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

艺术探索


520091浅谈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
●韩丽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它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髓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
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创建了中国古典舞的精
髓—
————
——“身韵”。本文就身韵的艺术特征、身韵的基本元素、身韵中的艺术呼吸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
发展的影响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这一舞种的定
名,是由欧阳予倩先生在
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由北京舞蹈
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
术的基础上并结合外国芭蕾舞逐步整理、加工、创造、归纳而
创立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一、中国古典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
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在周礼
乐《六代舞》,在汉魏“舞戏”中,在唐代《十部乐》等乐舞中
都有其痕迹。新中国建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
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
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国古典舞不断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
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更创建了
古典舞身韵。它把以往古典舞中的动作规律提炼为以腰为
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极大的拓展了中国古典舞

的运动空间,更加使其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神韵上都
使中国古典舞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
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
的美学特色。唐满城老师就总结说:

“身韵从摆脱戏曲的行
当、套路出发,从中国的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来探
索它的‘行、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提炼它的元素,
总结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
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行当化的痕迹,走向了舞
蹈的主体意识和动作符号的抽象功能。”中国古典舞凝聚
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
课程

“身韵”
的创立,更使古典舞摆脱了束缚、局限,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发展。

二、身韵的重要性及其艺术特征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是指古典舞

“身法”
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

的《我愿意》中“我无力抗拒,特别是夜里”中“特别”二

字,声音干净、清晰地滑向假声,这种用假声强调重音,
尤如怪石嶙峋中的一缕清泉,泌人心脾。

五、通俗歌曲中的颤音的运用

歌唱发声时,气息的流动,声带瞬间的松弛,就会使
声音产生颤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颤音,它应是歌唱中
情感的流动线条,是情感的再延缓的一种表现手段。根
据歌曲风格的特点,我们在歌唱中应掌握以下几种颤音
方式:强颤音、弱颤音、弱渐强颤音、直颤音等技巧。这里
需提示的是,颤音运用要特别注意声音与气息的结合。
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是微妙的,应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发
出理想的颤音。(1)强颤音。强颤音是所有民歌型、戏曲
型、抒情型歌曲以及一些以民歌民谣为基础音乐素材创
作的通俗歌曲中所共有的一种颤音形式,如《小城故
事》、《真的好想你》等歌曲。如果在歌曲的某乐句的末音
做强颤音处理,还会使作品段落感、句读感更鲜明。(2)
弱颤音。弱颤音由于声音波动辅度较小,因而更容易表
现口语般诉说性的通俗歌曲。如《领悟》、《寂寞让我如此
美丽》这类歌曲在演唱中,大部分采用轻声弱颤的形式,
相对与更善于表现真切而不夸张、含蓄而不矫情的情感
性的歌曲,要使演唱介于“说”和“唱”之间,歌曲表现或
喜或忧,或轻快或沉重都趋于自然的直叙,使声音轻而
不虚,柔而不散,松而不懈,体现情感的自然外观。(3)弱
渐强颤。弱渐强颤音,是指声音波动幅度由弱过渡到强
颤音的过程。一些朝鲜族、韩国风格的歌曲长音处运用

此种技巧较多。最为典型的是李娜演唱的《阿拉里哟》
(表示弱渐强颤音)歌曲表现更能体现“腔随字走”

“字领

腔行”的民族性风格,使音乐的起伏线条更具有流动感。

如果在歌唱中能善于把强颤、弱颤、弱渐强颤音合理地

组织起来,会使歌唱更具有灵魂的表现意识。(4)直颤

音。直颤音技巧在通俗歌曲的劲歌演唱中常用。如黑豹

乐队、零点乐队、清醒乐队等专辑片中介绍的许多风格

各异的劲歌在演唱中抛弃了情意绵绵的弱颤等其他颤

音而采用直颤音式的喊唱方式,使声音更具有倔强、刚

劲、执着的个性美。另外,象黑鸭子、城市少女队等青春

派队组合唱队的出现,使直颤音的运用成了流行乐坛的

一道景观。而且也只有用直颤音才会使声音更合协、统

一,达到完美的直而不僵、直而不白的合音效果。

总之,通俗歌曲的演唱既是流行唱法更是一种自然

唱法,是极具大众化的歌唱艺术形式,如何准确地把握

住通俗歌曲的演唱技巧,需要演唱者用心去领悟,只有

这样,声

音才有“根儿”,演唱才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郑向群等《.通俗音乐概论》[M].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敬谱《.中国音乐教育》[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48

艺术探索


200951
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
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
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
艺术灵魂所在。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
曲舞蹈的依附,但它已不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已摆脱
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
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
艺术创作。身韵的主要艺术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圆形
艺术: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它的运动核心
就是“圆形”,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将圆形的动态
概括为:圆、曲、拧、倾、收、放、含、仰。“圆形”动律是中国古
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2、形神兼备的艺术:中
国古典舞强调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
“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3、刚柔相济的艺术: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
伏迭起、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
身韵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它具有特
殊的系统训练要求,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使
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所以说,身韵是整个中国
古典舞训练、表演等诸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古典舞

的精髓所在。

三、身韵的基本元素

所谓元素,包括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呼吸、形、态、
点、线等诸多核心因素。身韵中动作元素主要包括“提、沉、
冲、靠、含、腆、移、旁提等”。这些元素概括了“身韵”的动作
规则,它对舞者上肢的表现力作了深层地挖掘。它的动作
轨迹多以圆形为主,这与本民族几千年来的宇宙观和审美
观分不开,如道家的太极图、生命的轮回观,古典建筑的圆
曲结构方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对圆形审美的追
求,这一审美趋向在“身韵”中的体现便是平圆、立圆、8字
圆,以“拧、倾、圆、曲”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刚健挺拔、
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在身韵教学当中,要基于“从元素出
发,

从韵律入手”的方法来教学,比如说“风火轮”、

“云肩转
腰”等等,它们的素材并不是很多,然而却得到了最大限度
的发展:
在基本功训练上腰部是一个三百六十度

“风火轮”
的大环动,所有拧、倾、圆都在其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再加
以繁衍,既有训练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足可以派生出其他
动作;
既是元素又是韵律,韵律

“云肩转腰”元素中有韵律,
又通过元素表现出来。正如唐满城教授所说:


“提炼元素、
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之有效办法。”凝聚
着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
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力,已经成为中
国古典舞的立身之本及其艺术特征的主要标志,甚至成为
中国古典舞的代名词。

四、身韵中的呼吸

因为有了呼吸,才有了生命的存在,而身韵中的呼吸
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舞者对作品的表现。身韵从动作元
素入手,从呼吸中找本源,呼吸是人体动作变化的主要动
力来源,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气吸来带动的,这种对呼
吸循环机能的调控对动作形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身韵
中的基本元素和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在最初
的“提沉”训练中,就已经结合了呼吸训练,提沉所带动的
身体中段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与外部动作相配合的
第一步,再配合以不同的音乐节奏以及身体方位的不同变
化,便可以逐渐体验和认识到呼吸与身体的关系,并掌握

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
古典舞所特有的神韵。
是古典舞身韵中最基础最根

“提沉”
本的元素训练,它更加是将呼吸带进动作的最简单最直接
的方法。当最初的学习身韵课程时,因该让学生席地而坐,
在音乐节奏的行进中做深呼吸,这种夸大的深呼吸使身体
和头部的上、下运动,这种运动由于是在“气”的带动下进
行的,所以它便是“气”与“身”结合的第一步;之后要用心
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意境、节奏的轻重缓急来控制呼吸,
调整自身的情感,从而达到控制自身动作的能力,由此便
形成了动作、音乐、“提沉”

情绪相结合的第二步;
训练最后
所要达到的目标应是“提”“沉”实

不止,
不完的贯通阶段,
质上这便是“意识”的培养,是形、神、劲、律最初的统一体,
也是迈向内、外力相结合的第三步。经过“提沉”对呼吸有
意识的训练,可以体验和认识气与身体的关系,并且开始
有意识地用“意”来控制呼吸对身体运动所产生的作用。除
了“提沉”之外,其他的元素和呼吸也

同样都是密不可分
的,在做冲靠、旁提、平圆、8字圆等动作时,将气运于体
内,贯通四肢,带动身体及腰部的各种运动,从而形成了具
有中国传统审美特性的韵律感和神韵。由此可见,呼吸的
运用在身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身韵的产生并非是简单的由“身段”到


“身韵”的字面改变,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次升华,是从
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
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它的出现解
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舞蹈
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
的局面,它在发掘人体的表现力上,起到充分的作用。身韵
与舞蹈艺术中其它门类也是相同的,同样具有派生、演变
和发展的时代特性,把握身韵的时代性,是身韵训练成败
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身韵训练中应当充分的体现当代
人的精神风貌,达到身韵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境界!唐满
城教授曾经诙谐地说:
。由此可

“身韵训练是一本万利的”
见,身韵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它强有
力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
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恩伯《.中国舞蹈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袁禾《.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试论古典舞在中华元文化中的地位》.资华筠说舞—舞蹈学研
究文萃.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舞蹈文化与审美—写给大众的人文艺术丛书》.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

[5]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
8月.
[6]李正一《.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
9月
[7]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
[8]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锦州师范学
院学报
1999(4)
[9]张蕊《.同祖同根,相得益彰—
———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
运用》.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1).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