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木头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木头人

【篇一:木头人新教案】

《“木头人”游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同学动态的情况下进行细致观察。

2、学会记叙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或亲身体会把游戏活动中觉得最有趣的一部分写下来。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我姓黄,大家应该叫我——

生:黄老师!

师:听大家这一叫,我心里真舒服!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真想用一连串词语来形容大家。不过,你也能用一串词语来形容我吗?生:能!

师:那好,我说一个,你们说一个,不许重复。

师:孩子们活泼可爱!

生:………

生:…….

师:孩子们学习认真!

生:…….

师:孩子们真有精神!

生:…….

师:孩子们能说会道!

生:………!

师:听了你们的夸奖,我心理美滋滋的,我还有个特点就是我很滑稽可笑,还会做滑稽表演呢?想看看吗?

(相机表演一个滑稽动作)

师:好,请同学们安静下来吧,我们准备上课了,

一、激趣导入:

1、刚才老师摆的这个姿势象个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木头人”游戏,----板书

2、出示游戏规则,齐读

3、师:要做游戏了,此时你心理是怎么想的?

二、游戏体验,玩中表达。

(一)师生玩

1、师:大家迫不及待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想进入游戏了,不过不用急,请大家先想一想,呆会做”木头人”时你要摆个怎样的姿势,如手和

脚怎样摆,头怎样歪?面部表情怎样?想好了可以试着摆

2、很多同学都已经想好了,现在我们全体起立,各显神通,摆个搞笑、有趣的姿势,请用你眼睛的余光偷偷的看看你周围的同学都摆

了什么姿势,注意观察他手和脚是怎样摆的,他的表情又是怎样的?

3、生观察后坐下

4、交流:刚才你看到同学们都摆了怎样的姿势?把你看到的和你的

伙伴说说吧

5、汇报

6、师:我们的游戏真开始了,请大家做第二次准备,站起来摆刚才

的姿势,在一分钟内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不笑,不叫,看谁能坚

持到最后,呆会如果你忍不住笑出声了,请自觉坐下,开始记时,(师旁白:我们都是木头人,样子滑稽有可笑,我们都是木头人,

不会动,不会叫,不会笑,看谁做得最最好)“还有25秒”(师开始逗:………)时间到,从开始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同学坚持到最后,不愧

是个“超级木头人”

7、师,好,我们的游戏先告个段落,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法,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理想些什么呢?灵巧的嘴和你

同伴们说说吧

8、小组交流

9、汇报

(二)、逗“超级木头人”

1、师:刚才经过一分钟的考验,我们班出现了不少的“超级木头人”,你们有信心向这些“木头人”挑战吗?但是要想挑战成功,可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去

逗木头人,使他发笑,而且不能接触木头人的身体,谁愿意来,

(指名上台)小评委们注意了,请你仔细观察:(卡片出示)

1、游戏中,“木头人”的身体和姿态都有了什么变化。

2、逗笑的同

学是怎样逗木头人发笑。

2、生表演

3、汇报

小评委们,刚才逗笑的同学“搞笑”的妙招哪点吸引了你,让你不吐

不快?

四、交流资料,书写片段

(一)、交流资料

师:我们的游戏全部结束了,开心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让我们把这

有趣的时刻记录下来吧!为了把这次习作写好,课前老师已经布置

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描写活动场面的精彩片段,现在就拿出你的资

料和伙伴们交流交流吧,

(二)、出示例文,引出写法

2、自己读一读。

3、你觉得这个片段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相机板书)

(三)、生写师巡视

五、反馈

六: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做“木头人”,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课后请选择你最满意

的题目,再加上开头和结尾。把这次活动写的更精彩。

【篇二:幼儿教案民间游戏《123木头人》】

幼儿教案民间游戏:《123木头人》

学习对幼儿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

给幼儿产生一种极大的压力,以至于幼儿会怕学、厌学。对于这种

情况,我们中一班的老师讨论觉得把游戏适时的带入课堂,让幼儿

在玩中受教育,同时也可以放松心情,这样幼儿或许更能吸收知识。因此,我们从众多游戏中选出了“123木头人”的游戏。

首先我们先告诉幼儿“123木头人” 游戏规则:一人当魔术师,其余

的人当木头人远远地在魔术师后面站成一排。当魔术师背对着木头

人喊“123木头人”时,木头人可以自主地往魔术师的方向移动靠近。魔术师一喊完要立刻回头,这时就要变成一动不动的木头人。被魔

术师看到的在动的木头人就会出局,当木头人碰到魔术师时所有人

都要跑,如果被魔术师抓到,那么这个人就要当下一个魔术师,以

此类推。

游戏规则说完后,由老师先当魔术师,其余幼儿们当木头人,幼儿

们刚开始还不太懂,不敢大动,有的当老师喊完后还动了结果出局了,脸上就闷闷的。不过后来慢慢熟悉了,反应也快了,基本上都

没出局的了。幼儿们每个人都玩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容。通过此次“123木头人”游戏我们主要想传达的是让幼儿们懂得

令行禁止的道理,这是现在很多幼儿所欠缺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

的反应能力还有身体调节度,让幼儿能更健康的成长。

【篇三: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大班健康教案:《会动的身体》

孙慧玉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

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活动准备: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

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师:小朋友们,听,是谁

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

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

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表

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

体的哪些地方在动?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

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师:找一个好

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

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三、通过讨论,知道多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1、讲述运动后的感觉。提问: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贾老师运动

后觉得好舒服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2、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运动身体会怎么样?(强壮、健康、不生病、棒棒的……)

4、小结:为了健康,小朋友们从小要喜欢运动,经常运动。

四、表演《眉飞色舞》

1、幼儿表演《眉飞色舞》

2、邀请其他教师一起表演。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陈铁军

教学目的: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

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针上有一

只小乌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龟兔赛跑课件,幼儿一日作息图片5张,小猴、小老鼠、奥特曼、大灰狼等布动物。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

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

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

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

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

“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放龟兔赛跑课件给幼儿看,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

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的内容是:兔子的脚长,跑得快,乌龟的脚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一点

点远。

四、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

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

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六、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

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

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

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

上贪玩。

七、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

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

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

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

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八、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请小

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

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九、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

陈铁军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

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

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

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30

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

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

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

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

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

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

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

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

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

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

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

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

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

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

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

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

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

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

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

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

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

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

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

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

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

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

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

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

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

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

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就定住,老狼看时间

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说课稿:动一动,秀出来

孙慧玉

设计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走、跑、跳等动作技能已有了较好的

掌握。在日常活动中总能看到孩子们蹦跳的身影,在“六一”节的舞

蹈排练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听到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纲要》中明确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围绕大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活动《从头到脚》,结合大班

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这个综合活动《动一动秀出来》。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不同的动作活动自己的身体,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2. 尝试为不同类型的音乐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大胆表现,体验幽默感。

3. 知道正确的走路姿势,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活动准备:

1. 空间准备:一个较大的活动室,布置好活动的路线图。

2. 物质准备:音乐cd。

3. 经验准备:幼儿对cd的音乐类型有初步感知。

活动过程:

1、动一动

——幼儿一个跟一个地随音乐入场。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活动自己的身体?

2、听一听

——逐段播放音乐,与幼儿互动交流。

——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3、秀一秀

——教师创设一个舞台表演的情境,完整播放音乐,幼儿分成两组

表演。

4、结束活动

——教师讲述故事《邯郸学步》。

——那小朋友说我们平时走路应该怎么样?(抬头、挺胸、收腹)——教师小结,播放《咱当兵的人》,幼儿随着音乐走出活动室。(此活动设计获2007年江西省幼儿园教学活动竞赛上课组一等奖)说课稿:动一动,秀出来

孙慧玉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走、跑、跳等动作技能已有了较好的

掌握。在日常活动中总能看到孩子们蹦跳的身影,在“六一”节目的

舞蹈排练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听到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纲要》中明确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

调性、灵活性”。围绕大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活动《从头到脚》,结

合大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这个综合活动《动一

动秀出来》。

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本次活动从认知、情感、能

力方面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 探索用不同的动作活动自己的身体,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2. 尝试为不同类型的音乐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大胆表现体验幽默感。

3. 知道正确的走路姿势,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于引导幼儿尝试为不同类型的音

乐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大胆表现体验幽默感。

活动准备:

为了较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为活动做了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