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字体:】【2007-7-11】【作者/来源汇丰贸易】【阅读:113 次】【】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2.眉形绿茶精制

茶叶精制,顾名思义是精工细作的意思。长炒青的绿毛茶,经精制整形后,概称眉茶,中国的眉茶有屯绿、舒绿、姿绿、饶绿、杭绿等,其制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筛路类同。浙江省的眉茶分杭绿、温绿、遂绿,现在以杭绿为例加以说明。杭绿全省统一为12个筛号茶:4、5、6、7、8、10、12、24、34、80、100孔茶。

毛茶复火滚条

4 5 6 7 8 10 12 16 24 34 80 100

毛抖

毛撩

前紧门

复撩

机拣

风扇定级(剖扇、复扇)

净机拣

电拣

手拣

补火

车色

净茶分筛

后紧门

净撩

清风

拼配装箱装袋

本身路工艺流程图

(图略)筛分作业的筛网配置及分出现的筛号茶示意图

外销眉茶分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片茶、碎茶、粗未和细未。在每个品名中又分若干个级档。例如珍眉又分为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珍眉不列级。外销眉茶出口,一般不报茶名,而采用代号,例如特珍一级,用9371、珍眉一级为9369。这些茶都是由长炒青绿毛茶经精制而成。出口眉茶的花色级档如上表所列。

贸易样编唛和加工样板唛不同,贸易样按出口茶号编唛。加工样编唛一般由一个中文字和五个阿拉伯数字(由出口公司定)。中文字为厂名称称,阿拉伯数第一个数为年份,第二个数为品名(珍眉为1,贡熙为2,雨茶为3,特秀为4,秀二、秀三为5,片为6),第三个数为级别,第四、五个数为流水号码。如“名81201”为名茶厂1988年珍眉2级第一批出厂样。

中国绿茶是工夫茶之一,精制筛分,甚为精细,基本分为三路—本身路、圆身路和筋梗路。(1)本身路

工艺流程为:毛茶复火——滚条——筛分——毛撩——前紧门——复撩——机拣——风选(剖扇、复扇)——电拣——手拣——补火——车色——净茶分筛——后紧门——净撩——清风——入库待拼——匀堆装箱(见“本身路工艺流图”)。

复火:将炒青毛茶用烘干机复火。烘至含水分5-6%。

滚条:烘后趁热投入八角型的滚筒内滚条,使茶身紧结、脱钩。滚条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

筛分:滚条后的毛茶进行分筛,4孔底的茶叶按本身路加工,4孔面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筛网配置如上图。

毛抖:分筛出的4-7孔茶分别上抖筛机,初步分茶叶的粗细,产抖出外形粗大的茶条与圆头茶和外形较细的筋梗。7孔筛号茶的抖头并入5、6孔筛号茶复科,4、5孔筛号的抖头入圆身路。抖筛筛网配置如表。

毛撩:分筛后的4-24孔茶经毛抖后要作撩筛(毛撩),高档要经过3次撩筛。筛网配置

如表。

前紧门:4-6孔茶毛撩后复抖,也称前紧门,目的是抖去筋梗,分级取坯,提高纯度。筛网配置如表6。

复撩:前紧门后的4、5、6孔茶和剖扇后的7孔茶进行一次复撩,方法与毛撩同。

机拣:拣出较长的筋梗。用阶梯工拣梗机,第一格开沟大,二、三、四格开沟小。

眉茶精制中的抖筛、撩筛、前紧门、后紧门的净筛筛网配置,可参照下列各表进行。

毛茶头抖头

切分

4 5 6

抖筛

撩筛

机拣

风选

电拣

手拣

补火

车色

净茶分筛

紧门

清风

入库待拼

圆身路工艺流程图

本圆身路筋梗筋里筋机电拣头

切分切分切分

5 6 7 8 10 12-14 7-10 12-24 6-6 7-8 10-24 撩筛撩筛撩筛

毛扇毛扇毛扇

抖筋抖筋

机拣机拣

复撩

复扇定级复扇定级复扇定级

电拣电拣

补火补火补火

车色车色车色

分筛分筛分筛

紧门紧门

撩头割未撩头割未撩头割未

清风清风清风

入库待拼

筋梗路工艺流程力图(沈培和)

剖扇、复扇:第一道风扇叫剖扇,第二道叫复扇。目的分级取科,除去黄朴片。

剖扇:第一口取特一、特二;第二口取珍一、珍二;第三口取珍三、珍四。

剖扇后的正口、子口、次口要分别复扇。

特一、特二分别复扇后:一口为特一,二口为特二或雨茶,三口为珍一。

珍一、珍二分别复扇后:一口珍为一,二口为珍二,三口为珍三(并入剖扇珍三)。

珍三、珍四分别复扇后:一口为珍二,二口为珍三,三口为珍四。

电拣:高压静电拣梗,吸出黄朴片,一般要经过5-6次。

手拣:拣老梗、粗梗、白梗。只有4、5、6孔茶才需手拣。

补火:烘至含水率达5-5.5%。

车色:趁热车色,达到紧条、色泽起霜。

净茶分筛:4-24孔茶都要复撩,筛网配置方法同毛茶分筛。

后紧门:4-7孔茶复撩后付后紧门,后紧门的筛网配置见表。

净撩:4-24孔茶都要撩头割未。

清风:扇去轻质茶。

入库待拼。

匀堆装箱。

(2)圆身路

第一次切后分筛出的毛茶头,本身路的抖头,按圆身路加工,作业操作与本身类同,工艺流程见上图。

(3)筋梗路

本身路与圆路抖出的筋梗茶梗路加工,工艺流程见上图。

3、成茶拼配

成茶拼配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拼得好,能明显地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且不降低茶叶的质量标准。搞好拼配须撑握以下要领。

第一,熟悉标准样的品质特点:眉茶标准是由许多个筛孔茶组成,其中有的筛孔茶,这个因子好,另一个因子差,应看其相互相成的大致比例。

标准是每一级产品的最低标准,拼配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掌握特茶的数量与品质情况;在掌握标准样品质的基础上,查核待拼茶的数量与品质情况,然后先从外形着手拼出小样。当拼出小样的外形品质与标准相符时才能开汤审评,进行内质因子的调整。如果外形不符就进行湿评,意义不大。拼配小样还应掌握以下几种关系:

外形与内质的关系:眉茶拼配,外形、内质都很重要,但在具体方法上,应“先外后内”。外形很差,内质再好,也难以通过验收。

面张茶与外形的关系:面张茶的条索如何,对成茶外形质量有着最直观的重要影响,所以面张茶条索较粗松的应少拼或不拼;面张茶较圆身、短秃的不拼或少拼;面张茶较轻身,露朴的不拼或少拼。

整碎与外形的关系:要求各孔茶拼配比例恰当,筛档匀称,不脱档,不露脚。简而言之,眉茶中不应含有细未茶。

叶底嫩度与级档的关系:高档茶叶底较嫩软。上段是组成叶底的主体茶,只要抓好上段茶的拼配比例,是配好叶底嫩度的关键,适当调高春茶比例也是办法之一。高档茶叶底最怕露背筋黄。

净度与外形的关系:影响外形净度的主要因子是筋梗、朴片、茶籽、黄头和非茶夹杂物。特别是长梗、粗老梗、黄头影响最大。应做到下段茶去除轻片,中段茶无长梗,色泽要求协调,切忌露黄。

香气、滋味与级别茶的关系:高档茶不应露粗青气,应掌握好季节茶的拼配比例。,一般地讲,春茶嫩香味醇,夏秋茶香气差,味浓较青涩。

对烟焦茶、高火茶、陈熟味茶等,在拼配使用上要严谨。

考虑茶叶总体的经济价值:人们总希望多拼配高档茶出厂,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也应该如此,但是也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出了高档茶,留下大量低档茶,也不一定可取,有时为了“高带

低”,适当将部分高档茶降档使用,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在拼配中要总体考虑,搞几个拼配方案,进行比较,以充分发挥茶叶的经济价值,小样一经确定后,计算出其各号茶的比例,最后按此比例成品拼

配,进行匀堆装箱。

《茶叶加工技术》模拟试题

《茶叶加工技术》试卷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本试卷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 1、普洱茶熟茶的基本工艺() A、杀青—揉捻—干燥 B、摊晾—揉捻—发酵—干燥 C、发酵—筛分—拣剔—匀堆—蒸压—烘制—成型 D、萎凋—干燥 2、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A、微生物作用 B、酶促氧化作用 C、湿热学说 3、茶树鲜叶中水分含量约()%。 A 50 B 60 C 75 D 80 4、绿茶按干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A 炒青、蒸青、晒青 B 炒青、晒青、烘青 C蒸青、炒青、烘青 D 蒸青、炒青、晒青 5、绿茶的汤色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绿色 C黄色 D白色 6、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 ) A杀青 B 揉捻 C发酵 D干燥 7、下列属于黑茶的是() A黄山毛峰 B泾阳砖茶 C恩施玉露 D 六安瓜片 8、黄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艺是() A杀青 B做青 C闷黄 D 干燥 9、绿茶初制工艺分杀青、()、干燥。 A发酵 B揉捻 C渥黄 D 做青 10、红茶属于()。 A 全发酵茶 B半发酵茶 C不发酵茶 11、下列哪种茶,其制作工序中不需“杀青”工序的是()。

A绿茶 B青茶 C黑茶 D黄茶 12、“绿叶红镶边”是描述那类茶()。 A红茶 B绿茶 C青茶 D黑茶 13、绿茶茶汤中主要的色素物质是()。 A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 14、普洱茶采用()茶树鲜叶制成。 A小叶种 B大叶种 C中叶种 D中小叶种 15、莫干黄芽属于(B )。 A绿茶 B黄茶 C红茶 D白茶 16、下列属于绿茶的是()。 A铁观音 B碧螺春 C君山银针 D祁门茶红 17、下列哪类茶属于半发酵茶 ( ) A 绿茶 B 红茶 C 青茶 D 黑茶 18、湖北老青砖属于下列哪类茶( ) A 青茶 B 白茶 C 红茶 D 黑茶 19、下列哪个茶属于六大基本茶类()。 A乌龙茶 B花茶 C压制茶 D速溶茶 20、龙井茶因产地不同,产品各显特色,历史上有()、“龙”、梅三个类型。 A猴 B狮 C虎 D 雀 21、滇青是指()。 A炒青绿茶 B蒸青绿茶 C晒青绿茶 22、祁红产于哪里()。 A浙江 B安徽 C湖南 D湖北 23、下列属于黄茶的是()。 A广东大叶青 B竹叶青 C黄山毛峰 D湖北老青茶24、青茶产于福建、()、台湾三省。 A广东 B广西 C四川 D湖北 25、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开始。 A小种红茶 B红碎茶 C功夫红茶

(工艺技术)中国唐宋时期制茶方法与现代制茶工艺

中国唐宋时期制茶方法与现代制茶工艺 一、唐代的制茶方法 如欲窥中国制茶技术演进的全貌,从历代的茶书探索,即可得- 完整的概念。唐朝以前因无专论的茶书,关于茶的总总,约只限于文人的吟咏,而对其基本认识则文献阙阙,故难以考证汉、魏、六朝制法究为如何?,不过由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摘录北魏张揖所着广雅一文曰:「荆巴之间,采茶叶为饼状……。」由此可得知唐以前即做成饼状的团茶,这应是不会错的,至茶经出,即将制茶的器具及方法著书立论,承先启后,公诸社会,后人欲研究茶史、茶事,均首推茶经,原因即在此。对于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陆羽分二、三两章分别说明,而团茶的制造方法陆羽则分采、蒸、捣,拍、焙穿、藏等七步骤。并列如下:采茶 茶叶的米摘约在二、三月间,若遇雨天或晴时多云的阴天都不米, 一定等到晴天才可摘采,茶芽的选择,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嫩叶为佳。好品质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岩峭壁上,为了采得佳茗,经常要跋山涉水,承受体力的劳累。那时又无采茶工人,茶师通常是自己背着茶笼上山采茶,神异记中曾记载茶人虞洪入山采茶,遇到仙人丹丘子指引佳茗产地,并求以茶祀之的故事。

蒸茶 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牛(蒸笼)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于鼍上,蒸笼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 捣茶 茶菁既已蒸熟,趁其未凉前,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捣得愈细愈好,之后将茶泥倒入茶模,模一般为铁制,木模则较不常用,模子有圆、方或花形,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 拍茶 茶模下置檐布(檐是褶文很细,表面光滑的绸布)檐下放石承(受台),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使其结构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凝固,拉起檐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更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水份并未干燥,先置庄莉(竹篓)上透干。

茶技篇制茶技术(十四)

茶技篇制茶技术(十四) 内容摘要: (六)黑茶制造工艺 黑茶制造工艺分初制和压制两个部分。压制属紧压茶压制技术,在此不再叙述。这里只介绍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云南普洱茶等几个主要黑茶的初制工艺。 1.湖南黑茶制造 湖南黑茶原产于安化,现已扩大到益阳、桃江、宁乡、汉寿、临湘等地。黑毛茶鲜叶原料以新梢青梗为对象,不采一芽一、二叶。鲜叶原料一般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二级以一芽四、五叶为主,三级以一芽五、六叶为主,四级以对夹驻梢为主。 黑毛茶的制造工艺分杀青、初揉、握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 (1)杀青 由于黑毛茶鲜叶原料粗老,含水率低,叶质硬化,杀青时不容易杀透杀匀,所以在杀青前对鲜叶原料一般都要进行洒水处理。在湖南产区称洒水为“打浆”或“灌浆”。洒水量一般为鲜叶重量的10%左右。但也要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和采茶季节灵活掌握,通常是嫩叶少洒,老叶多洒;春茶少洒,夏、秋茶多洒;雨水叶、露水叶、一级叶不洒。洒水的操作技术是边洒水,边翻拌,做到洒水均匀一致,叶面、叶背都要有水附着,以水不往下滴为度。 杀青方法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手工杀青:为便于翻动和提高功效,手工杀青一般采用大铁锅进行,口径80-90厘米。在高70厘米的灶上倾斜安装,斜度为30度左右。杀青用的草把和特制的三叉状的炒茶叉必须备好。杀青锅温为

280-320℃,每次投叶量为4-5公斤。鲜叶下锅后,先用双手均匀快炒,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炒,俗称“亮叉”当蒸汽大量出现时,则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将炒叶转滚闷炒,俗称“握叉”。亮叉以散发 水分,防止产生水闷气。握叉使叶温升高,达到杀青匀透。如此握叉与亮叉反复进行2-3次,每次8一10叉,达到杀青适度时,迅速用草把将杀青叶从锅中扫出。杀青时间4分钟左右。 机械杀青:黑毛茶产区大都采用CC50型或CS一184型锅式杀青机,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时,每锅投叶量8---10公斤洒水叶。操作方法与绿茶杀青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多闷少透”。鲜叶放入锅中后,即 加盖闷炒,约2分钟左右去盖,透炒1--2分钟,然后再闷炒与透炒交叉进行,直至杀青适度。打开出茶门,杀青叶由炒手推动,自行卸出,立即停机,并清除锅内茶叶,防止产生焦糊气味。 杀青程度以叶色由青绿变为暗绿,青气基本消失,发出特殊清香,茎梗折而不断,叶片柔软,稍有粘性为度。 (2)初揉 初揉的作用主要在于破坏叶的细胞,使茶汁附于叶的表面,为进行下道工序创造条件,并使叶片初步成条。 杀青叶出锅后,立即趁热揉捻。热,有利于叶片卷折成条,塑造良好外形。如不趁热揉捻,水溶性的果胶物质就会随水和热的散失而凝固变性,粘度变小引起叶片变硬,不易揉破叶的细胞,也不易成条, 并会产生大量碎片。 目前使用的揉捻机主要有55型和湘新式两种:前者为中型,投叶量20^-25公斤,后者为小型,投叶量5公斤左右。中型揉捻机因投叶量多,可保持叶温,成条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最好是初揉采

制茶工艺—清茶初制

第九章青茶初制 本章重点:青茶的品质特点, 青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青茶,习惯上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青茶制工精细,综合了红、绿茶初制的工艺特点,即鲜叶先经萎凋,摇青,促使发酵,后进行杀青,揉捻和烘干。成品茶品质兼有红茶之甜醇与绿茶之清香。 青茶的品质特点:绿叶红镶边。要求汤色金黄,香高味厚,喝后回味甘爽。高级青茶必须有韵味。如武夷岩茶需有岩骨茶香之岩韵。安溪铁观音盾需有香味独特的观音韵。优良品种茶,都具有特殊的香气类型,如肉桂之桂皮香,黄旦之蜜桃香,凤凰单枞具有天然的花香。 我国青茶产区有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以福建生产青茶的历史最悠久,茶色品种最多,品质最好,是青茶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 青茶除内销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外,香港,奥门是主要的侪销市场。近年来贸易逐渐扩大,青茶外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美、日、加、德、英等。 青茶依其制法特点和品质特征以及产地不同,可分为闽北青茶,闽南青茶,广东,台湾青茶。 闽北做法掌握:熏蒸轻摇,发酵较闽南茶重,成茶香气幽长,滋味甜醇。 闽南青茶则:或重萎重摇,发酵程度较茶香清高,味浓厚。 广东:与闽南青茶相近。 台湾:生产乌龙,色种;色种发酵强度较轻,可窖花茶。 §9—1 青茶初制原理 一.鲜叶与青茶品质特点: 青茶具有自然花香和醇浓滋味,特别是优越的韵味得到古今中外饮用者的好评。其特殊品质的形成,除了优良品种,优异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制造技术外,与它的原料—鲜叶,有密切关系。 青茶要求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在顶芽全部开展而形成统计驻芽时采摘。青茶的原料要比红绿茶原料偏老些,这是形成青茶特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茶要求叶底的黄亮红边,是形成于萎凋和做青阶段,由于萎凋时叶缘失水快,细胞滚浓缩也快,氧化趋势加强,加之摇青时叶片与筛网摩擦,破坏边缘细胞,多酚类化合物与氧化接触被氧化而使叶缘变红。从物理性状来说,如果鲜叶太幼嫩,没有达到一定的硬化程度,萎凋失水过快,摇青时鲜叶较平优于筛面,就不能达到擦破叶缘细胞的目的,而且会使整个叶片产生红变,制成的茶叶的香气不高,不符合品质要求。 鲜叶内含主要化学成分随着茶芽伸青而变化的,咖啡碱多酚类,含N量采摘较迟的

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精修订

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 银杏保健茶的手工制作技术如下: 一、采叶制茶的叶以主干及侧枝中下部位置的叶片为佳,采摘时间以在生长期内的中午10时以前为宜。采回的叶子要及时加工处理,一时加工不完须注意保鲜。 二、杀青当杀青锅温烧至200℃左右时,将1公斤鲜叶投入锅内焖分钟,然后用手或“Y”字形木杈将叶片迅速从锅底翻上来,再均匀地抖顺锅底,直至手握青叶能成团,并稍有弹性时即可起锅。三、揉捻叶片杀青后稍加摊晾,接着用手紧握成团,在木板上向前推滚成圈状,使叶成细条状。推滚时用力要轻,方向要一致,直至用双手握紧叶子后再放开,叶能自然松散即可。四、初炒将锅加温到170℃-190℃,投入揉捻过的叶子,用双手或小木板压在锅内滚炒,并几次散开使叶子受热均匀。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有手感时取出摊晾,让其回潮变软。五、复炒将摊晾过的茶叶再投入锅中,用大火加热,但翻动要轻,用力要匀,炒至叶烫手为止。六、包装复炒茶叶摊晾凉后,用簸箕除碎末和杂质,即可用无毒塑料袋或铁罐等容器包装。密封后放在干燥无异味处贮存。 银杏叶饮料加工技术 一、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鲜银杏叶--→清洗--→干燥--→粉碎--→浸提--→粗过滤--→调配--→精滤--→灌装--→杀菌--→冷却--→保温观察--→成品。二、操作技术要点1、原料的采集与处理:在9月份采集发育充分的银杏叶,采后及时用流动清水漂洗干净,沥去表水,在通风干燥处摊晒或置于烘干机中在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以防霉变。为了充分浸提银杏叶中的有效物质,先将干银杏叶粉碎成过60--80目筛的粉状。2、浸提与粗滤:将银杏叶细粉与水按1:50之比

制茶技术——红碎茶制造

制茶技术——红碎茶制造 红碎茶制造 我国红碎茶初制始于1958年。自1964年在全国六个点普遍开展试制至今的27年间,已形成有传统制法、转子制法刃C·T·C制法及L·T.P制法四种基本制造方法。各种制法的初精制工序相同,但初制各工序的工艺技术指标各有差异。 红碎茶的初制与红条茶初制一样,都必须通过鲜叶验收与管理、萎凋、揉捻、发酵与干燥等工序。本节着重介绍红碎茶工艺技术指标,尤其是矫切工序中使用的不同机具及其操作方法。其他与红条茶初制相同之处不在此赘述。 (1)萎凋 红碎茶制造中,有不经萎凋的制法,但实践证明不经萎凋的红碎茶片茶多,内质缺少浓强度。传统制法对萎凋叶含水量要求为61-63%,转子制法对萎凋叶的含水量要求为59-61%,C·T“C制法对萎凋叶含水量要求为68一70%,而L·T.P加C·T·C制法的萎叶含水量要求较高,一般为68-72%。尽管萎凋叶的含水量要求不同,但均需有一段萎凋时间,使叶内的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变化。 、60型、50型等,投叶量根据揉机型号而定,不宜过

多或过少,过多翻转成条困难,叶细胞不易破损,过少不便加压,叶细胞破损亦达不到要求。全程揉捻时间,春茶宜长,约40分钟,夏茶宜短,约35分钟。加压时应掌握轻、重、轻原则。同时要注意原料的老嫩、萎凋叶的含水量,以及气温的高低,而灵活掌握。原料嫩、含水量高、气温高,揉捻时间可稍短,加压宜稍轻;原料老、含水量低、气温低,揉捻时间可稍长,加压应稍重。以春茶40分钟揉捻为例,不加压揉10分钟,轻压8分钟,松压2分钟,加中压8分钟,松压2分钟,再加中压8分钟,松压2分钟,下机解块筛分。解块筛分的目的在于散热。筛底取芽茶送发酵作叶茶,筛面进行揉切。 使用平盘式切茶机进行揉切也叫“平切”。平切机具一般为70型、55型盘式揉切机。经揉捻后的茶坯,一般经3次平切、三次解块,第一次平切时间为25-30分钟,解块筛分取筛底一号茶,筛面复切,二切时间为20-25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解块筛分,取筛底为二号茶,筛面进行第三次揉切,再行解块筛分,取筛底为三号茶,筛面作尾茶,一并送发酵。各号茶及时发酵后分别干燥归堆。 传统揉切法产生叶茶(FOP,OP),第一切的一号茶作FBOP;BOP,FBOPF等高档碎片茶,二切、三切的二号茶和三号茶作BOP,BOPF,IBP,F,D等。 传统制法的产品叶、碎、片、末四类花色齐全,分档清

茶叶种植管理技术

茶叶种植管理技术

春茶前生产管理技术 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结合富阳市茶叶生产实际,春茶开采前主要抓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冻害预防、茶厂茶机维修等工作。 1、浅耕施肥。通过浅耕,可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春茶早发,浅耕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浅耕时结合施春茶催芽肥,上年秋冬未施基肥的茶园,春茶催芽肥和基肥同时施入,施肥量视茶叶产量而定,一般全年亩产100公斤名优茶的茶园施用300公斤菜饼作基肥,加50公斤尿素作追肥。施肥时间:早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前施入,中、晚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至3月初施入。施肥方法:以茶园浅耕后开沟(沟深3-5厘米)施入并覆土为宜,以防肥分挥发流失。过于密集茶园,如采用抛施,须在阴天以及下雨天前进行,否则易灼伤茶树叶片及肥分流失。 2、茶树修剪。为早采、多采名优茶,一般成龄茶园将春茶前修剪改为春茶后修剪,修剪时间一般在5月20日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茶树生长。对无性系良种幼龄茶园,春茶期间要抓好茶树定型修剪,并在定剪基础上辅以打顶,以快速培养树冠,形成平整采摘面。修剪方法: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是茶苗栽后第二年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般离地30-35厘米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是栽后第三年进行,离地45-50厘米剪去,春茶辅以打顶采,一般春茶以留二叶采为好。 3、谨防春季冻害。去年3月的春雪使我市早生茶园生产受损,特别是乌牛早品种茶园损失惨重,所以防雪冻或“倒春寒”在春茶期间成为重要工作。防治办法:⑴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 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促进茶园地温上升,减少茶园霜冻作用;铺草量每亩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在气温0℃以上或有太阳的天气要及时揭去覆盖物。 ⑵熏烟防冻,方法是在晚霜来临之前,在无雨晴朗的傍晚,点燃设置在内向、地势得当的茶园边际的草皮堆,使烟雾弥漫,减少夜间辐射散热,可有效预防晚霜对茶园危害。⑶土壤保温,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以及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 4、茶机配置与维修。春茶前要做好茶厂机械配置、茶机维修,厂房清洁卫生等工作,确保茶叶加工有一个清洁环境,以防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受到污染。 茶籽春播新技术 一、播种 根据不同地区,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良种,如单枞、乌龙茶等。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如3月下旬以后播种,出苗迟,降低发芽率,并影响成活。 二、催芽覆盖 春播前,将茶籽用清水浸泡2~3天,每天换1次,取出沉底茶籽催芽。浮于水面的劣质茶籽淘汰掉。催芽床设在避风向阳处,床底垫湿草,上铺7~10厘米厚茶籽,再撒5厘米厚的细砂,共铺3层,每层浇水湿透,并覆盖农用薄膜。每日早晚分别掀开薄膜淋水1次。气温高至35℃时要散热换气。10~15天后,茶籽种壳开裂或有40%~50%胚根外露时,即可取出播种。这样催芽的茶籽出苗早而齐,长势好。 三、播种量 每穴播3~5粒。规格为150×30厘米的单行条播茶园,每667平方米约需7公斤茶籽,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时,黏土宜浅,砂土宜深,壤土居中。播种过深或过浅,都会严重影响幼苗出土率。 四、铺草 播种后行间铺草,既能保持土壤疏松,又能保温保湿,而且可防止杂草,能满足茶籽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字体:大中小】【2007-7-11】【作者/来源汇丰贸易】【阅读:113 次】【关闭】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2.眉形绿茶精制 茶叶精制,顾名思义是精工细作的意思。长炒青的绿毛茶,经精制整形后,概称眉茶,中国的眉茶有屯绿、舒绿、姿绿、饶绿、杭绿等,其制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筛路类同。浙江省的眉茶分杭绿、温绿、遂绿,现在以杭绿为例加以说明。杭绿全省统一为12个筛号茶:4、5、6、7、8、10、12、24、34、80、100孔茶。 毛茶复火滚条 4 5 6 7 8 10 12 16 24 34 80 100 毛抖 毛撩 前紧门 复撩 机拣 风扇定级(剖扇、复扇) 净机拣

电拣 手拣 补火 车色 净茶分筛 后紧门 净撩 清风 拼配装箱装袋 本身路工艺流程图 (图略)筛分作业的筛网配置及分出现的筛号茶示意图 外销眉茶分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片茶、碎茶、粗未和细未。在每个品名中又分若干个级档。例如珍眉又分为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珍眉不列级。外销眉茶出口,一般不报茶名,而采用代号,例如特珍一级,用9371、珍眉一级为9369。这些茶都是由长炒青绿毛茶经精制而成。出口眉茶的花色级档如上表所列。 贸易样编唛和加工样板唛不同,贸易样按出口茶号编唛。加工样编唛一般由一个中文字和五个阿拉伯数字(由出口公司定)。中文字为厂名称称,阿拉伯数第一个数为年份,第二个数为品名(珍眉为1,贡熙为2,雨茶为3,特秀为4,秀二、秀三为5,片为6),第三个数为级别,第四、五个数为流水号码。如“名81201”为名茶厂1988年珍眉2级第一批出厂样。 中国绿茶是工夫茶之一,精制筛分,甚为精细,基本分为三路—本身路、圆身路和筋梗路。(1)本身路 工艺流程为:毛茶复火——滚条——筛分——毛撩——前紧门——复撩——机拣——风选(剖扇、复扇)——电拣——手拣——补火——车色——净茶分筛——后紧门——净撩——清风——入库待拼——匀堆装箱(见“本身路工艺流图”)。 复火:将炒青毛茶用烘干机复火。烘至含水分5-6%。 滚条:烘后趁热投入八角型的滚筒内滚条,使茶身紧结、脱钩。滚条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 筛分:滚条后的毛茶进行分筛,4孔底的茶叶按本身路加工,4孔面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筛网配置如上图。 毛抖:分筛出的4-7孔茶分别上抖筛机,初步分茶叶的粗细,产抖出外形粗大的茶条与圆头茶和外形较细的筋梗。7孔筛号茶的抖头并入5、6孔筛号茶复科,4、5孔筛号的抖头入圆身路。抖筛筛网配置如表。 毛撩:分筛后的4-24孔茶经毛抖后要作撩筛(毛撩),高档要经过3次撩筛。筛网配置如表。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字体:】【2007-7-11】【作者/来源汇丰贸易】【阅读:113 次】【】 茶技篇制茶技术(二) 2.眉形绿茶精制 茶叶精制,顾名思义是精工细作的意思。长炒青的绿毛茶,经精制整形后,概称眉茶,中国的眉茶有屯绿、舒绿、姿绿、饶绿、杭绿等,其制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筛路类同。浙江省的眉茶分杭绿、温绿、遂绿,现在以杭绿为例加以说明。杭绿全省统一为12个筛号茶:4、5、6、7、8、10、12、24、34、80、100孔茶。 毛茶复火滚条 4 5 6 7 8 10 12 16 24 34 80 100 毛抖 毛撩 前紧门 复撩 机拣 风扇定级(剖扇、复扇) 净机拣

电拣 手拣 补火 车色 净茶分筛 后紧门 净撩 清风 拼配装箱装袋 本身路工艺流程图 (图略)筛分作业的筛网配置及分出现的筛号茶示意图 外销眉茶分特珍、珍眉、雨茶、秀眉、片茶、碎茶、粗未和细未。在每个品名中又分若干个级档。例如珍眉又分为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珍眉不列级。外销眉茶出口,一般不报茶名,而采用代号,例如特珍一级,用9371、珍眉一级为9369。这些茶都是由长炒青绿毛茶经精制而成。出口眉茶的花色级档如上表所列。 贸易样编唛和加工样板唛不同,贸易样按出口茶号编唛。加工样编唛一般由一个中文字和五个阿拉伯数字(由出口公司定)。中文字为厂名称称,阿拉伯数第一个数为年份,第二个数为品名(珍眉为1,贡熙为2,雨茶为3,特秀为4,秀二、秀三为5,片为6),第三个数为级别,第四、五个数为流水号码。如“名81201”为名茶厂1988年珍眉2级第一批出厂样。 中国绿茶是工夫茶之一,精制筛分,甚为精细,基本分为三路—本身路、圆身路和筋梗路。(1)本身路 工艺流程为:毛茶复火——滚条——筛分——毛撩——前紧门——复撩——机拣——风选(剖扇、复扇)——电拣——手拣——补火——车色——净茶分筛——后紧门——净撩——清风——入库待拼——匀堆装箱(见“本身路工艺流图”)。 复火:将炒青毛茶用烘干机复火。烘至含水分5-6%。 滚条:烘后趁热投入八角型的滚筒内滚条,使茶身紧结、脱钩。滚条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 筛分:滚条后的毛茶进行分筛,4孔底的茶叶按本身路加工,4孔面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茶叶经一次切后复筛出的4孔底仍并入本身路。分筛的筛网配置如上图。 毛抖:分筛出的4-7孔茶分别上抖筛机,初步分茶叶的粗细,产抖出外形粗大的茶条与圆头茶和外形较细的筋梗。7孔筛号茶的抖头并入5、6孔筛号茶复科,4、5孔筛号的抖头入圆身路。抖筛筛网配置如表。 毛撩:分筛后的4-24孔茶经毛抖后要作撩筛(毛撩),高档要经过3次撩筛。筛网配置

茶技篇制茶技术(一)

茶技篇制茶技术(一) 内容摘要: 三、制茶技术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从唐至今,经历了从饼茶到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的巨大变迁。中国茶类之多,制造技术之精湛,堪称世界之最。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的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之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现按茶叶大类,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紧压茶、花茶、速溶茶等的加工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一)绿茶制造工艺 中国是世界绿茶的主产国。目前,世界绿茶的总产量约为60万吨,中国就占了65%左右;世界绿茶总产量9万吨,中国占了74%,足见中国绿茶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绿茶生产量多面广,在全国18个产茶省区中,几乎都有绿茶生产,但主要产于浙、皖、赣3省,其次是湘、川、台等省。 绿茶按制法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这四大类绿茶,中国都有生产,尤以炒青绿茶为多。 中国炒青绿茶,按产品形态分有长炒青(如眉茶)、圆炒青(如珠茶)、扁炒青(如龙井、旗枪)等。数量以长炒青为多,经精制整形后称为眉茶。它是中国重要的外销绿茶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誉。 中国的出口绿茶,除眉茶外还有珠茶、花茶和各种名优绿茶,年出口绿茶总量近7万吨。 各地所产的名优绿茶,几乎都是手工艺品,其特点是造型优美,色泽绿润,香味鲜醇柔和,是绿茶中的佼佼者。 1、长条形绿茶初制 有人认为“红茶长于红茶树,绿茶长于绿茶树”,这是一大误解。红茶、绿茶之分,完全取决于不同的制茶工艺。绿茶制造有别于红茶和其他茶类,其关键在于初制中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

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着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操作上应严格要求。 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锅温、投叶量、机种、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不能机械地加以分割。 锅温:杀青要达到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产生香气等目的,就必须有一定的锅温才能实现。生产实践证明,杀青锅温过低,鲜叶下锅时听不到锅内有茶叶爆声,必然会出现红梗红叶,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杀青叶产生红变的原因,就是杀青时叶子受热不足,叶温上升缓慢,不能在短时内使酶蛋白变性凝固,相反还激化了酶的活性,致使无色的茶多酚发生酶促氧化,迅速变成红色的氧化物,这就是杀青叶产生红梗红叶的基本原因。 茶叶中酶的活性开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达到40-45℃时,酶的活性最激烈,如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就开始钝化,当叶温升到70℃,酶的活性便遭破坏。因此,在杀青前期若能使叶温迅速 升高到70℃以上,便能有效地防止红梗、红叶产生。 杀青温度高,固然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但温度过高对茶叶品质也不利,会使茶叶产生焦斑、爆点,尤其是嫩芽尖和叶缘易被烧焦,这是产生烟焦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普通温度表测定茶锅的温度,目前方法很不统一,且误差很大,还难于确切地表达杀青锅的实际温度。例如用水银温度表测定锅温,由于温度表与锅壁的接触面积小,当锅底呈暗红色时也只有300℃ 左右,但生铁达到暗红色时,其实际温度是500-700℃。呈橙黄色时,为1000℃左右。故采用温度表所测得的锅温远远低于锅壁的实际温度。 据试验,采用热电隅测定机械的锅式杀青,要不产生红梗红叶,锅温应不低于400℃;要不产生烟焦气,锅温应不高于470℃。为取得既无红梗红叶,又无烟焦的杀青叶,应先加盖闷杀2分钟,使叶温迅速上升到65-70℃,再揭盖

(工艺技术)制茶工艺

制茶工艺 萎凋: 使叶质柔软,可塑性大,便于造形。 作青: 摇青与堆置交替进行,由摇青与晾青两个过程所组成。 摇青: 将萎凋的茶叶放在竹筛内,来回筛动,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霉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 铁观音宜重摇,延长作青时间;摇青5~6次,使叶缘成朱砂红色,叶中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 摇青过程中,组织因振动而增加细胞吸水力,茎梗的水分往叶脉、叶片输送,香味及可溶性物质输送到叶片,水分由叶片蒸发,摇青后叶子恢复舒张状态,称为「还青」。还青后静置晾青,水分继续蒸发,又呈萎凋状态,经过5~7次摇青、晾青交替进行,叶片呈绿叶红边,状如汤匙状,外观硬挺,手感软,散发出浓郁桂花香,即为作青的适度。 摇青先轻后重,以免梗叶折断造成死青。 晾青时间先短后长,摊青先薄后厚。 作青室温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80﹪左右。 杀青: 是利用高温处理新鲜的茶叶,使之变软,保持绿色,并失去一部份水分,便于揉捻。 温度:280~300℃。 目的:利用高温杀死青叶中的催化霉,使没失去活性,保持叶片绿色,借热化学反应,消除叶中青臭、苦、涩味,转化为具有花香醇味的杀青叶。 揉捻: 茶叶含水量60﹪为宜,适于整形;提高叶温,揉捻可塑性增强。 闷堆: 将锅炒的茶叶,堆积盖布闷黄。 发酵: 决定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关键。 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发酵温度初期32℃~40℃。后期15℃~18℃。 发酵初期氧化速度大,要充分供氧,室内宜通风良好。 干燥: 第一阶段:蒸发水分,制止促霉作用,失水快,含水量60﹪左右降至47﹪左右,利于除去异杂气味,提高温度,增加通风量。 第二阶段:整形(揉捻),含水量降至18﹪左右。 第三阶段:足干,含水量5﹪左右。 干燥温度80℃~130℃左右。 现代制茶过程 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

武夷岩茶制茶技术

武夷岩茶制茶技术 武夷岩茶是汉族传统名茶,属于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青上(萎凋) 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等青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要根据茶青的转化因素来决定摇次数,摇速度,摇多久,等多久等等,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原因决定怎么摇。做青好了以后,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 烘干 茶厂采用薪炭加温的办法,比采用的油燃和气燃方法多了一种烟

香,发现,烟是香的。 烘干技术看似很简单,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需要留意。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 焙火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还多了一道特殊的制作工艺——焙火。传统的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的话,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更醇和。而且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

茶叶加工技术-7种均有

茶叶加工技术 第一节绿茶加工技术 一、名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加工技术 (一)名绿茶的概念 根据鲜叶原料的理化生状,运用适应的加工技术,生产别具一格的商品茶,谓之为名茶。 名绿茶必须是绿茶中之珍品,产地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采制工艺精细,产品品质优异,风格独特,形、色、香、味俱佳,质量稳定,市场声誉高,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和批量产品,有注册商标和产品标准,理化、卫生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名绿茶按制作方法可分为炒青型(如龙井)、半炒半烘型(如蓝溪银露)、烘青型(如黄山毛峰)三种。从制作角度讲,炒青型造型不易,制作难度大;半炒半烘型制作难度次之;烘青型制法简单,容易掌握。从形态上可分为10种:扁形:如西湖龙井、浙江龙井 针形:如立安瓜片 螺形:如临海蟋毫、碧螺春 片形:如六安瓜片 珠形: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 矛形:如蓝溪银露,灵山剑峰 曲条形:如覃塘毛尖 雀咀形:如黄山毛峰、蓝溪毛峰 蓝形:如紫笋、庐山云雾、浦江春毫

(二)名绿茶的品质特征 无论是何种类型和形态,其主要的基本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色泽嫩绿显芽(毫),造型美观有特色 香气:嫩(清)香高郁 滋味:鲜醇柔和 汤色:翠绿明亮 叶底:嫩绿鲜明、完整 (三)名绿茶的制作要点 为了使产品达到名绿茶品质特征的要求,在制作时必须掌握好以下要点: 第一,要讲究鲜叶的适制性。大叶类茶品种和中小叶类茶树品种的夏季鲜叶,其茶多酚和酯型几茶素含量偏多,制成的茶,色泽深暗,滋味浓涩,香气粗糙,难以达到名绿茶的品质要求。中叶类或小叶类茶树品种,叶色嫩绿,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较低,适制名绿茶。 第二,要尽量使色泽嫩绿。名绿茶的色泽以“三绿”,必须掌握好制作工艺及火功,这是名绿茶制作成败的关键。务必做到:鲜叶摊凉程度稍重,杀青程度稍老,揉捻程度稍轻,干燥历时稍短,成茶水分含量稍低。只有这样,方能制出名绿茶应具备的色泽、香气、滋味和汤色,如杀青偏嫩,杀青叶水分含量高,揉炒或揉捻偏重,不仅芽叶容易断碎,而且茶海墁天花外渗粘附于叶表,加快,加深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导致色泽变深。干燥温度太低,时间过长物质的氧化,导致色泽变深。干燥温度太低,时间过长,在湿热条件下使在制品的茶多酚氧化和叶绿素破坏过甚,也是造成色泽深暗的原因,因为叶绿素是保持干茶和叶底具有绿色的唯一的物质。 第三,造型要有特色。各种名绿茶虽各有不同的形态,但有统一的要求,干看时,

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

银杏叶加工制茶技术 银杏保健茶的手工制作技术如下: 一、采叶制茶的叶以主干及侧枝中下部位置的叶片为佳,采摘时间以在生长期内的中午10时以前为宜。采回的叶子要及时加工处理,一时加工不完须注意保鲜。 二、杀青当杀青锅温烧至200℃左右时,将1公斤鲜叶投入锅内焖0.5-1分钟,然后用手或“Y”字形木杈将叶片迅速从锅底翻上来,再均匀地抖顺锅底,直至手握青叶能成团,并稍有弹性时即可起锅。 三、揉捻叶片杀青后稍加摊晾,接着用手紧握成团,在木板上向前推滚成圈状,使叶成细条状。推滚时用力要轻,方向要一致,直至用双手握紧叶子后再放开,叶能自然松散即可。 四、初炒将锅加温到170℃-190℃,投入揉捻过的叶子,用双手或小木板压在锅内滚炒,并几次散开使叶子受热均匀。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有手感时取出摊晾,让其回潮变软。 五、复炒将摊晾过的茶叶再投入锅中,用大火加热,但翻动要轻,用力要匀,炒至叶烫手为止。 六、包装复炒茶叶摊晾凉后,用簸箕除碎末和杂质,即可用无毒塑料袋或铁罐等容器包装。密封后放在干燥无异味处贮存。 银杏叶饮料加工技术 一、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鲜银杏叶--→清洗--→干燥--→粉碎--→浸提--→粗过滤--→调配--→精滤--→灌装--→杀菌--→冷却--→保温观察--→成品。 二、操作技术要点 1、原料的采集与处理:在9月份采集发育充分的银杏叶,采后及时用流动清水漂洗干净,沥去表水,在通风干燥处摊晒或置于烘干机中在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以防霉变。为了充分浸提银杏叶中的有效物质,先将干银杏叶粉碎成过60--80目筛的粉状。 2、浸提与粗滤:将银杏叶细粉与水按1:50之比加入到浸提罐内,加热至90℃左右,维持1小时,将浸提液泵入冷热缸贮存,再向浸提罐内加入同量的水进行第二次浸提,合并两次浸提汁,并滤出较大的颗粒,将滤液泵入调配罐。 3、调配与精滤:先在浸提液中加入0.04%左右的复合脱苦剂,加热至50℃,维持30

制茶工艺—茶叶精制

第十一章茶叶精制 本章重点: 精制目的和精制原理, 品质规格, 毛茶验收归堆, §11-1 概述 初制仅将鲜叶加工成毛茶,技术较简单。 精制是将毛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商品茶,技术较复杂。 出口眉茶或其它茶类,主要特别是眉茶,在外销市场上要求有一定的品质规格要求。由于毛茶产地分散,茶树品种和采摘方式不同,鲜叶加工技术各异,品质很不齐一,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达到品质规格要求。 一、研究茶叶精制的现实意义 当前,茶叶生产不断发展,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研究茶叶精制的普遍规律,探讨怎样搞好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精制技术,寻求精制工艺规范化﹑连续化、自动化的途径,实为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制茶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二、产销情况 作为我们国家,茶类丰富,品质优良,销售广泛,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特别是眉茶、珠茶、工夫红茶、青茶和白茶曾长期强占国际茶叶市场,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也是世界茶客所喜爱的饮料。 眉茶和珠茶是我国产区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绿茶,以色润、香郁、形美、味浓称著国际茶叶市场,为我国主要传统出口茶类。 眉茶主要是由长炒青加工而成,因外形紧秀如眉,故称之。 珠茶由圆炒青加工而成,因外形圆紧似珠,故称之。 长炒青通过精制出口,始于1820—1850年间,据《皖南茶叶概述》记载:婺源东乡(原属安徽,今属江西)的愈德昌、愈德和、胡源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各制高级屯绿千余箱,途径香港销售,获得高利。多数茶商争相制作,当时都集中在屯溪加工出口,故称“屯绿”。至1913年,据传屯溪街上的大小茶号就有109家。有一首描绘了茶叶的加工盛况:“未见屯溪面,十里闻茶香。跨进茶号门,神怡忘故乡”。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绿茶的产销更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现在眉茶的产区已遍布江南各地,并扩延到长江以北。安徽有屯绿、舒绿、芜绿,浙江有遂绿、杭绿、温绿,江西有婺绿、饶绿,湖南有湘绿,广东有粤绿、黔绿、川绿、滇绿,江苏、湖北、陕西、广西、山东和台湾都有生产。盛产眉茶的是浙江、安徽、江西三省。 珠茶原产浙江绍兴,过去多集中在平水镇加工,故也称“平水珠茶”。珠茶最初出口欧美,被称为“熙春”或“贡熙”,意为专门进贡康熙皇帝的茶叶,引起了欧美资本家的重视和争销,从而获得了高价。现在珠茶的产区由绍兴发展到诸暨、嵊县、新昌等浙东十多个

茶技篇制茶技术(三十七)—速溶茶加工工艺

茶技篇制茶技术(三十七) 内容摘要: 2、速溶茶地加工方法 1一提取2一离心3一过滤9一贮液5一浓缩. 6一冷凝水7一喷雾干燥8一电热器9一速溶茶 速溶茶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速溶茶地加工,主要包括原料处理、提取、净化、浓缩、干燥、包装和贮藏等过程.其基本原理是将茶叶中提取地水可溶物进行转化和转溶,增进速溶茶地色、香、味,然后进行干燥,成为一种速溶地固体饮料.这种饮料对异味、温度、氧气、水分非常敏感,因此对包装条件地要求非常严格. (1)原料处理 速溶茶大部分是用成品茶和茶叶副产品为原料,也有用鲜叶、半制品和经处理后地干制品做原料地,但无论哪种原料,在加工前都必需进行原料地预处理:成品茶和干制品要轧碎,通过40-60目筛,鲜 叶要经过萎凋和杀青后再用切碎机切碎,如果是萎凋叶,切碎后还必须进行一定程度地发酵,促进多酚类物质地氧化;也可用不同品质地原料并配,如在红茶中拼入10-15%地绿茶,能提高汤色地亮度、香 味地浓度和鲜爽度.为了保持茶叶原有地香气,可在提取之前将茶叶先用液态二氧化碳进行气提,使茶叶香气物质溶入液态二氧化碳中,防止茶叶香气物质地氧化,然后将含有香精油地二氧化碳通入浓缩 液中进行喷雾干燥,或者在受粉器中进行芳构作用,以提高速溶茶地香气.用鲜叶和鲜叶干制品提取地提取液,必须通过酶地转化和化学转化,才能形成红茶.引起这些转化地主要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 酶、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与未发酵茶地混合液,在30℃条件下保温1.5-2.小时,就能完成转化作用.而化学转化是用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氧气等),加入提取液中促使其转化.这两种转化,前者

系酶引起地偶联氧化反应,使茶黄素地氧化与氨基酸地还原同时发生,氨基酸还原生成地醛类有利于改善香气.后者茶黄素地氧化反应形成茶红素,使提取液形成红色,但是这时茶提取液地酸度下降,必须 用碱液调整到原液地酸度. (2)提取 速溶茶地提取是以符合饮用标准地沸水作为溶剂,抽取茶叶中地水可溶物质.提取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组分,即溶剂(水)、溶质(提取液)、隋性固体(茶叶),而溶质包括了固相和液相,因此,固相中地液质浓度与液相中地溶质浓度就存在一定地浓度差,可溶物由固体向液体扩散,固体浓度随时间而不断降低,是一种不稳定扩散过程,其平衡关系甚为复杂.因此,根据这一提取理论,在操作上采用单一批次地单桶提取或多桶连续提取等方法,通常茶叶可溶物总量控制在30%左右,因为过量提取会使一些不可口地植物性提取物溶解出来,形成速溶茶地粗青味和涩味. (3)过滤与转溶 茶提取液中含有碎末茶和悬浮杂质,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主要方法是通过离心过滤或减压过滤.离心过滤通过布滤袋,除去颗粒大地杂质,而后再进行减压过滤(过滤介质为羊毛毡和100-150目尼龙 布).过滤后地提取液无沉淀物.但是在茶提取液中,还存在一种当提取液冷到5℃时就会产生地絮状沉淀,称为“乳络物”,通常称之为“冷后浑”,这种物质地多少是茶叶质量地标志.在热溶型速溶茶中不会 产生沉淀,其茶汤明亮,滋味浓醇.而在冷溶型速溶茶中,必需对“茶乳酪”进行转溶,才能成为冰茶和冷饮料地原料.转溶地方法主要有酶促降解和碱法转溶. 酶促降解,采用单宁酶切断儿茶酚与没食子酸地酷键,解离地没食子酸阴离子,又能同茶黄素和茶红素竞争咖啡碱,形成分子量较小地水溶物,其阳离子在有氧地条件下与碱中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