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项羽本纪》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略:大略 B.又不肯竟学竟:终了

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 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

B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事得已。故:原因。

B.毋妄言。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阴:暗中。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书不成,去②去北军二里余

B.①梁以此奇籍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①以故事得已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D.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B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C )

①梁以此奇籍②足以记名姓而已

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

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

C、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

C.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

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

B

6.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B )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A.项羽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的徒弟,也都害怕他。

B.项羽虽是外乡人,但因为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吴中本地的子弟也都敬畏他。

C.项羽身高力大,才气过人,使吴中子弟,都对他很忌惮。

D.项羽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赢得了吴中子弟的信任。

7.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B

8.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项籍胸怀大志的一组是:

①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③彼可取而代也。④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A

9.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

A、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的名将。

B、项梁因杀人,躲避到了吴中。经曹咎的周旋,才得以免罪。

C、项梁认为项羽才气过人,有朝一日必可取代秦始皇帝。

D、吴中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所以项梁能成为徭役、丧葬等大事的主办者。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教他兵法,要学过人的本

领。

B.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C.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

D.项籍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在吴中之地颇有名气。

B

11.翻译下列句子:

(1)以故事得已。

答: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了结。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答: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

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阅读下文,完成12—27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亡。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答案:A(提示:驻扎)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向东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让我当王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伤十余处

D.吾为若德。品德

答案:D(恩惠、好处)

1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

B.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短小轻便的兵器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看见

D.若非吾故人乎?老朋友

答案:A(土地方圆)

15.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

A项王军壁该下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此天之亡我。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Ab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悲歌慷慨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若非吾故人乎D.吾闻汉购吾头千金

答案:C(提示:A神情激昂B土地方圆D悬赏得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虞兮虞兮奈若何?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汉骑追者数千人。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不忍杀之,以赐公。具告以事。

答案:B(提示:一为“的人”;一为助词,舒缓语气。)

1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意义的一项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不忍杀之。

C.我何面目见之?D.马童面之。

答案:A(结构助词)

19.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今独臣有船。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答案:.B

20.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闻汉军四面皆楚歌B然今足困于此

C具告以事D沛公安在

B

21.“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这句话的准确译文是()

A.项王的身上也被十几个敌人刺伤。

B.项王的身上也覆盖着十余处创伤。

C.项王自己也受伤十余处。

D.项王自身也受了十余处伤痕。

答案:C

22.下列句子不符合文义的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天要让我亡,我还渡江干什么?

B.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怜我让我为王。

C.有美人名虞,长幸从。

有一美人名叫虞,项羽常常幸运的跟从。

D.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江东父老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在心里有愧吗?

C

2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D(提示:③不是。)

24.项王表明自己不肯过江东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③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②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A.①②B.③⑤C.①④D.④⑤

答案:C

2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与提示:

B(提示:项王部队陷入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

2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由项羽这句话变化而来的一个成语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面临国难民忧,曾写过一首政治抒情诗,借项羽当时的心态,抒发自己的情志,这首诗的全文是,。

参考答案:

4.无颜见江东父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7.翻译下列句子:

(1).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2).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答: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3).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答: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

阅读下面《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两段话,然后按要求答问题:

(一)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军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兵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

28.翻译两段话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①项王于是部署全部军士都渡河。(渡过河后)把船只都沉到河底,砸烂饭锅,烧掉营房,(每个士兵)带足三天的食粮,以表示打了败仗就不回还的必死之心。

②(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喝着节拍起舞。项王悲伤得流下了眼泪,感染得左右之人都流泪,不敢抬头看他。

29.给这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四字格的小标题(4分):

(一)破釜沉舟(或“巨鹿之战”)(二)四面楚歌(或“霸王别姬”)30.两段话的末尾都说别人对项羽“莫敢仰视”,是同样情况下的同样心情吗?为什么?作者这样写,对刻画项羽形象有什么作用?(7分)

答:不是同样情况下的同样心情。前一个“莫敢仰视”是在巨鹿之战后,项羽大获全胜,在别的诸侯看来,项王简直是天神,所以他们“莫敢仰视”,衬托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后一个是项王到了英雄穷途末路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悲伤流泪,感染了左右之人,他们不忍心“仰视”。衬托了悲剧气氛。

31.分析项羽《垓下歌》的深刻悲剧意蕴。(5分)

答:在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品而存在的时候,一个权势人物遭受失败的最明确最严酷的标志,是他的心爱的女人及其它财产将为胜利者所占有或重新分配。项羽在短短几年里登上了成功的绝顶而主宰天下,复又坠落失败,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表现了个人在巨大的历史命运控制下不能自主、命运无常的悲观意识。

阅读下面《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两段话,然后按要求答题: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史记·项羽本纪》)

32.对“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范增疑心刘邦在关中做了王会扩张势力占有全国,可是已经和解,又讨厌背上一个违反约定的名声,怕诸侯背叛自己。

B.项王、范增疑心刘邦已经在关中做了王,可是已经和解,又讨厌背上一个违反约定的名声,怕诸侯背叛自己。

C.项王、范增疑心刘邦在关中做了王会扩张势力占有全国,可是已经和解,又讨厌刘邦违反约定的名声,怕诸侯背叛他。

D.项王、范增疑心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可是已经和解,又讨厌背上一个违反约定的名声,怕诸侯背叛自己。

A

33.对括号中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出/之国/使……帝/曰/古……里/必……游。

B.项……国/使……帝/曰/古……里/必……游。

C.项……之/国……帝/曰/古……里/必……游。

D.项……国/使……帝/曰/古……方/千……游。

B

34.表明项羽残忍、自私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②烹说者③乃尊怀王为义帝

④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⑤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C

35.与这段文字的内容没有出入的一项是

A.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掠财宝妇女,又烹说者;紧接着又逐放和杀害了义帝,并瓜分了天下。

B.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掠财宝妇女,又烹说者;紧接着又逐放和杀害了义帝,并瓜分了天下;还违约封刘邦为汉王。

C.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掠财宝妇女,又烹说者;紧接着又挟私心立侯王,自立西楚霸王;逐放和杀害了义帝。

D.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掠财宝妇女,又烹说者;紧接着又逐放和杀害了义帝,并瓜分了天下;又挟私心立侯王,自立西楚霸王。

C

36.翻译下列句子:

(1).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答:项王想自己称王,就先封众将相为王。

(2).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答: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地区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3).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

答:(项羽)让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去。使者催促义帝起程,左右群臣渐渐叛离了他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考题。(共22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6分)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项羽)我难道心中就没有愧疚吗?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您实在是太狠毒了,您的父母和宗族都被秦国杀死或者没为奴隶。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

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项羽本纪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I )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力能扛鼎(g mg ) (5)田父绐曰“左” (d d )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en ) (II ) 自矜功伐(j in )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 罢通“疲”,疲困 ) 匈匈通“汹汹” ,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 被通“披”,穿上 ) 4.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 (面通“偭” ,以背相向 ) 5.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 ,佩服 )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 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 梁以此奇籍。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 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以……为然(认为……正确) 9. 项王军壁 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19.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 七十余战。 名作动,亲身参加。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 数 (1) 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sh u, 数说,责备 ) ( 2) 天下匈匈数岁者 ( sh u , 几,多 ) ( 3)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shu b,多次 ) ( 4)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c u ,细密的 ) 2 亡 (1)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 逃亡 ) ( 2) 吞二周而亡诸侯 ( 使… …灭亡 ) ( 3)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丢失 ) ( 4)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跑的士兵 ) ( 5)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 灭亡 ) ( 6)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 损失 ) 3 制 (1) 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 控制 ) ( 2)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控制 ) ( 3) 廉颇 .赵奢之伦制其兵 ( 统率 ) ( 4) 履至尊而制六合 ( 控制 ) ( 5)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制度 ) ( 6)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规模 ) ( 7)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规格、形式 ) 4 举 2)狱掾.( yu d n ) ( 4)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 i ) (6)项王嗅目而叱之(chen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chu aig ) (10)舜目盖重瞳子(t m g ) (12)岂不谬哉(mi u ) 1.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2.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3. 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高考语文项羽本纪练习(节选)

高考语文项羽本纪练习(节选) 1. 读准字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lù)(2)狱掾.(yuàn) (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 ī) (5)田父绐.曰:“左。”(dài)(6)项王瞋.目叱之(ch ēn)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 (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 ..子(ch óng)(tóng) (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 ù) 2. 通假字 (1)老弱罢.转漕(“罢”通“疲”,疲困。) (2)天下匈匈 ..数岁者(“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佩服。)(4)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繇”通“徭”,徭役。)(5)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 (6)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寤”,通“悟”,觉悟。) 3. 词语释义 (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敌:抵挡,对抗。)(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纵兵:出动军队。)(3)梁以此奇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4)不肯竟学(竟:完。) (5)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扛:举起。) (6)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统率。) (7)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属:隶属。) (8)将卒二万渡河(将:率领。) (9)楚兵冠诸侯(冠:位居第一。) (10)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重金收买,悬赏以求。) 4. 词义辨析 (1)莫 ①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无指代词,没有人。) 1

《愚公移山》《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6-10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惧其不已也 ④不足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 C.以残年余力何以战 D.其如土石何屠自后断其股 8.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答案: 【分析】【参考译文】 【甲】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项羽本纪练习

[学生用书P68])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毋妄言,族.矣族:家族 ②吾闻先即制.人制:控制 B.①籍为裨将,徇.下县徇:视察 ②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宁:宁肯 C.①汉王使人间.问之间:暗地里 ②直.夜溃围而出,驰走直:当,正处在 D.①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量 ②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则:于是,就 解析:选C。A项,①动词,灭族;B项,①以兵威降服地方;D项,②如果。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②亦足王.也 C.①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D.①于是项王大呼驰下.②项王泣数行下. 解析:选D。A项,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走。B项,①使动用法,使……称王;②名词用作动词,称王。C项,①名词用作动词,唱歌;②名词,民歌。D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冲下、流下。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项王信任 ..之 B.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C.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 解析:选C。“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各行政区域的统称(与中央相对)。 4.下列对项羽的诗,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项羽的英雄气

概。 B.“骓不逝”的意思是乌骓不奔跑,从侧面形象地写出了项羽此时时局极端不利的情状。 C.诗歌二、三两句,用“骓不逝”顶针,使得诗歌气韵贯通,加之“兮”字的运用,使全诗语句铿锵,节奏和谐。 D.诗歌流露出了诗人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的无奈、悲哀和痛不欲生的情感,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 解析:选A。A项,“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 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 ....,.遂霸有天下 ....,.未尝败北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项羽本纪》 二.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 (一)概括介绍: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 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 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 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 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 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 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 自然段)(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 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 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以故事得已。 4、重点句: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倒装句)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5、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力能扛鼎(举起)思考: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包括答案.doc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的第一步是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下 面给大家带来《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 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曰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 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 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 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 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 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 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 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 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1.对下列句子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隶属 C.吾闻汉购吾头千金购:悬赏 D.项王身被十余创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②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 ①汉骑追者数千人②南冥者,天池也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不忍杀之,以赐公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项羽本纪文言实词文言虚词_一次多义_古今异义整理

《项羽本纪》 一、一词多义(实词) 扛:1、(gang)双手举 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项羽本纪》 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 期:1、动词,约定 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 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ji)周(年、月)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尚书?尧典》 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穷:1、尽,穷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 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 3、困,处境艰难 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 4、追究到底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 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史记?高祖本纪》 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4、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羽本纪》 5、亲属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6、从属,隶属,归属 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拔:1、抽取,抽除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 《史记?项羽本纪》 3、突出,越出 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 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 2、耸,向上引 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

3、连词,即使,纵然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 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 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 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 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 2、控制,挟制 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 3、掌握 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 4、对之,对峙 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 当 1.抵挡,抵抗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2.对着,朝着 木兰当户织 3.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 4.往昔,过去的 遥想公瑾当年 独 1.只有,唯独 今独臣有船 2.独自,单独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难道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引 1.借口 乃引“天亡我” 2.率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拉开(弓) 将军夜引弓 4.延请 引赵使者蔺相如 5.退回,调转 相如引车避匿 故 1、缘固,原因,所以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lù)(2)狱掾.(yuàn) (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ī) (5)田父绐.曰“左”(dài)(6)项王瞋.目而叱之(chēn)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 (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子(tóng) (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ù)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 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罢通“疲”,疲困)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被通“披”,穿上)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面通“偭”,以背相向) 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佩服)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籍。形容词意动,对……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使动用法,使……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名作动,向东前进。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形容词意动。以……为然(认为……正确) 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名作动,修筑营垒。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进军。 1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名作动,称王。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名词使动,让……称王。 1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名作动,归顺。 1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作动,向东出击。 19.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名作动,亲身参加。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数 (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shǔ,数说,责备) (2)天下匈匈数岁者(shù,几,多)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翻译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翻译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记,了解人物行事,学会从行事去分析人物; ②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种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用圈点的方法,圈出文章的文言重点字词,并掌握其意思和用法; ②用辩证的方法总结分析项羽的性格及其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会对人物进行客观辨正评价; ②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某些有价值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点】 1、梳理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 学会辩证地分析项羽性格及其成败 【教学设想】 《项羽本纪》是《<史记>选读》的第五单元《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的讲读课文。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我试图借助于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手法,(在必修课程中也涉及一些《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因而学生对《史记》的人物刻画有了一些认识)进而鉴赏《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从而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预习字词,疏通课文,制作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梳理文言知识,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用我们学过的《鸿门宴》中大家对项羽的看法来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正音,并解决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问题。 (二)按段落进行字词总结 1、第一、二段中的字词 1)活用词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杀死全族) 梁以此奇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2)通假字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 3)重点实虚词 ①又不肯竟学。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③以是知其能。 4)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5)重点句 ①为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倒装句)③与籍

项羽本纪练习(含答案) (1)

《项羽本纪》练习 一、一词多义 期: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 2、度已失期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 3、期年一周(年、月)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服,为期一年的丧服 属:1、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2、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4、若属皆且为所虏类 5、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6、诸侯皆属焉从属,隶属,归属 引:1、乃引“天亡我”借口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 3、将军夜引弓拉开(弓) 4、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5、相如引车避匿退回,调转 矜:1、矜愍愚诚怜惜 2、自矜功伐夸耀 伐:1、自矜功伐功劳 2、伐无道,诛暴秦讨伐 害:⒈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⒉邪曲之害公损害 ⒊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祸害 乃:⒈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 ⒉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⒊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 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以:⒈以故,事得已(因为) ⒉以是知其能(凭借) ⒊以示士卒必死(来) 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 ⒌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 二、通假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 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 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 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耶”,语气词,吗 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 三、古今异义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

(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 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 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 7、吾知公长者 (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8、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 (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 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古义:治理今义:管理) 10、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 (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 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古:悬赏今义:购买) 12、放逐义帝而自立 (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 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 四、词类活用 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 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 3. 皆沉船,破釜甑(使动用法) 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 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 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 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 ⒐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 ⒑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⒒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 ⒓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 ⒔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 ⒕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项籍者,下相人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省略句 以(之)赐公

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二《项羽本纪》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11 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 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略:大略B.又不肯竟学竟:终了 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 B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事得已。故:原因。 B.毋妄言。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阴:暗中。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书不成,去②去北军二里余 B.①梁以此奇籍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①以故事得已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D.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B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 C ) ①梁以此奇籍②足以记名姓而已 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 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 C、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 C.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题及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题及答案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 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

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 C、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领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亡:逃亡 4、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长于臣 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 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 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项羽本纪练习

《项羽本纪》试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 (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 (8)九战,绝其甬道(9)项王军壁垓下 (10)辟易数里(11)骑皆伏曰 (12)田父绐曰(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 江 (14)地方千里(15)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 西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8)乃引“天亡我”(19)何兴之暴也 3.对本文的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和秦王朝的对抗中,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了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C.《鸿门宴》中的刘邦是线索人物,故事从范增建议诛杀刘邦,记叙了刘邦如何赴宴、应对项羽和最终的逃离,井井有条,是叙述史实的典范。 D.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邦,依靠陈平的智谋,巧妙地消解了与项羽的紧张关系,并且最终清除了内奸曹无伤。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7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 B、与秦军遇遇:遭遇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项羽本纪复习知识点答案资料讲解

《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骑皆伏.曰(同“服”佩服) 马童面.之(“面”通“偭”,以背相向。)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同“徭”,徭役) 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同“示”,出示,展示)乘埶起陇亩之中(埶同“势”) 二、古今异义 1.学书.不成,去.(书,文字。)(去,放弃。) 2.才气 ..过人(才能和勇气。) 3.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情绪激昂。) 4.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土地方圆。) 5.吾知公长者 ..(德高望重的人。) 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重金收买。) 7.期山东 ..为三处(山的东面。) 三、解释加点字意思 勿妄言,族.矣(灭族。) 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 左.,乃陷大泽中(向左行。) 亦足王.也(称王)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向西前进。)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使动用法,让我称王。) 邑万户(封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向东。) 令诸君知天亡.我(使……灭亡。) 梁以此奇.籍(认为……不寻常。) 四、一词多义 亡 ①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动词,逃亡。) ②此天之亡我(动词,灭亡)

③亡其两骑耳(动词,损失。) 为 为秦将亡翦所戮者也(介词,被。) 自为诗曰(动词,写。) 我何渡为(何……为,固定句式。) 泣 ①项王泣数行下(名词,眼泪。) ②左右皆泣(动词,痛哭。) 谢 ①汉王笑谢曰(动词,拒绝。)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 ③哙拜谢,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④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谢) 虽 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连词,即使。) 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连词,虽然。) 以 ①书足以记名姓而已(连词,表目的,用来。) ②梁以此奇籍(介词,因为。) ③谕以所为起大事(介词,把。) ④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介词,用,率领。) ⑤汉军至,无以渡(无以,固定搭配,没有用来……) 乃 ①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副词,就。) ②平明,汉军乃觉之(副词,才。) ③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只。) ④左,乃陷大泽中(副词,竟然,却。) 五、默写 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三语文《项羽本纪》教案选修

《项羽本纪》 司马迁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体会其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3.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由易到难为文言文断句,克服惧怕心理。 体会人物的性格在其人生关键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项羽的悲剧性格。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听歌曲〈霸王别姬〉感受项羽悲壮的一生。 霸王别姬 ? 我站在烈烈风中 ?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 望苍天四方云动 ? 剑在手 ? 问天下谁是英雄 ?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 我独爱你那一种 ?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这些歌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悲壮) 在必修五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鸿门宴》,通过一个事件来分析项羽的性格,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矜功伐、好大喜功、有勇无谋、胸无城府、为人不忍、妇人之仁)这些说的几乎都是项羽性格的弱点,那么项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式英雄,正因为他是个英雄,所以虽然他并未成就霸业,仍被列入记录帝王人生的“本纪”。但同时他的命运又是悲剧性的,我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项羽的那些性格弱点决定了他最终的失败,而“时势造就英雄”,看天下风起云涌,数乱世英雄辈出;那么项羽是如何横空出世,又为什么快速衰亡的呢?我们再详细地学习这篇《项羽本纪》,全面地了解项羽其人。 二、感知课文,疏通文意 用/给下文断句(展示未标点文本课件)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项羽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资料

《项羽本纪》导学案 (学生版)

《项羽本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辨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 一、课前简介 (一)文体知识: 1、什么是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2)艺术性。(3)相当完整性 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4、传记的学习目标: 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史记》知识填空 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内容来分,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归在();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归为();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归为(),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归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归在()。《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 3、高中阶段我们还曾学过一篇选自《史记》的文言文,是《》。(三)《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

《项羽本纪》检测训练

《史记·项羽本纪》检测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略:大略B.又不肯竟.学竟:终了 C.毋妄.言妄:狂妄D.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阴:阴暗。 2.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项籍胸怀大志的一组是() ①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③彼可取而代也。④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的名将。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教他兵法,要学过人的本领。 C.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D.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话,然后按要求回答1-5题(22分)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B.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C.然身被坚.执锐首事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铠甲 D.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都,名词作动词,建都、定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