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三因素溷合方差分析简单效应简单简单效应多重比较语法.

(整理)三因素溷合方差分析简单效应简单简单效应多重比较语法.
(整理)三因素溷合方差分析简单效应简单简单效应多重比较语法.

概念笔记

Main effect 一个因素的独立效应,即其不同水平引起的方差变异。三因素的实验有三个主效应。把某一因素的一个水平同该因素的其他水平比较,不考虑其他因素。

Interaction 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A因素的作用受到B因素的影响,即有交互——two-way interaction. 当一因素作用受到另外两个因素影响,即三因素交互three-way interaction.

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3*2*2的混合设计

A3*B2*R2 【A, B为被试间因素】

需要分析的有——

A, B, R 各自主效应

二重交互作用,A*B, A*R, B*R

三重交互作用,A*B*C

结果发现,

A, B为被试间因素,交互作用SIG

当二重交互作用SIG,需要进行simple effect检验。A因素水平在B因素某一水平上的变异。A在B1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A在B2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B在A1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B在A2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B在A3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如果三重交互作用SIG,需要进行三因素的简单简单效应分析simple simple effect. 某一因素的水平在另外两个因素的水平结合上的效应

在A1B1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1B2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2B1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2B2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3B1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3B2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之后,如果三重交互作用显著,需要编辑语法,

得出三个因素各自的简单效应

某一因素在其他两个因素的某一实验条件内的简单效应检验

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应的会有3种简单效应检验结果

SPSS在输出简单效应检验结果的同时,也会报告多重比较结果,会有更直观的对比结果。

如果三重交互作用SIG,需要进行简单简单效应检验。

固定某两个因素水平组合,考察研究者最感兴趣的那个变量的效应。

MANOV A R1 R2 BY A(1,3) B(1,2)

/WSFACTORS=R(2)

/PRINT=CELLINFO(MEANS)

/WSDESIGN

/DESIGN

/WSDESIGN=R

/DESIGN=MWITHIN B(1) WITHIN A(1)

MWITHIN B(2) WITHIN A(1)

MWITHIN B(1) WITHIN A(2)

MWITHIN B(2) WITHIN A(2)

MWITHIN B(1) WITHIN A(3)

MWITHIN B(2) WITHIN A(3)

上述语法内容是检验被试内变量R在被试间变量A, B 上的简单简单效应。

如果想检验某一被试间变量A在被试内变量R和另一个被试间变量B上的简单简单效应MANOV A R1 R2 BY A(1,3) B(1,2)

/WSFACTORS=R(2)

/PRINT=CELLINFO(MEANS)

/WSDESIGN

/DESIGN

/WSDESIGN=MWITHIN C(1) MWITHIN C(2)

/DESIGN=A WITHIN B(1) A WITHIN B(2)

DA TASET ACTIVA TE DataSet2.

GLM V1C1 V1C2 V2C1 V2C2 BY SOA

/WSFACTOR=V 2 Polynomial C 2 Polynomial

/METHOD=SSTYPE(3)

/PRINT=DESCRIPTIVE ETASQ HOMOGENEITY

/CRITERIA=ALPHA(.05)

/WSDESIGN=V C V*C

/DESIGN=SOA.

GLM V1C1 V1C2 V2C1 V2C2 BY SOA

/WSFACTOR=V 2 Polynomial C 2 Polynomial

/METHOD=SSTYPE(3)

/PLOT=PROFILE(SOA*V*C C*SOA*V V*C*SOA)

/EMMEANS=TABLES(OVERALL)

/EMMEANS=TABLES(SOA) COMPARE ADJ(SIDAK)

/EMMEANS=TABLES(V) COMPARE ADJ(SIDAK)

/EMMEANS=TABLES(C) COMPARE ADJ(SIDAK)

/EMMEANS=TABLES(SOA*V)

/EMMEANS=TABLES(SOA*V*C) COMPARE (C) ADJ(SIDAK)

/EMMEANS=TABLES(SOA*V*C) COMPARE (V) ADJ(SIDAK)

/EMMEANS=TABLES(SOA*V*C) COMPARE (SOA) ADJ(SIDAK)

/PRINT=DESCRIPTIVE ETASQ HOMOGENEITY

/CRITERIA=ALPHA(.05)

/WSDESIGN=V C V*C

/DESIGN=SOA.

!一个被试内因素在另外两个因素组合条件下的简单简单效应检验语法如下所得结果与简单效应,多组比较结果一致

MANOV A V1C1 V1C2 V2C1 V2C2 BY SOA(1,3)

/WSFACTORS=V(2)C(2)

/PRINT=CELLINFO(MEANS)

/WSDESIGN

/DESIGN

/WSDESIGN= V WITHIN C(1) V WITHIN C(2)

/DESIGN=MWITHIN SOA(1) MWITHIN SOA(2) MWITHIN SOA(3).

!被试间因素在两个被试内因素上的简单简单效应语法如下所得结果与简单效应,多组比较结果一致

MANOV A V1C1 V1C2 V2C1 V2C2 BY SOA(1,3)

/WSFACTORS=V(2)C(2)

/PRINT=CELLINFO(MEANS)

/WSDESIGN

/DESIGN

/WSDESIGN=MWITHIN V(1) WITHIN C(1) MWITHIN V(2) WITHIN C(1) MWITHIN V(1) WITHIN C(2)

MWITHIN V(2) WITHIN C(2)

/DESIGN=SOA.

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语法相关内容

MANOV A LQ1 LQ2 BY A(1,3) B(1,2)

/WSFACTORS=LQ(2)

/PRINT=CELLINFO(MEANS)

/WSDESIGN

/DESIGN

/WSDESIGN

/DESIGN=A WITHIN B(1) A WITHIN B(2).

DA TASET ACTIVA TE DataSet1.

GLM LQ1 LQ2 BY B A

/WSFACTOR=LQ 2 Polynomial

/METHOD=SSTYPE(3)

/POSTHOC=B A(SIDAK)

/PRINT=DESCRIPTIVE ETASQ HOMOGENEITY

/CRITERIA=ALPHA(.05)

/WSDESIGN=LQ

/DESIGN=B A B*A.

!多重比较

GLM LQ1 LQ2 BY B A

/WSFACTOR=LQ 2 Polynomial

/METHOD=SSTYPE(3)

/POSTHOC=B A(SIDAK)

/PLOT=PROFILE(B*A*LQ B*LQ*A LQ*B*A)

/EMMEANS=TABLES(OVERALL)

/EMMEANS=TABLES(B*A)

/EMMEANS=TABLES(B*A*LQ)

/EMMEANS=TABLES(B*LQ)

/EMMEANS=TABLES(A*LQ)

/EMMEANS=TABLES(B) COMPARE ADJ(SIDAK)

/EMMEANS=TABLES(A) COMPARE ADJ(SIDAK)

/EMMEANS=TABLES(B*A*LQ) COMPARE (A) ADJ(SIDAK) /EMMEANS=TABLES(B*A*LQ) COMPARE (B) ADJ(SIDAK) /EMMEANS=TABLES(B*A*LQ) COMPARE (LQ) ADJ(SIDAK)

/PRINT=DESCRIPTIVE ETASQ HOMOGENEITY

/CRITERIA=ALPHA(.05)

/WSDESIGN=LQ

/DESIGN=B A B*A.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 ,单位:。 注意: (1)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上可能是的(填“相等”或“不等”),但各反应速率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明具体物质; (2)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等于之比;(3)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常用“三段式”方法。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如Na、Mg、Al与水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Al。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可从分子碰撞理论解释(充分接触和有效碰撞): (1)浓度: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注意:纯固体、纯液体的浓度看作常数,故其反应速率与其用量无关。 (2)温度: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 (3)压强: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注意:①压强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②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4)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时,固体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5)催化剂:其它条件相同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大部分加快反应速率。 (6)其他外因:光波、电磁波、放射线、超声波和溶剂等。 6.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2O3 + 2HCl →2NaCl + S↓+SO2↑+H2O, Na2S2O3,还原剂是Na2S2O3,氧化产物是SO2,还原产物是S。 例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计算与大小的比较) 1.对于反应A2(g)+3B2(g)2AB3(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A.v(A2)=0.6 mol/(L·s) B.v(B2)=2.7 mol/(L·min) C.v(AB3)=12 mol/(L·min) D.v(A2)=6 mol/(L·min) 例2.(“三段式”法计算反应速率、转化率等) 2.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a Q(g),2 min 后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2 mol·L-1 C.Y的转化率为60% D.反应速率v(Y)=0.3 mol·(L·min)-1 1

三因素混合方差分析事后简单效应多重比较语法

概念笔记 Main effect 一个因素的独立效应,即其不同水平引起的方差变异。三因素的实验有三个主效应。把某一因素的一个水平同该因素的其他水平比较,不考虑其他因素。 Interaction 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A因素的作用受到B因素的影响,即有交互——two-way interaction. 当一因素作用受到另外两个因素影响,即三因素交互three-way interaction. 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3*2*2的混合设计 A3*B2*R2 【A, B为被试间因素】 需要分析的有—— A, B, R 各自主效应 二重交互作用,A*B, A*R, B*R 三重交互作用,A*B*C 结果发现, A, B为被试间因素,交互作用SIG 当二重交互作用SIG,需要进行simple effect检验。A因素水平在B因素某一水平上的变异。A在B1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A在B2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B在A1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B在A2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B在A3水平上的简单效应 如果三重交互作用SIG,需要进行三因素的简单简单效应分析simple simple effect. 某一因素的水平在另外两个因素的水平结合上的效应 在A1B1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1B2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2B1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2B2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3B1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在A3B2水平结合上,R1 与R2 差异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之后,如果三重交互作用显著,需要编辑语法, 得出三个因素各自的简单效应 某一因素在其他两个因素的某一实验条件内的简单效应检验 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应的会有3种简单效应检验结果 SPSS在输出简单效应检验结果的同时,也会报告多重比较结果,会有更直观的对比结果。 如果三重交互作用SIG,需要进行简单简单效应检验。 固定某两个因素水平组合,考察研究者最感兴趣的那个变量的效应。 MANOV A R1 R2 BY A(1,3) B(1,2) /WSFACTORS=R(2) /PRINT=CELLINFO(MEANS) /WSDESIGN /DESIGN /WSDESIGN=R /DESIGN=MWITHIN B(1) WITHIN A(1) MWITHIN B(2) WITHIN A(1) MWITHIN B(1) WITHIN A(2) MWITHIN B(2) WITHIN A(2) MWITHIN B(1) WITHIN A(3) MWITHIN B(2) WITHIN A(3) 上述语法内容是检验被试内变量R在被试间变量A, B 上的简单简单效应。 如果想检验某一被试间变量A在被试内变量R和另一个被试间变量B上的简单简单效应MANOV A R1 R2 BY A(1,3) B(1,2) /WSFACTORS=R(2) /PRINT=CELLINFO(MEANS) /WSDESIGN /DESIGN /WSDESIGN=MWITHIN C(1) MWITHIN C(2) /DESIGN=A WITHIN B(1) A WITHIN B(2)

最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6.1 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 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第六章《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的第一节——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第二课时)。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与进程的入门性知识。由于本课题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在学科内的延伸,定性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知识要点。因而,从学生认知和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说,这个课题的内容不容易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认知冲突。所以本课时的设计尝试着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自主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近距离地做一次科学探究方法上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初步知道怎样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定性观察、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3)亲历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增强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能得出正确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素养。 (2)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养成尊重事实、按化学规律办事的求实态度,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2、实验方案设计(如何体现控制变量法)。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M. A. K. Halliday,1925--),英国语言学家。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青年时期在英国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士学位。1947年至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深造,导师为罗常培先生;1949年至1950为攻读现代汉语转入岭南大学,跟随王力先生学习。回国后,跟随剑桥大学弗思(Firth)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55年完成了对用我国14世纪北方官话译述的《元朝秘史》一文的语言学分析,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先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任教。1963年韩礼德担任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主持多项对英语研究和教学工作,1973年到1974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员,1974年到1975年任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教授,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筹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年12月退休。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思派"的领袖。他的学术思想,受弗思和马林诺夫斯基影响很深,在60年代后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和美国S.拉姆的"语言层次和体系"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说。韩礼德的代表性著作有《语言功能探索》(1973)、《语言的系统和功能》(1976)、《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1978)和《功能语法导论》(1985/1994/2004)。韩礼德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纯形式理论。世界各地围绕着韩礼德已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队伍,他的理论对我国语法研究的影响也已日渐加深。 从韩礼德对语言学和语言的一些基本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贯穿于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核心,最主要有六点: 1、纯理论功能的( metafunctional )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论功能包括三方面: (1)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logical)功能,即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 功能。 (2)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须是反映人与人间的关系。这个纯理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 功能。 (3)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的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这就是语篇(textual)功能。语篇功能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是说话人只产生与语境相一致的语篇。 上述三种功能用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指说话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察)“闯入者”的功能(只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衔接性)。韩礼德认为心理语言学可能会强调概念功能,社会语言学会强调人际功能,但他本人坚持这三个纯理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问题。

语言学流派 系统 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学派 语言学,流派,功能学派,系统 系统功能学派的兴起,与整个语言学的功能主义思潮有关。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指的是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在这个学术思潮中,有几个主要的学派影响比较大,它们是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 布拉格学派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个功能主义学派,它所说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以及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伦敦学派的兴起稍为晚一点,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韩礼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表了很多著述,建立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独树一帜的的学派。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语言学家门每年举行一次系统理论讨论会。第一届至第八届在英国召开。随着影响的扩展和队伍的扩大,1982年第九届年会在加拿大召开,这标志着该学派的理论已具有国际影响。1985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举办第十二届年会,由于到美国是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堡垒,所以在美国举行这样的大会具有深远意义。到今天,功能主义已经与形式主义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两大思潮。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系统语法或系统语法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语言作为符号的一种,在表述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时,必然要在语言的各个语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功能语法重点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是社会交 往的工具,语言系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为了实现各种不同的语义功能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人们在交往中需要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时,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有动因的活动。 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是: 1.纯理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千变万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其中有着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称"元功能"。它包括三个方面: 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 功能;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其功能之一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语篇",它表达相对地说来是比较完整的思想,这样的由说话人将上述两种功能组织起来成为语篇的功能称"语篇功能"。 2.系统的思想。 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此对语言的解释应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韩礼德认为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得用聚合关系来表达,因此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就可以产生结构。

用SPSS20进行二因素设计的简单效应分析

用SPSS20进行二因素设计的简单效应分析 两因素试验要检验互作效应,如果互作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SPSS20图形 界面无法简单效应分析,其实SPSS大多数功能均无法利用图形界面实现。所以SPSS的优点 并不是其易用性,而重点在于输出结果丰富、编排合理。比较SAS、和R软件均能利用图形 界面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但其输出结果简单,无法直接发布。 我们用一个两因素裂区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简单的说明。这个试验是一个品种密度试验, 品种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三次重复,籽粒产量为每公顷公斤产量。 其分析语法为: UNIANOVA 单产BY a b r Array /RANDOM=r /METHOD=SSTYPE(3) /INTERCEPT=INCLUDE /CRITERIA=ALPHA(0.05) /POSTHOC=a b(DUNCAN LSD) /DESIGN=a b r r(a) a*b /EMMEANS = TABLES(a*b) COMPARE (b) ADJ(LSD) /EMMEANS = TABLES(a*b) COMPARE (a) ADJ(LSD). 注意最后两句,采用EMMEANS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其选项ADJ表示均值检验方法,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常用的是LSD。 运行该语句(Ctrl+r)的下列结果。注意,该语句前 面还有数据集设置(DATASET ACTIVATE 数据集1.),不能 写错数据集的名称。

表1显示互作显著,因此有必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表2、3为主效应间的多重比较。 表4为三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均值及差异显著性,表5为三种密度下不同品种的差异。表4、5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简单效应分析。 表4 成对比较 因变量: 单产 品种(I) 密度(J) 密度均值差值 (I-J) 标准误差Sig.b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b 下限上限 9398 10万 15万-42.224 96.990 .671 -253.547 169.099 20万-920.046*96.990 .000 -1131.369 -708.723 15万 10万42.224 96.990 .671 -169.099 253.547 20万-877.822*96.990 .000 -1089.145 -666.499 20万 10万920.046*96.990 .000 708.723 1131.369 15万877.822*96.990 .000 666.499 1089.145 ts28 10万 15万50.002 96.990 .616 -161.320 261.325 20万-355.573*96.990 .003 -566.896 -144.250 15万 10万-50.002 96.990 .616 -261.325 161.320 20万-405.576*96.990 .001 -616.899 -194.253 20万 10万355.573*96.990 .003 144.250 566.896 15万405.576*96.990 .001 194.253 616.899 xm26 10万 15万-713.925*96.990 .000 -925.247 -502.602 20万-811.152*96.990 .000 -1022.475 -599.829 15万 10万713.925*96.990 .000 502.602 925.247 20万-97.227 96.990 .336 -308.550 114.096 20万10万811.152*96.990 .000 599.829 1022.47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 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 学反应的速率 2.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下列哪个因素()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强 D. 物质的性质 3.通过下列有关实验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得出的相关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 是() A.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将等质量的锌块和锌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锌粉反应快 B. 将质量相同、形状大小一样的铝条分别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产生氢气 快 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 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D. 在稀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减慢反应速率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 +H2O下列四种情况中最早出现浑浊的是() A.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B. 2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C.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 mL,加水10mL D. 20℃时0.2mol/L Na2S2O3和0.1mol/LH2SO4各5 mL,加水10 mL 5.铁粉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6.①2mol/L的硝酸溶液②少量CuSO4(s)③少量铜粉④少量 CH3COONa(s)⑤对溶液加热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⑦加入过量铁 粉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A. ②③④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⑤⑥⑦ D. ③⑤⑥⑧ 7.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8.①增大压强②增加炭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升 温.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9.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3HSO?3?= 3SO?42?+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加快. 如图为用ClO?3?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 速率的速率?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增大引起的 B. 纵坐标为v(H+)的速率?时间曲线与图中曲线能完全重合 C. 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D.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t ~t2时间内的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值 1 10.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11.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 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12.A. 逆反应速率:a点小于点c 13.B.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点b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比较容易看出来,系统语法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system); 不是的话为什么叫做系统语法呢……

选修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月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 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2)通过识别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压强、温度或浓度等的图像,提高识图分析能力, 培养从图像中挖掘化学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目前催化剂研究的缺陷,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有些反应速率很快,如爆炸反应,而有些反应速率很慢,如石油的形成。可见,不同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相差很大,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爆炸反应石油的形成

[板书] 一、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 课本20页实验2-2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板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 【实验解释】为什么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呢? 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增加,有效碰撞的频率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注意】 a.反应物是纯液体或固体,其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它们的量反应速率不变。 b. 一般来说,固体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导读资料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 法导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

简单效应

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分析通常是在作方差分析时存在交互效应的情况下的进一步分析。你需要在SPSS 中编写syntax实现 一、完全随机因素实验中简单效应得分析程序 假如一个两因素随机实验中,A因素有两个水平、B因素有三个水平,因变量是Y,检验B因素在A因素的两个水平上的简单效应分析。 TWO-FACTOR RANDOMIZED EXPERIMENT SIMPLE EFFECTS DATA LIST FREE /A B Y. BEGIN DATA 1 3 4 1 1 2 1 1 3 2 2 5 2 1 6 1 2 8 2 1 9 1 2 8 2 3 10 2 3 11 2 3 9 2 3 8 END DATA. MANOVA y BY A(1,2) B(1,3) /DESIGN /DESIGN=A WITHIN B(1) A WITHIN B(2) A WITHIN B(3). 若A与B存在交互作用而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即简单效应分析)。同时你可以再加一个design: /DESIGN=B WITHIN A(1) B WITHIN A(2). 另外,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中的简单效应和简单简单效应的分析。 当实验设计中的因素多于两个时,做简单效应检验的前提仍然是,方差分析中发现了显著的两次交互作用。而当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中发现了显著的三次交互作用时,可以进一步作简单简单效应检验。也是DESIGN。 /DESIGN=A WITHIN B(1)WITHIN C(1) A WITHIN B(2)WITHIN C(2). 例如: THREE-FACTOR RANDOMIZED EXPERIMENT SIMPLE EFFECTS. SIMPLE SIMPLE EFFECTS. DATA LIST FREE /A B C Y. BEGIN DATA

系统功能语法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形成不是凭空而起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具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并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现分别简述如下:1.英国语言研究的传统 (1)从16世纪开始,对语言的研究在英国蓬勃发展,并被打上了“实用语言学”的烙印。正音学、词典学、速记学、拼法改革以及人造的“哲学语言”等,都反映了英国在语言研究方面的率先发展,也反映了英国语言研究的“实用性”的倾向。 英国对语言研究的传统使现代语言学在英国较早地成为独立的学科,造就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如著有《语音学手册》(1877)的施威特(Sweet)、发明了基本元音参照点系统(即元音舌位图)的丹尼尔"琼斯(Danie?Jones)),也为后来的系统功能学派的诞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2)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以研究土著文化著称,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对语言理论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强调语言的功能,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他使用“情景语境”(contextofsituation)探讨语义,认为话语应放在全部的生活方式情景中去理解,话语的意义实质上就是当时当地正在发生的人的活动。 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为后来的弗斯“语境学说”(contexturalism)和韩礼德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历史的铺垫。 (3)弗斯的语言理论 20世纪40年代初,弗斯成了英国语言学界的中心人物,并创立了“伦敦学派”。弗斯和马林诺夫斯基一样,也认为话语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而意义是情景语境中的复杂关系的总和,所以意义不应局限于词汇和语法意义,还应包括情景语境中的意义。由此,“语境中的功能”(functionincontext)这个提法便构成了弗斯意义理论的核心环节。弗斯的“语境”概念分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各个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系统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聚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它涉及一个人的全部经历和文化历史,融合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另外,弗斯受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影响,把语言的聚合关系叫做系统,把组合关系叫做结构,并以这两个概念作为描写和分析语言的基本框架。在弗斯看来,结构是一定的语言成分在组合体中的前后连接,系统是指相关语言项目或语言单位在聚合体中相互类聚。 弗斯的基本语言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过直接的影响,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在他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是弗斯的学生,是伦敦学派的早期成员,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个基本思想:第一是“情景语境”,即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景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是“系统—结构”概念的区分。但是,韩礼德弘扬和发展了弗斯的“语境学说”和关于语言功能的研究,他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socialsemiotics)。他指出,语言是社会行为,是人的行为潜势(linguisticbehaviorpotential),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他选择的选择范围,或者说是在语言行为上“能够做的事”的范围。通过语言,“能够做的事”表现为“能够表达的意义”,即意义潜势(meaningpotential)。意义潜势是行为潜势在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上实现的,但语言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关于系统与结构,韩礼德继承了弗斯关于它们的区分,但不同意弗斯结构是第一性的观点。在他的系统功能语法里,语言系统表现为选择关系(即聚合关系),选择是第一性的,结构(即组合关系)是第二性的,是各种选择的结果。换言之,语言系统是一个由可供选择的语义网络,语义是一定语境下的选择,即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的语言形式就是在这个系统网络中作出某种选择的结果。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知识点详细归纳+典例解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历程,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也不同,其中重要的外界条件为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有效碰撞理论能较好地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重要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②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③几点注意: a .对于纯液体或固体物质,可认为其浓度为“常数”,它们的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b .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固体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有效碰撞次数越多,所以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重要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来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气体的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气体的压强,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②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就是增大了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③几点注意: a .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Ⅰ.恒温时:增加压强??? →引起体积缩小???→引起浓度增大???→引起 反应速率增大 Ⅱ.恒容时:充入气体反应物??? →引起 总压增大???→引起 浓度增大???→引起 反应速率增大 充入“惰性气体”后总压强增大,各反应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Ⅲ.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 →引起体积增大???→引起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引起 反应速率减小 b .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固体、液体或溶液的体积影响很小,因而对它们浓度改变的影响也很小,可以认为改 变压强对它们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重要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②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如图)→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③几点注意: a .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b .上述结论,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均适用。

系统功能语法2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Introduction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y: 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The theory i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how language works, and for analysing language in use. Key concepts: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 a system of meaning) ?not the only system of meaning ?the only semiotic system that embodies all human experience and relations ?the only semiotic system in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talk about the others ?the only semiotic system that evolved as a semiotic system and nothing else Language is also semogenic (=meaning-creating) Lexis and grammar are inseparable ('lexicogrammar') 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texts / language in use A text (of any length) is the instantiation of a meaning potential Linguistic choice A paradigm: the list of options from which a speaker makes a choice E.g. paradigm for mood choice: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deational ("language construes human experience") ?interpersonal ("language enacts human relationships") ?textual ("language creates discourse") The clause is the basic unit of analysis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重难点一 利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重难点二 物质状态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对于有固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而言,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浓度是固定的,所以固体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浓度不改变,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能用固体物质。但因为固体物质的反应是在其表面进行的,故与其表面积有关,当固体颗粒变小时,会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言,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所致。所以,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对反应体系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由此判断出对反应速率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恒温时: 增加压强――→引起 体积缩小――→引起 浓度增大――→引起 反应速率加快。 (2)恒容时: ①充入气体反应物――→引起 浓度增大――→引起 总压增大――→引起 速率加快 ②充入“惰气”――→引起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 充入:“惰气”――→引起 体积增大――→引起 各反应物浓度减少――→引起 反应速率减慢。 重难点三 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 图像也是一种表达事物的语言符号,化学反应速率图像是将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状况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图的形式表达的结果,是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反映。认识和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时,要立足于化学方程式,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规律,分析直角坐标系及其图像的涵义。

1.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 (1)其他条件一定,反应速率随着c(HCl)的增大而增大,如图①。 (2)其他条件一定,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②。 (3)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HCl)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如图③。 2.化学反应2H2S(g)+SO2(g)===3S↓(s)+2H2O(g) (1)其他条件一定,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缩小气体容器的容积),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如图①。 (2)其他条件一定,减小气态反应物的压强(扩大气体容器的容积),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如图②。 (3)温度、气体容器的容积都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SO2、H2S物质的量逐渐减少,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如图③。 (4)分别在较低温度T1和较高温度T2下反应,气态反应物的压强都是逐渐增大(缩小容 器容积),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④。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其某些关系。①观点错误,因为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选项中有①不可选,A被排除;②观点错误,因为普通分子间的碰撞并非有效碰撞,因而不会发生化学反应,选项中有②不可选,B、D被排除;③指代不明确,即某种普通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比另一种活化分子的能量高,因而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