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土保持规划方案.doc

煤矿水土保持规划方案.doc
煤矿水土保持规划方案.doc

1前言

1.1 项目区概况

某煤矿位于某县城北面 13 公里,属某县中安镇某村委会所辖。地处东径 104 °14 ′04 ″— 104 °16 ′01 ″,北纬 25 °36 ′13 ″

—25 °43 ′36 ″之间。

该矿位于后所矿区一井田北翼。根据省一四三煤田地质勘探队于 1976 年进行勘探后的报告,后所矿区一井田A+B+C 级储量5669.07 万吨。某煤矿主要开采后所矿区一井田的C6、C9煤层。

C6、C9煤层地质储量 213 万吨,可采储量为88 万吨。

该矿 1974 年建矿,于 1988 年正式取得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煤炭采矿许可证。其矿界经省后所煤矿、中安镇人民政府及某

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认可:南至 10 勘探线以北,北至煤层出露附近。

东至 F 2号断层附近,断层断距约 25 米,西至 17 、18 煤层

出露骨附近。矿区开采围面积80 hm 2。

某煤矿总投资 500 万元,采煤能力 6 万吨 / 年,吨煤投资 58.9 元/ 吨。

项目区地貌属高区,地形结构和地貌特征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

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拨2100 米,最低海拨 1930米,相对高差170米。

按照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某县属滇中、滇东北山原中度流失区;按照水土保持分区划分,根据云政发[1999]5号《省人民政府水

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某县既是重点治理区,也是重点监督区。按

《某县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公告》项目区所在地属水土保持重点监

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土壤流失的表现形式以面蚀为主。根据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划分,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为三级标准。

1.2 煤矿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

的国家,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都将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其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平衡。并且,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的战略布局影响下,我国交通、钢铁、电力等行业发展较快,拉动了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煤炭市场的兴旺。

为顺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以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合理

的开发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又使当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解决,也充分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煤电强县的要求。因此,某煤矿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3 方案编制情况

某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将会扰动原地貌,损坏水土保持设

施,以及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矸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鉴于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改善该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使该区的水土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根据《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的要求,某县某煤矿于2005 年 4 月委托某县水

利水电勘察设计所进行本煤矿的水土保持方案报书编制工作(见附件

1)。我所成立了项目组,按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规》(SL204-98 )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以指导水

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

通过对某煤矿有关资料的研究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进行了项目

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水土流失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自然情况的调查,并收集了政府部门各种调查、统计资料和大量的资源普查资料。

为了使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实用、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依据资料,对工程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地段进行了地质调查

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2方案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和意义

2.1.1 编制的目的

某县某煤矿,在生产运行期间将会扰动原地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产生大量的废弃矸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

编制《某县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正确处理好开发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的地点以及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根据地理位置和工程特点,以预防为主,有针对性的提出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和防治措施,对煤矿生产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地点,设置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防止生产中引发新的水土流失,积极治理矿区围的原生水土流失和因煤矿生产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治理相结

合,达到有效控制原生水土流失和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保护和改善项目建设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2.1.2 编制的意义

通过编制《某县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可以为该煤矿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实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执法检查提供依据。

通过编制《某县某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报告书》和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对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

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

(2)《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1993 年 8 月 1 日);

(3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4 )《中华人民国环境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

(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 11 月 29 日);

(6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1998 年 8 月 29 日);

(7)《中华人民国河道管理条列》( 1988 年 6 月);

(8 )《中华人民国防洪法》( 1997 年);

(9 )省实施《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1994 年 7 月 27日);

(10 )省人大《关于我省开发建设项目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

作的决议》。

(二)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 年 11 月22 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513 号);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 月 30 日水利部 5 号令);

(3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2000 年 1 月31 日水利部令第 12 号);

(4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

通知”(办函 [2002]154 号);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2002 年10 月 14 日水利部令第 16 号);

(6 )水利部“关于印发《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

和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保监 [2001]15 号);

(三)规性文件

(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 [2000]38 号);

(2 )《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云政发 [1999]51 号);

(3 )省云价费发 [1997]25 号文“关于印发《省水土流失防治费

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7 年 1 月 17 日)。

(4 )水利厅、水保处、省计委《关于在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中

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的通知》(云水保联字 [1993] 第 10 号)。(四)规标准

(1 )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S L204 —98 );

(2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 /T15772 —1995 );

( 3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GB /T16453.1~16453.6-1996);

(4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 B /T15774 -1995 );

(5)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 GB /T15776 -95 );

( 6 )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l90 -96 );

( 7 )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 -2001 );

(8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

(9 )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

的通知(水总 [2003]67 号);

( 10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SL44 —93 );

(11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

-85 );

( 12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五)技术文件

《某县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公告》(1997 —2010 )

(六)技术资料

(1 )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 2000 年 8 月),水利厅、水利部天津勘测;

(2 )某县煤炭勘察设计研究所:《某县中安镇某煤矿开采现

状说明书》 2002 年 7 月;

(3 )1:2000 省某县中安镇某煤矿地形地质图;

(4 )1:2000 省某县中安镇某煤矿井上下对照图;

(5 )某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2.3 方案编制深度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SL204 —98 )中“已建、在建项目须直接达到初步设计或技施设计阶段深度要求的水土保

持设计”的规定,某煤矿为已建项目,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

制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

2.4 设计水平年

该项目为已建生产类项目,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交付使用第1 年。因基建期已过,本次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服务年限为10 年(即2006 年到2015 年)。因此,生产期设计水平年为2016 年。

3工程及项目区概况

3.1 项目特性

3.1.1 项目名称

某县某煤矿。

3.1.2 项目组成

项目建设容为 :主斜井(担负提升煤和矸石)、副斜井(担负行人、排水、下放材料)、风井、工业场地、排矸场、生活区。

3.1.3 项目建设性质

已建。

3.1.4 项目建设规模

某煤矿建有井口一对 ,一号平硐和斜井 ,开采标高为 1830 米以上

的C6、C9煤层,现有作业人员 200 人,分三个采掘工作面,两班制作业。煤矿总投资 500 万元,采煤能力 6 万吨 / 年,原煤生产成本58.9 元/ 吨。

3.2 项目工程概况

3.2.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围和面积

某煤矿位于某县城北面13 公里,属某县中安镇某村委会所辖。

地处东径 104 °14 ′04 ″— 104 °16 ′01 ″,北纬 25 °36 ′13 ″

—25 °43 ′36 ″之间。该区有简易公路与某至法凹二级公路相接,

交通十分便利(详见附图 NO —1 )。

某煤矿开采围位于后所矿区一井田北翼。主要开采后所矿区一井田的 C 6、C9煤层。 C6、C9煤层地质储量 213 万吨,可采储量为

88万吨。

该矿 1974年建矿,于1988年正式取得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

员会颁发的煤炭采矿许可证。其矿界经省后所煤矿、中安镇人民政府及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认可:南至10 勘探线以北,北至煤层出露附近。东至 F 2号断层附近,断层断距约 25 米,西至 17 、18 煤层出露骨附近。矿区开采围面积80 hm 2。

3.2.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生产工艺

(1)某煤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

表 3 —1 某煤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

1 矿区围面积hm

2 80

2储量

(1)工业储量万 t 121

(2)可采储量万 t 88

3 可采煤层层 2

4 设计生产能力万 t/ 年 6

5 服务年限 a 15

6 开发方式地下

7 开拓方式斜井

8 采煤方法倾斜短壁式人工落煤

9 主要项目主斜井、副斜井、平洞

10 总投资万元

11 原煤成本元/ 吨58.9

(2)生产工艺

某煤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主副斜井联合开拓方

式,采煤方法为倾斜短壁式采煤法,人工打眼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

金属摩擦支柱交接梁支护方式,顶板采用全面跨落法管理,巷道采用金属架及其它永久性支护方式支护。生产工艺流程为:井下开采→人工落煤→输入井下煤仓→矿车运输出井→入地面煤仓→装车运输→

外运销售。

3.3 工程占地、工程交通

3.3.1 工程占地

根据该工程有关资料,建设项目区占地总面积为0.63hm 2 ,其中工业场地 (包括主斜井工业场地、平硐工业场地和风井)0.4hm 2 ,排矸场地(主斜井排矸场和平硐排矸场)0.09hm 2 , 生活区 0.14hm 2。具体详见表 3 —2 。

表 3 —2 某煤矿工程占地统计表

序号项目单位工程占地占地性质备注

1 主斜井工业场地hm

2 0.1

3 荒地、耕地

其中建筑物构筑hm 2 0.02 耕地

物占地

2 主斜井排矸场hm

3 平硐工业场地hm

其中建筑物构筑hm

物占地

4 平硐排矸场hm

5 生活区hm

6 风井hm 合计hm 2

2

2

2

2

2

2

0.02 荒地

0.26 荒地、灌木林

0 . 03

已建,属煤矿征

荒地、草地

地围

0 . 07 荒地

0 . 14 耕地

0 . 01 荒地

0 . 63

3.3.2 工程交通

煤矿的交通条件基本便利,从煤矿的工业场地到某铁路交运货

场,距离 10km 。其中:工业场地距富发公路 1km ,属等外公路,其

于都是二级公路到达铁路货场。从铁路货场起:南可至,东可至。

距该矿南面8 公里达曲胜高速公路,至63km ,至电

厂38km ;交通十分便利。详见地理位置图(附图NO —

1 ) 3.4 土石方平衡分析

因该项目属已建,基建期已过,本方案只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矸石作平衡分析。

3.4.1 排矸场情况

某煤矿设有二个排矸场,主斜井排矸场占地面积0.02hm 2 ,有效容积为1600m 3。平硐排矸场占地面积0.07hm 2 ,有效容积为

8400m 3。矸石出井后,用装煤轨道车沿轨道运至排矸场堆放。详见

某煤矿平面布置图 (附图 NO —2) 。

3.4.2 矸石堆放平衡情况

根据矿井工程设计说明书,该矿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矿井年出矸石量 1.2 万吨。

因该矿开采方法采用壁式采煤法,部份矸石可在井排放,不需排放到地面,每年开采所产生的矸石井可排放500m 3,合 0.105万吨左右;另外,位于该煤矿附近的中安镇镇办乡镇企业—某煤矸石砖厂,

需要周围煤矿大量的煤矸石为原料生产建筑用煤矸石砖。某煤矿开采

中产生的矸石每年有80% 运往该砖石厂。这样,外运矸石约0.96 万

吨。则地面每年只需堆放0.135 万吨的排放量。矸石容重为 2.1t/m 3 ,则年矸石排放量为0.064 万 m 3。该矿现有的矸石场有效容积为 1 万

m 3。可容纳矿井15.6 年的排矸量。

本方案设计服务年限为10 年, 10 年该矸石场可满足此服务年限堆放需求。

3.5 项目区自然情况

3.5.1 地形、地貌

该区地貌属高区,地形结构和地貌特征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

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拨2100 米,最低海拨 1930米,相对高差170米。

3.5.2 地质

该矿区出露的地层从老至新分别为: 上古生界上二迭统峨嵋山组、龙潭组、卡以头组;中生界下三迭统飞仙关组;新生界第四系。

峨嵋山组 P2 O :岩性主要由玄武岩组成,顶部9 米为凝灰岩。

龙潭组又称宣威组(P2 L ):岩性主要由碎屑岩类、泥岩和煤组成,总厚度 223 米。含煤 35 层,其中可采煤层9 层,均较稳定,该组

共划分三段自下而上为P2 L1、P2 L 2、P2 L3。

卡以头组( T 1 K ):岩性主要由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总厚度约 80 米。

飞仙关组( T1 F):岩性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瓣鳃类动物化石,总厚度约337 米。

第四系为残积物、坡积物和冲积物,厚0 ~15 米。

3.5.3 河流

矿区径流围所在河流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块泽河支流东门小

河上游,东门小河全长10.3公里,集水面积53.1km 2 ,平均比降17.9 ‰,多年平均产水量2389 万 m 3。

3.5.4 水文气象

矿区气候属温凉山区气候。气候温中偏凉,多年平均气温12 ℃左右,最高气温31 ℃,最低温- 4 ℃, 11 月至次年 2 月为寒冷期。年平均降雨1093mm ,汛期(5 —10 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6% ,6 —8 月占全年雨量的55% ,实测最大24 小时降雨量119mm ,年日照1700 —1800 小时,无霜期240 天。

3.5.5 土壤

矿区的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和玄武岩,主要土类有山原黄棕壤、

山原红壤和粗暗紫泥,土种为红土、油红土、紫沙土和油沙土。

3.5.6 植被

项目区主要树种有华山松、松、杉木、柳、楸树、杉木、栎类等。林下植被大部分是杜鹃、山茶、梅、刺柏等灌木林,草本植物为黄背草、狗尾草、蕨类、旱茅、白茅、野古

草等。森林覆盖率 21%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蔬菜,经济作物有烤烟。

3.6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

3.6.1 某县社会经济概况

某县为市所辖,全县辖8 镇 3 乡。某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

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水旱兼作,一年两熟占主导地位,复种指数为170% ,主要作物品种有包谷、水稻、黄豆、小麦、蚕豆、、洋芋、

荞麦等,主要经济作物品种有烤烟、油菜、土烟、蔬菜等。矿产资源

有煤、铜、铁、铅、锌、莹石、硫磺、石膏等,煤是矿产资源中的最

大优势,储量丰富,品种多,煤质好。工业以煤炭生产和加工转化为

主,工业发展较慢,规模小。2003 年末,全县总人口数为671246 人农业人口 617371人,非农业人口53875人。2003年全县国民

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达265690万元。到2003年末,全县

实有耕地面积 31279hm 2 ,按不变价计算的农业总产值达86717万元。

3.6.2 中安镇经济情况概况

项目所在的中安镇辖区围有183 个自然村,总户数26132户,总人口 110047 人。粮食生产有玉米、稻谷、小麦、大麦、大豆、杂豆

等, 1996 年粮食总产 2578.70 万公斤,单产 3.83 吨/ 公顷。烤烟是项目区一大经济支柱, 1996 年烟叶总产量达 213.00 万公斤,总产值

2085.00 万元。油菜种植 47.00 公顷,总产 7.00 万公斤,以养猪为主的

畜牧业发展迅速, 1996 年肉类总产量 3850.00 吨,人均占有 35.00 公

斤,农业产值 8254.00 万元。

3.6.3 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所在的中安镇某村委会土地利用类型分为: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详细的土地利用现状见表 3 —3 。

表 3 —3中安镇某村委会土地利用现状单位:亩

土地利用类型某村委会

耕地11753.8

林地6324.9

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707.9

交通用地344.3

水域214.8

园地33.1

牧草地23.7

未利用地6199.9

合计25630.9

矿区井田围地表面积80hm 2,矿区建设用地 0.63hm 2,公路用地0.7hm 2,村庄用地 0.3hm 2,林地 20hm 2,荒草地 0.8hm 2,幼

林地 12hm 2,荒山荒坡 3.4 hm 2,耕地 42.17hm 2。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为 25% 。

3.7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一)水土流失现况

根据《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省水利厅、水利部天津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0 年 3 月),某县土地总面积为3235.40km 2 ,无明显侵蚀在积1756.17km 2 ,占总面积的 54.28%, 在土壤侵蚀面积中 ,轻度侵蚀面积647.30 km 2,占总面积的 20.01%, 中度侵蚀面积 817.58 km 2 , 占总面积的25.27%, 强度侵蚀面积14.35km 2 ,占总面积的 0.44%, 无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根据某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大河镇水土流失面积131.26km 2,占该镇总面积的 54.37% ,其中:轻度侵蚀面积46.5 km 2,中度侵蚀面积83.16km 2 ,强度侵蚀面积 1.6km 2。

根据现场调查,某煤矿所在区域周围山坡地形坡度在10 °~25°之间,此区域土地开垦利用率较高,现状为耕地、林地及荒草

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山脊及河谷台地上,有的成片相连;林地零星分

布在沟谷地带以及较陡的山坡,局部地区山顶有成片林地分布。由于地形坡度大,降雨量偏多,且坡耕地多,工程区域总体水土流失强度

为轻度侵蚀,平均侵蚀模数为2100 t/km 2 .a。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96 )判断,工程区域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 2 .a 。

(二)防治现状

(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按照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某县属滇中、滇东北山原中度流失区;按照水土保持分区划分,根据云政发[1999]5号《省人民政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某县既是重点治理区,也是重点监督区。按

《某县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公告》项目区所在地属水土保持重点监

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流失的表现形式以面蚀

为主。

(2)治理情况

某煤矿长年来在办公生活区种植了树木和一些花卉,进行了园林绿化,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另外 ,运行过程中,从保护矿井井口、工业场地建筑物安全,预防道路边坡失稳等角度,设置了相应的挡土墙、排水沟,这些工程均具有水土保持功能。

(3)对矿区现有水保设施存在的问题

矿区局部地方防排水系统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对排

矸场周边的植树造林力度不够,应加强植树造林,同时植物树种选择较单一,应选择多种树种进行混植。

另外,有部分防洪沟出现破损和冲毁,并存在土石淤积堵塞防洪沟的情况,需进行加固、修缮和疏通。

综上所述 ,矿区必须要具备一个完整而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措施 ,从而对工业场地、排矸场等进行工程及植物措施进行有效治理,

才能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得至有效遏制。

4水土流失预测

4.1 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某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扰动地面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 )扰动区裸露面积大、流失时间长

某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原煤开采主要在地下进行,对地表影响不

大,水土流失轻微,排矸场、工业场地等裸露地表面积大,流失时间长。同时,工程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原有植被,大围的改变原有地貌

景观。

(2 )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重力侵蚀不容忽视

某县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类型区。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强度容许值为

500 t/km2·a,土壤侵蚀现状主要为轻度—中度侵蚀。项目区生产

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但由于大面积的深挖高排,若处理不好,排矸场边坡存在滑坡的严重不稳定因素,重力侵蚀不容忽视。

(3 )生产期排矸数量大

该煤矿在生产运行期将产生大量的矸石 ,矸石堆放场具有流失面

积大、流失时间长等特点。

4.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

4.2.1施工期

某煤矿属已建煤矿,目前施工期已过,因此施工期水土流失不做预测。

4.2.2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工业场地、排矸场地二部分。某煤矿已开始运行,矿井开采年限为15 年,本方案按10 年(2006 年—2015 年)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4.3 预测容和方法

根据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SL204--98) 的规定,某煤矿水土流失统计和预测的容主要有:

( 1 )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面积

由于工程的建设 ,扰动和开挖原地貌 ,从而使原地表覆盖物受到破坏,增加了地壤裸露面积 , 表土层的侵蚀模数增大 , 加剧了水土流失 .因此对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的统计,是水土流失预测的主要容之一,是确定防治责任围、恢复治理以及安排防治措施和概算投资的基础。

某煤矿在建设中对原地貌、土地的扰动、破坏情况,在查阅主体

工程设计资料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图面量测、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

(2 )弃土弃渣量统计及弃土弃渣流失量预测

某煤矿开采中排放的煤矸石量,在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排矸场排矸工艺、堆放条件,采用流失率进行预测。

( 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凡有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措施,均是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林草地、梯田、引排水渠、蓄水设施等。

因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地面塌陷,但采空区地表沉陷围和程度难以确定,其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只能通过在煤矿运行期间做出实地调查,由业主与当地主管部门确定,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目前,某煤矿尚未出现地表下沉。因此本方安只进行说明。

某煤矿在生产建设中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情况,在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图面直接量测、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

(4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预测

该开发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主要通过项目主体工

程设计资料和原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气候等因子综合判定

和测算。

(5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预测

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预测,是在调查建设项目对地面表层扰动情况、弃渣组成及其堆放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侵蚀模数

煤矿隐患整改方案doc

煤矿隐患整改方案 篇一:煤矿隐患整改方案 筠连县金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泉煤矿) 整改方案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筠连县乐义金泉煤矿整改方案审批表 筠连县金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泉煤矿)整改方案 XX年3月23日筠连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筠连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以筠经商信息?XX?76号批文同意我矿恢复技改,同时筠连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筠连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以筠经商信息?XX?76号批文对我矿技改掘进工作面数量进行批复,XX年3月27日筠连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我矿进行了安全检查指导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县安监局检查组排查的隐患如下: 1、煤矿作业培训不是本人签字,考卷无每题得分,总分随意给; 2、刘勇、罗晓平两名矿山救护队员未按期复训,维修工人张胜辉未经四级资质机构培训;

3、地面作业场所零乱,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水够。二、县安监局对以上问题作出如下指导: 1、第1条限4月10日前重新签到培训、考试改卷;第2条涉及人员在未经培训合格持证之前不得安排下井作业;第3条立即整改;整改结束,自查合格后报整改书面、图片资料到队备案。 2、请驻矿安监员、安监三中队监督落实。 根据县安监局检查组排查出的隐患,矿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如下,当否,请批示! 三、组织措施 1、矿成立安全隐患整改领导小组组长:陈兴(总经理)。 副组长:郑万辉(矿长)、唐朝平(总工程师)、曾益元(通风副总)。 成员:张正权(安全副矿长、安全管理科长)郑万均(生产副矿长) 薛东海(机电副矿长)罗大春(机电运输科长)彭彬(机电队长 )杜贵平(通风科科长、队长)唐朝平(生产技术科长)

李秀平(运输队长)周金林(掘进队长)师未(掘进队长)刘文金(掘进队长)刘作军(安全员)周从均(安全员) 郑绍军(安全员)牟思俊(安全员)安全生产调度室:刘光明办公室主任:张生 整改领导小组负责整改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各项安全措施,保证整改投入,督促检查整改进度、完成情况,落实整改责任。 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及相关职责如下表: 筠连县乐义金泉煤矿安全隐患整改职能职责表 篇二:煤矿安全隐患整改方案 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隐患整改方案 编制:薛贤波 审查: 批准: 编制单位:贵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编制日期:二O一三年三月三十日

煤矿水土保持补报方案

1前言 1.1项目区概况 某煤矿位于某县城北面13公里,属某县中安镇某村委会所辖。地处东径104°14′04″—104°16′01″,北纬25°36′13″—25°43′36″之间。 该矿位于后所矿区一井田北翼。根据云南省一四三煤田地质勘探队于1976年进行勘探后的报告,后所矿区一井田A+B+C级储量5669.07万吨。某煤矿主要开采后所矿区一井田的C6、C9煤层。C6、C9煤层地质储量213万吨,可采储量为88万吨。 该矿1974年建矿,于1988年正式取得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煤炭采矿许可证。其矿界经云南省后所煤矿、中安镇人民政府及某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认可:南至10勘探线以北,北至煤层出露附近。东至F2号断层附近,断层断距约25米,西至17、18煤层出露骨附近。矿区开采范围面积80hm2。 某煤矿总投资500万元,采煤能力6万吨/年,吨煤投资58.9元/吨。 项目区地貌属高中山区,地形结构和地貌特征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拨2100米,最低海拨1930米,相对高差170米。 按照云南省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某县属滇中、滇东北山原中度流失区;按照水土保持分区划分,根据云政发[1999]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某县既是重点治理区,也是重点监

督区。按《某县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公告》项目区所在地属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流失的表现形式以面蚀为主。根据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划分,该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为三级标准。 1.2煤矿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其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平衡。并且,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的战略布局影响下,我国交通、钢铁、电力等行业发展较快,拉动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煤炭市场的兴旺。 为顺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以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又使当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解决,也充分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煤电强县的要求。因此,某煤矿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3方案编制情况 某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将会扰动原地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以及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矸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造成水土流失。鉴于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改善该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使该区的水土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和监督实施,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是指生产建设过程中需要挖填土石方,扰动地表,损坏植被的生产建设项目。 第三条(管理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方案效力)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后续设计和施工、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依据。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得实施“三通一平”前期工程。 第五条(编制机构)水土保持方案由生产建设单位编制。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第六条(方案内容)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生产建设项目概况及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二)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与水土流失预测; (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四)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局; (五)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七条(方案分类)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分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两类。 征占地面积在5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征占地面积不足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5万立方米的,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八条(方案深度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应当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深度,应当与主体工程设计阶段和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

1编制总则 1.1任务来源 (1)《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1.2编制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79hm2,总建筑面积181111.80m2(计入容积率146581.9m2),项目由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休闲设施、游泳池、广场和绿化区等)部分组成。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

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

煤矿隐患整改方案

筠连县金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泉煤矿) 整 改 方 案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筠连县乐义金泉煤矿整改方案审批表

筠连县金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泉煤矿)整改方案 2012年3月23日筠连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筠连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以筠经商信息〔2012〕76号批文同意我矿恢复技改,同时筠连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筠连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以筠经商信息〔2012〕76号批文对我矿技改掘进工作面数量进行批复,2012年3月27日筠连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我矿进行了安全检查指导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县安监局检查组排查的隐患如下: 1、煤矿作业培训不是本人签字,考卷无每题得分,总分随意给; 2、刘勇、罗晓平两名矿山救护队员未按期复训,维修工人张胜辉未经四级资质机构培训; 3、地面作业场所零乱,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水够。 二、县安监局对以上问题作出如下指导: 1、第1条限4月10日前重新签到培训、考试改卷;第2条涉及人员在未经培训合格持证之前不得安排下井作业;第3条立即整改;整改结束,自查合格后报整改书面、图片资料到队备案。 2、请驻矿安监员、安监三中队监督落实。 根据县安监局检查组排查出的隐患,矿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如下,当否,请批示! 三、组织措施 1、矿成立安全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陈兴(总经理)。

副组长:郑万辉(矿长)、唐朝平(总工程师)、曾益元(通风副总)。 成员:张正权(安全副矿长、安全管理科长) 郑万均(生产副矿长) 薛东海(机电副矿长)罗大春(机电运输科长) 彭彬(机电队长) 杜贵平(通风科科长、队长) 唐朝平(生产技术科长) 李秀平(运输队长)周金林(掘进队长) 师未(掘进队长)刘文金(掘进队长) 刘作军(安全员)周从均(安全员) 郑绍军(安全员)牟思俊(安全员) 安全生产调度室:刘光明 办公室主任:张生 整改领导小组负责整改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各项安全措施,保证整改投入,督促检查整改进度、完成情况,落实整改责任。 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及相关职责如下表: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前言 **煤矿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煤矿)位于乌伊公路北侧4km,行政区划隶属伊宁县管辖,距伊宁县20km,是伊宁地区主要煤产地之一。**煤矿矿区井田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81°06′15″,北纬43°58′40″。东西长约1.9km,南北宽约0.9km,面积约1.367km2。可采储量为231.69万t,以长焰煤为主。按矿井年产量9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18.4年。本井田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设计确定本矿井采用井工开采方式。采用主斜井作混合提升井的开拓方案,2号、3号、6号、7号、8号、12号煤层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分层单体液压支柱爆破采煤法。11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单体液压支柱爆破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本矿井煤、矸、材料及设备等选用蓄电池电机车牵引矿车的轨道运输方式。全矿总用水量224.24m3/d,本工程以界梁子糖厂供水站水作为本矿井的生活用水的供水水源。以井下排水作为本矿井工业场地的地面洒水、消防用水及井下消防洒水的供水水源。生产生活的排水约98.88m3/d,经处理后,灌溉季节用于矿区绿化,非灌溉季节排入附近自然沟散失。电源一回路取自铁厂沟变电所,拟从相距2km处的界梁子变电所新建一回10KV接至本矿做为备用电源。该项目由矿井工程、工业广场、进场道路、供排水工程、临时生产生活工程、弃渣排放场等组成。项目总占地6.32hm2,其中永久占地5.42hm2,临时占地0.90hm2;移动土石方总量为1.70万m3,其中挖方0.96万m3,填方0.74万m3。矿井建井工期16个月,2006年2月开工,2007年5月试运行。工程总投资2756.06万元。 矿区位于伊宁地区盆地北缘低山丘陵区域,地形总体山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矿区为大陆性盆地型气候,区内气候较湿润,夏季酷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多年平均气温7.8℃,降水量167.4~228.6mm左右,蒸发量1685.6mm,无霜期约160~180天,全年风力大多为3-4级,以偏东北风为主。土壤主要为灰钙土,质地为中壤—重壤。林草覆盖率约为20~30%,属四等七级草场;土壤侵蚀类型为中度水力侵蚀、轻度风蚀,水蚀平均侵蚀模数为2650t/km2·a,风蚀平均侵蚀模数为1500t/km2·a,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为500t/km2·a。根据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规定,项目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根据《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的要求,**煤矿为伊宁州技术改造和改扩建项目,改扩建规模9.0万t/a。**煤矿委托伊宁单位编制相关的设计文件及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伊宁,受**煤矿改扩建工程的委托,我们承担了《**煤矿改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根据有关要求,方案编制技术人员针对煤矿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踏查,收集了大量工程资料和相关图件,于伊宁年5月完成了报告的编制工作。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附件 水土保持方案示范文本 B.1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容及章节编排 1 综合说明 1.1项目简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型工程介绍到县级)、建设性质、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拆迁(移民)数量及安置方式、专项设施改(迁)建、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总投资与土建投资等,明确工程占地面积、土石方“挖、填、借、余(弃)”量、取土(石、砂)场和弃土(渣、灰、矸石、尾矿)场数量。矿山工程尚应明确地质储量、首采区位置、服务年限、生产期年排弃渣量等。 1.1.2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简述项目工程设计情况和方案编制过程。已开工项目补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应介绍项目进展情况。 1.1.3自然简况 简述项目区地貌类型、气候类型与主要气象要素、土壤类型、林草植被类型与覆盖率、水土保持区及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情况。 1.2 编制依据 列出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所依据的主要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技术资料。其他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在报告书相应位置说明。 1.3 设计水平年 根据本标准第4.1.3条的规定,确定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 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按县级行政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对跨县级以上行政区的项目,报告书后应附防治责任范围表),并符合本标准第4.4.1条的规定。 1.5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1.5.1 执行标准等级 确定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1.5.2 防治目标 根据本标准第3.1.3条的规定,明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线型工程有分段标准时应确定分段指标值和综合指标值(对涉及区域较大项目,报告书后应附防治标准指标计算表)。 1.6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结论 1.6.1 主体工程选址(线)评价 简述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工程选址(线)的评价结论。 1.6.2 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 简述从水土保持角度对建设方案、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取土(石、砂)场设置、弃土(渣、灰、矸石、尾矿)场设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结论。 1.7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简述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总量、新增土壤流失量、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水土流失主要危害。 1.8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成果 简述各防治区措施布设情况。工程措施应明确措施名称、结构形式、布设位置、实施时段,植物措施应明确植物类型、布设位置、实施时段,临时措施应明确措施名称、布设位置、实施时段。 明确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植物措施统计面积,工程措施统计拦挡措施的体积、排水措施长度、边坡防护面积、土地整治面积、表土剥离数量,临时措施统计临时拦挡、排水数量及苫盖面积等。 1.9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简述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时段、方法和点位布设情况。 1.10 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成果 简述水土保持总投资和工程措施投资、植物措施投资、临时措施投资、独立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项目概况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项目概况 1.1建设规模与组成 1.1.1地理位置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位于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距坪山乡直距约1.6公里,距离县城约25 km(直距20km),行政区划隶属石阡县坪山乡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108°13′26″~108°13′34″;北纬27°22′33″~27°22′37″。有公路通往矿山,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 图3-1交通位置图

1.1.2建设规模 根据开发利用设计方案,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生产能力为6万m3/a,为新建矿山。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3-1),其工程特性见表3-2。 项目名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 建设单位:石阡县石成金建材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 工程规模:矿山设计生产能力6万m3/a,服务年限6.03a 工程等级:小型 工程性质:新建 总投资:250万元 土建投资:50万元 采矿方式:露天开采 表3-1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矿区拐点坐标

表3-2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 工程主要特征指标表

1.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局 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并和业主进行沟通,本项目工业场地为主体设计选定的唯一场地,无场址比选方案。 项目建设区由工业场地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4部分组成。建设期间通过场内施工场地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不需建场外临时施工场地。 (1)工业场地 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的工业场地位于矿区南侧。包括办公生活楼、砂石料场地、修理间、配电房、石料加工场等。占地面积为0.27hm2。

煤矿隐患整改方案

筠连县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XX煤矿) 隐 患 整 改 方 案 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筠连县镇舟镇XX煤矿隐患整改方案根据川安委〔2013〕27号和XX县2013年9月9日召开的复工复产会议精神要求,我矿立即组织煤矿从业人员进行了煤矿安全知识、管理制度及有关文件的培训,现正在培训中。完善了复工复产前期准备工作,县局相关部门对我矿井下侦察后,我矿组织隐患排查小组进行了隐患排查并将排查情况向县安监局汇报,筠连县复工复产隐患排查专家组会同镇舟镇政府人员于2013年9月23日对我矿进行了隐患大排查。针对检查出的20条安全隐患,矿长xxx于当日下午在矿会议室组织召开了隐患整改专题会议,对检查提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认真分析,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如下: 一、成立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一)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XXX(法人) 副组长:XXX(业主代表)、XXX(矿长)、XXX(总工) 成员:XXX(常务矿长)、XXX(安全矿长)、XXX(生产矿长)、XXX(机电矿长)、XXX(副总工程师)、XXX(值班矿长)、XXX (值班矿长)、XXX(值班矿长)、XXX(值班矿长)、XXX(值班矿长)、XXX(办公室主任)、XXX(办公室副主任) (二)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及其相关职责 1、组长法人XXX负责隐患整改工作的组织和所需财、物的落实。 2、副组长XXX负责矿隐患整改过程中组织、协调、制度的完善。 3、副组长XXX、成员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安全工作的组织、指

导、协调、制度完善、督查各岗位人员的落实、执行情况,确保隐患整改工作顺利完成。 4、副组长XXX、成员XX负责矿井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各种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工作。 5、成员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过程中全员培训学习、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及督促整改。 6、成员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的人员组织和安排,全面落实并组织初步验收。 7、成员XXX负责机电范围内的隐患整改工作和供电安全。 8、成员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的“一通三防”的隐患整改工作。 9、成员XXX、XXX、XXX、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具体工作的安排和落实。 10、成员XXX、XXX负责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存在隐患 (一)检查路线 1组:进风平硐→+550m大巷→主暗斜井→+500m岩石底板巷掘进工作面→+500m区段回风巷掘进工作面→+475m岩石底板巷掘进工作面→水泵房掘进工作面→人行暗斜井→出井。 2组:进风平硐→原运输石门→原2号煤提升巷→45021联络巷→45021回风巷→原8号煤提升巷→出井。 3组:回风平硐→+550回风暗斜井→+550m大巷→+525m岩石底板边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计划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 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09月01日

目录 1.编制依据、原则 (1) 1.1 编制目标 (1) 1.2 编制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2.工程概况 (3) 2.1 项目概况 (3) 2.2 区域自然概况 (3) 3.水土保持措施 (7) 3.1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7) 3.2 分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 4.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 (11) 4.1 施工组织原则 (11) 4.2 主要施工工艺和栽培技术 (11) 5.水土保持机构图 (12) 6.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13)

1.编制依据、原则 1.1 编制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项目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要求,本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士保持方案,防治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2)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重点、防治措施等。 (3)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4)依据本方案设计内容,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新增水土流失的产生,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5)水土保持方案旨在规范主体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主体工程进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372-199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 (8)《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招、投标文件》; (9)《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图纸》; (10)经批准的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煤矿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及措施

晴隆县永荣煤矿 关于12月3日县安监局、鸡场镇政府联合安全检查 隐 患 整 改 方 案 及 措 施 二0一四年十二月三日

会审意见 部门负责人姓名日期会审意见矿长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采掘副总 通防副总 通防科长 跟班矿长 跟班矿长 跟班矿长 机电队 通风队 防突队 调度室 总工程师 审批意见

晴隆县永荣煤矿 关于12月3日县安监局、镇政府到我矿安全检查的 隐患整改方案及措施 2014年12月3日,县安监局、鸡场镇政府到我矿进行安全检查,查出我矿存在三项5条安全隐患。矿针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五落实”的原则进行了安排布置落实,现将针对性的隐患整改方案及措施制定如下,望涉及到整改施工的相关人员,监督落实人员,严格按照本方案措施执行: 一、成立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马俊波 副组长:田金成(总工程师)、黄全喜(安全矿长) 成员:巴信江耿和安吴艳兵刘振东吴同涛徐才学罗元康刘宝奇崔广东马振福王金龙陈宗杰宋树清 二、隐患整改方案: (一)、监测监控: 1、1410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传感器吊挂位置不符合要求; (1)、整改方案:由监测监控中心负责,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 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第6条要求将 1410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传感器吊挂位置 重新进行吊挂。 (2)、措施:加强瓦检员的业务技能及安全意识教育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 理规范》第6条要求将1410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 瓦斯传感器吊挂位置重新进行吊挂,确保瓦斯传 感器监测数据准确,安全、可靠。保证安全生产。

(3)、责任人:陈宗杰验收人:黄全喜、吴同涛 (4)、资金:万元。 (5)、时限:2014年12月3日中班完成。 (6)、应急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2、14103运输巷瓦斯传感器失效; (1)、整改方案:由监测监控中心负责,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 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要求将超失效的 14103运输巷瓦斯传感器立即撤出进行送检,更 换为校检有效期内的瓦斯传感器。 (2)、措施:加强对监测监控瓦斯传感器的巡检工作力度,及 时发现,及时对瓦失效的瓦斯传感器进行送检, 确保瓦斯传感器监测数据准确,安全、可靠。保 证掘进工作面施工安全。 (3)、责任人:何绍安验收人:黄全喜、吴同涛 (4)、资金: 0.5万元。 (5)、时限:2014年12月3日前完成。 (6)、应急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二)顶板管理: 3、14101回风巷、运输巷超前支护不符合要求(不足20米);(1)、整改方案:由生产部门负责,按照《作业规程》要求将14101 回风巷、运输巷超前支护设置20米的有效距 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2)、措施:加强对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超前支护的现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前言 某某监狱某某煤矿是在1984年接收原国有下马的魏庄煤矿基础上组建的,担负着犯人改造和煤矿生产的双重任务。经过近二十年的开采,经济开采储量早已枯竭,现仅靠复采残煤维持生计,面临两千多犯人无监管改造场所的严峻局面。为进一步稳定某某市的政治、经济秩序,确保某某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缓解某某监狱监管场所的紧张状况,经某某市人民政府同意,某某省矿产资源委员会和某某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分别以“鲁资准[1998]第11号”、“鲁计交能字[2000]219号”文批准,某某监狱承建金庄矿井;同年,某某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鲁计基础[2000]第1091号”文件批准,决定开发建设某某煤矿,为管教和改造罪犯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煤矿工业广场地处某某市鲍沟镇境内,井田位于鲁南滕县(南部)煤田的东北部,涉及某某市城关、鲍沟、洪绪、姜屯、西岗等5个乡镇。该煤矿距某某市市区约10km,距某某监狱13km,管理上隶属于某某监狱。井田总面积30.09km2,地质煤矿储量5941万t,其中能利用储量5119万t,可采储量3490万t,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t、服务年限为76.1年。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工业场区和矿井,工业生产场地区包括场前区、生产区、贮运区、辅助生产区、临时排矸场等;矿井设井筒2个,主井净直径4.5m,副井净直径5.0 m,以及主、副井装载系统,清理撒煤系统,主、副井硐室、井底车场硐室、巷道系统,排水、供电系统,材料库等硐室系统。本项目占地主要为工业生产场区、监舍区、武警干警行政办公区、场外公路等,工业广场总占地面积17.35hm2,初步设计总投资1.29亿元。项目建设于2012年3月开工,设计工期为24个月,但因种种原因至2015年12月方能完全竣工。 某某省土地矿产厅以鲁国地字[1999]57号文对某某煤矿矿区范围进行批复;某某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鲁计基础[2001]287号文对某某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某某省环境保护局以鲁环发[2001]65号文对某某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批复。本项目现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和初步设计工作,现工业广场建设已经展开,主体工程已近完工。 某某市地处黄淮平原,地貌多样,东部、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是平原,西部为滨湖洼地。项目区地貌为山前平原区,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根据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2) 三、编制原则 (2) 四、编制范围 (2) 五、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4) 六、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4) 七、防治范围及内容 (5) 八、临时设施建设工程保持措施 (6) 九、施工保护控制措施 (6) 十、关键作业保护方案 (8) 十一、实施保证措施 (9) 十二、水土保持一般规定 (9)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 前言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 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 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

1.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是河南省北部的一个边缘县,也是河南省黄河故道面积较大的县之一,属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9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13个乡镇,其中沙漠化土地336平方公里。境内有连绵起伏的沙带,也有白茫茫的碱坡。沙荒呈条形分布,均为黄河泛滥形成。在沙带之间有平方公里的青沙两合土易于耕作,沙地以下50米内有含水沙层易于打井提灌。 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关怀下。内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多渠道,多方位对沙荒进行分批治理,采用营造防风林、种植枣树、改良农田,多种方式治沙,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测体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全面推进新水保法宣传贯彻实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安阳市财政局、安阳市水利局安财预〔2015〕641号文,内黄县水务局组织人员编制了《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实施方案》,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人口5200人。 项目建设内容 新打机井15眼(浅水井),建砼井台15座。 项目施工 项目实施时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专业队伍监理,实行合同制管理。

本项目总工期40天,有关建设程序完成后开始施工,力争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项目工程量及投资预算 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主要工程量:钻孔1050m,砼及钢筋砼90 m3,模板24m2。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30t,砂子45m3,碎石81m3。 工程投资:工程预算总投资24万元。 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粮食年增产18万kg,人均年增加收入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2.项目概况 自然条件 气候 内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全年无霜期210天,蒸发量1640mm,全年日照小时,冬春多北风,夏秋多南风,最大风速17m/s。 地形地貌 内黄县卫河以南属黄河冲积平原,卫河以北属漳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57m。卫河左岸西高东低,卫河右岸南高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全县沙地面积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沙地主要分布在

某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综合说明 1.1项目及项目概况 ****段整治工程位于双清区内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8.166km,工程地理位臵详见附图一。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6.7hm2,计划共投资6148.64万元,由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根据工程设计,其主体工程规模如下: 1、新修防洪堤2条,其中红旗河左岸堤长8.166 km,右岸堤长8.166km,总堤长16.332km。 2、新建涵闸5处,其中红旗河左岸2处,红旗河右岸3处。 3、配臵必要的管理设施及绿化设施。既配制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防汛、抢险、治涝、救灾组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生物措施及维护设施。 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是护堤修建前期的土方挖掘、堤岸两边保护圈的建设、弃土弃渣、取料场的开挖。 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48081.3m3,土方填筑638900.6m3,浆砌石17266.72m3,砼及预制块34174.49m3,钢筋20.36t。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1年。 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分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建设期选择强降雨天雨后监测,共3次;运行期内,每年汛前、汛后及雨季各监测一次。

该河段贯穿双清区主城区,沿河部分地段地势低且宽阔,洪水风险大,洪水风险范围内,工业基地众多,财产集中,人口密度集度大。而目前该河段未设防,处于天然状态,无防洪排涝设施,城市抗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与邵阳市双清区主城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随着双清区新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给城镇居民的财产、生命、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该河段的整治建设,修建完善的防洪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抵挡外洪内侵。将大大提高主城区防洪标准,增强主城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区的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1.2 项目区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工程建设区域属典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分区属邵阳软质基岩区,由上覆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珠状展布,山丘形态多为园丘状,一般海拔高程在202-267 m间,相对切深30-50 m 。 工程区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西部边缘与祁阳山字型构造前弧北翼复合部位。主要呈北东向构造形迹。主要褶皱有西北部背斜岩层,东南部短彼桥向斜。三条区域性大断层呈北东向斜穿区内。分别为侯公塘-杨家垄,龙须塘-杨柳桥,陶家冲-北溪头断层。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大面积的缓慢上升为主。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为面蚀、沟蚀、崩岗等形式,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整改工作方案煤矿安全隐患整改方案示范文本

整改工作方案煤矿安全隐患整改方案示范文本 In the specific time, budget, resource activities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effect, specially customized project process and parameter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make a system and specific scheme, to guid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整改工作方案煤矿安全隐患整改方案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方案资料应用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里进行的活动计划,内容包含活动范围、质量等。为实现的目标效果、专门定制的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20xx年10月28日,六枝特区中寨安监站、中寨煤管 站到本矿检查验收,共查出安全隐患9条,责令本矿编制 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根据安监管、煤管站领导提出的要 求,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10月29日下午曾泳盛召集全 矿管理人员会议,布置落实整改任务,制定以下整改方 案,贯彻学习后遵照执行。 成立安全隐患整改小组 组长:程发斌 副组长:陈军、杨朝友、朱辉文 成员:杨学正、罗选德、罗选川 组长负责全面整改工作

副组长负责现场工作 成员配合副组长现场整改管理工作 本次整改的指导思想 本次整改的指导思想是: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内部管理;责任到人、严格制度;在整改时间内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整改内容: 1、2181下山有水泵抽水,未安装瓦斯传感器; 2、118′3运输巷维修未执行先支后拆; 3、118′3采面上半段过构造处高度不足0.8米且支护凌乱; 4、118′3采面安全出口(有20米长)不极畅通连续拆梁高不足0.8米。断面不足0.5㎡; 5、无防尘水; 6、118′3采面未正确安装瓦斯传感器; 7、中巷机头在回风流中;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1.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1)定性目标:①、使项目建设区内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②、使项目建设区内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如果造成了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对其进行一同治理;③、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明显改善;④、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要能够保证其长期稳定地安全运行,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2)定量目标: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以及《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项目所在地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考虑本工程和基准值的地区差异,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基准值作如下调整:项目区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为1993t/(km2.a),属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指标值作适当的调整。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土壤流失控制比向上调整为1.0。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5mm,超过800mm。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绝对值增加2。调

整结果见表8-1。 防治目标为见下表8-1。 表8-1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注:“*”表示指示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本项目到方案设计水平年时的目标值为试运行期目标值,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布设到位,能稳定存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满足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要求。 1.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因地制宜、除害兴利和综合治理原则 针对项目工程特征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目录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 前言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 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 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