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 制 网 平 差 报 告

控 制 网 平 差 报 告
控 制 网 平 差 报 告

控制网平差报告

[控制网概况]

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5

网名:BJW

计算日期:2013-07-05

观测人:jl

记录人:lf

计算者:jl

检查者:

测量单位:szhx

备注:--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二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0.50(s)

已知坐标点个数:2

未知坐标点个数:2

未知边数:5

最大点位误差[3] = 0.0000 (m)

最小点位误差[4] = 0.0000 (m)

平均点位误差= 0.0000 (m)

最大点间误差= 0.0000(m)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611275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0.23 (s)

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0.000 (m)

[边长统计]总边长:58.280(m),平均边长:11.656(m),最小边长:10.000(m),最大边长:14.140(m) [闭合差统计报告]

序号:<1>:中点多边形

路径:[]

极条件闭合差=0.0,限差=±4.1

序号:<2>:中点多边形

路径:[路径:[]]

极条件闭合差=-1.9,限差=±4.4

序号:<3>:闭合导线

路径:[xfd-gsj-wzj]

角度闭合差=-3.10(s),限差=±12.99(s)

序号:<4>:闭合导线

路径:[xfd-jh-wzj]

角度闭合差=2.90(s),限差=±12.99(s)

序号:<5>:闭合导线

路径:[gd1-gd2-xfd]

角度闭合差=1.10(s),限差=±12.99(s)

序号:<6>:闭合导线

路径:[gd1-yjs-xfd]

角度闭合差=4.30(s),限差=±12.99(s)

序号:<7>:闭合导线

路径:[jh-zzc-wzj]

角度闭合差=-1.40(s),限差=±12.99(s)

序号:<8>:闭合导线

路径:[sqz-yjs-xfd]

角度闭合差=6.30(s),限差=±12.99(s)

序号:<9>:闭合导线

路径:[bc-zzc-jh]

角度闭合差=0.40(s),限差=±12.99(s)

序号:<10>:闭合导线

路径:[gd2-gsj-xfd]

角度闭合差=1.90(s),限差=±12.99(s)

序号:<11>:闭合导线

路径:[jh-sqz-xfd]

角度闭合差=1.40(s),限差=±12.99(s)

序号:<12>:闭合导线

路径:[bc-sqz-jh]

角度闭合差=7.00(s),限差=±12.99(s)

序号:<13>:闭合导线

路径:[cxb-nmw-spgs-wzj-zzc]

角度闭合差=-1.90(s),限差=±16.77(s)

序号:<14>:闭合导线

路径:[gd3-gd4-hbl-gsj-gd2]

角度闭合差=2.50(s),限差=±16.77(s)

序号:<15>:闭合导线

路径:[hbl-xh-spgs-wzj-gsj]

角度闭合差=-2.90(s),限差=±16.77(s)

fx=-0.014(m),fy=-0.032(m),fd=0.035(m)

总边长[s]=5818.824(m),全长相对闭合差k=1/166279,平均边长=1163.765(m)

GPS静态控制测量网平差报告

FJ-3 省道S229南坑至源头段 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GPS静态控制测量网平差报告 萍乡公路勘察设计院 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GPS控制点成果表 (1) 二、GPS控制点网示意图 (1) 三、GPS控制网平差报告……………………………………1~4

一、G PS控制点成果表 二、GPS控制点网示意图 三、GPS控制网平差报告 1 坐标系统 1.1 坐标系统名称 Beijing54 1.2 基准参数

1.3 投影参数 M0 =1.00000000 投影比率 H = 0.0000 投影高 Bm =0投影面的平均纬度 B0 =0:00:00.00N 原点纬度 L0 =113:50:00.00E 中央子午线 N0 =0.0000 北向加常数 E0 =500000.0000 东向加常数 回到顶部 2 三维无约束平差2.1 平差参数 2.2 基线向量及改正数 2.3 τ(Tau)检验表 2.4 τ(Tau)检验直方图

2.5 自由网平差坐标 回到顶部 3 二维约束平差 3.1 平差参数 3.2 平面距离平差值 3.3 平面坐标 ***** 回到顶部

4 高程拟合 4.1 平差参数 4.2 高程拟合坐标 240.7246 回到顶部 5 基线闭合差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2->G3.242A 99.9 0.0062 -2063.4456 -1777.5444 1294.6074 3015.539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76ppm EX = 0.0043 EY = -0.0043 EZ = -0.0026 8706.0493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2->G4.242B 99.9 0.0072 -4060.9524 -3093.9755 2049.7944 5501.424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48ppm EX = -0.0041 EY = 0.0051 EZ = 0.0010 13683.0814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2->GD1.242X 99.9 0.0065 1554.7134 -896.8104 2732.5118 3269.2543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80ppm EX = -0.0048 EY = 0.0042 EZ = 0.0017 8261.4927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3->G4.242B 99.9 0.0063 -1997.5067 -1316.4322 755.1870 2508.6519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12ppm EX = -0.0003 EY = 0.0004 EZ = 0.0015 13695.9047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3->GD1.242X 99.9 0.0071 3618.1569 880.7382 1437.9069 3991.7835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42ppm EX = 0.0026 EY = -0.0040 EZ = -0.0015 11989.6182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4->GD1.242X 99.9 0.0073 5615.6650 2197.1667 682.7190 6068.7182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16ppm EX = 0.0015 EY = -0.0007 EZ = -0.0022 16557.6999

水准网平差(VB代码)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础) 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土木工程系 实习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班级:测绘084 学生姓名:田忠星学号080712420 带队教师:夏小裕﹑周宝兴 时间:10 年12 月13日到10 年12 月19日 山东交通学院

目录: 1.摘要P3 2.概述P3 3.水准网间接平差程序设计思路P3—P4 4. 平差程序流程图P4—P6 5. 程序源代码及说明P7—P23 6. 计算结果P23—P26 7. 总结P26—P27

一:摘要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能及时发现错误和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常作多余观测,这就产生了平差问题。在一个平差问题中,当所选的独立参数X?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t时,可将每个观测值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组成观测方程,这种以观测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就是间接平差。 二:概述: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是对水准网进行间接平差,在输入数据后依次计算高程近似值﹑误差方程和平差计算。 三:水准网间接平差程序设计思路 1.根据平差问题的性质,选择t个独立量(既未知点的高程)作为参数X? 2. 将每一个观测量的平差值(既观测的高程差值)分别表达成 3.由误差方程系数B和自由项组成法方程,法方程个数等于参数的个数t ; 4. 解算法方程,求出参数X?,计算参数(高程)的平差值 X?=X0 +x?; 5.由误差方程计算V,求出观测量(高差)平差值6.评定精度 单位权中误差 V L L+ = ∧ V L L+ = ∧

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四:平差程序流程图 1. 已知数据的输入 需要输入的数据包括水准网中已知点数﹑未知点数以及这些点的点号,已知高程和高差观测值﹑距离观测值。程序采用文件方式进行输入,约定文件输入的格式如下: 第一行:已知点数﹑未知点数﹑观测值个数 第二行:点号(已知点在前,未知点在后) 第三行:已知高程(顺序与上一行的点号对应) 第四行:高差观测值,按“起点点号,终点点号。高差观测值,距离观测值”的顺序输入。 本节中使用的算例的数据格式如下 2,3,7 1,2,3,4,5 5.016,6.016 1,3,1.359,1.1 1,4,2.009,1.7 2,3,0.363,2.3 ,?20s u n PV V r PV V T T +-==σ. ???0????σσQ =

控 制 网 平 差 报 告

控制网平差报告 [控制网概况] 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5 网名:成都学院1-6教导线网 计算日期:2014-07-02 观测人:赵磊 记录人:薛佳丽 计算者:薛佳丽 检查者: 测量单位:成都学院测绘工程一班 备注:第六小组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2.50(s) 已知坐标点个数:2 未知坐标点个数:8 未知边数:9 最大点位误差[D] = 0.0118 (m) 最小点位误差[B] = 0.0068 (m) 平均点位误差= 0.0109 (m) 最大点间误差=0.0102(m)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53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1.88(s) [边长统计]总边长:1211.146(m),平均边长:134.572(m),最小边长:51.705(m),最大边长:262.760(m) [闭合差统计报告]

高程网平差 -------------------------------------------------------------------- APPROXIMATE HEIGHT -------------------------------------------------------------------- No. Name Height(m) -------------------------------------------------------------------- 1 A1 500.0000 2 A2 499.6860 3 A3 499.3690 4 A4 499.2295 5 B1 497.9570 6 B2 497.1505 7 C1 495.7295 8 C2 495.0625 9 D1 495.5515 10 D2 494.9110 11 E1 494.5825

水准网按条件平差算例

在图 表9-1 试求: (1)1P 、2P 及3P 点高程之最或然值; (2)1P 、2P 点间平差后高差的中误差。 解:(1)列条件方程式,不符值以“mm ”为单位。 已知3,7==t n ,故437=-=r ,其条件方程式为 ??? ? ???=--+=-+--=-+--=++-01030707742643765521v v v v v v v v v v v v (2)列函数式: 555v h x F +== 故 15=f 0764321======f f f f f f (3)组成法方程式。 1)令每公里观测高差的权为1,按1/i i s p =,将条件方程系数及其与权倒数之乘积填于表9-2中。 2)由表9-2数字计算法方程系数,并组成法方程式:

????????????----------5221251021411013????????????d c b a k k k k +????? ???????---1377=0 表9-2 条件方程系数表 (4)法方程式的解算。 1)解算法方程式在表9-3中进行。 2)[]pvv 计算之检核。 [][]wk pvv -= []467.35=-wk 由表9-3中解得[]47.35-=pvv ,两者完全一致,证明表中解算无误。 (5)计算观测值改正数及平差值见表9-4。 (6)计算321,,P P P 点高程最或然值。 359.3611=+=x H H A P m 012.3722=+=x H H A P m

表9-4 改正数与平差值计算表 (7)精度评定。 1)单位权(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 2)21,P P 点间平差后高差中误差 mm 0.34 47.35±=±=μmm P m F F 2.252.00.31 ±=±=±=μ

四等水准平差报告

-- NASEW V3.0 -- ** 控制网概况 ** 1. 本成果为按[ 高程 ]网处理的[ 平差 ]成果 数据库为: C:\NAS\0521.OBS 2. 控制网中: 直高间高 H点 待定 9 0 8 固定 0 0 2 特类 0 0 0 3. 平差前后基本观测量中误差情况: 观测值平差前平差后 直接高差: 0.006666 0.001344 4. 控制网中最大误差情况: 最大点位误差 = 0.00163米 最大点间误差 = 0.00174米 观测:何成斌记录:陆清普欧阳全 平差:何成斌检查:张德军 测量时间:2013年5月21日 [水准测量成果表] ======================================================================== 前视点后视点高差值改正数改正后值路线长备注 -----------+-----------+---------+---------+---------+---------+-------- 29III177 II52 -6.7960 -0.0006 -6.7966 1218 II52 II53 -0.4265 -0.0001 -0.4266 140 II53 T7 0.3515 -0.0001 0.3514 244 T7 T8 0.7785 -0.0000 0.7785 72

T8 T4 -9.0910 -0.0015 -9.0925 2962 T4 T3 0.4935 -0.0001 0.4934 100 T3 II10 0.2635 -0.0000 0.2635 96 II10 T1 -0.6825 -0.0001 -0.6826 112 T1 29III176 8.9125 -0.0009 8.9116 1838 [和]=0 段数=0 ======================================================================== [高差误差表] ================================================================ 点名点名高差中误差高差备注 -----------+-----------+---------+---------+-------------------- 29III177 II52 0.0013 -6.7966 II52 II53 0.0005 -0.4266 II53 T7 0.0007 0.3514 T7 T8 0.0004 0.7785 T8 T4 0.0017 -9.0925 T4 T3 0.0004 0.4934 T3 II10 0.0004 0.2635 II10 T1 0.0004 -0.6826 T1 29III176 0.0016 8.9116 ================================================================ [高程成果表] ======================================================================== 点名等级标石 H MH 备注 ---------+-----+-------+-----------+-----------+------------------------ 29III177 57.765 固定点 II52 50.968 0.001 II53 50.542 0.001 T7 50.893 0.001 T8 51.672 0.002 T4 42.579 0.002 T3 43.073 0.002

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doc

西南林业大学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原理》GPS控制网平差实习 (2012级) 题目静态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20120456023 学生姓名施向文 任课教师朱毅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2015年07月 12 日

目录 1 实习目的 0 2 实习任务 0 3 数据处理依据 0 4 精度要求 0 5 已有成果数据 0 6 数据处理过程 (1) 6.1创建作业及数据导入 (1) 6.2基线预处理 (1) 6.2.1静态基线处理设置 (1) 6.2.2处理基线 (2) 6.2.3搜索闭合环 (2) 6.3设置坐标系 (2) 6.4网平差 (2) 6.5高程内外符合精度检验 (3) 6.5.1内符合精度 (3) 6.5.2外符合精度 (3) 7 数据处理成果 (3) 7.1二维平面坐标平差 (3) 7.1.1 平差参数 (3) 7.1.2 平面坐标 (4) 7.2高程拟合 (7) 7.2.1 平差参数 (7) 7.2.2 外符合精度 (7) 7.2.3内符合精度 (9) 8 质量简评 (11) 9 总结 (12)

静态GPS网平差总结报告 1 实习目的 通过对静态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本次实习还可以熟悉GPS数据处理软件,现在的数据处理基本用软件处理,使用软件也是必备的一个技能。 2 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 (1)静态GPS外业数据基线预处理,预处理基线的方差比应尽量调整在99.9,处理后搜索闭合环要基本合格。 (2)选择/建立坐标系,建立昆明87坐标系。 (3)输入已知点并进行网平差,检测内外符合精度。 (4)撰写数据处理总结报告。 3 数据处理依据 依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备案号J990—2010 4 精度要求 二维平差中误差1cm 高程拟合中误差2cm 高程内符合中误差3cm 高程外符合中误差5cm 5 已有成果数据 (1)静态GPS外业数据成果(RINEX) (2)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坐标成果见下表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地控制点所组成地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地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地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地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3.3.1大面积地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地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地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地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地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展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地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地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地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地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地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平均. (2)方格网地顶点应布置在通视优良又能长期保存地地点. (3)方格网地边长合宜太长,大凡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地倍数.(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地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地方格网是一种较好地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地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地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地二级平面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地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地)、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地其他图形(图1).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地基本依据.高程控制网布点地密度应恰当,大凡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复测方案

汉口至阳逻江北快速路(江岸段、黄陂段)工程八厂联防段、武湖街、花楼街段、沙口村段施工第一标段(二次公告)项目部 施 工 加 密 控 制 网 测 量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测区概况 (1) 第三章复测内容 (2) 3.1平面控制网的复测 (2) 3.2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2) 3.3对控制网加密点联测 (2) 第四章导线已知控制点 (2) 第五章测量的技术依据 (3) 5.1测量技术依据 (3) 第六章人员及仪器的投入 (3) 6.1人员的组织 (3) 6.2设备的组织 (3) 第七章施工控制网复测 (4) 7.1平面控制 (4) 7.2高程控制 (6) 7.3控制点加密要求 (8)

第一章工程概况 江北快速路为城市快速路,项目线路经二七长江大桥、八厂联防段、朱家河、谌家矶段、新河、黄陂武湖段、新洲阳逻段,止点为余泊大道和柴泊大道交叉口,主路全长约27KM。而本项目路段为八厂联防段设计桩号范围为K1+610-K4+140,本路段主线全长2530m,均为路基。主路临江侧利用边坡平台设置防汛道路,长约2533m;局部设置防汛道路连接线通主路与防汛道路,防汛道路连接线共计2段,长约119m。本路段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线、路基、路面工程、闸口工程。 第二章测区概况 本项目为八厂联防路段,起点里程为K1+610,终点里程为K4+140,其中本标段内已知控制点四个分别为HY43、HY44、HY53、HY54,在本标段前后相接的其他标段,我们需要共同取1-2个控制点进行复测,控制点为HY42、HY45、HY51、HY52。其中在汛期内HY53和HY54处于江水侵泡状态,故对HY42、HY43、HY44、HY45、HY51、HY52控制点进行复测。 测量方法 平面到线加密测量精度统计 该段导线加密测量时,采取附和导线的测量方法,按四等精度要求进行。使用全站仪(科利达),仪器标称精度为1″、±1+1.5ppm。导线水平角度采用全测回法观测4个个测回;斜距及竖直角均往返对向观测3个测回,测距时在仪器内置入当时气象条件,取往返观测的平均值作为边长成果。导线平差计算之前,首先对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进行计算。当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后,在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GPS静态控制测量网平差报告

FJ -3 工程测量技术交流群18874248 省道S 229南坑至源头段 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GPS 静态控制测量 网平差报告 萍 乡 公 路 勘 察 设 计 院 二○一一年九月 目 录 一、 GPS 控制点成果表…………………………………………1 二、 GPS 控制点网示意图………………………………………1 三、 GPS 控制网平差报告……………………………………1~4

一、G PS控制点成果表 二、GPS控制点网示意图 三、GPS控制网平差报告 1 坐标系统 1.1 坐标系统名称 Beijing54 1.2 基准参数

1.3 投影参数 M0 =1.00000000 投影比率 H = 0.0000 投影高 Bm =0投影面的平均纬度 B0 =0:00:00.00N 原点纬度 L0 =113:50:00.00E 中央子午线 N0 =0.0000 北向加常数 E0 =500000.0000 东向加常数 回到顶部 2 三维无约束平差2.1 平差参数 2.2 基线向量及改正数 2.3 τ(Tau)检验表 2.4 τ(Tau)检验直方图

2.5 自由网平差坐标 回到顶部 3 二维约束平差 3.1 平差参数 3.2 平面距离平差值 3.3 平面坐标 ***** 回到顶部

4 高程拟合 4.1 平差参数 4.2 高程拟合坐标 240.7246 回到顶部 5 基线闭合差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2->G3.242A 99.9 0.0062 -2063.4456 -1777.5444 1294.6074 3015.539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76ppm EX = 0.0043 EY = -0.0043 EZ = -0.0026 8706.0493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2->G4.242B 99.9 0.0072 -4060.9524 -3093.9755 2049.7944 5501.424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48ppm EX = -0.0041 EY = 0.0051 EZ = 0.0010 13683.0814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2->GD1.242X 99.9 0.0065 1554.7134 -896.8104 2732.5118 3269.2543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80ppm EX = -0.0048 EY = 0.0042 EZ = 0.0017 8261.4927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3->G4.242B 99.9 0.0063 -1997.5067 -1316.4322 755.1870 2508.6519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12ppm EX = -0.0003 EY = 0.0004 EZ = 0.0015 13695.9047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3->GD1.242X 99.9 0.0071 3618.1569 880.7382 1437.9069 3991.7835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42ppm EX = 0.0026 EY = -0.0040 EZ = -0.0015 11989.6182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4->GD1.242X 99.9 0.0073 5615.6650 2197.1667 682.7190 6068.7182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16ppm EX = 0.0015 EY = -0.0007 EZ = -0.0022 16557.6999

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目录 目录 (1) 观测误差 (2)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3) 1水准测量 (4) 1.1水准测量的原理 (4) 1.2水准网 (5) 2条件平差 (6) 2.1衡量精度的指标 (6) 2.2条件平差的原理 (8) 3水准网的平差 (14) 3.1必要观测与多余观测 (14) 3.2条件方程 (14) 3.3条件平差法方程式 (14) 3.4条件平差的精度评定 (15) 3.5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18)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观测误差 —由观测者、外界环境引起的偶然误差 学生: 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对一系列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采用合理的的方法消除它们间的不符值,得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以及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关键词: 偶然误差;观测值;精度

引言 测量工作中,要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必须进行高程测量,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几何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中最基本、最精密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仪器,工具等任何手段获得的以数字形式表示的空间信息,即观测量。然而,测量是一个有变化的过程,受仪器、观测值、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观测的结果与客观上存在的一个能反映其真正大小的数值,即真值(理论值),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说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观测值不能准确得到,在测量上称这种差异为观测误差。根据其对观测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前者可以通过在观测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在观测结果中加入改正数,消除或减弱它的影响,使其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但是,观测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后者,它是不可消除的,但可以选择较好的观测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减弱它。现在我们要讨论的就是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来减弱其对水准测量中的影响。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n 目录 一、目录 ----------------------------1 二、序言 ---------------------------- 2 三、设计思路------------------------ 3 四、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及说明---------------------- 5 六、计算结果-----------------------12 七、总结 ---------------------------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 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 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 C 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 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 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 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 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 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 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 2 个已知点, 3 个未知点,(1)已知点高程H1=5.016m , H2=6.016m 7 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2)高差观测值 (m)

控制测量学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2.1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是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国家水准网的布测。国家水准网是全国范围内施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各类工程建设的高程控制基础,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高程资料,如研究地壳垂直形变的规律,各海洋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变化,以及其他有关地质和地貌的研究等。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也是采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的原则。国家水准网分4个等级布设,一、二等水准测量路线是国家的精密高程控制网。一等水准测量路线构成的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同时也是研究地壳和地面垂直运动以及有关科学问题的主要依据,每隔15~20年沿相同的路线重复观测一次。构成一等水准网的环线周长根据不同地形的地区,一般在1 000~2000km之间。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的二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其环线周长根据不同地形的地区在500~750km之间。一、二等水准测量统称为精密水准测量。 我国一等水准网由289条路线组成,其中284条路线构成100个闭合环,共计埋设各类标石近2万余座。全国一等水准网布设略图如图5-2所示。 图5-2 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布设。我国已有1 138条二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为13.7万公里,构成793个二等环。 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点。三等水准测量路线一般可根据需要在高级水准网内加密,布设附合路线,并尽可能互相交叉,构成闭合环。单独的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20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300km。四等水准测量路线一般以附合路线布设于高级水准点之间,附合路线的长度应不超过80km。

测绘程序设计实验八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报告完整版

测绘程序设计实验八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测绘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Visual C++.Net) 班级:测绘0901班 学号: 04 姓名:代娅琴 2012年4月29日

实验八平差程序设计基础 一、实验目的 巩固过程的定义与调用 巩固类的创建与使用 巩固间接平差模型及平差计算 掌握平差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与步骤 二、实验内容 水准网平差程序设计。设计一个水准网平差的程序,要求数据从文件中读取,计算部分与界面无关。 1.水准网间接平差模型: 2.计算示例:

近似高程计算: 3.水准网平差计算一般步骤 (1)读取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 (2)计算未知点高程近似值; (3)列高差观测值误差方程; (4)根据水准路线长度计算高差观测值的权; (5)组成法方程; (6)解法方程,求得未知点高程改正数及平差后高程值; (7)求高差观测值残差及平差后高差观测值; (8)精度评定; (9)输出平差结果。 4.水准网高程近似值计算算法

5.输入数据格式示例 实验代码: #pragma once class LevelControlPoint { public: LevelControlPoint(void); ~LevelControlPoint(void);

public: CString strName;trName=pstrData[0]; m_pKnownPoint[i].strID=pstrData[0]; m_pKnownPoint[i].H=_tstof(pstrData[1]); m_pKnownPoint[i].flag=1;trName=pstrData[i]; m_pUnknownPoint[i].strID=pstrData[i]; m_pUnknownPoint[i].H=0;lag=0;pBackObj=SearchPointUsingID(pstrData[0]);pFrontObj=Sea rchPointUsingID(pstrData[1]);ObsValue=_tstof(pstrData[2]);ist=_tstof(pstrData[3]);trID==ID) {return &m_pKnownPoint[i];} } return NULL; } trID==ID) {return &m_pUnknownPoint[i];} } return NULL; } LevelControlPoint* AdjustLevel::SearchPointUsingID(CString ID) { LevelControlPoint* cp; cp=SearchKnownPointUsingID(ID); if(cp==NULL) cp=SearchUnknownPointUsingID(ID); return cp; } void AdjustLevel::ApproHeignt(void)lag!=1) { pFrontObj->strID==m_pUnknownPoint[i].strID) && m_pDhObs[j].cpBackObj->flag==1 ) { =m_pDhObs[i].cpBackObj->H - m_pDhObs[i].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H=m_pDhObs[j].cpBackObj->H + m_pDhObs[j].HObsValue; m_pUnknownPoint[i].flag=1; break; } } if(m_pUnknownPoint[i].flag!=1)pBackObj- >strID==m_pUnknownPoint[i].strID) && m_pDhObs[j].cpFrontObj->flag==1 ) { =m_pDhObs[j].cpFrontObj->H-m_pDhObs[j].HObsValue;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3.1.1城市高程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等,当需布设一等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3.1.2在大城市或有地面沉降的城市应建立基岩水准标石作为地方水准原点,并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一般城市应选择一个较为稳固并便于长期保存的国家水准点作为城市水准网的起算点,同时应充分利用测区内的水准点标石。与国家水准点联结时,其联测精度不应低于城市首级水准网的观测精度。 3.1.4城市高程控制网布设范围应与城市平面控制网相适应。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城市高程控制网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在远离国家水准点的新设城市或在改造旧有水准网因高程变动而影响使用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暂时建立或沿用地方高程系统,但应争取条件归算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上来。 3.1.7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mm) 表3.1.7

级误差路线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路线的左右 路线高差不 符值 差 偶然中误差M△ 全 中误差 MW 平原丘陵山区 二 等 ≤±1 ≤±2 ≤±4- ≤±4≤±6三 等≤±3 ≤±6 ≤± 12 ≤±8≤±12 ≤±15 ≤±20 四 等≤±5 ≤±10 ≤± 20 ≤± 14 ≤±20 ≤±25 ≤±30 注:1.M△和MW的计算方法见本章第3.6.4条规定; 2.Ls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Li 为检测段长度, 均以km计; 3.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 4.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5.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计算。 3.2.4各等水准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石或标志。标石或标志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