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关于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关于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关于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摘要】本文阐述了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描绘了改革后的效果和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改堇

一、进行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工程实践训练简称工程实训(原称金工实习),它既是提高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轻理论、重实践”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我国的不少理工科重点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针对“重实践”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了。从国外教学模式来看,这些学校的实践教学大多采用项目式教学,即针对某一课题在理论上进行引导,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布置题目由学生在理论上寻找答案,在实践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逐步引入新技术及新工艺,启发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层次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道程中,学生担当的角色不全是学生,而且也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从成本、安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理念。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各门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校内集中实训环节(含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是顶岗实习环节(含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学训交替“31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3”是指从外贸行业社会工作岗位认知入手,根据社会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并以课程实验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时间为三个学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一个“1”是指为了弥补课程内的虚拟实验的不足,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综合实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个“1”是指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上学期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解决,并进行理论延伸、技能强化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适应下一步的社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三个“1”是指进行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接轨。 一、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课堂上的实践教学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思想,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实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 2、第四学期校内集中实训 第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综合实训。通过开设商务 谈判、英语听力和口语强化、外贸函电、国贸实务、ERP沙盘实训等实训课程,综合训 练学生与外商谈判磋商的能力、熟练使用英语和外商沟通的能力、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整 个业务流程的能力、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等。 3、第学五期的校内学习 第四学期的校内实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时的不足,认识到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从而在第五学期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4、第六学期的校外顶岗毕业实习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使学生顺利实现毕业即就业。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专业进一步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的改革,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

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弊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探索实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在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学校倡导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

建筑工程工种实训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工种实训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内容 建筑工程工种实训是培养实际施工能力的专业课,与建筑工程相关专业课程相配套,主要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为对象进行相关技能操作训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砌筑工、架子工、钢筋工、模板工、抹灰工操作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时间为两周,工程造价专业实训时间为一周,共实训两次。经过工种实训练习在最后进行实训考核,考核方式为各工种随机抽取。成绩考核合格上报实训成绩,不合格者经补考后上报实训成绩。 2.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熟悉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方法及相关规范规定,为学习职业技能和掌握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具体要求是: (1)掌握各工种实训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2)了解各工种操作的准备工作。 (3)了解各工种操作的工艺流程,熟悉其操作要点。 (4)熟悉各工种操作的质量标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方法。 (5)了解各工种操作成品保护。’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是一门技能课程,应与建筑工程相关专业课程配套教学。在教学中还应将职 业道德规范融入其中。 (2)严格遵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建筑施工工艺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按国家 或行业标准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及要求的意识。 (3)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注重讲练结合,注重施工工艺理论与操作技能的 结合。 (4)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充分运用实物、教具、施工图识读等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的力度。 (6)要从各个方面强调安全生产,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观念。 二、实训时间安排表(两周)

基于软件框架的软件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软件框架的软件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软件设计是本科阶段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因缺乏软件设计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学生难以在有限教学课时内理解抽象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软件设计实践中。文章提出一种软件框架AF4JA V A,在此基础上定义软件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形成一种软件设计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设计;软件框架;实践教学 0、引言 软件设计是软件需求分析与实现之间的沟通桥梁,是软件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本科阶段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软件设计被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然而,软件设计既需要理解模块化、信息隐蔽和功能独立等抽象概念,又要把握高内聚、低耦合等设计原则,同时还要了解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设计模式和软件框架等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设计知识。因而,软件设计一直被认为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难点中的难点。由于缺乏与软件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往往难以在有限教学课时内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影响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在软件工程教学研究工作中,国内外高校主要通过引入CDIOm思想改进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特别强调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的实践能力。这些研究都针对软件工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软件设计理论知识,并切实培养和提高他们软件设计的实践能力。 1、软件框架AF4JA V A简介 软件框架AF4JA V A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软件设计理论知识,同时也为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软件设计实践起到指导作用。通过对Struts、Spring和Hibernate等JA V A开源框架进行集成、封装和抽象,构建出AF4JA V A框架。AF4JA V A该框架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组实现数据访问、抽象的领域实体对象等功能软件构件,对学生隐蔽了使用JA V A开源框架的繁琐细节。AF4JA V A框架本身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设计模型和软件框架等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它提供的可重用构件,高效地进行JA V A Web应用软件的设计。 AF4JA V A框架被分为用户界面层(UIlayer),领域层(Domain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三层,如图1所示。用户界面层用于实现图形用户接口GUI,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领域层封装了业务逻辑和业务实体,并向uI层提供业务功能接口。数据访问层则封装了对数据库的访问功能,为领域层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

文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文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从课程层面,加大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外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依据专业特点,改革毕业论文写作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教学参与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 1.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学分。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学科性很强的传统专业,但有些课程仍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我们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以学分的形式规定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如,“写作”课程总共2学分,要求1学分进行写作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要求1学分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活动。 2.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交流研讨,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可以运用有关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研讨网络语言的现象;文学概论教学,可以运用有关文学理论分析研讨当代流行文学的现象。 3.课内外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践

性学习在时间与空间都收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策略,在课内获得语言文学的前言动态信息,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课外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性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文学实践活动方面,以“红烛文学”刊物为平台,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在语言实践活动方面,组织学生假期进行调研活动。 4.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改革毕业论文写作模式。部分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有兴趣的学生,在正式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文章,经指导教师认定可以代替论文,但要写作品的分析论证报告,方可允许答辩。部分对语言有兴趣的学生,鼓励在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经指导教师认定,可以代替论文进行答辩。 (二)编辑出版专业 1.注重课程间的互用。为避免理论实践脱节现象,专业在课程的开设上注重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提升课程间的互用性。如开设“校对学”时,要求同学们对传播学原著选读课程学习时从网上下载的传播学原著进行全文校对,在学生进行实习前,开设专业系列讲座,请业界专家、学者就相关课题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在实习前,对业界前沿理论、实践能力有所了解掌握。同时,在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方面,要求学生以完整的出版物形式,如以图书,刊物、报纸或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完成,使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得以应用。

教育理论框架结构-推荐看

教育理论框架结构-推荐看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 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 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 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 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 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 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 化; 4、重视教育立 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

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提倡 “与学习与 游戏”的人, 重视早期教 育;男女平 等接受教 育;教育的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基础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突出实践养成教育的作用,促进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状,特提出此方案。 一、课程成绩构成 每个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50%。其中,期末成绩:100分,平时成绩:100分(具体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40分,课内实践30分,课外实践30分)。 二、实践项目: (一)课内实践项目 课内实践项目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每完成一项课内实践项目最高得10分,具体项目得分视完成情况评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二)课外实践项目 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实践成绩可根据参加的实践项目最高分值视完成情况具体评定。 1、参观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省美术馆等观摩学习活动(8分/次)

2、参加德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8分/次) 3、听基础部思政教研室组织的讲座(5分/次) 4、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服务(3分—8分/次)(正常的参加社团活动、履行学生会、班团干部职责、系班日常工作不在本范围内) 5、参加学院组织的献血活动(10分/次) 6、较好完成校园文明标兵工作(10分/次) 7、较好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分/次) 8、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表现(视情况计分) 三、实践成绩计分形式 为每位学生印制《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项目的成绩和得分情况,累计学生课外实践总分。 附:《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

《建筑工程施工实训》(电管专业)教学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实训》(电管专业)教学标准 电气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标准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2011年5月 1 目录 1、项目5 2 “施工实习”教学标准 “施工实习”教学标准 1、项目导向 “施工实习”是电力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集中实习环节课程模式是以

项目为中心的其目的是通过参加结构安装工程的施工和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培训,使学生掌握施工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解决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吃苦耐劳、爱惜设备、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这将为今后解决实际项目管理中的施工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建筑工人”(中级) 工程是在学生完成“工程制图阅读与计算机绘图”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习目标 本项目的学习目标分别按照职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进行描述: (1)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土方、砌体、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防水和抹灰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和操作要点; 2,掌握当前施工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并能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3,掌握结构安装工程用索具设备和起重机械的类型、选择、安装和使用;4、熟悉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准备工作、构件吊装方法和技术要求、结构安装方法、构件布置、机械操作路线;多层厂房结构安装技术; 5、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施工方案的确定、构件吊装技术、构件平面布置和机械作业路线的确定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2.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3.有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意识;4.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 1 -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标准 5。团队沟通和合作能力; 6。有严格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3)方法能力目标 1。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2。能够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纸和查阅相关技术数据;3.不断获得新技能和知识的能力;4.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5.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6。可以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找到规律,积累经验,从一个事例中得出推论。7.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8.熟悉安全生产规范和操作规程三、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参考课时项目名称练习任务单元1。索具设备和起重机械的类型、选择、安装和使用。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准备、构件吊装方法及技术要求、结构安装方法、构件10布置、机械作业路线3。多层厂房结构安装工艺10结构安装工程施工30土结构)施工-2- 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1确定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10 2。建筑机械的正确选择。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10 教学标准

(完整版)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方案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方法的推广一直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它不同于发达地区,无论硬件设施还是教师、学生意识等都是影响推广的客观因素。恰值双柏县大力推广“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之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得以立项并在我校实施开展。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选题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数学学科教学为研究背景,以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研究为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实践方式为研究重点,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将探索在新课程实施下,如何研究并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的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设置恰当情境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对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小组学习形式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为新课程的更好实施积累经验,升华理论。 2 研究价值 (1)、理论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构建形式,开展合作的方式方法,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合作学习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尝试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从而延伸和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并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奠定经验和理论基础。 (2)、实践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会逐渐提升本课题组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调控能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 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 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

“药疗护理”为导向的中职护用药理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研究

“药疗护理”为导向的中职护用药理实践教学框架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25T16:48:30.99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作者:刘军英 [导读] 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用药理学教学过程做实行以“药疗护理”为导向的时间教学模式,顺应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为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全面护理型人才做好理论基础。 刘军英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 272100 【摘要】目的探讨“药疗护理”为导向的中职护用药理实践教学框架对中职护理专业校2014级共120名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在护用药理课程教学中,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行以“药疗护理”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框架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该门课程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学生满意率为40.00%(24/60),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为93.33%(56/60),两组学生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及格率为66.67%(40/60),观察组为96.67%(5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用药理学教学过程做实行以“药疗护理”为导向的时间教学模式,顺应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为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全面护理型人才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护用药理学;药疗护理;实践教学;中职;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47-02 前言:护用药理学为中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具有药疗护理核心能力,并且将其作为护理工作的基本职业技能[1]。药疗护理主要包括观察药物疗效的能力、执行处方的能力、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相应护理措施的能力、正确配伍用药和安全用药的能力、指导病人合理用药的能力、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与病人沟通的能力、运用评判性思维以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判断处理的能力[2]。护用药理学课程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药疗护理全面技能,掌握用药基本常识的全面护理能力专业学生[3]。本校从2014年起即对护用药理学课程进行改革,获得良好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研究所有学生均来自本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12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包括男生8例、女生52例,年龄在16.43~19.02岁间、平均为(17.23±0.98)岁;观察组包括括男生6例、女生54例,年龄在16.15~19.32岁间、平均为(17.01±1.01)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患者行常规教-学课堂模式教学。 1.2.2观察组:该组患者行“药疗模式”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1)准备工作:由教师搜集整理病例,主要从学校附属医院中搜集查找典型病例,病例选择包括:①需结合药理学特点,选择不同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典型案例,比如心血管系统、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绞痛、高血压、典型心律失常等疾病,使学生对该类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并有利于学生学习;病例要包含足够的信息量,能充分反映当前用药情况,具相应疾病的典型用药案例,除典型用药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病例,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新型抗生素类药物、长效拮抗剂等。使学生对实际用药情况加深认识对日后实习有重要意义。在选取病例后,教师需要对病例进行分析整理,将其中涉及到临床检查、诊断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以突出重点药理知识,探讨用药方案是否合理,突出用药注意事项。(2)课堂讨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病例引入阶段,在每一章节开始前引入简单病例从而以吸引同学兴趣;②课堂讲解阶段,结合典型病例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给学生进行讲述;③复习小结阶段,给出较为复杂的病例及综合性的讨论。(3)按照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设计的实践程序,模拟护士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岗位操作过程。(4)将护士的护理工作制度以及素质要求融入到实践项目中。另外,可开展情景模拟的实践教学形式,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均为实践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1.3 评价标准 为评价“药疗护理”实践教学框架模式构建对护用药理学教学课程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对学生护用药理学课程考试成绩及格率进行比较。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S2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满意率为40.00%(24/60),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为93.33%(56/60),两组学生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护用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处理掌握用药基本常识,还应该加强完成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具有做出护理措施能力。安全计算用药的能力、对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处理能力、指导病人正确用药的能力等。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全国各地经济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对于电子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研究指出了当前电工电 子实训课存在的几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和不良效应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 出改进措施,最后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简单探讨。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于提 高职业院校学生电工电子实训课的积极性和技能训练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创新实践 引言 在当代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学习等的重要因素,其在多个领域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能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值得 我们给予相应的关注和重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有机地整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丰富了教 师的授课模式。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电 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我们 肯定的方法。 1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学校的一门专业实训课,这门课程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所必须掌 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凭借显著的工程应用 性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只有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这门基础课程,才能为后续其他 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具有理论概念层次多、知识点连续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当前课时有限的情况,为了确保知识的连贯性,避免教学中出现知识 盲点,却不可避免的出现知识点讲解不深入、不透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理论抽象 晦涩,难以理解和记忆,加之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脱离,易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 2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训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内已有的设备以无法满足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不能做到与时 俱进。所以就导致学校内出现实验教学设备使用多年的情况,因此高校的教学内容基本没有 发生改变,很多教师都是轮流教课并且已经周期化,教学模式已固定,甚至同样的实训内容 和教学模式沿用多年。教师教学的内容一味地死板老套,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也是一些老旧过 时的知识。 2.2实训目的不明确 很多学校电工电子的学生上课的动力不足,他们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进行学习,并且 也不明白自己要上这节课的目的。并且实训上课也只是为了课程的学分而上课,认为电工电 子实训就是简单的接电气线路、焊接电子元件,对电工电子实训“基本技能+基本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不能充分理解,使得很多电工电子学校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强迫下进行学习,这样 的教学模式不仅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的枯燥无味,还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电工电子实训课 程的兴趣。

关于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食品专业教学实践的作用 就食品专业而言,它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定,其原因是中国的食品市场需求大,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非常大。但是在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于食品专业而言,教育实践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未来的从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发展做好铺垫。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实践环节的成功决定着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实验与技术上的综合学习能够提升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实践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全能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做好了一定的充分准备。 二、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不应该把理论与实践分开。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讲一大堆理论知识,然后过一段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活动,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因为食品专业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包括一些食品工艺、生产环节、化学检测,同时也包含一些实用技术和机械化的知识,所以教学实践的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概述,接着再进行教育实践的内容,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样也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操作当中。同时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两者的相统一,也就是说在每一条理论的背后,都要有实践来支撑。食品专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业,它不仅仅涉及文科类的知识,同时也包含一定的理科知识,这恰恰是理论与操作的一种体现,巧妙地将两者结合,用实践来支撑理论才是教学的重点。 2.拓展一定的实训内容 食品专业教学实训,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将其应用于食品检测和管理当中,从现实观察中去学习和理解,从操作当中寻找我们的实践结果和技术目的。因此,实训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在实验室或者教学模拟环境当中去实现。我们有时候会因松懈而导致实践课程的落实缺乏力度,比如有些学生在一些实际的操作与演练当中不够认真,因此所带来的课程效果并不大。食品检测与管理需要非常严谨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特性寻找一些食品公司,然后安排学生去实践所学内容。 在整个体系的拓展当中,将实践环节进行分类,其中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这三个过程,然后再针对每个环节,不断去补充知识内容,采用半引导半拓展的模式去教学,让学生熟悉每一个实训环节,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

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目标 前言 专科教育部承担着唐山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结构、实验室及设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相对薄弱的现状,注重开发“软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实践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资源,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 ⑴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科教育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实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普通化学、仪器分析)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及专科教育部当前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⑵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指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专科教育部利用校内数控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财会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餐饮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校外多家旅行社、网络公司等实训基地,根据当前所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