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精神障碍病因与分类系统(一审)

第二章  精神障碍病因与分类系统(一审)
第二章  精神障碍病因与分类系统(一审)

第二章精神障碍病因与分类系统(张瑞星,0.3万)

学习要点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包括ICD-10 、CCMD-3、DSM-IV及五轴诊断系统。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精神障碍的病因是精神医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绝大多数精神障碍还未研究出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量探索性研究,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精神障碍的发病通常不是由单一的致病因素导致,而是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一、生物学因素

导致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发育、内分泌、感染、躯体疾病、创伤、中毒等。

(一)遗传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其目标是鉴定罹患精神障碍的易感基因,阐明遗传变异对罹患精神障碍风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在多基因遗传中,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决定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heritability),一般用百分比表示。遗传度说明了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相对大小,将遗传作用与环境作用的相对重要性给以量化。同卵双生子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为50%,而异卵双生子仅为10%,寄养子研究发现具有精神分裂症父(母)亲的寄养子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寄养子。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有较高的遗传度,环境因素(社会心理、营养、健康保健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表现特点、病程和预后等方面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示染色体的畸变如缺失、重复、倒置、易位都可导致精神障碍;生化遗传学的研究显示基因突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体内某些酶的缺失或功能异常,均可导致精神障碍。精神障碍与遗传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都不能用单基因遗传来解释,而是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同时还有环境因素的参与。目前研究结果提示以下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对于多数障碍而言,遗传性能否显现,与当时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即精神障碍的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传给下一代,是否发病还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二)神经生化

研究证明,神经生物化学改变与精神障碍有一定的关系,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巴胺有

过度活动,抑郁症患者可能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HT缺乏有关,而躁狂发作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过高,孤独症患儿超过30%的全血中存在5-HT水平的升高[7Leboyer M,Philippe A,Bouvard M,Guilloud-Bataille M,Bondoux D,Tabuteau F,et al.Whole blood serotonin and plasma beta-endorphin in autistic probands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Biol Psychiatry.1999 Jan15;45(2):158-63.]。目前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原理多是通过改变神经生化递质的活性或量而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这也充分证明神经生化改变与发病的关系。

(三)躯体器质性疾病

1.感染感染若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例如通过性传播的梅毒螺旋体首先引起生殖系统症状,在多年的潜伏后,进入脑内,导致神经梅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能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认知行为损害,早期表现为记忆损害、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淡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更为广泛的损害,如缄默症、截瘫、大小便失禁等。引起精神障碍的感染还包括单纯疱疹性脑炎、麻疹性脑脊髓膜炎、慢性脑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近来还发现,有些儿童在链球菌性咽炎后突然出现强迫症的表现。

2.躯体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均可引起精神障碍和脑功能障碍,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均可导致精神方面的症状。

3.精神活性物质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可导致中毒或成瘾,如医用的镇静药、催眠药、阿托品等,容易成瘾的有大麻、鸦片等,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精神障碍。

4.颅脑损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颅脑的组织结构改变,均可导致短暂或持续的精神障碍。

二、心理因素

(一)人格特征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面对压力时,如何对待、理解和处理事件,都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人格类型各异,但总体来讲外向型的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与人交往,缓解压力的途径与方式较多,不易患精神障碍;内向型的人则相反;另外,完美倾向的人感知到的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通常宽容、大度的人格特点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人格特点容易导致精神障碍。大量的研究表明,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如P.Tyrer (1983)调查显示神经症患者40%有人格障碍。

(二)认知特点

认知疗法的创始人阿伦·贝克(A.T.Beck)认为人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这些准则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导致认知歪曲,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人在认知

外界事件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模糊的、跳跃的、自动化的反应,在个体不经意中即可产生负性自动想法,并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心理学家归纳不合理认知有三大特征,即绝对化、过分概括、糟糕至极。绝对化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因此,具有不恰当的认知方式的人容易受情绪的困扰,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时导致精神障碍。

(三)心理活动特点

1.心理活动强度是指对较突然与强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不同的人在遭遇同样的精神刺激时,反应各不相同,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遗留后患,最终导致精神障碍;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强烈,不会致病。

2.心理活动耐受力是指对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的耐受力。耐受力差的人处在慢性精神折磨(生活中的挫折)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耐受力强的人对慢性折磨虽有某种程度的痛苦,但不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甚至把不断克服困难当作强者的象征,最终不会导致精神障碍。

三、社会因素

1.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有时还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更多的可能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则是业务方面交流。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减少患精神障碍的机率;不好的支持系统,可以使压力增强,增加患精神障碍的机率。

2.负性生活事件人在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职业特点、爱情婚姻等会出现一些生活事件,这些事件中对人带来消极情绪的称为负性生活事件,研究结果显示,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较大的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

3.灾害事故灾难性事故通常直接危及人的生命、自尊、或失去生活与情感支柱等,如地震、洪水、火灾、车祸、亲人猝死等,这些强烈而急剧的应激事件,会引起人的短暂或持久的精神障碍。

4.环境因素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空气污染、交通拥挤、噪音等,可增加心理和躯体的应激。同时,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物价上涨等因素也增加人的心理负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均可导致心身疾病、神经症等精神障碍。

5.社会文化社会风俗、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也与精神障碍的症状密切相关,会导致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缩阳症,日本冲绳岛的矮奴症(EMU)、加拿大森林地区的冰神附体症(Wililge)等都与当地文化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各种复杂的精神症状和临床现象,以一定的标准和目的给予分类和整理,将各种精神症状根据症状的分类、临床特点、病程和转归的内在规律性,组合为不同的症状群,并将其标定为特定的精神障碍。

现今在中国精神病学界使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三种,分别介绍如下:

一、世界卫生组织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WHO公布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简称国际疾病分类,目前已出版到第10版(1992年),简称ICD-10,包括各科疾病,第5章是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为欧亚多数国家采用。

主要类别如下:

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含痴呆)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含酒、药物依赖)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含焦虑、强迫和分离性障碍等)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含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

F60~F69 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智力障碍)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弥漫性发育障碍(含孤独症)、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学习技能障碍等]

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多动性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等)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1994年出版了第四版(DSM-IV)。DSM-IV系统将精神障碍分为17大类:

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

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

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

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

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6.心境障碍

7.焦虑障碍

8.躯体形式障碍

9.做作性障碍

10.分离性障碍

11.性及性身份障碍

12.进食障碍

13.睡眠障碍

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

15.适应障碍

16.人格障碍

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美国DSM-IV诊断系统提出了五轴诊断,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整体地做出判断。

第I轴:精神症状,可能为临床关注焦点的其他状况。用来报告各种疾患或状况,但人格疾患及智能低下除外。常见的第I轴违常包括抑郁、焦虑、双相障碍、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

第II轴:人格障碍及智力障碍。第II轴通常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第III轴:躯体状况,以多种方式与精神障碍具有相关性。

第IV轴:可能影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心理、社会或环境问题。

第V轴:对患者社会功能之整体评估。使用的工具为GAF(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ing),由1到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CCMD)2001年出版了第3版(CCMD-3)。CCMD-3 采用0~9位编码进行分类,分类原则上是参照ICD-10的标准,又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常见的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4.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思考与练习

刘某,女,46岁,8个月前无原因地担心、紧张、出汗、坐立不安,以“广泛性焦虑”收住院。与丈夫结婚近20年,原来丈夫有份工作,10年前下岗,丈夫找工作挑三拣四,好的工作找不到,差的工作看不上,曾做过许多小生意均以赔钱而告终,去年又把家里改装成棋牌室,家俱等无法放置自己看到心里就烦,结果仍是经营不好。近10来家里所有开支均由患者的工资支付。儿子刚刚从部队退伍,工作还无着落。患者不敢跟自己的亲人讲这些情况,当初与丈夫结婚家人强烈反对。并且为了面子,在外强装幸福,自己的痛苦从来不向任何人诉说。患者性格敏感、要求完美,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患者2年前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经治疗后疼痛减轻,现时而疼痛,认为看病花销太大,尽量不用药,经常忍受疼痛。

1.分析该患者罹患精神障碍的原因?

2.根据美国五轴诊断系统,分析该患者各轴的表现。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得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得制定,就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得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得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得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得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得影响以及新药研制、 临床评估与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得目得 疾病分类学得目得就是把种类繁多得不同疾病按各自得特点与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得分类就是将纷繁复杂得精神现象,根据拟定得标准加以分门别类得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得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得转归。?二、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分类就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得方法.疾病分类得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就是医学各科所遵循得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得精神障碍病例得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得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得诊断与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得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主要就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得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得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得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得对症治疗。?三、精神障碍得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得诊断指标,不同得医师对同一疾病得理解与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得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与难以解释,这一直就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得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得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就是将疾病得症状按照不同得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得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与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就是最基本得,又分必备症状与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得精神分裂症得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得意义. (一)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1.反复出现得言语性幻听; 2.明显得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得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得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得意志减退或缺乏.?(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与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得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得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四、多轴诊断 所谓多轴诊断就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得一种诊断方式。1975年Rutter首先提出儿童精神障碍得多轴诊断,Ottessen提出四轴诊断,即症状学、严重程度、病程、病因(躯体得、心理得、多种因素、原因未明)诊断精神障碍.在DSM系统中,从DSM-III开始使用多轴诊断,目前使用得DSM-IV共有5个轴,分别为:?轴I:临床障

04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 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 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引言Introduction ..............................................CCMD-3分类List of categories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oagmpsto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affective) disorders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 Hysteri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Neurosis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d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Hyper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 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

重性精神疾病可分6类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2)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目录 引言 (3) 《CCMD-3》分类 (7)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9)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9)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F00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19)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血管性痴呆] (20)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所致痴呆] (22)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28)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F06.8其他;F06.9待分类的其他脑损害、功能紊乱、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9待分类器质性痴呆 (30)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5) 10 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10-F19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 (35) 11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55.8不产生依赖的物质滥用] (40)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1) 20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20] (41) 21 偏执性精神障碍[F22妄想型精神障碍] (43) 22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F23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44) 23 感应性精神病[F24感应性妄想障碍] (45) 24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F25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45) 29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F28;F29] (45)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F30-F39] (46) 30 躁狂发作[F30] (46) 31 双相障碍[F31] (47) 32 抑郁发作[F32] (48)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F34] (49)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F38;F39] (50)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0) 40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50)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53) 42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F43.8其他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 (56) 43 神经症[F40-F49] (57)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3) 50.1神经性厌食[F50.0] (64) 50.2神经性贪食[F50.2] (64) 50.3神经性呕吐[F50.5] (65) 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1] (65)

精神障碍的分类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精神障碍的分类有哪些 导语:精神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障碍类型,一直是饱受广大患者和患者家属所诟病,但殊不知,之所以精神障碍不容易康复,是因为精神障碍的种 精神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障碍类型,一直是饱受广大患者和患者家属所诟病,但殊不知,之所以精神障碍不容易康复,是因为精神障碍的种类比较多,治疗方法比较困难,我们需要对精神障碍进行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就精神障碍类型的救治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针对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这才能有效抑制精神障碍的蔓延,并给精神障碍以康复的希望。下面是对精神障碍分类的介绍。 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如下: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躯体感染、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常见的疾病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鸦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所致精神障碍;一氧化碳所致精神障碍;食物(如蕈类)所致精神障碍;有机化合物(苯、有机磷等)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等。 4、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如躁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环性心境障碍等。 5、神经症及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如: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心理创K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等。 6、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如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与醒觉障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含英文名称)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含英文名称) 陈彦方

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引言Introduction .............................................. CCMD-3分类List of categories ................................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oagmpsto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affective) disorders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Hysteri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Neurosis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d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Hyper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Other mental disorder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s ............ Appebdux A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CMD-3 (in part) 附录 A 部分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英文译文....................... 附录B CCMD-2R相关精神障碍的前瞻性现场测试 Appendix B Prospective field trial on a par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CMD- 2R ..................................................

第二篇 精神障碍病因及分类系统(一审)

第二章精神障碍病因与分类系统(张瑞星,0.3万) 学习要点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包括ICD-10 、CCMD-3、DSM-IV及五轴诊断系统。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精神障碍的病因是精神医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绝大多数精神障碍还未研究出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量探索性研究,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精神障碍的发病通常不是由单一的致病因素导致,而是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一、生物学因素 导致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发育、内分泌、感染、躯体疾病、创伤、中毒等。 (一)遗传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其目标是鉴定罹患精神障碍的易感基因,阐明遗传变异对罹患精神障碍风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在多基因遗传中,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决定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heritability),一般用百分比表示。遗传度说明了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相对大小,将遗传作用与环境作用的相对重要性给以量化。同卵双生子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为50%,而异卵双生子仅为10%,寄养子研究发现具有精神分裂症父(母)亲的寄养子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寄养子。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有较高的遗传度,环境因素(社会心理、营养、健康保健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表现特点、病程和预后等方面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示染色体的畸变如缺失、重复、倒置、易位都可导致精神障碍;生化遗传学的研究显示基因突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体内某些酶的缺失或功能异常,均可导致精神障碍。精神障碍与遗传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都不能用单基因遗传来解释,而是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同时还有环境因素的参与。目前研究结果提示以下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对于多数障碍而言,遗传性能否显现,与当时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即精神障碍的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传给下一代,是否发病还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二)神经生化 研究证明,神经生物化学改变与精神障碍有一定的关系,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巴胺有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

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2精神障碍的分类和标准化诊断习题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标准化诊断习题 A1 型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 )将精神障碍分为 A. 7大类 B. 8大类 C. 9大类 D. 10大类 E. 11大类 2、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神经症的范围 A. 恐惧症 B. 焦虑症 C. 强迫症 D. 神经性厌食 E. 躯体形式障碍 3、精神科诊断思维方式最佳的是 A. 横向诊断+纵向诊断 B. 横向诊断 C. 纵向诊断 D. 个体化诊断 E. 症状诊断 4、以下哪种疾病属于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A. 神经性贪食 B. 焦虑症 C. 适应障碍 D. 神经衰弱 E. 躯体形式障碍 5、CCMD-3关于神经症病程标准为 A.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B.符合症状标准至少4个月 C.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2个月 D.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E.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2个月 6、DSM-IV的五轴诊断中,以下那种说法不正确 A. 轴I:临床综合征 B. 轴II:发育障碍和人格障碍 C. 轴III:一般医疗状况 D. 轴IV:心理社会环境问题 E. 轴V:躯体问题 7、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心境障碍的分类,不包括 A. 自杀 B. 躁狂发作 C. 抑郁发作 D. 双相障碍 E. 持续性心境障碍 8、Wechsler智力量表应用较多,所用的正常水平智商为 A. 100±15 B. 75±15 C. 110±15 D. 120±15 E. 90±15 9、中度精神发育不全的智商为 A. 55~70 B. 40~55 C. 25~40 D. <25 E. 70~89 10、轻度精神发育不全时,智商为 A. 30~55 B. 55~70 C. 20~30 D. <20 E. 75~89 11、重度精神发育不全的智商为

CCMD-3中国精神病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症状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

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题库3-1-8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题库3-1-8

问题: [单选]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下述提法哪项不对() A.尊重患者的理性决定 B.履行帮助、劝导,必要时可先帮助患者作出选择 C.提供正确、易于理解、适量、有利于增强患者信心的信息 D.当患者的自主选择有可能危及生命时,劝导患者作做出最佳选择 E.对于疾病诊治手段的选择是否采用,一定由患者本人决定

问题: [单选]有关医德评价,哪项不对() A.医德评价一般有社会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种 B.医德评价有教育和调整的作用 C.医德评价有法律监控的作用 D.医德评价有推动和发展的作用 E.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有疗效标准、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 医德评价是医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使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德行为的重要杠杆,是维护医德规范的保障。医德评价一般有两种类型:社会性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医德评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着教育和调整,监督和裁决,推动和发展的作用。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有:疗效标准、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

问题: [单选]"医师的特殊干涉权"是指() A.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就医疗机构管理问题作出决定 B.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代替或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作出治疗上的决定 C.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对患者的家庭生活作出决定 D.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对患者的社会活动作出决定 E.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对患者的法律活动作出决定 (电竞世界 https://www.360docs.net/doc/898296417.html,/)

问题: [单选]以下说法符合人体试验知情同意的原则的是() A.将实验目的、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后果及危险等告诉受试者 B.明确告诉受试者服用的是否为安慰剂 C.当受试者不满18周岁时,可以不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D.对精神病人可以强制实施治疗,不必征求任何人的同意 E.在医疗过程中要为患者保守秘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基金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982121140) 通信作者:250014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陈彦方)?方案和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00 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 00.1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前期型 00.2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型 00.3 阿尔茨海默病,非典型或混合型 00.9 其他或待分类的阿尔茨海默病 01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1.1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1.2 皮层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1.3 皮层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1.4 皮层和皮层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1.9 其他或待分类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 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2.1 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 02.11 匹克(Pick)病所致精神障碍 02.12 亨廷顿(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 02.13 巴金森(Parkins on)病所致精神障碍 02.14 肝豆状核变性(Wils on病)所致精神障碍 02.2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02.21 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02.22 克2雅(Creutz feldt2Jacob)病所致精神障碍 02.23 脑炎后综合征 02.3 脱髓鞘脑病所致精神障碍 02.31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所 致精神障碍 02.32 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 02.4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02.41 脑震荡后综合征 02.42 脑挫裂伤后综合征 02.5 脑瘤所致精神障碍 02.6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02.9 以上未分类的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1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03.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所致精神障碍 03.2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3 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4 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5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51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03.6 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03.7 物理因素所致精神障碍 03.9 以上未分类的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3.91 围生期精神障碍 09 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第5位编码表示: 0x.xx1 器质性智能损害(痴呆) 0x.xx2 器质性遗忘 0x.xx3 器质性人格改变、习惯与冲动控制改变、性心 理改变 0x.xx4 器质性意识障碍(如谵妄) 0x.xx5 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 0x.xx6 器质性情感障碍 0x.xx7 器质性癔症样综合征 0x.xx8 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1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10.2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3 大麻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4 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 10.5 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 10.6 致幻剂所致精神障碍 10.7 烟草所致精神障碍 10.8 挥发性溶剂所致精神障碍 10.9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选择题 (一)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https://www.360docs.net/doc/898296417.html,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 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 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 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https://www.360docs.net/doc/898296417.html,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https://www.360docs.net/doc/898296417.html,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D.A、B、C都对 E.A、B、C都错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题库3-2-10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题库3-2-10

问题: [单选]有关医德评价,哪项不对() A.医德评价一般有社会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种 B.医德评价有教育和调整的作用 C.医德评价有法律监控的作用 D.医德评价有推动和发展的作用 E.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有疗效标准、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 医德评价是医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使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德行为的重要杠杆,是维护医德规范的保障。医德评价一般有两种类型:社会性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医德评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着教育和调整,监督和裁决,推动和发展的作用。医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有:疗效标准、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

问题: [单选]"医师的特殊干涉权"是指() A.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就医疗机构管理问题作出决定 B.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代替或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作出治疗上的决定 C.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对患者的家庭生活作出决定 D.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对患者的社会活动作出决定 E.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可以对患者的法律活动作出决定

问题: [单选]以下说法符合人体试验知情同意的原则的是() A.将实验目的、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后果及危险等告诉受试者 B.明确告诉受试者服用的是否为安慰剂 C.当受试者不满18周岁时,可以不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D.对精神病人可以强制实施治疗,不必征求任何人的同意 E.在医疗过程中要为患者保守秘密 https://www.360docs.net/doc/898296417.html,/ 单身网

问题: [单选]关于以儿童作为受试者,正确的是() A.儿童是弱势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儿童作为实验的受试者 B.如果以儿童为受试者能够取得比用成人为受试者更好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为使用儿童为受试者进行伦理辩护 C.以儿童为受试者必须得到其监护人的同意,而且实现必须经过动物或成人实验证明其有益无害 D.只要父母同意,使用儿童为人体实验的受试者就可以得到伦理学辩护 E.当受试者不满18周岁时,可以不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