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用人之道

庄子说用人之道
庄子说用人之道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面临识人用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如何用好人始终是做好企业的关键。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用人的差距。关于识人用人,古代帝王、将相、明君的用人谋略,如今仍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文王观人之法

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一生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用人,首先要识人。要用好人,必须先了解要用的人。《文王官人篇》记述了周文王告诉太师尚父(姜太公)观察忖度感情真伪考试才艺的方法。这种方法表现在五征上,一是观诚,二是考志,三是观色,四是测隐,五是揆德。

所谓“观诚”。即受重用、宠信的人,要看他会不会骄奢淫逸;被当权者疏远、贬斥的人,要看他会不会背逆或有什么越轨行为;荣贵显达的人,要看他是不是见人就炫耀自己,显得了不起;默默无闻的人,要看他是不是有所畏惧。青少年要看他能不能恭敬好学又能与兄弟和平相处;壮年人要看他是否清廉实干,勤恳敬业,大公无私;老年人要看他是否思虑慎重,各方面都衰退了,身体精力都不济了,是否还要拼命挣扎;大臣是否忠诚。

所谓“考志”,是通过与对方谈话来考察他的心志。如果一个人的语气宽和温柔,神色恭敬而不奉承,先礼后言,常常自己主动流露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是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如果说话盛气凌人,话语上总想占上风,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不足,故意掩饰他的无能,这种人只会伤害别人。如果一个人的神情坦率而不傲慢,言谈正直而不偏私,不掩饰自己的美德,不隐藏自己的短处,不防备自己的过错会使自己被动,这是质朴的人。如果一个人的神情总是奉承别人,他的言谈竭尽阿谀谄媚,好做表面文章,尽量表现他微不足道的善行,因此而洋洋得意,这种人是虚伪的人。假如一个人感情的喜怒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乱七八糟的琐事虽然使人心烦意乱,但心志不被蒙蔽;不为厚利的诱惑所动;不向权势的威胁屈服,这种人是内心平静、坚贞不屈的人。如果由外在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怒;因事情繁琐而心生烦乱,不能安静;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一受威胁就屈服,这种人是心性鄙陋而没有骨气的人。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果断地处理事情,以无穷的应变能力面对突然的惊扰,不用文采就能表现出灵秀,这是有智慧、有头脑的人。假如一个人不能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又不听人劝告,执守一种观念而不懂得变通,固执己见而不懂得改正,这是愚鲁刚愎的人。如果别人说什么也不听从,自私自利,毫不掩饰,强词夺理,颠倒是非,这种人是好诬陷他人、嫉妒他人的人。

所谓观色,就是察言观色。观色所以能知人,是因为人的心气虽然涵藏在内心深处,但可以通过人的脸色去把握它。真正宽厚的人一定具有值得尊敬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一定具有不可震慑的神色;真正忠诚的人一定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神色;真正纯洁的人一定具有难以玷污的神色;真正有气节的人一定具有值得信任的神色。质朴的神气正义凛然,坚强而沉稳;虚伪的神色游移不定,让人烦躁不安。

所谓测隐,是看一个人,如果发现他要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让小利而争大得,言语恭顺装作老实,假装慈爱以充忠诚,小心谨慎地做事以博取好名声,这就是用仁爱贤惠来包藏祸心的人。考核一个人时,如果向他提问他不回答,仔细追问他又含糊其辞;外表让人感到很有学识,打着传播真理的招牌放纵自己;为环境所困时,一旦没招就故作深沉。这是借学识理论来隐匿其良苦用心的人。观察人时,如果他大唱高调以示廉洁,装作雷厉风行给人造成他勇于作为的假相,内心怯懦却在虚张声势,屡屡自我矜傲,狐假虎威,盛气凌人,这是用廉洁和英勇来包藏私心的人。

所谓“揆德”,就是用估摸一个人的品德的办法来评断人。如果一个人言语忠诚,行为庄重,由于意志坚定而大公无私,做了好事不求回报,内心忠厚而明察,其貌不扬但性情安静稳妥,这是居心仁厚的人。如果一个人遇有突发性变故而能卓有成效地处理,身处穷困之境而能奋发向上,进身立功能够如意,这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一个人富贵显赫之后仍然恭敬勤俭而不失威严,对人彬彬有礼而不骄傲,这是有福德的人。有的人处在简陋贫寒的状况下而无所畏惧,处在安乐富贵的情况下而不奢侈,功劳卓著而不背叛,高兴或愤怒时都很有节制,这是有操守的人。

庄子用人之道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用人之道,概括为九个方面:

一、远使之而观其忠

意思就是把人放到远离领导的地方去工作,观察他的忠诚度。事实上确有“远使之而观其忠”的必要。因为在一些人看来,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工作,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为什么在远离领导的地方工作,有的人就干得很出色,有的人就干得很糟呢?关键问题就在于是否忠诚。

二、近使之而观其敬

“近使之而观其敬”,就是将所要识别的对象派到自己身边工作,因为天天在一起,没有拘束,从而便于考察他的恭敬行为如何。也就是观察在与人相交往的过程中是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

三、烦使之而观其能

“烦使之而观其能”,就是在情况复杂时派他去工作,看他的能力如何。

汉代王符也认为领导的最根本任务是识别人才,识别人才最捷径的办法是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识别人才的善恶,才能区分佞巧奸滑之人。如果对于人才,不以贡献、功绩的大小来考察,就不能区分其优良和勤奋,勤的人得不到奖,懒惰的人得不到罚,结果是弊端丛生,不利于管理。如何考核,那就是授之以权责,看其工作能力。

四、卒能问焉而观其知

“卒能问焉而观其知”,就是突然之间询问他,看他的智慧如何。在当遇到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平常的人往往总是束手无策,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状态。而对于智商高,应变能力、反应能力灵敏的人来说,即便遇到料想不到的问题像连珠炮地向他扑来,他也会从容不迫,遇险不惊地、有条不紊地给以恰如其分的回答。

但也要避免走入“以言取人”的误区。有些用人者常常被他人的言论所惑而轻率地用人。孔子很憎恶言论君子行动小人,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主张在用人上既“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战国时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差点丧国。诸葛亮有知人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马谡当大将,失了街亭。西汉的桓宽也说:“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五、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表示在仓促的情况下和他约会,看他是否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如期无信,逾时或失约,说明这样的人无组织,无纪律,很难担起重任。

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即指在考察人时,通过托付给被考察对象以钱财而观察他的廉洁情况。庄子以为,殉财的小人可能富甲天下,但这样的人,耳朵要听钟鼓管箫之音,嘴巴要尝牛羊美酒之味,以刺激他的情意,遗忘他的事业,可谓乱矣;沉溺于骄盛之气,好像负重爬山,可谓苦矣;贪得无厌,取怨于人,贪图权柄,费尽心思,闲散无聊,沉溺酒色,身体肥胖,颐指气使,可谓病矣;为了求富逐利,所以积财高于墙而不知足,并且贪而不舍,可谓辱矣;聚财敛资而无所用,专意营求而不舍弃,满心烦恼,贪而无厌,可谓忧矣;在家担心盗贼,在外畏惧盗寇,里面楼台高锁,外面不敢独行,可谓畏矣。这六者,是天下之大害。

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在出现了危难的情况让其处置,可以在其处置危难的情况来观察他的节操。俗话说,危难关头见本色。或进或退,一目了然。

八、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以酒量才,煮酒论英雄。不仅是古人以酒斗乐、以酒寻欢的方式,也是古人考察人才的一种途径和有效方式。“醉之以酒而观其态”,是指用酒将人灌醉后来了解其变化的形态,知其修养程度。临危不惧,宠辱不惊,坐怀不乱,镇定自如,这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如果整天沉迷于酒色,逢酒必喝,逢喝必醉,丑态百出,说明这人修养尚差。酒后失态,酒后乱性不成体统。如委予重任,必误大事,又何以服众?

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就是将对方放在混杂的环境里,看他的本性如何。混杂的环境可以锻炼人,也容易改变人,使人丧失本性。庄子说,丧失本性的表现有五种: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激扰嗅觉;四是五味浊口,败坏味觉;五是好恶迷乱人心,使性情浮动。五色未必乱目,但若失去本性,被五色所炫惑,那么当然心神摇荡,追逐美色去了。好恶未必乱心,但有好恶就必然有某种立场和先入之见,如果固执地坚守这种立场和由此而来的善恶正邪分别,那么要是它们不合天道的话,则必然带来恶果。

浅谈集团公司用人之道

浅谈当前环境下企业的用人之道 破解“企”字,有一个精当的说法叫“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首要资源,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成功的企业必定是能不断聚集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企业。企业只有把“人”用好了,才能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市场经济的汪洋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决胜未来。用人是一门综合学科,更是一门综合艺术,今天,我就和大家谈一谈当前环境下企业的用人之道。 首先要认识到目前企业的用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企业的用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制造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企业选择,企业不愁招不到人,在用人方面拥有绝对的主导权。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数量急剧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内劳动力资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业的选择渠道增多了,对现有工作不满意很容易就能换一份工作,这就导致劳动力的流动性变大,使企业用人难、留人难。 二是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前的劳动者是传统的一代人,他们感恩思想重,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很多人在一个单位能任劳任怨干上一辈子。现在不同了,80后、90后成为各个领域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这一代人自我意识、权利意识更强,不仅要

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福利待遇、更轻松的工作内容、更自由的工作方式、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等,其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也远不如上一代人,他们不愿加班、不愿上夜班、不愿干苦差事,当所在单位与自己所想的存在差距时立马就会跳槽,有的甚至工作两三天就走人,流动性特别大。此外,现在的这一代人权利保护意识更强,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三是劳动力的保障措施更完善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保护,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并颁布实施,中国的劳动用工标准不断提高,为企业用人带来了很多影响,比如企业不能再随意延长试用期,不能随意决定试用期员工的工资待遇,不能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必须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必须加强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等等。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不断上升。 四是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更高了。企业以前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管理上相对不规范,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高,不仅很容易就能找到合适的员工,而且新员工也能够较快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当中。现在的企业不仅在管理上不断完善,而且生产技术经过多次升级换代,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进入到自动化生产阶段,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企业招聘合适员工的难度在增加,新员工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环境,加上员工流动性大,为企业的用人带来了很大影响。 五是东海的自身环境加剧了用工难。首先,东海在省内乃至国内尚属于欠发达地区,城市规模和工业化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上周边没有大中城市带动辐射,不仅难以吸引到高端优秀人才,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也较为严重;其次,东海本地企业虽然数

古代最经典的七个人才案例

古代最经典的七个人才案例 中国历史悠久,各种人才智慧的学说纷呈,而人才智慧的典范更是举不胜举。中国是一个智慧大成的民族,人才智慧的经典案例,让人拍案叫绝,下面精选几例,供大家借鉴。 引才案例: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范睢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睢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睢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今天的企业老板做何感想,将如何引才纳贤?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老板们来做续尼? 识才案例: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 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所谓识才不只是看看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这么简单。而要从小的方面推断大的方面,从今天的行为推断以后的行为,得出用人策略。周亚夫是汉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忠心耿耿。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

严介和企业管理十大用人之道

大用人之道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讲,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 压力丝毫没有减轻,专门是用工咨询题,专门多企业都存在严峻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专门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那个矛盾。企业谈治理,确实是管人,管人的关键确实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一一赏识的部下”可不能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确实是运动员,中层确实是教练员,高层确实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情况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关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确实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讲!目标确实是金牌,把情况做好,达到目标,这确实是标准!其他的不谈!一切用数据讲话,把好的情况做到更好,把不行的情况也做到尽善尽美!如此,确实是优秀的基层!如此才能谈做人! 关于考核中层职员,确实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如此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确实是讲,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如此,才是合格的中层! 而关于考核高层,确实是裁判员,裁判员确实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承诺人犯错,如此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万万千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培养人才。 才能、德行、胸怀,这确实是检验基层、中层、高层的用人标准用人理念: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阅历更讲能力,讲资历更讲奉献,讲道德更讲风格 用人理念是小、中、大企业都必须具备的,专门是关于小企业来讲,能够无

浅谈领导的用人之道

浅谈领导者用人之道 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组织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韩非子·八经》中讲“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对一名领导者来说,在他为实现政治路线而进行的组织领导工作中,首要的就是人才问题。因为不论是科学决策的执行,还是组织管理的实施和各项领导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人才这个决定因素。作为一名领导者,他不可能掌握现代化生产的一切科学技术知识,不可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揽各种巨细事物,不可能事事亲自动手干。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领导者的责任除了“出主意”之外,就是“用干部”。任何一项组织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领导者能否有效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领导者要人尽其才,整合组织中各成员的长处共同实现群体目标 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汉高祖刘邦能胜楚霸王项羽,主要依靠萧何、韩信、陈平等贤人智士的辅佐;蜀主刘备能与东吴孙权、魏国曹操成三国鼎立之势,因为他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有结拜兄弟关、张二将力战沙场;唐太宗李世民能御敌寇于境外,兴华夏于乱世,因为他虚怀若谷,“房谋

杜断”、魏征为镜,功臣个个出类拔萃。以上这些任人惟贤、人尽其才、不避亲仇的做法,对领导干部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此,我们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人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此外,干部选任原则和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每项原则的深刻内涵,并从整体上去把握,真正做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使干部的专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在班子的配备上,我们既要注重班子成员年龄、知识、专业等方面的科学统筹,也要注重成员气质、性格和潜能的优势互补,形成专业上互补、性格上默契、个性上相容,实现最佳组合。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们应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良匠无弃木,明主无弃士。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前提下,对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干部,只要其缺点不是原则性的,就要果断地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切勿因求全责备而错失良机。这需要我们综合比较、量化分析、整合盘活现有干部队伍,以科学的方式选对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人是有自己的意志、思想和愿望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要能够根据需要,人事相宜,选用得当,真正把每个人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自己的工作与全局的关系和意义,才能使每个人积极主动、放心大胆地工作,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每个人

案例3: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

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 松下电器公司把“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公司根据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各种综合性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机构。 松下的人才观 他经营思想的精华——人才思想奠定了他事业成功的基础。松下先生说:“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没有人就没有企业”。“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气器具。”松下的心愿是这样的:事业是人为的,而人才则可遇而不可求,培养人才就是当务之急。“别家公司输给松下电器公司,是输在人才运用。” 人才的标准:不念初衷而虚心好学的人,不墨守成规而常有新观念的人,爱护公司和公司成为一体的人,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人,有自主经营能力的人,随时随地都有热忱的人,能得体支持上司的人,能忠于职守的人,有气慨担当公司重任的人。 松下的选才观 (1)人才可遇不可求,人才的鉴别,不能单凭外表,人才效应不能急功近利,领导者不能操之过急。 (2)吸收人们来求职的手段,不是靠高薪,而是靠企业所树立的经营形象。 (3)争取人才最好不要去挖墙脚步。 (4)人员的雇用,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见得合用。只要人品好、肯苦干,技术和经验是可以学到的,即所谓劳动成果=能力*热忱(干劲) 松下的人才培训观 松下的职工教育是从加入公司开始抓起的。凡新招收的职工,都要进行八个月的实习培训,才能分配到工作岗位上。 (1)注重人格的培养。松下认为,造成社会混乱的原因,可能在于忽略了身为社会人所应有的人格锻炼。缺乏应有的人格锻炼,就会在商业道义上,产生不良的影响。(2)注重员工的精神教育。 (3)要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工作上的需要,但如果员工没有正确的判断事物的价值,也等于乌合之众,无法促进公司以至社会的繁荣。 (4)训练员工的细心。 (5)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松下认为,无论政治或商业,都因比较而产生督促自己的力量,一定要有竞争意识,才能彻底地发挥潜力。 (6)重视知识与人才相结合。 (7)恶劣环境促使成功。 (8)人才要配合恰当。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术,可是用在人与人的组合调配上,如果编组恰当,一加一可能会等于三,等于四,甚至等于五,万一调配不当,一加一可能会等于零,更可能是个负数。所以,经营用人,不仅是考虑他的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 (9)任用就得信任。松下说: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这样才能让下属全力以赴。 (10)任用强过自己的人。松下主张任用强过自己的人,认为员工某方面的能力强过自己,领导者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11)创造能让员工发挥所长的环境。 (12)不能忽视员工的升迁。

严介和的用人之道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2012年03月08日07:16腾讯财经[微博]我要评论(16) 字号:T|T [导读]如何用人才算成功?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用人”,在我看来,也只有简单五句话:“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善于善败,乐于取舍,成于归零”。只要做到这五句话,想不成功都不行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严介和(微博),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郑和舰队首席顾问,华佗论箭首席专家,新华社《新论语》总撰稿人。作品有《管理境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产业决定未来》和《严介和新论语》五部曲。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

毫没有减轻,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很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矛盾。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用人标准: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对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相结合,做人无私则无畏,做事无私也有畏,这样,才是合格的中层! 而对于考核高层,就是裁判员,裁判员就是只管人不管事。因为高层只负责用好人,该管则管,不该管千万不要管!给下面的人多留点空间,允许人犯错,这样才能使下属迅速成长。万万千不能做诸葛亮般的人物,最后累死了自己同样亡国,因为不是后续无人,而是没培养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之道软件实验报告

一、用人之道介绍: (1)《用人之道-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是国内领先的全面训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技能的平台。产品在引进国际上成熟的人力资源实战训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高校应用现状及市场环境,吸收卓越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成果与经验,进行了针对性的开发与完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程模拟实战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与提升系统。 《用人之道》是一种全新的实验实训课程,产品运用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结合严密和精心设计的商业模拟管理模型及企业决策博弈理论,融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商业运营环境,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决策。电子对抗实践课程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企业竞争商业环境,融合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用、留等知识内容,同时涵盖了企业组织设计、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团队合作、沟通、执行力等多职能领域的管理知识与综合技能。课程将这些知识和教学内容设计在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运营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的人力资源和经管理论知识加深实践理解,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用人之道》的主要功能: 《用人之道》强调的是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的训练与 提升,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与快速适合企业环境的能力。

《用人之道》采用的是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商业模拟教学技术来实现的培训课程和实践工具。与传统授课式或案例式学习方法比较,本课程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枯燥的说教模式和空洞的讨论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若干名学生组成模拟企业,为完成经营目标,借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亲自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独立完成各项经营决策,掌握在真实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决策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估,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并达到提升综合管理技能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绩效的提升,并最终体现在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上。如何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义与最终目标。 (3)《用人之道》特色优势: 《用人之道》能力训练课程不仅是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更是强调人力资源实战技能的训练与提升,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价值,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战教学训练系统。 1、科学扎实的理论基础,逼真模拟的企业运营 2、授课与实战紧密结合,强化综合能力的训练 3、学生主动参与度更高,学习训练的效果更好 4、教师容易授课,学生方便使用 5、应用更灵活,技术更先进。

三星集团的用人之道

三星集团的用人之道: 一、公司简介 三星集团今天之所以成长为一流国际跨国企业,关键在于它实行了韩国企业界所称道的“人才第一”战略。三星集团追求的事业报国、合理经营原则、实际上是以“人才第一”战略为基础的。三星集团前任董事长李秉喆先生是韩国经济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它苦心经营了30多年,终于使三星集团成为拥有20多个企业,20万职工,近490亿美元资产,排名世界第14位的著名大企业。用李秉喆先生自己的话说,三星集团成功的秘诀就是“贯彻了人才第一的战略思想。” 李秉喆先生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表示:“自从三星创建以来,我一直花80%的时间来吸引和培养人才。我坚信,企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员工的素质。”事实的确如此。三星集团之所以能不断扩大,并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半导体以及汽车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竞争,关键就在于它一贯重视人才,重视人才的吸引,重视提高员工素质。 二、公司的用人制度 在早期家族式经营盛行的年代里,三星率先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抢先一步汇集天下人才于一家。这些人现在已经成为三星集团的栋梁,推动着三星的事业蒸蒸日上。宋世昌先生就是三星集团实行招聘制度一期考试的合格者,现任三星集团新闻文告社社长一职。他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在20世纪50年代末,大学毕业就业机会是极为有限的,除了银行和政府机关,可去的企业寥寥无几,当时的就业情报来源也是极为有限。对商经系大学毕业生来说,《财政》杂志是唯一的就业情报来源,而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只有三星公司和银行,就业大门很窄,竞争非常激烈。1956年末,大学的公告板上登出了三星公司的招聘广告,这是三星公司第一次全方位对外开放,利用媒体向社会广纳贤才。三星公司首次举办的公开招聘笔试是在汉城大学进行的,有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这次笔试,经过激烈的竞争,只有27名大学生中选。” 三星集团是在韩国首创公开招聘先例的大公司,这种制度一直维持到今天。目前,三星集团核心机构成员的70%以上都是招聘而来的,这些人才是三星集团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离开了他们,三星的蓬勃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三星公开招聘方式分为笔试和面试,这与目前其他大公司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同,但三星的特点是,在这两者之间更偏重于面试,通过面试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笔试的成绩或大学的成绩达到三星要求的标准,才有资格进入面试阶段,在用人上,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的比重达到3/7,可见三星对面试的重视程度。 据说,三星每次进行招聘面试时,前任董事长李秉喆先生每每亲临现场。从开始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到1978年的20多年间,李秉喆先生每年都要亲自与百名新考生面谈。面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重点考察人品,第二阶段则重点考察能力。过去,由董事长亲自组成的董事团主持第一阶段的面试,由分公司的经理和秘书室的干部参与第二阶段的面试。后来这一方式有所改变,由分公司经理团主持第一阶段面试,各公司干部参与第二阶段面试。到1993年,三星公司将用人权进一步下放,第一阶段由各分公司干部主持,第二阶段由副科长参与,三星为保证面试的质量,一般选拔阅历丰富的人担任面试委员。 三星如此重视面试,目的是保证能录用到真正的优秀人才。面试的内容包括智能、道德品质、能力、人际关系、信念、开拓能力、健康等方面。由此可见,三星选拔人才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全面性。三星用人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在20世纪80年代,三星最重视的用人标准是强调一个人正直以及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次才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挑战精神、创新精神、责任心以及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等。到了90年代,三星把用人的重点放在一个人是否具有改革精神上,其次看他是否具有挑战精神、个性强不强、能不能适应三星的组织文化等。 除了以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以外,三星还十分重视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有用人才。目前

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篇一: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魏阳 学号:704021XX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21班 实验地点:实验楼109 实验时间: XX年6月15日—6月19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熟悉《用人之道》软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些招聘方法,在限定的经营环境对一家初创公司进行人力规划、实施和控制,从而取得经营效益。 2.通过《用人之道》课程实训,认识和正确处理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学习怎样选好人、用好人,同时能够让员工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企业创造财富 二、实验内容 通过《用人之道》这一软件平台进行模拟操作,从而让我们亲身感受企业经营的实况,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了解。 三、实验心得通过一星期的实训,在老师的进度安排

与指导下,我们组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名学生组成模拟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参与企业运营管理,完成各项经营决策,掌握在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估,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并达到提升综合管理技能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次我们由于对产品研发、销售和客服部之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经营不善,总结了错误之后在第二次综合排名分数为第二。当然在这次实训中,我们也学会了团队的重要性。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是需要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当然其中出现过争议,但我们以团队利益为最重,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商业运营环境下,我们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决策。感受到运营一个公司的不易,这需要对于企业经济能力、人员激励、发展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对于以后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次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员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了解到团队协作的高效性和必要性,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独立决策能力等,有利于满足今后工作的需求,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篇二: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之道软件实验报告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的用人之道

目录 一、曹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 (2) 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 (2) 曹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与才 (3) 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廉与贪 (5) 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降与叛 (5) 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大与小 (6) 二、曹操是个好老板 (8) 1、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9) 2、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10) 3、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11) 4、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12)

陈寿的《三国志》为曹操做传,最后有一段总结,这段总结陈寿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第一点,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第二点,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呢?两个原因,第一是曹操精于谋略,第二是曹操善于用人。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曹操一生做的一个总结,可见用人之道对于曹操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其实所谓用人之道,无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用。 曹操的的用人做法可以总结十六个字: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也就是说曹操他是实实在在地希望有很多的人才来帮助他,在此前提下,曹操妥善地处理了五种关系。 一、曹操的用人政策中的五种关系 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与实 第一种关系就是“名与实”。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名人,也有能人,名人和能人它不是一个概念,有名的他不一定有能耐,有很多人有能耐他可能不一定有名声,他可能默默无闻。那么你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就有一个选项,你是要名人呢,你还是要能人呢?曹操的政策是什么呢?名至实归,更重实际。这个话怎么讲?曹操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很多很多的人来帮助他。而且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政治资本是不如他的对手的,比如袁绍,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支持,比方说孙权,他有父兄留下一片现成的基业,比方说刘备,当然也没有什么本钱,但是他自己弄出一个来,刘皇叔,他至少有一张可以骗人的名片,曹操有什么呢?一说起来,太监的孙子。我们知道在东汉这个时代它是很重名的,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汉代便以名教治天下,我们读孔子的书知道,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说,先生如果做了官,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名是很重要的,曹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希望争取当时的豪门世族、社会贤达、社会名流这样一些人能够来支持他。 所以曹操不是不要名人,而且是很欢迎名人,但是曹操心里很清楚,这些名人不一定能够帮忙。曹操的态度很简单,你来帮忙固然好,帮腔也不错,帮凶也

企业用人之道

浅谈企业用人之道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要建立科学的、正确的用人观,是一个渐进的、长远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本文试就企业如何才能管好人和用好人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企业;人才;选人;用人 人才资源位于企业各种可支配的资源之首。人才是水,企业是舟,水可载舟,亦可度舟。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用人的差距。 一现代企业人才的地位和用好人的作用 (一)用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由用人本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现代社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首先从人开始的。管理对象中的各个不同因素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环节,都需要人去掌握和推动。没有人去正确、合理地支配和使用财、物、信息和时空,它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无法实现管理目标。所以说,现代管理的本质是人的问题;但人的因素本身并不能自发的起作用,必须通过对人的管理才能体现出来。由此看来,用人机制的好坏,决定了其它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与否及其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管理工作的成败。 (二)用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企业文化、生产经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要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而且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企业管理,是影响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用人机制,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企业经济发展;而落后、保守的用人机制,则会束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用人机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索,分析各类职位和人才的特点,研究掌握各类人才成长和管理的客观规律,为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人力资源。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能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挖掘、发现、培养和使用,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的成长,并能激励人们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反之,落后、保守的用人机制,就会埋没人才,压制人才,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合理地开发和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对企业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公开竞争,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中国最经典的七大人才案例

;中国历史悠久,各种人才智慧的学说纷呈,而人才智慧的典范更是举不胜举。中国是一个智慧大成的民族,人才智慧的经典案例,让人拍案叫绝,下面精选几例,供大家借鉴。引才案例:秦昭王五跪得范睢。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范睢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睢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睢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今天的企业老板做何感想,将如何引才纳贤?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老板们来做续呢?识才案例: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所谓识才不只是看看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这么简单。而要从小的方面推断大的方面,从今天的行为推断以后的行为,得出用人策略。周亚夫是汉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忠心耿耿。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汉景帝说:“既然丞相不习惯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结束。”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汉景帝通过吃肉这件小事,试探出周亚夫不适合做太子的辅政大臣。汉景帝认为,周亚夫应把赏他的肉,用手拿着吃下去,才是一个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周亚夫要筷子是非分的做法。汉景帝依此推断,周亚夫如果辅佐太子,肯定会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弃了他做太子辅政大臣的打算。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用才案例:神偷请战。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得当,事半功倍。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这时神偷请战,在夜幕的掩护下,他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企业老板们要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千万不能夹杂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干将。育才案例:纪浪子训鸡喻育才。一般情况下,人才到位须进行培训,并且育才是企业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没有持续竞争力。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

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大有学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故事,应该来自于三国,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未怀疑过忠心耿耿的部下,是亲情凝聚的典范;关羽,可以放弃一切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苦难回到刘备的穷困旗下;张飞,可以腥风血雨先打下一块小地盘,等着刘备来做主当家;赵云,可以冒生命危险,抢救刘备的儿子,维护刘备的家人完整;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多人的拥护,让我们不得深思刘备作为一名领导者的能力。然而刘备管理的基石就是信任感重于亲族。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之中的“疑”是指不分明、不确定、不相信,并且有疑心。而这句古话的大概意思是指对感觉靠不住、没把握、不放心或者认为有问题的人,不能分派任务,不得善用;然而对感觉不错的,认为是可用之人,可造之材的就要善用,大胆的指派任务,不需要有所顾忌。其实这句古话传递给我们众人的建议则是:怀疑人就不要用人,用了人就不要对人不放心。 在当今社会,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千姿百态,错综复杂,一切的一切不是都如说起来那么容易。一般来说,无论是企业单位,或者是事业单位,关键是用好人。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根据需求招聘人才;根据人才的不同能力发掘到其善任的方面;然后好好的发挥人才的特长,扬长避短去用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的调查研究,及适当的观察必不可少,因为只要这样才能确定人才的各方面素质涵养,从而放心善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才来之不易,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意指人才的难觅。所以一旦发现人才,就可以因人成事,因“神”盖“庙”,对企业而言则是可以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就人才而言,“德”和“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两个方面。“德”,顾名思义是指人的品德,古人讲得仁、义、礼、智、信就都包含其中。在一定

魏文侯重贤用人之道浅析

魏文侯重贤用人之道浅析 魏支侯非常重揽人才,其重贤用人之道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旧制,选贤任能;二是总贤若渴,极力访求;三是重诺守信,以诚待人;四是任人以能,避其所短;五是心胸阔达,善于纳谏;六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作为魏国强盛因素之一。魏文侯的重贤思想和用人举措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魏文侯是魏国的开国之君。魏国是战国前期最为强大的国家。魏国的强大,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文侯尊重贤才善于用人有直接的关系,现对文侯的重贤用人之道分析探讨如下: 一、政革旧制,选贤任能。战国初年,各国官制的基本特点仍是?世卿世禄?制。在这种制度下,职位、俸禄由大小贵族世袭,政权被贵族所垄断,选官用人只重出身,不问贤愚,贵族尸位素餐,庶人鲜能出人头地。该制度创行数百年来,已成为政治进步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打破旧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选取人才的范围,发现选拔更多的人才,魏文侯对世卿世禄制度进行了改革。他采纳了李悝的?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建议,剥夺了贵族?无劳而食,无功而禄?的世袭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从而达到了?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目的。在制度上为大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二、思贤若渴,极力访求。魏文侯非常重才惜贤,凡贤

能之士,必多方访求,务为已用。魏成曾荐段干木于文侯,为延揽段干木,文侯虚心屈已,极为谦诚。据皇甫谧《高士传》载:?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干木逾墙避之,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闾而轼(凭轼起立,不敢倨坐,以示恭敬)。其仆日:‘君何轼?’日:‘段干木贤者也,不趣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已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过其闽而必轼,立倦而不敢息,态度何其谦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文侯礼贤下士、思贤若渴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段干木,段干木遂允文侯之请而为文侯师。四方贤士看到文侯屈国君之尊如此礼贤,都争相归从文侯而乐为之用。 三,重诺守信,以诚待人。人无信不立。讲诚守信立身之本,它体现出一个人对所允事情的重视和对当事人应有的尊重,魏文侯在这方面也给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据《韩非子》载:?魏文侯与虞人(掌管山泽之官)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日:‘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战国策〃魏策》的记载小有出入:?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用人之道有七种方法

诸葛亮认为:知人之道有七焉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心,即不了解人的本性,这是为将之大忌。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如何了解下属的本性呢?诸葛亮在《将苑.知人篇》里,提出了七条“知人之道”。 一曰:间之以是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性。 一是“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故意用各种是是非非的问题来考察其是否有坚定的意向和主见,属于操守。)即用间离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志向专一,立场坚定,是事业成功的根本。那些“墙头草”式的人物,随风摇动,忽而东、忽而西,是不可与交,也难成一事的。然而,这些人往往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表面上甜言蜜语,伪装得惟妙惟肖。只有“间之一是非”,将其置于大是大面前,才能辨其真伪。 二是“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 (用各种辩论来考察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属于才干。) 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有的人受到激烈言词刺激,就象烈性炸药,一点就爆,爆完后也就烟消云散了。有的人却气度恢弘,沉着应变,不上火,不冒烟,从从容容地论辨,以取得胜利。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面对“明枪暗箭”,表现了何等的迷人气度和应变能力!在今天的市场竞争舞台上,不能随机应变的人,是一时一刻都难站稳脚跟的。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要求其出谋划策以观察其见识,属于才干。) 即就某项计划、决策和措施,向他咨询,并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一个企业搞技。改造或产品开发,一般要选择二至三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如何取舍?往往在这个时候,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经验积累和学识水平。那些平时夸夸其谈,“咨之以计谋”而犹犹豫豫,不能裁决,没有丰富经验和真才实学的人,是不足重任的。 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如实告知甚至夸大事情的严重性,考查是否临危不惧,属操守。) 即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和勇气。一个人的真正胆识和勇气,都是在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那些平时拍胸脯、舞拳头,好似英雄的“好汉”,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企业面临转产,面临倒闭,如何力挽危局,转败为胜?只有临危不惧,处惊不变,敢于面对现实,勇闯难关的人,才是真正有为的勇士。 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将其带到纸醉金迷的场合而观其品性,属于操守。)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 用人之道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严介和:企业管理之十大用人之道 [导读]如何用人才算成功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用人”,在我看来,也只有简单五句话:“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善于善败,乐于取舍,成于归零”。只要做到这五句话,想不成功都不行。 严介和: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郑和舰队首席顾问,华佗论箭首席专家,新华社《新论语》总撰稿人。作品有《管理境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产业决定未来》和《严介和新论语》五部曲。 2011年,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融资难、资金链吃紧、出口市场萎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2012年开年,中小企业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

尤其是用工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家很头疼,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矛盾。企业谈管理,就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就是用人,那么,作为企业家,如何使得你的“第一上帝——赏识的部下”不会离你而去我谈谈我十多年用人、育人的心得。 用人标准: 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 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员,高层就是裁判员,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 对于考核基层运动员,金牌就是目标,没资格指手画脚!多做少说!目标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达到目标,这就是标准!其他的别谈!一切用数据说话,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是优秀的基层!这样才能谈做人! 对于考核中层员工,就是教练员,教练员既要做事又要做人。因为好的教练员是拿过金牌的运动员,有背会的传承,也有体会的创新,这样的教练员,必须既做事又做人,也就是说,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团队,做人做事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用人之道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用人之道 “十一五”第七期校长提高培训班031号陈明川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德斯指出,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开发人力资源首要的就是要用好人。用人,是一门学问。俗话说:用好一个人,鼓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校长讲究用人之道,将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校长不一定是学校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但校长应该是高明的人,是能够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的人。三国中的刘备无疑是高明的人。刘备在曹操面前好像什么都不是,然而他却能把诸葛亮、关张赵等人召在一起为他卖命,不但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也成全了诸葛亮的一世英名。 有位校长的用人原则很有道理:有才有德的人,提拔重用;有才无德的人,培养使用;有德无才的人,调配任用;无才无德的人,坚决不用。通过这一段学习,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对学校管理中如何用人,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学校管理者、教师和职工都是社会的人,受到成长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趋向、习惯与偏好,甚至会具有某些方面的毛病与缺陷。这些偏好、毛病、缺陷只要不碍大局,不影响其所从事的工作,就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只要学校管理者为其创造了适当的条件与机会,采取一些补救与控制措施,他就能充分发挥优势、尽力避免劣势,保证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有效达成,这一点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的。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领导能尽量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在发挥特长的同时不断修正其不良习惯,那才是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肯定会形成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积极进取的教师群体。 二、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道出了协作、互补的妙处。美国管理专家彼得·杜拉克对此有一段精妙的说法:假如一个团队所有的人没有短处,那么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