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指南-广播电视艺术编、舞蹈编【圣才出品】

广播电视艺术编

第1章概说

【考情分析】

本章知识点较少,介绍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种类,广播电视文艺的相关知识和广播电视艺术,其中中外广播电视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与时间是考察的重点,需要考生重点识记这部分。考生还需要了解与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考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的一般概念

(一)广播电视的性质

广播电视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具有沟通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大众、提供娱乐特点的精神文化工具,以节目为最终产品。它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对象宽泛、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优势,存在稍纵即逝、选择性差、不易保存的弱点。

(二)广播电视的产生

1.广播

广播是“电声广播”的简称,发明于1906年,以加拿大人费森登在美国的一次实验为标志。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台。

2.电视

电视是“电视广播”的简称,同时播出声音和图像。电视技术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第一座电视台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1953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

(三)中国的广播电视

(1)中国的广播事业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电台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30年代,还有民营教育性、商业性、宗教性广播电视台和外商电台。

(2)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新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1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

(3)北京电视台是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

(4)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进行彩色试播。1974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对外宣布彩电播出。

(5)198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均开始使用卫星传送节目,延及各省。

二、广播电视中的文艺节目

(一)广播中的文艺节目

(1)以外商在中国开办的第一座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为例,主要播放国际和本埠新闻、现场小提琴演奏、四重唱、萨克管演奏、舞曲以及唱片播放的文艺节目。

(2)我国第一家民营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1927年3月19日第一次播出的节目有国内外重要新闻和新新公司举办的德育演讲、当地著名演员的苏滩和各种杂调。

(3)上海电台中的文艺节目有:文艺及娱乐类节目占多数,非娱乐类的节目较少。

(4)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有新闻时事、文艺类、各种讲座、服务性节目。

(5)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广播电台的各类节目日渐规范,文艺节目占有相当比重。

(二)电视中的文艺节目

1.早期的电视节目

早期的电视节目是现场直播,由广播加上一些视觉元素移植而来,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综艺、滑稽表演、猜谜游戏和观众参与的节目,或播放电影。美国电视文艺节目逐步增多,文艺娱乐类节目占半数以上,纪录片逐步风行。

2.中国电视文艺节目

中国电视中的文艺节目起先主要是电影和剧场转播(包括文艺晚会);60年代电视文艺开始以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播出,1964年,北京电视台第一次采用录像方式录制文艺节目《朝阳沟》《红灯记》;彩色电视出现于1973年。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进行彩色试播。

3.中国新时期广播电视文艺的发展

(1)1980年10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第10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广播电视“自己走路”“电台电视台独立自主办节目”的发展目标。

(2)1982年5月,中国广播电视部正式成立(1986年1月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3)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再次强调广播电视“自己走路”的方针,提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发展目标。

(4)从1995年起,我国中央电视台开办了专业性的电影频道、电视剧频道、文艺频道、音乐频道和戏曲频道。

三、广播电视文艺与广播电视艺术

(一)作为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

1.广播电视的表现形式

广播电视以节目为表现形式,节目是其传播的基本单位。节目的类型有:

(1)按内容,广播电视分为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2)按组合方式,广播电视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

(3)按播出方式,广播电视分为直播节目、录播节目。

(4)按播出时间,广播电视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等。

2.广播电视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前,广播电视中的文艺节目被称作“文艺广播”,主要传播文艺作品;80年代之后,广播电视中的文艺节目经历了从“文艺广播”到“广播文艺”再到“广播电视文艺”和“广播电视艺术”的历程。广播电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3.中央广播文工团的发展历史

1953年中央广播文工团成立;1980年5月,中央广播文工团改称中国广播艺术团。其主要任务是为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唱片总公司和地方广播电视台服务。之后出现一批以广播电视文艺和广播电视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社团。

(二)作为艺术载体的广播电视

1.西方美学理论中广播电视的艺术特性

艺术主要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相对独立的时间艺术或空间艺术形态,术后拓展为包括时空结合的综合艺术形态,如舞蹈、戏剧,甚至拓展到以胶片为载体的“电影艺术”形态。

2.中国广播电视的艺术特性

20世纪前半叶在现场、剧场、演播室里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局限于被动的记录与传

播,自我艺术特征并不明显。随着录播的采用增大了创作的空间,越发显示出声像艺术语汇特有的魅力,以及电子传播带来的艺术个性。

3.现代科技与艺术的联系

(1)现代科技中新材料的使用使艺术发生新的变化。例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的使用使建筑出现了新样式;

(2)现代科技中新媒介使艺术得以复制和传播。例如,绘画的机械复制源于摄影和印刷两种媒介,音乐的传播得益于广播媒介;

(3)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艺术感觉,由此诞生了新的艺术形式。例如摄影艺术和电影艺术。

4.广播电视艺术的性质

(1)客观再现性;(2)主观表现性;(3)综合性。

(三)基本概念的理解

1.广播电视的传播媒介性

相关的内容和形式以节目与栏目的方式定期定时播出,有直播和录播两种节目制作方式,可以做到跨时空远距离传播,可即时同步传播,传者与受众可以交互传播等。

2.广播电视的艺术载体性

广播电视的艺术载体性是指广播承载声音,电视承载声音和图像(包括有声语言和文字)。

3.广播电视文艺

广播电视文艺广义上指在广播电视上传播的一切文艺形态,广播电视文艺狭义上专指具有广播电视艺术特征的,或经过广播化、电视化处理加工的文艺节目。

4.广播文艺

(1)广义:广播文艺指广播中录音播出的一切文艺节目,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

(2)狭义:广播电视文艺专指具有广播艺术特征的文艺节目,或经过广播化处理的文艺节目,包括广播文学、音乐、戏曲节、曲艺节目、综艺节目、专题性文艺节目、广播剧等。

(3)作为听觉艺术,广播文艺以声音(音乐、音响、有声语言)诉诸听觉,由此带来情感的愉悦,产生审美信息。声音在美学上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塑造声音形象;涉入深度的想象;营构联觉的通感;不确定性和演绎性。

5.电视文艺

(1)广义:电视文艺指电视中播出的一切文艺节目,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媒介、诉诸视听的时空综合艺术。

(2)狭义:电视文艺专指具有电视艺术特征并带有文艺性的节目,包括电视文学、电视音乐(MTV)、电视戏曲、电视综艺、电视剧、电视小品、电视晚会、电视专题艺术片等。

6.电视与电影的区别

(1)载体不同:电影以胶片技术为载体;电视以电子技术为载体。

(2)观赏环境不同:电影有浓重的、明显的商业文化色彩,通过售票在专门的电影院里集体观赏;电视面对公众传播,可以供家庭和个人免费收看(商业性收费电视除外)。

(3)屏幕不同:电影是大银幕;电视是小屏幕。

(4)受众主体不同:电影是精品艺术;电视是大众艺术。

(5)包含的内容不同:电影是故事片和纪录片;电视除了电视剧和纪录片以外,还有纷杂的文艺和文娱节目,甚至文化访谈等。

7.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的联系

电影与电视合称为影视艺术,电视艺术的音像语言来自于电影艺术,电视在题材内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