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_下_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_下_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_下_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下)

周智生

以贝币为链环的滇缅印贸易圈的形成 《新唐书》卷222上《南诏传》中明确记载:南诏“以缯帛及贝市易。贝者大若指,十六枚为一觅。”《政和证类本草》引《海药》记载云:“贝子,云南极多,用为钱交易。”前一条记载说明了贝币使用的单位和规制,后则反映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用贝币的普遍性。直到元代,贝币依然在云南通行,而且计量手段更成熟,更系统。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曾经记道:“离开大理城,西行十天便到达哈喇省(大理)的一个主要城市,居民也同样用贝作为货币。不过这种贝壳不是本地出产,而是从印度进口的。”元初李京所著的《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说大理国时期云南“交易用贝子。”元初的《混一方舆胜览?云南行省》中的记载说明南诏、大理时期云南已经形成较系统的贝币使用体系,“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虽租赋亦用之。”南诏、大理时期,不仅云南使用贝币,印度、缅甸等国都普遍使用。《旧唐书?西戎传?天竺国》说天竺“以齿贝为货”,《新唐书?天竺国传》及赵汝适的《诸蕃志?天竺国条》也有同样的记载。《宋会要稿》第197册记曰:“天竺国俗无簿籍,以齿贝为货。”哈威的《缅甸史》引公元851年(唐大中五年)自波斯湾而来之旅行家苏雷曼的笔记记载:“(下

缅甸)居民市易,常用海贝以为货币”。①马可?波罗在元朝初年到缅甸南部的班加刺时所见的

是“此地习用海贝、黄金”。②不仅云南、印度、缅甸用贝为币,暹罗也是如此。黄省曾《西洋朝贡

录》卷中“暹罗”条说:“其交易以金银、以钱、以海贝。”不仅当时南诏、缅、印、逻罗等国以贝为币,而且贝的计量方法也一致。正如《混一方舆胜览?云南行省》中所记,云南用贝的计量方式是四四五进制,马欢的《瀛涯胜览》“榜葛剌国”条记载云:“国王发铸银钱名曰倘贝,殆仿自天竺国。其贝子计算之法,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云南和印度的贝币计量方法完全相同。著名货币史专家彭信威先生在论及云南长期以贝为币这一问题时,曾谨慎地说道:“古代云南也许同孟加拉湾沿岸的印度和缅甸属于同一货币体系,因而云南用贝可能不是来自

中国的古制,而是受印度等地的影响。”③夏光南先生也在《中印缅道交通史》一书中指出:“以

是言之,云南用贝,殆仿自天竺矣。其贝子计算之法,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用四四五进位之法,亦得之天竺,可知其时对于印度贸易之盛矣。”我们认为,云南省用贝为币及贝的计量方法并不单纯是习自印度的问题,而是因为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与印缅等国同属于以贝为币的货币流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以贝币的使用为链环的滇缅印、甚至辐射到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圈,贝币也就成为这一贸易圈内的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当时云南所以纳入这一贸易圈,一方面得益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商贸交流的加深以及云南本地长途贩运商人的出现,另一方面则与云南及缅印等周边国家社会经

3

5 南亚研究 2002年第2期 史海钩沉

①②③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8页。

《马可波罗行纪》第128章《秃落蛮州》。

哈威:《缅甸史》,姚 译注,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40页。

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密切相关。“唐宋时期,云南的商品交换又一次得到较大发展,但由于这种发展仍然十分有限,具有很大的细碎性和分散性,而海贝单位细小、价值不高,正好与商品交换

发展的特点相适应,所以,贝币的流通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发展成为一种主要货币。”①云南周

边国家用贝为币的原因可能如此。

综合以上材料,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印商贸交流达到了一个历史性高潮。滇印贸易作为当时云南对外贸易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元时云南人张道宗在其《纪古滇说集》中记道:“自唐进封之后,永昌诸郡、缅、暹罗、大秦皆西通之国,俱以奇珍、金宝、盐、棉、毡布、珲琚、巴贝岁进,于王不缺,于是渐有昌也。”《旧唐书?张谏之传》说到永昌:“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岁时不阙。”云南的南诏国与印度境内大秦婆罗门、小婆罗门等国间的商贸往还,不仅使贸易品种、贸易数量大为增加,加快了滇印贸易的民间化进程,而且还促进了滇印通道上一些云南商贸城市的兴起,如阳苴咩(今大理)、永昌等。

(三)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滇印科技交流

对于这一时期的滇印间科技交流,李晓岑先生在其《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供了较清晰的线索。“历史上,我国的一些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如构皮纸及造法,养蚕方法、茶叶栽培和生产(关于养蚕方法和茶叶栽培及生产这两项农业技术,笔者认为在此之前便已西传印度)就是通过南诏大理国输入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印度直至不丹一带。而印度的一些天文知识(如恒星知识、日月食理论)、医药知识(如荜拔、诃力勒的输入以及佛教医学的传入)、炼锌技术也传入了南诏、大理国,印度的铁器防锈处理技术传到南诏后,对中国冶金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产于小婆罗门的越诺布可能也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对我国西南地区纺织业产生了影响。以上情况

说明南诏大理国在增进中印两个文明古国的科技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影响。”②南诏、大理国

时期云南与印度间科技交流状况的增多,与南诏、大理国时期君民普遍笃信佛教密切相关。佛教徒在传播佛经的同时,也把一些印度的文化科技知识带到了云南,成为滇印科技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

四、元明至清前期的滇印关系

我国的海上交通自吴、晋始,唐宋时期逐渐走向活跃,元代远航贸易逐渐趋于繁荣。从我国沿海经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到缅印的海道,虽较由蜀滇至印缅的陆路为远,但因航海事业的发展,海运具有运货量大、费用省、较安全的特点,于是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商人宁愿走海道而不愿走这穿越“蛮箐烟瘴”的滇缅印通道了。中国海外贸易对滇缅印通道上的商品运输造成的影响

与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水运开拓了比陆路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③随着海路贸易的冲

击,随着云南与内地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逐渐趋同从而纳入了与中原的一体化进程,随着唐代后期以来中国经济南移进程的加速,云南与印度间的商贸交流关系逐渐走向低谷。

元代,云南与印度间似乎还存在着一定的商贸往来。可是到了明代及至清前期,在历史文献中已很难找到这一时期云南与印度进行贸易的记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时期有关滇缅贸易的记载不绝于书。这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滇印贸易的衰落趋势与滇缅贸易的日益昌

4

5 史海钩沉 南亚研究 2002年第2期①②③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原因研究》,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7页。

李晓岑:《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0页。

林文勋:《云南古代货币文化发展的特点》,《思想战线》1998年第6期。

盛。《黑水禹贡考》说:“滇人经商皆在缅甸境内,无一至印度者。”①此话虽有绝对之嫌,因为滇

缅印商贸是一种主要以货物转输为主的民间商贸,言者未必能窥其全部,但从中也可以忖度出当时陆上滇印贸易之颓势。虽然自元代以后,滇印贸易交流已不复昔日之盛,但是总的说来,元明清时期滇印之商贸联系并未完全断绝。一个有力说明就是从元至明末清初,以贝为币一直仍是云南货币市场上的主流现象。元初统一云南后,原本打算推行全国统一货币中统钞,可是中统钞的推行在云南碰到了困难,元政府不得已加以变通,特许在云南贝与钞并行。《元史?赛典赤瞻思丁传》说:“云南民以贝代钱,是时初行钞法,民不便之,赛典赤为闻于朝,许仍其素。”而在民间,云南民众仍把贝币视为财富的主要象征。《寰宇通志》卷一零二临安府说:“以贝为交

易,多积为富有。”②《滇云历年传》卷十二引张允随言:“云南古不毛之地,贝盈千索,便为富家,

以银而论,未及百金……”虽然正如谢肇 在其《滇略》中所言:“海贝其数多,既不胜荷挈,而又易于破坏,缘其值甚轻,故亦不惜。”然而旧贝不断破坏被迫退出流通领域的同时,新贝依然源源不断从缅印海岸运来(有学者认为,确切地说应来自马尔代夫③),并未如政府限制所愿使贝子绝迹。因此,我们认为元明至清前期以海贝的输入和贝币的使用为联系基础的滇印商贸并未中断,而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可能已逐渐化解为滇缅贸易的一部分,虽然滇印双方的商人已逐渐退出了艰苦卓绝的滇印陆上通道上的直接商贸往来,而由缅商的缅印间海上转输所取代,但是滇印间往还商人的稀有并不能等同于滇印商贸联系的完全中止。

到了明末清初的十七世纪,云南终于“废贝行钱”走上了与中原货币一体化的道路。但是这一结果的产生,并不单纯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主要是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对南亚

沿海各国的经济侵略所造成。④确切地说,是因为马尔代夫的海贝供给发生困难造成滇贝崩

溃。欧洲人到亚洲特别是马尔代夫大量购取海贝作西非黑奴贸易支付之用,而当时西非也主要

以贝为币。这就使十七世纪时的贝币需求猛增,使得云南的贝币来源逐渐趋于枯竭。⑤本来就

已渐显颓势的滇印间以贝币的使用和传输为主要联系的商贸交流在这一突然而来的打击下,终于沉向滇印商贸的历史低谷。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系)

55 南亚研究 2002年第2期 史海钩沉

⑤张彬村上引文。

转引自方国瑜:《云南用贝作货币的时代及贝的来源》。张彬村:《十七世纪云南贝币崩溃的原因》,《贝币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转引自方国瑜:《云南用贝作货币的时代及贝的来源》。李根源等辑:《永昌府文征》文录卷17。

云南大学(已有10试题)

云南大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2006——2010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2005(A),2005(B)(试卷内容不全)经济学二2007 经济学三(国际贸易学专业)2005 西方经济学2005 西方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06——2010 西方经济学二2008——2009 经济学(含产业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2004(A卷),2004(B卷),2005(A卷),2005(B卷) 经济学(含西方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2004(A卷),2004(B卷),2005(A卷),2005(B卷) 经济学(含西方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04(A卷),2004(B卷),2005(A卷),2005(B卷) 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2004(A卷),2004(B卷) 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6——2010 管理学(企业管理专业)2004——2010(2004、2005年名称为“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2005——2006 统计学原理2005 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原理2006——201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006——2010 政治学概论2007——2010(2007、2008年试题名称为“国际政治学概论”) 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2007——2010 社会学基础2007——2010 民族学基础2004——2007,2010(注:2006年试卷为回忆版) 社会文化人类学2005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2004 文化人类学2004 行政管理2008——2010 行政学概论2006——2007 公共经济学2010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2006——2010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2005(A),2005(B)(试卷内容不全)西方经济学二2008——2009 西方经济学2005 西方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06——2007 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专业)2008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实务2006——2010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基础2006——2010

综述古代印度与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及其联系

综述古代印度与古代中国数学发展及其联系 摘要: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都不难发现,华夏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中国数学起源于上古至西汉末期,中国数学的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接下来在元后期至清中期,中国数学的发展缓慢。就在中国数学发展缓慢的时候,西方数学已大跨步超前,于是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中西数学发展的合流期。印度数学和近东,特別是中国的数学便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中发展。尽管中国目前在世界数学的赛场上已处落后地位,然而,路遥识马力,今后鹿死谁手,仍然未可知。 关键词:数学发展联系记数四则运算法二次方程代数学 引言印度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印度数学的起源和中国古老民族的数学起源一样,是在生产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印度数学的发展也有一個特殊的因素,便是它的数学和历法一样,是在婆罗门祭礼的影响下得以充分发展的。再加上佛教的交流和贸易的往來,印度数学和近东,特別是中国的数学便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中发展。本篇论文通过比较古代印度与古代中国数学发展研究数学的历史。 印度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印度数学的起源和其他古老民族的数学起源一样,是在生产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印度数学的发展也有一個特殊的因素,便是它的数学和历法一样,是在婆罗门祭礼的影响下得以充分发展的。再加上佛教的交流和贸易的往來,印度数学和近东,特別是中国的数学便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中发展。另外,印度数学的发展始终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数学作品作品大多刊载于天文学著作中的某些篇章。印度数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重要时期,首先是雅利安人入侵以前的达罗毗茶人时期(约公元前3000一前1400年),史称河谷文化;随后是吠陀(Vedas)时期(约公元前10世一前3世纪);其次是悉檀多(siddhanta)时期(约公元5世纪一12世纪)。悉檀多时代是印度数学的繁荣鼎盛时期,其数学内容主要是算术与代数。 印度数学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是吠陀时代,其数学材料混杂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经典《吠陀》当中,年代很不确定,今人所考定的年代出入很大,其年代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最晚至公元前3世纪。吠陀即梵文veda,原意为知识、光明,《吠陀》内容包括对诸神的颂歌、巫术的咒语和祭祀的法规等,这些材料最初由祭司们口头传诵,后来记录在棕榈叶或树皮上。不同流派的《吠陀》大都失传,目前流传下来仅有7种,这些《吠陀》中关于庙宇、祭坛的设计与测量的部分《测绳的法规》(sulva sūtrus,又译成绳法经),有一些几何内容和建筑中的代数计算问题。如勾股定理、矩形对角线的性质、相似直线形的性质,以及一些作图法等,在作一个正方形与已知圆等积的问题中,使用了圆周率的以下近似值:,此外还用到π= 3.004和π= 4 (8÷9)2 = 3.16049的近似值。在关于正方形祭坛的计算中取2π= 1 + 1/3 + 1/ (3×4) -1/ (3×4×34) = 1.414215686。由几何计算导致了一些求解一、二次代数方程问题,印度用算术方法给出求解公式。耆那教的经典由宗教原理、数学原理、算术和天文等几部分构成,流传下来的原始经典较少,不过流传一些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后2世纪的注释。其中出现了许多计算公式,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等。 关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后3世纪的印度数学,可考资料非常少,值得庆幸的是1881年在今天的巴基斯坦西北地区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书写在桦树皮上的所谓“巴克沙利(bakhshali)手稿”。其数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分数、平方根、数列、收支与利润计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改正后的答案5

黑龙江科技大学网络通识课考试 ()
选择题(50 分)
1、在西汉初期,皇权加强之后导致皇后的权力扩张,典型的就是()。 (2.00 分)
? ? ? ?
A.吕后专权 B.武则天 C.窦太后 D.慈禧太后
2、中国文明的核心,其生活方式是从()生活方式开始的。 (2.00 分)
? ? ? ?
A.牧业 B.渔业 C.农业 D.手工业
3、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是在公元前()年。 (2.00 分)
? ? ? ?
A.1600 B.1046 C.841 D.781
正确答案: B 、 4、《水经注》是北朝时期北魏的哪位人物所著:() (2.00 分)
? ? ?
A.陶渊明 B.江淹 C.鲍照

?
D.郦道元
5、《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一书对中国古代专制的理解包括:() (2.00 分)
? ? ? ?
A.中国古代存在过专制现象。 B.早期的专制现象,专制权属于大臣。 C.早期专制现象是指大臣超越了自己的权限范围,把君主权限变成了自己的权限。 D.以上都是
6、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2.00 分)
? ? ? ?
A.出现石器 B.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 C.烧制陶器 D.经营原始种植农业和饲养家畜
7、公元前()年,周朝发生国人动乱。 (2.00 分)
? ? ? ?
A.1600 B.1046 C.981 D.841
8、西魏建国后,其实际的控制权掌握在下列哪位人物的手中:() (2.00 分)
? ? ? ?
A.元宝炬 B.宇文泰 C.元钦 D.拓跋廓
9、典章制度文献是对研究某一段历史或者某几段历史中最重要的途径的官方文献。下列属 于典章制度的文献是:() (2.00 分)
? ? ?
A.《唐律疏议》 B.《史记》 C.《资治通鉴》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印度和中国都是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古国,二者的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宗教性、延续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印度文化是一种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化,并且印度人以善于内省和沉思而著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多种宗教长期存在,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发祥于这片土地。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7世纪,它的兴起是列国时代印度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在宗教和思想领域的反映。佛教在阿育王时代开始急剧想外传播,在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于中国各地。至隋唐时代,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和扶持,佛教在中国继续传播,并与儒、道相鼎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可以说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魏晋南北朝为例) 一、印度佛教对哲学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使得中国佛教哲学成为一只单独的思想流派。这影响到中国人是世界观、时空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佛教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由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发展壮大成完备成熟的宗教。道教的教义是以道家对儒家的反动思想,也就是“无”的世界观思想为基础,此外又由于不满东汉王朝的政治,转而以宗教表现其志向。道教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除各种行事外,又在各地建立义舍,以便利信徒,于是逐渐成为庞大的反儒家、反佛教的宗教。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佛教教义。 佛教与道教,一个是外来宗教,一个是本土宗教,但是二者在我国的兴起处于同一个时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但是结果却是双方共同得益,共同发展。佛道二者能够共生共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二者具有共同点,例如在教义上,佛教和道教都主张离欲脱俗,去追随现实生活以外的东西。从哲学上看,佛教与《道德经》也有契合点。 2、佛教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深深扎根于政治制度,深入统治阶级和民众心中,其地位不可动摇。因此佛教只能够避其锋芒,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即使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还是引起了三武一宗事件”(“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又称“灭佛事件”。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次不得不提有关于佛与儒之间的辩论:关于神灭与神不灭的辩论。在南齐事情范缜的《神灭论》对佛儒两家都是一个大的冲击。这篇文章是以儒家的无神论的思想来批驳佛教的根本思想。但是最后却在梁武帝时期进行了一次对无神论的大规模的绞杀。 从以上二个事例可以看出来,佛教在中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3、玄学 摆脱两汉经学的束缚自然与真言意与形神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美从玄言到理趣。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它和两汉的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魏晋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法,对于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二、印度佛教对诗歌的影响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地图《古代印度》,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河南洛阳白马寺 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明帝于是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自然环境 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古代印度》,找出古代印度文明的大致位置,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一说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这里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气温偏高。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河水一部分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一部分来自季风降雨,水量丰沛。良好的农耕自然条件,保障了人们稳定的衣食之源,从而创造了古代印度文明。 2.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P14课后活动2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地图回答: (1)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2)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提示:(1)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 (2)大河流域。北纬20°—北纬40°。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文明历程 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目,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 提示:①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明;②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③孔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后的古印度。 2.教师提问:说说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谁。这一代表以什么为中心?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统一的王朝是哪个王朝? 提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一文化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孔雀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的王朝,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3.图片展示: 摩亨佐·达罗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想象图 指导学生搜集摩亨佐·达罗遗址的资料,结合图片感受古代印度早期城市的繁华,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地理:1-11 36 37 43 44 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 政治:12-23 38 39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_上_

中国云南与印度古代交流史述略(上) 周智生 中国和印度是东方两个著名的文明古国,二者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贸易交流和文化联系。事实上,除了人们熟悉的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外,中国西南还有一些以云南为桥头堡和联系链的对印交通道路。以这些通道为桥梁,曾形成了云南与印度历史上较密切的往来关系,对双方特别是云南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二者间的这一交流关系也曾对中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过一定的贡献和影响。本文拟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商贸和科技交流为中心,对中国云南与印度的交流历史作一粗略的梳理。一、滇印间交流通道的开辟 云南与南亚次大陆地理相近,两者间的众多山脉、河流大都为南北走向,沿河两岸的地形较为平坦,因此横断山脉条条纵列的河谷地带便成为自古以来连接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交通纽带。 我国历史上最早知悉滇印间往来通道的存在是在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奉命出使西域归来的博望侯张骞向汉武帝上书报告:“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又居 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①这是我国古代发现从西南地区可通往印度的开始。 事实上,这是一条早已存在的道路。印度学者H .拉伊(H arap rasad R ay )指出:“从印度东北至中国的商道,中国称作‘丝绸之路’,其存在甚至早于中亚丝绸之路的推广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和中国布(C inap atta )早在公元前第4世纪已为印度所知。当时只有通过阿萨姆陆路,印度和中国有 直接的贸易联系。”②另一位印度学者巴鲁阿(B aruah )也认为,“除水路之外,也有陆路通过上缅甸 和云南到中国南方。事实上,印度支那血统的成员,在基督诞生以前好几世纪,就通过缅甸和阿萨姆 的河谷地带及阿萨姆缅甸边界的山口到达了印度。” ③中国学者则对这条道路的开辟时间持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公元前6世纪; ④有的认为应在公元前5世纪;⑤更有人指出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已开通;⑥有的学者则较谨慎地认为应在公元1世 ①②③④⑤⑥任乃强:《中西陆上古商道——蜀布之路》,《文史杂志》1987年1、2期。 向达:《中西交通小史》,商务印书馆,1933年。 丁山:《吴回考》,《齐鲁大学季刊》第1卷第2期。 S .L .巴鲁阿:《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印度历史证据》,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 (第二辑)。H .拉伊:《从中国至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 (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史记?大宛列传》卷123。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外贸系国际市场营销期末考试

国际市场营销期末考试 一、辨析题 1.顾客忠诚度高,其满意度也高。 不对。 (1)顾客忠诚度是指顾客忠诚的程度,是一个量化概念。顾客忠诚度是指由于质量、价格、服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顾客对一个产品或服务产生感情,形成偏爱 并长期重复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2)而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将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要的绩效与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的感觉状态, (3)品牌本身是不会产生忠诚度的。营销的起点根本是客户需求,营销的起点是竞争,没有有效的竞争就没有有效的顾客需求,因此,忠诚度高的顾客其满意度 不一定高。 2.企业最优的广告支出与其销售额的比例与需求的广告弹性成反比,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成 正比。 对。 (1)需求的广告弹性是指商品广告支出增加(减少)一单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减少)的比例,是正相关的。因此需求的广告弹性越大,相同的广告 支出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越小。 (2)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价格升高(降低)以单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减少(增加)的比例,是负相关的。因此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广告支出越大, 总销售额越小,即广告支出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也越大。 3.维持老顾客比吸引新顾客重要。 这个说法是片面的。 (1)虽然研究表明维持老顾客的成本远远低于吸引新顾客的成本,但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维持老顾客和吸引新顾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都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营销中,不仅要努力维持老顾客,还要采取各种可能的策略吸引到新顾客,在消费人群中注入新 鲜的购买力量,增加销售额。 4.顾客满意度与其期望相关。 对。 (1)顾客满意度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种产品的可知感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2)顾客满意水平有三种状态:效果<期望,顾客不满意;效果=期望,顾客感到满意;效果>期望,即事后所得超出期望,顾客感到十分满意。 (3)提高期望值有利于吸引顾客购买;期望值定得太低,顾客满意度高,但销售量小;期望值定的太高,顾客满意度低,顾客重复购买少。 5.理性的购买决策选择让渡顾客价值最大化的购买方案。 对。“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的获得的一组利益,包括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价值;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消耗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成本。由于顾客总是希望花最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满足自己的最大限度需求,从中选择价值最高,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产品最为优先选购对象。

中国文化对印度有何影响

古代中国的物质、技术条件优越,诸如丝绸制品、瓷器、茶、糖、造纸术、印刷术、炼钢技术等都享誉世界,并先后传入印度及欧亚各国,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远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便开始养蚕,并织出华美的丝绸和多彩的锦绣。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驰名世界,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称中国为“丝国”。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中国的丝绸已输入印度,而且很受欢迎。在《利论》(Arthasastra)中有“Cinapatta”这个字,意思是“产在中国的成捆的丝”,梵文里还有“Cinamsuka”这个字,意思是“中国衣服”、“丝衣服”。这些同丝有关联的字都有“Cina”(支那,中国)这个字眼儿,可见,丝是出产于中国。中国的丝绸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更络绎不绝地运往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印度。除了丝绸,产丝的技术也是从中国传到印度,但碍于缺乏史料,产丝技术是何时传入,怎样传法,通过甚么道路,至今还是无法确定。 九世纪以后,中国瓷器出口已见诸阿拉伯著作。伊本?郭大贝(约公元830─912年)写的《省道志》中,提到中国瓷器外销各国的情况,其中多处提到印度。印地语(Hindi)中有“Cini Mitti”一词,指的是“中国泥土”(瓷器)。而在印度科罗曼德海岸的阿里卡曼陀遗址附近,即罗马时代南印度的对外贸易港口,曾出土过公元九至十世纪越窑瓷器、龙泉青瓷小壶、青白瓷残片、宋瓷等中国瓷器,可见中国的瓷器早就传到了印度。除了瓷器制品外,中国制瓷技术也传到了印度。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早在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就发明了以麻头、破布、树皮、废鱼网等为原料的造纸方法。此后,造纸术很快就传播开来。印度古代没有纸,主要是用贝叶、树皮之类的东西作为书写材料。中国的纸最晚在七世纪末叶就已经传到了印度。唐代义净在公元671─695年侨居印度,他在印度看到了纸,接触到“梵文”的“纸”字。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记载了印度当时已使用纸。中国的纸和造纸术到底是如何传到印度,学者对此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可能是先由内地传到新疆,然后再从新疆传到印度,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很大;有的认为,是在公元650年由内地传到西藏,再从西藏传到尼泊尔,后来又从尼泊尔传到印度;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在公元751年,中亚发生过一场名为“怛逻斯之役”(Talas)的战争,在这次战役中有中国造纸工人被俘,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印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测试题答案)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阅读题 班级:姓名: 1.《战国故事》战国时期主张合纵抗秦的人是谁?(B) A.张仪 B.苏秦 C.靳尚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A) A.秦始皇 B.炎帝 C.周幽王 3.《春秋故事》利用老马识途,让将士们化险为夷的是:(C) A.孙膑 B.重耳 C.管仲 4.《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C) A.曹操 B.刘邦 C.刘备 5.《战国故事》人们称秦越人为扁鹊的原因是:(A) A.他治病的本领强如同上古时代的神医扁鹊 B.他带兵打仗的本领强如同上古时代勇猛的扁鹊 C.他特别有学问如同上古时代博学的扁鹊 6.《战国故事》赵国的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负”的意思是:(B) A.失败 B.背着 C.担负 7.《春秋故事》“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有多少里?(A) A.三十里 B.五十里 C.一百里 8.《战国故事》提起赵括你会想到什么故事?(C) A.完璧归赵 B.一鸣惊人 C.纸上谈兵 9.《西汉故事》以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可多选):(B D) A.揭竿而起 B.破釜沉舟 C.暗渡陈仓 D.四面楚歌 10.这本书中历史故事的顺序是:(C) A.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三国故事 B.春秋故事三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战国故事 C. 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11.《三国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却都放了他,是因为:(C)

A.诸葛亮与孟获曾是朋友,不忍心捉拿他 B.诸葛亮要让孟获心服口服,想让孟获认可他为谋士 C.诸葛亮认为孟获爽直,想争取他使南方长期安定 12.《西汉故事》汉武帝派张骞前往西域,其目的是为了:(B ) A.显示汉朝的强大,以得到更多的土地、物产 B.联合西域各国抵抗匈奴 C.让他作为使者,与匈奴求和 13.《东汉故事》东汉昌邑县令王密送礼给荆州刺史杨震,并说此事无人知晓请杨震放心收下。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的含义是:(B ) A.这件事情只有我们俩知道,只要我们不说谁都不知道 B.这件事情天地知晓,你我知道,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C.这件事情天地知晓,你我知道,如果泄漏了就一定是你说的 14.《西汉故事》楚汉之争,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输给汉王刘邦的主要原因是:(C) A.因为项羽武功不及刘邦 B.因为项羽兵力不及刘邦 C.因为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而刘邦善于用人,胸怀大志 15.《战国故事》请你选择以下有关秦始皇的评价(可多选):(A B C) A.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战乱,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B.焚书坑儒,专制残暴 C.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文化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 16.《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的《》讲的是 (谁)的故事,大体讲的是:

云南大学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浓缩(觉对值的)

云南大学经济学考研(802)历年真题 (政治经济学也可用) 一、名词解释 供求定理支持价格商品二重性产业资本存在的三种形式 国民净产值市场机制菲利普斯曲线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人边际技术替代率外在不经济帕累托改进科斯定理 通货膨胀公开市场业务凯恩斯陷阱可变资本 平均利润率垄断地租机会成本收入效应 公共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产量线信息不对称 实际GDP 投资乘数购买力平价劳动二重性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生产者剩余边际效用洛仑兹曲线 自然失业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奥肯定律 规范经济学供求定律生产者剩余洛仑兹曲线 自然失业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奥肯定律汇率 需求弹性机会成本基数效应纳什均衡结构性失业 国内生产总值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级差地租 社会必要劳动序数效用论外部性帕累托最优 国民生产总值货币乘数凯恩斯陷阱消费者剩余 道德风险序数效用论外部性基尼系数国民生产总值货币乘数 经济周期 简答题(10*5=50) (2006年)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分析 3.IS-LM模型 4.经济政策的目标 5.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7年) 1.简答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2.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3.库此涅茨的倒U字行假说 4.简述理性预期学派 5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 (2008年) 1.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2.用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

3.IS-LM模型的含义是什么? 4.简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5.简述商品的二要素 6.简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7.简述供求定理 8.简要分析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9.简述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2009年) 10.简述资本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区间分析 12.简述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13.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4.简述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区间分析 15.简述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16.简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含义 17.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8.用供求分析法解释“谷贱伤农” 19.社会保险税收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经济总量有何影响20.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2010年) 1简述劳动二重性 2简述正常商品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3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4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1简述低档商品的替代和收入效应 2简述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 3简述AK模型的主要内容 4简述倾销的定义及特征 计算 1.在完全竞争行业中,代表性厂商LAC的最低点的值为6元,产量为500单位;当生产 产量为550单位的产品时,各厂商的SAC为7元,若已知市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是:Qd=80000-5000P;Qs=35000+2500P (1)求市场均衡价格,并判断该行业是处于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为什么? (2)在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家厂商? (3)如果市场需求函数发生变动,变为Q’d=95000-5000P,试求行业和厂商的新的短期均衡价格及产量,厂商在新的均衡点上,盈亏状况如何?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朝对思想文化自由发展的禁锢的典型事件是()。(1.0分) 1.0分 ?A、 焚书坑儒 ? ?B、 独尊儒术 ? ?C、 广泛纳谏 ? ?D、 收缴兵器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2 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国政权延续时间最短的是()。(1.0分)1.0分 ?A、 宋 ? ?B、 齐 ? ?C、 梁 ? ?D、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 下列属于地理方面的方志类书籍是()。(1.0分)1.0分 ?A、 《元和郡县图志》 ? ?B、 《华阳国志》 ? ?C、 《读史方舆纪要》 ? ?D、 以上都是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 宗法关系的核心在于()。(1.0分) 1.0分 ?A、 大臣举荐 ? ?B、 诸侯王的人选 ? ?C、 周天子的人选 ?

科举考试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0.0分 ?A、 西周建于公元前1046年 ? ?B、 甲骨文是具备六书的成熟文字 ? ?C、 盘庚定都于安阳 ? ?D、 从南方来的周人颠覆了商朝的政权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第二次大分工是()。(1.0分)1.0分 ?A、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 ?B、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 ?C、 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D、 以上均不对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7 北朝末期,北周最终兼并了()。(1.0分)1.0分 ?A、 北魏 ? ?B、 北齐 ? ?C、 西魏 ? ?D、 东魏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 ()最后彻底解决了诸侯王权力问题。(1.0分)1.0分 ?A、 汉献帝 ? ?B、 汉文帝 ? ?C、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书载:“初,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赠也)甚厚。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材料正确反映了 [ ] A.回纥强大的原因 B.唐文化对回纥的影响深刻 C.回纥衰落的原因 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 【答案】B 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A.波斯 B.大秦 C.大食 D.天竺 【答案】C 4.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后,所控制的地区包括[ ] A.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 B.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 C.东起大海,西到咸海 D.东起大海,西到阿尔泰山 【答案】B 5.下列少数民族中自己学会制造铁器的是[ ] A.突厥族 B.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答案】D 6.唐朝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 ①养蚕②铸铁③酿酒④制碾磨⑤制瓷⑥造纸墨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7.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答案】A 8.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 B.扬州 C.洛阳 D.益州 【答案】A 9.在以下的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A 10.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答案】A 11.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清朝前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 A.苏州、杭州 B.杭州、扬州 C.苏州、广州 D.南京、广州 【答案】A 12.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中哪一项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 A.推广植棉 B.奖励垦荒 C.实行“更名田” D.实行“摊丁入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