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转折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洛阳,建康三地的宫苑作为转折期皇家园林的代表,其不同于上代的主要特点有:

1、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得水平。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的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转折期园林发展的特征

1、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2、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式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3、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营运作则以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5、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6、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式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7、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类。

全盛时期的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1、唐城三大内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试复习资料 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5.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寺观园林 7.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12.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力求山水花木三造园要素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三.诗画的情趣诗情,不仅在于把前人诗中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浮现出来,或运用景名.匾额. 12.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园前十一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园圃是第三个源头13.囿用于栽培圈养,台用于通神望天 14影响着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15.贵族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17.始皇―大咸阳计划‖内容:1信阳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2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布局―天人合一‖的体现3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大宫苑集群。 19西汉众多众多宫苑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20汉代的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1上林苑是一个天然山水环境2疏朗的随意的―集锦式‖布局。3上林苑是一多功能园林 21建章宫的总体布局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22铜雀园内铸有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是一座兼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 23仙都苑中封土堆筑五座山象征五岳,引漳河之水分流四读为四海。 24洛阳宫城正门前形成一条直达南城门的御街——铜驮街,重要的衙署分布两侧,御街与其后的宫苑构成城市的中轴线,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 27公共园林——兰亭 28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繁荣城市 29大内御苑:大明宫洛阳宫禁苑兴庆宫西苑(清)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离宫御苑: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行宫御苑:静宜园静明苑南苑30禁苑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 31一池三山:隋西苑建章宫 32.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小园林集群,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33.前宅后院布局:履道坊.拙政园. 34.唐代别墅园分三种情况:1.单独建筑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风景优美的地带.(平泉庄.浣花溪草堂)2 单独建在风景名胜区内.(庐山草堂)3 依附庄园而建。(辋川别业.嵩山别业) 35.杜甫:浣花溪草堂. 白居易:履道坊.庐山草堂 36.长安城内,公共园林包括三种情况:1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乐游园。2利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 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 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同时,江南园林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为代表。这些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追求精益求精,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 (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 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 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 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 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

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 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 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二)、追求三境 造园三境是指生境、画境与意境。所谓生境,是要求园林体现自然之美,符合自然之趣,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所谓画境,是要求园林要有诗情画意,要像绘画一样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使游人感到身在园中,宛在画中;所谓意境,是指情景交融,园林的客观形象(境)要能表达出人的主观情感(意)。 (三)、构景手法多样 中国园林的构景手法很多,在宏观与微观上,在各个环节上,都采用各种巧妙的手段表现自然,极力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主要构景手法有抑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移景等。 所谓抑景就是要把好的景色藏在后面,不要让人一览无遗,而是要欲扬先抑,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 对景是要求园林各景点的对面要有景可看,能够从甲点观赏已,从已点观赏甲。 框景是用门窗或花木等合成景框,将远处景物包含其中,使景物看起来就像画框里的画面,极大地加强景物的美感。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各地园林胜景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园划分成为若干景区,每一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文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 明、清时的私园多集中于扬州、苏州、吴兴、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明清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无锡(有寄畅园等)、扬州(有个园、何园等)、上海(有豫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 读! ... 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 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 (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 (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

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 (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 4. 原理成熟期(一)——宋 (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 (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 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 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中国园林史 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 (3)园林全盛期:隋唐 (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 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 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 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 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 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 由人作,宛自天开) 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 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 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 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 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 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种菜的地方。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 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除了社会因素之外,还有3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利用大自然各种资源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君子比德思想(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而山的稳重与忍者的敦厚相似,山中蕴藏万物可施惠于人,正体现仁者的品质) 神仙思想(原始宗教中的鬼神崇拜、山岳崇拜与老庄代价学说的融糅混杂的产物,东海仙山(蓬莱一带)和昆仑山) 3.总结——先秦时代的园林已有了组成风景的设施:穿沼凿池,土山筑台,自然山水的造 园风格出现倪端;此外此时的园林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囿了:构亭营桥,植花树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具备。

中 国 园 林 史

中国园林史 绪论 一、中国园林发展的阶段 二、西方园林的变迁史 三、中国园林的特点 四、学习园林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阶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初(公元960~1736年);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年~1911年); 囿 ?“囿,养禽兽也” ?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 外,兼有“游览”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 能,大型天然动物园。囿的游观功能虽然 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 ?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影响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 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 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 创作实践经验。 造园理论专著—《园冶》 ?作者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 州郑元勋的影园。 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2)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 3)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力求山、水、花木有机组织 ?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 ?天人协和 3、诗画的情趣 ?园林是时空的艺术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鉴赏上的美学范畴; ?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理念溶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 感情和理念。 二、西方园林的变迁史 1、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 2、中古时期(公元500年——1400年)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年——1650年) 4、欧洲勒?诺特时期(约公元1650年——1750年) 5、自然风景式时期(约公元1750年——1850年) 6、现代公园时期(1850年至今) 三、学习园林史的必要性 ?园林史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要注意现存的看得见的实物,还应该追溯、探求我们祖先曾经创造过的但已长 久湮灭名园胜苑,也许可以得到更为珍贵 的启示;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包涵的内容涉及到文化的所有层次(物态层的文化、制度层的 文化、心态层的文化),其牵涉面之广、 综合性之强,实为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企 及。 现实意义 ?继承传统精华 ?吸收外来先进成分 ?揭示发展规律 ?烛照未来 第一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概述 ?二、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三、春秋战国的囿苑与文化 ?四、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筑 ?五、汉代的文化与宫苑 一、概述 ?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 ?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 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 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 园林; ?新石器时代劳动生产率还是十分低下; ?当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后,由于生产的增长,交换的扩大,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加, 从而他们的思想和趣味也随之起了变化; ?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那时已有青铜器,有 锛、凿、刀、锥、戈等工具,为营造活动 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 ?公元前17世纪商灭夏。 二、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商朝国势强大,经济也发展较快;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 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 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 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 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

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 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 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 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 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 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_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_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一、历史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 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 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析看,中 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二、自身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擅长“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因而显示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 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 要标志。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 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况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 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唯其如此,颐 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无论其 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 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并且把后者转 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 的态度。 3. 追求曲折多变 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多变的自由式构图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 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 景观。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种构景要素于迂迥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这个序列的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族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 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及园林特点? 一、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概述: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特点: 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概述: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特点: 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 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城,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三、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萌芽与形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 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寺庙园林也开始体现,并以很快的速度遍及了大江南北,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见寺庙建筑当时的兴盛程度。 政权的割据使得各国统治者纷纷兴建官苑,由于统治者的支持,造园活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园林快速发展,思想的解放也促使园林艺术更上一层,在满足人们物质的同时,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1、战争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否定了秦汉时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取而代之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寄情于山水,将士族的隐逸思想发展到园林中。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山水画、山水文学等,这些对园林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结合让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成为后世人文化人园林基本特征之一。 3、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基本普及。这时期私家园林是秦汉时期普遍的贵族府邸宅院和这时期文化士族的隐逸生活的基础上的发展,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况 萌芽时期夏~东周出现了囿,台,沼,苑 生成时期秦汉出现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山水园林出现 转折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寺观园林,中国园林体系完成 全盛时期隋唐宋园林技术发展迅速,写意山水园发展迅速 成熟时期元明清皇家,私家园林得到长足发展,三大私家园林区域的确立 二、总论 园林类型:构园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从属关系:皇家,私家,寺观,陵寝,公园 功能:综合性,专门性,专题性,纪念性,自然保护区 体系:东方,西方,伊斯兰 园林要素:山石,建筑,植物,水体,动物 中国园林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3.浓郁的诗情画意 4.深邃高雅的意境 三、萌芽时期(夏~东周) 一.专有名词解释 囿:蓄养动物观赏狩猎,在空地上种植树木,经营果蔬,开凿水渠作灌溉,还简单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台: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台, 沼:囿中水体建筑物 二..填空与选择 1.中国古典园林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 2 狩猎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 3 囿,台,沼的完美结合:灵台,灵囿,灵沼

4.城郭建筑的确立的基本原则:四面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庙)右社,前朝后市, 王室居中,前朝后寝 5 .宫室建筑的完备:1).宫室制度2).明堂,辟雍 6 .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神仙 7 .由囿发展到苑的建筑标志:台苑。举例:姑苏台,荆台,章华台,丛台,冀阙,惠 庄公宫室 四、生成时期(秦汉) 一.名词解释 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西汉,其中一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瀛洲,蓬莱 二.选择与填空 1. 秦代皇室宫苑: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 2. 长安宫苑:长乐宫,未央宫(存在时间最长),建章宫,甘泉宫,上林苑, 3. 洛阳宫苑: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 4. 两汉私家园林:王侯官僚的苑囿(梁孝王的兔园,梁冀的苑囿) 富商巨贾的苑囿(袁广汉园,樊重园) 5. 皇家园林的特点:广阔,壮丽,豪放 6.假山的首创形式:土石的结合。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在袁广汉园 三.简答与综述 1.简述秦汉园林概况 初期为皇帝王侯富商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其奢华,规划宏放。总体布局上模拟天上星宿图案,而且由简单的模仿到自觉地对应;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拘无束,因山就水,随遇而作;有反映祈求长生的意念。 西汉中期后,受文人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经有诗情画意。 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步发展到推崇山水林木,园林

园林史题库

1、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时期? (1)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商、周、秦、汉 (2)转折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 (4)成熟时期:(公元960年——1736年):宋、元、明、清初 (5)成熟后期:(公元1736年——1911年):清中叶至清末 3、元、明、清初私家园林上有哪些主要变化?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代表:江南园林) 市民园林兴盛,反映创作上雅与俗的抗衡和交融 民间造园活动普及,产生各种地方风格的乡土园林,导致私园出现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局面 4、简述清末皇家园林引进江南造园技艺的主要方式。 (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 (2)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 (3)具体仿建名园 5、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点? ⏹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在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构图中,建筑府邸总是园林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 地形的最高处;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路易十四统治下严谨的社会秩序,是庄重典稚的 贵族气势,是人定胜天的艺术风格,是完全人工化的特点; ⏹在使用功能上,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园林在整体 上有着平缓而舒展的视觉效果; ⏹在造园要素的运用方面,勒诺特尔艺术地再现了法国国土典型的领土景观 ⏹在植物种植方面,法国式园林中广泛采用地域丰富的落叶阔叶乔木,具有明显季相 变化; ⏹由于地形平坦,布置在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在园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 园构图的核心; ⏹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设计在重要的路边或交叉口。 6 、比较明、清园林的特点? 清代园林是明代园林的继承和发展。 明代园林已经出现私家园林,而清代则是中国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手法,其形式,其大小,其数量,创造了中国园林发展的顶峰——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由前者到后者的转移,说明了宫廷的园林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统治阶级的生活习尚和国家的政治局势有着直接的关系。 7、以埃斯特庄园和兰特庄园为例,简要分析意大利台地园的布局和空间特色。 16世纪后半叶的意大利庄园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园林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轴线有时分主次轴线,甚至不同轴线呈垂直、平行或反射状。中轴线上则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加强透视线的效果,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绪论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 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 4.按地域分 江南园林 北方园林 岭南园林 巴蜀园林 西域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 ⏹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 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 4.意境的含蕴 ⏹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 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如“曲径通幽” 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