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物联网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最新修改版

基于RFID的物联网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最新修改版
基于RFID的物联网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最新修改版

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RFID的物联网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姓名:

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0803

学号:20082592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6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课题设计背景 (3)

1.2课题设计目的 (4)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指导思想 (4)

第二章课题方案论证 (5)

2.1系统基本方案选择和论证 (5)

2.1.1 物联网食品安全追溯流程 (5)

2.1.2 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EPC产品电子代码: (6)

2.1.3 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流程 (6)

2.2系统设计最终方案决定 (8)

第三章系统设计 (9)

3.1硬件设计 (9)

3.1.1射频读卡器微处理器模块 (9)

3.1.2射频读卡器读写模块 (11)

3.1.3射频识别标签卡及天线设计 (13)

3.1.4射频读卡器通信模块 (14)

3.2软件设计 (18)

3.2.1 设计方案思想 (18)

3.2.2设计流程图 (18)

3.2.3主程序流程图 (19)

3.2.4后端WEB服务组件的设计 (20)

第四章调试与检测 (21)

4.1系统调试: (21)

4.1.1系统硬件调试 (21)

4.1.2系统软件调试 (21)

4.2测试结果分析与结论 (22)

4.2.1测试结果分析 (22)

4.2.2 测试结论和实验截图 (22)

作品总结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一:上位机源代码 (29)

附录二:WEB服务组件代码 (39)

摘要

随着近年来,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也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如何保证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课题。传统的对食品品质检验方法存在管理滞后、效率低下和较高的出错率等问题。利用RFID技术建立安全食品供应链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RFID系统可提供食品供应链中食品与来源之间的可靠联系,确保到达超市货架及厨房的食品的来源是清晰的,并可追踪到生产企业甚至是动物、植物个体及具体的加工操作人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RFID技术在安全食品供应链的应用,对企业来说,有助于食品企业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稳定和扩大消费群,提升市场竞争力;从食品供应链角度看,为消费者营造了放心消费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切实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服务水平。虽然RFID在应用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其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关键词:食品安全追溯RFID 14443-A-T 物联网

Abstract

As in recent years, many of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happened frequently threatened consumer health, caused a worldwide attention, also influence the food industry's health,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How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global issues. The traditional food quality inspection method of existing management lag, the efficiency is low and high rate of mistakes. Using of RFID technology establish safe food supply chai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RFID system can provide food supply chain between food and source of reliable connection, make sure to supermarket shelves and kitchen of food source is clear, and can be traced to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 even animals and plants, individual and specific processing personnel. "Saying, food to Ann is first." RFID technology in the safety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application, enterprise, it helps to food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stability and expand consumer group, improv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food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build the trust for the consumer spending environment, establish a good image,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lthough RFID in application hav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but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very broad.

Keywords:Food safety tracing RFID 14443-A-T Internet of Things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设计背景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危害。针对这一现象,政府统一安排,从2009年1月1日起,对肉及肉制品、豆制品、奶制品、蔬菜、水果等6类食品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但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无法对食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传统的对食品品质检验方法存在管理滞后、效率低下和较高的出错率等问题。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的体系可解决以上问题。RFID系统保障供应链中的食品与来源之间的可靠联系,确保到达超市的货架和厨房食品的来源是清晰的,并可追溯到生产企业甚至是植物个体、动物及具体的操作加工人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RFID技术在安全食品供应链的应用,对企业来说,有助于食品企业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稳定和扩大消费群,提升市场竞争力;从食品供应链角度看,为消费者营造了放心消费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切实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建立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工作将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等概念的提出,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各行各业的普遍认可,全球的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前景。据美国科学时报报道,物联网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的浪潮。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出现后,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智慧地球”被认为是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的方式。针对美国“智慧地球”,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理念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物联网被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已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从此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就是RFID技术,因此借助物联网技术,去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基于RFID的物联网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课题设计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RFID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熟悉单片机对外围设备的控制方法,学会电路图的设计?

(3)通过对单片机的程序的实际编写,学习程序设计思路?

(4)了解RFID追溯系统的框架和射频模块的功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好充电?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指导思想

本系统以鲁花花生油为例,对鲁华花生油实行产品的溯源。RFID标签卡可以存储花生油从原料,加工,到成品运输等全过程的追溯,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标签卡实现了读写内部数据信息的功能,RFID标签卡不同于条形码RFID标签卡里的信息可以进行实时更新的功能,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实时传输信息,从而可以在简单的WEB服务组件中查找相应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使食品安全生产管理者能够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迅速的召回有害食品,防止有问题产品的快速流散,从而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该系统可实现非接触式的数据读写功能,数据采用了MIFARE加密算法,是得数据传输具有了安全性。数据的传输还采用了编码技术,可以适应较复杂的传输环境。另外处理器内含看门狗电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物联网系统一般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由于3G等移动通信网络资源限制,本系统设计了感知层和应用层两部分。通过无线射频RFID读写器非接触式读取RFID标签中的数据信息为感知层。再通过一个简单的后端WEB服务组件完成相对应的食品安全信息溯源功能。

第二章课题方案论证

2.1系统基本方案选择和论证

2.1.1 物联网食品安全追溯流程

1)在生产食品的源头,无论是动物饲养过程中吃的饲料信息,还是在植物种植过程中施加的肥料信息,均可以使用RFID电子标签存储到食品安全生产数据库中,以此来作为将来食品安全追溯原始数据。

2)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生产厂家、操作员工、食品加工方式以及时间等追溯信息也会记录到相应数据库的字段中。

3)通过对食品的流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布置含有多种传感器的读写器,可以记录该批食品流通过程中的环境信息。

4)在运输环节中,在车门里的读写器每隔几分钟就读取食品货箱的RFID标签信息,连同传感器的信息一起发送到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中记录数据,因为车厢内的信息基本一样,所以在读写器上而不是在RFID标签上集成传感器可以大幅度缩减系统成本。

5)在食品运输到仓库时,RFID读写器会读取食品信息以及入库时间,并且系统自动分配存货区域。仓库中布置的内嵌传感器的读写器,同样按照一定时间定时读取RFID标签信息已经环境信息。

6)根据记录的外界环境信息,物流仓库的质量评估系统将自动对库存中的食品进行评估,并且根据环境信息综合判断,保质期将到的食品先发货。

7)通过严格的控制流通过程,运送到消费者手中食品的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无论是在餐桌或是货架,消费者通过追溯系统既可查到食品的生产日期、原料产地、生产者等详细生长信息,通过食品安全测评系统对食品进行等级认证,以此就可以确保食品安全。

8)食品变质后,评估系统将实时改变评估结果,提醒消费者慎重购买,并且通知零售商将过期产品撤下货架。

9)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就可以查到食品的最终销售者,还可以找到流通或生产加工过程出现问题的环节,形成有政府统一管理、协调、高效运作的架构。这也是国际上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1.2 RFID射频识别技术及EPC产品电子代码:

近年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出现,并且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射频识别技术是结合了无线电、芯片制造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新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常被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非接触卡。典型的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中保存着某种约定格式的编码数据,用以唯一标识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读写器通过无线信号与标签通信,获得标签中的编码,并将这些编码送往后台计算机系统处理,达到对目标进行自动识别的目的。

射频识别技术有以下特点:

1:数据的读写功能

2:电子标签的小型化和多样化

3:耐环境性

4:可重复使用

5:穿透性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7:系统的安全性

EPC产品电子代码技术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识别研究中心开发的,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EPC代码是由标头、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EPC代码结构如图所示:

图2-1

EPC的目标是为物理世界的对象提供唯一的标识,从而达到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标识和访问单个物体的目标,就如同在互联网上使用IP地址来标识和通信一样。EPC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每一个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EPC系统的发展,能够推动自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向跨地区、跨国界物品识别与跟踪领域的应用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可以做到对供应链中的货品进行实时跟踪,还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来给用户提供数据支持,大大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2.1.3 RFID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流程

典型的RFID射频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标签(tags),由芯片和标签天线或线圈组成,通过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射原理与读写

器进行通信。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中存储被识别物体相关信息的电子装置,通常

贴在被识别物体表面或者嵌入其内部,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有读写器进行非接触

式的读和写。电子标签由天线、控制模块、存储器、收发模块4部分构成。阅读器,有时也被称为查询器、读写器或读出装置,主要由无线收发模块、天线、控制模块及接口电路等组成。芯片中一般存储两种数据:一种为固化在芯片中的UID(唯一标识号),用来唯一标识电子标签;另一种为存储在EEPROM中的可擦写数据,用来记录与被识别物体相关的信息。阅读器是读写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通常由天线、射频模块、控制模块、接口模块4部分组成。读写器的任务是:控制射频模块发射载波信号以提供能量来启动标签;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送给标签;对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并将标识信息传输给主机处理;通信接口控制、输入输出检测和控制;产生、发送、接收射频信号。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读写器进行读写卡的操作,以及存储和处理相应的数据信息。

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通过从读写器获得的能量自动除与激活状态。

(2)电子标签将存储在其自带的存储器上的RFID编码等信息通过标签内置发射天线发送出去。

(3)系统接收天线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4)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编码的完整性、合法性,针对不同的应用业务逻辑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RFID基本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

图2-2

2.2 系统设计最终方案决定

综上所述,选定本课题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对食品的追溯信息详细写入RFID标签卡,然后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将里面所包含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读取到电脑中,第三步是通过简单的WEB服务组件设计查找相应EPC代码所对应的详细WEB信息。采用可读写电子标签除标签ID号(UID号)永不可变外,可读写电子标签中的其它数据可以因需更新,而根据标签ID号可以唯一确定标签,进而可以唯一确定相应的食品。EPC可以通过标签卡里面的数据进行读写。在本设计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设计只用生产源头的信息追溯来代替整个食品安全追溯流程。由于WEB服务是物联网软件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用一个简单的WEB 服务组件来展示一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后台操作流程和简单的二进制序列和详细信息的逻辑对应关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以简化为对一个含有特定食品追溯信息的标签卡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系统,并设计好最小系统,外部独立提供5V直流电源,依靠射频模块进行非接触式读卡写卡。信息在非接触式的电磁场中通过天线传输。

第三章系统设计

3.1硬件设计

本系统由PC机、读写器、射频卡、RS232转换电路、接口设备组成。其中RFID 读写器是整个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核心,在系统中负责读写标签卡里的信息、与PC 机通信、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等工作。

系统框图如下:

图3-1

RFID读写器在射频识别中是核心的工作机,通过USB-TTL模块与主机相连。RFID读写器采用单片机设计,由一台微处理机及相应的外围电路组成。本系统采用AT89C2051单片机作为RFID读写器的核心电路,配置射频卡读写芯片、天线耦合电路、天线、USB-TTL模块等组成。整个射频识别框图如图3-1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先由微处理器AT89C2051控制射频识别读写器读取射频卡的信号,然后AT89C2051根据所得数据与整个上位PC机之间进行通讯,获得指令以及传输系统状态等,下面主要从硬件部分对系统进行分析。

3.1.1射频读卡器微处理器模块

本系统的RFID读写器主控模块由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本系统选取ATMEL公司生产的AT89C2051单片机作为读卡器的主控模块。AT89C2051单片机是一种CMOS8位单片机,具有低电压、高性能的特点。具有2K字节容量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bytes的随机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

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AT89C2051单片机在电子类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AT89C2051具有以下标准功能:2K字节闪速存储器,128字节RAM,15根I/O口,两个16位定时器,一个五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一个精密模拟比较器以及两种可选的软件节电工作方式。空闲方停止CPU工作但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工作口和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有其它部件的工作到下一个硬件复位。AT89C20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单片机芯片引脚图:

图3-2

主要引脚说明:

P1口:P1口是一个8位双向I/O口。引脚P1.2~P1.7提供内部上拉电阻,P1.0和P1.1要求外部上拉电阻。P1.0和P1.1还分别作为片内精密模拟比较器的同相输入(ANI0)和反相输入(AIN1)。P1口输出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并能直接驱动LED 显示。当P1口引脚写入“1”时,其可用作输入端,当引脚P1.2~P1.7用作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写入“1”时,其可用作输入端。当引脚P1.2~P1.7用作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

P3口:P3口的P3.0~P3.5、P3.7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七个双向I/O口引脚。P3.6用于固定输入片内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并且它作为一通用I/O引脚而不可访问。

P3口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当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用作输入端。用作输入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脚将用上拉电阻而流出电流。

P3口第二功能如下图:

图3-3

3.1.2射频读卡器读写模块

FM1702SL是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基于ISO14443标准的非接触卡

读卡机专用芯片,采用0.6 微米CMOS EEPROM 工艺,支持ISO14443 type A协议,支持多种加密算法,兼容Philips的MF RC530(SPI接口)读卡机芯片。芯片内部

高度集成了模拟调制解调电路,只需最少量的外围电路,支持SPI接口(-P),数

字电路具有TTL、CMOS 两种电压工作模式。特别适用于ISO14443 标准下水、电、煤气表、8自动售货机、门禁、电梯、饮水机、电话机等计费系统或身份识别

系统的读卡器的应用。CY-14443A系列是低功耗宽电压功能模块,工作3~5.5V,最低功耗仅需3ua,采用一体化模块可以大大减少PCB面积,增强应用性能,可以胜任各种应用场合。

射频模块引脚配置:

图3-4

引脚定义:

J1接口:J1为模块与控制器的接口

J2接口:

电气特性:

1、直流工作特性

2、操作温度

3 、参考读卡距离

E2PROM 特性: E2PROM 大小为512*8= 4096 bit.

射频模块FM1702SL电路连接:

图3-5

3.1.3射频识别标签卡及天线设计

卡片的电气部分只由一个天线和ASIC 组成。天线:卡片的天线是只有几组绕线的线圈,易于封装到IS0 卡片中。卡片的ASIC 由一个波特率为106KB 的高速RF 接口,一个8K 位EEPROM和一个控制单元组成。读写器向RFID射频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 串联谐振电路。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产生电磁波时,LC 谐振电路发生共振现象,使电容内产生电荷,

在电容的另一端处,有一个电子泵,单向导通的。把电容中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中去,当积累的电荷到2V 时,此电容可以当做电源为电路提供电压,将RFID 标签卡内的数据发射出去和接收读写器发送的数据。

图3-6 RFID卡的功能组成框图

在RF射频接口电路中的波形转换模块。其主要功能是接受读写器所发送的无线电调制电波,用于调制/解调模块以及进行波形转换,和为卡片提供电压。具体步骤包括转换波形为方波、整流滤波以及通过电压调节模块进行稳压的处理,最终输出到各工作电路。POR模块主要是对卡片上的电路进行上电复位,使各电路同步启动工作。

CY-14443A系列全部有板载内置天线,可以再接外接天线:内置天线的优点:提高集成度,尺寸虽小但是可以读取达到6cm以内的卡,基本不需再外接大天线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设计需要,并且不需要更换电路就可以再连接外部天线,提高了系统的可重用性,大大降低成本,另外,内置天线的读头可以作为有源天线使用。

3.1.4射频读卡器通信模块

射频读写器的功能模块图:

图3-7

本设计中单片机的串口采用的是USB-TTL电平的方式达到电路板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的目的。

USB接口概述:通用串行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是连接外部装置的一个串口汇流排标准,在计算机上使用广泛,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接口可用于连接多达127种外设,如鼠标、调制解调器和键盘等。USB 是一种常用的pc接口,他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故信号是串行传输的,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

TTL接口概述:TTL(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即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平信号由TTL器件产生。TTL器件是数字集成电路的一大门类,它采用双极型工艺制造,具有高速度、低功耗和品种多等特点。 TTL接口属于并行方式传输数据的接口,采用这种接口时,不必在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板端和液晶面板端使用专用的接口电路,而是由驱动板主控芯片输出的TTL数据信号经电缆线直接传送到液晶面板的输人接口。

USB-TTL模块特性:

1:USB接口模拟一个串行口,安装驱动以后,完全可以视为对串行口进行各种操作。

2:USB 接口直接供电,无需外部电源。

3:可以跳线选择5V 、3.3V TTL接口。

4:TTL接口能直接连接到各种单片机的串口引脚,进行通讯调试。

5:可以通过串行口对STC单片机进行程序下载。

FTDI232RL转换芯片电路连接图:

图3-6

通信接口连接图:

图3-7

产品命名规则:

RFID读写器整体模块连接:

单片机AT89C2051与射频模块FM1792SL相嵌在电路板上连接到一起。U1单片机通过J1接口连接到FTDI232RL芯片主控的USB-TTL模块通过并串转化的方式和PC机进行通信。

应用原理电路图:

图3-8

3.2软件设计

3.2.1 设计方案思想

先了解RFID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程序开始时必须首先打开正确的端口,如果没有正确打开端口或者端口不存在,会有一个提示:串口打开错误。用户自己将卡片靠近读卡模块, 发现模块上红灯亮起之后,按功能区的”寻卡”来读取卡片序列号。正确寻卡之后,会在序列号里显示卡片序列号只要没有出现错误的命令提示,就表明准确识别出卡号来。错误提示包含<串口未打开> <命令执行错误> 串口未打开的提示表示串口无法使用, 命令执行错误的提示表明卡不在天线范围内,或者模块和计算机的通讯链路不准确。对 IC 卡的读写操作 包含读块,写块,修改密钥等,钱包操作也反应在读写块上,因此可以用读块方式来验 证钱包操作。 3.2.2设计流程图

图3-11 设计流程图

以上设计流程图,在编制主程序流程图和编写程序源代码的时候,以此作为参考?包含了RFID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的基本流程。卡片操作含有读卡,写卡,修改卡片密匙,初始化数据,数据增值,数据减值等操作。

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 智慧的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采用了成熟先进的QR二维码等数据采集技术,并通过充分研究世界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追溯实施技术、经验和不足,结合我国现有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是适合我国现有的食品生产、加工、制造体系的食品安全追溯方案,具备出众的优越性和良好的可实施性。 应用背景 从疯牛病、口蹄疫到注水肉、毒韭菜、问题奶粉、苏丹红1号等,食品安全的问题正时刻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在第一时间里查清事故发生环节,为广大群众人民及时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快速将有问题的批次食品召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经是食品监管部门当前的首要责任。 面临的问题 物流管理:产品生产、物流、经销、检疫检测等各环节相对独立,每一环节往往只能有效查看其上下游接口环节的操作信息,难以做到信息流整体的监察管理; 产品生产、物流信息,检疫检测信息等均有太多人工参与、各操作环节均容易产生错误/虚假信息,且各个不相关环节间很难做到信息核实,影响产品整体管理及信息查询; 信息传递:无法将监察管理信息传递到普通市民手中,真正在产品安全卫生上做到安心、放心、舒心。 方案效益 ?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提升移动服务于民的公益形象; ?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和管理水平; ?提高消费者信心; ?重大食品污染的快速反映; ?问题食品的及时处理; ?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在国际的地位增加出口。 食品安全追溯解决方案介绍 食品安全溯源解决方案用于记录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质检、运输等信息,并使质检管理人员或消费者可通过扫描或上网输入码号的办法进行产品溯源查询实现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保障。 系统特点 食品安全关系到整个食品供应链全程安全问题,要想真正解决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开始对食品生产全程各环节进行监控,要具备安全性、准确性、实时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全局监控:从食品源头开始到餐桌整个链条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全自动识别:采用二维码技术后,各环节信息自动识别,通过固定或手持式读写器可自动获得各环节生产信息 ?可追溯性:系统对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并将数据集中备份至质检中心,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基础追溯数据。 ?便捷性:各环节采用二维码自动识别技术,将各环节数据自动上传至质检中心,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安全性:采用新一代二维码无源电子标签,识别响应时间快,平均故障发生率低,可以确保标签识别环节的安全性、及时性及稳定性。

上海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操作手册

上海市餐饮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用户操作手册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015-09-18

1.概述 本系统提供食品企业进行日常数据登记,通过该软件,企业可以对本单位的采购品、进货台帐、产出品、发货台帐等数据进行电子化管理,并能实时监控企业的相关关键参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满足监管部门对于食材追溯的监管要求。 2.对象 使用本软件的对象有相关食品企业人员、监管部门人员、服务人员等相关使用本软件的用户。 3.网站部份 3.1.系统登录 使用iE、火狐、谷歌等浏览器,输入网址:,系统进入登录页面,如下图: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 3.2.数据导入 点击左侧数据导入菜单,进入导入页面,如下图: 页面中提供了进货台帐与发货台帐的导入功能,如果日常业务中没有发货业务,则不需要进行发货台帐导入。 3.2.1.下载模板 点击进货台帐模板或发货台帐模板,系统会跳出本地目录,选择合适的地方保存该模板。 3.2.2.添加数据 打开下载的模板,可以看到模板中列出来需要导入的数据项,在表格中除了类别、保质期数值、保质期单位、批号可以不填,其它数据都必须填写。 导入的数据尽量直接在下载的模板中添加,否则有可能因为格式问题无法导入。 3.2.3.数据上传 在页面中点击“浏览”,在系统跳出的选择框中,选择要上传的文件,然后点击上传按钮,系统开始上传数据文件,上传成功后会提示操作成功。 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数据有错误,系统会提示出错的行,在修改数据并保存后可以重新上传。

4.超级终端部份 4.1.软件登录 4.1.1.开机 用户在拿到终端后,如下图所示,按住“电 源开关”三秒,设备即会开机,开机后进入软件的 首页。 用户如需连接扫描仪或高拍仪,或者使用U 盘,设备中任一个usb插口都可使用。 设备可以通过wifi或以太网连接到网络,在 首次领用设备后,服务人员会协助连接网络,使用 过程中硬件问题可以联系工程师解决。 开机后,软件默认进入到程序的主界面,用户在该界面中可以进行无权限信息的查看,界面如下图所示:用户可以点击相关的图标按钮进入相应的模块,查看信息。其中监管信息和预警信息无法进入查看详情信息。 4.1.2.登录 在首页中,点击登录,软件进入该企业的用户列表,如下图所示,选择相应的用户,并输入密码点击登录,进入软件。登录过程中,如果密码不正确可以联系本单位管理员进行密码修改。 4.2.软件功能 4.2.1.首页 用户登录后,软件进入首页面,在首页中用户可以进行帐户相关管理、消息查看、切换帐号、以及设置快捷软件入口,及重要信息的查看。 点击帐户管理可 以进入密码修改页面 修改用户的登陆密 码; 点击消息气泡, 软件进入软件消息列

食品追溯管理系统

徽软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 一、食品追溯系统介绍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严重农产品残药、进口食品材料激增等)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 目前我国,谷物、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排除我国食品的出口面对进口国食品跟踪与追溯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在我国建立食品跟踪与追溯的工作将对食品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当前我国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自动追溯系统的实例仍寥寥无几,国内食品行业追溯目前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远未在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用,全程可跟踪供应链尚未形成。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将利用RFID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融合、查询、监控,为每一个生产阶段以及分销到最终消费领域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件货品安全性、食品成分来源及库存控制的合理决策,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机制。RFID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包括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形成各类食品企业生产销售的闭环生产,以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并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彻底实施食品的源头追踪以及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通过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解决了因为油污、潮湿等原因造成的对条码的损坏而不能准确读出数据的问题,不仅可以追溯养殖与加工业的疫病与污染问题,还可以追溯养殖过程中滥用药、加工过程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改变以往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只侧重于生产后的控制,而忽视生产中预防控制现象,完善食品加工技术规程、卫生规范以及生产中认证的标准,带动行业的整体进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水平。 二、食品追溯系统结构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将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颁发一个“电子身份证”—全部加贴RFID电子标签,并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从食品种植养殖及生产加工环节开始加贴,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和追溯,包括运输、包装、分装、销售等流转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如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等都能通过电子标签在数据库中查到。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包括: 三个层次结构:网络资源系统、公用服务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 二级节点:由食品供应链及安全生产监管数据中心和食品产业链中各关键监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方案)

郫县牌豆瓣食品安全(原料)可追溯体系辣椒(蚕豆)生产基地示范园区 可 行 性 报 告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一章区域优势 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道),总人口8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0万人,流动人口30万人。 郫县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属成都市上风上水,距成都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 郫县是成都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试验带,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区域。 郫县豆瓣,是地方特色食品的支柱产业,历史文化悠久,是郫县的一张城市名片,更有“川菜之魂”之美誉。特别是拥有300多年历史文化的鹃城牌豆瓣,具有很高的声誉,享誉国内外。 为确保产品安全,实现原料、产品可追溯、产业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想尽一切办法,突破目前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这一切,以现代生产工艺,在中国川菜产业基地(园区)规划、设计、建设了产能10万吨的现代企业标准化豆瓣食品生产基地。为此,建立一套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郫县鹃城牌豆瓣食品安全(原料)可追溯体系-----辣椒(蚕豆)生产基地示范园区”,确保所需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确保产品安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并且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增加农民的收入,切实体现民生工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有控股的全资股份有限公司,新一届班子按照县委、县政府推动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制定了当前的目标、谋划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战略发展思路,在履行做强企业的责任上,推动豆瓣食品产业链发展的使命上,具备了一支整合资源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优势团队。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产业背景 据资料表明,2010年郫县豆瓣行业年总产能约60万吨,销售收入约25亿元。行业全年辣椒总需求量约为40万吨,蚕豆约为12万吨,面粉约为2.4万吨。其中,辣椒主要以四川二荆条和外省的美国红,易都红,金塔等品种为主。近年来,由于县内众多厂家以生产红油豆瓣为主的中低端产品而强调红色,外省的辣椒红色素偏高,所以目前外省的辣椒品种收购比重大约85%左右;而省内辣椒由于上市时间短〈每年在7月中下旬—8月下旬〉,品种退化,产量偏低,价格相对偏高,只有少数生产传统高端产品或作为基料补充的企业收购,比重约15%。省内的辣椒产地主要集中在简阳,乐至,遂宁,西充,盐亭,梓潼,剑阁,双流,西昌等地。外省辣椒主要集中在甘肃,内蒙,新疆,山东,江苏,贵州,海南,陕西等地,收购时间基本集中在8月底至10月底或1月至3月,加工方式主要以委托当地代加工为主,就地存储逐步发回川内,由于收购及加工条件简陋,无法确保

食品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建设项目 解决方案

第1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各种新型的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众多产业中的中流砥柱。伴随食品产业飞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问题日趋严重。近几年,世界各地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如最近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等;国内更是泛滥成灾,如早期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又如近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上海福喜等多起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已将我国推向食品安全重灾国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下政府及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多、小、散、乱”、“乱向丛生”是目前食品行业的真实写照,各部门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仍然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食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方案的确定,食品安全监管工程的重任将落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头上。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在国内外监管模式中,并没有一套完善且具有较高执行性的方案,因此,在食品的安全监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面向需求、深化应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重点、确保安全”。加强大食品安全监管建设也是“食品安全”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化工作是衡量食品药品监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食品药品监

管系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有效保障和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是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各级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执法监督能力”的目标。 1.2系统目标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为依托,构建食品药品监督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实现该系统与食药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无缝对接。力图通过信息化建设,对原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条块分割式的管理结构改变成立体的交叉组合的管理结构,构建高效的、科学的、现代化的重点商品监管平台。通过把横向的各项业务监管与纵向的各层级监管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单一的登记、监管、稽查等单线食品监管体系,整合为统一综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将这个综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嵌入整体的日常管理业务体系中,未来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业务体系和监管环节实现联动,共同组成对食品经营活动全方位、立体的监督管理。将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管理规范融入信息化建设中,力图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任务繁重与监管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规范基层人员的监管行为,提升整体监管效能,把软约束变成硬约束,推动重点商品监管工作逐步朝着科学、规范、统一的方向发展。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一、项目背景 加入WTO后,经济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绿色食品”领域作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立,具有先进水准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成,呈现着勃勃生机,然而,源头滞后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蔬菜业的发展。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蔬菜业业内有识之士急切的期盼,也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实施生态产品安全的追溯,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高效率的服务。要及时开展农产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的研究,研究采用UCC/EAN-128条码符号、GLN(全球位置码)、GTIN(全球贸易编码)对绿色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标识。研究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以及信息管理机制。二、项目概况 项目分三个阶段: 1、项目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设计了一套适合管理生态行业的商品项目编码方案。 2、根据设计的编码方案,开发一套蔬菜加工包装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图如下: 企业向种植者收购蔬菜,再进行一定的加工包装后,进行发送和销售,同时,将相关的与蔬菜质量追溯有关的数据纳入金质工程的监管平台中。如图所示: 本系统方案是为整个“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示范”提供基础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应用本系统,一方面可以为绿色蔬菜监管平台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蔬菜加工包装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建立蔬菜质量的网上监管平台 该监管平台的结构图如下:

产品信息网依托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等各级食品安全监督监测机构,发布相关食品安全信息、公告,面向全国食品行业及消费者,在Internet上提供食品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信息与电子商务等服务,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弘扬名优企 业、曝光违法产品、引导食品安全消费。致力于为国内外的食品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专业服务,力争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快步走向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导航者和食品生产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致力于成为食品安全的门户网站。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网以食品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产品为本,立足于建立一个服务于食品生产、销售、消费、各个环节的电子网络平台,成为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到来之际,中国食品企业实现食品安全化、商务电子化的高级助理,为中国食品企业走向世界、为国外同类企业走进中国提供高效通道。 食品追溯方案 原材料供应商在向食品厂家提供原材料时候进行批次管理,将原材料的原始生产数据制造日起、食用期限、原产地、生产者、遗传基因组合的有无使用的药剂等信息录入到二维码中并打印带有二维码的标签,粘贴在包装箱上后交与食品厂家。在食品厂家原材料入库时,使用数据采集器读取二维码,取得到货原材料的原始生产数据。从该数据就可以马上确认交货的产品是否符合厂家的采购标准。然后将原材料入库。 根据当天的生产计划,制作配方。根据生产计划单,员工从仓库中提取必要的原材料,按各个批次要求使用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进行称重、分包,在分包的原材料上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码中含有原材料名称、重量、投入顺序、原材料号码等信息。 根据生产计划指示,打印带有二维码的看板并放置在生产线的前方。看板上的二维码中录入有作业指示内容。在混合投入原材料时使用数据采集器按照作业指示读取看板上的码及各原材料上的二维码,以次来确认是否按生产计划正确进行投入并记录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级数据库》 课程设计 院(系):新华学院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 : 艾鹏乐 班级:(1)学号:12011247442 题目: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指导教师: 邓箴

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8818502843.html,的二维条码食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食品全球化供给的增加,以及近来食源性疾病的不断爆发,人们越来越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技术落后、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如何在食品供 应链的各个环节,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食品在供应链中的安全,具有现实意义,所以 建立和实施食品可追溯体系迫在眉睫。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可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实现定向召回;可以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可以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的诚信意识;可 以有助于我国食品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随着条码技术的发展,二维条码以其不可取代的优势成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使用的QR二维条码就具大储存量,高安全性,可传真性,可追踪性,抗损性,备援性等优点,适合食品追溯工作采用。 同时,协同办公也就是采用工nternet/工ntranet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数据库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的新的办公模式的盛行,使企事业单位内部人 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它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 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结合食品追溯体系的需求和二维条码技术与协同办公的优势,建立一套完整的、 行之有效的二维条码食品追溯系统就成为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此系统的 建立可有利于区分问题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降 低供应链成本,保持食品供应链之间产品信息;在减少法律责任,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本设计采用MsSQL2005+VS2005作为开发工具,这样的工具一直是Windows平台上集成能力最强、功能最齐备的开发工具。同时拥有易学易用的特性,更拥有完整 的面向对象机制,大大降低了软件设计与维护的复杂程度。 关键词:SQL语言;数据库设计;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目录 第一章概述 0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一、软件架构 (1) 1.消费者入口 (1) 2.区县工商管理入口 (2) 3.企业入口 (2) 4.区县政府、市政府、市工商管理 (4) 二、网络架构 (5) 第三章系统构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5) 一、消费者入口模块 (5) 1.食品追溯 (5) 2.投诉 (6) 3.企业信息查询 (7) 4.公告查询 (7) 二、区/县工商管理入口模块 (8) 1.公告发布管理 (8) 2.投诉管理 (8) 3.企业诚信管理 (9) 4.企业代码管理 (9) 5.企业账户管理 (10) 6.企业信息备案 (11) 7.信息统计、分析、转交 (12) 8.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信息转交 (12) 9.系统管理 (13) 第一章概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性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食源性疾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威胁。新西兰毒牛奶事件、雅培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小竹签牛肉精事件、上海毒馒头事件、禽流感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食品安全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由于我国食品时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食品原料商、食品加工商和食品销售商的法律意识、食品

卫生意识淡薄和利益的驱使,食品安全问题任然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用电子监管、电子追溯这种创新的监管方式,建设食品流通追溯系统,通过信息化改造,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带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将企业内部整个产业链链接起来,最终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体系。从而对食品的安全全程保驾护航,让人们吃上安心食品。 第二章总体规划 一、软件架构 1.消费者入口 食品追溯:提供给消费者查询所购食品相关信息的途径。 投诉:提供给消费者对销售过期食品、销售违规产品等违法商户投诉的窗口。

食品安全管理平台方案

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方案 一、方案目标 按照《关于印发XXX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设计并开发支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化登记、食用农产品溯源功能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 目的是:第一,为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市场消费者等提供比纸质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模式更便捷的电子化、移动化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查验、管理及食用农产品质量溯源服务。第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探索更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溯源、进一步普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提供创新模式。 二、方案设计 (一)实现渠道 实现两个交互渠道:PC端、手机端。 PC端主要针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手机端主要针对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 (二)实现功能 1、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化登记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开具主体(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含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化登记程序大致为: 第一,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在“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上申请市场注册并配合完成相关信息录入及复核;

第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实名注册“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并配合完成相关信息录入及复核; 第三,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开具主体(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含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主动通过“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手机端录入所取得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按照A\B\C证不同信息录入),并拍照纸质合格证信息上传(由于照片格式较大占用较多电子存储空间,该项仅针对部分品类农产品或部分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 第四,“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根据录入所取得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信息,生成该食用农产品标识码。 2、食用农产品质量溯源 食用农产品质量溯源的实现依托于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完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化登记的同时,通过“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完成食用农产品交易的支付结算。大致程序为: 第一,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或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达成交易意向后,卖方打开“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手机端支付页面,选择卖出产品及输入金额,生产支付二维码,买方通过扫码支付; 第二,“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记录买卖双方交易数据,并与该食用农产品标识码进行一一匹配,生成质量溯源信息,保存; 第三,“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根据保存的质量溯源信息,为消费者、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提供通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目录 第一章概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性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食源性疾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威胁。新西兰毒牛奶事件、雅培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小竹签牛肉精事件、上海毒馒头事件、禽流感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食品安全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由于我国食品时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食品原料商、食品加工商和食品销售商的法律意识、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和利益的驱使,食品安全问题任然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用电子监管、电子追溯这种创新的监管方式,建设食品流通追溯系统,通过信息化改造,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带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将企业内部整个产业链链接起来,最终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体系。从而对食品的安全全程保驾护航,让人们吃上安心食品。 第二章总体规划 一、软件架构 1.消费者入口 食品追溯:提供给消费者查询所购食品相关信息的途径。 投诉:提供给消费者对销售过期食品、销售违规产品等违法商户投诉的窗口。

企业信息查询:通过该窗口可以让消费者了解食品原料商、食品加工商、食品销售商的诚信记录、召回产品信息等信息。 公告信息查看:工商管理人员发布的公告信息查看。 2.区县工商管理入口 公告发布管理:供工商管理人员公告信息的发布、修改、删除管理。 投诉管理:供工商管理人员对消费者提出的投诉进行处理、反馈和转交管理。 企业诚信管理:建设企业诚信信息库,对销售过期食品、生产违规等企业及企业法人做诚信记录生成企业诚信信息库便于消费者查询监督。 企业信息备案:对企业法人、企业地址、证件等信息进行备案形成企业信息库,便于管理和事故责任追究。 企业代码管理:由工商管理统一管理和分配企业代码。 企业系统账户管理:企业账户由工商管理统一分配管理。 信息统计分析、转交:对食品企业出现的事故、违规销售生产等行为统计并转交市级政府部门。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信息转交:对于安全事故进行处理、通报、公告,并将详细信息转交市级政府部门审查和监督。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日志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

附件 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所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食用农产品销售企业,餐饮企业,食品、食用农产品运输、贮存企业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监管的企业。本规定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定的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适用食品、食用农产品销售企业销售自制食品;不适用餐饮企业销售非预包装食品。不适用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行为,可参照本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二、工作目标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客观、有效、真实地记录和保存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三、基本原则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以及食品药品监

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企业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应当作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等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履行追溯责任。 二是部门指导。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等规定,指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三是分类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多、工艺差别大、规模水平参差不齐,既要坚持基本原则,也要注重结合食品行业发展实际,分类实施,逐步推进,讲究实效,防止“一刀切”。 四是统筹协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做好统筹、协调、推进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注重同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沟通协调,促使食品、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有效衔接。 四、追溯信息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记录全程质量安全信息。 (一)生产企业应当记录的基本信息 1.产品信息。企业应当记录生产的食品相关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及标准内容、配料、生产工艺、标签标识等。情况发生变化时,记录变化的时间和内容等信息。应当将使用的食品标签实物同时存档。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二章总体规划 (3) 一、软件架构 (3) 1. 消费者入口 (3) 2. 区县工商管理入口 (4) 3. 企业入口 (4) 4. 区县政府、市政府、市工商管理 (5) 二、网络架构 (6) 第三章系统构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7) 一、消费者入口模块 (7) 1. 食品追溯 (7) 2. 投诉 (8) 3. 企业信息查询 (9) 4. 公告查询 (9) 二、区/县工商管理入口模块 (10) 1. 公告发布管理 (10) 2. 投诉管理 (10) 3. 企业诚信管理 (11) 4. 企业代码管理 (12) 5. 企业账户管理 (12) 6. 企业信息备案 (13) 7. 信息统计、分析、转交 (15) 8.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信息转交 (15) 9. 系统管理 (15)

第一章概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性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食源性疾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威胁。新西兰毒牛奶事件、雅培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小竹签牛肉精事件、上海毒馒头事件、禽流感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食品安全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由于我国食品时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食品原料商、食品加工商和食品销售商的法律意识、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和利益的驱使,食品安全问题任然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用电子监管、电子追溯这种创新的监管方式,建设食品流通追溯系统,通过信息化改造,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带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将企业内部整个产业链链接起来,最终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体系。从而对食品的安全全程保驾护航,让人们吃上安心食品。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年月日 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 words (2) 第一章绪论 (3) 1.1 系统研发现状 (3) 1.2 系统开发背景 (3) 1.3 系统开发目标 (4) 1.4 系统开发工具 (5) 1.4.1 Java简介 (5) 1.4.2 MySQL简介 (5) 1.4.3 JSP简介 (6)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7) 2.1系统可行性分析 (7) 2.1.1 经济可行性 (7) 2.1.2技术可行性 (7) 2.1.3操作可行性 (8)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8) 2.2.1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8) 2.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9) 2.3 E-R图 (10)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使用说明书

立高科技 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双向追溯系统 用户手册 <版本 1.4>

目录 1.0介绍4 1.1背景4 1.2面向用户4 1.3在线帮助4 1.4组织结构4 2.0功能概况5 2.1功能按钮5 2.2登录平台6 2.3权限管理7 3.0企业信息管理10 3.1企业基本信息10 3.2企业人员信息11 3.3企业设备信息12 3.4企业产品信息12 4.0奶源管理13 4.1基础信息管理13 4.2收奶业务管理14 4.3生鲜乳交接管理20 5.0原料管理21 5.1基础信息管理21 5.2采购业务管理23 6.0生产管理26 6.1乳制品26 6.2删除标准化数据31 7.0检验管理33 7.1检验信息管理33 7.2检验业务管理34 8.0销售管理37 8.1工厂出库37

9.0报表管理38 9.1各种查询报表38 10.0追溯管理39 10.1工厂谱系报表39 11.0附录41

1.0 介绍 1.1 背景 立高科技和高知特于一年前开始共同参与中国乳制品市场调查研究,并为中国第一家 客户共同部署了食品安全和可追溯系统。由于政府关于食品和乳制品新的追溯规章制 度的颁布,迫切需要一个食品安全和可追溯平台。 1.2 面向用户 本系统将面向所有用户,包括终端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厂商,原料供应 商,源奶供应商,经销商等。 1.3 在线帮助 本系统同时提供在线帮助文档,用户能够通过访问平台,利用平台提供的“帮助”按 钮在线浏览用户手册. 1.4 组织结构 本手册由以下章节组成: ?第三章介绍了‘企业管理信息’模块。 ?第四章介绍了‘奶源管理’模块。 ?第五章介绍了‘原料管理’模块。 ?第六章介绍了‘生产管理’模块。 ?第七章介绍了‘检验管理’模块。 ?第八章介绍了‘销售管理’模块。 ?第九章介绍了‘报表管理’模块。 ?第十章介绍了‘追溯管理’模块。 ?第十一章为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