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论文(DOC)

中国经济史论文(DOC)
中国经济史论文(DOC)

研究生结课论文

题目明清漕运的兴衰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淮安为例

年级 2014级研究生

专业西方经济学

姓名江雯倩

学号 201421010017

明清漕运的兴衰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淮安为例

摘要:在中国古代直至清末,漕运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对于当时社会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淮安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水陆交通的中心枢纽,漕运的发展都使当地的经济、人文、环境等得到极大的发展,但也正是这种对漕运的依赖关系,使得淮安这个“运河之都”在漕运没落之后也逐步走向衰落,曾经繁荣的经济景象一去不复返。因此本文将以明清时期漕运由辉煌走向衰落作为时间点,对漕运与淮

安的经济关系展开讨论。

关键字:明清漕运兴衰经济发展淮安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河犹如国家的血液,源源不断的为国家提供能量,而京杭大运河作为贯通南北的主干线,在我国的漕运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清时期,由于朝廷政府对于运河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京杭大运河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淮安北带黄河,南络长江,中贯黄河,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淮安在漕运的推动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明清时期成为了商品经济的重镇,与北京、扬州齐名,知名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可谓“成也漕运,败也漕运”,漕运为淮安带来了经济的腾飞,然而淮安对漕运的过度依赖也成为其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明清时期漕运的变迁

关于漕运,在初期漕运并没有与当朝政府挂钩,仅仅是作为运输方式,将不同地区的粮食和特产等通过天然水道运往全国各地。漕粮之运起于西汉,盛于唐宋,延至明清,辛亥革命后统征货币,废除漕粮。《逸周书·文传》有云:“是故土多,发政以漕四方,四方流之。”从中可以看出漕运在早期只是与陆运相对应的水路运输,与运河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春秋时期运河的兴修使漕运发生了质的变化,楚汉之争后更是将漕粮与供应京城乡连在了一起,此后在各朝各代漕运均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发展,其中以明清两代发展的比较充分。

(一)明代漕运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明代经历了由海运改为漕运的过程。在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时主要以海运为主,而到明成祖时,由于都城改迁至北京,这就要依托京杭大运河来进行贸易往来,故而将海运改为漕运,并将漕运作为运输粮食的唯一途径。明朝对运河进行疏浚改道,明代

的漕运机构与各朝代相比当属最完备的。

明代漕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军运,一类是民运。《明史·食货志三》有云:“自成祖迁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定制”。故按输送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支运、兑运和长运。所谓支运是指在京杭大运河沿线设徐、淮、临清、德州等仓。

随着当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明代的漕运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即从洪武元年到永乐六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就近运送粮草物资,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军队征战的需要。第二阶段是支运阶段,时间跨度在永乐六年到宣德六年,在该阶段支运由暂停又重新得以恢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军队与百姓共同参与漕运。第三阶段是兑运阶段,在宣德六年,为了降低“耗米”,朝廷规定当地百姓可以就近将粮运到附近的府、州、县的水路兑给卫所官军,由官军运往京师,人民贴给“耗米”。在该阶段兑运逐渐取代了民运,成为了主要的漕运方式,而该种方式不仅使百姓避免了遥远的运粮路上的艰辛,而且增加了国家的军队收入。做后一个阶段为长运阶段,成化七年推行长运,主要是由官军承担漕粮的全部运输任务。在明朝后期也曾提出过海运或是恢复支运,但是由于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而没有了下文。

明朝是漕运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段时间,因此其在漕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并有相应的一套管理系统。据《明史》记载,明初遍设立了武臣来掌管海运,并且尝试设立漕运都督,又先后任用御史、侍郎和员外等官员分管漕运,而成祖年间,景泰二年就在淮安设立了漕运总督,与总兵、参将共同管理漕运的大小事务,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对于漕运的重视,而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漕运对于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统治者的对漕运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愈加细致的考虑,开始设置数量庞大的行政官员分管漕运,并且规定了行事规范,比如“主事都兑,其制不一”,对各级官吏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官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此外当时的统治者还制定了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遵循这种追究机制,针对在漕粮的运输过程中遭遇的不同问题,责罚不同责任人。逐步形成了集管理、保卫、监督、惩罚为一体的管理方式,从而使漕运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掌握在朝廷手中。除了设置数目客观的官员对漕运进行管理外,漕运的发展还带来了大批的就业岗位,漕军、漕丁、漕夫数量惊人。

除却以上严格的管理体系外,明朝政府为了鼓励漕运,在嘉靖年间曾明确规定:每条货船允许装载货物二成,自由在沿途贩卖,并允许漕船在沿途招揽货源,代客运输酒、布、竹木等大宗货物,往来贸易。如此一来,运输漕粮的大运河遍成为了当时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而沿河城市诸如淮安、扬州、德州、济宁商业发展迅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城市。

漕运贯穿于整个明王朝,在其整个兴衰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形成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分工明确的领导机制以及数目庞大的丁夫苦役,足

以说明漕运对于明朝的人民生活及国家存亡的重要意义。

(二)清代漕运的由盛转衰

清朝继承了明代的漕运体制,依然以大运河作为主动脉运输漕粮。清代漕运的畅通,对于促进国内经济的交流、发展以及政治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政府平粜粮价即是藉漕粮仓储来实现的,每遇米价上涨,“将庶内旧贮米石减价平粜并行文直隶总督,凡近水州县,可通舟揖者,俱令赴通仓领运,平粜便民。”基于运河畅通而兴盛的漕运自然构成了江苏运河城镇经济繁荣的基础,在清朝,苏州、扬州、淮安与杭州并称沿运“四大都市”。而至清中叶,受到经济、军事、自然诸多因素的影响,运道堵塞日渐严重,漕运也就逐步荒废,道光年间试行漕粮海运,咸丰以后漕粮同办海运,光绪时漕粮海运,运河治理鲜有关注,其功用日渐衰退,漕运也益加难复,清代漕运兴衰复废,与运河通塞相互影响。具体而言,清代漕运的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首先是运河畅通,清初漕运兴盛阶段。如范承谟《请改折漕粮疏》所云:“漕粮为军国重务,白粮系天庾玉粒”,在清初朝廷对漕运很是重视,无论是整顿漕政,还是疏通河道,都颇有作为。因此在清初漕运畅通,仓储充裕,在康熙五十八年,“京城通州仓内,贮米甚多,各省运至漕粮,亦无亏欠; 在仓内堆积,恐致红朽”。然后到了清朝中叶,由于漕政的败坏,清朝漕运进入了第二阶段,此时漕运的良性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至清朝中叶,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漕运官员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贪渎,并将贪渎的目标锁定在押运、税收、看仓等环节上。贪污腐败的盛行使得漕运各职能部门的官员争相谋取私利、互相欺骗,漕务各级机构变成了一个上下庇护的贪污网。在乾隆、嘉庆年间,漕督不但不能制止漕运官员的腐败行为,反而成为了他们贪污不法的护身符,官官相护。贪污腐败也成为了清政府难以解决的痼疾。伴随着漕政的衰败,政府整理运河的力度不断下降,清朝漕运进入第三阶段,漕运只能勉强维持了。时至清代,黄患不断,运道渐趋淤塞,政府虽提倡治河以利漕,但不见成效。咸丰五年,黄河于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利津入海,与运河交叉于山东张秋以南,长江以北运道因黄河淤塞而几近浅涸,漕运亦因此一度不行。最终由于运道淤塞的进一步加重,进入了第四阶段,漕运废止。面对运道浅阻而给漕运带来的困难,清廷不是力图治河利运,而是别筹海运。漕粮海运,运河、漕运之于清廷的重要日渐不再,清廷之于运河、黄河的治理也因此日益荒疏,运道湮废,漕运复兴于是益加无望。

漕运的衰落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外,其实还与清政府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漕运衰败是在世界进入工业时代的背景下发生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闭关自守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欧美国家的新科技产品传入中国,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此时以洋务运动为先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也开始起步,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参与到了海漕事务中,这无疑为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形成了直接的打击,冲击了原有的漕运秩

序,而后修通的津浦铁路也对原有的漕运体系形成打击之势。当然给漕运以沉重打击的当推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这两次运动以漕运征集地作为其活动地区,从根本上掐住了清政府漕运的喉咙。因为战争的频仍,导致江浙一带的漕运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漕运走向衰败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尽管漕运最终走向了灭亡,然而不可否认它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淮安“运河之都”地位的确立

运河的畅通催生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华,而淮安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淮安凭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最终确定了“运河之都”的地位,成为了维系运河流域全局的关键。“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这是明朝《永乐大典》主纂姚广孝曾为楚州留下的赞美诗句,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淮安在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文人骚客、各路商人纷至沓来,有些俊杰亦从此在淮安扎根生活,催生了淮安文化经济的发展,也使淮安在彼时成为了一个社会都市,培育了诸多的文化名人,诸如吴承恩、关天培和周恩来等。

淮安跨徐、扬之境,居南北之冲,近长江而濒黄海,古淮水、泅水在此交汇,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交错,被誉为“漂浮在水而上的土地”,其似乎天生就是为运河而生。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迹可寻的第一条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的邢沟,其入淮处就选在了末口(今淮安区)。但是,淮安以“漕运”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并不是一蹦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早期淮安最初更多地是凸显了军事要地的作用,而在隋唐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国家政治中心东渐北移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变化,使得开通的大运河一跃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干线,漕运量开始猛增。淮安的主要城市功能亦由此开始慢慢转变为漕运要津。由于淮安市运河干线上的重要一环,因此为了搞好淮安的转运衔接工作,隋就在其地设立了漕运专署。

元代对大运河进行了重大改道:一是将隋运河“北京一洛阳一杭州”的走向取直,把旧运河的中段东移至山东境内;二是修通京、津河道。这样就使得前代多支型分布的运河转变为单线型,从而南北之间得以更直接地相连,由此奠定了今日京杭运河的基本走向和规模。但终元一朝,对于漕运,其实行的是以海运为主、大运河为辅的南北运输线路。尽管如此,元对于运河的管理却是日益完善。至元十九年(1282),政府设京歌、江淮两处都漕运司,分段责成其年各运粮200万石。后来,又增设了淮安分司、济州分司和利津分司,实行长短途两种纲运。这对淮安具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运河的取直,淮安因此成为大运河的南北适中之地;二是政府的漕运管理机构开始进驻淮安。这为淮安成为明清时期成为运河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代南粮北运,初以海运为主,永乐初改以海、河兼运;以后则以河运为主。河运由此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期。明永乐年间为保证漕运畅通和漕粮运输的安全,始设漕运总兵官掌漕运河道之事,正二品衔。明代的漕运组织,在宪宗成化年间已趋完善。设漕运都御史1人,理刑主事2人,皆驻淮安。其职责是每当漕期处理军民交兑纠纷或运军犯法等案件,官员每三年一替换。管厂(指管理清江等船厂)的工部主事2人,驻清江浦。监仓(指负责粮仓驻在的漕粮保管事宜)的户部主事4人,分驻淮安、临清、徐州、德州。设提举2人,一驻清江浦,一驻临清,值运(指催促漕运)粮储,镇守地方,总工官1人,协同漕运;参将1人,皆驻淮安。此外,朝廷还时差户部主事,亲临现场监督漕粮的交兑工作。其中于成化七年,设总理河道,驻地济宁,与总漕平行。从此,河道与漕司分成两个系统,成为常设。嘉靖三十六年,由于倭寇骚扰,于淮安增设提督军务以加强护漕的武装力量。嘉靖四十年,提督军务之职并归漕运总督。

明朝漕运制度和漕运之法虽有改变,但其沿运河广置粮仓、收储漕粮的原则却始终不变。会通河开通后,淮安、徐州、德州始设仓,加上原设的临清仓、天津旧仓,共称五大水次仓。这些设仓之处,都是漕粮集散的中心,这也标志着淮安在明代已基本确立了运河之都的地位。

而在清初,漕运机构的设置和官职的委派都主要参考明朝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央专设统掌全国漕运的最高机构,最高长官称漕运总督(从一品),不驻京师,而驻淮安。此为中央派出的机构(亦为中央权力的外放),其亲临漕运在线,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漕运管理。

此外清朝同样重视在运河要卫设水次仓。淮安作为运河枢纽,一直为仓储要地。明代永乐年间即在山阳县清江浦设立常盈仓。而清同治七年开建的丰济仓,则是南粮北运的中转仓库,运河沿岸四大粮仓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储粮库,占地2万平方米,当年储粮达100万石。

总之,漕运在有清一代发展到了顶峰。其组织与管理制度之完备,法令之严整,皆是此前历代所不及,也正是在漕运发展的全盛时期,淮安最确立了其运河之都的地位。

作为漕运的中枢,河务的关键以及盐务重地,从明至清中期时期的淮安,其经济中心的地位达于极盛。由于与大运河漕运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明永乐年间漕运总督的总兵官平江伯陈瑄在清江浦首创全国最大的船厂清江船厂,俨然成为全国的造船业中心。而清代淮安的经济也因此发展到顶峰。在乾隆时期人口已有54万,胜于苏州。仅河下一处,因为侨民商贾的聚居就有22条街、91条巷,同时还有大量的外籍商人在淮安设立会馆,淮安商贸经济的繁盛可见一斑。

然而自清朝后期开始,因为洪涝灾害、河道瘫痪、海运崛起、漕运改制、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以及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等原因,淮安走向了衰落。1905年,因无漕粮可运,淮安的漕运总督部院撤销,这也意味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枢纽的作用。然而淮安作为曾经的漕运中心、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明清时期漕运与淮安经济的发展

漕运令淮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飙升,而淮安最大的经济来源,一是漕运;二是盐政。

(一)漕运促使淮安城镇经济的发展

淮安地处黄淮交界,是大运河沿河一南北交冲城市,在海道未通之前,每年秋夏之际,南方数省的运粮漕船都衔尾入境,停泊于城西运河以待盘验。“牵挽往来,百货山列,河督开府,清江浦文武厅营,星罗棋布,俨然一省会”帆墙林立,盛极一时”,湖广、江西、浙江、江南粮艘,衔尾而至山阳,经酒督盘查,以次出运河”。清江浦不仅仅是运粮船队北上航行的必经之地,还要停泊下来等待酒运总督的检验。那时清江浦的河面上停满了鱼贯而至的酒船,每只船上又有数百个酒军水手,都需要吃饭、娱乐。再加上船上又夹带着许多土产,漕军们便很自然与当地人做起了生意。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清代,淮安城的发展已相当完善。其城市商业区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街市的数量多、密度大;其次是城市规划严整,强调方正、对称,行政中心居中,突出表现了都城政权高度集中的政治理念;最后一点是出现了许多专业性商业街,这意味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常盈仓不再作为转运漕粮的基地,用仓不多,且淮安多雨地湿,墙体纪毁。隆庆六年(1572年)都御史王宗沐重建八十余间,又纪甚。此后,淮安等仓仅仅作为京通仓之预备仓。至万历时,“临、德尚有岁积,而淮、徐二仓无粒米”。清代沿袭明制,漕仓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同治九年酒运总督张之万委派候补知县许佐廷建丰济仓,历时十四月建成,可储粮达100万石,为全国最大的皇粮储备仓,不仅是南粮北运的中转仓,还用来备荒储粮,平时春案秋来,遇到灾荒年份,开仓放赈。到了近代,由于海运输业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漕运废止,丰济仓彻底被遗弃。

此外尽管淮安的商品经济在明清两代得到充分发展,然而其农业经济却并未同商品经济一道得到发展,相反由于其地理位置以及政府原因,受到了忽视,故其农业经济薄弱,一旦漕运受到影响,由于农业的薄弱,其经济必呈现下沉的趋势,而这也成为日后淮安衰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淮安的盐业经济发展

淮安是淮北食盐集散中心,盐业的发展与漕运也是密切相关的。漕运给纲盐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大运河的便捷使得淮盐能顺利运抵大江南北。此外,漕船夹带私盐己经成为公认的事实,私盐的泛滥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盐业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淮安盐业发展得益于漕运的发展。

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盐基本都是国家专营的。盐是老百姓生活不可替代的口用品,利润非常的丰厚。淮安府境内因为沿海,是重要的盐产地,也是淮北纲盐囤积之地。明初的盐政使用“开中法”,令商人输粮于边。粮入仓后,发给凭证(盐引),到各运转使司指定的盐场支盐,并运到指定地点销售。在明代各盐运衙门中,两淮盐课数最多,有“两淮盐课,足当天下之半”之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治所在扬州城,下辖三个分司,其中泰州、通州二分司皆位于淮南,为淮南盐运分司;淮安分司则地跨淮河南北,治所设在安东县,为淮北盐运分司。根据刘森对明初和嘉靖年间两淮三司亭兆、卤池的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淮安分司亭兆、卤池的发展幅度要比泰州、通州二分司大得多。另外,嘉靖年间灶户和灶丁额也是淮安分司最多。

盐的转运主要以商运为主。无论是官盐还是商盐,必须持有盐引,而且须经批验盐引所称掣才能离场外运。在两淮运司设有仪真、淮安两个批验盐引所。淮安批验所原在淮南,“历正统以来,屡因淮水冲塌,迁徙无常”,到正德十年,迁徙到淮北河下大绳巷,“开支家河接涟水,据十场津要,以通公私,舟揖往来,民甚便之”。在淮盐转运中,淮安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自高堰而北,由板闸则通淮北诸盐场,自高堰而东,由径河、黄埔则通淮南诸盐场,自堰而西,则通盯胎,自堰而南,则通天长,东西二百余里,其地至为要害”。

几乎同时,淮北盐运分司署也因为黄河夺淮入海的缘故迁移到淮安河下,与淮安批验所同处于河下。河下遂成为淮北盐必经之地,当地经济繁荣趋于鼎盛。淮盐暴利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利益纠葛。盐商、灶户以及政府之间的利益纠葛不清。为了增加政府盐赋收入,明代中期的叶淇盐法改革始“召商纳银运司,类解太仓,分给各边”购置军储,“每引输银三、四钱”,后又增至一两三钱。政府把对灶户的直接控制剥削权,转让给了一些大的盐商。盐商们便充分利用这一特权,对广大灶户和消费者进行剥削。大盐商们凭借政府给与的特权,“多方网利,或盐船故令迟到,使盐价腾贵;或诡称盐将缺,致百姓抢买,顿收数倍之利;且复每包缺少分两,掺和泥沙”,场商们对灶户更是“秤收则勒以重斤,借贷则要以重息”57。除官方批准的贩运外,私盐也很盛行,嘉靖时御史徐蟾就曾指出,“淮、扬之间,私贩盛行”。

淮盐的高利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相互妥协的利益关系终于因为矛盾重重而面临土崩瓦解的地步。“引地最广,故赋课亦甲于天下”5”的两淮盐务衰落的显著标志是盐价上涨,淮盐滞销,盐商从“两年三运”到道光初期的“一运两年”。运盐船只因为卖不出去盐而滞留在口岸,需要“年半乃能回空”。道光6年至10年间(1826-1830年),时任江苏巡抚的陶澎奏称两淮“每年所销之盐不及额引十分之四”,淮盐滞销使“商人资本占搁,完课甚属拮据,视办运为畏途”,与之相反的则是私盐市场的繁荣,一时间盐袅大行其道。为了打开官盐销路,增加盐税,道光十二年(1832年)七月,清政府采纳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澎建议,在淮北试行票盐制。票盐制取消了行之百年的盐引制

度,打破了原有盐商的垄断经营模式,在淮北境内取消了行盐地界的限制,承认了盐袅的合法性。淮北试行很是成功,基本完成了初衷,增加了盐税,但对于世代从事引商、运商的盐商们却是致命一击。以前的巨商甲族“夷为编氓”,过去的“高堂曲谢,第宅连云”,“改票后不及十年,高台倾,曲池平,子孙流落有不忍言者。旧口繁华,剩有寒菜一畦,垂杨几树而己”。道光三十年淮南也改行票盐法,同样获得了成功,盐价下降,民众欢呼雀跃。

淮安作为漕运总督的管制之地,巨额的财政拨款充实了当地的府库,又是南北漕运交通的咽喉,便利的环境造就了民间贸易的繁荣。此地又是淮北纲盐的集散地,催生了大批盐商,带动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家政策的改变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漕运改海运后,运河得不到政府补贴维护,愈来愈堵塞,最终被彻底废弃。没有了人来人往,市场逐步萎缩,人口也向发达地区流动,整个淮安城衰败了。

清咸丰五年(1855年),由于运道淤塞,漕运式微,海运崛起,淮安的商贸地位一落千丈。安徽的捻军攻陷清江浦后,清廷裁撤河道、漕运官员,拨发的努金口渐减少。“百事废罢,生计萧然”是当时淮安彻底被抛弃后的真实写照。淮安的民俗又是“乐安居,惮远出”。本地人不擅长行商坐贾,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家靠着佃户的租金、提成吃饭,无产阶级寄生于漕河盐荚,徽、扬商人做生意,各有分工,在大变故之前倒也能和平发展。可是大厦将倾,富人家口益贫困,每次遇到水旱灾,佃户、贫民们就背井离乡,扶老携幼,结伴到江南地区乞讨。而江南地区也是刚刚饱经太平天国战火的洗礼,很多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便招徕这些流民垦荒安置。因为江南的土地肥沃,且不用再受水患,很多流民也就留在南边,而本地的田地越来越荒芜。淮安城市缺乏农业的支持,商业也迅速衰弱下去,成为淮安经济发展几百年来最显著的一次变化。

四、“运河之都”兴衰的思考

淮安城市兴盛的缘由是漕运,而衰落的原因却有很多方面。首先是淮安农业的不发达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淮安从明至清,一直饱受水害之苦。山阳城内行舟,禾苗荡然无存,漂溺人畜甚众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淮安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老赢乞讨,填门塞途,仅能慰谕而己”。在封建农耕时代,农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城镇居民生活的基础。而淮安的农业基础地位因为其当地的自然条件及传统观念的原因而被忽视。

由于淮安城市经济的发展过分依赖漕运。漕运是一项政治活动,受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很大,因此作为经济发展唯一支柱的漕运一旦罢行,衰落就成不可足阻挡之势。最为明显的是,伴随着漕运而生的相关产业迅速衰败,大量从业人员失业,特别是服务业因为客流量的减少而极度萎缩。此外,盐商的衰落和普通市民的贫困导致了淮安消费能力的下降。票盐制的实行,打破了原有盐商的垄断地位,加之盐商们奢侈腐化的生活使

得他们的经济每况愈下。普通市民也因为经济的普遍萧条而陷入了捉襟见肘状态,“耕读之家口益穷困”。然而官吏的贪污腐败以及政府的无作为使得淮安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总之,淮安是一个典型的运河城市,漕运的兴衰决定其兴衰。淮安城市经济的衰落有其先天不足的一面,农业基础的薄弱使得商业的发展无基可凭,由于商业的发展依据单一,因此一旦失去了漕运和盐业的商机,城市经济只有迅速衰败。此外,封建社会制度的缺陷也加速了人民的贫困和城市经济的进一步衰落。因此我们需要以史为鉴,城市发展需要走多元化道路,要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各种产业相互促进,才能真正的走向繁荣,而不只是昙花一现。如今,江苏省政府立志于将淮安建设成为苏北经济中心,因此淮安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已呈现出上扬的态势,这也让我相信未来淮安市的经济发展定将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高元杰:《20世纪80年代以来漕运史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1期。

[2] 张强:《漕运与淮安》,《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四期。

[3] 赵明奇、韩秋红:《运河之都淮安及其历史地位的形成》,《江苏地方志》2006年第四期。

[4] 刘清平:《明代漕运史浅谈》,《史志学刊》2005年。

[5] 吴鼎新、张杭:《明清运河淮安段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年。

[6] 高寿仙:《漕盐转运与明代淮安城镇经济的发展》,《学海》2007年2月。

[7] 张照东:《清代漕运与南北物资交流》,《清史研究》1992年。

[8] 彭云鹤:《明清漕运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 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中国经济史论文

2010年度《中国经济史》结课论文 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030802 年级: 2008 姓名:张福平 学号: 200804265 导师:周中林

摘要文章根据客观的历史史实,结合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将明清两朝海禁政策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两朝海禁政策的区别,从而引出了海禁对明清经济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更替的时期,海禁政策带给明清政府的损失远远大于其收益。 关键词海禁政策抵御倭寇海上贸易闭关锁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4) (一)海禁政策的历史背景………………………… ..4 (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 ..5 二、海禁政策的实施过程……………………………… ..6 三、海禁政策对明清经济的主要影响…………………… ..7 (一)海禁政策对明朝经济的主要影响.................. ..7 (二)海禁政策对清朝经济的主要影响.................. ..8 四、海禁政策的现实意义...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主要影响 张福平 海禁政策自从元代开始就存在了,选这个题目的原因很简单,从明清的海禁政策的效果和弊端来分析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些问题。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清时代正是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更替的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海禁政策十分具有研究探讨的意义,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也有一个很好的警醒。本片论文主要根据一些历史记载的资料、前人的看法和自己思考来分析海禁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后对明清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阐述了自明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海禁政策的一些历程,作者认为明朝海禁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抵御倭寇,清朝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无理要求。海禁政策带来了影响则是一向繁荣的对外贸易冷淡下来,闭关锁国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被淘汰。下面就具体的海禁政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海禁政策的形成原因 在中国,1368年建立的明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东方最强大的国家。而同时,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遭遇到来自海上外来势力侵扰的封建王朝。明初对传统朝贡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建立在统治者的自信和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明朝将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内涵外延,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朝贡体制,以实现中国式的国际理想秩序。这是封建社会晚朝封建统治集权强化的趋势,与历朝久已形成的朝贡模式结合,产生的颇具特色的朝贡体制。在这一体制的基础上,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订的海外政策,以朝贡贸易政策为主,海禁政策为辅,体现了强化集权的君主意志。作为综合国力强盛的体现,明朝实行海外开放政策,不仅明初洪武年间大量遣使海外,而且永乐年间更大力开展积极主动的对外交往。负有王朝政治外交及贸易多重使命的郑和,率领庞大的宝船队,多次航行在印度洋上,为世界海洋世纪的到来,奏响了序曲。这一旨在扩大官方朝贡体制和贸易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是明初开放的海外政策成功的标志。伟大的航海壮举,显示了中国的威力,表明了中国是亚太一印度洋国际贸易圈秩序的有力维护者,在当时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的国际事务中起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的国际地位。近30年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产生的重大后果,也即政策的反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 历史走过后是不会不留下印记的,大规模航海活动结束后,明朝海外政策进入了转折时期。下西洋给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带来的变迁,促使统治者总结经验教训,从明英宗到明孝宗,收缩的海外政策透露出一种转变的趋向,即由明初的政治为重心向经济为重心转移的趋向。这是与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相适应的趋向。明孝宗时,丘浚上书提出发展海外贸易,说明开放民间社会海外贸易的呼声已由重臣反映到朝廷之中。明武宗初年,调整海外政策业已迈出了第一步。 时值明中叶,西方海外扩张的狂潮卷向东方,葡萄牙人捷足先登。明朝统治者面临国内私人海外贸易的汹涌之势,本已开始调整海外政策,也正在此时,遭遇到西方东来的新课题。与西方接触的第一个回合,遂使中国闭关政策出台于嘉靖初。此后,在日本海盗、中国海盗商人、葡萄牙海盗商人合成的“倭寇”问题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的智能化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而纵观历史,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从最早的活塞式发动机到现在的喷气式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早期的飞机飞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主要是受制于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今天的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飞行的安全系数也更高了。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的发动机会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节油技术,智能修复技术等等。 关键词:发动机安全系数智能技术历史前景 一.引言: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

酒店管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

酒店管理系统设计 张平 (德州学院物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本论文针对酒店管理系统的简单的功能进行设计,以求达到对酒店的简单管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该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其中包括系统的功能目标、功能模块的设计图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第二章主要讲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以及逻辑结构设计;第三章是整个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介绍各个主体模块的功能实现以及源程序代码。本论文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Power Builder 9.0以及SQL Server 7 作为后台数据库支持,通过PB9.0 与数据库的连接完成了对数据库现存数据的操作,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酒店系统的管理。 关键词酒店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 Power Builder 9.0; SQL; Server 7 绪论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的商业行为都能跟计算机搭上边。这不仅仅是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不被主流所淘汰,更是为了更好的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更大的商业利益。随着更多的人接受电子商务,以及年轻一代享受电脑带来的方便、迅速,酒店行业也不例外的加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的行列。现代化的酒店是集客房、餐饮、通讯、娱乐,商务文化及其他各种服务与设施为一体化的消费场所。酒店在正常的运营中需要对客房资源、顾客信息、结算信息等进行管理,但是酒店组织庞大,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要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酒店管理系统正是为此而设计的。 1 系统的功能框架设计 1.1 功能目标 该酒店管理系统主要有两大功能模块,即:客房部管理和餐饮部管理。 1.1.1 客房管理 该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客户登记,并打印入住单。根据客人的需求查询房间,进而选定房间,并填写客人信息,完成登记,最后打印入住单。要求实现查询客房状态(占用或空房)、显示客房类型(标准间、单人间、豪华间等)和查看已入住客户信息等功能。 1.1.2 餐饮管理 餐饮管理分菜单、点菜、结帐、报表、菜谱编辑等。 下面列举一些最主要的功能: 菜单:列出常用菜名称、编号、所属类别、定价等内容。

201409学期考查课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201409学期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根据课程考核方式及辅导教师建议,以下37门考查课的期末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具体课程名称如下表。 201409学期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的考查课课程 以上课程小论文或大作业要求已于9月20日前在新平台上公布,请各学习中心通知学生按要求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登录平台后可在“书面作业”里查看小论文或大作业 详细要求; 2、提交的小论文或大作业由所属学习中心组织评阅,小论文或 大作业成绩即为该门课程的期末卷面成绩。 即完成本次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将成为本学期期末考试最终成绩,无需再参加现场笔试考试。

登陆平台—点击课程学习查看相应考查课科目---(举例科目:航空航天概论)---点击书面作业 点击查看(书面作业要求) 请同学以word文档的形式根据要求完成小论文或大作业。

作业以word文档以学号姓名保存(如图) 发送至邮箱:2265171088@https://www.360docs.net/doc/8914847523.html, 截至日期2014.12.5 (过时将不予批改!) 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具体要求如下: 1.3DS MAX应用 题目:小论文 内容:同学们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结合个人兴趣,确定创作内容,自拟题目,比如室内设计、游戏角色制作、影视 广告制作等。 论文要求如下: (1)独立完成,禁止大篇幅抄袭,不少于2000字; (2)论文围绕自己创作的作品展开,不能泛泛而谈; (3)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 (4)主题明确,交代清楚创作的源头、创作的灵感; (5)运用3ds max进行创作的过程要以截图的形式呈现,并予以 简单说明; (6)要包括设计心得体会,比如创作的过程、创作的经验和总结 等,重点强调创新之处; (7)包含参考文献(包括教材,参考书,网上下载的文章等)。 2.财务案例分析 题目:请分析阐述公司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内容:请分析阐述公司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要求字数2000字。 3.财务报表分析 题目: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论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内容:要求: 1.1500字以上,不超过3000字; 2.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国经济史_论文_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陈寅格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一个时代。而所谓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宋朝的财政问题,特别是其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探究。 本文旨在对两宋的财政收支与其平衡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和探讨,大致从两宋财政的整体概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宋朝的财政概况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和赋税制度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宋朝的军事力量虽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盛世。然至宋朝中后期,地方税制混乱,“古有剥削之法,本朝皆备”。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却日益困窘,乃至成为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讨宋朝的财政概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思考。一是财政机构。两宋的财政机构包括中央计司(三司、户部) 及其它相关机构,如司农寺等,以及地方财政机构,如漕司与州军机构等。二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田赋、代役钱、人丁税、禁榷制度、工商税等、杂税、以及介于市场经营与赋税之间的科率与和买和籴等。三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官吏禀给、皇室开支、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其它行政开支,如祭祀、工程、赈济等。此外,还应包括与国家财政运作密切相关、并常常作为国家财政重要收入项目的货币制度的方面。 宋朝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财政状况的变化过程,可将之简单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1.立国之初与全盛时期 纵观古代财政发展史,不难发现,宋代在财政管理制度上高度集权。而从北宋初年开始,这种制度就奠定了其基础。由于唐代、五代藩镇割据,宋代从立国之初便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财权。表现有:财权集中于中央,中央财权集中于三司;宋朝皇帝亲自参与重要财政制度的制定并经常过问财计盈亏等。 而从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状况看,宋初至真宗时期,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仁宗、英宗时期,入不敷出的情况较多。财政上由盈余到亏空的转变,本质原因在于支出的增加。尽管此时期收入基本上也是持续增加的,但是支出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而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冗费,包括冗兵、冗官、祭祀以及皇室冗费等。 2.元丰改制与熙宁变法时期 若何扭转财政危机是这一年间的重要议题。对此,司马光持克服、改变冗费局面的观点,而王安石偏

中国经济史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4月期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经济史是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的历史,它是对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的一个完整记录。对于学习经济学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必要学习中国经济史。鉴于中国经济史对于学习经济的重要性,而《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关于中国经济史的一本核心期刊,本文将对该期刊的2011年4月期文献进行综述,使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趋势,以此为中国经济史的学者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中国经济史;期刊;综述 一.前言 《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于1986年,季刊。《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出版的专业性刊物。该刊物以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坚持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即“四新”原则取舍文章,为学术界新老作者提供发表论文的园地。编辑部加强规范化建设,实行匿名审稿,责任编辑对主编负责制。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主要栏目有:“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经济思想史研究”、“港台经济研究”、“民族经济”、“西部开发”、“理论探讨”、“专题评论”、“学人与学术”、“论著评介”、“青年论坛”、“读史札记”等。 二.《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4月期研究进展 1.对经济史类著作的评介 李肖[1]运用列举法对《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做出了评价,赞扬了它填补空白、利用新资料和研究方法、多视角评书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在资料引用方面的不足。王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论述超声速飞行特性(升阻力、翼型、激波/局部激波、热障等)。 超声速飞行,又叫“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器以马赫数1.2以上速度的飞行。 超音速飞行的特点是:1.气动中心后移,纵向静稳定性增大;2.飞机阻尼随马赫数增大而减小。二者都导致飞机扰动衰减缓慢,操纵性变坏,高空中尤甚。这要求航空器的机翼后掠,面积减小,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加大控制面(特别是垂尾)面积。由于操纵性能变坏,抗干扰及恢复能力变差,因而在超音速飞行时要求驾驶员动作应柔和,杆、舵要协调。由于水平尾翼、垂直尾翼效率降低,铰链力矩剧增,且变化规律复杂,需用全动水平尾翼和不可逆助力器。尾翼效率的降低使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都随马赫数的增加而下降。特别是高空飞行,航向稳定性更差,故需加大垂直尾翼面积或采用自动化装置或限制飞行马赫数。因高空空气稀薄,大气温度低,使飞行速度范围小,加速慢和爬升率降低。当高度剧变时,高度表和速度表指示将产生较大的延迟误差,真速和表速指示值差别加大。 超声速飞行会造成类似爆炸声的声响噪声,称为声爆,过高的温度会使飞行器的表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大为下降,气体外形产生变化,将造成飞行器表面结构失效甚至破坏,这就是在高速飞行过程中的“热障”效应。当飞行速度很大(马赫数超过2.5)时,由于气体分子的摩擦,造成气动加热,使机体表面温度升高,现在通用的铝合金材料不能承受,马赫数超过2.5的航空器要使用钛合金或其他耐热合金结构材料。 图1 机体做成尖顶的细长形图2超声速飞行产生的音爆现象 图3 飞机的热障 超声速飞行的升力来源于机翼上下表面气流的速度差导致的气压差。在小的正迎角下,离翼型前缘较远的远前方,故可保持平直流动。当空气接近翼型前缘时,气流开始折转,一部分流过翼型上表面;另一部分机翼下表面通过,并经过相同的均匀流动状态。在气流被翼型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时,上表面整体看流速增大而压强减小。下表面气流压强比远前方来流的要大。上、下翼面存在一个压强差,就构成了翼型的升力。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有:(一)飞行速度:飞行速度越大,空气动力(升力、阻力)越大。实验证明: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四倍;速度增大到原来的三倍,升力和阻力增大到原来的九倍。即升力、阻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例。(二)空气密度:空气密度大,空气动力大,升力和阻力自然也大。因为空气密度增大,则当空气流过机翼,速度发生变化时,动压变化也大,作用在机翼上表面的吸力和下表面的正压力也都增大。所以,机翼的升力和阻力随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证实,空气密度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升力和阻力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即升力和阻力与空气密度成正比例。显然,由于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升力和阻力

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批次层次专业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摘要 随着近几年我国酒店业的迅猛发展,酒店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增强酒店的竞争能力,先进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己成为酒店经营者的必然选择,由于酒店服务项目众多,客人信息内容繁琐,而且信息量大,因而在操作上经常造成很多不便之处,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影响了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要想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辅助进行酒店的管理,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这个系统,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原则,设计和开发了酒店管理系统。 本文论述了酒店管理系统的详细需求分析过程。同时论述了酒店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包括酒店管理系统的分析、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本系统前台采用的开发工具为java,后台数据库的开发工具为 SQL Server2005,前端和后端的结合采用 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了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功能,最终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的设计共分为五个主要就阶段:即:系统分析阶段,阐述了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讨论了开发的可行性,并对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各模块的数据流程图;总体设计阶段:在对各功能模块设计方案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库设计,将系统按功能划分为会员管理、管理员管理、操作员管理三个功能模块;详细设计阶段:按照设计好的系统结构,对系统菜单、窗口对象、各控件按钮、数据窗口对象等可视化界面和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系统编码阶段:根据详细设计的内容,对系统进行代码编写,按计划开发出稳定、可靠地系统;系统测试阶段:对酒店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界面测试等。 关键词:java、B/S架构、SQL server2005、酒店管理

经济史论文

中国近代社会的“经纪人” ——从近代买办的视角看近代中国经济 作者赵艳超091090163 商学院09经济学系 摘要:买办是中国近代社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既在经济领域积极活跃着,同时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特殊政治条件下的产物,在近代中国社会,他们出入于中西方之间,成为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符号。研究买办这一特殊社会阶层对于我们深入近代中国的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近代买办的生活史出发,尊重史实,全面看待买办的地位和作用,给近代买办阶层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Abstract: Chinese comprador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they are active in the economic sphere, and is also China's modern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ecial product of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eir access to in between the West and become a modern society important symbol. Comprador this particular study our in-depth social class for modern China has a special,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f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comprador starting to respect facts,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omprador, modern comprador class to an objective and fair assessment. 关键词:买办鸦片战争对外贸易洋行 Keyword: compradore Opium War 引言、文献回顾 买办这一在中国近代社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社会阶层,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很早就有了关于买办的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要不就是侧重于买办为西方列强服务,认为其客观上成为了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走狗,助推对其进行大肆批判;要不就是对其更多的是进行史实性的描述,忽略其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分析过于表面化。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买办的探讨经历了及格阶段,因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讨论的问题也存在差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民国时期的买办研究。那时的研究数量少,规模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追溯买办制度的起源,考察其运作过程与组织构成,探究其兴衰利弊,基本上没有超出经济生活本身。2、建国以后,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毫无疑问的形成了一阶级分析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这一研究体系的发展又可以按时间和新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时期大致是1957~1964,这是买办阶级分析论的形成时期,研究的内容则涉及买办的政治经济活动,与外国资本关系及地方性特点,研究的范围广,政治特点突出。①第二阶段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的买办研究具有如下特征:?阶级分析的理论日益完善,并且在对买办的研究中仍居主导地位。(2)因为改革开放的原因,与外界学术交流加强,所以西方学者关于买办的研究成果此时得到重视。(3)各种具体研究、小型化研究兴起,与以往不同,这一时期开始从小的视角入手来研究买办,新认识新观点涌现出来,如侧重于对买办个人的研究,而不是笼统的对这个阶层进行研究。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买办的身影。如钱钟书先生曾在小说《围城》中描写过一位买办:这位张先生是浙江沿海人,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从“写字”(小书记)升到买办,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的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 ①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其政治因素过于突出,难免造成过于主观的评判,对史实缺乏应有的尊重,所以这一时期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东西对于我们当代的研究参考价值不大,且应谨慎对待。

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

中国经济史考试重点难点 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的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及稳定和发展职能。 2自然经济:一家一户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给自足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肋耕,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最基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3行商制度:中国政府不直接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使用行商制度,其业务主要是垄断对外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4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5废两改元:1932年7月,国民党政府进行的币制改革,废除银两制度,实行银远制度 6四行二局: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四行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两局是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 7.经济统制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 8.南三行: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是实力雄厚的银行资本集团 9洋行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0平准中国封建社会运用贵时抛售、贱时收买的方式,以求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经济措施 11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12 法币政策:亦称“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1935年实施的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经币制度的币制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规定法币准备金,实行白银国有,确定法币对外币的汇率,推行新辅币。 13经营地主:是旧中国农村经济中带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形式,即一些较多土地的地主,用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它与旧式富农的区别是本人不参加劳动,由管家代为经营,其封建性比旧式富农更严重。是由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过渡的一种形式。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势: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 劣势:(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 (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 (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富矿少,贫矿多。 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 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 二、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慢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土地所有制结构】 (1)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发展最充分、最典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同济大学选修课

同济大学选修课

同济大学选修课 A B 比较政治制度 赵萍丽,有时点名,课上随便玩,最后一节课一定要去,推荐。 C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 一学期点了4次名 基本5次点一次 期末交论文 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导论,蒋晓伟考试开卷,期末拷完他的PPT,打印,题目全是上面能找到答案的。然后点名嘛就是名单确定大概3周后后几乎都点名的,不过有那么几次是点了开头几个就不点了,至于成绩还不知道。 D 当代大众文化 黄路璐

老师很有气质的 点名也不多 可带本书自习 电影经典 陈南 我被点到3次没去,结果给我良(MS除了特别好的其他都是良)。讲得还行 电影经典 应宇力……女生可以去 MS只给女生优 但是你让她不爽的话就杯具了 很KB的一个女性主义者,,讲话很刻板 不定时点名 男生基本没希望的 再好也就及格 当代大众文化-黄陆璐 主要讲传媒什么的。一共点过3次名。期末是分组选题写论文,不过这学期好像变成一人一篇论文了。我上学期是优

电脑图像创制技艺:讲什么不知道 因为我没上过几次课 点名是到最后交一张纸条上去 纸条上写学号姓名 让同学帮忙就好了 最后考试是给一个PS的作业PS 我们是PS的火焰字 这个东西请一个会PS的同学帮下忙就可以了 因为是自己回去做然后交给他 还有一套题……但是网上能搜到答案 还不错 雕塑 每次去那里完成作业 一学期做四个雕塑作业 有时间的话满放松蛮有意思的 德国概况 相当的松…… 唯一的一次变相点名还是在代课老师上课的情况下,同学上课时也比较踊跃,每节课都有人来介绍德国的一个方面,考试可带电脑,给分未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经常用一些很幼稚的手法点名。。写个小东西什么的 可以组队去 有人帮你写就OK 偶尔出差让一个女的过来 MS 非常二 做游戏什么的 最后交一个很EASY的SWOT分析 还会有个很简单的小考试 基本没去 混了个良 当代中日关系 陆伟 讲的很精彩 很好过 但是会固定座位 基本不点名 不清楚他是不是会看少不少人

jav酒店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j a v酒店管理系统毕业论 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店服务业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为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则必须要在管理层面上加以改善。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让管理高效而又准确,快捷而又周全,成为每一个酒店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话。因此借助新技术,成为了提高酒店管理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成为推动酒店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包括酒店运营中的客房资源、顾客信息、结算信息等,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实时了解每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通过它也做到了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从而减少在管理方面的工作量。在某种意义上,电子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化酒店的重要标志。而本酒店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 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 当今,席卷全球的信息化大潮已把信息管理推到了时代的前沿,信息化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许多发达国家里早已采用这项先进技术,取得了卓着的成绩。而我国起步较晚,但在投入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由人、计算机和数据库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而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是MIS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的酒店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酒店作为一个对外来人员的接待场所,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对一个以旅游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而言,酒店

中国科技史论文

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杨梅 中国科技从领先到滞后,中间经历了明清之际二百多年的过渡期,时间大约从万历(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一方面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诸多因素制约,最终未能抓住追赶世界科技的机遇,历史经验及教训值得做出总结,也值得各种认识彼此争鸣。 社会背景:明朝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眼界最为远大,统治者阶层对于传播引进外国先进思想技术最为热心,心态也最为良好的时期,这和明代本身经济的高度发展,思想的高度活跃,广大知识分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空前高涨是分不开,而所有的这一切追根溯源,都必须归源到明朝开国之初所制订的政策。明朝前期是文明的恢复期,正是在明朝统治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空前普及,士大夫阶层的活跃,哲学思想的突破,使得原来开始走下坡路的中国文明挽回了颓势,重新焕发出多样多采的的活力,重新显示出人性的尊严,个性的张扬。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战国以后再一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局面,再一次表现出对科学的空前兴趣, 社会背景:明朝中期,统治者明成祖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允许外来科技传入中国,并积极学习外来西方科学技术,但随着国力的衰落,统治者害怕外来事物的大量传入,会蛊惑国民,威胁其统治,开始禁止对外开放和外来事物的进入,关起国门来自守。最终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不堪和对百姓的无止压榨,明朝毫无悬念的走向灭亡。此时的少数满洲部落入主中国,取代汉人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治者吸取明亡教训,统治初期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此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一个重要的过渡,开始由一个逐渐衰落的明王朝向强大的清王朝过渡,由汉人统治的国家转而有少数名族统治,在思想上和对外态度上统治着阶级的态度也明显发生变化。然而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明清之际这一过渡时期,虽试图迎头追赶,整体还是逐渐落后。原因:明清之际的西方社会,正逐渐经历着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统治,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宣传,和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的兴起。中世纪神学思想控制下的欧洲无疑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名义上是为了恢复古典的文学艺术,实际上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借此名义来发展科学技术,此时的各种先进思想为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人们的思想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中终于解放出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又将西方的封建制度彻底的打破,西方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发展起来的西方想要扩大版图和市场来发展资本主义,于是开始向当时的中国进行贸易并宣扬其宗教教义。科技传播的途径:当时与中国进行最早和最多的的西方交流的代表并不是所谓的科学家,发明家,而是传教士,这些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是以传教为目的,他们的本意决非是好心好意来传播科学的,但要想在中国真正的进行传教活动,

中国经济史名词解释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它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其将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因此二者共同强调的当然是血缘关系了,没有血缘关系也就不会对其分封。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主要王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井田制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国家在修筑水渠和道路时把土地划分为许多“井”字形方块,故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亦即属于周王,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把土地分赐给各级贵族,让他们世代享用。他们只有享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为了充分发挥地力,并规定了定期“换土易居”的分配制度。西周的井田制根据剥削对象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区划,一种是“十夫有沟”,即国中平民的份地。其收入要上缴国家十分之一,作为贡税,以充军赋。另一种是“九夫为井”,即国家将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为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给领主。男子成年受田,老死还田。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 世卿世禄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商鞅变法[1]的时候 1、“使黔首自实田”:秦统一后,为了统一征收全国田税,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黔首”是指官吏以外的居民,即让这些百姓向封建国家呈报他们占有的土地数量,政府根据土地数额向他们征收赋税。它标志着从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法律上的确认,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来源,是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 2、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朝丞相李斯主张把除秦国史书以外的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除中央政府主管的以外,一律收缴烧毁;以后敢谈这些书的处死,是古非今者灭族。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次年,秦始皇下令把460多个骂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扼杀了春秋以来“百

大学助教工作总结

大学助教工作总结 篇一:高校助教工作学期总结 助教工作学期总结 课程:航空航天概论 助教:XX 指导教师:XX 任课时间:201X年9月至201X年12月任课地点:教学楼XXX 任课学时:32 本学期即将结束了,助教工作也接近尾声。四个月的助教生活,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受益。在我学院以及各位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我的助教工作开展得很成功。回顾过去工作的点点滴滴,感受良多,现总结如下: 一、感谢学院的重视,和院领导、教务科老师的支持 从助教工作伊始,我学院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和蔼可亲的待人风格还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论是工作中给予我的指导还是平常中的关怀。X书记对我助教工作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教务科XX老师提供了大力的支持,都让我很感动和深深敬仰,敬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刻的思想。在学院的支持下,才使得我的工作顺利进行。 二、感谢指导老师的帮助

由于该门课是我以前并没有学过的课程,在内容上我难免生疏。在此我特别感谢指导老师XX的帮助。他不仅在助教工作上给予我支持和引导,在该门课的学业内容上也教导我很多。《航空航天概论》,可以说每一位涉及此领域的工作者,都要学习该课内容。而借由这次助教机会,我不仅补充了这方面的知识,还见识了X老师的授课魅力:常常在下课的时候,学生因为精彩的讲授而热烈鼓掌表示感谢。 三、关于学生的总体表现 该门课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学生总体表现不错。每节课到课率几乎为100%。由于授课教室为小教室,刚好40人,每堂课教室几乎都是满员。大部分学生课上表现活跃,对课业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缺点是由于上课时间是早上第一、二节课,常有少数几人在打瞌睡。 以上是我担任助教开展工作的简要总结,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助教签字:时间: 篇二:优秀研究生助教工作总结 优秀研究生助教工作总结 姓名:段文健 学号: XX0

酒店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3 酒店管理系统概术3 系统的设计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开发工具4 第二章系统简介4 功能相对全面4 数据安全保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 项目功能描述6 系统主界面6 登陆模块6 来宾登记6 来客开单:6 更换房间7 房间状态:7 预订管理:8 点单消费错误!未定义书签。 增加消费8

个人消费明细查询:9 服务生查询:9 收银结账10 宾客结账:10 拆分账单11 结账状态查询:11营业查询12 来宾信息查询12 收银明细查询13 营业情况报表14 营业情况统计15 统计排行16 服务生提成报表17客户管理18 基本信息管理18 消费信息管理20 系统维护21 修改密码21 数据备份、恢复21 系统设置:22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24 第五章总结26 第六章致谢27 第七章参考文献:28 第一章绪论酒店管理系统概术

系统开发工具 本系统主要的开发工具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后台的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通过https://www.360docs.net/doc/8914847523.html, 对数据库进行连接 第二章系统简介 《本酒店管理系统》以模块化定义,可满足小型宾馆酒店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功能相对全面 系统按酒店标准化业务程序流式设计,功能模块,覆盖登录、来宾登记(预订管理、顾客开单(团体开单))、点单消费(增加消费)、收银结帐(宾客结账(确认或询问客人是否是为本店客户))、查询(来宾信息、收银明细、打印营业情况日、月报表、统计分析营业收入及宾流量等)、客户管理(管理客户的基本信息、消费信息)、维护系统(数据备份、系统设置)等模块。 1.2.2 性能稳定 通过合理而先进的网络设计及软、硬件的优化选型,足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系统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方便用户为原则,同时融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功能情况,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度身订造一套先进的酒店管理系统。 1.2.3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采用Windows 图形界面,每一步骤的操作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将复杂的统计运算过程隐藏于简单的操作之下,支持纯键盘操作,实时详尽的在线帮助系统更免除使用者的烦恼。系统的设计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实施和使用中的维护时间。具体如下: 系统采用Windows标准图形界面,因此熟悉Windows的员工就会操作。随时提供快捷键操作,下拉式菜单驱动,提供多窗口功能。因此屏幕美观,操作简单易学。 对查询提供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又使用了“表格方式”的用户界面。 对所有数据输入进行完整性和合法性检查,尽量减少操作错误。 整个系统可用键盘或鼠标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