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休闲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析

对休闲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析
对休闲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析

浅谈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前景

学号:1211709

姓名:张旭

年级:大一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系

浅谈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前景

摘要:在经济体闲化及休闲经济化的趋势下,在启动内需鼓励消费、增加公众假日的背景下,休闲经济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本文主要会通过分析休闲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我国休闲经济发展的的

一些问题,分析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关键字:休闲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一、休闲经济概述

休闲经济是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为目的,以在“生产系统”同“生活世界”之间充当媒介为途径,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休闲经济的表现形态,侧重人的体验、欣赏、情感表达等方式,以及由此传递出的消费需求信息,使各类服务、市场、营销、企业策划、产品生产、社会组织的出发点都能建筑于这些方面的基础上的理论。

1999年第12期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文章描画的就是新世纪初的社会形态,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未来社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专门提供休闲的产业在2015年将会主导劳务市场。休闲产业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20世纪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休闲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新领域,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原因如下:第一,休闲经济首先是建筑于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普遍的“有闲”和“有钱”构成了它的物质基础,休闲经济必然应运而生;第二,传统经济学在学科范围内对整个社会普遍有闲与有钱的消费行为的阐释已显得

力不从心;第三,经济学需要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回归;第四,休闲经济要考察的不仅是物,而重要的是人,包括人的休闲动机、休闲心理、休闲模式、非物质形态休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等。

二、专家对休闲经济的看法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预测,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重

视,应运而生的休闲教育将占教育事业的极大份额,这为休闲产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美国休闲学之父凡勃伦曾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和证明休闲与消费是如

何联系在一起的,他十分敏锐地注意到:资产阶级新权贵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已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享乐,“闲暇时常采用‘非物质的’,是准学究或准艺术的以及讨论各种事变的知识。在1899年发表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休闲方式的一种,休闲培训自然也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按格雷厄姆·莫利托的说法是休闲时代休闲将在2015年后占支配地位。首先在美国,休闲经济产值将占GNP的50%以上,“休闲经济会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生活态度、观点和活动……大约在21世纪前50年,情感、体验、故事、娱乐、传奇、生活方式将渗透到产品和服务之中,构成商品的主要的价值和卖点”,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理查德·奥利弗在《经济增长新引擎——娱乐性教育时代》一文中曾做过类似的预测:“信息时代和生物材料时代之后将出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娱乐教育时代。他认为这段时间会显得很“平静”,因为和上世纪征服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比,它的外在表现平静。娱乐性时代之所以相对平稳并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是因为人类“内部”变化的速度要比过去经济时代“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慢得多。

三、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休闲也是生产力”的论断。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认为,尽管中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离真正的“休闲时代”还有相当距离,但休闲经济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中国休闲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空前迅速发展,至少体现在旅游、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播等方面。休闲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部分。

尽管近几年我国休闲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发展休闲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在需求方面,人们只是在工作和休闲时间上与世界接轨,而在休闲的意识、形式和内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只是用更多传统意义上的休息(而非休闲)来充填新的闲暇时间。休闲需求指向的相对单一,反映了休闲意识的落后,制约着休闲产业的发展。因此,倡导科学健康丰富的休闲活动,清除各种意识障碍,是走向大众休闲时代的前提。在供给方面,由于长期以来重视劳动,轻视休闲,休闲的供给严重不足。休闲产业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产业系统,一般涉及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游部门、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提供保障。在休闲产业供给上,不仅公共性供给不足,商业性供给也相对匮乏。由此可见,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真的“任重而道远”,所以引用一句话“革命

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为以后的发展铺路。

四、休闲产业发展对策

在上一个内容中我们知道了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短板,那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短板呢?我参考各方面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优先发展

鉴于休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国各地区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事实,今后应把休闲经济发展放在优先产业的规划中,按照大休闲、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分析研究不同地区休闲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进而确定休闲产业发展战略,从休闲产业的内涵方面开发休闲资源、设计休闲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闲产品。同时,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时,应合理布置各种休闲没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休闲设施建设与经营。

(二)加强理论研究,增强休闲观念

借鉴国际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促进休闲企业发展,掌握休闲的规律性,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为从事休闲活动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使国民在休闲观念上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公众良好的休闲心态和休闲心理,让休闲深入人心,使人真正实现“闲”。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说,世界上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紧张症、疲劳症或抑郁症,所以发展休闲产业,不仅要获得更加充裕的休闲时间,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休闲”。

(三)形成合理产品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行为

针对我国休闲消费水平低、人们认识不到位及休闲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休闲产业的发展要面向大众。正确引导人们对休闲产品的消费行为。根据我国的国情,休闲产品在结构上应采取“中低档为主,兼顾高档”的设计模式,广泛开展具有民俗民风、健康文明的民间休闲活动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在产品开发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不同层次休闲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可针对老年人在休闲消费中具有的养老、防病、保健等性质来开发相应的休闲产品。

(四)建设休闲产业支持系统,形成强大产业联动效应

由于休闲产业的关联性较强,所以休闲产业的发展能够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相关产业对休闲产业既有支持作用,又有制约作用。故不仅要着力加强休闲特色产品的开发,还要着力加强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休闲产业服务质量等休闲产业支持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以缓解休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关联带动作用。

(五)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构筑公共支持系统

休闲产业的发展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但在我国属于弱势产业。只有不断调整并实施积极稳健的经济政策,建立公共政策支持系统,实施公共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才能推进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才能提升国民生存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六)政府采取有效手段,促进休闲产业发展

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这就需要政府从宏观上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在政

策法规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鼓励休闲产业的创办;制定法律规章来规范休闲产业的运作;实施新的制度来推进与保障休闲产业的发展,如出台4天工作制等。在经济方面,通过降低利率引导居民消费,或通过加大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内需。在舆论方面,通过舆论来宣传休闲产业、推介品牌企业和产品,普及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观念等。

(七)培育国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

在激烈的国际旅游竞争中,为了加速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我国在历史、文化、特种旅游、部分环境和度假地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发展休闲产业,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引导和扩大海外休闲消费。建设“休闲城市”、开发银发休闲市场和抓好寒暑假市场等。

五、小结:

本文分析了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特征、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虽然休闲产业是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的休闲观念和休闲生活还处于初始阶段,休闲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与此相关的机构、设施、休闲产品等也有待于开发,因此,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今后应更加重视对休闲产业发展规律、休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休闲产业与第三产业关系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海鸿: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3]理查德·奥利弗:《经济增长新引擎——娱乐性教育时代》

[4]王振宇:《关于休闲经济》

中国健身休闲产业细分领域发展规划解读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国健身休闲产业细分领域发展规划解读 2016年10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3个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有关运动产业发展的蓝图,3个规划所提的产业总规模累计达9000亿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健身休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尤其是健身休闲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其中以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为代表的健身休闲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其中。我国拥有开展水上、航空、山地户外运动的丰富资源禀赋,并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产业发展条件,产业基础日益坚实,产业管理不断规范,产业形态逐渐完备,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均得到不断提升。 2016年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研制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系列规划,并对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5项户外运动进行了重点阐述。 上述3个规划的具体名称分别是《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有关运动产业发展的蓝图,提出到2020年各自的产业发展目标,其中水上运动产业总规模达3000亿元,航空运动产业总规模达2000亿元,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3个规划所提的产业总规模累计达9000亿元,并逐步形成山地户外“三纵三横”、水上运动“两江两海”、航空运动200公里飞行圈等运动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就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而言,目前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达1.3亿人,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达180亿元,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是健身休闲业中供需两端都具备相当基础和潜力的产业,也是具有“水、陆、空”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产业。通过编制这3个项目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是体育总局紧紧围绕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出台有关意见的有力举措。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 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 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 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 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 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 结构。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 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 集约型增 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 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切能够发展 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 这种发展理念严重 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 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 《中国资 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 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 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 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

最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品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呼包鄂,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有27家,而蒙东地区总共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我国经济发展与健身俱乐部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与健身俱乐部的关系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内各种规模的健身俱乐部广泛建立,这些新的健身项目给大众带来了健康的体魄并且成为了一种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共同追求的时尚。但是健身俱乐部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经济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所以俱乐部的水平参差不齐,只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稳步提高,相信健身俱乐部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本文将立足于经济发展带动市场发展提出对我国健身俱乐部经营发展对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健身俱乐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迅速提高,体育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开展,作为一个投入和产出规模巨大的产业,体育活动不论在产值还是就业构成上已成为国民经济部门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国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体育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使其日益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部门,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中,体育产业甚至发展成为支柱性的产业之一。 一、经济结构对健身俱乐部的影响 从中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中看到,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占GDP的1-2%。投资占GDP的比重在40%以上,美国是15%。中国的私人消费占GDP的35%,美国的私人消费占GDP的70%。且GDP增长与健身俱乐部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年收入在250-600美元,连锁商业开始发展,当收入达到600-850美元,连锁将向大规模、国际化发展。而我国的健身连锁在2000年之后才真正进入了起飞阶段,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仅为40%,世界平均水平69%,发达国家72%。因此,我们的健身俱乐部服务还有空间发展。 二、从政治体制的变革分析 (一)人口结构:我国人口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未富先老。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经达到5千到1万美元以上。那么纺锤形的中间人群将在未来的时间内倾向于娱乐和休闲,进入追求时尚和个性的消费。消费方式将会由必须消费品—可选消费品—服务消费转变。 (二)我国的城市化率:目前我国占总人口约70%的农村人口几乎没有体育消费,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城市化率的推动,我们将会从现在的城市化率46%发展到2020年的60%,相信城市化率的加快将给我们的健身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和发展。 (三)政策对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促进: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河南大学经济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姓名 xxxx 专业经济学 准考证号 XXXXXXXXXXXX 指导老师 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 XXXX年XX月 联系方式 XXXXXXXXXXXXX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形式改革迫在眉睫。 一、以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其中行政体制是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前不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行政体制改革”。与会者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处理好三个关系 与会专家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现行行政体制总体上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环境变化有关,也同传统的发展理念有关,但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体制机制仍存在弊端。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正确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能与事权,健全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应坚持加强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引导、调控和管理,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精力放到制定战略规划、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应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搞好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力和执法监管职责,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和社会和谐安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离不开其他方面改革的支持和配合。这就需要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应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动,使之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一致,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国家相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020年(财务知识)休闲产业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财务知识)休闲产业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产业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软科学研究“休闲产业和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组 执笔人:马惠娣 2000年5月28日于 摘要:本文于对我国刚刚过去的五壹节出现的“假日经济”现象做出分析后,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未来的社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也许10-1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议国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研究休闲经济,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关键词: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社会繁荣 壹、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实行了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国家又实施了“三个长假日”,即:春节、五壹、十壹(三天法定假日再加4天周末休息日,共计7天)。这意味着人的三分之壹的时间将于闲暇中度过。这壹国家行为提出了壹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休闲作为壹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休闲产业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且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拉动内需的新机遇。 刚刚过去的五壹节,让我们见到了休闲作为壹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经济现象。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休闲和经济的内于联系。可是,透过“火爆”的背后,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见到,作为相应的休闲产业却是难于应对;而对休闲经济的研究则明显滞后,各种思想准备严重不足,社会条件支持系统成为发展休闲产业的“瓶颈”。我们认为,加大力度开发潜于的休闲市场空间、适时地发展休闲产业、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出台和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加强休闲经济的研究等,应及早提到政府和关联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二、国外休闲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国内休闲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BUSINESS REVIEW 商业经济评论 经济导刊40 2011 / 08 国内休闲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关键词】 国内,休闲经济,制约因素,建议 文 | 汪克会 休闲经济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它源于西方发达国家,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20世纪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在1999年12月的《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人类在2015年将迈过信息时代踏入休闲时代。 目前,学术界对休闲经济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休闲经济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普遍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而产生的经济现象。 休闲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人类社会经济的高级形态,从本质上讲,休闲经济是人类改造自身获得全面发展的需求而引起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内休闲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休闲经济的产生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而休闲时间的增加则是休闲经济得以兴起的前提条件。从我国1995年实行“5天工作制”,到1999年实施“春节”、 “五一”、“十一”3个长假,再到2008年推出“端午”、“清明”、“中秋”等假期,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已达到115天(约占全年的1/3),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西方国家花了近100余年的时间才达到的程度。而由此催生的“假日经济”,可以说是我国休闲经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010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GDP 达到4000美元;一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市人均GDP 已超过1万美元。2010年,与休闲经济关系密切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1005亿元,增长9.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0%,表明我国整体上已具备了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条件,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例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其中因私出境5151万人次,增 长22.0%,占出境人数的89.8%,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再例如,2010年我国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增幅达15%,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增 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新xx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社科1327xx 新xx成立前夕的 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段话正是显示出新中国的经济状况。在193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 66."1元。但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了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3711元。那么,中国在这段时间到底经历了一段什么的过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阅读了书本。 从大方面来讲,中国在过去60年中经济发展特征是: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除了“二五”期间出现了负经济增长外,其他时期都取得长期的告诉增长。二是经济增长波动比较大,有波动周期短。我认为这些变化时和经济体制和政策相关的。 首先要讲的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背景是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好转工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但是同时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 二是基本上完成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集中发展重工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先进分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被提为重要议事日程。当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待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一种是苏联的办法,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国家迅速工业化,迎头赶上工业强国。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中

我国休闲经济发展

我国休闲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我国的休闲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休闲经济不仅为人们的健康消费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力量源泉。由于休闲经济刚刚兴起,现实中还存在许多发展瓶颈,该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策建议。 一、休闲经济的基本含义 休闲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人们拥有足够闲暇时间与剩余财富这一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而休闲经济之兴起,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取得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经济的一种高级形态。就本质而言,休闲经济是人类通过改造自身而获得全面发展需求所引发的一种独特经济现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机?Y?s步健?魏屯晟浦?后,休闲经济的快?P发展已成为现代?L?橹厥拥娜鹊悖??休闲消费可看作是休闲经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经济生活当中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意??。其一,弑??消费是?代文化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莘训南爸种匾??硎剑?它既是基于传统消费而产生的,但是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休闲消费是人类消费行为的一种状态,它的出现正是建立在普遍大众消

费文化基础为的。其二,?嵯邢??^不仅包括了商品消费,而且也注重于新观念、新知识、新体验及新价值观之类的消费。其三,休闲消费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多层次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我国休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休闲消费观念陈旧。休闲的概念在相当一部分人中仍然没有确立起来。对于一部分中老年人来说,休息日往往考虑如何做一些家务,或者在单位加班获得额外收入,休闲消费概念淡漠。 市场开发粗放,文化内涵单薄。休闲消费讲究健康质朴、回归自然,但有地方休闲消费市场开发粗放,项目单一,缺乏风土人情;有些休闲景点过分追求利润,大搞重复建设,体现不出地方特色,文化氛围气息淡薄;还有一些内容有损身心健康,甚至出现有损社会的黄、赌、毒。如果有害内容不消除,休闲消费文化档次不提升,那么休闲消费的健康持续发展必将受制。 休闲经济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假冒伪劣的商品和服务充斥市场,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存,使得人们不敢放心消费。此外价格欺诈、行业垄断、强制交易等行为不仅影响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