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板制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应注意的问题

复合板制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应注意的问题
复合板制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应注意的问题

复合板制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复合板制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常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I类和II类复合板制压力容器之间的异同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

关键词:复合板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

1 前言

复合板是由基层材料和复层材料通过爆炸或爆炸---轧制等方法复合而成的双金属板。由于复合板具有强度高、耐蚀耐磨等特殊性能好和造价低等优点,近年来在石化、冶金、机械、能源、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综合了基层材料和复层材料各自的优点,既有基层材料所具有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又有复层材料所具有的耐蚀耐磨等基层材料没有的特殊性能,使设备重量和造价大大降低,结构厚度变小,避免了不锈钢、镍、铜、钛、铝等贵重金属材料的浪费,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应用前景。

在压力容器行业中,复合板主要用于制造反应釜、换热器、贮罐等设备。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复合板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层材料与复层材料焊接性较好,这类材料有不锈钢复合板、镍基合金复合板等(以下简称I 类材料);另一类是基层材料与复层材料焊接性较差或不能焊接,对这两类复合材料,在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时都有很大的不同,应区别对待。

2 容器设计

一般当容器设计厚度大于12mm时,就应该考虑选用复合材料的可能性。选用复合板作为压力容器壳体材料时,应根据介质的特性选用不同材

料类型的复合板,即是选择I类材料还是选择II类材料,再依据所选择材料类型选用不同的焊接连接接头结构形式。对于介质有腐蚀性或有耐热要求时,选择相应的复合板;对于不能与碳接触的介质,一般选用II类复合材料。常见的接头结构形式如下图(1)--图(5)所示。其中图(1)--图(3)适用於II类材料,图(4)--图(5)适用於I类材料。采用图(1)、图(3)结构时,需将基层焊缝余高除去与基层表面平齐,然后再进行贴条并焊接。具体的接头坡口尺寸按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并结合制造厂的技术装备选取。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3 容器制造

3.1 材料检验

在复合板容器制造时,应首先对复合板的贴合率进行检验。如果基层和复层之间的贴合率达不到要求,不仅不能满足防腐、耐磨等特殊性要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导致容器壳体鼓包和大面积脱层,严重降低设备的寿命和安全性能。同时,贴合不紧还将造成容器壳体的组装和焊接困难。因此,贴合率的检查是复合板容器制造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个过程。一般在合格的复合板材料的质量证明书中,虽然都有贴合率指标,但在容器制造前,仍应用超声波探伤对复合板的贴合率进行复验。对热成形或冷成形后热校形的封头检验时,应将贴合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复验。

3.2复合板下料、坡口加工和焊接

采用机械切割下料时,将复层向上,并注意防止复层表面的损伤。对厚度大于12mm以上的复合钢板,可按设备装备情况依次采用等离子切割、气割、氧助熔剂切割。切割后用机械方法切除热影响区及切割面缺陷和裂纹,严禁将切割熔渣溅到复层表面上。等离子切割时,将复层面朝上,从复层侧开始切割;采用气割时,复层朝下,从基层侧开始振动切割。

容器制作要求进行热处理时,预热按JB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及相关规定以基层材料为准选择预热工艺。容器制作结束,设计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时,热处理规范按基层材料规格进行选用。对耐晶间腐蚀要求较高的设备,如基层材料需热处理,复层材料在基

层材料热处理后再进行焊接。

为保证复合板不失去原有的综合性能,焊接时基层和复层应分别进行,焊接工艺与相应的材料焊接工艺近似。对I类材料,还应增加过渡层的焊接,过渡层的填充材料要选择既能降低焊缝金属的稀释率,又要防止复层材料抗腐蚀、抗裂、抗应力腐蚀性能的降低,并对基层材料和复层材料有较好的焊接性的焊接材料。

对基层和复层进行焊接和切割时,为了防止飞溅及熔渣粘到复层材料表面,影响材料的性能,应在复层表面涂以保护涂层。

3.3 复合板容器的成形和组装

复合板板压力容器的成形和组装应有专用的加工和组装车间,尤其是对一些钛—钢、铜—钢等有色金属复合板容器,铁污染将会对容器的寿命和安全性能造成致命的影响。因此,在加工成形设备与复合板接触的表面,应用橡胶板、铝板等将复合板与铁金属隔离开。

在复合板容器组装时,应严格按规程和容器标准控制错边量。这一点与单金属制容器有明显的区别。错边量的控制按复层厚度的50%进行控制,且不大于2mm。另外,在组装时,不允许在复层上焊接临时卡子。

4 容器检验

容器制作过程中,需对接头进行无损检测。对复合板基层焊缝,按容器类别和图纸要求分别进行100%无损检测或20%局部无损检测;合格后,再焊接复层贴条焊缝或过渡层和复层焊缝。对复层焊缝,一般应100%渗透探伤。容器整体制作完成后,按相关规定需对容器进

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对I类材料容器,一般强度试验都可一次通过,而对II类材料,由于在纵焊缝和环焊缝的基层和复层材料之间不易贴合,基层材料表面不平整或复层贴条未垫实,造成复层贴条焊缝承压时拉裂,根据经验往往需反复多次才能通过强度试验。这对容器的使用寿命来说是有害的和不允许的。因此在强度试验发现复层泄漏时,应结合制造厂的条件,应选用检漏效率较高的检测方法,尽量减少强度试验的次数。以下是几种常见检漏方法的比较和介绍:

渗透检验:采用清洗剂+渗透剂+显影剂对焊缝表面开口状缺陷进行检验,灵敏度较低,可满足一般要求的缺陷检测。

肥皂水检验:操作简单,检测成本较低,需配套压缩空气进行检测,但由于检测灵敏度不高,对非穿透性缺陷不易检测。

氨渗透检验:将专用的氨试纸贴在复合板的复层侧,通过从缺陷处渗透的氨与试纸发生反应从颜色的变化可定位出缺陷的位置,检测精度较高。但其需在试验前后对检测空间内的空气进行置换,如检测结束置换不完全,残余在基层与复层间隙内的氨会造成碳钢基层的应力腐蚀,从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氦质谱检验:利用全自动氦质谱检漏仪,从检漏孔中通入氦气,在容器内部用灵敏度较高的检漏仪就可轻松地找到漏点。这种方法检漏效率高,方便、快捷。残留物质为氦气,不会对基层材料性能造成影响。但此种方法需要专用设备,成本较高。

5.结论

对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由于其良好的前景,随着其不断地向各个应用领域的延伸,其制造技术及工艺也会逐渐凸现出来,相信一些新的、先进的制作工艺也会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产品结构设计之连接结构

引言 连接结构问题时产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构成产品的各个功能部件需要以各种方式连接固定在一起形成整体,以完成产品的设计功能。满足外观造型设计的产品外壳,通常也是由底盖,主体框架等部件组成,需要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因此有必要对产品设计中连接结构问题进行探讨。 (三个品牌的四款手机在屏幕和键盘之间采用了不同的连接结构方式,使得这四款手机出现了不同的造型和使用方式。) 一,相关名词解释 “连接”在光明日报出版的《辞海》中的解释是:“(1),相互衔接,相连;(2),使相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连接可以是两个物体相互衔接,也可以是使两个物体相连。“结构”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的解释是:“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搭配,组合的方式;建筑上受力的构件。”在平常生活中,有很多连接现象。电视与遥控器之间的可以是连接,电话可以把异地的亲人朋友连接起来,整个地球可以被网络连接在几台电脑前……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可以将“连接”解释为部件之间的衔接方式。“结构”也可以从功能、位置、材料等角度分为支撑结构、折叠结构、箱体结构等。在这里,我们要研究的连接结构是产品造型中的连接结构。 二,连接结构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连接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的连接原理,可以分为机械连接结构、粘接和焊接三种连接方式;按照结构的功能和部件的活动空间,可以分为动连接和静连接结构。如下面二图所示。 三,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分析产品设计中动连接结构和静连接结构的应用 产品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缺少了技术支撑,产品华而不实,是一种空想;如果只是偏向技术,则又失去了工业设计的特色。当前的一些相关书籍中,对连接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成熟的。在横向上对各种连接结构方式,在纵向上对某一类材料比如塑料或金属等的连接方式都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但是他们的研究是偏向于对机械设计和工程设计方面的介绍。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对连接结构的研

压力容器设计资格考核

压力容器设计资格考核 考试内容 按照容标委公布的《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核规定(试行)》中的要求, ①考试内容为: ( 1 )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力学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热处理、腐蚀、无损检测等; ( 2 )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GB12337 《钢制球形储罐》, 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 《钢制卧式容器》(现在还是GB150-89中的内 容), JB470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JB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4 《铝制 焊接容器》和 JB4745 《钛制焊接容器》等相关标准; ( 3 )压力容器法规、文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压力 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等; ( 4 )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 5 )锅容标委专业网站的问题答复内容; ( 6 )图样答辩:由报考人携带一套与所申请类别相对应的压力容器 图样,并对该图样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现场答辩。 ②网上的公布的审核考试情况: 容标委目前共有2003年1、2期,2004年1~3 期,2005年1期共6批次考试,2003年1、2期,2004 年2、3期,2005年1 期这五期网上公布了总结,第一期最难,闭卷最高分为78.5分,通过率~60%,2003年第2期为~64%,2004年第2 期通过率为~68.6%,2004 年第3 期通过率~66.1%,开卷最高分88,闭卷最高分89。2005年1期的考核形式是没有培训直接进行考试,通过率是~71.4%,开卷最高分79,闭卷最高分87。 ③ 2004 年考试情况汇报: 我在2004年的考证,参加了容标委的培训。在报到时容标委发一个学号,考试按学号分考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卷子上页要写学号。 考试题目共128题,其中填空、选择各50道题目,各占25分,判断20道题目,分值为10 分,问答8 道题占40 分(问答题10 题,前7 道必答,后3 道选答1题即可)。具体内容及形式可参考容标委公布的2003年第1期的试卷。 培训上6 天课。白天是GB150 等标准编制者、出题者讲课。听一听会有所收获的,晚上可以到教室复习。中间复习一天,接着是上午开卷考试3个小时,下午开卷2个小时。最后是三类图纸的答辩,半小时。 我平时有时间也带着看一看标准,但个人主要是提前一个星期开始复习,从朋友那边借了本《压力容器工程师设计指南》看了一遍,感到效果很好。在上课的时候,每天晚上记一记标准上的基本概念方面的内容,看一看参考资料。如同我考证前室里老同志给我介绍的一样,通过是轻松的,好成绩要努力。开卷的题目范围广,基础有深度,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在各类资料上或标准中条文演化而来的,闭卷的题目相对而言要简单,但是需要记一记。

压力容器操作安全注意事项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5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容器操作安全注意事项通用范本

压力容器操作安全注意事项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有关记录。 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须取得质监部门统一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对工作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3.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实行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挂牌制度或采用机械连锁机构防止误操作。检查减压阀失灵否。装料时避免过急过量,液化气体严禁超量装载,并防止意

钛_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制造技术

1 前言 在某种腐蚀条件下,钛具有比不锈钢、铝、铜有更优良的耐蚀性[1]。虽然造价比不锈钢设备高,但在一定条件下,钛制设备使用可靠性高,寿命长,因此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使用钛材制造化工设备已有40多年历史。但是,钛制化工设备尤其钛-钢复合板制化工设备,比钢制化工设备在技术上有更多难度,积累经验也少得多,因此,对于钛-钢复合板制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备受关注。 钛-钢复合板制化工设备中用量最多的是容器,而且是压力容器。一般情况下,当操作压力和温度(200℃以上)较高时,压力容器的封头和全部筒节均用钛-钢复合板制造,就是常说的钛-钢复合板压力容器。 2 钛-钢复合板生产方法 按照目前复合板生产技术,钛-钢复合板生产方法允许使用轧制法、爆炸法、爆炸-轧制法三种方法。压力容器钛-钢复合板常用的是爆炸法。 3 压力容器用钛-钢复合板级别 3.1 压力容器用钛-钢爆炸复合板分为1级、2级、3级。 3.2 1级复合板,未结合率0%,用于过渡接头、法兰等高结合强度,且不允许不结合区存在;2级复合板,未结合率≤2%,是将钛材作为强度设计材料或特殊用途的复合板,如管板等;3级复合板,未结合率≤5%,是将钛材作为耐蚀设计,而不考虑其强度的复合板。 4 压力容器用钛-钢复合板材料主要技术规定 4.1 覆材符合GB/T3621 钛及钛合金板材中的TA0、TA1、TA2、TA9、TA10。 4.2 基材符合 4.2.1 GB713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如Q245R和Q345R; 4.2.2 GB24511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如S30408; 4.2.3 GB3531 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如16MnDR; 4.2.4 NB/T47008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如16Mn; 4.2.5 NB/T47009 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如16MnD; 4.2.6 NB/T47010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如S30408。 注:基材也可采用上述各标准中的其他牌号。 4.3 覆材在复合前应处于退火状态。 4.4 基材的技术要求(如交货状态、力学性能检验率、超声检测等)还应符合GB150或JB4732的规定。以锻件为基材时,应采用III级或IV级锻件。 4.5 压力容器用钛-钢复合板应经热处理(消除应力退火)、校平、剪切(或切割)及覆材表面去除氧化皮处理后交货。 4.6 压力容器用钛-钢复合板应逐张超声检测,扫查方式采用100%扫查。其结合状态应符合相应级别规定。 钛-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制造技术 郭文彬(江苏远方迪威尔容器有限公司,宜兴214206)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钛-钢复合板压力容器接头形式、焊接要求及制造技术要点,以期为钛-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制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钛-钢复合板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焊接技术 - 45 -

完整的压力容器设计(储罐液氨) 2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液氨储罐设计 设计任务:试设计一液氨储罐,完成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和附属设备的选型设计。 包括筒体、封头、零部件的材料的选择及结构的设计;罐的制造施工及焊接形式等;设计计算及相关校核;各设计的参考标准;附CAD图。 已知工艺参数如下:最高使用温度:T=50℃;公称直径:DN=3000㎜; 筒体长度(不含封头):Lo=5900㎜。 目录 设计任务书 1 前言 .................................................................................................................................... I I 2 设计选材及结构 .............................................................................................................. I II 2.1 工艺参数的设定 ..................................................................................................... I II 2.1.1设计压力...................................................................................................... I II 2.1.2筒体的选材及结构...................................................................................... I II 2.1.3封头的结构及选材...................................................................................... I II 3 设计计算 ............................................................................................................................ I V 3.1 筒体壁厚计算 ......................................................................................................... I V 3.2封头壁厚计算.......................................................................................................... I V 3.3压力试验................................................................................................................... V 4 附件的选择 .......................................................................................................................... V 4.1人孔的选择 .............................................................................................................. V 4.2人孔补强的计算 ..................................................................................................... V I 4.3进出料接管的选择 .............................................................................................. VIII 4.4液面计的设计 ......................................................................................................... I X 4.5安全阀的选择........................................................................................................... X 4.6排污管的选择 .......................................................................................................... X 4.7 鞍座的选择 .............................................................................................................. X 4.7.1鞍座结构和材料的选取............................................................................... X 4.7.2容器载荷计算.............................................................................................. X I 4.7.3鞍座选取标准.............................................................................................. X I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塑料产品开发的结构设计原则 ⑴、结构设计要合理:装配间隙合理,所有插入式的结构均应预留间隙;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安规测试),并适当设计合理的安全系数。 ⑵、塑件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模具的可制造性,尽量简化模具的制造。 ⑶、塑件的结构要考虑其可塑性,即零件注塑生产效率要高,尽量降低注塑的报废率。 ⑷、考虑便于装配生产(尤其和装配不能冲突)。 ⑸、塑件的结构尽可能采纳标准、成熟的结构,所谓模块化设计。 ⑹、能通用/公用的,尽量使用已有的零件,不新开模具。 ⑺、兼顾成本。 2、材料的选取 ⑴、ABS:高流淌性,廉价,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同意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等。还有确实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

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⑵、PC+ABS:流淌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⑶、PC:高强度,价格贵,流淌性不行。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⑷、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⑸、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等。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 CM3003G-30。 ⑹、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2013/7/15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综合考试题 (闭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本题共 25 分,每题分) 1 、结构具有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外力除去后,能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这种 性质称为弹性。 点评:这是材料力学的基本定义,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基本上应该具有这个性质。 2 、压力容器失效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①强度;②刚度;③稳定性。 点评:该失效形式是压力容器标准所要控制的几种失效形式。 3 、当载荷作用时,在截面突变的附近某些局部小范围内,应力数值急剧增加,而离开这个区域稍远时应力即大为降低,趋于均匀,这种现象称为_应力集中。 点评:这是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常见于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 4 、有限元法单元基本方程{F}e = [K]{δ}e所表示的是单元节点力与单元 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 点评:这是一道拉开分数档次的题,考查所掌握的基础理论深度。该题是有限元数值分析中最基本概念。 5 、厚度 16mm 的 Q235—C 钢板,其屈服强度 ReL 的下限值为 235MPa 。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察对压力容器常用材料钢号含义的掌握,并不是考查对具

体数字的记忆。 6 、在正常应力水平的情况下,Q245R 钢板的使用温度下限为 -20℃。 点评:该题出自 ,表 4,考查设计人员对材料温度使用范围的掌握 。 7 、Q345R 在热轧状态下的金相组织为 铁素体加珠光体。 点评:考查设计人员的综合知识,提示大家应该掌握常用材料的金相组织的知 识深度。 8 、用于壳体的厚度大于 36 mm 的 Q245R 钢板,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 点评:该题出自 GB150, 条款,考查对常用压力容器材料订货技术条件掌握的 熟练程度。 9 、GB16749 规定,对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波纹管,当组合应力_ σR ≤2σS t _时,可不考虑疲劳问题。 点评:考查波纹管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这里包含一个结构安定性的力学概念 10、 波纹管的性能试验包括刚度试验、稳定性试验、__疲劳试验__。 点评:考查波纹管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11、 GB150 规定的圆筒外压周向稳定安全系数是 ,球壳及成形封头的外压稳 定安全系数是 15 。 点评:GB150 释义P41。考查设计人的基础知识和标准的理解掌握。

030GS-EQ02_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制造通用技术规定(2010)

文件号 030GS-EQ02 五环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 制造通用技术规定第 1 页 共 28 页 目 录 1. 总则 2. 设计 3. 材料 4. 制造 5. 检验和试验 6. 油漆/保护 7. 标记 8. 包装和运输 9. 文件 3 2010.08.25张志华 刘佑义 徐才福 2 2009.07.29张志华 刘佑义 徐才福 1 根据GB713-2008进行相应修改2008.09.26张志华 徐才福 刘佑义 版次 内容 日期 编制 校核 审核 批准

文件号 030GS-EQ02 WUHUAN 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 制造通用技术规定 第 2 页 共 28 页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1.1 本技术规定包含了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和试验要求, 适用于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环科技或WUHUAN)承担的工程/项目中相关图纸及文件指明的不锈钢复合板制压力容器。 1.1.2 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的制造与检验除应符合相应设备设计图样、技术文件要求和 本技术规定外,还应遵循下述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工程标准的规定。除另有明确规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应以订货日期(合同生效日期)前发行的最新版本以及相关修订、增补为准。 1.2 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工程标准 1.2.1 相关法规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2.2 相关规范、标准(最新版) —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 JB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 —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 JB470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 JB/T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 JB4744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 — JB/T4730.1~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 NB/T47002.1~47002.4《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 — GB24511《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 GB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 GB/T6396《复合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 — GB/T4334《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 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压力容器设计全套表格

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 压力容器制造记录表卡 压力容器设计任务书 编号 名称 任务来源 设计依据 设 计 内 容 设计人 计划工作量 要求完成日期 备注 编制: 年月日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 压力容器制造记录表卡 压力容器设计条件修改书 编号 名称 图号 修改标记修改内容修改人日期 接受修改代表(签字盖章) 年月日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记录表 图号/文件号名称类别/级别设计人校核人设计日期 施工图总数采用标准图张数通用图张数 审查内容审查结果存在问题修改情况 一、贯彻执行法规、标 准的正确性(包括执行 本单位的制度) 1、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条 件图 2、计算书选用计算软件 参数输入 3、总图技术要求 4、总图图样 5、零部件图 6、标题栏签署 7、材料表(含选材的标 准) 二、标准化率(按用标准 图数/图纸总数) 三、通用化率(按用通用 图数/图纸总数) 标准化 审查人 日期修改人日期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更改通知单 图(代)号和名称更改原因编号 更改实施日期 共页 第页发至 处理意见需同改文件 备注会 签 签署日期 签署 编制校 核 审 核 批 准 日期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校审记录表 图号名称 设计文件档案号 设计人共页第页序号校审意见修改情况 校审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校审人:年月日修改人:年月日 注:1、修改情况栏由设计人填写。

压力容器设计质量评定卡 图号名称 设计文件 代号名称 档案号 起止日期设计人 实耗工时设计校核审核 完成成品新图张 新表张 标准图张 通用图张 校、审核发现错误数个/张 设计错误统计错误性质校核标准化审查审核累计图面错误 一般错误 技术错误 质量 评定意见 审核人 签字 日期设计责任工程师/ 批准人 签字 日期 单位技术职能机构 对质量抽查的意见签字 日期 设计人意见校核人 意见 签字 日期 备注 说明:1、图纸张数以折合1号图计算,表格以折合4号图计算。 2、由部门保存作为业务考核的参考。

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一、结构设计材料及壁厚 1、材料选择 2、壳体厚度 3、零件厚度设计实例 二、产品结构设计脱模斜度 1、脱模斜度要点 三、产品结构设计加强筋 1、加强筋与壁厚的关系 2、加强筋设计实例 四、产品结构设计螺丝柱和螺丝孔 1、柱子的问题 2、孔的问题 3、“减胶”的问题 五、螺丝柱的设计 六、产品结构设计止口应用 1、止口的作用 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七、产品结构设计卡扣应用 1、卡扣设计的关键点 2、常见卡扣设计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的选取 a.ABS塑料: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 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 等。ABS电镀附着性能好,普遍用在产品电镀的零部件上(如按钮、侧键、装饰 件) 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PC+ABS塑料: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 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PC塑料: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 键、传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d.POM塑料: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 吸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传动 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PA塑料: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 等。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f.PMMA塑料: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 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 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一定强度要求的 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三菱VH001。 2、结构设计壳体的厚度 a.壁厚要均匀,厚薄差别尽量控制在基本壁厚的35%以内,整个部件的局部最小 壁厚不得小于0.4mm,且该处背面不是A级外观面,并要求面积不得大于 100mm²。 b.在厚度方向上的壳体的厚度尽量在1.2~1.4mm,侧面厚度在1.5~1.7mm;外镜 片支承面厚度0.8mm,内镜片支承面厚度最小0.6mm。根据产品不同壁厚,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 c.电池盖壁厚取0.8~1.0mm。 d.塑胶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见壁厚推荐值见下表。 塑料料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用壁厚推荐工程塑料最小壁厚小型制品壁厚中尼龙(PA)0.450.761聚乙烯(PE)0.60 1.251聚苯乙烯(PS)0.75 1.251有机玻璃(PMMA)0.80 1.502聚丙烯(PP)0.85 1.451聚碳酸酯(PC)0.95 1.802聚甲醛(POM)0.45 1.401聚砜(PSU)0.95 1.802 ABS0.80 1.502 PC+ABS0.75 1.502

PTA装置钛制换热器的结构及设计

PTA装置钛制换热器的结构及设计 原作者:贾起亮 出处: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河南省洛阳市471003) 【关键词】换热器 【论文摘要】PTA装置钛制换热器的结构及设计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化纤工程225kt/a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0年全面建成并投产,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其中钛材换热器从国外引进。该装置于2003年进行了一次扩能改造,由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设计,其中增加的一台钛设备氧化反应器二级冷凝器立足于国内设计,国内制造,一方面,节省了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加深了对化纤工程PTA装置钛材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认识。1 钛材换热器的基本情况 名称:氧化反应器二级冷凝器(BE 113A) 规格:BEM1200 2.1/0.42 680 9.7/19 I 设计条件(见表1) 设备采用直立悬挂式结构,换热器采用固定管板结构,考虑钛管与钢壳体不同的操作温度及膨胀系数,在壳程设置膨胀节以吸收不同的膨胀差。 2 钛材换热器的选材及依据 2.1 选用钛材的原则及必要性 在某种腐蚀条件下,不锈钢与铜等常用耐蚀金属无法满足设备防腐蚀使用的要求,这时钛制设备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某种腐蚀条件下,不锈钢和其它常用金属材料虽可以使用,但腐蚀率较高,使用寿命较短,如用钛材,则耐腐蚀性好,使用可靠性高,寿命长,此时需对两种材料进行技术经济全面比较,只有在技术经济方面有明显优势时才能采用钛设备。 2.2 钛材换热器的工作条件及选材 该装置采用以对苯二甲酸为原料的液相空气氧化法,反应温度为160~230℃,氧化产物为对苯二甲酸。反应以空气为氧化剂,醋酸为溶剂,在液相中进行。溶剂在反应器中沸腾蒸发,从塔顶

压力容器设计审核答辩的问题探讨

设计审核答辩的问题探讨 1.换热器气密性试验压力如何确定 换热器气密性试验基本程序 换热器气密性试验主要是检验换热器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换热器在使用压力下没有泄漏。为了保证换热器在气密性试验过程中不发生破裂爆炸的危险,气密试验压力应为操作压力。 试验介质一般为空气,特殊要求惰性气体(如氮气)等也可以作为试验介质。升压应该分段缓慢进行,首先升至气密性试验压力的10%,保压5~10分钟,检查之后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的50%,无异常情况按每级10%的速度升压直至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进行最终检查,保压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充气升压的过程中,即可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泄漏检查(涂肥皂水),待压力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后,密封面无连续蟹沫渗出为合格。一旦发现有泄漏应泄压进行处理,并重新作气密性试验。 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和浮头式换热器的气密性试验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气密性试验程序 (1)拆除两端管箱,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 (2)安装好两端管箱,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两端管箱法兰垫片。 2、U型管式换热器气密性试验程序 (1)拆除管箱,安装试压环,然后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

(2)拆除试压环,安装好管箱,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管箱法兰垫片(注意密封面有两道)。 3、浮头式换热器气密性试验程序(注意壳程要试两次) (1)拆除管箱、壳程封头及浮头盖,在管束两头装试压环,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 (2)拆下试压环,安装管箱和浮头盖,对管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管箱法兰垫片(注意管箱法兰密封面有两道)和浮头法兰垫片; (3)安装壳程封头,再次对壳程加压,涂肥皂水检查壳程封头法兰垫片。 4、试压过程中注意事项 气密性试验压力不得超过设计压力,在升压的过程中即可进行气密性检查;试压前要准备好备用垫片;试压环及其它连接受压螺栓一定要全部上满,不允许图省事间隔安装,螺栓至少与螺帽持平,不允许缺扣。 2.管板锻件何时选用 a)管板本身具有凸肩并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时,应采用锻件[如GB151-1999附录G中图G1(d)、(e)和图G2(b)、(c)、(d)、(f)]。 b)厚度大于60mm的管板,宜采用锻件 3.管板弯曲应力控制值 4.管板计算压力的确定

复合板制造压力容器应注意的问题

复合板制造压力容器应注意的问题 复合板是由基层材料和复层材料通过爆炸或爆炸――轧制 等方法复合而成的双金属板。由于复合板具有强度高、耐蚀耐磨等特殊性能好和造价较低等优点, 近年来在石化、冶金、机械、能源、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综合了基层材料和复层材料各自的性能优点,既有基层材料所有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又有复层材料所具有的耐蚀耐磨等基层材料没有的特殊性能, 使设备重量和造价大大降低, 结构尺寸变小, 避免了不锈钢、镍、铜、钛、铝等贵重金属材料的浪费, 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应用前景。 在压力容器行业中, 复合板主要用于制造反应釜、换热器、贮罐等设备。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复合板目前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基层材料与复层材料焊接性较好, 这类材料有不锈复合钢板、镍基合金复合钢板等(以下简称I 类材料); 一类是基层材料与复层材料焊接性较差或不能焊接, 这类材料有钛复合板、铜复合板、铝复合板等(以下简称II 类材料)。对这两类复合材料, 在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时都有很大的不同, 应区别对待。 1材料要求 对于复合板材料来说, 基层与覆层贴合的紧密程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如果基层与覆层间贴合不好, 不仅不能满足防

腐的要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导致鼓包和大面积脱层, 从而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在设备制造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壳体的组对焊接质量, 尤其容易导致焊缝及母材微裂纹的产生, 给设备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因此, 在用复合板生产之前,仍然需要进行复验, 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对复合板的贴合程度进行抽查, 不允许任何超标缺陷存在。 除此之外,还应视设备类别及所使用的介质等, 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化学成分进行复验, 以确保压力容器主体材料的可靠性。 2容器制造 采用机械切割时,复层朝上,并应注意防止复层表面的损伤。对厚度大于12mm以上的复合钢板,可按设备装备情况依次采用等离子切割、气割、氧助熔剂切割。切割后用机械方法切除热响区及端面缺陷和裂纹, 严禁将切割熔渣溅在复层表面上。等离子切割时, 将复层面朝上, 从复层侧开始切割; 采用气割时, 复层朝下, 从基层侧开始振动切割。 容器制作要求进行预热处理时,预热按JB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及相关规定以基层材料为准选择预热工艺。容器制作结束, 设计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时, 热处理规范按基层材料规格进行选用。对耐晶间腐蚀要求较高的设备, 如基层材料需热处理, 复层材料在基层材料热处理后再进行焊接。 为保证复合钢板不失去原有的综合性能, 焊接时基层和复

压力容器设计.

第四章压力容器设计 CHAPTER Ⅳ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 概述 设计准则 常规设计 分析设计 疲劳分析 & 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进展 压力容器发展趋势:①高参数 ②大型化 ③选用高强度材料。 本章着重介绍:①压力容器的设计思想 ②常规设计方法——弹性失效 ③分析设计方法——不同失效形式 / 第一节概述 设计要求、设计文件、设计条件是设计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压力容器设计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压力容器设计:根据给定的工艺设计条件,遵循现行的规范标准规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正确地选择材料,并进行结构、强(刚)度和密封设计。 结构设计——确定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满足制造、检验、装配、运输和维修等要求。 强(刚)度设计——确定结构尺寸,满足强度或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容器安全可靠地运行。 密封设计——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 设计要求: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安全性指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安全是前提,经济是目标,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 经济性包括材料的节约,高的效率,经济的制造过程,低的操作和维修费用等。 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必要时还应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若按分析设计标准设计,还应提供应力分析报告。 设计的表现形式,是设计者的劳动体现 强度计算书: 包括设计条件、所用规范和标准、材料、腐蚀裕量、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 装设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还应计算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 当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时,软件必须经“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鉴定,并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局认证备案,打印结果中应有软件程序编号、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等内容。 设计图样:①总图②零部件图 总图包括压力容器名称、类别;设计条件;必要时应注明压力容器使用年限;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主要特性参数(如容积、换热器换热面积与程数等);制造要求;热处理要求;防腐蚀要求;无损检测要求;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求;安全附件的规格;压力容器铭牌的位置;包装、运输、现场组焊和安装要求;以及其它特殊要求。设计条件 工艺设计条件(原始数据、工艺要求)→→设计 设计条件——设计的已知条件:简图、用户要求、接管表等 简图——示意性地画出容器本体、主要内件部分结构尺寸、接管位置、支座形式及其它需要表达的内容。 、 用户要求包括: (1)工作介质:介质学名或分子式、主要组分、比重及危害性等; (2)压力和温度: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环境温度等; (3)操作方式与要求:注明连续操作或间隙操作,以及压力、温度是否稳定;对压力、温度有波动时,应注明变动频率及变化范围;对开、停车频繁的容器应注 明每年的开车、停车次数; (4)其它:还应注明容积、材料、腐蚀速率、设计寿命、是否带安全装置、是否保温等。 设计条件图: ①一般容器条件图 ②换热器条件图:应注明换热管规格、管长及根数、排列形式、换热面积与程数等; . ③塔器条件图:应注明塔型(浮阀塔、筛板塔或填料塔)、塔板数量及间距、基本 风压和地震设计烈度和场地土类别等;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常识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小 常识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 、材料选择 1.2 、壳体厚度 1.3 、零件厚度设计实例 2、脱模斜度 2.1 、脱模斜度要点 3、加强筋 3.1 、加强筋与壁厚的关系 3.2 、加强筋设计实例 4、柱和孔的问题 4.1 、柱子的问题 4.2 、孔的问题 4.3 、“减胶”的问题 5、螺丝柱的设计 6、止口的设计

6.1 、止口的作用 6.2 、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6.3 、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7、卡扣的设计 7.1 、卡扣设计的关键点 7.2 、常见卡扣设计 8、装饰件的设计 8.1 、装饰件的设计注意事项 8.2 、电镀件装饰斜边角度的选取 8.3 、电镀塑胶件的设计 9、按键的设计 9.1 按键() 大小及相对距离要求 10、旋钮的设计 10.1 旋钮() 大小尺寸要求 10.2 两旋钮() 之间的距离 10.3 旋钮() 与对应装配件的设计间隙 11、胶塞的设计 12、镜片的设计 12.1 镜片()的通用材料 12.2 镜片()与面壳的设计间隙 13、触摸屏与塑胶面壳配合位置的设计 13.1 、触摸屏相对应位置塑胶面壳的设计注意事项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 、材料的选取 a. :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 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支架)等。还 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 前常用奇美757、777D 等。 b. :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 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 、T65 。 c. :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 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 、2405、2605 。 d. 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水性、 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传动齿轮、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 e. 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等。受冲击 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3003G30 。 f. 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 小时后仍可透过92% 的太阳光,室 外十年仍有89% ,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 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一定强度要求 的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三菱001。 1.2 壳体的厚度 a. 壁厚要均匀,厚薄差别尽量控制在基本壁厚的25%以内,整个部件的最小

2020年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大纲

(情绪管理)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大纲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核大纲 (2012) SummaryofCheckingContentforDesignerandApproverofPressu reVesselDesign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2年02月20日 目录 第壹章总则 (1) 第二章常规设计审批人员考试内容 (1) 第三章分析设计人员考试内容 (4) 第四章附则 (5)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则 第壹条为规范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工作,依据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颁布的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及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规则》(2012),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A、C、D类压力容器设计(以下称常规设计)审批(含审核、审定人)人员及SAD类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以下称分析设计)设计人、审批人的考核工作。

第二章常规设计审批人员考试内容 第三条A、D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考试内容: (壹)理论考试要求: 1.应熟悉压力容器设计关联的基本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力学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热处理、腐蚀、焊接、无损检测等; 2.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设计关联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文件;3.能够正确解决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4.熟悉且及时掌握压力容器行业关联的标准信息 (二)关联的安全技术规范文件: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等 (三)关联的标准规范: GB150.1~GB150.4《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 GB50009《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B/T4710《钢制塔式容器》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安全检查 压力容器运行期间安全检查的目的: 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是压力容器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及时发现操作上或设备上所出现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和延续,保证容器安全运行。 对运行中的容器,主要检查以下三个方面: (1)工艺条件方面。主要检查操作条件,包括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液位是否在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容器工作介质的化学成分、物料配比、投料数量等,特别是那些影响容器安全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2)设备状况方面。主要检查容器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渗漏现象;容器的部件和附件有无塑性变形、腐蚀及其他缺陷或可疑迹象;容器及其连接管道有无振动、磨损等现象。 (3)安全装置方面。主要检查安全装置以及与安全有关的计量器具(如温度计、投料或液化气体充装计量用的磅秤等)是否保持完好状态。如压力表的取压管有无泄漏或堵塞现象;弹簧式安全阀的弹簧是否有锈蚀、被油污粘结等情况,冬季装设在室外的露天安全阀有无冻结的迹象;这些装置和器具是否在规定的允许使用期限内。 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巡回检查要定时、定点、定路线,操作人员在进行巡回检查时,应随身携带检查工具,沿着固定的检查线路和检查点认真检查。 压力容器紧急停止运行的条件和操作步骤 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如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本厂有关部门报告: (1)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用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缺陷; (3)安全附件失效;

(4)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5)发生火灾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6)过量充装; (7)压力容器液位失去控制,采取措施后仍得不到有效控制; (8)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紧急停止运行的操作步骤是: 迅速切断电源,使向容器内输送物料的运转设备,如泵、压缩机等停止运行;联系有关岗位停止向容器内输送物料;迅速打开出口阀,泄放容器内的气体或其他物料;必要时打开放空阀,把气体排入大气中;对于系统性连续生产的压力容器,紧急停止运行时必须做好与前后有关岗位的联系工作;操作人员在处理紧急情况的同时,应立即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技术人员取得联系,以便更有效地控制险情,避免发生更大的事故。 防止压力容器超压 超压运行有可能使材料发生过度的塑性变形而导致容器的韧性破裂。因此,杜绝压力容器超压运行,是操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压力容器不同的超压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l)避免操作失误而造成超压事故。对于压力来自器外压力源(如气体压缩机、蒸汽锅炉)的容器,超压大多是操作失误引起的。为了防止操作失误,除了装设连锁装置外,还应实行安全操作挂牌制度。在一些关键性的操作装置上挂牌,牌上注明阀口等的开闭方向,开闭状态,注意事项等。对于通过减压阀降低压力后才进气的容器,要密切注意减压装置的工作情况,并装设灵敏可靠的安全泄压装置。 (2)对于器内物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压力的容器,必须严格控制每次投料量及原料中杂质的含量,并有防止超量投料的严密措施。这是因为加料过量或原材料中混入杂质,往往使容器内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密度增大或反应过速而造成超压。 (3)贮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应严格按规定充装量充装,并防止容器意外受热。这类容器常因超量充装或意外受热,温度升高而发生超压。 (4)贮装易于发生聚合反应的碳氢比合物的容器,因容器内部物料可能发生聚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