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转偏向力的的形成与影响;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

3、运用等压线图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水平运动的风的受力有何区别?

这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

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最终风会在什么状态稳定?

日常风力图中

【课前预习】温馨提示:参考课本17-18页,49页。

1.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北半球向偏(左、右),南半球向偏(左、右),赤道上。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风的受力状况

【课堂探究案】【小组探究】

风向与受力分析

思维训练:分析右图中M 点的风向及受力情况

总结:风向、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典型例题】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位于 半球,判断依据

。 (2)①②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3)③地气压比④地 。

单位:百帕 图10

③ ④

【限时训练】

1. 读右图,位于南半球的岛屿甲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最终与哪岸相连? ( ) A.北岸 B.南岸

C.两岸都相连

D.两岸都不相连

读右面等压线水平分布图,分析回答2-4题: 2、图中四个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 3、图中所示的情况在( )

A 、北半球的高空

B 、北半球的近地面

C 、南半球的高空

D 、南半球的近地面 4、此时,该地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图8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分析完成5—6题。

5.与乙地相比,甲地

A.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B .气温较低,气压较低 C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D .气温较高,气压较高 6.一般情况下,丙、丁两处的风力

A .丙处的较大

B 丁处的较大

C .两处相当

D .不能比较大小

7. 图10是某地的风向及受力情况图,读图回答:

(1)若③表示风向,则① ② ④ 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半球的情况,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近地面、高空)的情况,理由是 ________ _____。

③ ④

1000 1005 1010 1015

单位:hPa

8、图4是北京城、郊年均温分布图,读后回答:若仅考虑本地区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

系,P地近地面的风向为偏______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案

题目: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是以后更深入学习大气知识的必备基础,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规律、影响大气的各种力的特点还很陌生,对于 此节应图文结合给学生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 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对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 态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 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空气 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在A 地 形成了低气压,在B 地形成了高气压。我们把AB 之间的等压线气压值画出来,假如是这样的:

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百帕,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也是 相等的,那么这二百帕就是AB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我们 称之为气压梯度。简而言之,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 压差。 板书: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教师:两地之间有了气压差,空气就要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我们称之为水平气压梯 度力。(把这个力在图上画出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 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教师:我们假设同样是AB两地,距离不变,但是等压线比以前密集了,那么相同距离之间的气压差比以前变大了,也就是说气压 梯度比以前变大了,那么这时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 区的力也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 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板书: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教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假如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话,风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吹向低压。水 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 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完整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题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是以后更深入学习大气知识的必备基础,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规律、影响大气的各种力的特点还很陌生,对于此节应 图文结合给学生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 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 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态 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的, 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在A地 形成了低气压,在B地形成了高气压。我们把AB之间的等压线气 压值画出来,假如是这样的: A B

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百帕,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也是相 等的,那么这二百帕就是AB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我们称之为 气压梯度。简而言之,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教师:两地之间有了气压差,空气就要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我们称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把这个力在图上画出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 板书: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1、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教师:我们假设同样是AB两地,距离不变,但是等压线比以前密集了,那么相同距离之间的气压差比以前变大了,也就是说气压梯度比 以前变大了,那么这时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也 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板书:2、大小——在同一副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 度力越大。 教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假如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话,风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吹向低压。水平气 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 向,也影响风速。 板书:3、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4、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时的风向: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 用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 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3节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理解风的成因,能够判断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 【教学重点】 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 【教学难点】 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设计、课件、学情分析 【教学环节】 【新课引入】 大气既然要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肯定会有力的作用。那么到底是什么力促使大气运动的呢 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若仅受这个力的作用大气将怎样运动 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大气运动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速: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板书: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将如何运动呢 师绘制或投影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如下图: 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高空飞行的物体进行风向及气压之间的判断,即北半球,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板书: 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那近地面的风又会是怎样的呢 投影: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是什么关系 永远和风向相反。 摩擦力对风速有没有影响 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设计

课时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标要求教学建议 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复习导入(略) 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过程 地表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2.风的形成原因 ?? ?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符号F1F2F3 类型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与风向相反 总是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 半球向左 4.力的作用效果 (1)在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 (2)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总是与等压线 斜交。 判断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 )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 ) 问题探究 探究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项目。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从风的形成过程来看,空气质点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请按以下三种情况,描述风向的特点并以北半球为例画出示意图。 1.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带答案)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 编号: 编制: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2.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的风向。 【重、难点】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 【自主学习】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l 、气压梯度: 2、水平气压梯度力: 3、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 【合作探究】 1.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 2.三种里对风速的影响? 3、读等压线图,图中A 、B 、C 、D 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4、下图表示某地海平面的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请判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那个半 球。北半球是 ;南半球是 5、右图为某气压场(单位为百帕)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读图回答。 (1)a : b : c : d : (2)该图位于 半球。 6、读下图为“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回答:(课本P32活动) (1)在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为 风;乙地为 风。 (2)甲、乙两地的风速较大为 地,原因是 【当堂检测】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 )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3.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 500 600 700 风 风 风 百帕 百帕 百帕 甲 乙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转偏向力的的形成与影响;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 3、运用等压线图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水平运动的风的受力有何区别? 这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 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最终风会在什么状态稳定? 日常风力图中 【课前预习】温馨提示:参考课本17-18页,49页。 1.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北半球向偏(左、右),南半球向偏(左、右),赤道上。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风的受力状况 【课堂探究案】【小组探究】 风向与受力分析

思维训练:分析右图中M 点的风向及受力情况 总结:风向、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典型例题】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位于 半球,判断依据 。 (2)①②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3)③地气压比④地 。

单位:百帕 图10 ① ② ③ ④ 【限时训练】 1. 读右图,位于南半球的岛屿甲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最终与哪岸相连? ( ) A.北岸 B.南岸 C.两岸都相连 D.两岸都不相连 读右面等压线水平分布图,分析回答2-4题: 2、图中四个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 3、图中所示的情况在( ) A 、北半球的高空 B 、北半球的近地面 C 、南半球的高空 D 、南半球的近地面 4、此时,该地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图8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分析完成5—6题。 5.与乙地相比,甲地 A.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B .气温较低,气压较低 C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D .气温较高,气压较高 6.一般情况下,丙、丁两处的风力 A .丙处的较大 B 丁处的较大 C .两处相当 D .不能比较大小 7. 图10是某地的风向及受力情况图,读图回答: (1)若③表示风向,则① ② ④ 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半球的情况,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近地面、高空)的情况,理由是 ________ _____。 ① ② ③ ④ 1000 1005 1010 1015 单位:hPa

一轮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练习题(解析版)

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练习题(解析版)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 1、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压差最可能是 A、12 hPa B.13 hPa C 14 hPa D、15 hPa 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3、厦门地区海风频次较高主要出现在下午时段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 B ?陆地温度低C ?海水 温度低 4、导致站点1海风开始时间早的原因可能是 山谷风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山坡处的空气比同海拔山谷上方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地面冷却快,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 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完成5、6题。 A.① B.② C.③ D.④ 6 .山谷风能对农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F图为厦门地区三个不同站点的海风频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A.靠近海洋,海拔较高 C.靠近内陆,海拔较高 B .靠近海洋,海拔较低 D .靠近内陆,海拔较低 hPa )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D.海陆温差大 5 .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表示山风的是 ① ② ③ @

A.谷风能提高坡面温度,使果树发芽、开花和结果提早

B. 谷风能向坡面输送水汽,增加降水量,利于农作物生长 C 山风能降低坡面温度,利于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 D 、山谷风能缩小坡面气温日较差,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 5.B 根据材料, 山风是指夜间山顶的冷空气向谷底流动的现象, 根据图中气流方向, 可判 断 A 、 D 错。夜晚山坡辐射冷却速度快,山坡的空气温度低于相同高度的山谷的空气温度, 故夜晚等温线在 山谷地区向上弯曲,山谷气温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 B 对, C 错。 6.D 谷风将山谷温度较高的气流带到山坡,温度升高,使果树发芽开花期提前, A 正确。 谷底易发育河流,水汽充沛,吹谷风时,水汽易冷凝成云致雨,对坡面作物生长有利, B 正 确。山风出现于夜间,从山顶吹向山谷,降低坡面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 积累,C 正确。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故山谷风能扩大 坡面温差,利于喜温作物的生长, D 错。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 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2 月、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2 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 探究了 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 山风一般自 22 时起,至次日 7 时结束 ;谷 风一般自 10 时起,至 16 时结束 。据此完成 7、 8 题。 7.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A .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C. 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8.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 A .背景风速 C. 昼夜长短 7.A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山谷风是局地风。山谷风相对于较 大尺度的背景风(如季风)来讲,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 C 、 D 错误。根据山谷风原 理,晴天情况下山坡白天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升温幅度大, 山坡与山谷温差大 ,所以谷风 风速大。晚上由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山坡降温幅度大,因此山风更加强烈。 A 正 确, B 错误。故选 A 。 8.C 背景风速可能会影响山谷风的强度、风速,不会影响“时长”, A 错误。冬季植被覆 盖率、山坡坡度不能发生明显变化, BD 错误。山风主要出现在黑夜,一般自 22 时起,至次 日 7 时结束,大约是 9 个小时;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一般自 10 时起,至 16 时结束,大约 是 6 个小时。河北省 12 月至次年 2 月为冬季,此季节昼短夜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 C 正确。故选 C 。 应”。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 B .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D .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山风与谷风时长 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植被覆盖 D .山坡坡度 关于干热河谷的形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 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 2300 千米,森林覆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案教学内容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题目: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是以后更深入学习大气知识的必备基础,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规律、影响大气的各种力的特点还很陌生, 对于此节应图文结合给学生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 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 擦力对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 动态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 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空 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在A 地 形成了低气压,在B 地形成了高气压。我们把AB 之间的等 压线气压值画出来,假如是这样的: A B

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百帕,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也 是相等的,那么这二百帕就是AB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我们称之为气压梯度。简而言之,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 间的气压差。 板书: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教师:两地之间有了气压差,空气就要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我们称之为水平气压 梯度力。(把这个力在图上画出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 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教师:我们假设同样是AB两地,距离不变,但是等压线比以前密集了,那么相同距离之间的气压差比以前变大了,也就是说 气压梯度比以前变大了,那么这时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 低压地区的力也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 等压线的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板书: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教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假如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话,风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吹向低 压。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水平气压梯 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学案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 2.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温馨提示(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 的方向;风向向右 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知识详解】 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 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 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咼 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 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 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 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的。 【知识梳 理】 1 ?形成的直接原因 类型 受力 风向 高空中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凤向 地转偏向力 图示(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1 002

气压系统特征、、亠 1 注意点 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 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 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咼 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 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风向的判定 (1) 画水平气压梯度力。 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成虚线)。 (2) 定地转偏向力。 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3)定偏转角度。 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 (偏转30。?45° );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高空风: 单位由P P——水平气压梯度力 3. 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 (2) 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一一北半球;向左偏一一南半球。 (3) 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4. 判断风力大小

空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是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的,大气的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铅直运动两部份。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风。风对于地球上热量和水份的输送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特征。本章对空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及基本规律做一介绍。 §1 大气运动方程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空气的水平运动也是一样。空气受到不同性质的力的作用,就会出现不同的运动状态。“因此我们首先要讨论作用于空气上的力,也就是讨论空气所受到的各种力的形成及其性质。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 空气微团的运动是相对于某一个坐标系而言的,在观察空气运动时,坐标系选在地球以外的空间固定位置上时,则称此坐标系为静止坐标系(绝对坐标系或惯性坐标系)。而选在转动的地球上的坐标系,则称为运动坐标系(相对坐标系或非惯性坐标系)。在运动坐标系中所看到的静止的空气,在静止坐标系中则看到此空气是随着地球一起转动的。在本章讨论中,我们所选的是运动坐标系,即观测者是站在地球上来看空气所受到的力的。 1.气压梯度力 单位质量空气在气压场中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受到的力称为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引起空气运动的主要的力,它的大小决定于气压梯度和空气密度,它的方向垂直于等压面从高压指向低压。空气的水平运动,主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在气压场中,由于水平方向气压分布不均匀,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和空气密度的大小,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它的单位为牛顿/千克。 由气压梯度的物理意义可知,水平气压梯度表示了在水平方向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作用在单位容积空气上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数值为 Gn=7×10-4牛顿/千克。 由以上计算看出,在上述条件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数值不是很大,若此力作用于1千克质量的空气上,可获得了7×10-4米/秒2的加速度。两小时后能产生5.1米/秒的风速。可见此力虽然很小,但空气在它的长时间作用下可产生很大的速度。如果空气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空气质点将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作加速运动,但实际观测表明,风并不是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吹,说明空气质点还要受到其它力的作用。 2.地转偏向力 由物理学知道,如果质点相对于以匀角速转动的参照系运动,则该质点要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该惯性力依赖于相对速度和参照系的转动角速度以及质点的质量,这种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同理,由于地球的自转,当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时,对于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感到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设想物体受到一力的作用,此力称为地转偏向力,也就是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地球除绕太阳作公转外,还不停地绕地轴作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其地转角速度以Ω表示,它的大小为: Ω=7.29× l0-5(弧度/秒)

空气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生阅读教材插图,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若仅受这个力的作用大气将怎样运动? 生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师大气运动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速: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板书: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将如何运动呢? 师绘制或投影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如下图: 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高空飞行的物体进行风向及气压之间的判断,即北半球,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板书:

大气水平运动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 班级 【预习反馈】 预习: 1.大气运动根本原理: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近地面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近地面气温低——气压。 3.气流与气压的关系:垂直方向上,上升气流对应的近地面为压,高空为压;下沉气流对应的近地面为压,高空为压。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压流向压。 4.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指空气的垂直运动 B. 指空气的水平运动 C. 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 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大气环流总称 5.高空风受到和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 6.近地面风受到、和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什么叫热力环流? 5、写出ABCD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6、什么叫等压线。 反馈:把你看书预习中碰到的困惑写下来 【梳理探究】

【课堂训练】 1. 读“沿海地区近地面大气运动示意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有() A B C D 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3.右图为“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如果该地气压场 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 A.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大于c地 B.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小于c地 C.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大于b地 D.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小于b地 4.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由大到小如何排列。 (2)A、B两地受热的是地,空气; 冷却的是地,空气. (3)用箭头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5.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6.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7.如右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学后整理】 答案:1BC 2B 3C 4、4>1=2=3>5 B地上升A地下沉5C 6D 7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