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沉淀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授课主要内容

§3—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

二、硫化物沉淀分离法

§3—2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

一、分析功能团analytical radical

二、有机沉淀反应与沉淀剂

三、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掌握沉淀分离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

四、主要外语词汇

deposition

五、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

六、复习思考题

1阐述沉淀剂分类

2什么是分析功能团?

七、参考教材references

参考书:《工业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华师大五校合编,2001年,第五版

《分离及复杂物质分析》邵令娴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

举例:①Fe3+,Al3+、Ca2+、Mg2+络合滴定;

②Fe3+,Al3+低含量时掩蔽EDTA测Ca2+,Mg2+,如水硬度;

③Fe3+,Al3+高含量时先分离自掩蔽后测。

§3—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

可生成氢氧化物的离子较多,根据沉淀物的溶度积,可大致算出各种金属离子开始析出沉淀时pH值。

例如:测定Fe3+

已知Ksp Fe(OH)3=3.5×10-38

当溶液中[Fe3+]=0.01 M

开始沉淀的pH值[OHˉ]3[Fe3+]≥Ksp = 3.5×10-38

[OHˉ]≥1.5×10-12;pOH≤11.8;pH ≥2.2;

沉淀完全进行时,溶液中[Fe3+]残留10-6 M,已知99.99%的铁Fe3+被测定,

此时[OHˉ] = 10-10.5,pOH = 10.5,pH = 3.5

即测定Fe3+的pH为2.2~3.5

根据Ksp可算出金属离子的沉淀pH范围,各种离子沉淀时的pH值不同,有的在较低的pH值时能测定,有的在较高pH值时开始沉淀,因而可控制pH进行分离。

Ksp Al(OH)3 = 1.3×10-33

当开始沉淀时[Al3+] = 0.01

[OHˉ] ≥ 2.35×10-11,pOH≤10.63 ,pH ≥3.4

沉淀完全时[OHˉ] = 1.09×10-9,pOH = 8.96 ,pH = 5.0

即测定Al3+pH3.4~5.0

在水泥分析中Fe3+,Al3+分离采用控制pH值法

一般Fe3+ 2.2~3.5

Al3+ 3.5~4.5

由于测定的形式,颗粒度大小及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受其它离子的干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用这种方法算出的只是近似值。

常用的沉淀剂:

(1)NaOH溶液:可使两性的氢氧化物溶解而与其它氢氧化物沉淀分离,分离情况列于下表中:

a.由于NaOH易吸收CO2而含微量CO32-。因此溶度积小的碳酸盐(离子)可能析出。例如当有Ca2+、Sr2+、Ba2+存在可能形成碳酸盐析出。

b.当CrO22-水解加热生成Cr(OH)3↓,若加入H2O2则CrO22-→CrO42-在溶液中。

c .Mn 2+

若有氧化剂→MnO(OH)2↓,亚锰酸或H 2MnO 3。

(2)氨水加铵盐

沉淀剂加入铵盐电解质(一般NH 4NO 3,NH 4Cl),有利于沉淀的凝聚,同时氢氧化物沉淀吸附NH 4+,可以减少沉淀对其它离子的吸附。

(3)ZnO 悬浊液

ZnO 为一难溶碱,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ZnO+H 22++2OHˉ

根据[Zn 2+

][OHˉ]2

=1.2×10-17

当将ZnO 悬浊液加入到酸性溶液中时ZnO 被溶解,当[Zn 2+]为0.1M 时

pOH = 8 ,pH = 6

因此可用ZnO 悬浊液控制pH 在6左右,显然利用悬浊液控制pH ,会引入大量的相应的阳离子,因此只有当这些阳离子不干扰测定时才可利用。

同理CdCO 3悬浊液:

CdCO 3+H 2O

2++HCO 3ˉ+OHˉ

Ksp Cd(OH)2 = 5.9×10-15 ,当加到酸性溶液中[Cd 2+ ] = 0.1M 时

pOH = 6.6,pH = 7.4

二、硫化物沉淀分离法

除碱金属碱土金属外,重金属离子可分别在不同酸度下形成硫化物沉淀。

沉淀剂H 2S 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

2S

2-++1

2

K 1 = 5.7×10-8 ,K 2 = 1.2×10-15

可见[S 2- ]与酸度有关,[H +]↑,[S 2-]↓,因此可通过控制酸度来控制[S 2-]。由于H 2S 是气体,使用不方便通常用硫代乙酰胺作沉淀剂:

酸性介质CH 3CSNH 2+2H 2O+H +=CH 3COOH+H 2S+NH 4+

碱性介质CH 3CSNH 2 +3OHˉ=CH 3COOˉ+S 2-+NH 3↑+H 2O

滴定剂通过水解反应缓缓产生属于均相反应。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H 2S 系统分析将金属离子分成五大类 1组:Ag +、Hg 22+、Pb 2+,6 M HCl

2组:0.3 M HCl 通H 2S 或加TAA 铜组Cu 2+、Bi 3+、Cd 2+、Pb 2+

砷组As 3+、Sb 3+、Sn 2+、Hg 2+硫化物

3组:Al 3+、Fe 3+、Cr 3+、Fe 2+、Ni 2+、Co 2+ 、Zn 2+、Mn 2+,氨性介质中pH8~9+TAA

4组:Ba 2+

、Sr 2+

、Ca 2+

NH 4Cl ~NH 4+

(pH=9) (NH4)2CO 3 沉淀 5组:Na + 、K +、NH 4+

§3—2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

无机沉淀剂存在选择性差,灵敏度不够高等缺点。有机合成试剂的发展促进了分离和分析方法的不断简化,提高了选择性和分离效率。

一、分析功能团(analytical radical)

能使有机试剂与金属离子起选择性作用的特征结构称分析功能团

如丁二酮肟乙二肟α—苯偶酰肟等

含有C C

NO H

NO H结构的试剂与Ni2+ 都能生成内络盐,与Fe2+,Co2+,Cu2+分别生成

深红色,棕色,紫色的可溶性络合物。

丁二酮肟与Ni2+生成鲜红色内络盐沉淀,这种具有特征结构的分析功能团也并不是只能与某一离子起反应,不同结构的分析功能团表现出的灵敏度也不相同。

凡符合如下通式的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均可与Sn(IV)反应灵敏生成难溶化合物:

R

H2O3As

AsO3H2 R

故—AsO3H可认为是Sn(IV)的分析功能团。

二、有机沉淀反应与沉淀剂

沉淀反应主要有生成螯合物和生成离子缔合物两大类,也有生成三元络合物。

1. 生成螯合物及内络盐的沉淀类

这种有机沉淀剂一般含有两种基团,一种酸性基团-OH,—COOH,-SO3H,-SH 等,基团中H+可被金属离子置换;另一种是碱性基团-NH2,=NH,>N,=Co,=Cs等,这

些基团与离子以配位键结合从而生成环状结构的螯合物,整个分子不带电,是具有大的还原性基团,因此不溶于水。

常见的代表物有:

(1) 二肟类:丁二酮肟

二分子的丁二酮肟与Ni2+形成内络盐

(2) 羟肟类:

水杨醛肟

“试铜灵”Cupron又名α—苯偶姻肟(α—benzoin Oxime),能在氨性缓冲溶液中酒石酸存在下完全沉淀Cu2+ 为絮状化合物

(3) 亚硝基化合物:

代表性:

N

N

O O

NH4

N

N

O

O

NH4

N

N

O O

NH4

N

N

O

O

NH4

铜铁灵cupferron新铜铁灵neocupferron

能测定Fe3+,Ga3+,Sn(IV),U(IV),Zr4+等十多种离子。

(4) 8—羟基喹啉(8—hydroxquinoline)及衍生物:又称8—羟基喹啉又称喔星(oxine),研

究较多的一类沉淀剂,溶于乙酸难溶于水易溶于无机酸和稀碱分别形成

N

O H

+H和

N

O -

8—羟基喹啉与许多二价、三价及少数四价阳离子反应,典型反应与Al 3+

反应。用沉淀重量法测Al 。

(5) 含硫化合物:例如铜试剂,即二乙基胺二硫代甲酸钠(简称DDTC ),能与Ag +、Cu 2+、Cd 2+、Co 2+、Ni 2+、Hg 2+、Pb 2+、Bi 3+、Zn 2+、Fe 3+、Sb 3+、Sn 4+、Tl 3+ 等生成沉淀。

(6) 苯胂酸及其衍生物

苯胂酸在3 MHCl 中可将Zr 4+沉淀完全,是沉淀Zr 4+的良好试剂。

甲胂酸和苯胂酸的某些衍生物也是锆的比较好的沉淀剂,这些试剂如:

AsO 3H 2

HO

对羟基苯胂酸

H 3C AsO 3H 2

甲胂酸

(7) 氨基酸类:芳香族氨基酸可测定氨络合物离子如C u 2+、Zn 2+、Cd 2+、Co 2+、Ni 2+、Ag +等。

2. 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沉淀剂

离子缔合物:有机试剂在溶液中电离形成带电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

如沉淀K +,Rb +,Cs +用四苯硼化钠。

B (

C 6H 5)4-+K +

K B(C

6H 5)

KB(C 6H 5)4↓白色,B(C 6H 5)4K 重量法测K +

又如1,10-邻二氮菲,当有Cl ˉ存在时,可与Pd 2+

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

Pd 2++C 12H 8N 2→Pd(C 12H 8N 2)2+;Pd(C 12H 8N 2)2++2Cl -→Pd(C 12H 8N 2)Cl 2↓

思考题

1. 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为什么不能完全根据氢氧化物的 Ksp来控制和选择溶液的PH 值?

2. 为什么难溶化合物的悬浊液可用以控制溶液的PH值?试以CdCO

的悬浊液为例说明之。

3

3. 阐述沉淀剂分类。

4. 什么是分析功能团?

5. 试比较无机沉淀剂分离与有机沉淀剂分离的优缺点,举例说明之。

6. 均相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均相沉淀法的各种沉淀途径。

7. 试分别说明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的作用原理,并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今预分离下列试样中的某种组分,分别应选用那种沉淀分离法?

(1)镍合金中的大量镍。(2)低碳钢中的微量镍。(3)大量Cu2+,Fe3+存在下的微量Sb。(4)海水中的痕量Mn2+。

沉淀分离法.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沉淀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 二、授课主要内容 §3—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 二、硫化物沉淀分离法 §3—2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 一、分析功能团analytical radical 二、有机沉淀反应与沉淀剂 三、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掌握沉淀分离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 四、主要外语词汇 deposition 五、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 六、复习思考题 1阐述沉淀剂分类 2什么是分析功能团? 七、参考教材references 参考书:《工业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华师大五校合编,2001年,第五版 《分离及复杂物质分析》邵令娴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 举例:①Fe3+,Al3+、Ca2+、Mg2+络合滴定; ②Fe3+,Al3+低含量时掩蔽EDTA测Ca2+,Mg2+,如水硬度; ③Fe3+,Al3+高含量时先分离自掩蔽后测。 §3—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 可生成氢氧化物的离子较多,根据沉淀物的溶度积,可大致算出各种金属离子开始析出沉淀时pH值。 例如:测定Fe3+ 已知Ksp Fe(OH)3=3.5×10-38 当溶液中[Fe3+]=0.01 M 开始沉淀的pH值[OHˉ]3[Fe3+]≥Ksp = 3.5×10-38 [OHˉ]≥1.5×10-12;pOH≤11.8;pH ≥2.2; 沉淀完全进行时,溶液中[Fe3+]残留10-6 M,已知99.99%的铁Fe3+被测定, 此时[OHˉ] = 10-10.5,pOH = 10.5,pH = 3.5 即测定Fe3+的pH为2.2~3.5 根据Ksp可算出金属离子的沉淀pH范围,各种离子沉淀时的pH值不同,有的在较低的pH值时能测定,有的在较高pH值时开始沉淀,因而可控制pH进行分离。

2沉淀分离技术

第二讲沉淀分离技术 2 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的内容 1、什么是沉析? 2、沉析法纯化蛋白质的优点有哪些? 3、沉析的一般操作步骤是什么? 4、何谓盐析?其原理是什么? 5、盐析操作时常用的盐是什么? 6、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溶剂沉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8、影响有机溶剂沉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等电点沉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0、其它常用的沉析方法有哪些? 、沉淀分离的目的及其方法 沉淀分离技术是经典的化学分离技术。沉淀的概念是指溶液中的介质在适当条件下由液相变成固相而析出的过程。 沉淀技术的目的包括两个:⑴通过沉淀使目标成分达到浓缩和去杂质的目

的。当目标成分是以固相形式回收时,固液分离可除去留在溶液中的非必要 成分;如果目标成分是以液相形式回收时,固液分离可使不必要的成分以沉淀形式去除。⑵通过沉淀可使已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态,有利于保存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沉淀分离技术通常包括下列各种沉淀方法: ⑴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通常是以盐类作为沉淀剂的一类沉淀方法,如盐析法, 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类的分离纯化,以及某些金属离子的去除。常用的沉淀剂 有:硫酸铵、硫酸钠、柠檬酸钠、氯化纳等。 ⑵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以有机溶剂作为沉淀剂的一种沉淀分离方法,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类产品的分离;有时也用于蛋白质的沉淀和金属离子的去除;用于酶的沉淀分离时,易导致酶的失活。常用到的沉淀剂有:丙酮、乙醇、甲 醇等。 ⑶非离子多聚体沉淀剂沉淀分离法:采用非离子型的多聚体作为目标成分的沉淀剂,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沉淀分离,如酶、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等。典型的 非离子型多聚体是聚乙二醇(PEG),根据其相对分子量的大小, 有PEG600、 PEG4OO0 PEG20000等型号。 ⑷等电点沉淀法:主要是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状态下的溶解度最低而沉淀析出的原理。适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它属于两性电解质组分的沉淀分离,如大豆蛋 白“碱提酸沉”的提取方法。 ⑸共沉淀分离法:又可称为生物盐复合物沉淀法,用于多种化合物特别是一 些小分子物质的沉淀。它是利用沉淀的同时对其它待分离成份吸附共沉淀而 达到除杂的目的

分离技术-习题

分离技术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分离技术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 2.定量分离分析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分别是什么? 3.选择分离方法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第二章沉淀与共沉淀分离法 1. 设计下列各组离子的系统分离方案 (1). Ag+、K+、Fe3+、Cr3+、Hg2+ (2). Hg22+、Cu2+、Al3+、Ba2+ 2.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控制溶液pH的试剂有哪些?举例说明。 3. 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常有共沉淀现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沉淀对其他组分的吸附? 4.写出下列有机试剂的分子式或结构式: 吡啶,六次甲基四胺,尿素;丁二酮肟,8-羟基喹啉, 铜试剂(DDTC),铜铁试剂。 5. 某试样含Fe,A1,Ca,Mg,Ti元素,经碱熔融后,用水浸取,盐酸酸化,加氨水中和至出现红棕色沉淀(pH约为3左右),再加六亚甲基四胺加热过滤,分出沉淀和滤液。试问:为什么溶液中刚出现红棕色沉淀时,表示pH为3左右?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是什么?滤液又是什么?试样中若含Zn2+和Mn2+,它们是在沉淀中还是在滤液中? 6. 查阅资料,在药物分析中,沉淀分离法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以后小组讨论) 7. 什么是共沉淀现象? 沉淀分离法和共沉淀分离法的区别是什么? 8. 什么是均匀分配?什么是非均匀分配?均匀分配和非均匀分配谁更有利于微量组分的富集?为什么? 9. 分析影响吸附共沉淀分离的主要因素。

第3章《萃取分离法》习题 1.饮用水中有少量CHCl3,取水样100mL,用10mL戊醇萃取,有91.9%的CHCl3被萃取。计算取10mL水样用10mL戊醇萃取时,氯仿被萃取的百分率。 2.当三氯乙酰丙酮分配在CHCl3和水中时,得到如下结果:当溶液的pH=1.16时,分配比为2.00,当pH=6.39时,分配比为1.40。求它在氯仿和水中的分配系数K D和离解常数K HA。 3.吡啶(P Y)时一种弱碱,在水中有下列平衡: 吡啶在水和氯仿之间的分配系数为K D=2.74 104,求在pH=4时,吡啶在水和CHCl3之间的分配比是多大?(设吡啶P Y在CHCl3中没有聚合反应)。 4.在pH=6时,用双硫腙氯仿溶液萃取A,其萃取率为95%。同样条件下,B 仅被萃取5%,求这两种金属离子的分离系数是多少? 5.有一金属离子鳌合物于pH3从水相萃入甲基异丁基酮中,其分配比为5.96,现取50.0毫升含该金属离子的试液,每次用25.0毫升甲基异丁基酮于pH3萃取,要求萃取率为99.9%,问一共要萃取多少次? 6.用30毫升10-3mol·L-1鳌合剂(HR)的有机溶剂去萃取150毫升10-5mol·L-1的某金属离子,已知以MR2形式萃取的百分率为33%,计算若用75毫升5×10-4mol·L-1的试剂进行萃取时的萃取百分率是多少?(结果说明什么?)7.含某一金属离子试液100毫升,浓度为10-5mol·L-1,于pH5,用20毫升,10-3mol·L-1的HR的有机溶剂萃取,MR2萃取率为33%,计算在pH6时,以50毫升5×10-4mol·L-1的试剂萃取率为何值?(计算结果说明什么?)8.某物质2.00毫克,用萃取进行分离,已知其分配比D=99。问用等体积萃取一次后,有多少毫克的该物质被萃取?分出有机相后,如果用等体积的水相洗一次,问有多少毫克该物质被反萃取?损失有百分之几? 9. 画图并说明索氏萃取器的分离原理。 10.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与普通的液体和气体相比有何特点?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的: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复杂体系的 分离与分析;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有关计算。 8.1 概述 干扰组分指样品中原有杂质(溶解)或加入试剂引入的杂质,当杂质量少时可加掩蔽剂消除干扰,量大或无合适掩蔽剂时可采用分离的方法。 分离完全的含义:(1)干扰组分少到不干扰;(2)被测组分损失可忽略不计。 完全与否用回收率表示 100?分离后测得的量回收率=%原始含量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组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含量(质量分数) 回收率 1%以上 >99.9% 0.01-1% >99% 0.01%以下 90-95%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挥发和蒸馏、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 8.1.1沉淀分离法 1.常量组分的分离(自己看书:5分钟) (1) 利用生成氢氧化物 a. NaOH 法 b. NH3法(NH 4+存在) c. 有机碱法 六次(亚)甲基四胺 pH =5-6 d. ZnO 悬浮液法 pH =6 (2) 硫化物沉淀 (3) 有机沉淀剂 2.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 无机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a. 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CuS 可将0.02ug 的Hg 2+从1L 溶液中沉淀出 b. 利用生成混晶 (2) 有机共沉淀剂 灼烧时共沉淀剂易除去,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体积也大,分离效果好。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亚甲基蓝c. 利用“固体萃取剂”进行共沉淀。 8.1.2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挥发法:选择性高 As 的氢化物,Si 的氟化物,As 、Sb 、Sn 、Ge 的氯化物 蒸馏法:N -NH 4+-NH 3↑(酸吸收) 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8.2 液-液萃取分离法 8.2.1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萃取:把某组分从一个液相(水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一个液相(有机相)的过程。 反萃取:有机相→水相

2 沉淀分离技术

第二讲沉淀分离技术2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的容 1、什么是沉析? 2、沉析法纯化蛋白质的优点有哪些? 3、沉析的一般操作步骤是什么? 4、何谓盐析?其原理是什么? 5、盐析操作时常用的盐是什么? 6、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溶剂沉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8、影响有机溶剂沉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等电点沉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0、其它常用的沉析方法有哪些? 一、沉淀分离的目的及其方法 沉淀分离技术是经典的化学分离技术。沉淀的概念是指溶液中的介质在适当条件下由液相变成固相而析出的过程。 沉淀技术的目的包括两个:⑴通过沉淀使目标成分达到浓缩和去杂质的目的。当目标成分是以固相形式回收时,固液分离可除去留在溶液中的非必要成分;如果目标成分是以液相形式回收时,固液分离可使不必要的成分以沉

淀形式去除。⑵通过沉淀可使已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态,有利于保存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沉淀分离技术通常包括下列各种沉淀方法: ⑴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通常是以盐类作为沉淀剂的一类沉淀方法,如盐析法,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类的分离纯化,以及某些金属离子的去除。常用的沉淀剂有:硫酸铵、硫酸钠、柠檬酸钠、氯化纳等。 ⑵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以有机溶剂作为沉淀剂的一种沉淀分离方法,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类产品的分离;有时也用于蛋白质的沉淀和金属离子的去除;用于酶的沉淀分离时,易导致酶的失活。常用到的沉淀剂有:丙酮、乙醇、甲醇等。 ⑶非离子多聚体沉淀剂沉淀分离法:采用非离子型的多聚体作为目标成分的沉淀剂,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沉淀分离,如酶、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等。典型的非离子型多聚体是聚乙二醇(PEG),根据其相对分子量的大小,有PEG600、PEG4000、PEG20000等型号。 ⑷等电点沉淀法:主要是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状态下的溶解度最低而沉淀析出的原理。适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它属于两性电解质组分的沉淀分离,如大豆蛋白“碱提酸沉”的提取方法。 ⑸共沉淀分离法:又可称为生物盐复合物沉淀法,用于多种化合物特别是一些小分子物质的沉淀。它是利用沉淀的同时对其它待分离成份吸附共沉淀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