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史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

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史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
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史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

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史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以下是学府考研为大家整理的长安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615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史》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希望对大的复习能有帮助。

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部分

1.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概念及基本理论;

2.建筑设计内容及图示内容;

3.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4.场地及总体设计;

5.建筑形式美与构图原理;

6.大中型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特征

7.大中型公共建筑的流线组织与疏散;

8.建筑结构基本类型与选型;

9.当代主要建筑理论与思潮。

二、建筑史部分

中国建筑史:

1.综合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并且了解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熟练掌握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重点城市建设的实例;同时能对现存历史城市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了解由原始聚落发展演变至住宅的过程;以及其中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住宅建筑的不同特点。掌握现存重要建筑实例。

4.了解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并且通过掌握现存着名建筑实例,培养记忆,认知和分析批判能力。

5.宗教建筑覆盖中国的历史阶段最长,且现存实例相对较多,为学习重点内容。其中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建筑风格特征和技艺成就,以佛教建筑为主,熟练掌握重点建筑实例。

6.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比分析皇家苑囿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特点和园林设计构图的主题,熟练掌握现存重要实例。

7.熟悉中国古建营造技术。以清式建筑做法为对象,掌握清式大小式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的建筑特点以及各种细部做法。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历史课程所包含内容基本上分为三大部分,即外国古代建筑(其中主要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及新古典主义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和当代世界建筑思潮。

1.外国古代建筑历史:通过了解西方建筑产生以及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掌握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拜占廷、罗马风、哥特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及其发展脉络。同时在了解西方建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突出研究西方建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人文背景。

2.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与思潮:通过了解西方近百年来建筑探求的历史途径,学习经典科学方法,来深入理解工业化生产及其产品特征对建筑的影响,抽象艺术对建筑的影响以及现代建筑的一般原则、演变过程、历史成就及其意

义等。以熟练掌握第一代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托这五位的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突出他们的异同。

3.多元化时期世界建筑风格思潮与流派:重点掌握工业技术高度发展与社会矛盾多样化对建筑的双重影响,从而理解现代建筑变异流派及对立流派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包括各流派的发展脉络和它们对待历史与现实的态度。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 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代表作《童蒙须知》 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

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13.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1952年11月幼儿教育处由原来的司属处调整为教育部的一个直属单位。 14.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规定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机构,在幼儿教育方面包括: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 15.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16.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17.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认为,政治的优劣取决于城邦是否具有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而天赋、习惯和理性是具有这些美德的三条主要途径。

《中外建筑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中外建筑简史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的必修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2、要求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 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课程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6学时) 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 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 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4学时) 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 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 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 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 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 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6学时) 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 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 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 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 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2学时) 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

中国建筑史重点

中外建筑史重点 中建史部分 1.名词解释集锦: 宇文恺&诫 宇文恺:隋代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于他手。 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例之一。 诫:宋代人。长期在将作监任职。 成就:突出成就在于修编《营造法式》; 影响:详细记录当时的官式做法。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时间:夏朝; 意义:至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州桥 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在技术与造型上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都料 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营造法式》 解释:《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它是当时朝廷下令制定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众书中的一本,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将作监诫所著,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经传可行之法的建筑技术书籍。 特点: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定“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③功限定额的制度,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④注重设计的灵活性; ⑤图文并茂。 里坊制 里坊制确立期: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者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里,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令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时期的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完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坞壁阿以旺一颗印 坞壁: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长安大学804交通工程学考研真题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是从____________中分化出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____________。交通工程学主要解决____________中的科学问题。 2.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可以概述为,综合性,____________,交叉性, ____________,社会性和超前性。 3.道路交通系统的技术管理的两种基本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所组成的。 5.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汽车的动力性能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指标来评定。 7.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8.道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 面。 9.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比。 10.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11.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历史古城如南京、北京等布局以其中____________最为常见。 12.交通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按交通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月变系数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设计小时交通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称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系数。 15.国外研究表明,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最 合适的。 16.道路理论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时的车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5%位车速与15%位车速之差反映了该路段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交通流量最大时的密度。 19.交通流理论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应 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的应用,流体力学模拟理论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 20.交通设施与交通流关系密切,从广义上分,交通设施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21.导致间断流的主要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车流周期性中止 运行。 22.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在一列稳定移动的车队中观察获得的不变的车头间距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长安大学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 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

《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方向) 科目代码及名称839中外建筑史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和近现代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各时 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和艺术特色。 测试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类 型建筑的特点、构成形制;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 考生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论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外 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试卷结构 内容比例: 外国古代建筑部分约 40分 外国近现代建筑部分约 35分 中国建筑史部分约 75分 题型比例: 1.名词解释约 30分 2. 绘图题约 40分 3.简答题约 40分 4.论述题约 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外国古代建筑部分 考试内容 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 间特色 ;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意大利巴洛克和法国古典 主义建筑的代表建筑和艺术特色; 欧美资本主义建立初期复古主义建筑的特色。 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奴隶制社会建筑;拜占庭建筑;哥特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古主义建筑。 2.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3.各时期主要的主要作品样式。 4.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 (二)外国近现代建筑部分 考试内容 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和艺术特色;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建筑理论;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埃、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的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 二战后西方建筑思潮建筑理论。 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新建筑运动诸流派;现代主义建筑;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 埃、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的建筑理论;二战后西方建筑思潮建。 2.四位大师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 3.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4.各时期主要的主要作品样式。

建筑史重点

外国建筑史 第一篇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 1 古埃及建筑史有四个主要时期: (1)古王国时期 玛斯塔巴---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金字塔多层金字塔---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方锥形金字塔---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 (2)中王国时期 峡谷里凿石窟: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3)新王国时期 太阳神庙:卡纳克和鲁克索的阿蒙神庙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外部的,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 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内部的,是大 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仪式的神秘 性相适应. (4)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山岳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乌尔的山岳台,生土 夯筑,第一层为黑色,象征冥界,第二层为红色,象征人间,第三层两河流域为青色,象征天堂,第四层为白色,象征明月. 饰面技术:陶钉 琉璃砖---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遗迹---萨艮二世王宫 伊朗高原:波斯---帕塞玻里斯---仪典中心,帝国的象征 第二篇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古典时代---古希腊和古罗马 第三章爱琴文化的建筑 先后以克里特岛和巴尔干半岛上的迈锡尼为中心 克里特:克诺索斯宫殿---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费斯特宫殿 迈锡尼:狮子门 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 1 古希腊的建筑史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2 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的特色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 (1)比例粗壮,开间较小(1)比例细长,开间较宽 (2)檐部较厚重(2)檐部较轻 (3)柱头为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3)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外廊上举(4)柱身凹槽的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24个(4)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5)柱础复杂,看上去富有弹性 (5)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6)柱子的收分卷杀不很明显 (6)柱子收分卷杀较明显(7)使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线脚上串着(7)线脚很少,偶或有之,也是方线脚雕饰,最重要的母题是盾剑饰、桂叶和忍(8)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而且中央高、冬草叶

中外建筑史的重点

1四大文明是指? 古埃及、古中东、古中国、古印度 2原始人的建筑类型分哪两类?为什么? 居住建筑------为自己和族人提供住所 巨石建筑------为信仰的神秘力量和先人提供膜拜祭祀的场所 3引起建筑变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 4主流建筑的三个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统一性 5埃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以及建筑成就? 技术能力:精巧的石工艺技术;雕塑艺术的日臻完善;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具有了协助、组织能力;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色彩轴测图) 建筑成就:开创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庙宇、城市(卡宏城)陵墓等类型的建筑;建成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创造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巨石建筑水平 6金字塔的艺术构思是什么? 埃及人迷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三千年后可以重生 7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指哪2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8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建筑的影响?两河流域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影响:①建材:土---日晒瓦,牢固耐久,怕水,雨水入墙倒塌成土堆② 常年多下暴雨:须防水、牢固措施③盛产石油:多用沥青保护墙面;木材和石材较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9爱琴文化的建筑分哪两部分?各自的风格是什么? 迈锡尼建筑:粗犷雄健、防御性强 克里特建筑: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10古代希腊柱式的三种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多立克: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爱奥尼: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科林斯: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11雅典卫城的建造目的以及组成部分,空间特色。

2017年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848交通运输工程学考试内容范围 (适用报考汽车学院考生)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察学生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基础知识及概念的掌握程度:包括交通运输的构成和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交通运输规划调查与交通需求预测;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规划方法;运输组织原理及方法;综合运输体系;物流与供应链理论及优化方法;智能运输系统等。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交通运输性质、地位及作用。要求掌握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基本特征,熟悉公路运输特点,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试题比例为10-20%。 2、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要求掌握交通运输需求弹性分析和需求预测方法,熟悉交通运输市场特征,了解交通运输需求影响因素。试题比例为10-20%。 3、公路运输。要求掌握公路运输基本过程和其评价指标体系,熟悉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和车辆构成,了解公路客货运输基本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试题比例为20-30%。 4、综合运输体系。要求掌握综合运输布局的程序和方法,熟悉综合运输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方法,了解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与协调原则。试题比例为10-20%。 5、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要求掌握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法,熟悉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运行组织方式,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和方法。试题比例为10-20%。 6、物流与供应链理论及优化方法。要求掌握物流和供应链的基本概念,了

解物流及其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基本优化方法。试题比例为10-20%。 7、智能运输系统。要求掌握ITS基本框架,熟悉ITS涉及的有关技术手段,了解ITS应用领域。试题比例为5-10%。 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要考点。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填空题20%;基本概念20%;论述题40%;计算题20%。 四、主要参考教材 1 《交通运输学》,胡思继主编,邵春福副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3第1版

614《中外建筑史与建筑设计原理》考试大纲

614《中外建筑史与建筑设计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1、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外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历史演变与类型特征;熟悉中外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 2、熟悉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建筑发展规律;了解建筑学发展态势;具有综合分析、比较、论证建筑理论问题的能力。 3、熟悉建筑的基本要求,掌握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主要的建筑设计规范。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 《中国古代建筑史》编委会.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20XX [3] 刘先觉,汪晓茜.外国建筑简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4] 罗小未,蔡婉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5]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6]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7] 朱昌廉,魏宏杨,龙灝.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8] [荷]赫曼·赫茨伯格著. 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M].仲德崑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9] [荷]赫曼·赫茨伯格著. 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M].刘大馨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10] 现行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及近年来《建筑学报》等建筑类期刊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绘图题、绘图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及各时期建筑发展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及各时期典型城市规划设计特点; 3、掌握典型住宅与聚落的设计特点,并对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及宗教建筑的规划设计特点,并对重点实例进行分析; 4、了解、掌握园林建筑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并能利用造园要素指导园林设计实践; 5、了解中国古代单体建筑详部特征与构造做法。 第二篇近、现代中国建筑 6、了解近、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7、对近、现代中国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有一定认识,了解典型城市规划建设特征; 8、认识近、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思潮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建筑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了解近、现代中国建筑制度、教育与主要设计机构的发展状况。 外国建筑史部分

长安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交通运输工程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研究生考试复习过程中,明确院校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对大的复习能有很大帮助。一下是学府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9 年《交通运输工程》中道路工程的的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课程由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两部分内容组成。 道路勘测设计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方法与设计规定等的掌握程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设计、选线与总体设计、定线、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等。 路基路面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概念、原理、性能、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包括路基路面工程的技术特点、材料要求、功能设计以及荷载、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路基和特殊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稳定性设计和挡土墙设计;土质路基施工方法与路基防护加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道路勘测设计占40% ,路基路面工程占60% (一)道路勘测设计部分: 1.绪论: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熟悉现行“标准”和“规范”中道路分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规 定;了解城市道路网和红线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试题比例10?15% 2.平面设计:掌握平面线形三要素的概念、确定方法及其要求、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和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熟悉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熟悉平面线形三要素的作用和性质;了解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试题比例15?20% 3.纵断面设计:掌握纵坡及坡长设计的规定,竖曲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

中外建筑史考试要点

《中外建筑史》习题集 第一章溯源——原始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南方()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湖居C.巢居D.蜂居 2.西安半坡遗址是原始社会中国北方()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巢居C.湖居D.蜂巢居 3.印度、巴比伦和罗马人热衷于(),这种自撑式弧形结构使得建筑在跨度和高度上不断增加。 A.拱券B.梁架C.湖居D.蜂居 4.原始人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堆起象征永恒的(),形成了最初的墓葬。 A.穴居B.巢居C.湖居D.石台 二、多项选择题 1.《易·系辞》中的“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指的是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 A.湖居B.巢居C.穴居D.帐篷 2.原始社会居住建筑了常见类型有()。 A.穴居B.巢居C.石环D.湖居 3.原始巨石建筑的形式有()。 A.石柱B.列石C.石环D.石台 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架形式是()。 A.抬梁B.穿斗C.石环D.石台 三、填空题 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和。 2.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就离不开技术、形象和三个方面方面的因素。 3.原始社会纪念性的石柱、列石、石环、石台一般规模巨大,称为 。

4.英国的石环可以称为原始神庙的雏形。 5.马耳他岛上有许多史前庙宇,它们通常由两个小庙和组成。6.法国的巨石建筑之高大令人惊叹,其中最大的一个整石柱直径4.28米,高19.2米,重达260吨。 四、名词解释 1.英国索尔兹伯里石环 答案第一章溯源——原始建筑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A 3. A 4. 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D 3.ABCD 4.AB 三、填空题 1.梁架拱券2.功能3.巨石建筑4.索尔兹伯里 5.圆形前院6.布列塔尼 四、名词解释 1.英国索尔兹伯里石环 英国索尔兹伯里的石环高5米、直径约32米,当中有5座门状的石塔。据推测,石环中的石杆与石门的排列形状与间距,与在每年主要节日中太阳与月亮起落时所投的影有关。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日出时,最高的一座门状石塔的横梁就变成太阳的祭台,因此,它可算是神庙的雏形。 第二章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左祖右社”是指()。 A.城市平面呈正方形B.宫殿要中轴线对称C.城市平面边长九里D.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 2.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

同等学力申硕《建筑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建筑设计

第五章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2.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比较 20世纪60年代起,欧美现代设计方法论思潮的兴起对各学科设计领域都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区别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主要依据。现代设计方法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建筑设计方法逐渐走向强调理性程序,重视跨学科小组合作,容纳公众参与的现代之路。在此应注意:

1.建筑设计的“目标取向”与“过程取向” 建筑及场地就像有生命一样,每次建筑设计的结果只是建筑体或者建筑所处的环境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原来认为的每座建筑造成后,其存在“目标”就完成了。 2.建筑设计的“精英决策”与“公众参与” 当代建筑师开始重视建筑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使用者可以享受建筑。使用者在设计前期的“参与”也成了很热门的话题。这种思想与以往由建筑师团体“决策”成果形象,然后交给使用者的方法形成了对比。 3.建筑师的“主体意识”与“小组合作” 建筑设计是一项团队工作。现代建筑的技术系统越来越复杂,建筑设计无法靠建筑师独立完成。在这个前提下,建筑师开始思考其主体意识必须建立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4.感性经验准则与理性逻辑准则 感性经验与理性逻辑永远相伴在设计的左右。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理性逻辑的成分远远大于感性经验。但是感性经验所产生的效果,又总是大于理性逻辑。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 建筑设计的连续判断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首尾相接、循环往复的连续过程——分析、综合与评估。 1.分析 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收集与设计项目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并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层次和类型划分,然而研究其相互间的各种关系。分析的目的是要提出目标假设。 (1)资料、信息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条件、规划条件、任务内容、历史资料、今后的建造条件、类似项目

长安大学各专业介绍

公路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 本专业培养公路、城市道路及一般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与管理,常用桥梁设计与施工及交通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方面的基本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桥梁工程) 本专业培养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铁路、城市与地铁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维护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城建或其它部门的交通基建系统,从事桥梁工程方面的勘测、设计、施工、监控、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 本专业培养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主要在交通部门或城建部门从事公路隧道工程与岩土工程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及养护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地班) 本专业培养具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岩土工程等学科领域内的宽泛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尖端型人才。 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桥梁设计、公路隧道与地下结构勘测设计及施工、养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学制六年,本科阶段学制4年,硕士阶段学制2年。成绩合格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 本专业面向国际工程市场和国内外资贷款项目建设的需要,培养既掌握道路、桥梁及隧道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在基础课程培养阶段,将进一步强化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在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培养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方式授课。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工程市场广泛使用的设计标准、施工规范,以及境内的外资贷款项目管理惯例,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在外语语言环境下从事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以及工程咨询的能力。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工程项目和外资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及咨询监理工作。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公路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组织、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交通调查与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后评价、投资分析等决策层面的工作技能和公路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交管设施、公交设施、安全设施、机电设施等工程层面的设计、运营维护与施工技术,能在交通部门、规划部门或公安部门从事公路交通与城市道路的规划、监理、设计、科研及组织管理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完成工科基础课程学习外,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及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及停车管理、道路经济与管理、

《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课程代码:00424060 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 适用对象:16级本科环境设计专业(4年制) 总学时:30学时讲授学时:25学时课内实践学时:5学时 独立实践学时:无 一、考试目的 (一)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部分考查学生是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是否知道认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 制及其典型实例;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 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 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部分考查学生是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与东方古代建筑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 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 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并能够徒手绘制外国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柱式等。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考察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建筑风格、设计思潮倾向等 内容的理解。 (二)要求考生结合阶段的建筑思想,建筑特点建筑的发展和演变,综合分析评价 的能力。 (三)建筑柱式、建筑平面布局、典型剖面、立面造型、考查考生掌握形象思维能 力和掌握正确的比例、尺度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二)木构架建筑概论 (三)建筑类型 (四)礼制建筑 (五)园林建筑 (六)西方古代建筑史 (七)古埃及建筑 (八)中世纪建筑 (九)17-18世纪建筑 (十)西方近代建筑 四、试题类型 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画图。 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 (一)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二)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六、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课程:平时成绩(含考勤、课堂表现、课堂奖励分值)40%+期末考试成绩6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杨远《中外建筑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袁新华《中外建筑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工程出版社 1980年版 杨远《中外建筑简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赵海涛《中外建筑史》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李之吉《中外建筑史》长春出版社 2006年版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试题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试题来源:考试大 2007/9/21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建筑史试题 课程代码:06216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雅典卫城的建筑群是古希腊柱式的典范,其中帕提农神庙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而伊瑞克提翁神庙则是古典盛期____________柱式的代表。 2.希腊化时期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是位于雅典的____________,它也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 3.两河流域上游的亚述王国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二世王宫,它的大门立面石板墙裙以象征着睿智和健壮的____________作为浮雕题材,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 4.大大促进古罗马券拱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____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 5.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是世界上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所____________建筑风格的宫殿,它以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分别叫做拓榴院和狮子院。 6.文艺复兴建筑史,以____________标志着开始。 7.三国东吴时康居国僧人康僧会在建业建有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 8.我国古代城市中城与郭名称不一,或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称内城、外城;或称阙城、国城。为了加强防御,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城门,形成____________。 9.唐宋的造屋模数采用____________。明清采用____________,无斗拱的建筑以檐柱直径为模数。 10.宋《营造法式》中记述的建筑平面分槽形式有:____________、分心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古埃及太阳神庙的特点的是() A.是自然神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 B.建筑上布满彩色的阴刻浮雕作为装饰 C.有一条明显的纵轴线 D.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园林建筑设计考试大纲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园林建筑设计”考试大纲 代码:502 一、考试目的: 对考生在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综合能力方面进行考核。设计要求考生能系统地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方案构思能力、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快速、规范表达方案的能力;考生应能较熟练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传统建筑语汇进行设计,并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新意识。考生还应注重建筑与环境的有机关系,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整体环境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b5E2RGbCAP 二、考题类型: 位于城市绿地、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或其它相关区域的中小型园林建筑设汁,建筑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涉及园林建筑类型包括:入口建筑、休憩建筑、服务建筑、餐饮建筑、展陈建筑及其它类型建筑。 以建筑单体设计为主,同时包含规划和场地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可能涉及室内外环境设计和构造设计等内容。plEanqFDPw 三、考试要求: 1. 考试时间:4小时,时间安排详见考试时的具体要求。 2. 考试成果:A1 (840 X 600 )图纸2张,原则上为不透明图纸,若采用透明图纸,必须事先声明,经同意后方可使用,但需以不透明纸衬底。图纸规格必须严格保持一致,若有不合要求图纸,一律作废。所需图纸均由考生自己准备。草稿纸及考卷在考试后一律回收。特殊情况详见具体考试时的要求。 3. 绘图方式一般为工具(尺规)绘图或徒手绘图(均按指定比例)。设计方案表现方法不限,可墨线、 铅笔、彩笔、毛笔、油画棒等绘制;效果图大小及表现形式必须能清楚地表达设计意图,主要的效果图不得小于A3大小,上色与否详见试卷。考生可准备马克笔、彩铅、水彩、水粉、油画棒等表现工具,还需准备尺规、针管笔、铅笔、炭笔等绘图工具。 4. 设计应做到构思新颖、功能合理、空间流畅、造型优美,同时注重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力争形成 人与自然的良性秩序。DXDiTa9E3d 5. 设计应通过生态建筑及环境的一些设计手法,思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域文化的表达等。 6. 设计表达正确、规范、清楚,内容必须完整;图纸深度和各种标注符合规范要求。 7. 要有必要的经济技术指标、设计分析、图名和必要的说明及相关的图表等。RTCrpUDGiT 8. 充分尊重考试要点,不得照搬现有设计,如有考生“背方案”或“背造型”套用于快题设计中,成绩一律作零分处理。5PCzVD7HxA 四、分值比例: 满分:150分 其中:1、设计分析:20分 2、总体布局:30分 3、平面功能:40分 4、建筑造型:20分

最新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1汇总

2012中外建筑史试题 及答案1

“2014中外建筑史资料一 一、单选题 1.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B A.庑殿顶 B.歇山顶 C.重檐庑殿顶 D.重檐歇山顶 2.下列中国古代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是 B A.北魏洛阳 B.唐长安 C.元大都 D.明北京 3.《营造法式》的作者是 A A.李诫 B.宇文恺 C.李春 D.计成 4.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营造的都城是 D A.长安 B.建康 C.洛阳 D.大兴 5.清代故宫内三殿指的是 C A.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6.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A A.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B.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C.天津蓟县独乐寺 D.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7.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佛塔所属的类型是D A. 喇嘛塔 B.金刚宝座塔 C.楼阁式塔 D.密檐塔 8.下列园林中地处江苏扬州的是B A. 拙政园(苏州) B.个园 C.留园 D.寄畅园(无锡)

9.斗拱在清代建筑中称为C A.举折 B. 铺作 C.科 D.栿 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A A.吕彦直 B.董大酉 C.梁思成 D.徐敬直 11.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十大工程的是C A.人民大会堂 B.钓鱼台国宾馆 C.全国政协礼堂 D.北京火车站 12.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陵寝建筑代表作是A A. 吉萨金字塔群 B.漫渡好特普三世墓 C.卡纳克阿蒙神庙 D.阿布辛波石窟庙 13.下列建筑中地处雅典卫城的是B (雅典卫城主要建筑有:胜利神庙、B、帕提农神庙) A.阿丹密斯神庙 B. 伊瑞克提翁神庙 C. 天后赫拉庙 D.军功庙 14.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D A. 文艺复兴建筑 B.罗马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拜占庭建筑(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 15.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哥特式教堂的是A A.亚民主教堂 B.韩斯主教堂 C.佛罗伦萨主教堂 D.夏特尔教堂 16.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设计者是A A.伯鲁乃列斯基 B.小桑迦洛 C.伯拉孟特 D.米开朗琪罗 17.路佛尔宫东立面建筑风格属于B A. 哥特式风格 B.法国古典主义 C. 巴洛克风格 D.洛可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