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器人设计原理

简单机器人设计原理
简单机器人设计原理

智能机器人设计概念

现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计算机这方面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人们在计算机这方面做出大量的科学成果,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增强和处理速度变快,当然,现在人们主要是倾向去研究计算机的智能性,那么,我们要求的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强、处理速度快、处理智能化和耐用性能好等,当然了,计算机的这些处理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应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计算机不断地更新使得计算机的智能性凸显而出,而智能机器人则是计算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智能机器人的处理能力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按照计算机的设计观念来设计出来的,当然了,智能机器人更比较具有自主能力,因为智能机器人相当于是将一台计算机安装了很多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就像人的各种外部器官使其在处理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而各种器官所发挥作用是靠人大脑的支配来完成的,当然,智能机器人的各器官主要取决于处理器。那么从现在的智能机器人来看的话,它的设计概念就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可以说是一种表现性的计算机或应用型计算机。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当然是要处理能力强即是处理范畴广、处理速度快、处理智能化以及耐用性能好等要求,虽然是这样的设计理念,但是实现起来并非那么的容易,那么从现在的机器人来看的话,他们和人之间的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机器人的动作表现的离散性。什么是离散性?在数学中,它表现得是不连续,是一种跳变的函数,如下图一

)(t s()t L

t t

图一图二

从上面图一可以知道,是一个关于t时间函数,在一定连续的时间区间里,函数值()t s不连续的,那么我们把这种函数称为离散函数,如果说时间变量和函数值都是离散的,那么这种函数所表现出来的在信号上可称为数字信号函数,当然对应的是如果在时间和函数值都是连续的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函数。

在上面介绍了离散这个概念,如果说是在动作上的话,我们只需要清楚它的动作是不连贯的就行了。想必大家都看过机器舞吧,正是因为那些动作表现得不是很连续,所以才叫它机器舞,首先得动作表现上是有限的,还有就是动作不连贯,比如说太极,当然了,有的机器人是能够打太极的,关键是在动作上的表现都是靠程序代码来实现的,而代码并不是无限的几乎每一条代码都是靠人工写上去的,不可能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代码都能够写上去。还有就是机器人的结构是人设计出来的,在制作方面也处在很大的缺陷,并且在一定时间里不能自动的更新自己的骨架,人是生物,是由智慧的生物,堪称是完美的物种,无与伦比。人类能进行新陈代谢而使得人不断的在身体方面得到更新,而我们却不知道这种更新过程。当然,人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来更新自己,这一点的话机器人是能够做到的。

说到这里,机器人在动作上表现是离散的,这导致在面部表情上也是离散的,人的感觉可以说是在一定范围内是模拟的,换句话说就是无穷的,人对环境中不同事物会做出在面部表情上的不同反应表现,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正是因为人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的动作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人的面部表情的变化就像颜色色彩的渐变,是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的机器人中往往只有喜怒哀乐这四种表情,这是往往不够的,人的感觉很丰富,所以说人的面部表情也是很丰富的,这一点很难做到。

机器人系统化的处理机制。首先我们来介绍什么是系统,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连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原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从定义上来说是不好理解的。我们应该用函数来解释如下图所示:

f函数体就是一种处对应一个自变量x就会输出一个相应的因变量y,而在中间的()x

理机制,而系统就类似于函数,系统也就是处理事物的规则的有机组成,如下图: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关心图中系统的组成以及结构是什么样的,而在智能机器人的处理机制就是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在系统中事先写入机器代码,即机器需要完成某些事情的规则,以达到预期所想要的结果。既然是实现编好的事物的规则,那么机器人在处理事物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不是灵活的。

人类处理能力也类似于上面的处理过程,区别在于不是固定不变的系统处理机制,就是说人的处理系统是一种不断自我变化的思维方式,如下面的格式:

当然了,在设计机器人时,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可以用程序代码编写的,但当今的机器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要做到思维是活跃变化的并且具有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与机器人相比更突出的是人的变化的思维方式具有反馈作用,如下图:

正是因为这种反馈,使得具有相对的思考能力,思考是一般机器人不具有的,机器人所具有处理事物的能力是它的本能,是它事先就准备好了的处理规则,当遇到力所能及的事,它毫不犹豫地按照预先的规则进行处理,当机器人遇到它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它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说我们说它是死板的,不具有灵活性。思考的方法很多,形象法——通过图像的静态或动态对意向进行加工。归纳法——是根据某一法则(概念、定理、或公式)的推理与演算而进行总结与综合。逆向法——是对意向进行的反归纳,也就是一种

有效的逻辑推理。移植发——在推理的过程中,加入新鲜的内容。聚合法——对新旧的信息内容进行捏造、扭曲与同化。水平法——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的聚合。垂直法——单方面或某一角度进行归纳。发散法——根据已有的资料并沿着不同的方向对意向进行推理与演算。演绎法——顺应某一架构进行归纳。等等,思考的方法很多,但在设计时就显得很难了。现今的机器人能够做到前面几点已经不错了。当然我们可以对机器人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简单点的一个例子,在一间小房间中有一个凳子,并且将凳子倒着放置,在小房间的顶上有个小球,现在机器人在这间小房间里面,我们给机器人命令,要求把房间顶上的小球放在地上,那么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机器人去解决了。如果说机器人没有关于凳子的相关资料,那么它会怎么做,那就得做试验去测试凳子的性能,找到有关凳子的一些性质,看能否帮的上忙。这是关键。

其实,要做到像人一样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像人一样具有思维,像人一样具有意识,像人一样具有生活的享受,像人一样具有梦想,……那还需后天的学习,这是机器人要做到的核心条件。我们不可能把人所有学到的东西都靠人工给机器人编辑,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人一样不是与生俱来就会很多事情,人刚刚下地时除了本能外什么都没有,而人类所具有的这些处理事物的本能大都是靠知识的积累,处理能力越强,那么它所学到处理方式当然越多了,在它的内部所建立的函数越多当然函数与函数之间是具有可调节。说到这里,人或机器人的处理方式也可以称之是函数,它不仅仅局限于数学中,我们给定一个自变量就通过函数输出该自变量的因变量。人或机器人的这些处理机制都可以归纳为函数式的处理方法,它是对事物的归纳与运算,然后做出对事物的处理。

人在学习过程中,当然有很多函数流的涌进,并且函数与函数之间建立起相互调节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处理事物时,哪些是优先级最高,应从什么样的函数开始,下一步又交给什么样的函数,函数该如何运算等,这些过程我们是感觉不到的,我们只管会用,而却不知道它运行的原理是什么,当然了,我这里说的是机器人的简单设计原理,只是稍微的提一下这个过程。

我们不说机器人的作用有多大,现在我们只关心机器人有多聪明。在现今的机器人都是为了有目的而设计,专门为了某些方面的事物而设计的,所以说机器在这些方面的处理能力明显比人强,甚至是有些是人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借助机器去解决,当然这些导致它们存在局限性,如果说要做到一个具有20岁的正常人所具有的知识不难,但要做到像一个20岁的正常人的智力,可以说现今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人生是这样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所有生物生活的基础,人类的进步不仅需要学习,在学习的能力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仅仅是靠学习也不够的,人类的进步不仅仅存在于学习方面,如果说我们仅仅去学习别人的东西,尽管学懂了,我们也就停留的前人的成果上,如果说,我们要超越,要进步,那么我们需要创造,就是创造出前人没有的东西,创造是人独有的特点,例如在灵感方面的创造的艺术类,可以说艺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这样一个条件,通常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互联网纾,表示对互联网纾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如果说是一些程序代码流,那么这些代码流在艺术方面的这种变现形式是这样的呢,它在对艺术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逻辑系统,还是说说下面的图吧,那是已经固定好了的一种思维模式,尽管自身能具有反馈作用,那也只能说是一种会做题的机器,而艺术则不同,他的系统不是简单这样一种形式,它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是很特别的,也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在来看看下面的另外一幅图,那么他是在我们原先设计好了的一种变化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在处理事物的时候自发的建立新的变化思维方式,说到这里,感觉

有点新意,在这里呢,由思维1所产生的思维2,然后又能产生思维3,或许在遇到很多处

事物时会产生更多的思维方式,并且除了思维方式自身能够具有反馈外,所产生的思维方式之间也能够相互的反馈作用,那么这样一个系统将会越来越复杂,那是我们管不着的,需要他自身的学习,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思路:《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我是分以下几步去设想的: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走图形为主线,在课上设计个研究任务:机器人走直线,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走得距离再长一些;机器人转弯,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转向自如;机器人走正方形。 由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和提高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调整两个模块的参数的方法,让机器人行走的更自如。 在本节课中,通过让机器人走直线学转弯走正方形等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教学。 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任务教学环节中,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的同时比较具体的引导学生学会设置直行模块的参数。 在任务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并学会转向模块的参数设置。 通过调试两个模块的参数,让学生体会运用两分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在拓展练习中,给学生留有一些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新,让机器人走出形状不同的图形,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编写程序的目的是要让机器人听人的指挥,能够控制机器人,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机器人走图形》课后反思《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走图形为主线,在课上设计个研究任务。 机器人走直线,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走得距离再长一些;机器人转弯,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转向自如;机器人走正方形。 由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和提高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调整两个模块的参数的方法,让机器人行走的更自如。 从整个完成的教学效果看,这节课改变了课堂的一惯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 我通过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这一目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创新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工程机械 班级:09级2班 设计者: 指导老师:胡启国 2012年5月 前言 1.1 干粉压片机的概述 干粉压片机是指利用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执行机构对粉末物质采取 上下进行加压而成片状。根据干粉压片机的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不同,干粉压片机可以分为单片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 干粉压片机的使用行业很广泛。如制药厂、电子元件厂、陶瓷厂、化工原料厂等等,而且压片机还能用来做冲压设备。 压片机在欧美压片机出现的较早。而在国内到1949年,上海市的天祥华记铁工厂仿造成英国式33冲压片机;1951年,根据美国16冲压片机改制成国产18冲压片机,这是国内制造的最早制药机械;1957年,设计制造了ZP25-4型压片机;1960年,自行设计制造成功60-30型压片机,具有自动旋转、压片的功能。同年还设计制造了ZP33型、ZP19型压片机。“七五”期间,航空航天部206所HZP26高速压片机研制成功。1980年,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设计制造了ZP-21W型压片机,达到国际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属国内首创产品。1987年,引进联邦德国Fette公

司微机控制技术,设计制造了P3100-37型旋转式压片机,具有自动控制片剂重量、压力、自动数片、自动剔除废片等功能,封闭结构严密、净化程度达到GMP要求。1997,年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了ZP100系列旋转式压片机、GZPK1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进入21世纪,随着GMP认证的深入,完全符合GMP的ZP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相继出现:上海的ZP35A、山东聊城的ZP35D等。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在产量、压力信号采集、剔废等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最高产量一般都大于300000片/小时,最大预压力20kN,最大主压力80kN或10080kN。譬如,北京国药龙立科技有限公司的GZPLS-62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GZPK30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PG5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等。随着制造加工工艺水平、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以及压片机使用厂家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各种特殊用途的压片机也相继出现。譬如,实验室用ZP5旋转式压片机、用于干粉压片的干粉旋转式压片机、用于火药片剂的防爆型ZPYG51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等。 国内压片机的现状:(1)压片机规格众多、数量大;(2)操作简单;(3)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后力不足。国外压片机的现状:高速高产、密闭性、模块化、自动化、规模化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是国外压片机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1.2 干粉压片机的研究现状 1.2.1 压片机动力学分析及力的优化 文献[6]阐述了主加压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可采用图解法分析和解析法分析.在此,我们采用解析法,应用c语言程序进行分析。杆组法运动学分析原理,由机构的组成原理可知,任何平面机构都可分解为原动件、基本杆组和机架三个部分,每一个原动件为一个单杆构件.分别对单杆构件和常见的基本杆组进行运动学分析,并编制成相应的子程序,在对整个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根据机构组成情况的不同,依次调用这些子程序,从而完成对整体机构的运动分析。 文献[10]阐述了各种方案的拟定。根据各功能元的解,动力源可以采用电动机、汽油机、蒸汽透平机、液压机、气动马达等;上下加压则可采用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液压缸等;送料可采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槽轮机构等.这样可组合的方案达上百种。 文献[7]阐述了谐响应分析。分析动态响应实际上是解一个完整的动力学方程,它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M]{x(t)}+[c]{x(t)}+[K]{x(t)}={P(t)} 式中:[M] 、[c]、[K]--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x(t)、x(t)、x ( t)--结点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向量,它们均为时间的函数。fP(t)卜一激振力向量,也是时问的函数。谐响应分析是用于确定线性结构在承受随时问按正弦规律变化载荷时稳态响应的一种技术。分析的目的是计算出结构在谐波激振力下的响应,即位移响应与应力响应,并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系统激振力频率的曲线,称为幅频曲线。压片机工作时,冲头和压轮周期性接触,这样就会造成有周期性的激振力作用在整个结构上。当激振力的频率与压片机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发生共振。共振现象的发生不但不能保证冲压的加工精度,还会对冲头和压轮以致整个机床造成严重破坏,这是一定要避免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经过力的优化以后,避免了在第一、二阶固有频率处的共振现象的发生,虽然优化后,第三阶固有频率处的位移比其他频率处较大(1.8xlO4),但小于优化前该频率处的位移(2.1xlO4),更远远小于机器共振时的(1。6x10一),振动量降低了接近1O倍。(2)经过力的优化以后,由于对整体结构不存在激振力,所以一、二、四、五阶振型不会对动态性能产生影响。(3)由于该压片机的实际工作转数在每分钟4O一6O转之间,即工作频率为48 73Hz之间,而优化后在96HZ处振动量较大,远离工作频率范围,所以,机器处于安全良好的工作区域范围,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通过对压片机的模态分析,动力学谐响应分析,得出了压片机在不同工作频率范围下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力的优化,有效的抑制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解决了机器工作时振动和噪音的问题,分析结

行走机器人组装与制作实验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开放性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行走机器人组装与制作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4.12.1- 2014.12.15

一、实训目的 足球由两个半球和底座组成,每个半球内装有一只亮膜小喇叭,底座内装有电路板,电路使用经典的2822双声道功放集成电路,带有电源开关、电源LED指示灯、双声道音量电位器、还有接外接电源用的空心插座。底座下面设有可以装4节7号电池的电池槽,或利用USB供电。套件产品附有双声道音频输入线,线上有3.5mm的双声道插头,可以摆放在床头、书桌、电脑桌等地放,音源可以使用MP3、电脑输出等。这块音箱不但造型精致,而且外观精巧大方、携带方便,能实现USB(+5v)供电,也可以通过电池供电。其高品质功放芯片和双声道电位器直接支持小音箱能高音质双声道播放。这款音箱实用性强、制作过程简单、操作工具要求不高,适合广大电子初学者。通过本次制作也可以了解PCB制作原理,进一步提高操作者本身电子焊接技术。加上产品本身能实现的巨大的功能,对于初学者有深远意义。 二、实习器材 (1) 电烙铁 (2) 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 锡丝:由于锡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 两节5号电池 (5) 收音机实验套件

三、实习内容 一、迷你功放音箱产品功能及特点 该迷你音箱可以作为MP3或笔记本及台式机的功放。如果从电脑取电,可以从USB,也可以直接从主机中引出12V,现在有些电脑电源带有供液晶显示器用的12V电源接口,更是方便。如果从USB取电,要注意占用一个独立的USB口,不 要和其他USB设备共用。TDA2822M采用5V供电时的工作电流只有200mA~300mA,只要主板质量合格,不会有什么问题。 本套件制作容易,是提高初学者学习电子技术兴趣的良好套材。 在拿到本套件后,请对照材料清单清点一遍,并用万用表粗略的(因出厂已测量过)测量一下各元件的参数,先检查元件有没有出错,对照装配图安装元件,有没有虚假错焊,只要元件安装无误,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成功的。 四、个人总结 通过这次迷你足球小音箱的制作,让我深深地爱上了电子DIY 制作。也通过焊接PCB电路让我提高了自己的焊接水平,自己制作出的成品也得到老师的赞扬,这一切都深深鼓舞着我,再接再厉,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 在小音箱的制作过程中,我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期间认识和熟悉了D2822功放芯片,和K503双声道电位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

机器人创新设计作品说明材料

机器人创新设计作品说明材料学校名称: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作品名称: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 作品设计成员: 作品设计时间: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RM7 LPC2138,32 位的高性能主控芯片控制的探索者机器人的创新设计,该设计包括C语言编程,声控、振动、触碰、光强、闪动、黑标、白标、近红外等多种传感控制,图形化编程及便携式编程三种编程模式,能满足任何软件水平的用户实现简单或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及其他功能实现。 在设计中,详细的展现了探索者机器人的各个功能模块、传感器的属性功能工作状况。最后,实现整个实验功能创新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1) 1.1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概 述 (2) 1.2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特点 (2) 1.3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目的 (3) 1.4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意义和前景 (4) 第二章、主控板 (5) 第三章、红外接收头 (5) 第四章、语音模块 (5) 第五章、LED 模块 (6) 第六章、舵机 (6) 第七章、传感器 (7) 7.1 黑标/白标传感器 (8) 7.2 近红外传感器 (8) 7.3 姿态传感器 (9) 7.4 闪动传感器 (9) 7.5 声控传感器 (10) 7.6 触碰传感器 (10) 7.7 振动传感器 (11) 7.8 触须传感器 (11) 7.9 光强传感器 (11) 第八章、编程手柄说明 (12) 第九章、C 语言编程基础指南 (13) 9.1 安装编程环境 (13) 9.2 第一个ARM 软件 (18) 9.3 烧写程序 (21) 9.4 ARM 主控板端口列表 (22) 9.5 库函数 (24) lib_io.c………………………………….…………………….………… 24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2.理解流程图中各模块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添加、删除模块和调整各模块属性的方法。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测试程序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自我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难点: 理解流程图各模块的作用及其参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前进 单击“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动鼠标到流程图生成区,在“主程序”模块下方单击鼠标左键,“前进”模块与“主程序”模块间便被箭头连接起来,最后添加“结束”模块。 教师演示设置“直行模块”参数的方法,并测试仿真机器人的运动。(二)机器人转弯 展开“执行器模块库”,单击“转向”模块,将其拖动到“直行”模块的下方,单击鼠标,“转向”模块便与“直行”模块连接起来了,最后添加“结束”模块。在“转向”模块上单击鼠标右键,同样可对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时间进行设置。 教师演示删除模块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两大组,选定组长。各组成员准备好课堂上已经完成的具有“直行”和“转向”两个模块的流程图。 2.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值,观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运动情况的变化,探究“直行”和“转向”模块中的参数值与机器人运动的关系。(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3.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并进行综合,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做相应的点评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剪板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剪板机设计说明书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剪板机 成员 指导教师 2014年7月18日

前言 一.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设计一剪板机械,主要功能是能将卷料展开并剪成一定长度的铁板,即将板料作定长度的间歇送进,在板料短暂的停歇时间内,剪刀在一定位置上将铁板剪断。设计要求:原材料为成卷的板料。每次输送铁板长度为2000mm;每次输送铁板到达规定长度后,铁板稍停,以待剪板机构将其剪断。剪断工艺所需时间约为铁板输送周期的十五分之一,铁板停歇时间不超过剪断工艺时间的倍,;输送机构运转应平稳,振动和冲击应尽量小。 剪板频率为30次/分钟。 二.项目组成员及分工 目录 一.选题意义 (1)

二.原理分析 (2) 三.设计方案及选择 (3) 设计方案分析 (3) 设计方案选择 (3) (3) (5) 四.选用机构的尺寸设计 (7) 机构自由度计算 (7) 间歇传动轮系的直径与转速的确定 (7) (7) (7) 剪断传动机构的尺寸确定 (9) (9) (10) 五.选定机构的运动分析 (14) 位移分析 (14) 速度分析 (14)

加速度分析 (16) 机构运动循环 图 (18) 六.心得体会 (19) 七.参考文献 (22) 八.附录 (23)

一.选题意义 剪板机常用来剪裁直线边缘的板料毛坯。剪切能保证被剪板料剪切表面的直线性和平行度要求,并减少板材扭曲,以获得高质量的工件。板金行业的下料剪切工具,广泛适用于机械工业,治金工业,等各种机械行业,主要作用就是用于金属剪切在使用金属板材较多的工业部门,都需要根据尺寸要求对板材进行切断加工,所以剪板机就成为各工业部门使用最为广泛的板料剪断设备。 二.原理分析 剪板机分为送料机构,剪断机构,卸料机构三个部分,由一台电动机为机器提供动力。送料机构可以应用两个夹紧的皮带轮将卷状的板料加为直板。而剪断机构可以利用齿轮传动与杆件的联合传动带动刀具剪切钢板,并通过齿轮的变传动比使刀具达到规定的剪切频率。卸料机构则只需要皮带轮将剪切完成的铁板送之规定地点即可。 三.设计方案与选择 设计方案分析 铁板作间歇送进的机构方案设计,可从下述两个方面考虑机构的选择: ⑴、如何夹持和输送铁板,并使停歇时保持铁板的待剪位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双足行走机器人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双足行走机器人设计 摘要:21世纪机器人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履带式机器人到如今的双足行走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2)为系统的中央控制器,以单片机(STC12c5410ad)为舵机控制模块。将中央控制器与舵机控制器,舵机,各类传感设备及受控部件等有机结合,构成整个双足行走机器人,达到行走、做动作的目的。单片机中央控制器与舵机控制器以串口通信方式实现。系统的硬件设计中,对主要硬件舵机控制器和STC89C52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讲述。硬件包括舵机控制器,STC12C5410AD 单片机,按键,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软件包括单片机初始化、主程序、信号采集中断程序、通过串口通讯的接收和发送程序。论文的最后部分以双足行走机器人为基础,结合传感器,外围控制设备组成控制系统,并给出了此系统应用领域的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单片机;舵机控制; STC12C5410AD

Bipedal robot design based on MCU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robot development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 from the traditional crawler robot to now bipedal robot, the robot's application scope is more and more widely.This system by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TC89c52) as the central controller in the system, STC12c5410ad MCU as the steering gear control module. The central controller and the servo controller, Steering gear, all kinds of sensing and control components such as organic combination, make up the whole bipedal robot, the purpose of to walk, do the action.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entral controller and the servo controller to realize serial communication way.System hardware design, the main hardware servo controller and STC89C52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peripheral circuit in detail. Hardware including servo controller, STC12C5410AD micro controller, buttons, all kinds of sensor and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unit. Software includes MCU initialization, the main program, and interrupts program signal collection, through a serial port communication to send and receive procedures.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bipedal robot, combined with the sensor, the peripheral control device of control system, this system is also given some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Keywords:MCU; Servo Control; STC12C5410AD

迎宾机器人设计

1引言 1.1设计目的 机器人可以干人不愿意干的事,把人从有毒的、有害的、高温的或危险的,这样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机器人可以干不好干的活,比方说在汽车生产线上我们看到工人天天拿着一百多公斤的焊钳,一天焊几千个点,就重复性的劳动,一方面他很累,但是产品的质量仍然很低;另一方面机器人干人干不了的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理由,比方说人们对太空的认识,人上不去的时候,叫机器人上天,上月球,以及到海洋,进入到人体的小机器人,以及在微观环境下,对原子分子进行搬迁的机器人,都是人们不可达的工作。 机器人是一个具有有类人的功能,比如说作业功能;感知功能;行走功能;还能完成各种动作,还有一个特点是根据人的编程能自动的工作,这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编程,改变工作、动作、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的一些要求。是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所以这种机器人仍然是个机器。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有关机器人定义,一般来说认为机器人是计算机控制的可以编程的目前能够完成某种工作或可以移动的自动化机械,这是美国工程师协会定的一个定义,但日本和其他国家也对机器人有不同的看法,从完整的更为深远的机器人定义来看,应该更强调机器人智能,所以又提出来机器人的定义是能够感知环境,能够有学习、情感和对外界一种逻辑判断思维的这种机器。那么这给机器人提出来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要求设计出机器人。 1.2设计背景 首先我介绍一下机器人产生的背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应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共同的一个综合性的结果,也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就加强了本国的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人类的发展随着人们这种社会发展的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断探讨自然过程中,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过程中,实现人们对不可达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需要。 “迎宾机器人”是一个机电结合的制作。在现实当中,当客人来到门口时,会向客人热情的说一句“欢迎光临”,同时记下进入人数,同样当有客人从门口离

最新机器人教案

科技活动教课教案 项目:机器人主讲教师:** 授课时间:11月7日学时数:1学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概念、特征; 2.使学生了解中鸣、乐高机器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机器人原理的介绍 教学步骤1.导入 机器人诞生、机器人的发展 2.概念讲解 智能机器人的构成 3.基本工具初识 马达、机械部件 组织形式小组为单位活动 教学内容机器人发展历史及简单结构拼装 1、机器人诞生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自己的总结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 而且其具备一些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 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 化机器。” 2、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自己的总结 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 第二代则具备了感觉能力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 3、智能机器人的构成 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并 具有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 中央电脑控制手臂和行走装置,使机器人的手完成作业,脚完 成移动,机器人能够用自然语言与人对话。 具有机械部件 (例如:木板、金属板、塑料板、有机玻璃板,还有螺丝、螺帽等各种五金紧固件。) 具有感应和动作电子部件 (光源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具有机器人的大脑(RCU) 具有机器人的思想(编程实现)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 熟悉乐高机器人的零件结构,拼插简单的机器人 积木块垂直结构的搭建,马达能量分为1——5级,按照马达的功率,

进行速度的调整。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智能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

双足机器人设计

小型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及其控制电路设计 两足步行是步行方式中自动化程度最高、最为复杂的动态系统。两足步行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对步行的环境要求很低,既能在平地上行走,也能在非结构性的复杂地面上行走,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与其它足式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具有支撑面积小,支撑面的形状随时间变化较大,质心的相对位置高的特点。是其中最复杂,控制难度最大的动态系统。但由于双足机器人比其它足式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更适合在人类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与人类协同工作,而不需要专门为其对这些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例如代替危险作业环境中(如核电站内)的工作人员,在不平整地面上搬运货物等等。此外将来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双足机器人在护理老人、康复医学以及一般家务处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双足步行机器人自由度的确定 两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是所有部件的载体,也是设计两足步行机器人最基本的和首要的工作[1]。它必须能够实现机器人的前后左右以及爬斜坡和上楼梯等的基本功能,因此自由度的配置必须合理:首先分析一下步行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前向)和行走步骤:重心右移(先右腿支撑)、左腿抬起、左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中间、重心左移、右腿抬起、右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间,共分8个阶段。从机器人步行过程可以看出:机器人向前迈步时,髓关节与踝关节必须各自配置有一个俯仰自由度以配合实现支撑腿和上躯体的移动;要实现重心转移,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是必不可少的;机器人要达到目标位置,有时必须进行转弯,所以需要有髋关节上的转体自由度。另外膝关节处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能够调整摆动腿的着地高度,使上下台阶成为可能,还能实现不同的步态。这样最终决定髋关节配置3个自由度,包括转体(roll)、俯仰(pitch)和偏转(yaw)自由度,膝关节配置一个俯仰自由度,踝关节配置有俯仰和偏转两个自由度。这样,每条腿配置6个自由度,两条腿共12个自由度。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俯仰自由度共同协调动作可完成机器人的在纵向平面(前进方向)内的直线行走功能;髋关节的转体自由度可实现机器人的转弯功能;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偏转自由度协调动作可实现在横向平面内的重心转移功能。 机器人的转体(roll)、俯仰(pitch)和偏转(yaw)定义如图1所示[2]。

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说明书 设计日期:2015年6月16日

前言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目录 1、机器人型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关节机械原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各关节运动范围及最快速度 (4) 4、拆装过程 (6) 5、零件明细表 (6) 6、所拆关节减速器工作原理 ....................................................................................... 小结..........................................................................................................................................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

第2节《听话的机器人》 第二课时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材第2节第4课中的内容。首先,依据教材,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我将教材中一课时的内容分解成两课时进行讲授,第一课时侧重讲授“转向”模块的使用方法;第二课时,侧重“转向”模块的应用,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让机器人画出比较复杂的图形。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考虑: 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的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第三,本课教学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和“引导”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最后,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写机器人程序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机器人课上所讲授的新知识,控制机器人完成新的任务。 二、教学思路: 机器人绘图这节课是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绘图为主线,在课上设计3个研究任务。 1、复习引入(画正方形)。让学生回忆机器人编写程序中的两种结构。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知道机器人绘图要根据图形的特点。例如: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画正三角形。在画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画正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特点3条边相等,3个角相等都是60度来编程。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难点,采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120度不是60度。为了减低难道可以把120度看成90度加30度,这样让学生更容易的编写程序。 3、机器人画正六边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分析正六边形、正八边形角度转向,引导学生体会正多边形转向角度和边数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画正六边形还是正八边形。最后让学生画正多边形的图形。为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做准备。 4、通过机器人绘图让学生总结出画正多边形的规律。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等于360度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本课,在任务1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忆画正方形的知识,引导学生体会画正方形要根据正方形的特点来设置程序模块的参数。在任务2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画正三角形。通过画正三角、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到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正多边形的设计,给学生留有一些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运用两种程序结构的优势。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来。从中让学生体会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力风暴VJC1.5仿真系统及其运行环境。 2、学会用直行、转向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垫圈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垫圈内径检测装置 设计人: 学号: 班级: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设计要求 (3) 二、题目分析 (4) 三、机构设计、尺寸设计及其计算 (5) 3.1 推料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和齿轮系的设 计) (6) 3.2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 齿轮系的设计) (7) 3.3压杆升降机构的设计(其中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系的设计) (9) 四、运动方案简介 (13) 4.1 垫圈内径检测装置的传动系统及其传动比分配的确 定 (13) 4.2 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14) 4.3 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轮廓线图 (14) 五、系统评价 (14) 六、设计小结 (15) 七、参考书目 (16)

一、设计题目及设计要求 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件过程如图1所示。当所测工件的内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1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行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如工件内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1b),压杆的探头进入内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废品槽。如工件内径尺寸大于允许的最大直径时(图1c),微动开关仍闭合,控制系统将工件送入另一废品槽。

手把手教你做四足步行机器人

手把手教你做四足步行机器人 用两个飞机模型舵机就能DIY个四足机器人!简单易做.你可试试. 来源:机器人天空原创时间:2008-05-19

第一步:准备零件和所需的材料 制作一个四腿的行走机器人非常简单,所需零件也非常少,两个电机,机器人的腿(用直径合适的铁丝弯制),电池,底板(我用的是一种非常酷的塑胶材料,当它被在热水中加热时就会变软,冷却后又会回复硬度),用来将电池和电机固定在底板上的螺钉,一小块电路实验版(可以在电子市场买到),一个用来安放 ATMega的28针芯片插座,胶,烙铁 和焊锡,以及刀子。 装配之前我还画了一张草图,在上面标出了需要打孔和切割的位置,有一张草图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对手之前都要做一番“纸上谈兵”的工作。

第二步: 现在需要用刀子在机器人的底板上划出两个安放电机的洞,我先按照草图划出一个洞后用切下来的那部分做标尺直接在另一边划另外一个洞。切的时候不要忘了在下面垫一块纸板, 我差一点切了我的咖啡桌。 打好两个洞后试一试电机,我划的洞似乎稍微宽了一点,长度倒是刚好。

第三步:弯曲底板,安装电机

很不幸,本人手劲不足,无法直接把底板弯曲成照片中的角度,只好采用技术含量比较高 的办法: 首先烧一壶开水 然后将底板放入水中一到二分钟,主要要用一个东西按住底板,免得它浮上来(不要用手!)。 拿出来后底板应该软一些了,戴着手套将它弯曲到自己想要的角度直到冷却。 根据网上高手的建议,最佳角度为30度。 钻上两个螺纹孔,然后用螺钉将电机固定在底板上。

第四步:固定腿部到伺服电机的十字臂 我用尖嘴钳截了两段粗铜线作为机器人的前腿和后腿,然后把它们弯曲成适合伺服电机的 十字臂的形状。 一条经典的BEAM准则就是需要连接零件时,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采用铁丝来捆绑。用铁丝捆绑要优于采用焊锡连接。用铁丝捆绑的话会给零件一定的自由空间,并且也利于零部件的 再次使用。

机器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器人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院系: 班级:

: 学号:

一、课程设计的容 1、目的和意义 机器人涉及机械、电子、传感、控制等多个领域和学科。本课程设计是在《机器人学》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多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与应用,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掌握更多技能。 2、设计容 (一)、机器人硬件 本课程设计使用实验室已有的移动机器人。机器人有两个驱动轮、一个从动轮,驱动轮由舵机直接驱动。机器人控制器为89S52单片机。机器人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机器人结构简图

(二)、设计任务 利用多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及控制。具体为:控制机器人在规定的场地避开障碍物走遍整个场地。 二C51单片机编程环境与机器人智能 1、单片机与C51系列单片机 (一)、单片机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单片机。 (二)、C51系列单片机 MCS51是指由美国INTEL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单片机的总称。这一系列单片机包括了好些品种,如8031,8051,8751等,其中8051是最典型的产品,该系列单片机都是在8051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增、减、改变而来的。 本课程设计所用的AT89S52单片机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来的。AT89S52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含8k字节ISP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其引脚结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认识机器人 ■教材分析 《认识机器人》是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引入课,也是学生的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历史。通过“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由于这是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考虑这是学生第一次机器人课,所以教学内容选择了最简单的机器人概念,分离和发展历史,旨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首次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3)学会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激发学习兴趣,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设想。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机器人的概念,学会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认识机器人,感受机器人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信息学习兴趣。 4.行为与创新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固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机器人进行分类,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进行猜想。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学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师:同学们开始新课“认识机器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 段有趣的视频(播放超能陆战队片段) 师:同学们大白可不可爱呀? 生:可爱! 师:好的,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认识机器人”(板书), 同学们有没有人看过其他机器人的动画呢? 生:(积极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既然大家看了那么多机器人,那么 大家认为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像人一样/可爱的/笨笨的…. …. 通过动画视频,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将学生引入 “认识机器人” 的主题 1.机器人概念师:(展示一些机器人与其他物品的图片)那么同学们来 看一下,这里面有哪些是机器人,哪些不是呢? 生:指出机器人 师:好的,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机器人并不一定要像人, 机器人呢,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的机器, 它是一种机器,大家明白了嘛? 生:明白了 师:那么大家再根据这个定义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机器人 呢?(适时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思维) 生:研究、讨论,回答 师:好的,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通过图片的展示, 并通过讨论让学 生们理解什么是 机器人 2.机器人发展历史师:那么这么多的机器人是怎么发展来的呢?大家有没 有看过三国演义呀?来看这张图片是什么?木马流牛对吗? 生:对! 师: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机器人,诸葛亮用它来运送军粮。 外国的古希腊也曾经出现过“自动机”(放图片)。这些呢 都属于古代机器人 老师通过讲解让 学生们了解机器 人的发展史 二、认识机器人 3.机器人分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编写的程序,他是让机器人按照 图3的路线行走的,你发现程序有什么规律吗?如果在 logo中我画正方形也这么画吗?能不能精简一下? 生:用重复命令。 师:对了,在机器人编程中不叫重复,叫循环。循环模块 老师先讲解机器 人的分类,再让 学生们根据学到 的知识对机器人 进行分类,加深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工件间歇输送机构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设计人: 指导老师: 2011 年 7 月 6 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专业班级

一、课程设计题目:工件间歇输送机构 二、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 课程设计指导书 [2] 安子军机械原理[M].7版. 国防工业,2009 [5]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 2010 三、课程设计应解决主要问题 (1)通过机构设计满足间歇输送工件的运动要求 (2)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可行性以及机构工作的稳定性 四、成员分工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四、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图纸、软件等) (1)A2构件图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方案构件图三份 3D仿真图三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要求 (3) 2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4) 2.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4) 2.2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4) 2.3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4 2.4 机构选型 5 2.5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和判定 5 3系统方案拟定与比较 (4) 3.1方案一 (5) 3.2方案二 (8) 3.3方案三 (13) 3.4方案比较 (16) 3.5方案选择 17 4心得 17

1 课程设计任务 1.1设计题目 工件间歇输送机构 1.2设计要求 输送机主要由动力机构、间歇机构、传动机构组成。如图一所示,电动机输入动力,带动传动机构,通过间歇机构实现工件的间歇输送。 图1 间歇输送机构工作示意图

2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2.1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由于机器加工的与产品的流水线效率的需要,间歇式传动显得必不可少!本设计旨在针对需间歇式传动的机构而设计的步长为840mm的各种方案,为其他机械提供基础。 设计要求:步长为840mm的间歇式传动 2.2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若需完成840mm间歇式传动,必须要经过的三个步骤 1. 四级电动机n=1500r|min的输出机构 2. 将高转速的电机速度通过合理的减速机构,使之达到需求的转速 3. 低转速的输出机构,并使物体能够840mm间歇式移动 2.3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