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南京莫愁湖公园湿地景观改造

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南京莫愁湖公园湿地景观改造
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南京莫愁湖公园湿地景观改造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108 (3)

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南京莫愁湖公园

湿地景观改造

杨春燕1 祝遵凌2

1 南京市莫愁湖管理处 南京 210000

2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 210037

文章提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设计方法,力求实地调研细致化、形态设计和谐化、植物配置多样化、护岸设计自然化、艺术小品地域化、管理措施科学化等,并以南京市莫愁湖公园环湖路湿地景观改造为例,探索湿地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设计方法应用实践和效果。

南京莫愁湖公园水域广阔,是一处历史悠久的自然水域,是南京市重要的绿肺之一。本文以南京莫愁湖环湖路湿地改造为例,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化设计的技术与方法,为类似案例提供参考。

1 湿地公园设计目标和原则

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湿地植物景观的展示,适度开展休闲游览活动及科研科普活动,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效益和景观功能。在协调建设上,首先要将湿地公园中必需的服务性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使其很自然地融入湿地环境;其次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把文化融合到公园建设中。2 植物造景为主体的设计方法

2.1 实地调研细致化

要对湿地水质、野生动植物、

水岸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周边居

民对湿地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

响程度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尽量保留自然

景观,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

来的副作用最小,并可利用原有的

水体、动植物、气候因子等来强化

湿地的自然景观。

2.2 形态设计和谐化

对湿地的形态设计要以和谐为

宗旨,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

计的形式与内部结构之间的协调,

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协调。

设计时应随形就势,最大限度地保

护自然形态,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

放自如,以符合和谐统一、自然

均衡原则,尽量避免圆形、矩形等

过于规整的形式。纵断面的形态设

计,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

空间。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

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

统,其底部要多孔质化,以营造出

水体流动的多样性,利于各种生物

生长和生存。

2.3 植物配置多样化

强调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

度增加植物品种。在植物搭配时,

首先在视觉效果上必须相互衬托,

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其

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

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其次,根据

水的深浅,将挺水(如芦苇)、浮

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

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自然的多

层次水生植物景观;第三,沿岸选

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此外,

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种植一些动物食

源植物和鸟嗜植物,在湿地景观区

域内的水体一侧尽量设置高大的乔

木,以便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充

足的活动空间。

2.4 护岸设计自然化

应用自然化的手段对湿地岸

边环境进行设计,采用形式多样性

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以自然升

起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

陆交替的自然过地带种植湿生植物。

这种过渡区域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

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真正营

造出湿地应有的自然野趣。

2.5 艺术小品地域化

应设置体量小巧、布局分散、

有地域特色的小品,将小品及构筑

物融于湿地大环境之中,并体现人

性化的特征。人工湿地景观设计中

多有栈道、桥、围栏、水榭等,设

计这些小品时,除了要符合功能和

审美的需要外,还应注意尽量选择生态化、乡土化的建材。这样不仅便于施工时就近取材,也使人工构筑物能更好地与环境融合。增加湿地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品位。

2.6 管理措施科学化

采取科学的生态管理措施确保自然演替和自然恢复过程,以利于湿地功能的发挥。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自然生长的植物,可过滤和吸收营养物,改善区域水质条件(减轻混浊、减少磷和硝酸盐的含量)。公园还可将这些植物收集起来用做绿肥。这些措施还会减少蓝藻生成,控制因死鱼和水体富营养化而散发出的臭气。

3 莫愁湖公园环湖路湿地景观改造3.1 研究区概况

莫愁湖公园位于南京市水西门大街,系市属大型文化公园。公园面积53.33h m2,其中水面积33.33 h m2,绿地率92.24%,湖面标高4m。莫愁湖自古就有“金陵第一名湖”的美誉。湖周围地势低洼,自古多植杨柳,清同治年间湖泊中更栽荷莲,荷花与肥藕又成为第二绿化景观,如今莫愁湖公园内引栽各种植物,种类丰富。本案研究的环湖路湿地是莫愁湖公园的重要水域,其环湖一周,全长2.6k m,属于内陆湿地中的淡水湖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湖水清澈,宁静安详,周边美景倒影其中。近年来,随着环境综合整治的逐步推进,园林小品和构筑物逐渐增多,现有水上飞虹长廊、书画馆、石刻馆、邹鲁碑亭及大型水上平台等;湖内养殖大量鱼苗,有鲢鱼、鲤鱼、鲫鱼、青鱼等,自然生态保护基本完整。环湖路湿地现有植被包括意杨林、中山杉林、水杉林、湖岸垂柳林带、芦苇等水生植物及一些灌木和地被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莫愁湖环湖

路湿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民宅的

增加和居民生活用水产生的废水、

废气的增长,使湿地水体发生少量

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公园游人增

多,原有湿地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正

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部分植物布局不合理、生长不良、

缺乏景观性等。作为市民重要的休

闲绿地,环湖路湿地的生态化改造

极为重要。

3.2 改造原则

环湖路湿地是一处自然与人

工相结合的湿地,现有基本完整的

植被和水岸空间及水中两处自然岛

屿。本案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

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生

态化设计的方法进行湿地改造。

3.3 改造方法及实施

效果

基于对城市湿地

公园生态化设计方法

的总结,结合环湖路

湿地的实际情况,把

生态化设计的方法融

入到环湖路湿地改造

的各个环节,具体体

现在植物配置、水岸

空间设计、地域文化

展现、科学的养管措施

等方面。

3.3.1 植物配置

(1)乔木类植物

配置:以乡土植物为

主,选择耐水湿的水

杉、池杉、枫杨、柳

树、桑树等主要栽植

在岸边,耐水湿的中

山杉栽植于水中形成

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1);旱生树种如

无患子、梅、桃、杨梅等则选择

地势较高处。栽植方法有墩栽、

合栽等,合栽法可选用二株一高

一低合拼栽植。三株以上乔木以

不等边三角形为基础,形成自然

式疏林(图2)。

(2)地被植物配置:环湖路湿

地中地被植物选用了本地适生的景

观地被及部分野生种类,景观与

生态兼顾。所选植物多为耐湿种

类,如荠菜、鸢尾、紫花地丁、红

蓼等,多成片栽植。地被景观提倡

播种和栽苗相结合,或采用多种种

子混播,如二月兰、紫花地丁等混

播,片植鸢尾、蝴蝶花等,形成自

然景观。植物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各

品种的色彩的搭配、植株的高低和

花期的更迭。

(3)水体植物配置:首先注重

图1 片植中山杉在湖中形成的独特风景线

图2 河边垂柳与乌桕、水杉等乔木自然组合成林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10

8 (3)

整体连续的效果,主要以水岸片植与小水域点栽为主,沿岸常用的植物除垂柳、水杉、池杉等湿生木本植物外,更多地运用芦竹、水烛、香蒲、黄菖蒲和千屈菜等较为高大的挺水植物,一方面与开阔的水面相互呼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水岸植物安全带的形成,防止游客不小心落入水中。兼顾景观与水处理功能,采用多层次的配置手法,挺水植物结合野菱、睡莲、萍蓬草等浮叶植物搭配种植。同时,亦注重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的应用,以增进水体净化能力。此外,为丰富沿岸景观,水岸上种植大花萱草、棣棠等花卉。其次,栽种时要求仅把根部浸入水中或旱地栽植。待植株长高后,根茎部或部分叶片可淹入水中。在无法排水区域种植时,可用捆石法、麻袋沉降法操作,即将苗与石头捆绑,或与泥工混合放入麻袋沉入水中,麻袋要有洞口,同时水位深不得超过80c m。实验表明慈姑、香蒲、水葱、野茭白成活率较高。在深水区域宜选择菱、浮萍等浮水植物。在水质较差地段,可栽植净水效果好的沉水植物等。忌用侵害性强的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植物。

3.3.2 水岸空间设计

环湖路湿地较多地运用自然化的手段对湿地岸边环境进行了设计,建立水、岸自然过渡的区域,并在适宜的地方种植湿地植物,使水面与水岸呈现一种生态的交接。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也展示出自然、和谐、富有生机的景观。

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在设计中应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间处理方

式。例如,流水外力大的护岸,宜

采用蛇笼、堆石、木石坝等处理方

法;在因工艺流程需要减缓水速的

地方,可采用“丁字坝”的形式;

在需要帮助鱼类逃避敌害和提供遮

阳场所时,则采用悬垂树丛、下切

河岸、圆石、树根等材料;在达到

景观水质的区域,则可根据需要设

计亲水岸线、观景平台等。

3.3.3 地域文化展示

莫愁湖乃六朝胜迹,为明代

古典园林。园内楼、轩、亭、榭,

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

湖面荷莲飘香、竹筏上的游人嬉

戏,鱼鹰在碧波粼粼的湖面荡漾,

风光如诗如画。自古有“金陵第一

名胜”“江南第一明湖”“金陵

四十八景之首”等赞誉。因此,在

湿地营建过程中,也不乏融入人文

景观的因素,以题诗、刻画等形式

展示历史文化,通过书画馆、石刻

馆、邹鲁碑亭等进行广泛传播,并

且对后人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

和教育。

3.3.4 科学管理

根据环湖路湿地现况,进行

科学管理,主要措施有:(1)开展

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阶段

性的宣传和教育讲座,可使人们特

别是当地居民了解湿地管理的法律

法规,也可使人们了解湿地对人类

的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自觉地加

入到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行列,这对

于湿地保护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

事半功倍的效果。(2)重修湖岸线

长度。在适当的区域重新修建并形

成一条平缓的浅水斜坡,为鱼苗和

小鱼提供庇护所及觅食栖息地。这

些地方将成为水生植物和动物共存

的恢复地。(3)重修永久的湖岸边

线。通过在水岸线上种植多年生的

芦苇、灯心草以防止堤坝滑落。

(4)种植水生植物。在适宜的地方

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物种,并监测

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在相邻控制地

区的表面情况)。(5)建立水生动

物恢复区。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鱼

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创造适宜的生

存环境。这些生物有很强的过滤能

力,能吸收和去除悬浮的沉积物和

生物,从而增加水的清洁度,为水

生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4 结 语

南京市莫愁湖公园环湖路湿

地的改造,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体

的生态化设计方法,突出环保、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注重生物

多样性和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将环

湖路湿地打造成宜人的休闲生态场

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

上的临水花境的动态管理与优化,

环湖路湿地综合效益的提升等,有

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城

市问题,2003(3):9-12.

[2] 徐晓清.南京主要滨河绿地植物

群落的调查[J].江苏林业科技,

2006,33(1):1-7.

[3] 刘碧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探索[J].

林业勘察设计,2009(1):126-129.

收稿日期:2010-05-24

基金项目: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

[lysx(2009)02]。

作者简介:杨春燕,本科,助理工程

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

业,主要从事园林管理及景观规划设

计工作。

通讯作者:祝遵凌,博士,南京林业

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

为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栽培理论

与实践等。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 张金生,盛 江,郭立伟,付 燕,曹 宇 大庆市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摘 要]龙凤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谷、一湾、一滩、三个主题公园”的总体格局,通过道路系统规划、景观空间格局规划、视线廊道规划等,打造“水舞绿绸带、心泊湿地湾”的城市绿洲,使龙凤湿地公园成为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生态湿地公园,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求,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利用。[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大庆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2)05-0068-08 [中图分类号]TU984.181 [文献标识码]B Longfeng Wetland Park Design In Daqing/Zhang Jinsheng, Sheng Jiang, Guo Liwei, Fu Yan, Cao Yu [Abstract] Longfeng wetland park design uses ecology theories, follows holistic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coordi-nation rules, builds “one belt, one valley, one bay, one beach, three theme parks” layout, plans road network, landscape layout, visual corridors, and creates an poetic urban oasis. The Longfeng wetland park will become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park for public tour,recreation, education, satisfies ecological tourism demand, and push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Key words] Urban wetland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Daqing city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 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 [作者简介] 张金生,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盛 江,硕士,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郭立伟,注册规划师,东北石油大学副教授。 付 燕,硕士,工程师,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分院副院长。 曹 宇,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图1 湿地景观 1.2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摘要: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 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将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为大众游憩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人们的参与意识。本文在亲身参观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后,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关键字:群力湿地公园城市景观作用 正文: 1.引言 湿地是指过度湿润的土地,就科学含义而言,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而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34.2公顷,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园在设计上采用了“生命细胞”的先进理念,即将城市湿地公园视为一个大细胞,为防止城市中噪声、车辆、人群对湿地内生命物种栖息的干扰,设计院在人工湿地公园外以乔、灌木相结合种植林带,屏蔽外来干扰,形成了牢固的“细胞壁”。在原生态湿地外围,防护林带内修建一系列泡状人工湿地,将原生态湿地视为“细胞核”,人工湿地视为“细胞泡”,为原生态湿地提供养分。同时,对原生态湿地进行局部地势的修整、补种部分湿地植物、补充多种生物物种,以使湿地在未来达到自我调节与修复的功能,长久保存下来。

2.湿地公园对城市景观的作用 城市湿地公园是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 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它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化、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城市表现元素的丰富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1)湿地公园使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化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也可以将它定义为在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而湿地公园的存在,正是以其多样的形态,丰富的物种,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如有大气调节功能、净化功能、调节局部小气候功能,又可以让市民接触自然水域来感受自然的特点,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和水面规划,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绿地系统。

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 总论: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湿地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现在的湿地公园 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 湿地和人的肾一样,可以很好的净化大气,河流和一些难以净化的污 染。为了积极配合肥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肥城城市湿地

公园打造 成独具特色的郊游公园,特别制定本方案。 1 / 69 1/69页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 一、肥城城市湿地公园简介 2 / 69 肥城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肥城县城北新城中心腹地,占地面积1800亩、水域面积780亩。公园包括肥城花谷、生态湿地、水舞倾城、休闲乐居等四个主题,拥有在水一方、青纱翠岸、临峰映月、山林野趣等特色八景,将于2016年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2016年5月前全面竣工投用。公园集旅游性、生

态性、主题性为一体,将成为肥城的城市“会客厅”,为肥城打造城市特色、传播城市魅力、带动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市民“吹吹风、看看水、想安静、想放松”的好去处。 肥城县按照“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的思路,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公园绿地。肥城城市湿地公园是肥城县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景观建设,营造多样化绿化景观特征,结合“绿海明珠、百园之市”工程打造的特色景观。公园以黑龙滩水库为水源,建成后将组成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园内奇峰罗列,展现出山水相融的绿化景观。 “肥城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主题为‘仁者乐山,寿者乐水’。在设计中充分保留和雕琢了肥城美好的山水资源,将古朴的肥城文化元素与现代简洁的设计风格融入其中,呈现出一幅象征新时期肥城生活风貌的山水画卷。”设计秉承着将生态节约型园林引入复合绿道的理念,以花海、湿地、山川河流的自然景观特色赢得市民的喜爱,优化方案设计策略遵循四项优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尊重场地,依山就势,减少硬质场地,硬质驳岸;经济性原则,土方就地平衡,适地适树,控制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 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7-01-16T11:23:11.8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0期作者:张文 [导读] 摘要:湿地公园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形势,通过植物景观的设计,为人们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提供体育娱乐及自然文化教育的场所,同时调节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呈现城市景观特色。 身份证号码:35042819900722xxxx 摘要:湿地公园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形势,通过植物景观的设计,为人们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提供体育娱乐及自然文化教育的场所,同时调节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呈现城市景观特色。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设计 一、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结合生态系统进行分析遵循循环规律 湿地公园的主要载体是水,水作为湿地公园的本源,必须对湿地公园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实现湿地公园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在进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时,需要对其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设计,遵循湿地循环规律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 (2)以综合整治为基础预留发展空间 城市湿地公园最主要功能主要表现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应该说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所以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后续发展,要坚持以综合整治为基础,制定出科学化、合理化的开发、设计、建设、恢复等一系列的方案,从而才能够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下更多的空间。 (3)植被演替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且本身其植被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因此,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时,可以利用好其丰富的植被资源,让其整个生态更加具有价值。应该充分地结合其生态系统的植被演替规律,优化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结构,从而可以达到不同生态景观的设计要求,有效促进不同群落的结构能够稳定在其生态系统中发展。 二、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1)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所谓植物景观所指的是借助大自然中的植被以及群落等元素,通过人工设计让其能够产生美的感受和联想。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应该充分地结合其公园的生态特征,通过人工设计让其植物元素与美学原理进行结合,配合着城市湿地公园的水与地貌特征来进行景观设计。在其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的搭配,并且植物所具有的个体特性以及群落所具有的线条美等进行融合,以不同类型的构图设想设计出一个多维度的动态空间。这样的一种景观设计理念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让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2)打造具有乡土风情的植物景观 通常情况下,城市湿地公园基本都是位于城市近郊或者乡村。在进行其景观设计时,应该利用好其湿地现有的水系以及地貌特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历史,选择当地特有的植被来营造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景观。比如:我国著名的西溪湿地公园,就是选择了当地的柿树、河柳、旱柳等植被,来对其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而且在其公园的中还有1个河塘,其两侧生长的植物在景观设计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对于整个浏览线路会产生影响的一些植被,经过优化后,保留了原来的地貌特征,只是合理化地对一些水岸曲直的植物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在对西溪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景观的人为干预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减少。由于减少了人为干预,促进了其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群落通过自然的演化,形成了具有极赋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给游客们带来了清新与美的享受。 (3)打造具有农家特色的植物景观 正如前面所说,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可以借助当地的农家风情以及当地的农家植物来设计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其公园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将当地农家特色的建筑以及农家文化进行了融合。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选择性地将具有农家特色的传统植物元素考虑在内。采用了单一品种的片植以及混合物种片植的方法,让其植物景观更加体现出农家特色。其主要选择搭配的植物主要以桑树、香椿、泡桐、木芙蓉、桃、枇杷、梨、茭白、菱角、芦苇等植物,为其湿地公园增添了许多的植物元素,同时也为其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4)打造具有趣味植物景观 对于趣味植物景观而言,是希望在湿地公园中以较为鲜艳的花、果等来吸引游客的兴趣。在都市生活常居的人们,希望能够在在节假日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所以在进行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游客对野趣的需求心理,设计具有趣味植物景观。同样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在其公园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针对性地对浏览线路进行了设计。在主要游览的线路中,设计人员刻意地种植了具有趣味性的植物,并且保持了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花卉。给游览者打造了一条生态型花卉游览路线,而且其植物的搭配,也使得其游览路线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且产生色彩以及线条上的变化。不仅让游览者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同时也能够让其接受到植物知识的教育。在西溪湿地公园中,主要搭配的趣味植物主要以紫云英、毛茛、白三叶、阿拉伯婆婆纳等为主。这也是结合了当地的特色,让其能够为整个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增添不少色彩。 三、湿地公园水生植物与湿生植物景观构成分析 (1)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分析 水这个载体本身就是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水中生长的植物自然也成为了景观打造的一个重点。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来进行划分。通常水生植物可以分为挺水型、浮水型、漂浮型和沉水型4个种类。无论选择那一种植物种类,都需要坚持所选择的水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的原则。通过合理化的搭配来打造水生植物景观,让其植物所具有的线条以及色彩能够与整体的景观融合,通过一段时间与其自然生态的融合,实现自然水景的稳定。比如:西进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选择,多以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等为主,在岸边搭配了耐湿性较强的乔灌木为景观辅助,让其不同类型的植物以不同色彩、不同花期、不同形状来向人们展示其和谐性的植物景观。让游览者能够体会到一丝清新与宁静。对于水面较大的区域,可以以睡莲、荷花、芦竹等水生植物来对其水面进行点缀,让植物在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3:36.4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沈业豪洪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湿地公园园林设计概念 1、对湿地的思考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受城市化的影响,其往往与城市接触地带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下降,但是其核心区湿地面积较大,生境较为完整,物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就气候状况而言,它更能影响城市区域的水热状况,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更强。 “城市湿地”以人为干扰为主,其治理方式主要是以政府行政指令为主,城市居民协同参与维护“城市边缘湿地与城市接触部分受城市生产,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性波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物生境较完整,类似于自然湿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政府治理为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另一方面又必须由专家指导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育。 2、设计理念及原则 2.1设计理念 弹性发展原则湿地不仅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综合整治为前提,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要在湿地弹性恢复范围之内,给湿地留有后续发展的空间 2.2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湿地是水的载体,水又是湿地之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不进行毁坏性的景观建设 3、湿地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如香港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3.1背景介绍: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万平方米。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块土地将称为生态缓解区,以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并且成为缓冲地带,分隔天水围与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和东北面的米埔沼泽区。 香港利用发展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以确保香港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以香港丰富的湿地自然遗产包括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将其定位为旅游设施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现有的生态缓解区规划为基础,创造一个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大众旅游、教育和社区场所。 3.2项目概况: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后海湾南岸,尖鼻咀半岛东南方,天水围新市镇北部,毗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这个区域内有农业活动,包括渔塘、蚝场及其它耕作农地。每年有超过l2万只季候鸟在这里过冬或作迁飞时的中途休息站。香港湿地公园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及农村特式,为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亦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丰富访客的体验。 3.3规划设计内容: 湿地公园占地约60公顷,主要由天水围生态缓解区所建造的人工湿地所构成。公园大致分为两部分:(1)访客中心。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位于公园入口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5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廊:湿地知多少、湿地世界、观景廊、人类文化、湿地挑战;一个可容纳200人次的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及儿童游戏区。 (2)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公顷,由不同的再造生境构成,包括淡水沼泽、储水湖、芦苇床、草地、矮树林、树林、红树林以及人工泥滩。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3.4规划设计理念: 香港湿地公园的宗旨是加强市民对东亚湿地及其它地区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并争取市民支持和参与湿地护理工作。香港湿地公园亦将为香港市民及海外游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服务市民、游客及对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以保护。主要目的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地方的景点,以扩展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同时切合本港居民的康乐活动需求。提供可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市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4、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区别

1.1.1所谓‘湿地’ 湿地兼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生境特殊,物种多样,是地球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1.1.1.1广义的湿地 国际上最为公认的湿地是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拉姆萨尔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1.1.1.2狭义的湿地 1979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协会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明确指出: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 我国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的内涵加以说明,认为湿地是“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综上所述,狭义的湿地强调水文、土壤以及湿地植被三要素的同时存在,水深一般不超过2m,湿生或水生植被占优势,土壤为水成土,即受地表积水或地下水浸润,具有明显生物积累及潜育化特征,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无氧条件的土壤。而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无湿生植被生长的大型河道,湖泊以及海洋则属于水生生态系统。 1.1.2 湿地公园及其内涵 1.1. 2.1 湿地公园 我国关于湿地公园概念与界定分别由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了两套体系,包括四个定义: ——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中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限定: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hm2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以下条件: (1)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 (3) 占地500亩(33.33hm2) 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 (4)具有天然温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1.1. 2.2 湿地公园与湿地、湿地保护区及其他水景公园 1)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 自然湿地形成的湿地斑块连接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湿地中水文环境受区域中地形

关于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探究

园林园艺?||?Landscape gardening 90 一、湿地公园简述 1.1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方法和构思 湿地公园的建设就是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下保护其本质,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恢复。然后根据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突出本地区特殊的湿地景观,对于这些景观的设计和构想应该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潜在。任何湿地公园的建设都应该从保护环境,维护环境出发。同时,建立的湿地公园目的是要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结构,能够给在湿地生长的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因为人们对大自然生态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原有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得一些生物绝迹。不能够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而死亡。只有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才能够有效的恢复被破坏的生物生活环境。从而促进生物物种的多样化。建立湿地公园可以更好的方便人们文明观赏。更能亲身的亲近自然,能够有效的保护湿地公园文化。这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1.2湿地公园植物的分布构造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应考虑湿地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能要求,植物群落的搭配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水体、地形高差的变化相互依存,能够成为湿地公园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效果。利用水生植物造景,选择的植物品种除应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要求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栽植方法除了直接就地栽植外,还可以在水中安置高度不等的种植池,既能提供适宜植物生长的水深,又可控制植物的蔓延,在无需经常性人为管理的条件下也能保持自身的景观稳定。湿地公园中常采用去污效果比较好的挺水植物有茭白、芦苇、菖蒲、香蒲、水葱等;漂浮植物主要有满江红、菱、水鳖、浮萍等。 二、湿地景观的营造方法 2.1植物景观的营造 水上丛林区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缓坡护岸,缓坡可增加水路过渡带,形成浅岸,以允许不同植被带的植物群落逐渐过渡,因此,多样的湿地环境形成了多样的湿地植被,而多样的湿地植被可以维持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生长,大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植物在种植形式上形成“乔木+湿地植物”的水路结合配置方式。大型乔木的种植不但可以净化水源,还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2野生动物的引入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为了为原有湿地生存的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一般情况下的湿地公园建设是在原有的湿地环境空间上模拟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从而恢复湿地建设的一个人工湿地。在湿地建设中,为了更好的保持湿地建设。对于动物的引入和生物的多样性。为了更好的保持这样。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适合湿地环境的动物。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动物的引进是建立在湿地系统平衡上的。所以,引进动物的引入可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并且有效的促进湿地公园的发展。 对于动物的引入,一般都是野生的动物并且这些动物都是在湿地环境下生活的。通过适当地加入系列底栖动物、浮游动物、鱼、两栖类动物、昆虫、鸟类等来增加生物多样性,这样在生态系统机构上起到全面的合理性。对于鸟类的引入,这样有利于环境的美观建设。因为鸟类属于温和性的动物,在鸟类引入以后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活性。可以让整个湿地环境充满灵性。这样也是一种美感的景观营造。对于鸟类的栖息地的建设应该相对的复杂一些。因为鸟类的迁徙等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就需要在湿地公园引入鸟类时进而加强鸟类知识的普及。让观赏的人认识到保护鸟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既增进了人类与自然的交流,又增加了湿地特有的动物观赏景观。 2.3人文景观的发现与探索 湿地的建设和保护一般来说就是结合当地的乡土特色来建立的湿地保护。对于湿地景观的建设更多的是注重其内在的延续性和环境保护。强调的是内在的湿地景观文化。所以,我们一般对于湿地景观的建设时都要注重其原有的地质风貌。注重其遗留的物质文化基础。然后进行湿地文化的建设和保护。人类对于湿地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湿地景观的建设。 湿地文化具有很久的历史性。在人类最初时期为了索取鱼类和相应的植物灌溉而对湿地进行保护和开发。还有就是交通云上上为了航运的文化保护河道。就现在景观的营造设计来说的话。在做到“全面性”和现在说的“历史性”相结合相发展的全面协调下。这样对于人文景观的营造和湿地文化建设才能全面延续下去。所谓“共时性”所指的就是湿地公园的建筑、景观、所列设备、在同一空间中。这样共同呈现出来的才是我们常说的“共时性”“历时性”即景观构成的历时过程与先后顺序。 三、结语 湿地公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规划建设时要全面综合的考虑问题,使各元素自然的融合、过渡,从而达到各因素之间的呼应与协调。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应以原有的植被现状为基础,结合该地区的文化、历史问题,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 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0. [2] 陈维越,罗言云.成都市望江楼公园风景园林空间分析[J]. 北方园艺,2011. [3] 黄有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 规划,2011. [4] 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城市问题, 2010. [5] 赵魁义.地球之肾――湿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汤浪涛(1983- ),男,湖南省益阳人,硕士,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绿化与景观生态。 关于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探究 汤浪涛?周?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林业局 【摘?要】?湿地公园本质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对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恢复原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所生存的生物种类。并且形成一种可以观赏的景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供人们观光的项目,旨在突出其自然性。本文从植物景观、动物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建设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概述。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植物景观?动物景观?人文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