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

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现在,我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我们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课堂里的师生的“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

在进行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五种教师行为与学生理想行为密切相关,我们称之为关键行为。因为它们对有效教学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教学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

有效教师授课时具有以下特点:

(1)使要点易于理解;

(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3)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特殊习惯。

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显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教学。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

问题。另一方面,多样化教学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研究表明,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强教学的多样性。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有:(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所有教师都需要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让他们享受学习。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材料上,然后才让学生获得教学内容,那么,相比之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接下来课堂上“师生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就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教师教授某个论题的时间不同。它是指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内容。

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学生们跑下座位、谈话、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的时候,很显然就没有投入学习。学生们的不投入方式还可能更加隐蔽,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教学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时候有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在纠正这种类型的不投入可能很困难,它需要改变任务本身的结构以及对学习者的认知要求。这就要求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安排引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

5.确保学生成功率

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已经成为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率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方面。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有如下三种难度水平:

(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

(2)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

(3)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等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而且,产生较低错误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调查研究显示,普通学生把大约一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高成功率的任务上,研究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高成功率的任务上所花的时间超出平均水平,结果他们的成就更高,记忆力更好,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调查结果暗示人们:学生应该把60%——70%的时间花在某些任务上,对所教材料他们几乎能完全理解,只是偶尔犯错。中高水平的成功率将使学生掌握课时教学内容,同时还提供了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因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一些思考,比如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等。在策略方面,这对于自我导向学习和学会学习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很多教师这个学习阶段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而这个阶段对于学生达到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目标特别关键。有效教师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有效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样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试行)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执业行为规范准则》和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望全体教师严格遵照执行。第一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应把课堂作为神圣的育人殿堂,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用科学精神、精湛专业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师应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坚持每堂课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和讲义,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模型等有关教学准备工作。 第三条教师在课堂内应保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站立讲授。教师进课堂禁止带通讯工具,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上课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等。第四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流程、基本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缜密、重点与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条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坚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更不得以各种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做到课堂“教”与“学”双向互动。 第六条自觉执行课程计划,任何人不能私自调课、停课、占课、拖堂,不能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影响下一节课教师上课。要确保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教学准备,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第七条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饮水吃零食、讲小话、打闹等不当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教育,同时要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及时批评。 第八条积极发挥功能室作用,专业课教学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和理、化、生、科学实验课尽量在专用教室(场地)授课。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施,维护场地卫生。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和关闭设备,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第九条各学科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课堂随机练习或是练习课、测试课、书法课、晨读课等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坐姿、书写等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同时,要确保学生书法课的练习,不得擅自更改书法课内容和晨读内容。 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熟练掌握,力求做到能

教师行为分析

教师行为分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的思维;知识的深度;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交流;为学生的进步提供社会支持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其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来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给予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分析 (一)对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匹配相应的教学风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通过对不同学习行为特征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的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采取的学习行为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其中的原因是,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是单一的、固定的,可能造成部分学生长期得益,而另一部分学生长期受损,产生两格分化。这样,在班级中就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尽量照顾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使自

己的教适应学生的学,在无法同时照顾不同学习行为特征的学生的情况下,须不断地变换自己的教学风格;或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便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行为来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逼近学生最佳发展区。特别是在分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合理搭配,能使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得到互补,共同提高。 加德纳教授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实行个性化教学的设想。所谓个性化教学,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使具有不同智力特点、不同学习行为特征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好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学习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的。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观察学生及他们与同学、朋友谈话和讨论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尽量收集每一个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使学生和教师对彼此都有深入的了解。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方面所共有的某些特征,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学风格,做到既关注“生活世界”,让学生学会思考,又实施“开放式”教学,让不同学生都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对于冲动型学习行为特征的学生来说,他们能根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比较迅速地进行分类,教师就应该通过想象、图片和色彩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想象和图片中接受学习内容,同时对于冲动型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激发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进行学习,让冲动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这样他们会学得更好;而对于慎思型学习行为特征的学生,因为他们解决简单问题时,往往比冲动型学生更快,教师就可采取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经常为他们提供视听材料,创造机会,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

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有效。“能够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是对活动结果作出的判断,反映的是活动达成预期结果的程度。有效教学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教学状态的自主性,教学氛围的和谐性,教学探究的科学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特色的的艺术性。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真正认识自主学习的精髓,理解自主学习的环节,掌握自主学习的秘诀。明确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依据,明确人生目标者一定是生活中的皎皎者,明确工作目标者一定是单位里的优秀者,明确学习目标者一定是同学中的成功者。 ①三维目标和谐有序.一般教师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一一对应教材,一一对应要点。告诉学生这个公式原理体现的是知识要求,这个习题训练突出的是能力特点;这是实验思考过程,这是推理推演方法;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总觉得是空的、虚的目标,无从下手亦无从检验。其实,对三维目标的正确理解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并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渗透。 ②基础目标测评有据.教学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太“敬业”,太“痴情”,以至于每个知识点都不肯轻易放过,都要再三讲解,唯恐有遗漏,唯恐听不懂。只有传授,缺少方法;只有练习,缺少感悟;只有“引导”,缺少“自由”;只有讲解,缺少互动;这是教学低效的四大顽症。怎么克服?答案是分层设标,依标教学。这里的分层主要指按教材难度,教学设计及学生水平的目标分层、要求分层。依据

教学标准,测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已经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不讲、少讲或略讲,通过达标测评,自测、互测进行反馈矫正。理解就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就是学生就够运用知识去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③发展目标引导有法.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处于最近发展区,学习尚有一定困难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的方式达标,亦可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加以引导,通过达标测评,进行激励评价。引导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发展的目标在于能力提高。 ④高层目标探究有方.少数学生感兴趣,有余力,亦有能力的知识内容,需要教师提供探究学习的材料,指导探究学习的方法,交流探究学习的感悟,总结探究学习的体会。交流的意义在启发,探究的价值在感悟。 ⑤目标呈现灵活多样.不一定非要打字幕、挂黑板、贴字条,它可以体现在板书设计里,融合在教学活动中,集中在破解题目上,升华在课堂小节中。教学目标的认定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好是师生共同认定。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避免“上课讲的天花乱坠,下课学生啥也不会”的现象。 目标不清,反馈迟钝,方法失灵,节奏松夸,思维脱节是教学低效的主要表现。有效备课要完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亮点,把握教学流程,体现教学个性。教学环节讲究启发的技巧,引导的技能,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丝丝入里,环环相扣。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认识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认识 华东师大夏志芳 一、教学行为的界定 行为是在社会、个人及具体场景共同作用下人的心理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狭义的行为是指人的外显行为,即可观察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教学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教师的个人素质与观念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是决定其教学行为的关键,而教学观又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与发展的,因而不同的教学理论影响下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学行为理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形成不同的界定: .《教育大辞典》将教学行为定义为: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包括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整个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i[]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时的表现,是在特定的外在教学情境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素养选择教学模式及自己的角色,然后进行教学,这就产生了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教“的行为,即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二是为了使上述行为得以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ii[].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或表现。教学行为是外显的,是可以观察与记录的。iii[]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与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与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iv[] 对教学行为的不同定义从一定的层面反映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质。尽管各种定义表述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几个方面:①教学行为从广义上包括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狭义上看仅限于教师教的教学行为。②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即具有目的性。③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④教学行为是受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是在一定情境中可观察的,它与教师所处的实践情境密切相关,是随时变化的。 本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概念界定为,主要在课堂时空范围内,教师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与过程中,采取的有教学目的指向的一系列外化表现。 二、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学行为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外显性

教师教学行为

教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 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 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 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能够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接下来试着从十个方面来注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效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需求是重 要核心,而注重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 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 无从实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解释,即有尊 严的是知识,而不但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平等地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注重学生,站在学生的 角度看问题,注重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地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 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升成绩 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 能使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二、注重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点,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 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 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 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三、注重教学的可测性

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让课堂变得和谐幸福。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行为的实践

有效教学行为的思考 一、对有效教学行为的认识 所谓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实践活动的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果、教学伦理、教学背景,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形成的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有效教学行为的目标、意义和存在问题 1、准确把握和反思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最为困惑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研究者教学新行为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达到教师专业与新课程共同发展,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愉,改进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现实意义:目前就课堂教学,其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这些无效或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行为的偏差而造成的,诸如教学行为的缺损,教学语言发生问题,教学任务布置不明确等等。 3、教学行为问题: (1)、教学时间的缺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之间的关系。 (2)、学习主体的缺损:“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要么一讲到底,要么不论问题难易都让学生逐个回答,全部动手,一一讨论,致使简单易得的知识重复率高,教学重点不突出。 (3)、调控能力的缺损: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看到学生的自由度加大了,课堂氛围也较以往活跃了,但教师对课堂局面的调控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强。 (4)、目标的缺损: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表面形式,包装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蔓延;而且忽视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五种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加里·D·鲍里奇【美】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下面谈谈对这五种教学行为的理解: 1、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3、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即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明确;二是多样性,即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三是任务取向性,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时候是围绕教学的任务而进行的;四是富有启发性,即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否启而得法,所谓启发性教学的实质是做到后次复习前次,在原有知识结构上产生学习的新需要,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到"新课不新",启而得法;五是参与性,即在课堂教学中,班上的学生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了;六是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即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四、有效教学的关键性教学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从未有时经常总是 1.开始讲授新课的方法不对………………………………………( )( )( )( ) 2.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 )( )( )( ) 3.将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 )( )( ) 4.教学生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掌握………………………………( )( )( )( ) 5.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提出讨论的目的………………………( )( )( )( ) 6.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回答的……………( )( )( )( ) 7.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占用了过多时间……………( )( )( )( ) 8.教师和学生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 )( )( )( ) 9.向学生提出既使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要求……………………………………………………………………( )( )( )( ) 10.不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水平、能力、需要及兴趣 ……………………………………………………………………( )( )( )( ) 11.创设没有恐吓、威胁的课堂教学环境…………………………( )( )( )( ) 12.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规则………………………………………( )( )( )( ) 13.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 )( )( ) 14.自然、恰当地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 )( )( ) 15.布置太难或太容易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 )( )( ) 16.简述教学目的、任务及重要性…………………………………( )( )( )( ) 17.模糊、含混地讲授教学内容……………………………………( )( )( )( ) 18.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内………………………………( )( )( )( ) 19.重视教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而非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 )( )( ) 20.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 )( )( )( )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烟台理工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为规范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特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希望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执行。 一、课前规范 1. 课前准备 (1)教师上课前,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写好教案、实训任务书 或工作页(要有不少于2课时的提前量),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实验实训材料的准备和情绪调控工作。做好教学活动场地、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禁止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现象的发生。 (2)注意教师形象,重视课堂仪表,上课要精神饱满,衣着要干净整洁、朴素大方,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和拖鞋进教室,男教师不允许穿背心进课堂,女教师不宜画浓妆。 2. 课前组织 (1)文化理论课教师应在上课前2-5分钟进入教室,督促、检查学生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及时督交手机,及早纠正各种问题。 (2)实训课(上机课、体育课等)上课,任课教师必须在预备铃指导学生在教学楼前列队,上课铃响前整齐、安静的进入场地。 (3)上课铃响后,师生间互行问候礼,行礼过程中,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 二、课中规范 1. 教学内容 (1)教师应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规定,上足、开齐学校设置

的学科和内容,全面地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2)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学任务,无特殊情况,不得挪为他用。不得随意在课堂教学时数内,安排学生长时间预习、复习或自习。对于教学大纲要求的习题课或讨论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演练和讨论。 (3)不得散布违背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民族分裂、封建迷信以及淫秽等其他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言论或进行传销、推销等营利活动。 2.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做到图、文、声、像、实物并茂,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尽量米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驱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严禁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 (2)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难点突出;既要注重基础,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态。 3. 课堂管理 (1)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时刻关注学生 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注意听讲、说话、睡觉、搞小动作、使用通讯工具等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要坚决制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分析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摘要] 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主体性特征明显表现为:与学生间的互动行为增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小学教师教学行为上的特征,将为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出现,关于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问题就成了该模式中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包括培养体系的构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等问题,也包括有关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尽管这一模式源于已有的初、高中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和小学教师中等培养模式,在构建中有许多方面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它必须具有新的培养要求和培养内涵,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展开的今天,拓展这种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新的内涵,尤其是开创职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是极为重要的。为了使这种培养思路更具可行性,行为训练的内容更贴近小学教师的实际,我们从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入手,以期获得有意义的启示。为此,我们在对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同时,着手编制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调查问卷,以求从定量的角度对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加以更为清晰的描述。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调查是采用自编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调查问卷》进行的。问卷涉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学言语行为、教学调整行为、教学管理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每个部分配有若干个问题供被调查者回答。问卷采用选择式回答方式。 调查对象的选择。根据已有的条件,调查是以苏南地区部分城乡小学教师为对象随机选取的,采用发放和邮寄两种方式进行的。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邮寄问卷份,收回有效问卷9份,共计53份有效问卷。为了有利于分析,还对邮寄问卷的调查对象进行了专题、开放式的书面访谈。同时,还在该地区部分初中发放、回收了45份问卷。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频数及百分比统计,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对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差异性检验,用以对照分析。 三、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分析.言语行为特征:体态语言的运用极为广泛生动、形象是大多数人对小学教师教学表达行为特征的描述,因为,在小学的课堂里,往往是气氛热烈,师生投入。 我们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对体态语言的积极运用,使得现在的课堂更加活跃。在53份问卷中有52、%的教师喜欢或比较喜欢采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或语气来强调所教授的内容或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45.3%的教师有时采取这样的行为方式。可见,在小学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喜欢运用直观、丰富的体态语言来表达教学信息,并以适当的夸张来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调查反映出,在体态语言的使用类型上,象征性、说明性的体态语言使用最频繁。在回答“你的教学语言特点总体上说是以生动幽默见长,还是以严谨简明见长”这一问题时,有26.4%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属于前者,9.5%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后者,51.3%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两者兼备。可见生动幽默的特点是小学教师共同具有的特点。但同时也表明,小学教师对严禁、简明的教学语言行为并不排斥,而是力求两者的完美结合。 教学调整行为特征:注重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之目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更为喜欢通过“改变与学生的交往方

有效教学期末试卷(新)

. 有效教学复习题(一) 一.辨析题 1.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发现学习越多越好。(×)答:发现学习的局限性:(1)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2)发现学习的适用范围有限;(3)发现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不具备条件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碰运气式的发现,变成一种形式主义;(4)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2.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答:课堂管理是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不等于问题行为。 3.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答: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一节课是否是好课,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目标、方法和内容是否协同一致,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的运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4.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答:评价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 5.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答: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景中的问题行为。通常表现为间接的、隐性的,可以预设,但更多的是生成。它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反向教学设计的程序。 答:(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2)学习目标; (3)评价任务; (4)学习活动,包括内容和实施。 2.简述讲述法的有效策略。 答:(1)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2)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3)运用“规则——例证——再规则”程式; (4)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从有经总 未时常是1.开始讲授新课的方法不对………………………………………( )( )( )( ) 2.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 )( )( )( ) 3.将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 )( )( ) 4.教学生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掌握………………………………( )( )( )( ) 5.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提出讨论的目的………………………( )( )( )( ) 6.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回答的……………( )( )( )( ) 7.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占用了过多时间……………( )( )( )( ) 8.教师和学生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 )( )( )( ) 9.向学生提出既使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要求……………………………………………………………………( )( )( )( ) 10.不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水平、能力、需要及兴趣 ……………………………………………………………………( )( )( )( ) 11.创设没有恐吓、威胁的课堂教学环境…………………………( )( )( )( ) 12.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规则………………………………………( )( )( )( ) 13.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 )( )( ) 14.自然、恰当地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 )( )( ) 15.布置太难或太容易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 )( )( ) 16.简述教学目的、任务及重要性…………………………………( )( )( )( ) 17.模糊、含混地讲授教学内容……………………………………( )( )( )( ) 18.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内………………………………( )( )( )( ) 19.重视教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而非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 )( )( ) 20.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 )( )( )( ) 21.提问后3~5秒再叫学生回答…………………………………( )( )( )( ) 22.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教学内容………………………………( )( )( )( ) 23.教学活动几乎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时间……………………( )( )( )( ) 24.提供有趣和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 )( )( )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摘要:本文以某地方普通本科综合性高校为研究对象,观测了156堂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行为状况,从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课件、练习、作业布置、教学纪律等维度进行教学行为的统计分析,以实证的方法了解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行为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在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无疑是左右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中国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何种行为选择,这些行为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方式,本文就此作此分析。 一、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地方普通本科综合性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折射全国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尽管可能“以偏概全”,但亦可达“一叶知秋”、“窥斑见豹”之功效。研究主要采用了随堂听课和通过闭路电视进行课堂观测两种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侧重于通过量化分析,用实际的数据反映中国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前期的试观察与统计,统一观测记录的标准与要求,修正观测内容统计表格。然后进入实际观测阶段,共观察课堂实录156节,采集了156节课堂教学的数据,其中随堂听课24节,通过闭路电视观测132节。在样本选择时采取了分层和平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先按教学楼课程表随机确定听课的教师,考虑专业、职称、性别、年级等的分类情况,任教科目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理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其中文科类教师96人,占61.5%,人类教师60人,占38.5%。所教年级中大一年级教师75人,占48.1%,大二年级20人,占12.8%,大三年级51人,占32.7%,大四年级10人,占6.4%。男教师92人,占58.9%,女教师64人,占41.1%。 此项研究中,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课件使用、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教学纪律等维度。在课堂讲授方面,主要考察了讲授的外在活动形态,如教师活动区间、是否脱离讲稿、声音与语调、手势与眼神等方面。在多媒体课件使用方面,考察了多媒体制作的情况,如文字、图表、图片、音像视听等方面。在课堂提问方面,考察提问的方式与方法,是自问自答还是请学生个别回答抑或学生一起回答等。在教师教学纪律方面,则考察大学教师是否按时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

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具体体现

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具体体现 教学园地 12-25 1822 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具体体现 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更好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和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