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尊重疾病名称背后的每个人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病后照

顾将会是其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CFP

上海80岁以上老人认知障碍症患病率达30%

优质护理可延缓病程,提高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9月2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

全文开始前,我们需要占用读者半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理事罗伯特·杨告诉晨报记者,从医学上严谨地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实际上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患者人数最多的痴呆症类型。

在国际上,为了避免因“痴呆”这个词而对该病患者造成歧视和偏见,“阿尔茨海默症”逐渐被笼统地用来替换“痴呆症”的名称。罗伯特·杨担心,这种混淆会对患者及时就诊造成干扰。虽然大部分的“痴呆症”都是不可逆转的,但也有个别非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改善。

虽然目前在中国的医学分类名仍为“老年痴呆症”,但考虑到为长者忌讳,同时顾及叙述的准确性,本文将采用香港地区的“认知障碍症”来表示“老年痴呆症”。

我们通常知道的失忆问题,只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不少病人还会出现抑郁、幻觉等。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脑部功能会逐渐衰退,认知、思考、行为能力逐渐退化,直到机体完全丧失功能。在病程后期,一场肺部感染甚至就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北郊养老院内,老郑的密码

9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北郊的一所养老院内。大院一侧的D号楼里,老郑(化名)正站在玻璃移门前望着外面。这一天晴空万里,D号楼前一片空地正好映出了淡蓝色的天光。老郑站了有5分钟,然后他的鼻尖凑近到玻璃门旁的密码盒上,慢慢输入了一组数字。

“哔哔哔……”密码盒发出报错的提示音。

老郑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转头往走廊慢慢踱着步子走开了。过了四五分钟,他两只手背在后面,又慢悠悠回到玻璃门前,眼神依旧执着地望着外面的空地,然后再一次输入密码——“哔哔哔……”

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画面里的老郑在黯淡的逆光位置,景深处是外面明亮的天蓝色。这一幅富有意象的图片,真实地发生在这间大厅的每一天。

这是上海一家接收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养老院,患病老人统一住在D号楼,考虑到安全因素,老人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出楼,其他时间这扇玻璃移门是设有门禁密码的。

“破解”密码成了老郑每天的“功课”,他也是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只要老郑乐意,每天他都会悄然在走廊上散步,然后去门口按密码,周而复始。护理人员说,有一次老郑还怂恿别的老人去偷看工作人员按密码,想要拉人和他一起出去。

“郑伯伯,侬好!”记者和他打招呼。

“嗯,侬好。”老郑认真地盯着记者看,笑了笑,看起来好像他明白,但你又会觉得他的眼神其实穿过了你。

在养老院接收的30名认知障碍症老人中,老郑算是程度较轻的。据了解,认知障碍症病程约经历8-10年,也有少数案例只有4-5年的时间,通常发病时间越早,病程越短。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患者人数将会比现在多近一倍。而对于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发达城市,专家认为这一天会更早到来。

根据法国研究者在2005年的统计,在法国、荷兰、瑞典以及美国,认知障碍症已经是65岁以上人口疾病中花费最高昂的,超过癌症、中风等顽疾。在美国,它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花费排名第三的疾病。

2010年,辉瑞制药宣布,该公司投入巨资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症候选药物“Dimebon”第三期临床试验失败,这一款药物的研制曾经被寄予厚望。事实上,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逆转或治愈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大多数的认知障碍症。

我们的采访对象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教授安妮·勃洛克说,要认识认知障碍症本身,并不是通过这些来势汹汹的数据,“疾病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名称,好像覆盖了几百万人,但实际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个,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人。”

由于认知障碍症的病程平均长达8-10年,所以病后照顾将会是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数据,在中国,有90%的患病老人会由家庭照顾。

亲身经历:生活被完全打乱家属也不知该怎么办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我的整个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

于是,上海作家,10年前,她的父亲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当时只有65岁。

“事情来得很突然,一次爸爸骑自行车忽然就跌倒了,摔掉了门牙,然后去医院做检查,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了萎缩的情况。”于是回忆。当时她并不知道,无故跌倒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善忘、表达困难、迷路、忘记关煤气、关门以及判断力下降都是初期的症状。

于是和姐姐曾回顾过之前父亲的状况,她们发现,此前父亲已经有了一些“老糊涂”的征兆,比如会冤枉家里人拿了自己的东西,还有很多健忘的情形。罗伯特·杨告诉记者,这些症状出现时,没有相关知识的家属往往不会想到去就诊,所以该病的确诊往往都是在真正发病的一两年之后。

及时就诊意味着患者可以尽早得到医生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尽管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从根本上逆转或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罗伯特·杨表示,针对该病引起的不同症状,药物仍然可以起到一定延缓病程的作用。

由于父亲和继母住在一起,于是起初并没有为父亲的情况想太多,直到不久后老人连续两次走失,第二次失踪了整整三天。

“这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这个病非常可怕,不仅患者本身。作为女儿,我整个的个人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于是告诉记者,第二次走失回来之后,她的继母便将父亲送到了她的住所,此后便没有再出现。

姐妹俩商议了轮流照顾的方案,并为父亲请了保姆。

“和爸爸住的那段时间,我会想去陪他聊聊天,但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就笑笑,‘侬好,好啊好啊’。我忽然觉得我还有好多事情不知道,但再也没机会去问了,尽管他就在我的面前。”于是说。

接下来一个阶段,于是发现父亲开始会和镜子里的影子聊天,有时候半夜也会起来聊,这把她和保姆都吓坏了。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感觉他好像是和另一个人在聊天,有时候还会吵起来,到后来他甚至冲镜子发火,把镜子都打破了。我们只好把家里的镜子全部用毛巾包起来。”于是回忆。

病程进入中期,也称为“混乱期”,患者不仅会出现幻觉、妄想,还会失去时间概念、方向感,计划和判断能力进一步衰退,个人清洁等自理能力衰退,语言能力进一步衰退,母语以外语言的能力会消失。因为各种能力的衰退,老人也容易焦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些描述都是来自香港公益机构提供给社区的免费材料,而于是当时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详细、准确的辅导资料,这其实也是中国大多数认知障碍症患者家属的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病患家属、照顾者进行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是认知障碍症老人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安妮·勃洛克教授告诉记者,“照顾者的状态改善,也会让老人的状态改善,避免照顾者因为护理的繁重压力而产生坏情绪,甚至放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见父亲的病情日趋严重,于是和姐姐开始物色合适的养老院。但找养老院并不容易,姐妹俩找了将近2年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碰壁,几经周折才将父亲送进了上海当时唯一一家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公立养老院。

“养老院收费是3000元一个月,他的退休工资刚好可以负担这笔费用。硬件也很好,外国进口的,就是挺难进的。”对于是来说,这段日子终于有了喘息。

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的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了养老院,上海的另一户家庭刚刚面对着认知障碍症。2年前,薛舒70岁的父亲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

起初,薛舒只是觉得老头有“退休病”,没想到状况越来越糟糕,开始出现无端怀疑,不仅会怀疑家里有人偷钱,甚至怀疑老伴生活不检点。

“崩溃,持续崩溃。”薛舒描述自己的感受。除了照顾爸爸,还要经常疏导母亲的情绪,“妈妈要照顾爸爸,但爸爸已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有时还无端怀疑妈妈。”

这其实是所有病人家属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初期的病人,虽然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完全衰退,但思维、精神和行为出现的异常状况,往往是对照顾者们最大的挑战。

“我是找了养老院,就在父母家附近,我们去参观那天,爸爸本来蛮开心,还拍手,结果走进去看到其他状态萎靡的老人,爸爸忽然回头看我们,露出一个像孩子那样祈求般的笑容,妈妈看到他的表情,唉,还是把他领回家了。”薛舒说:“常人讲,得痴呆症的人自己不知道,不痛苦,家属很痛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他的疾病,他每时每刻都会感觉面临全新的环境和不认识的人。”薛舒说,“爸爸会表现出非常非常恐惧,会喊‘快点送我回去呀!这里不是我的家呀!’我也不知道他指的家是哪里,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又不认得你,好像我们都是坏人一样。”

现在薛舒父亲的照顾方式是老伴24小时不离身,每天有钟点工去帮忙做一些杂事。“妈妈请的是钟点工而不是24小时保姆,也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不愿加重孩子的负担。“有时为了让父亲能够安静一些,会给他吃一些镇静类的药物。”薛舒叹了口气,“人是安静了,但状态并不好。”

另一边,今年5月,于是的父亲在养老院里去世了。

“过年以后,反复几个月发烧,到4月底,吊盐水也无法退烧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痰咳不出来,连喝水都会呛着,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咳痰的动作,可他的大脑给不了这个动作了。我姐姐是医生,她说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最后的结局,大多如此。所有的大脑机能退化,一个个器官的控制力衰退,水和药都进不去,恶化得非常快。”于是说。在这个疾病的最后阶段,老人会陷入呆滞,表情冷漠,嗜睡,也无法步行,长期坐卧。

最后几个月,于是每隔一天都会去看他——“很难过,因为完全帮不上忙,我去看他,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走合适,因为他也不会理睬你。他没有表情,但我觉得,他并不高兴,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呆滞。”

有一天傍晚,于是离开之前对父亲说,“爸爸,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如果能祈祷,我就跟妈妈、跟菩萨讲,希望能让你少受一点罪,爸爸,太受罪了。”父亲仍是无动于衷,于是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这样的病,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第二天傍晚,老人走了。

根据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认知障碍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6%,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2013年,上海的65岁以上人口已占到常住人口的10%,据此估算,目前上海已经有将近20万认知障碍症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障碍症的患病风险会大幅度提高,根据上述数据,上海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已经达到30%。罗伯特·杨说,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患有认知障碍症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预计有1000万人。但同时,这个疾病在政府以及公众中的认知度却远远不足。

认知障碍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65岁以上人口花费最高昂的疾病。其负担主要来自漫长病程中的照顾与护理。另一方面,研究已证明,对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可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

护理模式探索: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90%患者家庭照顾,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对认知障碍症老人而言,优质的护理可以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邻邦日本于2000年保险改革后,就开始尝试认知障碍症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但日本模式能移植到今天的上海吗?面对老龄化,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记者在采访中和于是讨论过一个问题,病人进入呆滞阶段后,家属是否会怀疑他还有意识和感受?因为有时候他们确实不会表达任何东西了。于是没有确切答案。记者也将这个问题带给了另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家属——洪立,她是一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阿尔茨海默疾病专项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这家机构一直在推广“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的理念。

洪立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这是美国的一家养老院,90岁的老太太格雷迪瘫坐在一把轮椅上,她已进入病程的最后时期,身体枯槁,面容呆滞。护理员纳奥米尝试着给老人唱歌,她认真地抚摸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颊、耳朵和双手,轻轻地哼唱起一首关于爱的歌曲,老人起初没有回应,但过了一会儿她的手开始拍打纳奥米的手——那是这首歌的节奏,又过了一会儿,老人张开了嘴,竟喊出了一个个的音符……

“这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这样。不过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呆了痴了傻了,他们只是生了病,其实还保有很多人的情感能力,就像孩子,他们不能表达,但他的感受依然还在。”洪立认为,针对中国目前90%患者在家庭照顾的现实,提高家属对这项疾病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

英国的专业照顾起步很早,8月底在上海,记者采访了英国斯特林大学认知障碍症服务发展中心设计部主任安妮·勃洛克博士,斯特林大学是一所以研究认知障碍症而闻名的高校,安妮·勃洛克博士在20多年前便将园林设计引入了认知障碍症护理,她的婆婆也是一名认知障碍症患者。

安妮·勃洛克博士介绍说,在苏格兰,有一些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机构,会为老人们准备一片花园,如果老人年轻时曾是农夫,则花园里会有他们年轻时下田干活时常见的植物。老人每天可以去浇浇水,松松土,这些“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同时他们还能晒到太阳,补充维生素D。这些“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老人的身体,同时还能愉悦他们的心情。

“老人如果不忙,整天坐着、躺着,就会感觉枯燥、无聊,就会不高兴。但如果他们每天可以走一走,心情愉悦,那么他们的护工也会感觉不错,会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继续做。”安妮·勃洛克博士说。

她解释说,这个案例告诉人们,优质的护理需要根据老人不同的早期生活环境来进行规划,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了解他们过去的故事,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勃洛克博士强调,对于在家照顾的老人来说,家属们也应该设法去了解老人背后的故事。

优质护理当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护理成本。采访中不少外国的专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无论发达与否,今天所有的老龄化国家都在面临着棘手的养老问题。

为了应对严峻的养老保障问题,德国于1995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2000年,日本也紧随其后实施了《护理保险法》,并且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强制40岁以上的公民必须参加。日本的养老产业也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专门的认知障碍症照顾机构纷纷成立,模式是小规模,嵌入社区,因为日本的专家认为,认知障碍老人应尽量和熟悉的环境在一起,并且鼓励家人多和老人相处。通常这样的一家养老院只有10个以内的床位,除了全托老人外,白天还运营日托班。

这种更符合东方家庭价值观的模式被称为“小组之家”。在8月的上海养老展览会上,记者遇到了其中一家认知障碍照顾机构的中国项目组负责团队,他们正计划最早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小组之家”。这家公司的中方工作人员赵衍捷告诉记者,未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养老机构会来到中国,他们公司此番除了为自己探路外,也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委托调研中国市场的情况。

护理员收入2500-3000元,都是50多岁

专业能力不足也是目前市场的现状。日本的老人护理员需要经过三年的培训才能拿执照,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的护理员几个星期就可以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也不少。

本文开头提到的老郑居住的位于上海北郊的养老院便是中日合资的。这所养老院的办公室主任陈平(化名)告诉记者,日方之前曾经在北京中心城区开设过一间“小组之家”,共有10个老人居住,四五个护理人员。“完全像一个家,我们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陈平在那里作为护理员工作过几个月。不过这所照顾机构的费用不菲,床位是12000元起。“即便这样的价格,据我所知还没开始盈利,因为房租就要5万元一个月。”陈平介绍说,同样由于成本原因,上海这边最后选择了在郊区做较大规模的模式。

在上海这家养老院的介绍手册上,醒目位置突出了它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方面的专长,不过陈平告诉记者,目前这里还做不到日本的服务质量。去年开院后,日本曾经派了一个培训教师到上海,但当时受培训的这批护理员如今大多已跳槽了。陈平坦率地说:“最缺的就是护理员,我们护理员的收入是2500-3000元,有的最高可以开4000元。所以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做这个,我们这里的护理员都是50多岁的。”

陈平记得,日本教师当时教了“自然疗法”,“就是尽量让老人们参与活动,不要总是坐着或是躺着,这样晚上他们不吃镇定类的药物也能睡好。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市场上专业的人员少,或者就要追加投入,如果按照目前北京的模式,1万元一个月,多少家庭出得起呢?”

目前认知障碍症老人占这家养老院接收老人的一半,院长王华丽(化名)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长,她对记者说:“吃力,真吃力。很多老人送进来时,都说好得不得了,自己都行的,进来一看,完全不是这样。照顾起来很困难,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

对认知障碍症市场做过详细调研的洪立表示,她认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有一定社会资源、专门接收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公立养老院并不能实际解决目前的老人照顾压力,民营机构的广泛进入并且成功运转,才具有更好的示范意义。

陈平告诉记者,就他而言,他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还是抱有期待的,今年他参加了长宁区和徐汇区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会议,他觉得政府对社区养老的看重,说不定会是“小组之家”模式发展的一个契机。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

老年人认知功能智力状态简易评价量表(MMSE)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档案编号: 评定时间:既往史:医生: 20分,中学程度(包括中专)≤22分,大学程度(包括大专)≤23分3、痴呆严重程度分级:轻度MMSE≥21分;中度,MMSE 10-20分;重度,MMSE ≤9分

一、操作说明 I. 定向力(最高分:10分) 首先询问日期,之后再针对性的询问其他部分,如"您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请依次提问,"您能告诉我你住在什么省市吗"(区县街道什么地方第几层楼)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II.记忆力(最高分:3分) 告诉被测试者您将问几个问题来检查他/她的记忆力,然后清楚,缓慢地说出3个相互无关地东西的名称(如:皮球,国旗,树木,大约1秒钟说一个).说完所有的3个名称之后,要求被测试者重复它们.被测试者的得分取决于他们首次重复的答案.(答对1个得1分,最多得3分).如果他们没能完全记住,你可以重复,但重复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如果5次后他们仍未记住所有的3个名称,那么对于回忆能力的检查就没有意义了.(请跳过IV部分"回忆能力"检查). III.注意力和计算力(最高分:5分) 要求病人从100开始减7,之后再减7,一直减5次(即93,86,79,72,65).每答对1个得1分,如果前次错了,但下一个答案是对的,也得1分. IV.回忆能力(最高分:3分) 如果前次被测试者完全记住了3个名称,现在就让他们再重复一遍.每正确重复1个得1分.最高3分. V.语言能力(最高分:9分) 1. 命名能力(0-2分):拿出手表卡片给测试者看,要求他们说出这是什么之后拿出铅笔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2. 复述能力(0-1分):要求被测试者注意你说的话并重复一次,注意只允许重复一次.这句话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3. 三步命令(0-3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空白的平纸,要求对方按你的命令去做,注意不要重复或示范.只有他们按正确顺序做的动作才算正确,每个正确动作计1分. 4.阅读能力(0-1分):拿出一张"闭上您的眼睛"卡片给被测试者看,要求被测试者读它并按要求去做.只有他们确实闭上眼睛才能得分. 5. 书写能力(0-1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白纸,让他们自发的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并有意义.注意你不能给予任何提示.语法和标点的错误可以忽略. 6.结构能力(0-1分):在一张白纸上画有交叉的两个五边形,要求被测试者照样准确地画出来.评分标准:五边形需画出5个清楚地角和5个边.同时,两个五边形交叉处形成菱形.线条的抖动和图形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说课讲解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高晶郭玉璞 一、概述: 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其可预防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预防,另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治疗。功能的恢复、认知的恢复、情绪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共同成为评价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生活回归和社会回归的重要指标。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功能对病人转归的影响,研究渐多。这是可喜的变化。 对于脑高级神经功能暨认知功能的认识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的代表理论是功能定位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Broca的语言定位报告。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是功能系统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鲁利亚的“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学说”:调解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脑干的网状系统为主;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区——颞顶枕以及其联合区;产生意图、制定规划程序、控制调节执行的联合区——前额叶为主。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认知功能在脑内的结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验证了鲁利亚的思想之一:高级心理活动的脑皮质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日益增多的影像以及功能影像的手段,在脑卒中的认知功能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有关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关系的新认识。比如过去一直认为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于额叶的功能,脑卒中后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相关于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涉及顶叶,扣带回,运动前区,枕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结构(基底节和丘脑)以及幕下机构如小脑和桥脑。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视空间与结构功能,也是通过卒中后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功能相关脑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非固定性。比如,40%的幕下脑卒中病人有时空间以及结构功能的障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视空间的功能有双侧半球的额、顶、颞、枕叶以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共同参与。不仅幕下病变可以引起视空间与结构功能的障碍,而且左右半球的病变都影响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二、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障碍老人护理

认知障碍老人的护理 认知障碍是指由于认知缺陷或异常造成的心理障碍。包括:1.感知障碍2.记忆障碍3.思想障碍。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老年性痴呆。 老老年性痴呆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变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年龄成正比。一、发展阶段 按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表现不易辨别,常被认为神经症或正常老化。 中期则出现典型的痴呆症状,包括定向力障碍,尤以时间定向障碍最为多见,随病情发展,地点人物定向也减退,记忆力障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此期患者大多伴有幻觉或妄想,以幻视、幻听和被窃妄想最为多见,情绪改变亦较常见。 晚期则全面智能障碍,卧床、无自主运动,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全丧失,情感淡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常伴大小便失禁,最终因并发症导致死亡。 二、基本护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性痴呆患者最终会丧失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对于痴呆老人,护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持他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通过调整周围环境,使之与患者的生活能力相适应,延缓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现象。及时得到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1.穿着护理 痴呆老人往往不能根据气候加减衣服,家属应随时根据天气变化为患者更换衣物,以免冻着或中暑,衣服要宽松,鞋子选用舒适的棉质套鞋。 2.居住环境 居室要宽敞,设施简单,光线充足,室内无障碍,室内最好铺地毯,床边设置护栏,妥善保管危险性物品,病人的生活环境要固定,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 3.出行护理 痴呆老人多伴有椎体外系统病变,共济失调,病人站立,行走都会发生困难,容易跌伤,上下楼梯一定要有人搀扶。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以免迷路,并在老人的衣服醒目处标上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防走失。 4.睡眠护理 痴呆老人往往有睡眠障碍,要为病人创造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安静,入睡前温水洗脚,不要給老人饮酒,吸烟,等影响睡眠质量。不要让单独居住,长期卧床要定期进行翻身,拍背等护理。 .5.卫生护理 维持良好的个人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等卫生,洗脸时,要从患者的后面或旁边进行,面对面洗脸,会使患者很勉强或不合作。如患者不肯刷牙或不会,可用棉棒沾盐水擦洗,以达到清洁效果。 6.饮食护理 1.注意营养搭配 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应多吃清淡的食物,要多吃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要避免吃哦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的食物,如太烫的食物。 2.控制食量 防止吃的太少或吃的太多,有的患者不只饥饱,一餐吃很多,刚吃过还要吃,这个时候注意,

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尊重疾病名称背后的每个人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病后照 顾将会是其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CFP 上海80岁以上老人认知障碍症患病率达30% 优质护理可延缓病程,提高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9月2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 全文开始前,我们需要占用读者半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理事罗伯特·杨告诉晨报记者,从医学上严谨地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实际上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患者人数最多的痴呆症类型。 在国际上,为了避免因“痴呆”这个词而对该病患者造成歧视和偏见,“阿尔茨海默症”逐渐被笼统地用来替换“痴呆症”的名称。罗伯特·杨担心,这种混淆会对患者及时就诊造成干扰。虽然大部分的“痴呆症”都是不可逆转的,但也有个别非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改善。 虽然目前在中国的医学分类名仍为“老年痴呆症”,但考虑到为长者忌讳,同时顾及叙述的准确性,本文将采用香港地区的“认知障碍症”来表示“老年痴呆症”。 我们通常知道的失忆问题,只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不少病人还会出现抑郁、幻觉等。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脑部功能会逐渐衰退,认知、思考、行为能力逐渐退化,直到机体完全丧失功能。在病程后期,一场肺部感染甚至就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北郊养老院内,老郑的密码

9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北郊的一所养老院内。大院一侧的D号楼里,老郑(化名)正站在玻璃移门前望着外面。这一天晴空万里,D号楼前一片空地正好映出了淡蓝色的天光。老郑站了有5分钟,然后他的鼻尖凑近到玻璃门旁的密码盒上,慢慢输入了一组数字。 “哔哔哔……”密码盒发出报错的提示音。 老郑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转头往走廊慢慢踱着步子走开了。过了四五分钟,他两只手背在后面,又慢悠悠回到玻璃门前,眼神依旧执着地望着外面的空地,然后再一次输入密码——“哔哔哔……” 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画面里的老郑在黯淡的逆光位置,景深处是外面明亮的天蓝色。这一幅富有意象的图片,真实地发生在这间大厅的每一天。 这是上海一家接收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养老院,患病老人统一住在D号楼,考虑到安全因素,老人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出楼,其他时间这扇玻璃移门是设有门禁密码的。 “破解”密码成了老郑每天的“功课”,他也是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只要老郑乐意,每天他都会悄然在走廊上散步,然后去门口按密码,周而复始。护理人员说,有一次老郑还怂恿别的老人去偷看工作人员按密码,想要拉人和他一起出去。 “郑伯伯,侬好!”记者和他打招呼。 “嗯,侬好。”老郑认真地盯着记者看,笑了笑,看起来好像他明白,但你又会觉得他的眼神其实穿过了你。 在养老院接收的30名认知障碍症老人中,老郑算是程度较轻的。据了解,认知障碍症病程约经历8-10年,也有少数案例只有4-5年的时间,通常发病时间越早,病程越短。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患者人数将会比现在多近一倍。而对于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发达城市,专家认为这一天会更早到来。 根据法国研究者在2005年的统计,在法国、荷兰、瑞典以及美国,认知障碍症已经是65岁以上人口疾病中花费最高昂的,超过癌症、中风等顽疾。在美国,它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花费排名第三的疾病。 2010年,辉瑞制药宣布,该公司投入巨资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症候选药物“Dimebon”第三期临床试验失败,这一款药物的研制曾经被寄予厚望。事实上,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逆转或治愈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大多数的认知障碍症。 我们的采访对象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教授安妮·勃洛克说,要认识认知障碍症本身,并不是通过这些来势汹汹的数据,“疾病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名称,好像覆盖了几百万人,但实际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个,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人。” 由于认知障碍症的病程平均长达8-10年,所以病后照顾将会是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数据,在中国,有90%的患病老人会由家庭照顾。 亲身经历:生活被完全打乱家属也不知该怎么办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我的整个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 于是,上海作家,10年前,她的父亲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当时只有65岁。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专题·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张卫1,恽晓平1,2 [摘要]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指导下病灶与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康复;综述 Ischemic Strok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review)ZHANG Wei,YUN Xiao-ping.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Beijing Charity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006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of post-ischemic-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les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under imaging guidance.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cognitive rehabilitation;review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1)06-0540-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卫,恽晓平.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40—542. 随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脑卒中后康复的理念被神经内科医生认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关注点一直比较集中在促进偏瘫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语言障碍能力等方面。而脑卒中后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诸如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以及各种知觉障碍等则长期未受到重视,一些仅仅影响认知功能的脑卒中患者甚至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实际上,这种治疗观念上的偏颇极大地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干扰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出现生活和社会适应性障碍,还可造成焦虑、抑郁、激惹等情感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认知损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1-2]。此外,由此而致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消耗增加,不仅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生活及心理负担,也加重社会负担。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Hachinski等(2007)研究显示,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约1/3会明确发展为痴呆[3]。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至少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尤以脑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更高,而且可能持续数年之久[4]。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比例较高,西方发达国家高达85%[5],我国为60%~80%[6],因此对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多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Jaillard及同事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2周非痴呆的患者中,高达91.5%至少存在一个认知领域的障碍,而有73.4%存在多个认知领域的障碍[7]。因此,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康复十分重要。 1认知与认知功能的结构基础 1.1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指人类在觉醒状态下始终存在的各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执行高级活动的功能。包括从简单对自己和环境的确定、感知、理解、判断到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等[8]。它既是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过程,也是一个体现机能和行为的智力过程,更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注意、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起始、顺序、运行、反馈、抽象、决策和判断等)、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9]。如果其中某一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就称为该认知域的障碍,如记忆障碍、计算障碍、定向障碍等;如为多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则称为认知功能障碍[10]。 1.2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研究显示,大脑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及顶叶与认知关系密切。其中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区与认知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参与注意、记忆、执行、推理和抽象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11-13]。基底核与前额叶在解剖位置上很接近,且参与前额叶相关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黑质-丘脑-皮质环路系统,因而基底节与额叶共同执行决策、注意选择、行为变换和语言记忆等活动[14]。顶叶参与物体的空间位置识别和加工[15],并与额叶共同参与空间记忆、注意、计算、推理判断[16]。颞叶参与记忆、执行和语言(复述及流畅性)认知活动[17]。丘脑参与注意、语言、记忆等认知活动[18-19]。 尹义臣等的研究表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皮质下白质、边缘系统、间脑神经核团、脑干核团及小脑等)共同组成神经网络或环路,参与认知活动。复杂的认知活动不是由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单独完成,而是多个脑功能区和神经结构共同参与;不同的脑功能区或神经结构承担认知活动中不同环节的信息处理,不同的认知活动需要不同的脑功能区参与;而各种认知活动也不能截然分开,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可能与多种认知活动有关[20]。 大脑皮层及皮质下结构有着不同来源的血液供应,其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中的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3支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中的大脑后动脉。某一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也不完全由同一支动脉供血,例如基底核区就由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中央分支及脉络膜前动脉发出相应分支提供血液;而某一支动脉也可能供应多个大脑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例如大脑中动脉就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额叶、颞叶、顶叶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康复评定科,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张卫(1975-),男,河北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康复评定和认知康复。通讯作者:恽晓平。

常见老年综合征医院护理——认知障碍(2020年版)

常见老年综合征医院护理——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包含轻度认知障碍及痴呆(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了解认知障碍的程度、患病类型、用药史及家族史。 2.评估意识状态、活动能力、吞咽能力、排泄及睡眠状况。 3.评估居家护理环境。 4.评估社会支持情况及照护者的能力与需求。 (二)护理要点。 1.日常生活照护。 (1)可参照评估量表判定自理程度(附录B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2)提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安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控制每次进食量,吞咽障碍者,做好相应护理(详见第5章三进食训练);进餐中观察食欲、食量、咀嚼、呛咳及噎食的表现,噎食发生时,及时处理(详见第4章四十六膈下腹部冲击法)。 (4)协助大小便失禁者定时如厕,做好会阴及肛周皮肤卫生。 (5)协助睡眠障碍者白天适当活动。

2.精神行为问题管理。 (1)观察精神行为问题的表现、持续时间、频次及潜在的隐患。 (2)寻找可能的原因或诱发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及应对策略。 (3)发生精神行为问题时,以理解和接受的心态去应对和疏导,避免强行纠正及制止。 (4)首选非药物管理措施,无效时与医生沟通,考虑药物干预。 3.安全防护。 (1)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采取措施预防跌倒(详见第1章十一跌倒)。 (2)放置防走失警示标识,加强巡视,将紧急联系人电话放于老年患者不易丢失处。 (3)管理好电源、热源、易碎物品、锐利物品及药品。 (4)发生噎食时,采取膈下腹部冲击法(详见第4章四十六膈下腹部冲击法)。 4.遵医嘱给药,居家宜分格摆药或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防止漏服及错服,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 5.与其交流时放慢语速、语调平和,用简单易理解的词语,给予充足的反应时间。 6.与医疗团队及照护者共同制订认知训练计划,并协助

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评估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5539723.html, 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评估及护理 作者:李娜唐莉萍卢双莲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探究轻度认知障碍病人的评估及护理。方法:将2017年0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1例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从MMSE、MOCA、ADL等几个方面,对病人患病情况作出评估,并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结果:51例病人MMSE为19~28分、MOCA为16~27分、ADL为21~28分。结论:对患者及家属共同进行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干预能力,可有效的延缓病人病情发展。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28-01 轻度认知障碍又称之为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游离状态,患者虽然有记忆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不足方面的问题,但是整体不会对生活能力造成影响,并未达到完全痴呆状态。有数据调查显示,现下我国MCI患者的发病率为3%~36%,并且还有15%的患者由轻度认知障碍发展为痴呆。现代临床医学认为,对MCI的早期评估和预防护理,是可以延缓MCI患者病情发展的,为此我院专门针对于此进行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样本资料为收治的51病人,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60岁~88岁,平均年龄为76.96±7.36岁。 1.2 方法 评估方法:我院主要是从MMSE、MOCA、ADL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1)认知功能评估,主要是采用智力状况检查表(MMSE)工具,从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注意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几个方面出发,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做出评估,量表测试评分为3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认知情况越好。(2)认知障碍评估,主要是采用老年快速

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5 小结 深入了解孕产妇产时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重视和提供人文化、个体化的生理照护和情感支持,有助于产妇增强自然分娩信心,愉快地体验和完成分娩过程,有助于舒适分娩模式的普及推广。保护、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是全世界妇产科领域的服务标准和奋斗目标。参考文献: [1]沈燕,王立新,严菊浓.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量表的初 步研制[J ].现代护理,2006,12(1):62263.[2]黄彦清,叶桂香,程小燕,等.对产妇第二产程服务需求 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 4272429. [3]刘重慧.产妇分娩过程中需求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国 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121. [4]姜梅.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助产士工作的影响[J ].中 华护理杂志,2006,41(6):5462548. [5]郑冬梅.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5):10211. [6]王立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的研究现状[J ].现代护 理,2006,12(26):1262127. [7]张月英.浅谈助产士在产程守护中的角色转换[J ].中国 民康医学,2007,19(6):475. 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朱宏霞,张彩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ild cognitive i m pair ment,MC I )中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8—11月在我院老年病门诊体检的1195例老年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专人测定,采用自制调查表。4种认知功能量表测定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结果 老年人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人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吸烟是MC I 的危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是MC I 保护因素。对患有以上这些疾病的老年人我们应重点加强健康宣教,对MC I 的影响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这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 4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399(2009)0320045204收稿日期:2009203213 作者简介:朱宏霞(19752),女,护师,大专,主要从事老年科护理。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院级课题(200821037)。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ild cognitive i m pair 2 ment,MC I )是指老年人出现轻度记忆或某项认知功能障碍,而不足以诊断痴呆的临床现象,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是介于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A lzhei 2mer disease,AD )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许多纵向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10%~15%这类人会转变为 痴呆,其中绝大部分是AD [1] 。目前普遍认为MC I 是老年期痴呆尤其是AD 的高危人群,并作为老年性 AD 防治及护理干预的最佳时间而日益受到重视。本 研究旨在调查老年人群中MC I 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的护理干预打下基础。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8—11月在上海交通大 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门诊体检的老年人1195例,其中男856例,女339例,年龄60~90岁, 平均年龄(72.6±5.6)岁。入选标准:正常老年人(cognitive nor mal contr ols ,NC )入组标准:①研究对 象本人或其知情人无记忆减退的主诉;②简易智力

老年人认知功能量表

老年人认知功能量表(SECC)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 文化程度:______ 评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说明 I.定向力(最高分:10分) 1. 首先询问日期,之后再针对性的询问其他部分,如“您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2. 请依次提问,“您能告诉我我们在什么省市吗?”(区县?街道?什么地方?第几层楼?)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II.记忆力(最高分:3分) 告诉被测试者您将问几个问题来检查他/她的记忆力,然后清楚、缓慢地说出3个相互无关地东西的名称(如:皮球、国旗、树木、大约1秒钟说一个)。说完所有的3个名称之后,要求被测试者重复它们。被测试者的得分取决于他们首次重复的答案。(答对1个得1分,最多得3分)。如果他们没能完全记住,你可以重复,但重复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如果5次后他们仍未记住所有的3个名称,那么对于回忆能力的检查就没有意义了。(请跳过IV部分“回忆能力”检查)。 III.注意力和计算力(最高分:5分) 要求病人从100开始减7,之后再减7,一直减5次(即93,86,79,72,65)每答对1个得1分,如果前次错了,但下一个答案是对的,也得1分。 IV.回忆能力(最高分:3分) 如果前次被测试者完全记住了3个名称,现在就让他们再重复一遍。每正确重复1个得1分。最高3分。 V.语言能力(最高分:9分) 1. 命名能力(0-2分):拿出手表卡片给测试者看,要求他们说出这是什么?之后拿出铅笔问他们同样的问题。 2. 复述能力(0-1分):要求被测试者注意你说的话并重复一次,注意只允许重复一次。这句话是“四十四只石狮子”,只有正确,咬字清楚的才记1分。 3. 三步命令(0-3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空白的平纸,要求对方按你的命令去做,注意不要重复或示范。只有他们按正确顺序做的动作才算正确,每个正确动作计1分。 4.阅读能力(0-1分):拿出一张“闭上您的眼睛”卡片给被测试者看,要求被测试者读它并按要求去做。只有他们确实闭上眼睛才能得分。 5. 书写能力(0-1分):给被测试者一张白纸,让他们自发的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并有意义。注意你不能给予任何提示。语法和标点的错误可以忽略。 6.结构能力(0-1分):在一张白纸上画有交叉的两个五边形,要求被测试者照样准确地画出来。评分标准:五边形需画出5个清楚地角和5个边。同时,两个五边形交叉处形成菱形。线条的抖动和图形的旋转可以忽略。 最高得分为30分,分数在27-30分为正常,分数<27为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严重程度分级方法:轻度,SECC≥21分;中度,SECC 10-20分;重度,SECC≤9分。

康复护理学(5.3.2)--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学》习题作业 第五章 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吞咽障碍 2.体位引流 一、填空题: 1.吞咽训练主要是对咽部进行 与 训练。 2.狭义的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 、 、的活动。 3.正常的吞咽过程可分为 、 、 。 4.体位排痰训练的目的是促进排痰, ,促进肺膨胀, ,预防肺部并发症。 5、缩唇呼吸法的训练要领是用 吸气,同时闭嘴;强调 呼气;吸呼时间比为 。 6. 指导偏瘫患者穿脱衣服时,应遵循先穿 ,后脱 原则。 7.腹式呼吸法的训练要领是思想集中,肩背放松、先 后 ,吸鼓呼瘪,呼时经 ,吸时经 ,细呼深吸,不可用力。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吞咽训练方法可以提升咽喉部 。 A.门德尔松手法 B.声门上吞咽 C.呼吸训练 D.吞咽与空吞咽交替 2.慢阻肺患者进行缩嘴呼吸训练,吸呼比率为 。 A.1:2-1:3 B.1:2-1:4 C.1:3-1:2 D.1:4-1:2 3.穿脱衣服训练的护理要点中错误的是 。 A.穿衣服时应先穿健侧后穿患侧

B.脱衣服时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C.为操作方便,将衣服上的纽扣换成尼龙搭扣 D.裤带换成松紧带 4.下列哪项不是ADL训练的内容 。 A.交谈 B.穿衣 C.园艺活动 D.棋牌活动 5.某慢阻肺患者病变部位在右侧肺下叶,其体位引流时可摆放的体位是 。 A.右侧卧位 B.左侧卧位 C.头高足低 D.俯卧位 6.关于呼吸训练的目的以下不正确的是 。 A.改善心理状态 B.增强呼吸功能 C.提高活动能力 D.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7.吞咽训练主要对咽部进行 。 A.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 B.舌肌与咀嚼肌训练 C.发音器官训练 D.颊肌与喉部训练 8.吞咽障碍最常见和最大的威胁是 。 A.营养不良 B.感染 C.误咽 D.低蛋白血症 四、问答题 1、简述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目的。 2、简述呼吸训练的注意事项。 3、简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目的。 4、简述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内容。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进展 岳鹏 尚少梅 刘宇 王志稳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100083)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5)0920806203 作者简介:岳鹏(1980—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 ),是 老年人常见的以多维性认知功能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AD 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5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为5%,85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为20%[2]。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AD 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3]。笔者就A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对患者本人和照顾者负担的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等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便为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评估AD 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 A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 AD 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力、定向力和 言语能力的障碍为主。患者首先表现为近记忆受损,逐渐累及到远期记忆[4]。在疾病早期,有关物体命名和人物识别方面的功能减退不明显[5],病情严重时出现视空间定向力障碍,如外出迷路或者不认家门,不能画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等;时间定向力方面的障碍亦较为明显[4]。语言功能障碍在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不能讲完整的语句、语量减少、找词困难,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错语症、交谈能力减退、阅读理解受损,但朗读能力可相对保留,最后可表现为完全失语[2]。由此可见,AD 患者的认知损害尽管广泛,但并非全面、均一、同步的损害[5]。2 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影响2.1 A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 响 社会功能的总体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因为某些认知功能对于最低限度地适应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6]。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测试确定为轻、 中、重度的AD 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The Activi 2 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DL 测试得分亦逐渐增加[7]。探讨认知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发现MMSE 和ADL 得分呈高度负相关(r =-0.62),即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8,9]。其中定向力、言语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识记与回忆[7]。有研究表明[10],在同期(12个月)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AD 患者(MMSE ≤18分)比认知功能障碍轻微(MMSE ≥19分)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得更快。重度AD 患者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已完全不具备执行日常生活的能力[11]。不同类型的痴呆中,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一种平行关系;认知功能从好至差依次是早老性痴呆(SDA T )-血管性痴呆(VD )-混和型,日常生活能力从好至差依次是混合型-SDA T -VD [12]。2.2 A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异常行为的影响 MMSE 得分和异常行为问卷得分呈负相关,说明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发生异常行为的频率越高,程度越严重[13]。AD 患者徘徊行为量表得分与MMSE 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发生徘徊行为的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14]。早老性痴呆患者的异常行为问题与认知功能障碍呈平行关系,而混合型痴呆病人二者无平行关系[15]。总之,大多数研究表明,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出现异常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3]。2.3 A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16],认知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7]。AD 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社会功能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18]。Logsdon 等[19]探讨了AD 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认知损害的后两年内,老年人的ADL 显著下降。患者因情景记忆、视空间技能及操作速度等方面表现出认知心理改

2020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2020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全球卒中患病率为502.3/10万,年发病率为257.96/10万,病死率为88.41/10万,而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病死率为114.8/10万,且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性疾病。卒中等脑血管病常导致认知损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痴呆原因。 PSCI特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是VCI的一个重要亚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同A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相比,PSCI有其自身特点,如斑片状认知缺损、病程波动性等,其中可预防和可治疗性是PSCI的一个重要特点。2015世界卒中日宣言明确提出“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的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也倡导将卒中和痴呆整合的干预策略。 在过去30年间,国内外学者通过对VCI的临床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诊疗指南,如我国学者编写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卒中后认

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9)等。当前对我国PSCI的研究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本次中国卒中学会圆桌会议召集从事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同行,对我国PSCI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标准、生物标志物、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未来探索重点进行商讨,推动实现PSCI可防可治的目标。 1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和挑战 我国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疾病负担沉重,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患病率为1.50%,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而6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总体患病率为20.8%,其中脑血管病和血管危险因素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占所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2.0%。目前我国尚无关于PSCI发病率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3年国内PSCI流行病学特征系统评价表明,卒中后3个月内PSCI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的发病率分别为56.6%和23.2%。2015年,一项我国北京和上海社区人群的研究报道,依据MoCA量表、MMSE量表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PSCI的总体患病率高达80.97%,其中PSCI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患者占48.91%,PSD患者占32.05%。国际上PSCI研究报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为19.3%-96%。伴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卒中后生存

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发展和护理体会33

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发展和护理体会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的患病人口呈上升趋势,不仅 给患者自身健康带来威胁,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有 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延缓和控制痴呆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本概念;分型;分期 ;护理; 1.认知功能障碍概念:认知功能障碍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 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从简单的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 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执行功能指的是有效地启动并完成自己的决定的、有目的活动能力。执行功能是种复杂的过程,含有计划、启动有效的活动及自我 调整等内容,涉及到计划、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和判断等。认知功能 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损害,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认 知功能障碍又称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失或认知残疾。 2.临床分型: 2.1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 障碍,但个体的社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亦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 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故可分MCI为两型:a遗忘型(MCI)是经典的定义,包括单纯记忆损害和记忆伴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两种,主要指AD的前期。b非遗忘型,包括单个非记忆域损害和多个非记忆域损害,可能是多种痴呆的前期表现。MCI也可根据病因分为变性性、血管性等。 2.2痴呆:常见的病因分型,可分为变性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D)、炎症 性痴呆、感染性痴呆、肿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其中AD、VD和混合型痴呆 是临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痴呆类型 2.3混合型痴呆:指AD与VD同时并存,经典表现是AD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出 现快速起病的新的认知功能损害。 3.分期:以AD分型为例,按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3.1早期:表现为活动减少,易疲劳、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 下降、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表现不易辨别,常被认为神经症或正 常老化。 3.2中期:出现典型的痴呆症状,包括定向力障碍,尤以时间定向障碍最为 多见,随着病情发展,地点人物定向也减退,记忆力障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此期患者大多伴有幻觉或妄想,以幻视、幻听和被窃妄想最为多见,情绪改变易 较常见。 3.3晚期:则全面智能障碍,卧床、无自主运动,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完全丧失,情感淡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常伴大小便失禁,最终因并发症导致 死亡。 4.护理 4.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针对MCI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积极监测血压,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血管疾病,养成良好的健 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4.2认知功能训练:对于痴呆患者,护士应根据认知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操作 技术,帮助患者进行记忆训练、健脑眼动训练,如猜谜语、下棋、游戏棒、手指操,鼓励病人多与亲属交流,参加集体活动。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神经心理的评价,影像学的评价 北京协和医院高晶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见诸各类杂志。对可贵的病人资源进行研究时注意系统的可靠的评价方法,会让我们的研究增值。 一、概述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执行功能,语言,视空间,以及记忆。另外还要评价情绪以及病前状态。检查项目的确定分为初级快速筛查(五分钟),临床筛查(三十分钟)以及研究应用(六十分钟)三类。 测验的基本原则仍然是环境安静,病人没有抑制性的心理,意识清楚是最基本的前提。测查用的量表要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常模,那种将国外量表翻译过来使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应该注意的是每个相关功能的检查应该进行2-3个不同的检测。许多神经心理检查汇同时涉及多项认知功能,常常只是侧重点不同。 二、初步筛查: 一般5-10分钟完成。MMSE有我国的常模并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它只是一个初级筛查测验,用这项测查作研究是不合适。而且MMSE对于文化背景不同,敏感性差别很大。如:高文化的假阴性多,地文化的假阳性多。另一个,目前应用较多,更敏感的测查是MoCa测验,此项检查涉及认知功能项目多,敏感性远远超出了MMSE。但是目前在中国只是处于无本地常模状态,其中的有些项目需要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替换,如命名中的犀牛,记忆测查中的教堂,天鹅绒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远不如礼堂,宾馆,丝绸等。但是此项测查可能会替代MMSE成为主要的筛查测验。这些量表可以作为门诊医生的初步诊断是筛查选择。接龙测验

也可以作为一项筛查补充测验。如果要对病人同时进行MMSE和MoCa测验,那么应该注意时间间隔,间隔最好一天,至少要一小时以上。对于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因为其突出的执行功能障碍,Benton视保持也可以作为一项筛查的补充测验。 三、临床检查: 一般要30分钟完场,是要得到更多更确实的认知功能问题。基本的背景要有MMSE的分数,另外顾及执行功能、视空间、语言、学习记忆,精神情绪,以及病前状态等。基本的内容应包括词语流畅性,数字符号测验(韦氏智力测查的子项目),修订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R-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在我国可以选用中科院心理所许淑莲教授的临床记忆量表中的联想学习测验。另外,抑郁的客观评价可选用CES-D。另外要通过病人的身旁人调查病人的病前状态,可以选用16项情况问卷(16-item informant questionnaire for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得到信息。接龙测验A和B可以作为补充测验。CAMCOG(Cambridge Examinationg for Mental Disorder of the Elderly)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临床检查项目:10个子项目涉及了认知功能的定向,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记忆(长时的,短时的),注意,计算,运用,概念推理,以及抽象知觉等。 四、研究检查:一般要60分钟,仔细地分项测查认知功能得到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血管病相关的认知功能。 (一)执行功能的检查:语义性词语流畅性和字母的流畅性是最常用的检查:如60秒内或30秒内叙述动物的名字;2组不相关的三个字的复述,所选单字的应用频率应该与英文字母CFL 和PRW 相同。另外用于执行功能检查的项目是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符号测验。接龙测验A接龙测验B也是重要的选择。STROOP测验,画钟测验。向前或向后的数字广度。 (二)视空间检查:Rey osterreith comples figure copy 用36点计分法。线段方向判定测验(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以及面孔再认都是可用的检查。视觉忽视也是视空间检查中的重要现象的检查常用线段等分测验,自由画图:华中菊花房子等,临摹,以及行为注意测验中的划消测验(B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视觉记忆的测查可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