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学前教育学--第一、二章讲义+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

主要是指对0—6岁儿童,也就是从胎儿期到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心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片,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又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

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几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收集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手段,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目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用方法有:实况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检核法。

观察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适用范围广对教师来说,通过对儿童各方面的研究性观察,能更客观的了解儿童行为的各个方面及个别差异,从而正确评价儿童行为,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教育设想和方案,其不足就是教育对象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观察推论性太强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往往取样比较少,观察资料琐碎不容易系统化,而且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难以保证信度。

4.实况详录法

也称连续记录法,是观察法的常用方法之一,指在某段时间内连续而详细地把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收录下来的一种观察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观察者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场景和时间;第二,善于借助先进的设备;第三,记录要客观、全面。

5.轶事记录法

又称记事法,是观察法常用方法之一,是以记事为主,完整的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或感兴趣的事件。这要求观察者不仅要及时记录被观察者的相关言行,同时还要记录事件的发生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情况。

6.访谈法

访谈法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

系统,而有计划的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谈法的特点有直接性、互动性、技巧性。

访谈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访谈法的优点是灵活、弹性比较强,应变性比较好,而且访谈者可以对问题进行解释,加强调查深度,在访谈过程中访问者可以不断的追问,访谈方法适用范围广,可面向所有人群,缺点是访谈法通常采用面对面的个别访问形式,成本较高,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感觉到缺乏隐秘性而产生顾虑,被访者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答案,这导致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的难度比较大,难以做定量分析。

7.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卷或者表格,以邮寄的方式当面、作答的方式或追踪访问的方式让被访者填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的特点有标准性、匿名性、间接性。

问卷法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其优点是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调查许多研究对象,省时省力省经费,而且可以进行一致性的控制,结果易于统计,不受时间地点及情境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缺点就是编制问卷中的问题难度比较大,稍有含糊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回答得到的回答真假难以分辨或何时,因此通过问卷得到的结论,往往不能成为最后的定论。

8.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可控的教育情境中,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的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

实验法的特点,教育实验具有教育性,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教育实验要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是以假设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实验方法的类型有多种分类。

其优点,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实验者通过实验可以能动的控制各种变量,获得在自然条件下不能遇到或难以遇到的情境,而且可以重复实验,反复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它的不足就是实验法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有时往往受到实验准备以及其他实验条件的限制,对实验对象和环境的控制难度比较大,对进行实验或参加实验的人员都有一定的要求,研究结果存在适切性问题。

9.行动研究法(19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法指在教育实践中,以行动为研究基础,将科研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法的焦点在于实际中的应用、行动的改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主要是改善环境、改进或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调整,在行动中综合运用。

行动研究法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分别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行动研究法的优点是研究者可以从实际工作面临的困境中确定课题,使研究成果较快应用于实践,为改进实践中的不足,;研究法的缺点是要求研究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在观念和能力方面的水平都较高,行动研究与实践联系密切,而且研究的周期较长,这对一些研究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

由维果斯基提出,他认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具有两种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性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行为;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完成的行为,成为帮助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这

个区域之内有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教育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教育要走在儿童的发展之前并能引领儿童的发展。

2.鹰架教学: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是指教师为学习者在最近发展区内提供的帮助就相当于一所建筑的鹰架,使用鹰架可以使儿童借助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使得原先要做的事情变得简单容易。当儿童的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增强时,教师给予的帮助就会减少,鹰架就可以被逐渐排除,儿童也就可以独立完成要做的事。

二、简答题

1.学前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一)成熟理论

代表人物:格赛尔

主要观点: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成熟是一个由遗传素质控制的有顺序的过程,人类的发展过程主要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1.遗传的重要性

在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方面,强调遗传的重要性,通过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表明,在儿童动作技能学习中,有机体各系统的成熟对于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早于这个时期的训练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2.发展的性质

年龄是生物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心理结构的变化特征是外显差异,而内的机制仍是生物因素的控制。

3.发展的机制

提出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方向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4.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成熟规律的重要性,尊重儿童的

天性,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活动的组织和活动材料的投放不仅要基于儿童的兴趣,还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二)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

1.华生:从环境决定论出发,反对在儿童发展问题上的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

2.斯金纳:阐述了程序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积极反应原则;第二,及时强化原则;第三,小步子原则。其中,及时强化原则是核心。

3.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的概念,强调通过榜样的行为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4.影响:幼儿园教学中采用的小步渐进、及时强化、及时反馈等原则,也反映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思想,班杜拉强调示范榜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主要观点:

1.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无意识的影响,认为人格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追求人类的本能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根据现实的原则,使得个体能适应实际需要来控制活动方式,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2.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每一阶段都存在一对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有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方式,积极的将有助于人格的和谐发展,消极的会阻碍人格发展,每一对矛盾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品质。

3.影响:认为游戏是学前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特别是角色游戏,能够疏解一些心理冲突,艺术活动也是幼儿表达其情感和思想的工具,儿童的基本焦虑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困扰,要改变存在于人格本身的导致冲

突产生的条件。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与追求。

2.罗杰斯:

提出非指导性教学和自由学习观,强调人的自我实现,重视人的价值、情感和体验。

3.影响:教育的任务在于了解儿童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教师要了解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要,给儿童提供各种机会,注重儿童的自主体验、主动性、直觉和创造性,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和态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五)认知心理学(19简答)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

主要观点:

1.皮亚杰:

(1)认识是主体用独特的认知结构去作用于客体,并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达成一种平衡状态的过程,实现这一平衡状态的心里要素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图式:指个体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认知结构中的核心;

同化: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整合到个体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里,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顺应:指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情境时,个体的认知结构会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平衡:个体在同化与顺应之间的过程中使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功能保持在一种

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就是平衡。

(2)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感知运动阶段;第二,前运算阶段;第三,具体运算阶段;第四,形式运算阶段。

2.维果斯基

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具有两种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性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行为;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完成的行为,成为帮助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之内有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教育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教育要走在儿童的发展之前并能引领儿童的发展。

3.影响:

(1)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儿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探究和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不断地协调、建构的过程,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儿童提供实物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操作,主张教育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教育要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的发展;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了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重要作用。

2.学前教育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生态学的核心理念:整体与部分、主体与客体。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是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旨在表明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关于主体与客体的生态世界观,强调二者的统一性才是最根本的,在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一方面有机体通过自身的活动改造环境,引起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有机体又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依赖环境适应环境,一般来说,指导生态学研究的理论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层次观,第二整体论,第三系统学说,第四协同进化说。

生态学理论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

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系统理论的创始人是布朗芬布伦纳,这一理论强调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影响,认为我们应该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下研究人的发展,布朗芬布伦纳将个体放在几大环境系统中进行考察,这几个环境系统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

(1)微系统是成长中的儿童最直接接触和产生体验的环境,个体的微系统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同伴和玩耍地的处于微系统中的人们,对儿童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儿童和微系统环境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儿童在受微系统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2)中系统指两个或者多个微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

(3)外系统是指那些个体并未参与其中,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

(4)宏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组织、机构和文化、亚文化背景。

另外,在这几大系统的基础上,布朗芬布伦纳还提出了时间系统,时间系统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及其相应的种种心理特征,随时间推移所具有的变化性以及相应的恒定性。

根据生态系统发展理论,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父母则应该督促子女在家庭中的学习,学校应当融入社区的一些活动中去,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生态发展生态学理论,家庭托幼机构和社区,是影响儿童行为与发展的环境。家庭在学前儿童生活中是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身心发展影响深远。

在托幼机构中有三个环境因素与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关联,分别是,第一,物理环境和空间的利用;第二,活动材料的运用与可获得性;第三,成人与幼儿的交互作用。

社区作为与儿童和托幼机构有密切关系的生态环境,引起了幼儿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社区的核心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就是指社区内部所具有的,为社区居民所共享的,能制约社区居民行为和思想的文化,社区文化规定并制约着在此社区中生活的人们,很多托幼机构都在社区中设立社区及其文化,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必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社区的语言、习俗、民风、制度规范、认同感、凝聚力等。

学前教育管理学(讲义).

学前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科学 一、管理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现象。社会活动的各种组 织中也存在着管理现象。 二、管理是社会共同劳动的产物 三、管理的特殊社会价值 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教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 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 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管理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创造出了扩大了的生产力,创造出一 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即1+1》2。 四、管理有丰富的涵义 古典管理学派法约尔:“管理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 织指挥和控制。”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赫西布莱查尔特:“管理是个人与群体共事,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现代科学管理学派西蒙:他把“决策的制定当作管理的同义词”。 我们认为:管理是指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个受分 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合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从而高效率 地达到一个组织的预定目标所进行的各种一般职能活动。简单地说: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合 理组织和充分运用各种物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实质就是提高效率。 第二节管理思想的演进 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成长时期;现代管理科学时期 一、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出现了一批管理专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和韦伯,他们奠 定了管理学的基础。 (一)泰罗的管理思想 泰罗,美国人,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其主要观点如下:科 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切工作方法都应通过考察,并由管理人员来决定;高度标准 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是实现工作目的的最佳方式;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就必须挑选第 一流的工人,并按高标准对工人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要为工人的工作提供标准化条件,使用标 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在科学的确定劳动定额的 基础上,实行级差计件工资,激发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制”。列宁:“泰罗制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二)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法约尔,法国人,高层领导,他着重分析研究高层管理的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1916年,《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其主要理论:管理过程和生产过程不同,对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应有所不..

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6.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概论》复习笔记---第二次考试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一、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这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1837年,德国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办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儿童花园”,成为幼儿园专用词汇。 三、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有: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等。 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理想学制------“母育学校”------(著有《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学制:从出生的0岁到儿童的24岁青年,共分4级,每级6年。第一级为母育学校,0---5岁;第二级为小学,6---12岁;第三极为拉丁学校,12---18岁;第四级为大学18---24岁。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夸美纽斯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育学校,母亲就是母育学校教师。母育学校是为儿童以后所要学习的一切奠定基础的,此时期所要接受应当是简易的实物课程。 母育学校指的是学前家庭教育,没有主张公共的、社会化的学前教育。 夸美纽斯的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等。 五、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主张都体现在《爱弥儿》中。 卢梭对教育的第一个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1、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独特的生活;2、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作准备,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第二个贡献是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拔苗助长。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发展一致起来。 卢梭将教育分为4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0---5岁,以身体养护为主,应当父亲为教师,母亲为保姆。教育的第一要事,就是注意儿童的健康,凡妨害身体发育、限制儿童心灵自由、违反儿童天性的,不管什么事物,都要避免。反对在这一阶段进行识字和道德教育。 第二阶段:5---12岁,注意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这阶段不能进行理智教育,尤其不要强迫儿童阅读书籍。 第三阶段:12---15岁,注重知识的教育; 第四阶段,从15---20岁,着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卢梭的“否定教育”: 卢梭认为对年幼儿童进行教育,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在直接授予知识前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称之为否定教育。 否定教育不是无所事事,并非是不要教育。 六、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著有《人的教育》。 1、幼儿园的任务:发展儿童的体格,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使儿童认识人与自然,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2、幼儿教育的途径: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3、“恩物”和“作业体系”: “恩物”是指幼儿园里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4、伟大贡献: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建立了游戏的理论体系;制作了一系列的玩具;提出了一套作业体系和教育方法;培养了不少幼儿园教师。 七、杜威,美国教育家,在芝加哥大学创立了杜威学校,著有《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 1、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教育的中心应该由学科上转移到儿童那里,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围绕儿童而组织。 2、“教育即都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能力为起点,让儿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儿童的本能、能力的生长是通过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而实现;儿童本能的成长、发展及经验的改造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3、“做中学”------杜威提倡的“作业”就是从做事情中获得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教师指导教学时,应努力使教材“心理化”,使其成为儿童经验的一部分,通过对现有经验的不断改造,最终使儿童掌握有组织体系的真理。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1907年开办了“儿童之家”。 1、“精神胚胎期”她认为,人类有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里完成的“生理胚胎期”,另一个是在母体里尚未完成的“精神胚胎期”,它具有一种生长的本能,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与鉴别能力。也就是她所说的“有吸收力的精神”。儿童不自觉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各种经验与文化印象,也就是说,儿童有一种自动成长的冲动。 2、“成长敏感期”她认为儿童的成长有各种敏感期,在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则会消失。 0---5岁是感觉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2月---8岁是语言敏感期;0---6岁是动作的敏感期; 3、蒙台梭利设计了“蒙台梭利”教具。 九、简述近代、现代、当代学前教育的推进情况。 1、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学前教育学讲义

一、中外学前教育目标得比较 中外学前教育目标异同点解释 首先,各国都很重视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与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得儿童;追求发展得全面性、完整性就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得一种趋势。其次,我国幼儿教育较为关注丰富儿童得知识,培养儿童得能力;国外则更关注培养儿童得各种兴趣降积极态度。再次,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得良好行为习惯于;而国外却更注重发展儿童得主动性、独立性。最后,我国较为重视塑造儿童优良得性格;国外却更注重培养儿童读写算得初步技能。 第一节科学学前教育观得树立 学前教育观概念:就是如何瞧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手段、方法等观点得总与,正确教育观就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得必要前提。 现代科学教育观得内涵或树立科学学前教育观教师要做到:理解并明确 一、热爱儿童:爱就是儿童发展得精神食粮。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 一视同仁。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儿童。再次,教师对儿童得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 二、尊重儿童:第一,要信任儿童。第二,要尊重儿童得隐私。第三,要鼓励儿 童,帮儿童建立自信心。第四,要保护儿童得自尊心。第五,要杜绝体罚儿童。 三、全面教育儿童:可单出简答或与因材施教一起出需理解 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就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得,彼此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得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体育就是儿童生长发展之本,重视学前儿童得体育,有助于儿童身心得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得体育与德育有密切关系,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得开成。 学前儿童得智育也与体育有着紧密关系,发展语言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卫生习惯形成。 学前儿童得美育与智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得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智力得提高。 学前儿童得美育还与体育、德育有密切关系。比如舞蹈做为综合艺术功能也就是多方面得。对举止行为,形象思维、创意能力及毅力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原理的学科性质: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学科。从研究领域看是研究教育活动的领域;从研究内容看介于普通教育学应用学科与形而上学层次之间;研究方法上更多的从宏观,整体上研究问题,力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过渡。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高教研究对象:透过诸多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来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教育遵循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高教的特殊矛盾和基本规律是高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和高教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两规律反应在两关系上,构成要素:高教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两大研究轨道:注重高教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更加重视高教应用性研究。 高教发展历史:春秋,官学衰私学现,学术活跃;汉设太学,封建教育制度建立;东汉-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科举隋朝建立唐发展;宋现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提举学事司。宋书院是私学演进的形式后官学化。 高校职能: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职能之一。 研究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研他可以使我们认清教育现象的本质;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高教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本质四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志说、本质规定说。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概念:广义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和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即学校教育。 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遵循既定的教育目的,运用教育影响,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目的。 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人和动物都有;心理起源说(孟禄)原始社会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历史阶段:原始状态简单;农业社会阶级性与劳动分离;工业社会现代学校,又与劳动结合;信息社会变革国际化本土化终身化全民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水平(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领导权,教育目的,受教育的权力)人口因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地域分布)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章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二章 第三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的类型; 2、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 3、运用学前教育的原则。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要素、类型与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 学前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对学前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要抓住以下两个要件: 1、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或称学前儿童。从对象来看,我们在广义上可以把出生到入学之前的儿童都视为学前教育的对象,但也必须记住,学前教育存在因入学标准、学前起点的差异而造成的多样性。 2、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保育和教育活动。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学前教育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外,还需特别注重保育。学前教育在当今国际上普遍被称为“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ECCE)。 二、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 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参与活动各要素的有机联系构成的。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是由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三项基本要素及其有机联系构成的。 1、学前儿童:学前儿童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和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是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 (1)学前教育活动围绕学前儿童而展开, 因学前儿童的存在而存在。 (2)如何准确认识、把握和尊重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特点与需要,是学前教育活动适宜与否的关键。 2、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者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人, 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要素。 (1)学前教育活动因学前儿童这个核心要素而存在,并不意味着有了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活动就可以自为、自然地出现。 (2)从承担学前教育责任的角度看,学前教育者的存在是广泛的。但是,不同场景中的成人所承担的学前教育职责是不同的。 3、学前教育措施: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近一段时间学了柳海民主编得《学前教育学》这本书。经过阅读与学习,我对学前教育得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得特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与儿童、幼儿园生活活动、幼儿园游戏、幼小衔接等有初步得了解与认识,为继续深入学习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奠定初步得理论基础。 一、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学就是教育学科得分支之一。 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得专著”就是夸美纽斯得《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得研究领域得最终确立就是由福禄培尔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得。 学前教育就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得保育与教育活动得总称。学前教育得对象就是学龄前儿童或学前儿童,基本内容就是保育与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三要素: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 学前教育得类型 学前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或其她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得保育与教育活动。 社会学前教育:就是在家庭意外得社会场所、有专人对学前儿童所实施得保育与教育活动得总称。可分为两种形式:专门化得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得教育。二就是其她社会组织、机构所实施得学前教育。我国专门化得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就是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得主要内容:1、儿童观得演变与发展;2、教育观得形成与变革;3、学前教育得目标与任务;4、学前教育课程得种类与评价;5、幼儿园社会得价值与实施;6、幼儿园游戏得价值与指导;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得内容与原则;8幼儿教师得素养与培训。 学习学前教育学得方法: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预习与复习相结合研究学前教育得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当代学前教育得发展趋势: 1.指导思想: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 2.政府加大干预学前教育得力度 3.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得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公益性 学前教育得基本原则:普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保教综合原则、以游戏为主要途径得原则。 学前教育得任务: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得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学前教育与儿童 儿童发展:就是指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得量变与质变得过程。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学前教育学》的各章节重点内容.doc

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 科学。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 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问题 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 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游戏 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 (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 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

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 2)结构和秩序 (3)丰富的感觉刺激( 4)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 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 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 教育 4.教师的作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 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 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 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 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7、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他的主张: (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 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 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总和,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 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 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2、儿童观主要有哪几种(7 种)你

学前教育学笔记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原则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原则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 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二)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 ●案例二: 小结要点: ●好的老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愿望、 自尊心等。 ●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游戏权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一)问题研讨: ●问题一:你是怎样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的? ●问题二:怎样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 平均发展? 理解全面发展时应注意: ●首先,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其次,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最后,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纳归 ●①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③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发展(集体、小组、个别活动)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小结要点 ●儿童的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五保教结合的原则 ●1、案例陈述 ●2、分析讨论:从以上案例中你发现教师对幼儿不仅有教育的责任,还有什么责任? ●为什么在幼儿园既要进行保育又要进行教育?怎样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 小结要点: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1、案例陈述

教育学00429 劳凯声《教育学》整理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创立 【识记】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领会】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2篇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2篇 在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怎样做好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评价?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月阅读了《学前教育评价》的第三章“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学前教育评价方案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评价 的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搜集评价资料的工具技术问题、评 价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处理等问题。 在实施学前教育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评价工作的准备, 还是具体评价工作的展开和评价结果的反馈等都需要我们 认真的对待。评价实施是否具有科学性将会极大的影响评价 结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到评级质量的优劣。学前 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包括: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 和评价的结果反馈阶段。准备阶段要有人员的组织准备和文 件的准备(自我评价表、审报表、多类数据统计表和汇总表)以及一些需要的测量工具。在实施的阶段要宣传发动、收集 资料、分项评分并汇总整理(评价人员应该给每一具体的项 目评分,即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与指标的符合程度,人 定相应的分权或等级),汇总后,应该有专人写出评价工作 的总结报告案料。在实际的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向 书中说的收集一些资料撰写课题总结和论文。在书中还介绍 了一些评价工具有论文体检测(即:通过出一个问题或几个 试题让评价对象自由回答的测验)客观测验(即:通过回答一

些判断题或选择题来进行测验)、客观评定(打分法、等级法),这几种方法在实际的课题评价过程中是比较实用的,而且操 作起来比较简单。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准备工作、 要注意的问题有了了解,学到了一些评价工具的运用,丰富 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读书笔记学前教育读书 笔记(2)最近我读了学前教育每月话题栏目红的聊城 大学幼教中心阮淑贞写的让“听不见”的听得见这篇文章, 我很有同感。 在我从教29年里遇到过不少“听不见”的孩子,无论 是上课还是活动,总是有一些“听不见’的孩子,特别幼儿 园孩子更为明显,就像人们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说一个 那个好像跟他没关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没听见,看 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原因有二: 1、一日常规要求不到位,不统一。 2、教师的指令有时过于繁琐,不分主次,要求过多。 反思自己确实如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反思,每发指令 时,幼儿应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听明白,教师一定要注意语 气,语调与活动情景的结合,比如,教师不应一次性发号几 次指令,让孩子明白指令后在让他去完成,不能催促孩子快 点完成。

学前教育管理学(讲义)学习资料

学前教育管理学(讲义)

学前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科学 一、管理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现象。社会活动的各种组织中也存在着管理现象。 二、管理是社会共同劳动的产物 三、管理的特殊社会价值 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教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管理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创造出了扩大了的生产力,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即1+1》2。 四、管理有丰富的涵义 古典管理学派法约尔:“管理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赫西布莱查尔特:“管理是个人与群体共事,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现代科学管理学派西蒙:他把“决策的制定当作管理的同义词”。 我们认为:管理是指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合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从而高效率地达到一个组织的预定目标所进行的各种一般职能活动。简单地说: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合理组织和充分运用各种物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实质就是提高效率。 第二节管理思想的演进 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成长时期;现代管理科学时期

一、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出现了一批管理专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和韦伯,他们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 (一)泰罗的管理思想 泰罗,美国人,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其主要观点如下: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切工作方法都应通过考察,并由管理人员来决定;高度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是实现工作目的的最佳方式;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就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按高标准对工人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要为工人的工作提供标准化条件,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在科学的确定劳动定额的基础上,实行级差计件工资,激发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制”。列宁:“泰罗制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二)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法约尔,法国人,高层领导,他着重分析研究高层管理的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1916年,《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其主要理论:管理过程和生产过程不同,对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应有所不同,阶层越高管理职能和管理能力得越高。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是管理活动的五种基本要素,也是五种基本职能。还提出了十四条基本原则,是经验的积累,可用于一切事业的管理。第一个明确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人。其术语至今还在运用。 (三)韦伯的管理思想 德国的学者和作家,兴趣广泛,未参加过管理活动,但其研究对管理有很大的贡献。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他注重正式组织的强制性、权威性,有依法管理的思想。其主要著作有《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对古典理论学派的评价:泰罗,生产技术方面研究管理;法约尔和韦伯是组织管理理论的创立者;他们第一次尝试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管理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读后感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 专题一:什么是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一切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学是人类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论形式。教育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有宏观、中观与微观之分。 2、教育学引入我国仅有100多年的时间,分别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杜威的教育学、苏联凯罗夫教育学。但是这些教育学的研究范畴都不够大,没有将人类的所有的教育现象纳入到自己的研究体系中来。 3、胡德海教授认为,认识教育不能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经济基础、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方面来进行。理解教育应该站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高度来认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三件主要的事情,也是永恒的事情——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文化的创造;文化的传递(教育)。从这个高度来理解教育,教育就是人类文化传递的手段。 4、纵观人类社会古今中外的教育的形态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教育的活动,一种是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还是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有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传递的方法;教育事业是教育活动有效运行的框架支撑,要受到教育制度的约束。 专题二:教育的起源及其在人类社会的存在 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出现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原始时代与文明时代。在原始时代教育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教育活动,到了文明时代出现了第二种教育形态教育事业。 2、教育的起源不是来自于一般的生物活动,不是来起源于人类的心理现象,不是来自于人类的劳动,而是来自于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需要。教育的本质就是传递人类文明和文化成果的。 3、教育的存在形态分为两种——自在状态(教育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对教育没有认识,教育是自发的)和自为状态(教育是存在的,人类既参与教育活动,也对教育有所认识,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教育)。原始时代以自在状态为主,文明时代以自为状态为主,人类教育就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自为教育将全部代替自在教育。 专题三: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另一传承手段 1、教育的现象是教育的活动和教育的事业(如果说有第三个教育现象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的功能是传递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教育的本质就是传递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活动。 2、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需要,一种是物质文化需要,一种是精神文化需要。教育的起源就是

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研究对象: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现象及问题,以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制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 理解学前教育概论应把握以下四点:应有全面的观点,应有整体的观点,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应有开放的观点。 幼儿园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第二,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是世界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湖北武昌蒙养院,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第三,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既具有教育性质,也具有福利性质。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实证的方法:对幼儿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 (2)调查法: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3)实验法:研究者有意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积极干预被研究的幼儿教育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从而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2历史的方法:通过研究中外教育的历史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一种方法 3理论演绎的方法:即从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演绎和推断出幼儿教育理论的一种方法。

柏拉图:第一个论及幼儿教育重要性的人,也是第一个提出幼儿社会教育主张的人。 英洛克:《教育漫话》英卢梭:《爱弥儿-论教育》法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法》,《母亲与儿歌》《幼儿园书信集》他倡导自由。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出生时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状态。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他主张儿童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主张用直观和游戏的方法教育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生物的目的,即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二是社会的目的,即使个体适应并利用环境。他认为真正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个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 社会生产力与幼儿教育有哪几点: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三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四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适宜发展性教育:称为“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教育要与儿童年龄特征相适宜,二,教育要与每一个儿童的个人特点相适宜 为什么说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幼儿观:①幼儿是自然人②幼儿是社会③幼儿是完整的个体④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⑤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⑥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⑦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⑧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遗传因素②环境③幼儿教育④幼儿主观能动性 幼儿发展和幼儿教育的联系: (1)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依据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教学教材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 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 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主要做法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的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的育儿知识。(#) 9.开端计划: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具体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至1年的保育。以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入学前形成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10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这种思潮以幼儿的快乐作为检查学前教育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让幼儿自由游戏、尊重幼儿自由和自发活动的主张一时深入人心。(#) 11社会中心保育论:这是二战后日本出现学前教育思潮。社会中心论者认为学前教育是培养社会人,也就是既要求尊重人格,又要求将学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能力。从而构成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另一种思潮。 12集体主义保育论:这是二战后在日本出现的。该保育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推动集体生活而使其得到连续性发展的。可见,这一学前教育思潮在理论上明显受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思想的影响。主张集体主义保育论的代表是民主保育联盟。 13.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使之听话。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 14.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个人对个人的影响是狭隘的,作用是有限的。集体的影响则要大得多。为了教育好个人,就要先影响该成员所属的基层集体,然后再影响该成员,教师必须把整个集体作为教育对象。与此同时,个人在集体内受到教育。 15.学前教学指示法:是乌索娃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而且要教给儿童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使教师和儿童双方的积极性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