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册):5守株待兔教案+课程拓展+课后习题+答案

(三下册):5守株待兔教案+课程拓展+课后习题+答案
(三下册):5守株待兔教案+课程拓展+课后习题+答案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因而被本国人耻笑。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写作背景】

本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作者介绍】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与李斯同师苟卿。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

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有: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其他资料】

关于寓言的成语: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井底之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宋(sònɡ shònɡ) 冀( jì yì ) 颈(jǐn jǐnɡ )

释(sì shì) 守(shǒu shuǒ) 触( chù cù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宋( ) 释( ) 颈( ) 待( )

守( ) 彩( ) 劲( ) 诗( )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因释其耒而守株。

2.冀复得兔。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参考答案

一、

sònɡ jì jǐnɡ shì shǒu chù

宋冀颈释守触

二、

宋(宋朝) 释(解释) 颈(颈项) 待(等待)

守(守门) 彩(彩色) 劲(劲头) 诗(诗人)

三、

1.因此,种田人就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2.种田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自己白捡个大兔子。

四、

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赶紧去种田吧。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初中语文课文《孙权劝学》的教案课程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师:(猜成语:刮目相看)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吗?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介绍作者、作品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它的出处。这篇文章选自哪一本书?(资治通鉴)作者是谁?(司马光)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师:资治通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那么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意思呢? (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录历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相信在课前呢,大家一定都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来,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愿意把课文先给大家来读一遍?注意在他读的过程中,看有没有读错或者读的不标准的地方。生(读) 师:总体感觉不错。大家看他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强调字词读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 学生齐读 四、翻译词句、把握文意 1、解释字词 师:文章里有哪些词语大家一定要会解释? 生:(指出重要词语,师板书记录)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师:看来大家对文章里的一些重要词语都掌握了。对于一些词语,我们不但要懂他的意思,更要能精确地对它们进行解释。尤其是课本下面的注释,一定要做到精确无误才可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把课文翻译一遍。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课程 第十讲 追击问题

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前进,一个速度快一些,一个速度慢一些,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后面速度快的物体就能追上前面速度慢的物体,这类问题称为追及问题。我们把慢的称为乙,快的称为甲,甲在出发追乙时,乙在前面有一段距离,称为“追及距离”甲和乙两者速度的差额叫做“速度差”,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称为“追及时间”。 例1 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两人都要从东城到西城,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先出发1.5小时,乙沿着同一条路线去追赶甲,多少时间后能追上甲?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乙出发时,甲已经行了1.5小时的路程,这段路程就是乙要追甲的追及距离,而乙每小时比甲快的距离就是每小时他们之间减少的距离,也就是速度差。用追及距离除以速度差就可以求出要追及的时间。 解答 16×1.5÷(40-16)=24÷24=1(小时) 答:1小时后能追上甲。 例2 小时和爸爸同时出门散步,小时向东走,每分钟行60米,爸爸向西走,每分钟行80米,5分钟后,爸爸调转方向去追赶小时。爸爸追上小时时一共走了多少米?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A 点是他们出发点, B 点是爸爸5分钟后所在的位置, C 点是小时5分钟后所在的位置。从图上可以看出,BC 的长度就是爸爸和小时5分钟共走的路程,用速度和乘以时间可以求出这段路程。实际上,这段路程也就是爸爸和小时开始追及的距离,用这个距离除以爸爸和小明的速度差,就能求出爸爸追赶小时所用 第十讲 追击问题

的时间,再用爸爸的速度乘以前后一共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爸爸一共行驶的路程。 解答(60+80)×5=700(米) 700÷(80-60)=35(分钟)80×(35+5)=3200(米) 答:爸爸追上小明时一共走了3200米。 拓展1 面包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出,30分钟后,小轿车以每小时84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出沿着同一行驶线路追赶面包车,多少小时后追上?拓展2 一列队伍长100米,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随队老师因有事从队尾赶到队首,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追赶,经过几分钟才能赶到队首? 拓展3 家离学校1.8千米,弟弟从家出发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哥哥在15分钟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追赶弟弟,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40米,哥哥在离家多远的地方追上弟弟?哥哥追上弟弟后继续前行,到达学校后立即返回,不久与弟弟相遇,那么相遇处离学校多远? 拓展4 兄妹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去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未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在离校180米处遇到妹妹。问:家距学校有多远?

科学梦想__拓展课程教案

梦想课堂教案 1身边的大自然 背景分析 大自然中蕴藏着许多宝藏;奇花异草的鲜艳美丽,云端飞鸟的从容优雅,风掠过树林的狂吼咆哮——在我们的生活里,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感动着你我,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进行感官训练。 2.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两个不同颜色、形状、声音、气味。 教学资源表格一张 教学活动 一、灵动导入(2分钟)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朋友们认为生活中什么是最美的 呢?是多拉A梦、奥特曼、还是、、、、、、? 二、活动步骤(28分钟) 1.每名同学发一张表格 2?小朋友们自由在校园里面观察,老师作指导。 3.按照表格写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用手摸到了什么? 4.要求写下的东西要有两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也可以画下来< 5.每个小朋友分享自己所记录下来的东西。

三、分享

在小组内把你的心情或是你观察到的写出来,或者跟小伙伴交流。 四、评比 每个小组派代表说出来自己所记录下来的东西。 五、拓展(10分钟)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并且热爱它们。 2 水的魔法 1.导入: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 在一处杳无人烟的深山中,一位大师带着一个小徒弟,远离嘈杂的人世,用心钻宇宙间无穷的智慧。山中无甲子,日复一日,小徒弟慢慢长大,他跟着大师苦学了不知多少年,觉得自己已经懂得够多了,可以下山去开导一般世人,让他们了解智慧的哲理。 徒弟向大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师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拿着平日汲水的水桶,对徒弟说:来,拿这个桶子去装满石头,只要能够装满它,你就可以下山了!” 徒弟很快地从周围捡了许多大石头,三两下便将水桶装满了石头,徒弟高兴地向师父回复,在师笑了笑,问道:已经装满了?” 徒弟认真地回答:是的,桶子再也装不下任何一颗石头了一一” 大师笑着从身旁抓起一把小石头,从桶子堆积如山的大石头顶端,撒了下去,只见小石头很快地从大石头的缝隙间穿过,迅速地落到了桶底。 . 专业word可编辑

小学五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活动时间10.9 活动 内容 认识雪花片和聪明棒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并尝试雪花片和聪明棒。 活动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雪花片和聪明棒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学生分组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指定组长,明确任务。 二、认识雪花片和聪明棒 三、初步感知,自由创作 活动反思 通过介绍,学生初步认识了雪花片和聪明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活动时间10.16 活动 内容 花儿朵朵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学习雪花片。 活动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对雪花片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活 动 过 程 一、成品欣赏 二、步骤分析 1.师示范 2.学生跟着做 三、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示互评 活动反思 拼花朵比较简单,大部分在幼儿园接触过雪花片,在一点拨下都顺利完成了。

活动时间10.23 活动 内容 我有椅子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聪明棒的搭建。 活动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对聪明棒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成品欣赏 二、步骤分析 1.师示范 2.学生跟着做 三、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示互评 活动反思 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聪明棒,聪明棒的拼搭比较难扣,但是在小组合作下,基本都能完成。

活动时间10.30 活动 内容 一帆风顺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雪花片的创作。活动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活 动 过 程 一、成品欣赏 二、步骤分析 1.师示范 2.学生跟着做 三、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示互评 活动反思 船虽然看着大,其实并不难。通过小组合作,基本都能完成。

美术拓展型兴趣课教案

巧用旧报纸 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城市生活的初中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大多比较的富裕,随手浪费的现象也很常见,各种课外的阅读报纸,家庭的报刊量较大,经过观察初一学生对于废旧的报纸的处理,有的随手丢弃,有的能注意收集最后回收到废品收购站,也有个别同学用报纸包书,卷成纸筒进行游戏。但能观察报纸材料的特点,有效利用报纸,进行小创造的同学较少。同时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艺术表现经验,对纸制材料的制作方法也做过不少尝试。绘画、拼贴、剪、折等都是美术课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也为引导学生“变废为宝”利用旧报纸进行小创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报纸材质的特点、感悟材料的美感。能利用材料的特点,和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小创作。 过程与方法: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导入活动,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作品,分析报纸材质特点,结合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进行巧 用旧报纸的创作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中激发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环保的 目的,体验一种环保、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并感受自己动手 创作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感悟材料的美感。利用旧报纸特点进行小创作,潜移默化中体现环保意识。难点:如何利用旧报纸的特点进行小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相关图片。 学具:学生收集的各种废旧报纸,绘画工具,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今天下午我们就要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了,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大扫除中往往会有灰尘弄脏我们的头发。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实用的解决办法吗?

学生各抒己见 那么我们现在就用废旧报纸为自己在大扫除中准备一顶帽子 学生开始活动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用各种方法为自己做一顶防尘帽,大小要合适。 帽子做好了,各式各样,请同学们戴上感受一下。 教师再次提出要求:试着想想办法让你的帽子更漂亮 学生再次开始活动: 有的往上涂颜色,有的在帽子上添加其他装饰物,有的改变帽子的原有的造型,美丽的帽子做好了(再一次的进行展示) 出示课题:《巧用旧报纸》 说明:导入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不起眼的废旧报纸,从试着做一顶实用的防尘帽子,到思考帽子造型色彩的美观性,逐步引导到美术活动中去。 二、感悟报纸材料的独特美感 教师:报纸制作的帽子有什么特点吗? 帽子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吗? 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 引导学生总结报纸材质的特点 色彩特点:报纸的色彩既有黑白单色的,也有大篇幅的彩版。 制作特点:材质薄,柔软便于制作,剪、折、撕、贴、卷等方法都可以。 总结:利用这些特点,巧妙设计利用报纸,这样平凡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出示作品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 请同学欣赏并请学生挑选一组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分析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利用报纸材质的特点。 例如: 图一中的服装,设计师收集有蓝色色彩的彩版报纸,巧妙利用报纸的色彩,用折的方法体现了裙子的特点,创作出非常时尚靓丽的服装。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拓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拓展题 1、从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的小洞(如图),秋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求右图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3、把两块棱长分别是6分米和8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块长方体铁块,它 的横截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铁块长多少分米? 4、把一块长12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熔铸成横截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铁条,铁条长多少米? 5、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2厘米,宽16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6、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5厘米,宽2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如图所示,将一个长方体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2米,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米。 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8、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正方形,沿着高截去一个高3分米的小长方体后,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比原来大长方体减少了60平方分米。求截去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9、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沙坑,甲沙坑长40分米,宽20分米,沙子深5分米;乙沙坑长20分米,宽10分米,没有沙子。现在从甲沙坑中取一部分沙子到乙坑,使得甲、乙两个沙坑里的沙子一样深。最后两个沙坑中的沙子各深多少分米?

10、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水杯,甲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乙长5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现在甲水杯中装满了水,而乙水杯是空的。要将甲水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在乙水杯内,使得甲、乙两个水杯里的水一样深。倒完之后,甲水杯中的水深多少厘米? 11、有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分米,宽4分米,高8分米,里面水深4分米。如果把一块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分米? 12、有一个小金鱼缸,长4分米,宽3分米,里面水深2分米。把一块假山石完全浸没水中后,水面上升了1.2分米。这块假山石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综合训练六 13、有一个长12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在它的 左、右两角各切掉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如图),秋剩下部分的 体积是多少? 14、一段钢材厂15分米,横截面面积是1.2平方分米。如果把它煅铸成一个横截面面是0.2平方分米的钢筋。这根钢筋的长是多少? 15、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40厘米,宽3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左、右两角各剪下一个边长10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焊接在下面(如图),再通过折叠,焊接成一个无盖 的长方体盒子。求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16、把一个长方体的长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6厘米,表面积增加3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7、有两个长方体水箱,甲水箱里有水,乙水箱空着。从里面量,甲水箱长40厘米,宽32厘米,水深20厘米;乙水箱长30厘米,宽24厘米。将甲水箱中的一部分水倒入乙水箱,使两个水箱中的水一样深,现在水深多少厘米? 18、有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7厘米,深35厘米,箱中水深20厘米,把一个棱长12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现在水面高多少厘米?

部编版小学语文《书影新播客》拓展课程精选教案

《书影新播客》拓展课程 一、课程简介 电影是动态的书籍,书籍是静态的电影。走进“书影新播客”,我们醉心阅读,我们轻松观影,我们撰写影评,我们绘制海报……“书影新播客”为我们语文拓展课程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它将书和电影融合,以多样的形式为我们开启新的旅程,让每个走进“书影新播客”的人成为“阅读星播客”。 二、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在中央六套电影频道有一档品牌栏目——《光影星播客》,每周邀请银屏热点人物,结合明星近期宣传重点和电影频道的特色,为观众播报和推荐当周重点影片,揭密演艺圈的幕后趣闻,讲述明星的从影感受,这一档节目以它独有的方式火到现在。我们的《书影新播客》,显然不可能有大明星助阵,但我们想通过书与电影的结合,运用多种新型的方式向大家进行传播,来推动课外阅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学生受网络、游戏的

影响,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人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累赘、负担,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真正喜欢阅读的学生并不多。 本课程的开发致力于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以电影促进阅读。电影艺术运用声音、色彩、画面以及高科技的拍摄手段,通过视觉造型,将艺术以极强的真实感作用于儿童的感官;通过声、光、色以及逼真的影像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儿童强烈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视听性和逼真性。电影为儿童模拟出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样的艺术形式对儿童来说独具魅力,将电影与儿童文学作品有机融合,更容易唤起儿童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另外,我们借助“写影评、画海报、做绘本、画游历图、做人物地图……”多种学习成果来担当“阅读星播客”,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得以完美呈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目标 1、在阅读与观影活动中,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2、} 3、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4、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协作,共同成长。 四、课程内容

室外拓展教案

室外拓展 授课年级:初二年级 活动介绍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培训,就是通过个人在培训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指导下,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拓展训练,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一种对艰辛的体验。参加拓展训练时,从学员们做项目之前的组队到做项目时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拼搏精神,能真正体会到个人与个人,团队与团队,个人与团队这之间的关系。拓展训练更多的是对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对个人心理的挑战,让人直面真实的自我,体会团队的力量。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并非你死我活,而应该是“你活我也活”,大家应共同发展,一种合作共赢的局面。拓展是在告知你我,在现实社会中,“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不可能的,成功需要合作。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要想卓越,只有合作。其实,团队合作中最主要的是个人心理素质的表现,自己的能力能否正常发挥,并不是大胆的行为,而是一种认知行为。未来有不可预知的情境,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是最重要的,拓展只是带给你一个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机会;让自己清晰的认识到如何更好的融入到团队中。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和讨论,培养学员主动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 2、通过参与和体验,使学员的思维方式得到转变,心智模式

得到改善; 3、通过参与和交流,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和分享,增强人际信任,提升勇气和胆量。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各项活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完成策略。 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1、提升心理素质较差的学员的参与度。 2、身体肥胖学员的参与问题 解决措施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树立信心,勇敢挑战,尽力而为。 课时安排 本活动共2课时,计150分钟。 活动设计 一、同心同行 1、活动说明 同心同行是一项培养团队协 作精神的拓展活动。在一个团队

初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初中语文试卷评讲课 设计原则:分析到位、点播到位、总结到位、迁移到位、激励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自主订正试卷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通过评讲试卷,使学生能找出试卷上自己的错误,并知道错误的原因,做到查漏补缺。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能分析考试失分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此类失分情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讲练结合 教前准备: 统计学生成绩、错题人数、考查层次及分数、分析典型错误。 教学过程: 一、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成绩分析: 成绩统计: 2.班级“十强”表彰 3.进步显著表彰 4.分析存在的问题 ①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③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出示学习任务目标 任务:评讲积累与运用和文言文阅读部分 ①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②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③知识迁移,延伸训练。 7.小组合作订正 二、师生讲评试卷 1.学生一起回顾常见病句类型。 2.根据提示完成多层定语排序问题训练。

3.学生判断短语类型。 三、讲评作文: (一)审题立意 1.拓宽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寻找最佳立意 (二)布局谋篇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四、小结: 五、作业: 1.试卷改错。 2.自己复习五分钟,主要看错题。 3.错题重做。讲评的讲学稿是提前编好的,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学情估计还比较准确,因为错题重做的题目都是很典型的,个别题目也有一些偏差,我也临时做了调整。错题重做时的要求同考试。 4.检查批改。先检查了试卷纠错情况,又全批全改了错题重做部分,感觉效果不错。

拓展性课程:气球火箭教学设计

《气球火箭》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火箭的发展历史,学习火箭的基本原理。 2.明白气球火箭的工作原理,制作一个水火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实验制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器材说明: 爱牛配套器材: 气球,尼龙线,泡沫条,线,塑料管,皮筋,透明胶,气筒。 自配器材: 剪刀、木夹子。 活动要点: 在进行气球火箭的制作实验前,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 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有关水火箭的问题和想法。 活动过程: 一、关于火箭的讨论 1.展开有关火箭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 2.介绍中国古代的火箭发展史。 3.介绍现代火箭技术之父:罗伯特·戈达德。 4.介绍火箭的现实应用和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二、问题与聚焦 1.出示问题:关于气球火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答。 2.引出课题:充好气的气球,如果把气球口释放,会有什么现象?能不能 利用这种现象来制造一个火箭?介绍反冲力。 三、分析与设计 1.怎样设计气球火箭?讨论交流。 2.怎样让气球沿着我们设定的轨道飞行?(结合爱牛说明书上提供的材料) 四、材料与工具

1.提供爱牛配套器材:气球,尼龙线,泡沫条,线,塑料管,皮筋,透明胶,气筒。 2.教师对相关器材进行介绍,学生可随机提问了解。 五、制作与优化 1.将气球吹大,可以用夹子先夹住口防止漏气。 2.将尼龙线穿进一小段塑料管中。 3.取一条长尼龙线,把两端固定、拉直,做成一个气球飞行道。 4.将透明胶把气球粘在塑料管上。 5.松开手,气球像火箭一样冲了出去。 6.还有哪些火箭设计的优化方案? 六、展示与评价 1.请展示你的作品。 2.请对自己在STEM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七、拓展与应用 1.火箭飞行距离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让火箭飞得更远? 2.组织火箭运载比赛,在一定的高度目标下,看谁设计的火箭运载量最大。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课程 第三十五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第三十四讲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专题解析: “年龄问题”“盈亏问题”“差倍应用题”大家只要根据两个条件,然后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就可以了。 例1 今年李老师年龄是王东的2倍,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东8年后的年龄相等,今年李老师和王东各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要求王东与李老师两个人的年龄,我们不妨设今年王东的年龄是x岁,李老师为2x岁,然后根据“李老师在10年前的年龄和王东8年后的年龄相等”这个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解:设今年王东的年龄为x岁,李老师的年龄为2x岁,可列方程 2x-10=x+8 2x-x=10+8 x=18 2x=36 答:李老师今年36岁,王东今年18岁。 随堂练习: 今年爸爸的年龄是朵朵的6倍,再过4年,爸爸的年龄就是朵朵的4倍,今年朵朵几岁?

例2 今年姐姐的年龄比弟弟年龄的3倍多1岁,弟弟5年后年龄比3年前姐姐的年龄大1岁,姐弟俩现在各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先表示出姐姐与弟弟今年的年龄,然后运用弟弟5年后,姐姐3年前的年龄作为等量关系。 解:设弟弟今年x岁,那么姐姐今年(3x+1)岁,可列方程x+5=3x+1-3+1 x+5=3x-1 6=2x x=3 3x+1=3×3+1=10 答:姐姐今年10岁,弟弟今年3岁。 随堂练习: 今年爸爸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3倍多2岁,小明15年后年龄比爸爸10年前的年龄还大1岁。那么,爸爸现在多少岁? 例3小学生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45人,那么有30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那么可以多出1辆汽车,问原计划准备多少辆汽车?学校共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解答:假设原计划准备x辆汽车,由第一种坐法,有(45x+30)名学生;由第二种坐法,有(45+5)(x-1)名学生。而学生总人数是不变的,我们根据“总人数相等”作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拓展型课程合唱队教案设计.docx

实用标准文案 合唱队兴趣组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新学期准备工作 2、合唱队员测试:音准、音色、音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重新排座位 2、《两只老虎》轮唱 3、《欢乐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用“ lu ”唱 A 音,要求口型到位,气息平稳。 3 遍 2、用“ lu ”唱一个渐强的音 3、用“ lu ”唱一个渐强至渐弱的音。 要求:渐进过程要平稳,音头、音腹、音尾都要小心处理。 二、《两只老虎》轮唱 1、齐唱《两只老虎》 2、跟着钢琴作节奏变化唱。 3、教师和两个同学示范二声部轮唱。 4、两个同学带着一声部唱,教师带着二声部唱。

5、两个声部唱《两只老虎》 三、《之歌》 1、听教琴旋律 . 2、用“ lu ”跟着琴哼唱旋律。 3、唱歌。注意:只有把音唱完了口型才可以,要韵。 第三 教学内容: 《可的家》 教学程: 一、声 1、唱一个音 A 2、慢的音 C,D,E,F,G,A,B 3、唱快的音 1, 12345 , 54321 ,1234 ,54321 ,2 ?? 二、《可的家》 1、听琴一遍旋律。 2、听老唱一遍歌。 3、学生唱第一、二句歌。 4、学生唱一、二句歌。 5、听琴三、四句旋律。

6、唱三、四句歌谱。 7、唱三、四句歌词。注意:4/4 拍得强弱,不要颠倒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萤火虫》、《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5———, 5 4 3 2,1———。 2、5———, 5 5 5 5,5 4 3 2,1———。要求:唱到 5 5 5 5的时候音 要跳, 5 ———唱完长音后,一口气唱接下的音。 二、《萤火虫》 1 、师:这首歌小朋友们应该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先用lu 唱一遍。 2、师:四小节吸一口气,唱得轻点,夜晚是很宁静的。 3、师:注意强弱规律。要唱得有起伏,有感情。(师做师范)。 4、师:请小朋友们看着我的手势,看谁最聪明,能按照我的手势唱轻响。、三、〈小白船〉 1 、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新的歌曲,〈小白船〉,大家先听老师弹一遍旋律。 2 、师:现在我们用lu 来唱一遍 3、师:请小朋友们用唱名来唱一遍。 4、师:现在我们把词曲结合唱一唱。 四、复习〈两只老虎〉

五年级数学特色课程方案

五年级数学特色课程方案 -----自制学具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使学生及学到知识又得到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自制学具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因为,充分利用自制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可以激活学生的头脑,激活学生手脚,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组把自制学具作为我们年级的特色课程。 一、利用自制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疲。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应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制学具,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安排学生利用自制学具动手操作,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会学、乐学。因为小学生本身就具有喜爱动手摆弄、尝试的生理特点。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课前剪好一些戏脸、蜻蜓、蝴蝶等图片,先让学生欣赏,顿时学生的兴趣就产生了:“老师,你是怎么做的?这么漂亮!能教我们吗?”在学生的好奇心的驱使下,进一步学习该课的内容,待学完该课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动手剪、画一些轴对称图形。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自制学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大多数小学生好强,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把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学具展示在课堂上,那真是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虽然是同一种类型的学具,可看出学习认真的学生在选材、做工、粘贴、裁剪、设计上做的美观、精细、结实。不认真的学生胡乱找些材料做的粗糙、简单,仅限于应付。通过展示、比拼后,这些学生下次就会用心去自制学具,而不是应付了。教师还通过自制学具让学生谈谈做得好的好在哪里?做得差的差在哪里?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有少数学生在剪衣服时剪成两个半边了,有点剪成一边大,一边小,让其他学生指出他们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在自制的作品中,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自制学具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难点便于理解 听见的容易忘记,看见的容易记得,亲手做过的才能真正理解。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如一个长方形木框,被压扁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会怎样?周长会怎样?对这一知识点许多学生在理解上有困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趣味入门一

1 / 17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趣味入门—勇闯智慧岛(一) ——定义新运算⑴ 了解定义新运算,会用这个方式解题 1、认识什么是定义新运算 2、会利用公式和技巧解题 1.定义新运算a ☉b=3a -2b ,计算:(8☉7)☉9。 2.若 A ※B 表示(A+3B )×(A+B ),求5※7的值。 3.定义新运算a ☉b=3a -2b ,x ☉(4☉1)=7,求:x ? 4.定义新运算为a △b =(a +1)÷b , 求:6△(3△4)的值。 5.假设1=5 2=6 3=7 4=8 5=? (即是该课程的课后测试) 1. P 、Q 表示数,*P Q 表示 2 P Q +,求3*(6*8) 。 2. 已知a ,b 是任意自然数,我们规定: a ⊕b= a+b -1,2a b ab ?=-,那么 []4(68)(35)?⊕⊕?= 。 3. M N *表示()2,(20082010)2009M N +÷**____= 4. 规定运算“☆”为:若a>b ,则a ☆b=a +b ;若a=b ,则a ☆b=a -b +1;若a

2 / 17 5. “△”是一种新运算,规定:a △b =a×c +b×d (其中c ,d 为常数),如5△7=5×c +7×d 。如果1△2=5,2△3=8,那么6△1000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 1. 答案:6837 3*(6*8)3*( )3*7522 ++==== 2. 答案:原式4[(681)(352)]4[1313]=?+-⊕?-=?⊕ 4[13131]425=?+-=?425298=?-= 3. 答案:原式()()200820102*20092009*20092009200922009=+÷==+÷=???? 4. 答案:19 5. 答案:1△2=1×c +2×d=5,2△3=2×c +3×d=8,可得c=1,d=2 6△1000=6×c +1000×d=2006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趣味入门—勇闯智慧岛(一) ——定义新运算(2)

初中语文: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 设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eventh grade extracurricular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extended reading activity curriculum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 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 一、本校师生特点: 本课程由语文教师陈老师开发并执教。课外文言诗文的阅读,学生学起来往往颇感困难,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课外文言诗文的方法,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让学生有课外实践的机会。 七年级是语文学科学习文言文的起始年级。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长期积累,有所体验,有所感受,顿悟于一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样如此。随着二期课改新编教材古诗文比例的提升和上海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变革:扩大文言文考试篇目,增加分值、增加难度,因而将学生引领步入文言文的阅读的殿堂,提高学生文言诗文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再则古诗文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流传至今,虽历经时间磨洗却魅力依旧。一代代莘莘学子从中汲取丰厚的人文养料,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不仅大大拓展了审美视野,获得了精美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

受和写作启迪,而且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健全了自身的人格素质。所以,在七年级开设这一拓展课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当前语文教改的需要的。 二、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在了解我国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言学习的兴趣,重视积累,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能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的词、重要的语句作解释,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比较词句的异同,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学习中发现一些规律。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读懂古诗文,以具体的古诗为例,引导学生去品味和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表现手法, 方法、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编辑资料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了解文言知识,学会课外文言诗文的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设置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学会鉴赏古诗文。这个专题由此展开。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趣味入门二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趣味入门—勇闯智慧岛(二) ——余数定理⑴ 了解余数定理,会用余数定理解题 1.掌握余数定理 2.掌握同余定理 1. 1014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13。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的两位数。 2. 甲、乙两数的和是1086,甲数除以乙数商11余30,求甲、乙两数。 3. 在2004,2007,2009,2010,2012中,若其中几个数的和被9除余7,则将这几个数归为一组。这样的数组共有______组。 (即是该课程的课后测试) 1. 用某自然数a去除1992,得到商是46,余数是r,求a和r 2. 1013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12.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的两位数 3. 甲、乙两数的和是1088,甲数除以乙数商11余32,求甲、乙两数 4. 一个两位数除310,余数是37,求这样的两位数 5. 有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17,余数是13,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之和为2113,则被除数是多少? 1. 因为1992是a的46倍还多r,得到19924643 (14) =?+,所以 ÷=,得1992464314 a=,14 43 r= 2. 1013121001 =??,那么符合条件的所有的两位数有11,13,77,91,因为-=,100171113 “余数小于除数”,所以舍去11,答案只有13,77,91

3. 因为 甲=乙1132?+,所以 甲+乙=乙1132?++乙=乙12321088?+=; 则乙(108832)1288 =-÷=,甲1088=-乙1000= 4. 本题为余数问题的基础题型,需要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把余数问题---即“不整除问题”转化为整除问题。方法为用被除数减去余数,即得到一个除数的倍数;或者是用被除数加上一个“除数与余数的差”,也可以得到一个除数的倍数。 本题中310-37=273,说明273是所求余数的倍数,而273=3×7×13,所求的 两位数约数还要满足比37大,符合条件的有39,91. 5.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17+13=2113,所以被除数+除数=2083,由 于被除数是除数的17倍还多13,则由“和倍问题”可得:除数=(2083-13)÷ (17+1)=115,所以被除数=2083-115=1968 【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趣味入门—勇闯智慧岛(二) ——余数定理(2) 了解余数定理,会用余数定理解题 1. 掌握余数定理 2. 掌握同余定理 1. 求478×296×351除以17的余数。 2. 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是这样的:1、1、2、3、5、8、13、21…这串数列当中,第2008 个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为多少? 3. 有一串数:1,1,2,3,5,8,…,在这串数的前2009个数中,有几个是5的倍数? 4. 有一个自然数,除345和543所得的余数相同,且商相差33.求这个数是多少? (即是该课程的课后测试) 1. (200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两数相除,商4余8,被除数、除数、商数、

(完整版)初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范例.docx

初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范例 第 29 课《马》 保和二中:李勤礽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作者布封。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能力培养点 1、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提高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 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1、体会作者对野生马的由衷赞美之情。 2、感受家马供人驱使的悲哀。 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疑点:文章是写马的,为何还要写其他一些动物。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阅读探讨型 基本教学思路:阅读全文,画出有关对两种境况下马的描写语句,在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思想 阅感情。作者布封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博物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宣传者, 读课文时应注意理解他广博仁爱的胸怀。 媒体平台 挂图、字词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基础部分补充部分(一)本课目标 同上“素质教育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悬挂马的图片,导入新课: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 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 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

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 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 然科学。 1739 年起担任皇家花园 ( 植物园 ) 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 40 年时间写成 36 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 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 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2. 课前热身 ( 1)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 剽悍pi āo h àn窥伺kuīsì í阔绰 kuòchuò n遒劲qi ú项鬣 羁绊 li è j ībàn疮痍 观瞻 chuāngy zha 妒忌dùj ì 眷恋ju àn 妍丽yàn è 相得益彰zhāng 庇荫bìyìn 畸形j ī 面面相觑qù 犷野guàng 颚骨 鞍辔pè i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并能运用 剽悍 痍 阔绰 劲 庇荫 野 眷恋 丽 面面相觑彰 疮 遒 犷 妍相得益 3. 合作探究 (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①你认为课文 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 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家马:“驯良”、 野马:“自由奔放”)③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 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2)四边互动 互动 1 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

拓展课教案

店口二中音乐拓展课程教案 第1次 试音、分声部、学习发声练习1、分出高声部、低声部。2、学会唱音 阶7个音发声练习的口型和音量的控制。 第2次 1、发声练习的巩固。 2、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一声部。 3、基本训练: 气息、发声方法、听音训练等,努力提高合唱队员的表现能力。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 第3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继续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一声部。 3、合唱的音准训练。有效控制地歌唱:起声后应立即进行保持上面的头声高位置和 深呼吸气息的支持状态,丝毫不能松懈,以保持合唱这门集体艺术的“共性” 特点。 第4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二声部。 3、合唱的协调训练。恰当处理合唱层次关系:合唱艺术是多声部的艺术,作品中必然存在层次问题,不同歌曲中各声部担任不同的角色。具有正确的层次关系才能让听 众听起来协调悦耳。 第5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继续练习歌曲《欢乐颂》第二声部。 3、合唱的对比训练。合唱的对比训练是合唱技巧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织部分。起、伏、强、弱、快、慢六种力度与速度的对比手段训练,以求逐步掌握这些对比性用 声的方法,这是提高合唱训练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 第6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完整练习歌曲《欢乐颂》二声部合唱。 3、合唱的咬字吐字训练。吐字指单字的韵母,“Z”是声母字头,“u”是韵母宁腹,咬字时(声母)必须按“五音”的着力部位咬正确,而且必须发音短促有力。

字腹(韵母)必须“四呼”的着力点将字吐出来,并保持一定的口型,直到音 符的最后瞬间归韵,就是将复韵中韵母的音素结合为一体,而韵尾必须到音符 的最后才收声。 第7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继续完整练习歌曲《欢乐颂》二声部合唱。 3、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上下管道成一直线,是一种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到,要通过师范和理论结合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并在练习中 自然放松下巴,从张口发声作到最自然。 第8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新歌练习(第一声部)。 3、声音的亮点练习。 训练发声注意要求有声音的亮点,头腔亮点,注意运用气息,声音共鸣到达 头腔,找到这种感觉并保持这种感觉。 第9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新歌练习(第二声部)。 3、处理歌曲、音准、节奏练习。1、对学生的音准、节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安排简单的音准练习,节奏练习,打好基础。2、处理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歌曲的要求,学生对歌曲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对歌曲的处理在情绪上加以注意就能使歌曲 情绪表现更淋漓尽致。 第10次 1、复习巩固上周学习的内容 2、新歌练习(二声部合唱)。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合唱训练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 较上。 第11次:(一)、合唱训练 1、姿势巩固训练: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 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 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