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十年河南省水资源利用分析

关于近十年河南省水资源利用分析
关于近十年河南省水资源利用分析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近十年河南省水资源利用分析

完成人:

班级:

学制:

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1 河南水资源及利用基本状况 (2)

河南省水资源现状 (2)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 (2)

2 水资源变动分析 (3)

2000-2009年河南省四大流域各部门用水量变动分析 (3)

2.1.1海河流域不同部门水资源利用情况变动分析 (5)

2.1.2黄河流域不同部门水资源利用情况变动分析 (5)

2.1.3淮河流域各个部门十年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变动分析 (6)

2.1.4长江流域各个部门十年间水资源利用的变动分析 (7)

3 对河南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8)

参考文献 (10)

Abstract (10)

关于近十年河南省水资源利用分析

摘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随着中原崛起的计划的实施,工业发展速度也将日新月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工农业发展用水需求大幅增加,对我省的淡水资源利用情况考验更加严峻。如何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 成为河南省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时期的水利战略的重点应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 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2000—2009年的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数据为基础, 结合河南水资源的状况,运用GIS,excel等工具,统计分析得出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局部区域内不同水体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新方法;以及在一定年限内,区域水系的统一规划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水资源水利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状况;河南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原崛起计划的实施,河南省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农业发展更加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全省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通过对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文献研究学习,整理出一些专家对水资源利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本文在借鉴研究方法的同时,避免与他们研究方向上的重复。力求从新的角度来提供新的措施为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驾护航。

贵州省织金县水利局郭平通过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匀, 用水成本增高, 经济成本增大; 水质污染严重, 水环境遭到破坏, 致使部分地区呈现水质性缺水的研究,得出了启用经济杠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 合理确定水资源的商品价值,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污水处理产业化, 征收水资源税, 通过各种经济途径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封莉,赵辉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研究,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黄河水价;保护黄河和内河水环境、鼓励开发利用非黄河水资源替代黄河水资源[1]。从而最大限度发挥黄河水资源的效益,实现其

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新方法。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的王学云提出实施气候工程,走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的水利管理新模式[2]。

通过对这些专题研究论文的学习,我们发现目前主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某个水流域如何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以及如何利用政策体制或者经济体制的介入,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对整个河南省各个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横向对比及2000到2009年各个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的纵向对比,提出局部区域内不同水体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新方法;以及在一定年限内,区域水系的统一规划管理模式。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只对河南省黄、淮、海、长四流域水资源状况作简单探讨,别的不做分析。

1河南水资源及利用基本状况

河南省水资源现状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4 大水系, 境内1500 多条河流纵横交织, 流域面积100 km2 以上的河流有493 条。黄河横贯中部, 境内干流711 km, 流域面积万km2, 约占全省面积的1/ 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 支流众多, 水量丰沛, 干流长340km, 流域面积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1/ 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当前,河南水资源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水量不足, 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5 mm, 相当于1 296 亿m3的水量。约有76%的水量被植物、土壤吸收和水面蒸发, 只有24% 的水量形成了地表河川径流。全省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474 亿m3。过境水最多可利用量为180 亿m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30 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90. 1m3, 大大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在约24 位。受降水的影响, 全省的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年际变化较大。河南水资源利用的可靠性不大, 常常造成年际间旱涝不均的现象。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

用水量大, 水资源利用低。河南工农业用水增长很快,平水年需水220 亿m3, 中旱年需水290 亿m3 , 现有的各类蓄、引、提水工

程供水200-230 亿m3 , 尚缺水20- 60 亿m3。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的供需矛盾会日益突出, 水源不足已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浪费与水污染严重。河南水资源不仅稀少, 而且浪费严重, 水的价格远远偏离价值, 另外水污染现象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 造纸、制革等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对卫河、白河、蟒沁河等流域造成严重的污染; 贾鲁河、惠济河、沙颍河、黑河等流域污染也非常严重。

2河南省不同流域2000—2009十年间水资源利用变动情况分析

2000-2009年河南省四大流域各部门用水量变动分析

通过整理出十年间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的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的变动数据(如表1),以及excel分析统计图表(如图1),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各个流域各个部门十年间的水资源利用变化情况。下面,就不同流域不同部门的水资源利用变化情况,我们逐一分析,得出河南省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趋向,以及存在问题,从而找出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图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表1 四流域近十年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海河农业工业生活合计

黄河农业工业生活合计

淮河农业

工业

生活

合计117

长江农业工业生活合计

图1 2000-2009年各流域用水量比较

2.1.1海河流域不同部门水资源利用情况变动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海河流域,2000-2009年间河南省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基本保持不变,生活用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海河流域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工农业用水量在十年间没有显著上升趋势,但是农业用水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工业大量用水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我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华北平原,淡水资源的供应和安全问题历来就是一大问题,我省今后在海河水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规划管理,农业上防治过度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做到合理灌溉,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过程中不当的排放,避免导致海河水质的恶化。

随着我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生活用水量显著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导致海河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及河水的进一步污染,所以,在今后的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城市生活用水的合理利用,防治过度浪费导致的过度开采海河水,进而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域,出现恶性用水循环,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用水过程中各个城市下游建立污水处理厂,不达标,不排放。上游地区做好水源头保护工作,做好生态林的建设。

整体海河开发上应明确以防洪除涝为主,并结合发展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认识到前-段时期“以蓄为主”的方针片面地强调水库的拦蓄作用,处理不好蓄泄关系,以排为主,洪涝兼治。并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为指导,根据防洪体系已基本形成和已暴露出来的问题,近期应把治理重点放在现有工程的除险、加固、恢复标准、工程配套和经营管理卜,以巩固完善防洪体系,增强防洪能力。

2.1.2黄河流域不同部门水资源利用情况变动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量2000—2009年间波动中保持稳定,而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显著增加。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2003年河南省把中原崛起纳入工作目标,河南省方方面面都投入这项伟大的事业之中。特别是2004年3月,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把中部崛起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之后,中原崛起更是赢得

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出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中原崛起导致了河南省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历史性地加速城镇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力推进的过程中,河南省的淡水资源,特别是黄河的水资源受到了巨大的考验,随着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增加,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这是黄河的老问题泥沙含量大,多次改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开封段河床抬升导致行成地上悬河,多发洪涝灾害,甚至会出现断流。所以在黄河之前的治理中一直强掉首先治沙。现在黄河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快速工业发展导致的河水污染量增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形成漏斗。

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要坚持治黄河首先治沙的原则,同时要统筹兼顾河流中工业三废大量增加的局面,以及生活用水过度提取导致的水资源的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极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河道沿岸工厂污水排放过多。所以,我们的应对措施中将主要解决这些问题。

2.1.3淮河流域各个部门十年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变动分析

通过上图下面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淮河流域的各个部门用水量都在不断增大,其中农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可以说,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而淮河是河南省农业的“血液”,人民生活的命脉。

治理淮河要贯彻综合治理、集中治理的方针,要以小型为主,大型为辅,加上必要的、可能的大型工程。。统一治理包括: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要在统一规划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同时,加强防汛指挥体系建设,建立流域协调制度,建设水情监测预报、通信预警、洪水调度等非工程防洪系统。

其次,淮河沿岸有多座大城市和大量工业部门,因此污水,废气排放极为严重。其中,沿岸的许多村庄经常会出现许多严重的疾病,比重还相当的大。这就是因为污染后没有及时处理的后果。不仅如此,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保护环境的观念未能深入人心,给目前的环境问题带来巨大压力。针对农业大规模化的发展,以及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增加,同样要防止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急剧降低淮河水的利用率。河道沿岸工厂污水排放过多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淮河的同时要兼顾参照其他流域的治理,各个流域要统一规划治理。

2.1.4长江流域各个部门十年间水资源利用的变动分析

从表1,和四个统计图我们不难发现,长江水资源在河南省的利用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的趋势,并且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小。

长江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亚热带季风气候,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很大,水资源极其丰富,河南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长江水的利用,近几年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开发,为河南省沿线地区提供了契机。黄淮海河水资源在利用过程存在较大压力,而长江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河南省用水整体规划上提供很大程度的补充,这正是本文论证的重点所在。

其次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同样要防治洪涝灾害、水污染和地下水位上升等问题。

图2 2000-2009年四流域工业用水状况

图3 2000-2009年四流域生活用水状况

3 对河南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1)在传统治水思路的前提下, 应重点应对随着中原崛起而带来的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生活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工业和城市废污水的超量排放, 导致许多河湖被污染, 水质恶化, 甚至威胁到城乡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因此, 解决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按照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 调整治

水思路, 创新治水实践。把资源水利作为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为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和改革的重要依据, 加快从工程建设型到资源管理型的转变; 突出资源水利的能力建设。把加强水利工程的系统功能建设, 提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为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 创新资源水利的发展模式。坚持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水利统筹发展,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调推进, 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和保护的科学体系, 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省四大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建设一个专门的协调用水机构。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河网水系又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水利工程设施只有在健全的、生态良好的河网水系中才能发挥功能效益。抓水资源管理, 首先要抓好河网水系的管理; 抓水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是要维护江河湖库的健康生命。为此, 河南省确立了“两横、一纵、一面、一改”的水利发展总体架构。“两横”即重点抓好淮河和黄河流域水库建设、河道治理、淤地坝建设, 确保两河防洪安全;“一纵”即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面”即搞好已建工程除险加固、续建配套及农村水利工作, 巩固存量,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一改”即全面深化水利建设、管理和投融资等体制改革, 努力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3)调整水利投资结构, 突出河南资源水利发展的能力建设。一是不断加强资源水利工程能力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水利综合治理; 三是全面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 四是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

(4) 坚持依法管水, 加强资源水利发展的法制建设。加强资源水利的能力建设, 既要有工程措施, 又要依靠法制手段, 依法治水管水是资源水利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为此, 河南可以围绕资源水利的发展要求, 制定立法计划, 组织专门班子进行立法调研, 加强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 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逐步树立依法治水管水的权威。

(5) 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加强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认真贯彻

落实《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 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 大力推进节约用水, 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 结合水功能区划, 核定水域纳污能力, 提出限制排污总量, 强化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继续推进“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 , 切实保护好水资源。

参考文献

[ 1] 刘景荣. 正确理解资源水利以适应水利建设的战略转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 2] 宋爱红. 资源水利内涵及发展思路分析海河水利, 2007.

[ 3] 张海钦. 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原崛起提供水资源支撑中国水利, 2005.

[ 4] 吕振霖. 围绕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水利政策法规工作江苏水利科学, 2007

[ 5] 汪恕诚. 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7

About th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 past

decade analysis

Abstract:Henan is a big province in population and agriculture big speed of industri

al development will change rapidly,along with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Plains of the im plementation.

People's daily water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water dem and increase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Henan prov ince to become the urgent need to study and solve problems. New period water conse rvancy strategy should focus on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to high-efficient 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se as the goal,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measures to optimi ze combinat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 ent

This article in2000 - 2009Henan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data as the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in Henan, using tools such as GIS, Excel, statistic

al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 xistence problem, put forward local region the different body of water between mutu

a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 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i

n the new method; and a certain number of years, the unified planning and managem

ent mode of regional water.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Henan water resources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several suggestions.

Keywords: use of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Henan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很低,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为70%~90%,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现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措施总结如下。 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改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此外,经过适当处理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废水以及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地下咸水等都是灌溉水源。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且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有利于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而且能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干旱年适当多开采,多雨年得到补偿),提高农业用水的保证率。劣质水处理利用是增加灌溉水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措施。劣质水包括工业和城镇生活污废水、地下咸水。污废水经过处理使之达到灌溉标准,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灌溉水源,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其充分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2井渠结合 井渠结合是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有效途径,其机理是调

控地下水埋深在适宜的状态,通过降雨入渗地下形成土壤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优化调度水资源,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方式:一是春灌。地下水位回升到最高,返盐盛期,采用群井汇流,井渠间灌,防止返盐;二是夏灌。以井为主,降低地下水位,预防渍涝;三是冬灌,河水充足,渠灌可用于洗盐补淡。 3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目前,水资源管理为政及多部门争权现象普遍,在上游地区,大引大排,大水漫灌,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导致渍涝灾害加重和土壤盐碱化蔓延;而下游地区则由于河道来水供不应求或枯竭,不得不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以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灌区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不能忽略。灌区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的水资源,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为前提。 4工程统一规划 一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非工程性节水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灌区管理主要是理顺供水和用水机制,灌区优化配水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区的可供水量、作物的需水量和生产函数以及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制订灌区水量调配方案。节水灌溉制度是把有限的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简答题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简答 题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一章绪论 (1)根据水资源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1)流动性 ( fluidity) 2)多用途性 ( multi-usage) 3)公共性 ( public ) 4)永续性 ( renewable,sustainable) 5)利与害的两重性 6)有限性 ( limited )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从网上查阅资料,讨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是:总量丰富,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少,居世界120位左右,,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能资源状况是:总量大,居世界首位,河川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亿kw,年电量60829亿。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在西部地区[西电东送]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为亿kW,年发电量 59 2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亿kW,年发电量 19 200亿kW·h。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占全国水能资源的70%左右,但开发尚少,仍有很大开发潜力;而东部和中部地区水能资源较缺乏,但因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水能资源开发较多 (3)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4)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哪些类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用水之间的矛盾 农业工业生活水力发电航运生态 (5)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谈起,说明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运动,也就不存在生物圈 (6)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①水体污染;②河道退化、断流,湖泊、水库萎缩消亡;③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④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⑤沙漠化。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 1. 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 2. 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等。 3. 什么是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什么是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A卷答案

《工程水文学及水能规划》A 卷答案 一. 名词解释(3×5=15) 1.蓄满产流: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 2.多年平均发电量: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指在多年运行时间内,平均每年所生产的电量。 3.保证出力:满足设计保证率要求的供水期的平均出力。 4.设计保证率:指多年期间用水部门按照规定保证正常工作不受破坏的机率(或程度)。 5.设计洪水位:系指水库从防洪限制水位起,拦蓄大坝设计标准洪水时,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二、填空题(1×10=10) 1.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2. 产流过程,汇流过程 3.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多年调节 4. 大于零、小于零 三、选择题。(2×10=20) 1.C; 2.A; 3.C; 4.B; 5.A; 6B;7.A; 8.A; 9.C,D; 10.A. 四、简答题(1×5=15) 3、简述日调节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工作位置。 设计枯水年:供水期以N //工 担任系统的峰荷或一部分峰荷和一部分腰荷或腰荷,蓄水期 以N //工 担任系统的基荷,弃水期以N 装担任系统的基荷,不供不蓄期以天然出力满足系统的 综合利用要求。 设计丰水年:供水期以N //工 担任系统的部分峰荷和部分腰荷,蓄水期以N //工 担任系统的 基荷,弃水期以N 装担任系统的基荷。 五、计算题(50分) 1. 1)推求流域面积 R s =(∑Q S ×△t)/(1000×F) F=(∑Q S ×△t)/(1000×∑R s ) 径流总量∑Q s =0+20+94+308+178+104+61+39+21+13+2=840(m 3 /s) 时段秒数△t =6*3600=21600(s) 地面净雨∑Rs =35+7=42(mm) 流域面积F =840*21600/(1000*42)=432(km 2 ) 2)、分析法计算单位线 由计算公式为:10 1012 1 R q R Q q m j j i j i i ∑ =+--=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1 综合说明 2 流域概况 3 水资源调查评价 3.1 降水 3.2 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3.3 河流泥沙 3.4 地表水资源量 3.5 地下水资源量 3.6 地表水水质 3.7 地下水水质 3.8 水资源总量 3.9 水资源可利用量 3.10 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4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4.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2 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4.3 供水量调查统计 4.4 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4.5 用水量调查统计 4.6 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4.7 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4.8 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4.9 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4.10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4.11 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4.12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4.13 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5 需水预测

5.1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5.2 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5.3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5.4 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5.5 需水量汇总 6 节约用水 6.1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6.2 节水标准与指标 6.3 节水潜力 6.4 节水方案 7 水资源保护 7.1 水功能区划 7.2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7.3 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7.4 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7.5 地下水保护 7.6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8 供水预测 8.1 地表水供水 8.2 地下水供水 8.3 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8.4 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9 水资源配置 9.1 基准年供需分析 9.2 方案生成 9.3 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9.4 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9.5 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 10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0.1 总体布局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资料

一、绪论 ?名词解释:水资源、水利、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简答/论述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与水资源相关的部门有哪些,简述其用水特点 ?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矛盾体现着哪些方面 ?知识拓展: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了解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兴利调节 1、名词解释: ?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 ?静库容、动库容 ?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含义、作用,尤其是与洪水调节有关的) ?水库的水量损失、水库淤积、淹没、浸没、淹没区、淹没损失 ?调节周期(注意各种调节的来水、用水过程的时间性与调节过程) ?完全调节、不完全调节 ?工作保证率、设计保证率、年保证率、历时保证率 2、基本曲线、系数 ?水库的特性曲线 ?库容系数、调节系数(知道公式、会计算、会判断水库的调节性能) ?水量累积曲线和水量差积曲线(绘制方法、特性) 3、简答/论述 ?如何理解一水多用、一库多用? ?兴利和防洪之间的关系 正常蓄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水库的水量损失有几种? ?水库淤积的原因、如何减少? ?考虑水库淹没和浸没对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水电站的设计保证率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兴利调节计算中调节流量、兴利库容和设计保证率三者的相互关系。 ?兴利调节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兴利库容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那些因素? 4、计算 ?掌握水库蒸发和渗漏损失计算的方法 ?了解库容淤损法计算水库年淤积量和淤积年限的方法 ?掌握兴利库容的计算(尤其是在水库二次运用时) ?掌握调节流量的计算(等流量调节) ?课程设计:掌握时历列表法和图解法进行兴利调节计算的方法 5、知识拓展 ?了解三峡水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 ?了解水库淤积的实例 ?了解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相关规范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期末适用卷(附答案)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测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防洪限制水位 2.年保证率 3.设计枯水系列 4.水电站保证出力 5.系统最大工作容量 6.重复容量 7.水库群 8.防洪库容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3分,共24分) (1)防洪限制水位: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 (2)年保证率:是指多年期间正常工作年数占运行总年数的百分比。 (3)设计枯水系列:为了计算水库运用多年连续枯水状况,选择的设计枯水系列。在实测资料中选择出最严重的连续枯水年组,并从该年组最末一年起逆时序扣除允许破坏年数,就得到设计枯水系列。 (4)水电站保证出力:是指水电站在长期工作中符合水电站设计保证率要求的枯水期(供水期)内的平均出力。 (5)电力系统最大工作容量:为了满足系统最大负荷要求而设置的容量。 (6)重复容量:在汛期,为了减少弃水额外增大水电站的容量,使在丰水期多发电。由于这部分加大的容量不能当作工作容量,因而称重复容量。 (7)水库群:一群共同工作的水库整体(群体)。 (8)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间的库容。用以拦蓄洪水,满足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要求。

二、简答题(4小题,共28分) 1. 水库群联合工作时可以相互补偿,补偿作用有哪些?补偿的目的是什么? 2. 电力系统为什么需要设置负荷备用容量?哪些电站适宜担任负荷备用? 3. 何谓死水位(Z 死)和死库容(V 死)?为什么水库要设置死库容(或者说,死库容有何作用)?为什么要设置极限死水位? 4. 简述绘制水库调度图的意义。 二.简答题(4小题,共28分) 1. 答: (1)水文补偿:不同河流或干支流,因水文不同步性,起到相互补充水量(也称径流补偿),提高总供水量或出力。 (2)库容补偿:利用各水库调节性能的差异,而进行的补偿。选调节性能好的水库作为补偿水库,调节性能差的水库作为被补偿水库。改变补偿水库的运行方式,以提高总的保证出力或水量。 (3)电力补偿: 2. 答: (1)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电力系统的日负荷是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突荷。这是由于系统中总有一些用户的负荷变化是十分猛烈而急促,这种不能预测的突荷可能在一昼夜的任何时刻出现,也有可能恰好出现在负荷的尖峰时刻,使此刻最大负荷的尖峰更高,因此,电力系统必须随时准备部分备用容量。当这种突荷出现时,不致于因系统容量不足影响供电质量。 (2)靠近负荷中心,具有大水库、大机组的坝后式水电站,应优先考虑; 对于引水式水电站,应选择引水道比较短的电路; 当缺乏水电站时,也可选择火电站。 3. 答: 死水位: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河南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07.6毫米,比上年增加30.3%,比多年均值减少9.8%,位于1956—1979年系列的第19位,属偏枯年份。海河流域与比上年减少12.4%,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增加10.8%、45.0%、25.5%。与多年均值相比,四大流域分别减少34.6%、18.9%、3.1%、11.5%,海河流域偏小最多,属枯水年份,淮河流域属平水年份。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0.8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少35.8%,比上年度偏多57.4%。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83.50亿米3,扣除重复计算量70.68亿米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13.59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24.2%,黄河、海河、长江、淮河流域分别减少49.6%、45.0%、41.8%、10.5%。 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9.60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5.03亿米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2.00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5.09亿米3;中型水库7.60亿米3,基本和上年末持平。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平均下降0.26米,地下水储蓄量减少9.1亿米3。豫北平原平均下降1.08米,沙颍河以北黄河以南平均下降0.36米;沙颍河以南平均上升0.84米,南阳盆地平均上升0.42米。全省平原区10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995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55平方公里。 2002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218.81亿米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4.06亿米3,地下水源134.70亿米3,集雨工程供水0.05亿米3。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减少12.48亿米3,减幅5.4%。引用入过境水量27.51 亿米3,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 22.77亿米3,流域间相互调水16.66亿米3。 全省总用水量达218.81亿米3。其中农业用水145.74亿米3,工业用水40.24亿米3,生活用水32.83亿米3(城镇生活12.76亿米3)。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12.89亿米3,工业用水减少0.52亿米3,生活用水增加1.93亿米3。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26米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353米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09米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水量,含火电为161米3,不含火电为128米3;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93升,农村为70升(含牲畜用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33.06亿米3,占总用水量的60.8%。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中国水利年鉴2015_地方水利-河南省-【水资源】

础设施和数据资源服务。 ( 张昊鹏) 【新闻宣传与水情教育】 根据重点调研课题《加强 新形势下水利公益性宣传和水情教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成果,山东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加强水利宣传和 水情教育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规范山东省水利宣传和水情教育机制。2014年,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水利报》和新华社、人民网等省级以上社会媒体和行业媒体累计发表稿件1520余篇,其中,配合省级以上社会媒体,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生态文明、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及抗旱防汛等重点工作刊播报道930多篇。围绕深化水利改革、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 推出系列报道,在水利部网站、《中国水利报》 、中国水利网发布稿件588篇。山东水利网更新信息2430余条。在水利部办公厅、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国水利报社分别主办的全国性宣传工作会议上,山东省水利厅均作大会典型发言。全省水利舆情监测项目通过验收并上线运行。山东省水情教育规划列入山东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由山东省水利厅与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合作摄制的科普电影《高效节水灌溉》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奖和首届河海杯全国水利现代数字教学资源大赛特 等奖。(张昊鹏) 【水利改革】印发《山东省水利厅深化水利改革实 施方案》,确定20项重点改革内容。加快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6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8项审批权限。启动山东省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印发《关于加 快推进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的意见》 ,选择3个市、县开展水权水市场改革试点,选择5个县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建成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强化市场秩序社会管理。加快水利工程代建制步 伐,印发《山东省公益性水利工程代建制试行办法》 ,启动重点工程代建制试点工作。启动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已有4家单位申报水利部一级达标单位。山东省通过融资平台、银行贷款和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渠道融资120亿元。水利利用外资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852万元。( 张昊鹏 )河 南 省 【概况】 2014 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的关心指导下,河南水利系统牢牢把握水利发展新机遇,全面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各项任务,治水兴水掀起新高潮,水利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下达水利投资计划148—1亿元,超额完成 130 亿元的年度目标。水利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 一批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取得重大突破,水利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支撑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广阔。 (牛聚才) 【水政】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颁布施行,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做好《河南省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两个办法已正式列入省政府法制办2015年度立法计划。配合海委做好河南安阳林州与山西发生的水事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配合长江委加强对信阳罗山与湖北大悟九里(界牌—水库水事纠纷处理的监督检查,对全省26处急需解决的水事纠纷采取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地缓解了省际、市际边界地区的水事纠纷矛盾。全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376起,维护了良好的 水事秩序。(牛聚才) 【水资源】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 市—全部完成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在全省首次确立了覆盖各市、县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会同省发改委等9部门,代表省政府对各省辖市2013年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告。焦作、南阳2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启动“水美乡村”创建工作。完成了《河南省用水定额》第三次修订任务,经省技术监督部门审定后已向社会进行公布。制定印发了《河南省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河南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管 理办法》和《河南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将纳入国家考核的重点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工作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市、县,明确了各级水利部门在水质监测和数据上报、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的责任。将部分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频次由一年6次提高到一年12次,482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164个重点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由43—8%提高到了 51%以上。编制完成了《 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 ,组织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复核工作,首次划定了全省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并报省政府批准 公布。(牛聚才) 【水利规划】完成了《河南省水利综合规划》《河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河南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河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为河南水利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印发了《河南省引 黄调蓄工程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4—2020年— 》,开展了《河南省治涝规划》《河南省小型水库建设规 1 23河 南 省

(完整版)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知识点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 一、 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 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 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 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 ●水平年 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 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 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 ●典型年法 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 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 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 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 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 ●系列法 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

郑大水资源规划利用期末考试

第一章绪论 (1)根据水资源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1)流动性( fluidity ) 2)多用途性( multi-usage) 3)公共性 ( public ) 4)永续性 ( renewable, sustainable) 5)利与害的两重性 6)有限性 ( limited )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从网上查阅资料,讨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是:总量丰富,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少,居世界120位左右, , 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能资源状况是:总量大,居世界首位,河川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6.94亿kw,年 电量60829亿kw.h。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在西部地区[西电东送] 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据统计,我国 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为6.76亿kW,年发电量 59 222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 量 3.78亿kW,年发电量 19 200亿kW·h。 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占全国水能资源的70%左右,但开发尚少,仍有很大 开发潜力;而东部和中部地区水能资源较缺乏,但因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水能 资源开发较多 (3)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 你是如何理解的? (4)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哪些类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用水之间 的矛盾? 农业工业生活水力发电航运生态 (5)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谈起,说明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 问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你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何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运动,也就不存 在生物圈 (6)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①水体污染;②河道退化、断流,湖泊、水库萎缩消亡;③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④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⑤沙漠化。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 1.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 2.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代表站法、等值线法、年降水—径流函数关系法等。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期末卷(附答案)

二.简答题(4小题,共28分) 1.水库群联合工作时可以相互补偿,补偿作用有哪些?补偿的目的是什么? (1)水文补偿:不同河流或干支流,因水文不同步性,起到相互补充水量(也称径流补偿),提高总供水量或出力。 (2)库容补偿:利用各水库调节性能的差异,而进行的补偿。选调节性能好的水库作为补偿水库,调节性能差的水库作为被补偿水库。改变补偿水库的运行方式,以提高总的保证出力或水量。(3)电力补偿:水电站水库在电力系统中联合工作,共同满足系统用户出力 和电量要求因相互补偿使系统的保证出力提高,或将季节电能转化为可靠电能 2.电力系统为什么需要设置负荷备用容量?哪些电站适宜担任负荷备用? (1)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电力系统的日负荷是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突荷。这是由于系统中总有一些用户的负荷变化是十分猛烈而急促,这种不能预测的突荷可能在一昼夜的任何时刻出现,也有可能恰好出现在负荷的尖峰时刻,使此刻最大负荷的尖峰更高,因此,电力系统必须随时准备部分备用容量。当这种突荷出现时,不致于因系统容量不足影响供电质量。 (2)靠近负荷中心,具有大水库、大机组的坝后式水电站,应优先考虑;对于引水式水电站,应选择引水道比较短的电路;当缺乏水电站时,也可选择火电站。 3.何谓死水位(Z死)和死库容(V死)?为什么水库要设置死库容(或者说,死库容有何用)? 为什么要设置极限死水位? 死水位: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极限死水位:当遇到特殊枯水年份或者发生特殊情况(例如水库清底检修、战备、地震等)时,水库运行水位允许比设计死水位还低一些,被称为死水位。 设置死水位的作用: (1)垫底:保证兴利各种用水部门正常工作的最低要求。水位——自流溢出,发电最小水头,航深,供水最低水位。水量水域——养鱼、旅游、库区环境卫生。 (2)容纳水库使用期间的泥沙淤积,保证V兴正常运用。 4.简述绘制水库调度图的意义。 水库调度图不仅可用以指导水库的运行调度,增加编制各部门生产任务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各水利部门的工作可靠性和水量利用率,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作用;同时也可用来合理决定和校核水电站的主要参数以及水电站的动能指标(出力、发电量)。 三、论述题(1小题,共12分)

南阳水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水资源及其特性分析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南阳市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地表水、地下水及其水资源可利用量,揭示了水资源数量演变情势和质量变化趋势,为南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基本技术依据。 关键词:南阳市;水资源;特性;分析 一、降水量、蒸发量 南阳市面积为26509km2。根据1956~2000 年评价成果,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26.7mm。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气环流影响,总体特点是: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山丘区降水大于平原区,山脉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白河上游山区、方城东北部山区及桐柏山区为高值区,年降水量大于900mm,低值区位于南阳盆地中南部,<700mm;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 月),多年平均汛期4 个月降水占全年的55%~70%;且具有年际丰枯变化频繁、相差悬殊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64.8mm,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86~1.56,自山区向平原递增。 二、河川径流量 南阳市地表径流量时空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显著,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等特点。山区径流量较丰沛,平原区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全年地表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 个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74%;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相差悬殊,最大与最小倍比值普遍为11~20。 南阳市地表径流深分布取决于大气降水量、降雨强度和地形坡度变化。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分布与降水量分布趋势吻合,全市呈现2 个高值区,即桐大山区高值区、白河山区高值区;1 个相对低值区,即南阳盆地低值区。桐大山区、白河山区地表径流深在300mm 以上,是全市地表产流最丰富地区。南阳盆地唐河、白河下游地表径流深200mm左右,为全市地表径流的相对低值区。 三、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1.69 亿m3,折合径流深232.7mm;其呈现山区多于盆地的区域分布特点。桐大山区地表水资源最丰富,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南岸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29 亿m3,折合径流深391.8mm;唐白河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7.54 亿m3,占全市的60.8%;丹江口以下区地表水资源量最少。 南阳市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丰枯非常悬殊。据1956~2005 年系列分析,1964 年最多达186.37 亿m3,而1999年最少,仅为17.44 亿m3,丰枯倍比为10.7 倍。 四、地表水水质评价 (一)水化学特征 南阳市地表水矿化度以二、三级为主,属中低矿化度水。市辖淮河流域矿化度为二级的面积占70.0%;市辖长江流域天然水质好,矿化度为二级的面积占56.3%,属低矿化度水;矿化度为三级的面积占43.7%,属中等矿化度水。总硬度分布与矿化度基本一致,总硬度介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课 程 设 计 题目: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 学院:水利学院 年级:2014级 学号:2014313177

姓名:陈永顺 2017.05.30 目录 第一章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调节流量、保证出力及保证电能 (9) 二、荷图及电量累计曲线 (12) 三、电力平衡,确定年调节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 (13) 四、确定水电站可能承担的备用容量,求发出必须容量时水轮机的最大过水能力 (23) 五、水电站的弃水流量、弃水出力,进行电力系统的经济计算,按经济利用小时数确定 重复容量 (24) 六、对丰水年、平水年及枯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多年平均发电量 (29)

第一章水利水能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深、系统化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 2.加深运算、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一)熟悉、分析有关资料并绘制有关曲线 (二)对设计枯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调节流量、保证出力及保证电能(三)绘制年负荷图及电能累计曲线 (四)根据电力平衡,确定年调节水电站的最大工作容量 (五)考虑并确定水电站可能承担的备用容量,求发出必需容量时水轮机的最大过水能力 (六)计算水电站的弃水流量,弃水出力,进行电力系统的经济计算,按经济利用小时数确定重复容量 (七)确定设计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值 (八)对丰水年、平水年及枯水年进行径流调节,求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九)编写计算说明书,并编上必要的图表 绘图要求: (1)系统日最大负荷图; (2)年调节水电站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年调节水电站水库库容关系曲线; (4)系统各月平均日负荷图及电能累计曲线; (5)年调节水电站弃水出力持续曲线。 三、基本资料及数据 1、电力系统负荷资料及已有火电站容量资料 A、年负荷(年最大负荷的百分比)(单位:万KW)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中国水利年鉴2017_地方水利-河南省-【水资源】

奖励。加强与欧洲的水利技术合作,组织赴台培训。建设完成水利市场信用信息、水利建设项目公开和水利工程交易三大平台,实现了水利建设项目一体化监管;建设完成水利财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厅机关以及下属35家水利独立预算单位的集中管理;完成水利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探索实现水利数据的深层次挖掘与智能分析,为水利业务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石红英) 【党风廉政建设】2016年,厅党组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研讨29次,厅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作辅导报告16次。全厅党员4000余人参加学习教育,共组织讲党课600余次,专题学习讨论900余次。充实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议事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夯实管党治党基础,2016年出台完善制度16项,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初步健全。组织开展2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督查。制定了《关于加强水利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通水利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按照“谁制定、谁评估、谁完善”的原则,做好新制定制度的评估评价和修订完善,发挥制度管 人管钱管事的治本作用。(石红英 ) 河 南 省 【概况】 2016年,是“ 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河南省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在水利部的精心指导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水利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推动全省水利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成功应对了2007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实施了防洪减灾、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实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规划范围全覆盖,扎实推进水利扶贫和水利施工场地扬尘防治两大攻坚战,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0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6.2%,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等多项考核成绩在全国的位次普遍前移。较好地完成了水利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全省水利系统呈现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牛聚才)【水政】联合河南省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运营的指导意见》,出台《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 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加强水利综合执法工作,推动水利与公安联动执法,全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630起,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研究制定了《河南省水利厅法律顾问工作制度》 ,制定了全省水利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印发了全省水利系统 《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行政许可文书格式范本》《行政强制文书格式范本》 ,公布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和行政执法流程图。加强水利综合执法工作,推动水利与公安联动执法,全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630起, 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牛聚才) 【水资源】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体系、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水资源考核体系已经覆盖全省各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超额完成国务院明确河南省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 动实施方案》 ,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配套方案的制订落实任务。完成了对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有效地推动了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有力促进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5个国家级、10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组织了第二批“水美乡村”创建工作,命名了一批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和小区。实施2个批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首次在贾鲁河、共产主义渠等8个重要支流,开展生态流量调度工作。圆满完成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 失面积704k m 2。 (牛聚才)【规划及前期】推动重大规划工作有力有序进行。《河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引黄工程水系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准;编制 完成《河南省水利综合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 ;启动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及配套工程调蓄工程规 划》《河南省抗旱规划》 。启动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小浪底北岸灌区建设,以及1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推进130万亩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加快小浪底南岸、赵口二期、西霞院等三大灌区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出山店水库灌区、前坪水库灌区以及张湾 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牛聚才) 【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重点水利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大力推进枢纽工程建设。出山店水库工程完成投资34.72亿元,前坪水库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河口村水库全面启动竣工验收准备工作;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和宿鸭湖水库扩容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防洪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快防洪抗旱薄弱环节建设。建成77处抗旱应急水源引调提水工程和9处引黄调蓄工程;完成3座大中型、122座一般小(2)型、16座新出险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验收任务;中小河流治理、抗旱小水库工程、南 8 43地 方 水 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