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法典

1. 把物品售给需要物品的人不叫经商,能把物品卖给不需要物品的人才叫经商。

2. 人一旦拥有众多财富,烦恼也会随之增加。结果一无所有,则烦恼就会更多。

3. 借货之时要找证人作证,施舍之时不可有第三者在场。

4. 愚者有这几类:自知愚蠢者、自命聪明者、认为自己和别人都是一样愚蠢者。

5. 对自己和大脑最好的药就是爱。要像爱自己那样爱你的邻居。

6. 有个拉比问:人有一口却有两耳,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个拉比回答:这是因为人要多听少说。又问:人的眼睛

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为什么却从黑的部分来看事物呢?又答:那是因为从黑暗面来看世界比较妥当。神告诫世人,凡是都不要从光明面来看,以免过分乐观。

7. 金钱是有力的,落地有声,能止住恶言。

8. 富豪与贤人哪个比较伟大?当然是贤人。

9. 虽说金钱是缺乏慈悲的主人,但却能成为有用的仆人。

10. <<塔木德>>里提到许多有关金钱的教诲:a,

身体各部分皆以靠心而生存,心则依靠钱包为生。b.伤害

人的东西有三种:烦恼、争吵、空的钱包。其中最伤人的

是空钱包。

11. 有了金钱,就有了发展的机会,目标就能达成。

12. 犹太教教义精华之一就是劝世人“施比受更有福”,而行善则是犹太教的基本理念。行善方式不一,最重要的

是要有体恤别人的慈悲胸怀,捐献要量力而为。犹太人认为,慈善济世是上帝赋予人们应尽的义务。“得货才的力量,是他(耶和华)给你的”。这是上帝很重要的教训。在犹太人的价值观里,行善高于一切。《犹太法典》说:“人死后,留下家族、财富与行善在世间,其中除行善外,无关宏旨。”

13. 从零到一的距离,大于一到一千的距离。

14. 借钱犹如瘙痒,想穷人借钱犹如与丑女接吻。

15. 《犹太法典》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传统价值意义的人,就像被人牵着鼻子走

的瞎子一样。”

16. 懒惰的人所浪费的时间,并不是时间而已,而是他自己的生命。

17. 时间是为了让自己及家人生活得更加好而存在的。

18. 创造时间,使用时间,千万别浪费时间。

19. 时间是为世界更美好而存在的。

20. 《犹太法典》说:“有四种尺度可以衡量人们:金钱、美酒、女人以及对时间的态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

样都有诱人的地方,但人们不可以沉溺其中。”这是用来教导年轻人要善于利用时间免得蹉跎光阴。在犹太人的想法

里,少年成人之后,经过两年的历练,才会真诚变为成人。认清每个时段自己能力的虚实,是很重大的人生课题。

21. 如果双方都不可彼此认错,就没有和解的可能。

22. 犹太法典说:“好的意见,无关人格.”

23. 犹太法典说:“锻炼铁的时候,使用铁;锻炼人的

时候,使用人。”因为“磨刀还得用上另一把刀呢”,必须同时使用同样的材料器具,才足以成事。如果两方都柔软的话,也就不成器了。

24. 犹太法典指出,追求真理必须通过不同的议论;对于权威,经常要加以质疑。“人要逃脱常道之外,才能有所进步。”“如果一切都对,一定有什么不对。”这是犹太人的处世哲学。

25. 犹太法典说:“今天还会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明天的事,现在烦恼也没用。”

26. 能以长耳辨识驴马,能以长舌辨识愚者。人称驴马枉有一对长耳,却是什么也听不见。这句评语对于驴马

或许有些不太公平,唯长久以来驴马已经成为愚者的代名词。若问愚者最大的敌人是什么?答案就是他自己。愚者

只要保持沉默,没人知道他是愚者。

27. 没有书本的家庭,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体。

28. 如果书本与衣服同时弄脏了,一定要先擦拭书本。

29. 如果生活贫穷一定要买东西的话,要先买金字、

宝石、房子、土地。最后没有东西可买了,才可以买书。

30. 知识如水,可以解渴。

31. 书本给人知识,人生要靠智慧。

32. 凡人都长不大,只是变老而已。世上有30岁的孩子,40岁的孩子,60岁的孩子,…凡人都是长不大的

孩子,都想孩子一般自以为是,任性固执。幼儿教育将会

影响孩子一生。解释某人性格,只需要研究他的幼年成长

历程便可知其梗概。因此,对于孩子无论如何都要付出爱心。

33. 借钱可以拒绝,借书不得拒绝。

34. 隐藏自己的长处与功绩,就像阴藏自己所做的坏事一样,必须小心审慎。

35. 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谦虚才能达到巅峰。

36. 卖弄知识的贤人,不如以无知为耻的愚人。

37. 成熟的葡萄是往下垂的,只有瘦小的葡萄枝才会上扬,伟人必须放下身段,向低处屈身.

38. 太阳即使没有你,照样会升起,也会沉落。

39. 经人提起才做的好事,只有主动行善的一般价值。

40. 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所有的责任,就连睡眠的时间也不能免责。

41. 自己的舌头,要像宝物一样得慎重的对待。

42. 舌头无骨,要特别小心。

43. 贤人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愚人只会说自己懂得的话。

44. 应有心操控舌头,而不是舌头操控心。

45. 因为有人不愿思考,因此便以读书为苦事,没法逃避。

46. 财富是神的恩赐,但须取之有道,有钱并非罪恶,金钱是祝福人的东西。这就是犹太人的金钱观。

47. 金钱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名誉,一个人无论赚多少钱,还是买不到真正的名誉。

48. 我把自己的心化作坟场,埋葬我所听到的一切秘密。

49. 祈祷的时间要短,学习的时间要长。

50. 与其是个暧昧的朋友,不如是个的确的敌人。

51. 教子的秘诀在于以身作则。

52. 赚钱靠勇气,存钱靠聪明。

53. 与其三珍海味二躲避债权人,不如粗食淡饭来得心安理得。

54. 金钱是自负的近路,自负是犯罪的近路。

55. 不教孩子工作的父亲,等于在教孩子做贼。

56. 在忍耐中争取应得到的一切,你要为我的忍耐付出代价。

57. 最高的智慧就是亲切与谦虚。

58. 赚钱是容易的,但用钱之道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好。

关于纳什均衡

关于博弈论 假设你是一个处于古战场前线的士兵,当面对敌方的阵线时你采取何种策略最佳?如果己方获胜,你的贡献不太可能是决定性的,你倒是冒着有可能受伤或者牺牲的风险;如果敌方取胜,你伤亡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于是唯一合理的结论是:逃跑。如果每个士兵都如此推理的话,恐怕战争就不存在了。当然,战争仍然在历史的背景舞台上轰隆作响,是因为还有比上面简单推理更多的东西。至少对逃跑士兵的处决,就使得逃跑的代价比起与战友同生共死来得严重。或者如当年西班牙征服者Cortez率领很少的人在墨西哥登陆后所做的那样,Cortez通过烧毁抵达的船只来断绝后退的生路,以面对人数众多的墨西哥中部的Aztec人。同时,Cortez故意将毁船的行为让Aztec人看见,让他们揣摩他必胜的信心。喜欢追本溯源的人说博弈论——也有人将gametheory翻译成对策论或游戏理论——开始于犹太法典(Talmud)中一个男人如何将死后的财产发给三个妻子的难题。Plato在Republic中,Socrates就曾为上面战争前线的士兵困境问题而困扰。在Shakespeare的HenryV中,HenryV 在占领法国北部的村庄Agincourt后屠杀法国战俘的时候也采用类似Cortez的策略。Thomas Hobbes (1588-1679)用类似战场上逃跑行为的逻辑在其著作Leviathan中得出结论说,人与人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于是政府只能在无政府状态与强制之间取其轻:选择施予暴政,惩治任何不履行诺言的人,如同对逃兵的惩罚。如果这些有点抽象的话,云儿曾经在“互识.共识.华容道”一文中所引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算华容”的例子,也很能说明行动的僵局。尽管最后曹操在与诸葛亮的心理战中跌入陷阱,但如果两人都能真正揣摩对方的心态,那么曹操将象Buridan的驴一样处于无法行动的地步,而不是他实际采纳的华容道。这样繁杂的文字叙述,费半天功夫也不容易让人明白。几大段文字下来,不但别扭,还远不如一个矩阵框图让人一目了然,就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与心理或生理学中的desensitization的概念,远不如用一个函数关系的导数那样直截了当。博弈论是处理一个参与者——可以是一只狗或狼,一条甲壳虫,或者一个人或组织等——在追求最大效用(utility)的驱使下的理性行为。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学者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当一个人或群体与他或他们的博弈论对手都能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决策行为的时候,那就是博弈论大显身手的场合。有人将博弈论比作Mendel的遗传理论和Darwin的自然选择对生物学的影响,或者Newton的天体力学对物理学的奠基作用。然而,真正的社会并不严格是博弈论的理想对象,无论是股票市场上的投机现象,还是受制于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下的体制选择。现在的普遍看法是,如同混沌动力系统理论带给人们的初始兴奋之后,博弈论并不具有历史上像物理学中理论的预测能力。 囚犯的两难处境 要了解纳什的贡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非合作博弈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弈论教科书上都会讲“囚犯的两难处境”的例子,每本书上的例子都大同小异。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更确切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谈经论道自然少不了数学语言,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大堆数学公式。好在博弈论关心的是日常经济生活问题,所以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一理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就以我们身边的故事做例子: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

关于犹太人读书的故事

关于犹太人读书的故事 关于犹太人读书的故事1、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希伯来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些举动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书甜如蜜。 2、犹太学校历史上有一传统,刚入学的小学新生头一次听课,须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放着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几行用蜂蜜写下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着,还有蜜糕、苹果和核桃可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在学习发蒙伊始就尝到香甜的滋味。 3、古往今来,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4、在古代,不少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摆放着各种书籍,因为犹太人相信,在夜深人静时,死去的人们会出来读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它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 5、安息日是犹太人的重要宗教活动日,具体时间是从周五的日落到周六的日落。按照有关规定,这一天,在以色列犹太人开的一切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都要停止运营,就连以色列国家航空公司的班机也要停航,人们都得在家中安息祈祷,严禁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大大小小的书店都敞开着门营业,到这里光顾的人络绎不绝,书店里挤满了人,这里没有人大声喧哗吵闹,人们都在静悄悄地读书。

犹太法典 塔木德 Talmud

犹太法典-塔木德(Talmud) 犹太法典全套二十套,总计一万两千页,凡两百五十万言以上,重达七十五公斤。犹太法典不是一部著作,系由两千位学者花费长达十年的功夫,将纪元前五百年到纪元后五百年间,犹太先哲的口头传述汇集编纂而成的,性质上属于「述而不作」。这法典迄今仍然支配着现代犹太人的生活,因此堪称犹太人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合一切学问的集大成着,是仅次于『圣经』的主要经典。 犹太法典并非政治家、官员、科学家、哲学家、富豪或名人的作品,而是依靠学者传述犹太文化、道德、宗教、传统汇集而成者。严格来说,它不是法典,却在论法;不是史书,却在谈史;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不是百科全书,却具有等同百科全书的功能。 本法典源自『旧约圣经』,与其说是古犹太人的思想,毋宁说它是补足『旧约圣经』,进而阐释『旧约圣经』的文献集。 犹太法典成书之前,系由师徒代代口耳相传,因此大都采取问答方式。其内容包罗万象极为广泛,论题皆以希伯来语和阿拉姆(Aram)语传述下来,主要分为三部分:口传律法(称密西拿,Mishnah为希伯来语,意为复述;口传律法典注释(称革马拉,Gemara为亚兰语,意为完成);圣经注释(称密德拉西,Midrash为希伯来语,意为讲解)。而且编纂之初完全不用标点句读,亦无前序后跋,只有本文而已。当时犹太法典由于数量过于庞大,而且内容支离破碎,为了防止法典各部精华流失散佚,遂从各地召集传承者,进行法典的编纂工作。此际故意排除头脑聪明的传承者,即是唯恐他们掺杂个人意见以致扭曲传承之故。 犹太法典的编纂工作,在许多都市里进行长达数百年之久,流传至今硕果仅存的两部,分别出自巴比伦尼亚和巴勒斯坦的犹太法典。不过巴比伦尼亚的犹太法典较受重视,被认为最具权威性。因此,一般所谓『犹太法典』是指巴比伦尼亚的犹太法典。 犹太法典中的注释部分系由以色列文、巴比伦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北非文、土耳其文、波兰文、俄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中文书写而成。那是因为这部犹太法典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各国人民阅读过后便在其上添上新的注释。新版犹太法典最后一页必定留白,象征着犹太法典永远保留余地以供后人发挥。犹太法典堪称犹太人的灵魂。此外,犹太人也把犹太法典称作「海」。 编辑『塔木德』的目的,就是为了以犹太人的实际生活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提供一种更完整、更系统、更实用的人生准则。也就是说为了在抽象的圣经与复杂多变的生活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作为行为准则的塔木德,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处论及群体与

列王纪上

1
列王纪上
作者:杰里迈亚(犹太法典"他勒目"引证,耶和米作书主要参考) 日期:主前 580 至 560 年 地点:前部分在埃及,后部分在巴比伦 目的:描述以色列王国分裂的原因,过程和结局,目的是向被掳的人陈述亡国 的原由 主题:以色列王国的兴盛 钥字: 「正的事」 (15:11)「恶的事」 ; (15:26) 要点: (1) 本书主要的信息是说明神的子民在地上的国度兴衰的原因.当神的子民敬 畏神,国度就兴盛;当他们离弃神,国度就衰弱. (2) 注意 「效法他祖戴维」 这一句话, 可算是列王具体的榜样和标准. (参 3:14, 9:4) ,可惜列王中很少能够达到. (3) 所罗门是一位和平的君王,在神面前不求富贵和长寿,只求治理子民的智 慧,这是他蒙神喜悦的主因.他晚年的失败,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4) 伊莱贾的意思是「耶和华我的神」 ,在君王和百姓敬拜巴力的时代中,这 名字是何等有力的见证. (5) 王上下所记诸事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强调王国的历史发展中,预言与 应验的关系,作者如此强调是使人明白以色列历史实由神所掌管. 历史背景:王上接撒下之后,并照塞缪尔之旨记述王室与先知的历史,当以色 列王国由戴维建国及巩固后,国势日兴,但在所罗门王后,内部分裂 成南北两国,此后南国由罗波安至约沙法,敬畏与背叛神者掺杂,而 北国的耶罗波安至亚哈谢,诸王皆背叛神,南北两国彼此大部分互相 仇恨,敌对,争战. 写作背景: (1) 王上下在希伯来圣经中原为一册,和合本是依照希腊文译本将全书分成上 下两卷,大概因篇幅长关系,并没有特殊意义. (2) 本书没有指明谁是作者,犹太人传统以先知杰里迈亚为作者,因本书的结 尾(王下 24:18-25:30)与杰里迈亚书的结尾(耶 52 章)几乎完全相同, 但这论点至今未有定论,起码本书(2527-30)不是出自杰里迈亚,因在 基大利被杀后耶乎米便去了埃及(耶 43:5-7) ,对 20 年后约雅斤在巴比伦 被释放一事大概不会清楚. (3) 本书内容承接撒下,故有学者认为"撒"及"王"的作者同为一人.
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513641.doc

Whoever saves one life

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 “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周所周知,这是辛德勒所拥有的戒指上一句话,而它是来自犹太法典上的希伯莱经文。辛德勒在犹太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尽管他是德国人,尽管他是眼中只有利益的商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总是不断地出现。战争死亡的数量,光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数据就足以让人毛骨悚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总士兵阵亡: 5,497,600,同盟国总士兵阵亡: 3,382,500,平民死亡总数:6,493,000;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约为7000万。 弗吉尼亚·萨提亚说:“死亡就是死亡,它只在生命中发生一次。生命中没有东西会像它一样,当你认识到这种分别,那么除了死亡之外,一切都是生命,那么试图以其他方式对待死亡是生活的一个玩笑。”死亡,对当时的平民百姓们来说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是如此。他们明明没有参与,却被卷进了这个无情的死亡游戏,并且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个生活的玩笑给他们带去的却是残酷的现实。 二战时期,一个人心惶惶的时期,每一个对战国的国民都承受着巨大的苦难。纳粹,这个可怕的名词,这群恐怖的人,带来了噩梦。纳粹时期,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德国商人辛德勒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决定去找党卫军司令官,让他批准将自己的工厂定为一个附属劳役营,重新恢复生产,并许诺只要能达到目的一定会给他令人满意的报答。辛德勒开设的工厂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4月,戈特奉上级之命要把剩下的犹太人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清楚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他立志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于是他向斯泰恩口授着名单,并用钱买通了戈特和盖世太保朱利斯,买下了自己的工人,总共在名单上记下了801个犹太人的名字,拯救了他们。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后小女孩再一次出现,却是躺在一辆运尸车上,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出动了他内心对生命的怜悯和珍惜。在这个阴暗悲观的时代里,在这个没有人性的时代里,辛德勒的出现就像是久旱的甘霖,让人们感受到的人性的微光。801,是最终后人的证实数据,然而,在人们心中它是无数累加的希望。 在大陆的另一岸——中国,在发生南京大屠杀前期的中国,同样出现了一位德国商人,他就是约翰·拉贝。贝拉受西门子中国之聘,在中国经商了二十多年。在他要离开中国返回德国的前一天晚上,日军飞机轰炸南京时,拉贝命令他的下属打开工厂的大门,动员将纳粹旗帜摊开,让不计其数的中国百姓躲到纳粹旗帜下。因为德国是日本的盟国,日本飞机看到纳粹旗后,没有对工厂进行轰炸,又令更多的难民躲过日军的轰炸。在1937年12月份,南京沦陷之初,在使馆区也遭到不断的侵袭与轰炸后,拉贝召集了二十多人一起,发起并组建了安全区,划定南京山西路以南、中山路以西、汉中路以北区域,四周插以白底红圈中有红十字的方形旗帜,并以自己纳粹党人的身份去与日本军方交涉,成功地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艾拉培先生:济难扶危,佛心侠骨,共祝天庥,俾尔戬谷。一九三八年一月本院难民共献。”这是南京人民对拉贝的感谢信。他的善良使得他在战后获得了来自南京人民的救济,让他能够延长生命。当南京政府官员请拉贝为东京大审

犹太人和犹太教

犹太人和犹太教 楼主:太白樵夫时间:2007-01-26 22:54:00 点击:1048 回复:7 举报回复收藏分享更多楼主 第四期冰河期后,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变得糟糕起来,居住在半岛上的闪米特人纷纷迁徙。两河流域是比较富饶的土地,迁徙的人们经巴勒斯坦、叙利亚到达伊拉克。据学者说,迁出来的比较著名的闪人部落主要有亚摩利、阿卡德、亚述、迦南、亚扪和希伯来。 公元前2000年,希伯来部落从亚兰进入了迦南地(巴勒斯坦),但之前在哪里?一种说法是先到了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的吾饵,然后才进入的迦南地。到了迦南地,这个部落才有了“希伯来”的称呼。这个称呼是迦南人给的,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这条河是约旦河,也可能使幼发拉底河,前者可能性大一些。 这个部落是个弱小的部落,当时各部落都崇拜多种神灵,希伯来人也不例外,“耶和华”就是他们崇拜的神灵之一。弱小的部落为了生存,酋长亚伯拉罕要想许多法子,其中之一就是简化神灵,本族人只信一个,就是上帝耶和华。而且,上帝是无形的,不是偶像。小部落这样做真是太有道理了,可以把人维系在一起,不至于被大部落所同化。亚伯拉罕的脑子也真是好用。 到了迦南地,又逢饥荒,希伯来人又到埃及去谋生。埃及是土地最肥沃的地方,通过西奈与迦南地相连,现在则挖了一条苏伊士运河给隔断了。古埃及人是文明程度很高的人,不是闪米特人。当初闪人大迁徙为什么不去埃及,可能是埃及人很强大吧!度过饥荒,希伯来人又回到迦南地,和迦南地的其他部落为了生存不停的发生战斗,到处迁徙。到了亚伯拉罕的儿子雅各时期,雅各有一天起床,腿瘸了。雅各便给族人诉说其和天使摔了一夜的交,不分胜负,天使在其大腿窝上掐了一把,把他掐瘸了。再摔,还是不分胜负,天使就称为“与天使拼力气的“人,希伯来语就是“以色列”。于是,这些希伯来人又被称为以色列人了。现在以色列人不吃牲畜大腿窝的筋,就是这样来的。以色列人屠宰牲畜要把牲畜的大腿窝的筋挑掉,所以中国人把以色列人信仰的犹太教称作挑筋教。不管怎么说,雅各编了这个故事,有助于他在部落里的领导地位。 公元前1650年,西亚和北非发生了恐怖的大饥荒,埃及是富饶的地方,平时存粮多,于是向饥民开仓放粮,附近各国饥民听说纷纷前来,雅各带着以色列人来到了埃及,在埃及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歌珊地区居住了下来。以色列人半农半牧,丰衣足食,过着好日子,也繁衍得很快。这个好日子有200多年呢! 为什么以色列人在埃及能过得那么好?应该是有说法的。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日子,不是埃及人在掌权,而是一个从东边来的民族占领了埃及,这就是喜克索斯人。为了控制埃及,喜克索斯人启用外族人来治理国家,所以以色列人得到了重用。当然后来埃及人将喜克索斯人赶了出去,以色列人也跟着倒霉了,也出了埃及。但是这个喜克索斯人到哪儿去了,又搞不太清楚。可能这个喜克索斯人实际上就是以色列人,许多学者都这样怀疑。 领埃及人逃回迦南地的是摩西,在西奈山,据说耶和华降临,摩西领受了十条诫命,说这是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诫约。犹太教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一神教,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当时以色列人的流浪旅途中,统一以色列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极为关键重要的,本来希伯来人就有隐隐约约的一神教思想,杰出的摩西在关键时刻将它升华,是个非常有效的作为。 迦南地据以色列人的探子向摩西汇报说,是个“流着奶和蜜的宝地”,这块土地上的部落可不愿意以色列人来抢他们的土地。于是以色列人和这些部落打了几十年的仗,到了约书亚那一代,终于在迦南站住了脚。又经过100多年的的战争,在公元前1028年,扫罗被确认为以色列之王,希伯来王国(以色列)诞生了。到了大卫王,以色列王国达到最兴盛时期,这个国家南到红海的亚喀巴湾,西到地中海,东到了幼发拉底河西(大卫派军进驻叙

斯人是哪一版的教科书

斯人是哪一版的教科书 斯人的教科书是一部有着深厚历史内涵的书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也被称为《泰勒斯篇》。它的历史由一系列著作组成,包括《财产法篇》、《犹太法典》、《希伯来历史篇》、《祭司职权篇》等,这些篇章构成了斯人的教科书,也称为《斯人》。它们构成了一部历史上重要的法律文献,许多国家都以此作为参考,用于立法制定。 斯人的教科书有多个版本,其中最早的版本是古希腊时期的《斯人》,其中包括古希腊法学家“图尔库什”所著的《财产法篇》、希腊历史学家“提萨博斯”所著的《祭司职权篇》,《希伯来历史篇》等。这些章节都构成了斯人的教科书的核心内容。 后来,《斯人》经历了多次修订。一方面,在希腊和罗马时代,许多法学家和历史学家都针对斯人进行了法律和历史方面的修订,以求得更加完善和更加实用的斯人教科书。这些修订主要集中在增加斯人的实用性,并将西方的法律思想融入斯人的法律范畴中。另一方面,许多犹太教之父们也对斯人进行了修订,他们认为斯人的法律原则被犹太教的教义和信仰所取代,并将斯人的法律原则嵌入到了犹太教的教义中,以此作为犹太教的事物的准则和指导原则。 在中世纪,斯人的教科书进入了犹太教会,并被称为“犹太五经”。在犹太教会中,《斯人》再次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教会需求,使《斯人》更符合犹太教的教义和信仰。经过一系列修订之后,《斯人》在犹太教会中被视为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成为犹太教会中最重要的教义准则之一。

斯人的教科书在现代也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现代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其中,最著名的修订版本是“美国流行的斯人版本”,这部新版本引入了许多西方法律思想,使其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斯人的教科书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构成了一部历史上重要的法律文献,被用于立法制定,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发展,它们在现代时代也依然是一本重要的教科书,作为我们研究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的重要参照书目,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

犹太法典

1. 把物品售给需要物品的人不叫经商,能把物品卖给不需要物品的人才叫经商。 2. 人一旦拥有众多财富,烦恼也会随之增加。结果一无所有,则烦恼就会更多。 3. 借货之时要找证人作证,施舍之时不可有第三者在场。 4. 愚者有这几类:自知愚蠢者、自命聪明者、认为自己和别人都是一样愚蠢者。 5. 对自己和大脑最好的药就是爱。要像爱自己那样爱你的邻居。 6. 有个拉比问:人有一口却有两耳,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个拉比回答:这是因为人要多听少说。又问:人的眼睛 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为什么却从黑的部分来看事物呢?又答:那是因为从黑暗面来看世界比较妥当。神告诫世人,凡是都不要从光明面来看,以免过分乐观。 7. 金钱是有力的,落地有声,能止住恶言。 8. 富豪与贤人哪个比较伟大?当然是贤人。 9. 虽说金钱是缺乏慈悲的主人,但却能成为有用的仆人。 10. <<塔木德>>里提到许多有关金钱的教诲:a, 身体各部分皆以靠心而生存,心则依靠钱包为生。b.伤害 人的东西有三种:烦恼、争吵、空的钱包。其中最伤人的 是空钱包。 11. 有了金钱,就有了发展的机会,目标就能达成。

12. 犹太教教义精华之一就是劝世人“施比受更有福”,而行善则是犹太教的基本理念。行善方式不一,最重要的 是要有体恤别人的慈悲胸怀,捐献要量力而为。犹太人认为,慈善济世是上帝赋予人们应尽的义务。“得货才的力量,是他(耶和华)给你的”。这是上帝很重要的教训。在犹太人的价值观里,行善高于一切。《犹太法典》说:“人死后,留下家族、财富与行善在世间,其中除行善外,无关宏旨。” 13. 从零到一的距离,大于一到一千的距离。 14. 借钱犹如瘙痒,想穷人借钱犹如与丑女接吻。 15. 《犹太法典》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传统价值意义的人,就像被人牵着鼻子走 的瞎子一样。” 16. 懒惰的人所浪费的时间,并不是时间而已,而是他自己的生命。 17. 时间是为了让自己及家人生活得更加好而存在的。 18. 创造时间,使用时间,千万别浪费时间。 19. 时间是为世界更美好而存在的。 20. 《犹太法典》说:“有四种尺度可以衡量人们:金钱、美酒、女人以及对时间的态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 样都有诱人的地方,但人们不可以沉溺其中。”这是用来教导年轻人要善于利用时间免得蹉跎光阴。在犹太人的想法

所罗门的“智慧”

所罗门的“智慧” “以色列人呵,你们要持公平如静静湖水,主的正义如滔滔江河”。——公元前8 世纪犹太先知阿摩司语录追随着摩西的足印,我们的世界法律之旅,来到了死海之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摩西死后,长期在沙漠中漂泊流浪的以色列人,终于又回到了他们的故乡——迦南。不过,现时占据了此地的腓尼基人,已把这地方改了个新名字,叫做“巴勒斯坦”。据说,在进入巴勒斯坦境内的时候,以色列人家家都抬着一个木匣子。匣子里面装着刻有“摩西十诫”的小石版——一份与上帝的契约,故称之为“约柜”。当他们重新定居下来之后,他们很快就依据这份“人神契约”的精神,发展起一整套完备的犹太教规和一部著名的《犹太法典》。于是,继《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后,在亚洲,又出现了第二个“法治”的国家——以色列,而它的首都,就是那座夹在死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千古名城——耶路撒冷。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这座饱阅沧桑的古城里,来寻觅那昔日法律的故事。“耶路撒冷”四个字,迦南语的意思就是:“和平之城”。但颇俱讽刺的是,从古至今,耶路撒冷,却实在与“和平”二字相去甚远。由于这里地处一个古代世界的交叉路口,列强争抢,宗教互攘,此地的战火,竟一直燃烧了差不多5000 年!一座小小的、面积仅1 平方公里的旧城,竟然同时矗立着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多座金碧辉煌、至高无上的圣殿,这便叫这座古城,如何去承载这生命中无法承受的沉重?“客来空吊古,悲泪落清笳”。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来寻觅那法律的足印——所罗门王的足

印。但没想到,历史之手,却兜兜转转地依然把我们引领回那堵著名的“哭墙”面前。相传,在距今近3000 年的时候,以色列人中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所罗门王。所罗门的时代,是犹太民族有史以来惟一的繁荣富强的黄金时代。他曾用了7 年的时间,为耶和华建造了一座壮丽无比的大神殿,这座神殿的位置,就坐落在今天耶城东北角的圣殿山上。据历史记载,这座圣殿高踞山巅,坐西朝东,气势十分雄伟。神殿大门和所有的廊柱、天花、门窗全部镶金,灯具、祭器和供奉“摩西十诫”的“约柜”也全部用纯金制造。神殿外边的院子里,有100 个种满莲花的金边水池。神殿落成之日,盛大的庆典持续进行了两个星期!而所罗门,就日日来到这神殿里,在橄榄树的浓荫下,为全国臣民主持正义,开庭审理各类案件。据说,所罗门在继位之初,就曾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赐予他当一个好国王所必需的好品质。于是,耶和华便拿出了四样东西给他挑选。所罗门从“长寿”、“财富”、“复仇”、“智慧”中仅挑了“智慧”,于是,上帝便赐给了他一个谨慎而又聪明的心灵从此,所罗门断案之神能,破案之智慧,裁判之公正,便在 西方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下面这一个故事,就是3000 年前发生在此地的一个经典的法律故事。据说,有一天,所罗门端坐在大神殿里的审判席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婴儿上殿来,哭哭吵吵地向他陈述一个案件。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她们二人,住在一起待产。她(甲)生下一个男婴的第三天,而她(乙)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当晚,妇女乙不慎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惊痛之余,妇女乙竟然趁夜深人静偷偷把两个孩子掉了包。妇女甲醒来发现怀中孩子已死,惊魂不定后,仔细一看,她才发

上帝是公平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帝是公平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论上天怎么安排,我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好事。我深信,每一件会发生在我身上的经历和事件,都将指向一个更加广大、完美的计划,远非我一时片刻所能想像。 上天会让某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必定有她的美意,而那个美意一定是“为了你好”。你之所以会觉得不好,那是因为你并不了解上天的整个计划,也无法以较长的视野来看眼前发生的事,所以才会去质疑上天为什么让我失败?让我受苦?让我破产?让我残障?为什么?这难道是为了我好? 在日本,有一个小女孩非常地自卑,因为她的声音很难听、很奇怪,天生沙哑,甚至怪到没有人愿意跟她做朋友,还常嘲笑她。她曾因此非常难过,觉得自己是个失败品,上天对她太不公平了! 后来,她当了舞台剧的演员,才稍稍找回了点自尊。很巧地,当时日本有个漫画家叫藤子不二雄,他的漫画小叮当(哆啦A梦)非常受到欢迎,正准备将之拍成卡通片。偶然间,他听到了那女孩的声音,便找了她来试音,她好讶异!居然有人看上她那引以为耻的声音? 这个女孩是谁?她,就是现在卡通片中那只机器猫──小叮当日语版的配音员!她那曾经让她自卑不已,让她交不到朋友的“怪音”,居然随着该部卡通传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小朋友们争相模仿的“美音”。过去她所埋怨的,竟成为今日她所引以为荣的,总之,她再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作品。 命运对许多人而言也许看起来像是一种诅咒,但它从来不是一个诅咒,它永远都是祝福。它们之所以看起来像是一种诅咒,那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短浅,就像从钥匙孔来看世界,我们了解有限,我们无法看到整体,我们只看到眼前,我们无法看到未来。所以那个疑问才会不断升起,否则我们会觉得感激,我们会乐于接受。 《庞城末日》这本描写公元七十九年,意大利古城庞贝因地震埋入地下的小说,里面记有一个卖花的盲女孩倪娣雅的故事。她虽双目失明,并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把自己关在家里。她学着跟常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自食其力。 不久,维斯维沙大火山爆发,庞贝城面临末日。这座古城笼罩在浓烟与落尘下,昏暗如无星的午夜,黑漆一片。惊慌失措的居民冲来冲去,摸不到出路。但是倪娣雅却因为本来就看不见,她的不幸竟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触觉与听觉,不但找到生路,还把她的亲人搭救出来。 我想起作家梅乐.雪恩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大多数的人总会为了某人或某事而伤心落泪,如果我们当时便能清楚状况,我们反而庆幸自己的好运。”可不是吗?以电影“美丽人生”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罗贝多.贝里尼,在上台领奖致词时说,“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最好的礼物是贫穷。” 聋哑的教育家海伦.凯勒也说:“我感谢上帝,为了我的残缺,为了克服残缺,我找到自己,以及我要做什么。” 所以,厄运并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如果你能拉长时间去看,如果你能提高视野去看,没有什么遭遇是不好的,一切都是好的。残障是好的,灾难是好的,贫困是好的,破产也是好的: 希腊哲学家季诺,经常在雅典的市场里讲授他的哲学。开始时有点玩票性质,因为他有一艘货船,货船的收入使他衣食无缺,也使他反而更像个生意人。有一天,他的货船在暴风雨中沉没了。当不幸的消息传来时,在市场讲授哲学的季诺竟松了一口气。“命运之神啊,真是谢谢您!托您的福,今后我只能以哲学为职志,也只能靠此维生,别无他法。”

箴言讲义

•箴言 •作者:所罗门(大部分)1:1 ,其他包括雅古珥30章,利慕伊勒王31章,希西家的文士25:1 及不详名(22——24章中称【智慧人】之人),犹太法典[他慕勒]Baba Bathra 15a 记箴言为希西家的文士写【应作编辑的】 •日期:940 B·C(所罗门中兴时期)。 •地点:耶路撒冷皇宫。 •目的:指出一切智慧的源头全在乎认识耶和华;离开他,一切思想与生活均愚妄。 •主旨:敬畏主使智慧的开端 •本书在五卷诗歌中,占了紧要的位。这是中间的一卷,主题是——真智慧。是信徒灵性生活中紧要的经过。 约伯记是苦难;诗篇是祷告;箴言是智慧;传道书是虚空; 雅歌书是灵密。——灵程就是这样; 是先有苦难——约伯;祷告——诗篇;真智慧——箴言;既有真智慧所方能看透万事,以万事为虚空——传道书;既看透万事才进入灵秘的地步——雅歌。这是很自然的次序。 •1:约伯——表明我死;藉着苦难试炼,将自我直之死地,因约伯是“自我”高大的人,曾在29/31章内“我” 字有四,五十次,及至经过试炼,那就是厌恶自已,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6)。 •

•2:诗篇——表明复活诗篇表明灵性生命的苏醒,复活起来后与主亲近。读诗篇的人灵性都要苏醒。•3:箴言——表明天规;也就是说,天上的规例,实验在地上的生活里,即属天属灵的信徒,在世为人行事的态度。4:传道——表明放弃;也就是说,万事不能将信徒吸住,信徒虽然在地都在天,世上万事万物,不能把信徒糸恋住,终必超出世外,直向天城。 5:雅歌——表明得着;也就是说,信徒已是天界的,如何在主怀中的生活,即与主彼此亲密,“我属良人,良人属我”。此信徒成圣生活经过。 •箴言书是以天上的智慧,表现在地上信徒的日常生活里。在基督徒的中间一直在流传着一句话说“不会祷告读诗篇,缺少智慧看箴言”在箴言书中包含着许多,我们属天神的子民应当有的行事为人,并有许多的行事为人是我们基督徒应当远离和警戒的,保罗在为以弗所教会祷告时没有为他们求恩赐,没有求知识,没有求财富,没有求复兴,在《以弗所书》一开始保罗就为以弗所教会求智慧和启示弗1:16 在神所赐的智慧和 •启示中更加认识我们的神。 •今天求神也能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每一个人,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更加认识他,并荣耀他,下面我们从箴言书中整理的几种人来对照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行事为人,看我们更像哪种人,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我们的信

弗洛姆

弗洛姆 [编辑本段] 一.艾里克·弗洛姆 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德国时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斯洛主义的交汇。 1.生平与经历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 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Karl J 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中东问题特点(二)

当代中东恐怖主义的特点 9·11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恐怖主义危害的严重性,而中东地区则是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主要的孽生与泛滥之地。中东恐怖主义不仅危害当地,也波及西方大国,非洲、中亚、东南亚都受到影响,同时还伸展到我国的新疆,新疆的“东突”分子就与中东恐怖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中东恐怖主义的持续性 中东的恐怖主义历史悠久,早在一世纪前后,犹太人在反对罗马人的侵略与统治中,就出现了一些激进分子,采用暗杀、投毒等恐怖方式。其中用短刀专门从事暗杀、行刺者被称为“西卡尼(意为持短刀的人)”。11世纪,从伊斯玛仪派中分裂出主张暗杀的“阿萨辛”派。1952年,伊朗国王纳赛尔丁(1848~1896)遭巴布教徒行刺,1896年被民族主义分子刺死……古往今来,中东地区发生的大大小小恐怖事件就无法统计了。 在战后的50多年的各个阶段中,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持续不断,高潮迭起。1945~1967年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建国过程中,中东一些国家的激进分子采用恐怖手段,如犹太复国主义的秘密组织“伊尔贡”、“哈加纳”等都曾采用过恐怖手段,特别是伊尔贡在1946年制造的针对英国殖民当

局的“大卫王饭店”爆炸事件。轰动一时。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斯特干帮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公开宣称实施恐怖主义的组织”。从1948年起,犹太复国主义极端分子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企图以此迫使阿拉伯人出逃,单在迪尔·亚辛村就屠杀了245名巴勒斯坦人。同一时期,在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地也频繁地发生暗杀、爆炸等恐怖事件。 1968~1991年是中东恐怖主义的第二阶段。1968年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始点。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中阿拉伯人战败,使许多阿拉伯人在失望之余倾向于采用极端方式,“人阵”、“民阵”等组织制造了多起劫机事件。1972年,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绑架杀害了以色列参加奥运会运动员事件、1981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事件、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持续的恐怖绑架与袭击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 1991年至今,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及海湾战争结束以来,是中东恐怖主义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海湾战争后,本·拉丹开始反美,组织流亡的反美反沙特恐怖组织。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极大地抑制了恐怖主义活动,但恐怖事件仍未曾中断过,1995年以总理拉宾遇刺、希伯伦惨案是最典型例子。随后的强硬派内塔尼亚胡上台、2000年9月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等事件不断激起恐怖主义浪潮,埃及、沙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