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库存管理要求

血液库存管理要求
血液库存管理要求

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医联体

血液库存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血液库存管理,经对我院前3年的临床血液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现确定我院血液储量预警如下:

一、血液储存状态分级及预警线设置

1.根据我院用血量实际情况输血科(血库)储备三到五个单位的血量,A型(+)、B型(+)、O型(+)各种血型分别储存至少一个单位,AB型(+)及各类稀有血型不备库,与泉州市中心血站签订供血协议,随用随取。

2.临床如需要输血,输血科及时与血站沟通,血站电话22110316/22110321。

二、输血科应及时与血站沟通,如血液库存紧张,及时启动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1、库存积压,输血科(血库)应根据临床需求短期放开血液使用量。

2、库存正常,输血科(血库)按常态供应血液。

3、库存偏少,输血科(血库)应密切关注用血量的变化,适当增加血液储存量,并及时与血站联系加大供应量。

4、库存紧缺,输血科(血库)应尽快启动血液供应控制机制,对择期手术等非急救用血情况及时与相关临床科室沟通,建议暂缓或推迟手术,并及时与血站联系供血。

5、严重短缺,输血科应迅速启动血液供应应急预案,采取血液调

配等措施补充库存。

三、今后每年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我院血液库存量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泉州市泉港去医院检验科/血库

2017年3月

血液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1、目的 本制度规定了输血科各种血液成分库存量的高、低限度,既能保证临床血液供应,又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血液过期报废,合理安排报血计划和控制临床用血。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在库各种血液成分的管理。 3、职责 3.1值班岗位人员负责本程序的具体实施,完成血液库存管理; 3.2值班岗位人员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向新乡市中心血站按规定时间报用血计划。 3.4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4、工作程序 4.1各类血液成分的库存量标准 4.1.1红细胞库存限值(U)见表 14-1(以每天早8点计算库存量为准) 表1 红细胞库存限值 血型高库存最佳库存低库存一级应急库存二级应急库存 A >7 3~4 1 2-3 <2 B >7 3~4 1 2-3 <2 O >7 3~4 1 2-3 <2

AB >3 1 2 0 4.1.1.1低库存的血液量维持大约1d的用血量,从此时起停止临床申请量大于4U的择期手术。及时与临床沟通并积极与血站联系血源; 4.1.1.2一级应急库存血液维持约1d用血量,位于警戒线,酌情控制申请用血的择期手术,并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以及输血量。及时向科主任汇报,联系血源; 4.1.1.3二级应急库存的血液维持约1d用血量,停止所有择期手术,只保证急诊用血,严格控制常规治疗输血。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向院主管部门汇报、备案,由医院主管部门协调、落实血源。 4.1.2冰冻血浆库存限值(ml)见表14-2表 14-2 冰冻血浆(毫升) 库存限值 血型高库存低库存 A 2500 400 B 2500 400 O 2500 400 AB 2000 200 冰冻血浆在低库存时值班人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严格控制血浆的输注,以免在血浆置换、急诊抢救等过程中供应不足。特殊情况需向科主任请示批准后方可发放,并做好各种应急措施。 4.1.3 血小板及冷沉淀库存:原则上无库存,根据临床申请情况适量库存满足临床需求又要防止过期浪费。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一、血液预订管理 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每周3次向保定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保定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就是否合格,血袋就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就是否清晰、内容就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与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4-5℃保存,血浆与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与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与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与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与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领血、发血出库管理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输血科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 3、输血科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保存方法、保存条件及质量监控要求,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成分入库后、发出前的整个保存过程中。 3职责 3.1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3.2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4工作制度 4.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存区域除本 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4.2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内安全,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水淹等工作。 4.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做为它用,待检血液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4.5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检查贮血冰箱及温控系统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4.6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4.7各种血液制品标准保存条件。 4.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分别保存在 2?6 °C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2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25 C以下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3冷沉淀存放于-30 C以下有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7.4血小板(机采)保存于22 ± 2 C的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

4.8血液制品正常保存状态 4.8.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标识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凝块、气泡、渗漏 及冰冻等状况。 4.8.2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呈冻实状态,标识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4.8.3液态保存血小板标识清楚,外观呈淡黄色雾状、无凝集、无纤维蛋白析出和气泡,血袋无破损。 4.9冰箱温度每天记录四次冰箱温度,并随时观察冰箱情况。 4.10血液制品的存放 4.10.1按照不同储存要求将不同血型的全血和成分血分别在单独储血设备内存放,并对每一个储血设备进行明显标识。 4.10.2血液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4.10.3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按时间次序竖直摆放在冰箱内的储血筐中,不得紧密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时查找。 4.10.4冰冻血浆、冷沉淀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低温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10.5单采血小板应单层、整齐摆放在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不得紧密堆积。 4.11库存血液配发原则 4.11.1值班人员每天应及时作废过期的配血记录,选择可供配血的血液记录时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 4.11.2血液发放时也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以确保库存血液得到合理周转,既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血液,又避免血液浪费。 5 相关文件 5.1《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 5.2《交叉配血管理程序》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2、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九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核查。 3、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科主任批准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每张申请单只能预约一天的用血量,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择期手术病人用血量预计大于2000mL以上者,提前2天送血样和输血申请单到输血科,并报送医务科审批。 4、预定计划3天内有效,如需改期需重新预定。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5、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6、AB型血、血小板、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输血科不储血。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7、急诊用血和没有预约的用血,申请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是否有库存血,若无库存血,由医师完成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完善申请单、输血四项化验单、血型化验单)。输血科派专人去血液中心取血或由血液中心派人紧急送血,所需车费由受血者负担,主管医师必须向受血者或其家属、陪人作好解释工作,确保有关费用的及时收取、取血工作的顺畅。若出现逃费情况,从申请者劳务费中扣除。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8、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

血液储存要求

WS 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 .、八、- 刖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4.1.7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福建省血液中心、北 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力行、孟忠华、钱开诚、衣梅、郭永建、王鸿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液的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03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储存设备storage device 用于血液储存的仪器或装置。 3.2 保存期storage period 血液在适宜条件下适合人体输注的最长储存期限。 3.3 隔离quarantine

将不合格、待检、质检、报废等血液与合格血液区分,并储存于特定区域,置以 清晰的提示标识(计算机信息和实物),杜绝实物与实物之间、实物与信息之间、 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混淆。 3.4 密闭系统closed system 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其内容物在分离、分装等处置过程中与系统外部环境完全阻隔。无菌导管连接仪将数个密闭系统经无菌高频热合成新的系统,并经检查连接无误后,该新的系统仍为密闭系统。 3.5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密闭系统在血液分离等处置过程中被开放、暴露于局部100级洁净度的环境后再行密闭的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 3.6 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 采用物理的方法在全血的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一年保存期满后的血浆。 4血液储存设施 4.1血液存放区 4.1.1 血液存放区连续储存血液》24 h时,应有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备。 4.1.2血液存放区的空间应满足整洁、卫生和隔离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盗、防 鼠等安全设施。 4.1.3血液存放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光源。 4.1.4血液存放区应分别设置待检测血液隔离存放区、合格血液存放区和报废血 液隔离存放区,标识清晰、明确。 4.1.5血液和血液成分应储存于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 4.1.6血液储存设备应有可视温度显示,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 4.1.7监控血液储存设备的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 置,有24 h连续温度监测电子记录。

血液储存要求

W S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福建省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力行、孟忠华、钱开诚、衣梅、郭永建、王鸿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液的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03 常用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储存设备storage device 用于血液储存的仪器或装置。 保存期storage period 血液在适宜条件下适合输注的最长储存期限。 quarantine 将不合格、待检、质检、报废等血液与合格血液区分,并储存于特定区域,置以清晰的提示标识(计算机和实物),杜绝实物与实物之间、实物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混淆。 密闭closed system 一次性血袋系统,其内容物在、分装等处置过程中与系统外部完全阻隔。无菌导管连接

仪将数个密闭系统经无菌高频热合成新的系统,并经检查连接无误后,该新的系统仍为密闭系统。 open system 密闭系统在血液分离等处置过程中被开放、暴露于局部100级洁净度的环境后再行密闭的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 冰冻frozen plasma 采用物理的在全血的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一年保存期满后的血浆。 4 血液储存设施 血液存放区 血液存放区连续储存血液≥24 h时,应有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备。 血液存放区的空间应满足整洁、卫生和隔离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盗、防鼠等安全设施。血液存放区应有足够的照源。 血液存放区应分别设置待检测血液隔离存放区、合格血液存放区和报废血液隔离存放区,标识清晰、明确。 血液和血液成分应储存于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 血液储存设备应有可视温度显示,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 监控血液储存设备的自动温度管理系统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有24 h连续温度监测记录。 血液储存温度的监控 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h监测记录温度1次。 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温度2次,2次记录间隔8h以上。 血液储存设备的温度监控记录至少应保存到血液发出后1年,以保证可追溯性。 5 全血与去全血 全血 储存温度:2℃~6℃。

药店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全

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一)质量副总经理职责 1、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协助总经理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等及有关法律、法规,对血液制品的经营行使质量否决权。 2、负责建立有效的质世管理体系,并使血液制品的经营符合GSP相关规程。 3、牵头组织编制和修订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并监督该制度在日常经营工作中的实施,确保血液制品质量管理制度幕到实处。 4、指导质验收、养护和质查询工作,接受企业内部有关血液制品的质技术问题咨询。 5、重视公司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开展质量管理教育,培养企业质量管理队伍,奠定质量管理基础。 6、处理公司日常经营中涉及血液制品质管理的一切事务。 (二)质管部经理职责 1、在质量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协助质量副总经理认真贯彻各种有关药品质量的政策、法规等,全面负责血液制品经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 2、组织制定和修订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经营各环节的操作程序,经总经理及质量副总经理签裴颁发后负责组织实前并检查监督。 3、指导各部门实施各项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 4、负责协调部门之间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5、负责血液制品首营品种、首营企业的审批。 6、负责主持血辖制品质量分析和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 7、负贵血液制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处理及报告工作。 (三)质量管理员职责 1、依据血液制品经营管理制度,制定本部门的血液制品质量工作计划,并协助部门领导组织实施。 2、负责定期检在血液制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 3、负责处理血液制品质查询事务,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出原因并迅速予以答复解央,填写质量查询登记表。 4、负责血液制品质信息的管理工作,经常收集有关血液制品质量的意见及建议,组织传递反馈。 5、负责不合格血液制品报损前的审核及报废处理的监督工作。 6、收集、保管好血液制品的质量比文件、档案资料,督促各岗位做好各种台账、记录,保证血液制品质地管理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7、及时填报血液制品质量统计报表和各类质信息处理单。 二、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一)血掖制品购进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血液制品的采购,保证所购血液制品质量合格。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液制品的采购进货。 3.责任人:采购员、质量管理员。 4.规定内容: 4.1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血液制品购进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把好血液制品购进质地关。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一、血液预订管理 1. 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每周3次向保定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保定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4-5℃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

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领血、发血出库管理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输血科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 3.输血科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

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规章制度

1.依据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建立此制度。2.目的 维持合理血液库存,保障特殊情况紧急用血需求。 3.范围 适用于我院血液库存动态预警。 4.内容 4.1 输血科应统计分析近期和历史上同期临床用血情况,适时向吉林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计划。 4.2 维持血液最佳库存量,正常情况下,应使库存达到周用血量的60%。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需求,避免出现偏型短缺和过期浪费。 4.3 血液出库时,一般应遵循“先入先出”原则,避免血液因过期而浪费。 4.4 当血液库存接近或低于警戒值时,应及时联系吉林市中心血站,补充血液库存。 4.5 当吉林市中心血站库存紧张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补充库存时,输血科应根据吉林市中心血站发布或通告的预警信息,结合我院计划用血情况和库存情况,汇总分析后,及时向医务科汇报。

4.6 经医务科审订后,及时通过院内网、QQ群、电话通知等多渠道向临床科室通告血液库存预警信息(主要用血科室应通知到科室负责人)。 4.7 启动血液库存紧张应急预案,暂停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安排,全力保障在院患者急救用血需求,必要时与临床医生协商后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 4.8 血液库存预警分为三级。 4.9 发布预警信息时采用颜色预警: 4.9.1 绿色“”代表当前血液库存充足,达到或超过周用血量30%,能够满足临床正常备血和特殊情况紧急用血需求。 4.9.2 橙色“”代表当前血液库存不足,未达到或超过周用血量30%,无法立即补充库存。无法满足临床正常备血需求,仅能满足临床特殊情况紧急用血需求。 4.9.3 红色“”代表当前血液库存严重不足,低于周用血量10%,无法满足临床正常备血和特殊情况紧急用血需求。 5.相关文件 血液库存紧张应急预案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 6.相关记录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血液储存要求

WS 399-2012 血液储存要求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4.1.7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福建省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力行、孟忠华、钱开诚、衣梅、郭永建、王鸿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液的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储存设备 storage device 用于血液储存的仪器或装置。 3.2 保存期 storage period 血液在适宜条件下适合人体输注的最长储存期限。 3.3 隔离 quarantine 将不合格、待检、质检、报废等血液与合格血液区分,并储存于特定区域,置以清晰的提示标识(计算机信息和实物),杜绝实物与实物之间、实物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混淆。

3.4 密闭系统 closed system 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其内容物在分离、分装等处置过程中与系统外部环境完全阻隔。无菌导管连接仪将数个密闭系统经无菌高频热合成新的系统,并经检查连接无误后,该新的系统仍为密闭系统。 3.5 开放系统 open system 密闭系统在血液分离等处置过程中被开放、暴露于局部100级洁净度的环境后再行密闭的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 3.6 冰冻血浆 frozen plasma 采用物理的方法在全血的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一年保存期满后的血浆。 4 血液储存设施 4.1 血液存放区 4.1.1 血液存放区连续储存血液≥24 h时,应有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备。 4.1.2 血液存放区的空间应满足整洁、卫生和隔离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盗、防鼠等安全设施。 4.1.3 血液存放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光源。 4.1.4 血液存放区应分别设置待检测血液隔离存放区、合格血液存放区和报废血液隔离存放区,标识清晰、明确。 4.1.5 血液和血液成分应储存于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 4.1.6 血液储存设备应有可视温度显示,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 4.1.7 监控血液储存设备的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有24 h连续温度监测电子记录。 4.2 血液储存温度的监控 4.2.1 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h监测记录温度1次。 4.2.2 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温度2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 1输血科要保证24小时值班,及时做好临床紧急用血的联系工作。 2输血科要按照要求贮备各种血液制剂,保证常规用血3天的用血量。库存血液不足时,值班人员应当采取最快捷的方式保证血液及时入库。 3患者病情允许40min后输血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1接诊医师及时、正确地判断病情,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 及时进行血型(ABO、RhD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三项)检查,同时 开《临床输血申请单》。 3.2护士根据医嘱抽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 3.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和交叉 配血的血样送到输血科。 3.4输血科工作人员自接到患者标本30分钟内出血型结果,并 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3.5对于常见血型(主要指RhD(+)和不规则抗体筛查(-) 的A、B、O或AB型),输血科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时进行 交叉配血,并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4患者病情允许20min后输血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4.1接诊医师及时、正确地判断病情,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 及时医嘱进行血型(ABO、RhD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三项)检查, 同时开《临床输血申请单》。 4.2护士根据医嘱抽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

4.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送到输血科。 4.4输血科工作人员自接到患者标本15分钟内报告ABO血型和RhD血型结果,并据此初步进行交叉配血,相合时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取血,并注明抗体筛检待查。 4.5发血后,再及时进行抗体筛检,如果抗体筛检结果阳性,并微柱法复检交叉配血结果阳性时,应及时通知临床用血科室停止输血。同时,及时筛选库存血液,找到相合的血液。没有相合血液时,应联系血液中心进行筛选,并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5患者病情特别紧急,需要立即输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慎用): 5.1接诊医师及时、正确地判断病情,对于需要立即输血的患者,及时医嘱进行血型(ABO、RhD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三项)检查,同时填写或打印《临床输血申请单》,明确要求实施非同型输注,报请行政值班签字同意,并经输血科主任同意后方可实施。护士根据医嘱抽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 5.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血样送到输血科。 5.3输血科工作人员自接到患者标本,首选申请O型RhD阴性血液,若无,按照下表原则进行。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1.0目的: 根据临床用血的紧急程度,对临床用血申请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保证紧急或紧急用血的安全、有效。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临床用血的管理。 3.0制度要求: 3.1 临床用血申请根据紧急程度分为“特急”、“紧急”、“急用”、“预定”、“手术备血”、“预防性”六种。 3.2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用血的紧急程度。抢救病人需加盖“绿色通道”紧急章。 3.3当临床用血为“特急”用血时,以下制度适用: “特急”用血仅适用于大量失血,如不马上输血有死亡可能的 患者。 血液发放可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但临床医生要在输血申请单 上注明,并签字确认。输血科收到申请单后,立即发给同型红 细胞,并在发血单上注明“未配血”。对于未知血型的,可直接 发给O型红细胞。但输注前需抽取病人原始血标本,以便检测 病人血型。 血液发出后,输血科应尽快完成配血试验,如发现配血不合, 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容性输血。 3.4“紧急”用血适用于失血较多急需输血,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患者。可选用速度较快的交叉配血方法(凝聚胺法),要求在30分钟内发出第1袋血。 3.5“急用”适用于情况偏急,需要优先配血的患者,输血科可根据情况优先配血,配好即用。 3.6“预定”适用于择期手术或计划用血的患者。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血液输用时间。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预定的时间前,完成血液相容性检测。 3.7“手术备血”适用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单》时,需注明手术时间。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保证血液库存量大于备血量,待临床医生通知确认需要用血时,即完成血液配发。心脏中心除外(处理方式同“预定”)。 3.8“预防性”适用于所有有输血可能的患者。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

18.0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保存方法、保存条件及质量监控要求,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成分入库后、发出前的整个保存过程中。 3 职责 3.1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3.2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4 工作制度 4.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4.2 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内安全,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水淹等工作。 4.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做为它用,待检血液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4.5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检查贮血冰箱及温控系统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4.6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4.7各种血液制品标准保存条件。 4.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分别保存在2~6℃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2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25℃以下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3冷沉淀存放于-30℃以下有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7.4血小板(机采)保存于22±2℃的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 4.8血液制品正常保存状态 4.8.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标识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凝块、气泡、4.8.2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呈冻实状态,标识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4.8.3液态保存血小板标识清楚,外观呈淡黄色雾状、无凝集、无纤维蛋白析出和气泡,血袋无破损。 4.9 冰箱温度每天记录四次冰箱温度,并随时观察冰箱情况。 4.10血液制品的存放 4.10.1按照不同储存要求将不同血型的全血和成分血分别在单独储血设备内存放,并对每一个储血设备进行明显标识。 4.10.2血液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4.10.3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按时间次序竖直摆放在冰箱内的储血筐中,不得紧密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时查找。 4.10.4冰冻血浆、冷沉淀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低温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10.5单采血小板应单层、整齐摆放在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不得紧密堆积。 4.11库存血液配发原则 4.11.1值班人员每天应及时作废过期的配血记录,选择可供配血的血液记录时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 4.11.2血液发放时也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以确保库存血液得到合理周转,既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血液,又避免血液浪费。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总5页)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保存方法、保存条件及质量监控要求,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成分入库后、发出前的整个保存过程中。 3 职责 3.1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3.2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4 工作制度 4.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4.2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内安全,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水淹等工作。 4.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做为它用,待检血液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4.5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检查贮血冰箱及温控系统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4.6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4.7各种血液制品标准保存条件。 4.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分别保存在2~6℃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2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25℃以下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4.7.3冷沉淀存放于-30℃以下有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7.4血小板(机采)保存于22±2℃的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 4.8血液制品正常保存状态 4.8.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标识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凝块、气泡、渗漏

及冰冻等状况。 4.8.2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呈冻实状态,标识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4.8.3液态保存血小板标识清楚,外观呈淡黄色雾状、无凝集、无纤维蛋白析出和气泡,血袋无破损。 4.9 冰箱温度每天记录四次冰箱温度,并随时观察冰箱情况。 4.10血液制品的存放 4.10.1按照不同储存要求将不同血型的全血和成分血分别在单独储血设备内存放,并对每一个储血设备进行明显标识。 4.10.2血液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4.10.3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按时间次序竖直摆放在冰箱内的储血筐中,不得紧密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时查找。 4.10.4冰冻血浆、冷沉淀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低温储血冰箱或冰柜内。4.10.5单采血小板应单层、整齐摆放在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不得紧密堆积。 4.11库存血液配发原则 4.11.1值班人员每天应及时作废过期的配血记录,选择可供配血的血液记录时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 4.11.2血液发放时也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以确保库存血液得到合理周转,既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血液,又避免血液浪费。 5相关文件 5.1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 5.2 《交叉配血管理程序》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规定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输血科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一、血液预订管理 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每周3次向保定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 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保定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4-5℃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 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领血、发血出库管理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输血科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 3.输血科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

临床紧急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是医疗急救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然而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可能出现由于缺血或疑难配血耽误抢救时间的情况。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与流程,以保证医院医务处、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在遇见突发性事件时,在血液缺乏的情况下,每位医务人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用血技术思路,积极为抢救患者赢得时机。 1、自然灾害和群发性事故而造成大量伤亡下,报院领导和医务处暂停我院择期手术用血和非抢救治疗用血,全力保证此类临床用血的同时紧急联系临汾血液中心调配血液。 2、ABO血型系统缺血时,按照我院血液紧张预案和使用输血科应急用血流程的规定,临床科室主任审批签字后报输血科,由输血科主任审批使用预警储备,然后由输血科报医务处备案。 3、疑难配血时,首先临床急抽配血标本送临汾血液中心配血,同时临床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扩容补充晶胶体液,保持血容量,同时术中采取低血容量稀释技术和血液回收技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赢得疑难配血时间和后续血液供应时间,保障患者安全。 4、Rh阴性稀有血型输血,由于Rh阴性稀有血型血源缺乏,我院没有库存,首先由输血科联系xx血液中心。 ⑴ xx血液中心库存有该类Rh阴性血时,由我院输血科紧急调配,同时临床术中应积极采取低血容量稀释技术和血液回收技术,以节约宝贵的Rh阴性血源。 ⑵xx血液中心库存无该类Rh阴性血时,临床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扩容补充晶胶体液,保持血容量。输血科向医务处汇报血液缺乏情况,同时告知临床抢救医生。 5、由于患者有抗-D,必须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Rh阴性红细胞,临床采取低血容量稀释技术和血液回收技术,可以输注Rh阳性献血员的血浆和冷沉淀。 6、患者如无抗-D,急诊抢救生命时,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可以启动相容性输注Rh阳性红细胞程序,采取Rh阳性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此时须采取以下措施: ①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并说明在紧急情况下输注的利与弊,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注明给患者带来的后果和并发症:第一,不会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第二,该类Rh阴性红细胞缺乏,不输Rh阳性红细胞危及生命,此时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输注Rh阳性红细胞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第三,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对没有生育过小孩的女性);第四,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而非输血治疗所能挽回时,不能借口归罪于输血治疗不当,知情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②临床科室主任和输血科主任签字认可。 ③医务处报批。

血液库存方案和预警机制

4.3.输血科血液库存方案和预警机制 4.3.1.目的确保血液库存量达到最佳值,避免出现偏型短缺和过期浪费。 4.3.2.处理原则遵循科学、合理、节约原则;遵循“先入先出”原则。 4.3.3.适用范围输血科血液库存和预警 4.3.4.职责 合理统计分析近期和历史上同期临床用血情况,适时向XXX血站上报用血计划,维持血液最佳库存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需求,避免出现偏型短缺和过期浪费。 4.3. 5.实施方案 4.3. 5.1.血液库存预警标准 根据多年来本院临床日常用血情况(日均红细胞类血液制品用血量分别为A 型XX U、B型XX U、O型XX U、AB型XX U),设定本科室血液制品三天最低库存预警 4.3. 5.2.血液预订管理 4.3. 5.2.1.当血液库存量低于预警标准或发生临床用血偏型时,根据近期和历史上同期临床用血情况,适时向XXX血站上报用血计划,并安排专职人员到XXX 血站领取血液,及时补充血液库存量。 4.3. 5.2.2.当临床需要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向临床医生、患者及患者亲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与XXX血站保持密切联系,确认取血时间。 4.3. 5.3.发血时,一般情况下应遵循“先入先出”原则,避免血液因过期而浪费。 4.3. 5.4.当XXX血站发布血液告急通知时,适时启动供血应急预案和向临床发步血液库存预警信息,并协助XXX血站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临床急救用血。 4.3.6.相关文件 4.3.6.1.血液入库、保存和出库操作规程 4.3.6.2.血液运输管理操作规程

4.3.6.3.供血应急预案 4.3.7.相关记录 4.3.7.1.血液入库、保存和出库记录4.3.7.1.血液转运记录 4.3.7.1.供血应急预案启动和实施记录

输血科和血库基本要求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T/CSBT 中国输血协会团体标准 T/CSBT1—2018 医疗机构输血科和血库基本要求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and blood bank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本稿完成日期:)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输血协会发布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定义 (1) 4组织与管理 (1) 5功能与任务 (2) 6设置与要求 (2) 7业务管理 (4) 8质量管理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仪器设备 (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从201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华信医院、航天中心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宫济武、柴庆波、白连军、赵国华、李淑萍、曹绪梅、曹晓明、纪宏文、曹永彤、李志强、秦莉、刘凤华、刘燕明。

《血液储存要求》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在上海市血液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状况

《血液储存要求》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在上海市血液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o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lood safety supervision at blood collection agencie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Shanghai by using "Standards for blood storage"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blood storage safety supervision. Methods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s and retrospective study of blood stored Regulations in 9 blood banks and 301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Shanghai from2008 to2015. Results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carried out 2574 times of bl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nd made a total of 12 blood safety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from2008 to2015,the punishment rate was 0.47%.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emphasize on the use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blood safety supervision & Suitable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