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政治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政治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二是实行新民主主义,建立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三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政治原则:一是民族民主,实行民族平等、民主集中制;二是民主自由,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三是社会主义,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经济原则:一是实行国家调控,实行国家计划经济;二是实行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把握三大历史任务、三大政治原则和三大经济原则,以实现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那么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那么 2.1954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6.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 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 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9.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多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 3.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 " 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 毛泽东认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回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安排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 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概述

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过渡时期”,就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陆基本建立的这个阶段。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中共于1953年制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当时估计为十五至二十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渐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纲领性的目标。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关系的大改造,即使旧的各种私人所有制形式变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也即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跨越。 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1919年,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点和性质。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还具体分析了当时俄国的历史特点,指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基本阶级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这些基本经济形式和基本阶级力量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过度时期总路线

3.(1)书上P211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3) ? ? ?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民主主义的弊端日见端倪,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经济都极其困难。不但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4)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把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心,转变为以消灭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生产关系为中心;把原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0年以后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转变为15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以后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奠定了基础。 过渡时期总路线 简介 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抗美援朝可望结束;土地改革的任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 1952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多次讲过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上,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标志着总路线的最终形成。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同年9月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的根本思想,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来了。1952年9月以后,毛泽东曾多次讲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问题。在6月15日的这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中央宣传部着手起草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毛泽东在修改这个提纲时,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准则。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下半年由毛泽东提出,1954年为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批准,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来估计十五年左右时间完成,但在实际执行中,于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接着又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毛概作业第二次

毛概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总路线: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指导全盘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总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集中表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二、简答题: 1.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是什么? 答: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什么? 答: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的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答: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浅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背景 1、历史条件:全国大陆基本解放后,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通过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节减国家机构经费和恢复发展生产的种种措施,取得了财经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对中国具有榜样作用。 2、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土改后农村分散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间的限制和反限制矛盾突出,使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上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基本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联系在一起,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行将结束时,1952年年底,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此后,毛泽东几次强调“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重要思想,并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述。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并载入了同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及其关系 总路线包括两重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称“一体”或“一化”。列宁曾说“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并强调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二是实现对农

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试析毛泽东的过渡时期理论 摘要]社会主义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其间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准备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毛泽东 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其完整的表述是:“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其内容是正确的,人们从多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提出过程,以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依据,分析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理论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观点 广义的革命,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革,事物的飞跃和质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狭义的革命或者说本来意义上的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革命阶段。政治革命就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的革命。社会革命是指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到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社会革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革命,它的矛头不是对着垄断权的所有,而是对着所有权的垄断;社会革命是穷人反对富人的公开的战争。” 社会主义政治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劳动人民政权。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是指以社会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从而解放全体被压迫的人类,因为它将消灭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一切形式的剥削。”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历史过程的两个革命阶段,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列宁说:“这个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由无产阶级夺取可以用来镇压剥削者的一切反抗的政权。”由此可见,政治革命只是一次行动,是革命的第一步;社会革命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是革命的第二步,当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即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就结束了。但是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实现的,中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准备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先建设,后改造”的最初构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即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头脑是清醒的,思路是明确的。他说:“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在这里,毛泽东强调的都是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若干年”过渡时期的任务,即为建立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到底何时开始向社会主义的全线进攻,也许要十五年。”按照毛泽东的设想,我们的国家要稳步地前进,“经过新民主主义的改革,而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指出:“那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这样一般…相当长久?的时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总之,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构想是,先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过渡时期的时间大概是十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这种过渡方式,叫做“先建设,后改造”的思想。 (二)“建设与改造”并举的思想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时,他说,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作业2:简答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在继承前人的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2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上升到“本质”的高度作了马克思主义发展

史上的第一次概括。这一概括既包含着以往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从突破和创新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突出和全面阐明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映本质。过去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上,甚至把一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如计划经济等也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肯定。邓小平则从社会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一方面剔除了对社会主义本质或特征的种种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坚持。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切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答案: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间题。抗美援朝可望结束;土地革命的任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 1952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多次讲过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上,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 — 1 —

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标志着总路线的最终形成。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同年9月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 2 —

毛概课堂选择题

毛概课堂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 )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D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 A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D )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2、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C ) 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 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 A ) A、国家资本主义 B、和平赎买 C、合作化 D、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D )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5、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 A ) A、社会主义性质 B、半社会主义性质 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D、非社会主义性质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标志是( D )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党史试题——第三专题(含答案)

第三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A。 A.新纪元B.新阶段C.新时期 2.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B 。 A.1950年5月北京B.1950年6月北京C.1950年7月北京 3.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把争取 B 确定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领导全国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A.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初步好转B.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C.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4.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由 C 转移,这是党的历史进程中的一次深刻转变。 A.军事向政治B.军事向文化C.军事向经济 5.“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贪污、反受贿、反官僚主义 C.反贪污、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6.1949年,我国共有民主党派A。 A.8个B.9个C.10个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C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小商业和资本主义B.农业、私人工商业和资本主义 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8.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 B 基本确立。 A.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B.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C.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C ,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A.政治变革B.经济变革C.社会变革 10.毛泽东在 B 上提出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这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 A.1956年5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B.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C.1956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1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贯穿的基本方针是 C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服务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B 在北京举行。 A.1956年8月15日至27日B.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C.1956年10月15日至27日 13.中国共产党“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决策。 A.社会主义建设B.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 14.中国共产党“八大”认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毛概简答题

毛概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有哪几个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3.如何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第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不发展经济,综合国力就无法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从长远来说,中国就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局面。第二,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如果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具体体制,就不能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第三,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什么事都干不成。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时,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

中国现代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现代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现代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任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的好转。 战略方针:三个条件、八项任务 三个条件: (1)土地改革的完成;(2)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3)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八项任务: (1)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 (2)在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财政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的方针下,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3)在保障有足够力量用于解放台湾、西藏,巩固国防和镇压反革命,提高国家机构行政效率的条件下,复员一部分军队,精简行政机构。 (4)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 (5)认真地进行对于失业工人、失业知识分子和灾民的救济工作,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 (6)认真地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坚决地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 (8)坚决地执行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组织的工人成分,在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A、抗美援朝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2)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3)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直接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 B、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一,它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打倒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势力,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它有力地促进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这些运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从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并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扫清障碍。 第四,它大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村文化教育的垄断局面,科学的,进步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开始在农村建立起自己的阵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在土改后的广大农村蓬勃兴起。 C、镇压反革命的意义 第一,打击了敌人,教育了人民,纯洁了组织,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第二,粉碎了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扫除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使其在大陆无藏身之地。 第三,荡涤了旧中国历代政府未能肃清的湘西、广西土匪以及许

最新南邮毛概期末复习提纲最终版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3.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我国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9.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0.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11.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2.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13.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14. 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5.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6.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8.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9. 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应。 20. “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改革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

改造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三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民主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4.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发展生产 力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7.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是()。 A.积极领导 B.稳步前进 C.循序渐进 D.国家帮助 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阶段是()。 A.人民公社 B.互助组 C.初级社 D.高级社 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阶段是 ()。 A.人民公社 B.互助组 C.初级社 D.高级社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 A.利用 B.限制 C.和平赎买 D.剥夺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国民经济的恢复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