理总裁的龙飞阳开始像一个企业内部顾问一样,先是协助孙振耀做好整个中国华天3~5年的战略发展规划,接着又与每一个部门一起做规划,把每个事业部的5年战略理顺。在这一过程中,龙飞阳发现公司的战略流程存在一定问题,在流程的中间经常有脱节,于是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战略流程的规范与管理。 在这个时期,龙飞阳想起了过去经常在华天公司内部进行的TQC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这次为了理顺流程就又把这个项目弄了起来,成立了9个小组,针对公司中跨部门的问题,开始了整理流程和规范。这个项目用去了半年时间,最后还举行了大赛,这次大赛的一等奖直到现在仍然给龙飞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话应该转给谁? 这是对公司呼叫中心的改进。华天有多个呼叫中心的电话,经常接到客户对于电话多次转接的投诉。研究发现:客户一般只能容忍两次转接,但在中国华天,3次转接电话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顾客抱怨很多。于是华天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把所有客户打来电话的可能性都找到,理清每类电话都可能牵涉到谁……把流程整理以后,龙飞阳发现了一个问题:总机人员其实根本不知道有些事该归谁管!于是又要先给他们培训,使他们知道什么方面的问题应该找谁。前台人员也是如此。后又经过各个呼叫中心间人员互相交流,彼此互相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综述 国内大多数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评估,这种情况造成知识管理的实施流程不完整。同时,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及其有限。本文对现存一些主流的知识管理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做出了总结。 1 知识管理评估的意义 虽然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但实施知识管理也是组织的一项投资,任何投资都要对其投入效果进行评估和测量。所以在实施知识管理后,组织还需要建立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跟踪和评估措施。尽管知识管理的效果难以准确量化,组织仍有必要把握知识管理在组织经营及管理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并评判其效果。 进行知识管理的评估,目的是要明晰知识管理实施前后,组织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虽然知识管理项目的最终目标更多的是在质上而不是在量上有所提高。评估知识管理的长期收益十分困难,但是,通过一些侧面的数据以及员工的感受来评价项目价值,例如使用者的亲身感受、参与者的热情,也能够很好地说明项目带来的收益。通过反馈,可以帮助指导和调整实施过程,总结在知识管理项目中学习到的经验,还可以开发出一个标准,作为其他组织学习和推广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 2 知识管理评估方法 因为知识管理实施的复杂性,很难完全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一般的评估都使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现在就介绍一些主流的知识管理评估方法。 2.1一般的评估方法 知识管理项目的一般评估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实施项目节省的金钱、时间以及人力,相对于未实施知识管理之前的项目成功的比例。 效果输出评估:包括有用性调查(使用者认为知识管理有助于其完成任务)和使用实例(用户以定量形式指明知识管理对项目目标实现的贡献)。 管理系统评估:知识管理系统的反应时间,下载数目,站点访问量,每页面或栏目的使用者驻留时间,可用性调查,使用频率,浏览路径分析,用户数,使用系统的用户比例。 2.2平衡记分卡(BSC,Balanced Scorecard) 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教务长David Norton在19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中发明的。平衡计分卡常见的四个维度为财务、顾客、组织

企业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1企业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和占支配地位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之源泉(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 当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知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具体而言,我们会遇到以下种种问题: (1)如何将分散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同人的办公室、文件柜、计算机和大脑中的知识管理起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重用、进化和创新? 企业机构多地区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常态,资料档案分散、人员分散,如何能让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人员及时地、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经验而少走弯路? (2)如何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管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技术资料、图纸、规范、体系文件、生产数据、计划总结、经营报表、客户信息等等的管理倒不是难题,只要严格要求也可以收集得到,但如果将收集管理的工作都压给知识管理部门,那可是既吃力而效果又不好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管理自然而然,不增加业务部门额外的工作量? 如果说技术资料等以上的知识文档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个难题,那么一个决策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也都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又该如何完成这些知识的积累?其他的,例如与客户交往过程信息、记录以及信件、文档报告这些也是一种知识,如何进行管理? (3)如何帮助新员工更快地熟悉工作?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员工学习新的知识? 如何让有限的经验交流,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师傅如何才能多带几个徒弟,让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4)如何解决规章制度(例如ISO9000体系文件等)和行为相分离的问题? 如何避免数据上报不及时、资料归档不统一的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培训员工花了很多精力,可是在做的时侯总是有人不按规则办事,如何规避? (5)如何更好地营造一个沟通、交流、创新、信任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激励知识工作者?

项目管理中的创新知识管理

项目管理中的创新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金钱,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收益极为重要。从知识到效益,需要依赖于项目,在项目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创新知识管理,是把知识转化为财富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对项目管理中的创新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主要分析。 一、知识管理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迅速,知识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甚至已经开始成为生产要素,需要专门地对知识进行组织管理,这主要表现在知识的传播速度变快、在产品和服务中知识的运用越来越高、各个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保护等各个方面。所谓知识管理,即把现有的知识交给会使用它的人才,然后分配到最恰当的地方,创造最大的效益。知识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二、项目管理中的知识分类 知识从深度来看,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写在书本上、文字化、而且可以通过正规系统的语言来传播的知识,也叫言传性知识,例如,技术理论、文件、专利等;隐性知识则是通过人的积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得独特的知识,它具有只存有于特定的场合和个人的思想中,无法进行正常的传播等特点,是一种相对隐藏的知识,也叫意会性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显性知识是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深化总结,上升为理论而来,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时,其自身也得到深化,持续修正。多年以来,人们在日常中对显性知识的关注超过了隐性知识,其实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显性知识来宏观指导我们的工作,还要用到隐性知识,在一些细微的方面给我们特别的灵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 知识从本体论来分类,可以分为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两类。人是知识产生的基本,知识的产生来自于人对经验的深化和总结,没有人,知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考试资料题1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资料题 一、单选题 1、在信息管理中,信息主管(CIO)的工作重点是()。 正确答案:B、技术与信息的开发利用" 2、做出最优选择所需要的知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起来的,并且是一个必须不断更新、补充()的过程。 正确答案:C、流量和存量" 3、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重心有差异,其中()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重点关注如何让信息和知识的价值和利用最大化,使人力资源不断得到信息补给并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知识。 正确答案:B、知识管理" 4、褚峻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二是对隐性知识的开发与管理。 正确答案:B、显性知识的开发" 5、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 正确答案:C、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6、()是为解决社会信息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和社会信息的无序性与人类需求的特定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正确答案:B、信息管理"

7、下列现象不是五官感知信息为() 答案:C、电波" 8、知识资本的构成的主要观点,本文将知识资本的构成分为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基础结构资本等四部分。 正确答案:A、人力资本" 9、国外企业近年来新设的一个职位()它是企业内部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行政官员,其工作是确保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益。 正确答案:A、知识主管" 10、由于()是一种主体形式的经济成分,它们发展必将会导致社会运行的信息化。 正确答案:C、信息经济" 二、多选题 11、Beckman(1997)知识是人类对数据及信息的一种逻辑推理(reasoning),它可以提升人类的()及学习的绩效。此观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指导决策与行为的用途。正确答案:A、工作"B、决策"C、问题解决" 12、斯维比认为企业的知识资本由()构成。 正确答案:A、雇员能力"C、外部结构"D、内部结构" 13、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知识管理有助于专业技术人员系统管理自己的已有知识,并()为企业盈利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己在企业和社会上的竞争力。 正确答案:C、不断更新"D、增加新知识"

知识管理办法

知识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实现知识在公司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知识,提高公司的实践经验和对质量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中内外部渠道所获取的知识管理在各过程中的运用。 三、术语和定义 3.1 知识管理:公司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交流共享和提供应用规定 的一系列活动。 3.2 知识:是在公司知识产权、项目研发经验、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外部投诉的问题、相关方的建议和 想法、行业或学术研讨的结果等。 四、管理职责 4.1各职能部门负责确定本部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需求程度划分,并落实配合在规定的周期内实 施知识提供必要时的能力鉴定。 4.2人事行政部负责统筹汇总岗位和对应需求的知识,以及需求知识的相关程度确定,跟踪督促知识 和能力的提供与鉴定 五、 管理内容 5.1 知识的来源和策划 5.1.1本公司的知识来源主要以设计知识、产品知识、客户投诉、管理经验等,外部来源主要有法律 法规、管理分析工具、体系标准、相关方提供中获取。本公司所需要的知识由人事行政部组织 各部门领导共同策划《知识矩阵》,明确各岗位所需的不同的知识项目。 5.1.2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内、外部所提供和获得的知识统一收集或自行整理形成相应的“知识教 材”,由部门成员负责把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反馈给部门负责人并对知识教材进行评审,由人 事行政部建立相应的网络公共盘建立“知识分享盘”。根据矩阵所涉及应了解的部门进入学习。

5.2知识的学习和提供 5.2.1根据《知识矩阵》的策划,重点的知识是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或新员工入职后,由公司及各部 门内部对员工进行教育或培训的,并按照《人员招聘管理程序》要求执行,在试用期内对员工 进行考核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5.2.2对于次重点知识,人事行政部根据策划的矩阵表和时间的情况跟进各部门在试用期后分阶段对 员工进行培训或自行学习。并保留相关的培训记录。 5.2.3对于次要知识,由各部门自行对员工负责培训,适当时保留相关学习和培训的记录。 5.2.4学习到的知识首先要改进自己的工作:包括对于管理、服务质量、成本、商务、方面的经验和 业绩改进。 5.2.5知识的内容如果涉及到公司相关管理程序、工作流程的更改,质量管理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其 进行评审,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更改。 5.2.6知识内容和知识管理的证据应该形成文件,并必要时定期更新。 5.2.7人事部应组织各部门将最佳实践的方法进行分享,并将分享结果记录于《最佳实践分享记录》 中。 5.3对于关键知识的更新,应在收集到正确的知识内容后有收集部门主动与人事行政部进行沟通,并将新 的关键知识进行更新,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学习和分享,以确保各相关人员掌握和了解相关内容。不影响正常和准确的工作。 六、相关文件: 无 七、相关记录 7.1最佳实践分享记录 7.2知识矩阵

知识管理制度通用

[ 蓝凌管理咨询报告之三] ****集团基于LKS4.0知识管理 实施推进制度 (建议稿) 目录 一、知识管理的目标和策略 二、知识管理组织架构和岗位主要职责 三、知识贡献管理 四、知识内容的推进管理 五、系统内知识的安全管理 六、知识管理的绩效考评 七、附则 附件1:知识需求贡献表(样表) 附件2:内部专家名单表(含专家背景调查表)附件3:常用资料需求表

附件4:定期检查的知识表 附件5:模块的权限分配 深圳市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高新区中区麻雀岭工业区7栋五楼A区 电话:(0755)26710066-1808、1708 传真:(0755)26710099 邮编:518057 ****集团知识管理制度(建议稿) 一、知识管理的目标和策略 1.1目标 1.1.1****集团的知识管理目标,就是要把支持企业各方面工作的信息、知识管理起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成本。通过“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

当的人”,使集团全体员工掌握好企业知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1.1.2 较具体地, 要在这次知识管理的推动中,建立起集团的知识体系架构;整理出全集团各岗位工作所产生的知识、员工贡献的知识、员工所需求的知识、常用的知识、基础知识、专家知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总结等知识内容;确定这些知识内容的管理方式;通过工具平台、组织和制度逐步使知识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 1.2 策略 1.2.1 根据****集团业务和工作特点,进行知识管理信息化办公平台和知识管理组织和机制的建设,在专业咨询机构的指导下,分阶段稳步推进实施。 1.2.2 知识管理信息化办公平台选用蓝凌公司的LKS4.0系统。该系统以IBM/LOTUS 的DOMINO协作平台为基础,它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工作平台,可以满足****集团的知识管理需求。

知识的复用与创新

知识的复用与创新 知识管理的概念传入国内仅仅10年,然而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接受度却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5年,很多组织逐步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价值并开始实施,实施效果比较好的组织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知识库和知识体系。但同时大家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复用,以带来更有价值的知识创新?在完成知识积累后,如何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复用、创新,这将是知识应用的又一提升。从本质上讲,知识首先是积累,在此基础上,才有条件考虑知识创新的问题。要做好知识的复用与创新,可以分两个步骤来看。 与业务过程相融合 如何做好知识与业务过程的有机融合,即让知识能够在组织内部,伴随着实际的业务过程“动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存储到知识库中呢?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入梳理:首先是面对关键业务流程,针对性分析业务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业务知识。这些业务知识不单单是目前以可显性化的文本形式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发掘出来目前没有显性化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点统一梳理出来后,随即针对实际业务活动的需要,设计相关的知识点所用表格及模板,并固化在系统平台中,以流程驱动,从而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只要该流程发生,相应的岗位/员工就清楚知道该业务活动需要什么知识,并按照管理要求加以完善。 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对后台已有的知识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形成面向不同岗位、业务、产品等多种的提炼过的知识集合。这样可以形成企业业务最佳实践总结,并通过两种方式提供给实际使用者:一个是定期以知识地图等形式推送到个人,另一个是在日常工作中,当员工在完成新的工作时,通过IT系统自动将相应的可参考范例、最佳实践等第一时间推送到该员工处,保证在需要的时间找到需要的知识。 管理方法的导入 如果说知识管理的IT系统解决了知识积累与自动化处理的问题,在应用层面,更需要管理方法/工具的导入。对于知识而言,有些是适合文档化的,有些是不适合文档化的,而往往不适合文档化的知识是最容易流失并且潜在价值更大的。所以,在已经构建了良好的知识库,并结合业务活动,将知识点与业务流程关联的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业务活动,设计不同的管理方法,比如COP、专家帮助、协同作业、定期的经验交流会等不同形式,一方面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所发生的“正式”知识能够更好的提炼总结,另一方面,把目前没有整理的知识点进一步发掘,并可以形成供参考的范例,以为未来的工作所直接使用,从而更进一步丰富知识库及企业最佳实践。 对于知识创新的问题,虽然可以有一些步骤和途径参考借鉴,但更多的需要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包括管理特点和业务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设计,一开

一种知识管理方法论

SMARTVision:一种知识管理方法论 摘要 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论与框架。但是,框架没有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足够的细节,现有的方法论也没有充分满足有效地知识管理的要求。知识管理领域尚未形成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方法论。本文考察了知识管理方法论的现状,提出一种详细的全面的方法论,弥补了现有方法论存在的缺点。我们提出的方法论叫做SMARTVision,是对原来在知识管理框架方面研究的拓展。当时的研究采取的是知识管理的一种更为微观的视角,也即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管理方法论。 导论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需要工业界的关注和支持。现在,许多组织为有效利用组织内部的知识和外部股东与客户的知识,纷纷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关于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流程。这些无形资产,或者说是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编码的,能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的(Nonaka,1991,1994)。它可以被表示、存储、共享和有效的应用。隐性知识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不易被表示和交流(Nonaka,1991,1994)。之所以对知识的类型进行区分,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知识必须区别对待。 Alavi and Liedner(1999)指出,许多组织正在开发专门设计的信息系统,用于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整合。然而,知识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不只是支持知识共享的技术。实际上,人们在实践中已经开始意识到,人以及工作环境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推动因素,它们最终决定了知识管理实践的成功或是失败(Bobbitt,1999;Saint-Onge,1999)。 知识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因为目前既没有一个编码化的、一致认可的框架 (Rubenstein-Montano et al. ,2001),也没有一种被人普遍接受的方法论(Beckman,1998)。尽管事实如此,还是有很多组织尝试了大量的知识管理方法。不幸的是,这些方法不足以满足组织对知识管理的需要。现在所缺乏的是一种获得普遍认可的方法论,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知识管理方法的现状,提出一种弥补了现有缺点的、全面的方法来填补这一空白。 Rubenstein-Montano et al.(2001)提出了一种用于知识管理的系统思考框架。这是对一种特殊的方法论——知识管理的微观视角(micro-view of KM)研究的拓展,该方法与后来提出的系统思考框架是一致的。这项研究的贡献在于它提出了一套详尽的方法论。我们可以将方法论定义为,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可以遵从的一系列的程序。在本文中,这个目标就是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 在本文的下一部分,将会考察现有文献中提到的知识管理方法,论述从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中得到的重要观点。有关知识管理全面的方法论的细节将会在全面的方法论一节中论述,在小结部分,我们对本文的研究做一小结。 知识管理方法的现状 在讨论开发一种知识管理方法论的时候,框架与方法论是相关的。它们共同指导知识管理应该如何实施。但是,方法论比框架更为具体,它详细地说明了实际中应该如何以一种符合某个框架的方法实施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框架在这个学科领域内起指导作用(或者说是提供指南)。因此,方法论应该在某些获得认可的框架内进行开发。文献中对知识管理框架的研究倾向于侧重知识管理的不同方面。The Kentuck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