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单位1练习题

分数单位1练习题
分数单位1练习题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 专项练习

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所以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1. 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把谁看作单位1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又如单位“1”在“是”、“比”、“占”,“相当于”后,,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但是,单位1要在“占”,“相当于”后,分数前。如果今年的产量的4/3

相当于去年。那这道题就成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就是今年产量的一部分是去年的产量。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象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两句关键句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

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1”。其实我们只要看,原来的数量是谁?这个原来的数量就是单位“1”!比如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1”。

例,说出下面各题是把谁看做单位“1”

第 1 页共4 页

转化单位1的分数应用题(含参考答案)

转化单位 “1”的分数应用题 姓 名: 例1、晶晶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41,第二天看余下的5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300页) 例2、甲数是乙数的 32,乙数是丙数的4 3,甲、乙、丙的和是216。求甲、乙、丙各是多少?(甲:48,乙:72,丙:48) 例3、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占三个车间总人数的25﹪,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三车间的43,已知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40人,三个车间一共有多少人?(560人) 例4、有两筐梨,乙筐是甲筐的 53,从甲筐取出5千克梨放入乙筐后,乙筐的梨是甲筐的97。甲、乙两筐梨共重多少千克?(80) 例5、某校原有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 83。后来又买进20根长跳绳,这时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 12 7。这个学校现有长、短跳绳的总数是多少根?(60)

例6、某商店原有黑白、彩色电视机共630台,其中黑白电视机占5 1,后来又运进一些黑白电视机。这时黑白电视机占两种电视机总台数的30﹪,问又运进黑白电视机多少台?(90台) 例7、甲数是乙数、丙数、丁数之和的 21,乙数是甲数、丙数、丁数之和的31,丙数是甲数、乙数、丁数之和的 4 1。已知丁数是260,求甲、乙、丙、丁四数之和?(1200) 练 习: 1、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 41,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53,还剩90吨没有运,这批货物有多少吨?(150吨) 2、橘子的千克数是苹果的 32,香蕉的千克数是橘子的21,香蕉和苹果共有220千克,橘子有多少千克?(110) 3、某小学低年级原有少先队员是非少先队员的 31,后来又有39名同学加入了少先队组织。这样,少先队员的人数是非少先队员的 8 7。低年级有学生多少人?(180人)

最新单位1练习题

1、车站有一批货物,上午运走了总数的20%,下午运走了总数的40%,还剩下16吨,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16÷(1-20%-40%)=40(吨) 2、车站有一批货物,上午运走了总数的20%,下午运走了总数的40%,下午比上午多运了3吨,这批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3÷(40%-20%)=15(吨) 3、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离中点40米处相遇,已知甲行了全程的55%。甲行了多少米?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40÷(55%-50%)=800(米) 单位1×对应的分数=部分 800×55%=440(米) 4、甲船的载货量比乙船的载货量多25%,甲乙两船共载货3600吨。甲、乙两船各载货多少吨? 解:设乙船(单位1)载货x吨,则甲船载货(1+25%)x吨 x+(1+25%)x=3600,x=1600,3600-1600=2000(吨) 5、修一条路,已修了25%,如果再修150米,就可以完成这条路的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150÷(50%-25%)=600(米)

6、商店进了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25%,第二天卖出120千克,比第一天多卖出20%。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120÷(1+20%)=100(千克) 100÷25%=400(千克) 7、孙刚有一本故事书,第一个月读了全书的40%,第二个月读了余下的60%,这时还剩下120页没有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120÷(1-60%)=300(页) 300÷(1-40%)=500(页) 8、一种国产彩电现价为1440元,比原来减价10%,这种国产彩电原价是多少元?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1440÷(1-10%)=1600(元) 9、甲乙两人共储蓄3500元,甲储蓄的钱比乙少25%,问甲、乙各储蓄多少元? 解:设乙(单位1)储蓄x元,则甲储蓄(1-25%)x元 x+(1-25%)x=3500,x=2000,3500-2000=1500(元) 10、一列火车以60千米的时速行驶到全程的30%后,离中点还有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部分÷对应的分数=单位1 120÷(50%-30%)=600(千米)

六年级分数的单位1应用题三大分类

分数应用题的分类 (一般我们把它分为:三类) 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应该借助于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在画线段图时,先画单位“1”的量分数应用题主要讨论的是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几分之几通常称为分率。 2、标准量(单位“1”):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那个数,称为标准量。 3、比较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同标准量比较的那个数,称为比较量。(也叫分率对应的数量) 第一类: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两个数量,比较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解这类应用题用除法)。方法1: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分之几 例如:学校的果园里有梨树15棵,苹果树2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几分之几?梨树的棵数÷苹果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几分之几 15÷20 = 3/4 方法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相差量÷单位1=分率(多几分之几)。 例如:学校的果园里有梨树15棵,苹果树20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多几分之几?苹果树比梨树多的棵数÷梨树树的棵数=多几分之几 (20—15)÷15 = 1/3 方法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相差量÷单位1 =分率(少几分之几)。 例如:学校的果园里有梨树15棵,苹果树2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少几分之几?

梨树比苹果树少的棵数÷苹果树的棵数=少几分之几 (20—15)÷20= 1 4 答: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少1/4 。 练习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六(1)班有男生30人,女生27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 2、五年级植树145颗,六年级植树210颗,五年级是六年级的几分之几? 3、五年级植树145颗,六年级植树210颗,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几分之几? 4、五年级植树145颗,六年级植树210颗,五年级比六年级少几分之几? 5、五年级植树145颗,六年级比五年级少植树20颗,六年级比五年级少几分之几? 6、五年级植树145颗,六年级比五年级少植树20颗,五年级比六年级多几分之几? 7、一件大衣,平时售价400元,元旦期间,售价300元,元旦期间,这件大衣降价几分之几? 8、小华家去年年收入3万元,今年年收入3.6万元,小华家今年年收入比去年收入增

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专题训练

课题: 判断单位1 ◆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①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②除法: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或者是把一些物体平均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③比: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 一、理解分数中的单位“1” 1、41 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千克103 的意义: ①把1千克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②把3千克平均分成( )份, 表示这样的( )份。 3、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这条路的43 ,修了多少千米 单位“1”是( ),把单位“1”分成了( )份,每一份是( )千米,已经修了( )份,修了( )千米。 二、分析比较,找出相似题的不同点 1、 (1)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51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41 吨,实际毎天用去( )吨; (2)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51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41,实际每天用去( )吨。 2、一根木棍长9米,第一次截去32,第二次截去32 米,两次共截去( )米。 三、总数和部分数 1、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1 。 ( )是总数,( )是部分数,( )是単位1。 2、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32 ,吃了多少千克 ( )是总数,( )是部分数,( )是单位1,( )x ( )=( )千克 四、两种数量的比较(“是”“比”“占”“等于"、“相当于"后面的量是单位“1”) 1、小红有20本书,我的书是小红的21 ,( )是单位“1”,我有( )本书。 2、小红有20本书,我的书比小红多21 ,( )是单位“1”,我有( )本书。 3、小红有20本书,我的书占小红的21 ,( )是单位“1”,我有( )本书。 4、小红有20本书,我的书相当于小红的21 ,( )是单位“1”,我有( )本书。

判断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专项练习

判断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专项练习 【基本原则】 一、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所以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1.谁的几 分之几,谁就把谁看作单位1。.如一桶油用去1 4 ,男生占全班的 2 5 ,桃树棵数相当于 梨树棵树的3 4 ,一台电视机降价 1 5 。男生比女生多全班的 1 8 .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 “1”。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 2 。理解为男生比女生多女生的 1 2 ,所以把女生 人数为标准,看作单位“1”, 看在谁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那个基础量就是单位“1”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 加了 1 10 ,把水看作单位“1”,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1 12 。把冰看作单位“1” 二、单位“1”的应用题: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三、说明 单位“1”在“是”、“比”、“占”,“相当于”后,分率前。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用具体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详细说明】 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5/12。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那

六年级--找分数单位1的方法、练习

正确找准单位1” 一、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所以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 1.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把谁看作单位 1。.如一桶油用去丄,男生占全班的z,桃树棵数相当于梨树棵树的3,一台电视机降价1。男 4 5 4 5 1 生比女生多全班的-.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8 正确找准单位“ 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 1”,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 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 1”。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 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 1”。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2/5 ,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 单位“ 1”。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 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 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 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 1”。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 1/2。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 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在另外一种没有比 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 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一一谁就是单位“!”。例如,一个长方形的 宽是长的5/12。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 “ 1”。又如,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倍。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 是单位“1”。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 分数和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 1”比较难找。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象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 1” ?两句关键 句 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 1”。其实我们只要看,原来 的数量是谁?这个原来的数量就是单位“ 1” !比如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 位“ 1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的体积,就是单位“ 1”。

转化单位1的分数应用题(含参考答案)

( 转化单位 “1”的分数应用题 姓 名: 例1、晶晶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41,第二天看余下的5 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300页) * 例2、甲数是乙数的 32,乙数是丙数的4 3,甲、乙、丙的和是216。求甲、乙、丙各是多少(甲:48,乙:72,丙:48) 。 例3、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占三个车间总人数的25﹪,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三车间的 43,已知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40人,三个车间一共有多少人(560人) 例4、有两筐梨,乙筐是甲筐的 53,从甲筐取出5千克梨放入乙筐后,乙筐的梨是甲筐的9 7。甲、乙两筐梨共重多少千克(80) @ 例5、某校原有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 83。后来又买进20根长跳绳,这时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12 7。这个学校现有长、短跳绳的总数是多少根(60)

| 例6、某商店原有黑白、彩色电视机共630台,其中黑白电视机占5 1,后来又运进一些黑白电视机。这时黑白电视机占两种电视机总台数的30﹪,问又运进黑白电视机多少台(90台) ) 例7、甲数是乙数、丙数、丁数之和的 21,乙数是甲数、丙数、丁数之和的31,丙数是甲数、乙数、丁数之和的 4 1。已知丁数是260,求甲、乙、丙、丁四数之和(1200) ' 练 习: 1、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 41,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53,还剩90吨没有运,这批货物有多少吨(150吨) 2、橘子的千克数是苹果的 32,香蕉的千克数是橘子的2 1,香蕉和苹果共有220千克,橘子有多少千克(110) ,

奥数训练——分数应用题转化单位“1”(一)

转化单位“1”(一) 专题简析: 把不同的数量当作单位“1”,得到的分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 如果甲是乙的a b ,乙是丙的c d ,则甲是丙的ac bd ;如果甲是乙的a b ,则乙是甲的b a ;如果甲 的a b 等于乙的c d ,则甲是乙的c d ÷a b =bc ad ,乙是甲的a b ÷a b =ad bc 。 例题1、乙数是甲数的23 ,丙数是乙数的4 5 ,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23 ×45 =8 15 练习1 1、乙数是甲数的34 ,丙数是乙数的3 5 ,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2、一根管子,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4 ,第二次截去余下的1 2 ,两次共截去全长的几分之几? 3、一个旅客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着了。他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所行路程的1 4 。想一想,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例题2、修一条8000米的水渠,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4 ,第二周修的相当于第一周的4 5 ,第 二周修了多少米? 解一:8000×14 ×4 5 =1600(米)先求量 解二:8000×(14 ×4 5 )=1600(米)先求对应分率 答:第二周修了1600米。 练习2 用两种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 一堆黄沙30吨,第一次用去总数的15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1 4 倍,第二次用 去黄沙多少吨? 2、 大象可活80年,马的寿命是大象的12 ,长颈鹿的寿命是马的7 8 ,长颈鹿可活多少年? 3、仓库里有化肥30吨,第一次取出总数的15 ,第二次取出余下的1 3 ,第二次取出多少吨? 例题3、晶晶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2 5 ,第二天比第一 天多看了1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单位一练习题

单位“1”相关练习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把 看作单位“1”。(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全班的15,把 看作单位“1”。(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110,把 看作单位“1”。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把 看作单位“1”。(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 ,把 看作单位“1”。(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13,把 看作单位“1”。(7)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 ,把 看作单位“1”。(8)一台电视机降价15 ,把 看作单位“1”。(9)实际修的比原计划多56 ,把 看作单位“1”。 一、填空。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 118 千米 = ( )米 ② 214 时 = ( )时( )分 2、518 ×( ) = ( )×163 = 0.1×( ) = ( )×12 3、“九月份用电量比八月份节约 14 ”,这句话是把( )看作单位“1”,表示( ) 是( )的 14 。 4、“今年总产量比去年增产 27 ”,这个 27 表示( ) 是( )的 27 。 5、 3米铁丝,用去 23 米,还剩多少米?列式是( );3米铁丝,用去全长的 23 ,还剩几分之几?列式是( )。 6、男生占总人数的 712 ,女生占总人数的 ( )( ) 。7、甲数是60,乙数是甲数的 23 ,乙数的 23 是( )。 8、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4天完成了这批零件的12 多30个,接着又用3天完成了剩下的零件.张师傅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 ( )( ) 。 9、一本书共9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29 ,第二天应该从第( )页看起。 10、A ×41=B ×61=51×C=D ×77=E(A 、B 、C 、D 、E 不为0),( )最大,( )最小,( )和( )相等。11、白兔是灰兔的 45 ,那么灰兔就比白兔多( )( ) ,白兔比灰兔少( )( ) 。 12、做一批零件4小时可以完成,那么( )小时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34 。1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0.5小时,他15分钟可走全程的( )( ) 。 应用题 (1)工程队计划修公路12千米,已经修了56 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修?(2)工程队计划修公路12千米,已经修了56 ,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3)工程队计划修公路12千米,实际修的比原计划多56 ,实际比原计划多修几千米? (4)一堆货物60吨,第一次用去总数的13 ,第二次用去总数的25 ,两次共用去多少吨货物? (5)一堆货物60吨,第一次用去总数的13 ,第二次用去余下的25 ,两次共用去多少吨货物? (6)饭店买来面粉78 吨,第一天用去这面粉的314 ,第二天又用去316 吨,共用去面粉多少吨? (7)一根绳子长 821 米,先剪下它的一半,再把剩下的剪下一半……剪3次后,剩下的部分长多少米? (8)有一批水果,共360千克,第一天卖出了它的23 ,第二天卖出它的16 ,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少卖多少千克? (9)一堆货物120吨,5天运走了它的56 ,平均每天运走多少吨?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25 小时刚好行到全程的中点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甲乙两筐水果共重35千克,如果各吃掉15 ,甲筐还余下12千克,乙筐还余下多少

关于分数应用题单位“1”的问题

关于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问题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一直以来是小学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而分数应用題教学中,单位1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一、单位1的判定 我们从分数的意义说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学生此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单位1,明白单位1是那个整体,是把整体平均分了的。这是学生单位1的现实经验。因此,我们要从这个已有经验出发,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1.如: 一桶油用去1/4 男生占全班的2/5 桃树棵数相当于梨树棵树的3/4 电视机降价1/5。 学生自然会理解,把谁平均分了。如,单位1是梨树,把梨树棵数平均分成4份,桃树就是3份。 至于一些所谓的“小技巧”,如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或“的”字前面的看作单位1,或“占……的”中间这个看作单位1,都会固定学生思维。诚然这对解题有一定帮助,但也不是万能钥匙,特别是针对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这种判定就束手无策了。 如:男生比女生多全班的1/8.有些学生容易把女生看作单位1.以为是“比”后面。 二、明白单位1的不同,不同分率对应着不同的单位1的量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这个分率,不仅是和比较量相对应,其实还和单位1相对应。一道题目中,有两个分率,让学生明白这两个分率所对应的单位1也是不同的,算出来的分率对应量也表示不同的意义。如鸡有80只,鸭是鸡的4/5,鹅是鸭的3/8,鹅有多少只? 4/5这个分率,单位1是鸡的只数,而3/8这个分率,单位1的量是鸭的只数。数量关系是 鸭的只数×3/8=鹅的只数 在教完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加深理解单位1的不同。 一桶油600千克,第一次用去了1/4,第二次用去了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补充问题:两次一共用去了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当然也有几分之几的,也有搞不清具体量和分率的,出来几分之几千克的,这都需要临时纠正) 学生解答:600×(1/4+1/3)=350千克600-350=250千克或600×(1-1/4-1/3)=250千克 在解答之前,要判定单位1,说明两次用去的都是把这桶油看作单位1.个别学生600×1/4×1/3要纠正。是因为单位没判定清楚。 然后我改动条件为:第二次用去第一次的1/3,让学生讨论,和刚才这题有什么不同。这两个1/3所对应的单位是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解答。 如果还不过瘾,可以再改动条件:第二次用去余下的1/3 经过这番练习,学生基本能对单位的不同形成认识。 三、明白单位1的是可变的。 把谁看作单位1,其实是由解题需要确定。 例: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 (1)女生人数为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 (2)男生人数为单位“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3)全班人数为单位“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9,女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全班的1/9。 通过单位“1”的选择、变化,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多思习惯,和自觉选择最佳解法的能力。再如: 光明小学有学生360人,其中女生占7/12,后来又转来了几名女生,这样女生占这时总人数的3/5。转来女生多少人? 就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这类题目都比较复杂,不在考虑之内。学生对单位1的判断、选择,是关

求单位“1”的练习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年 班 一、想一想,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表示单位“1”的量。 1. 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3 1。 2. 母鸡的 4 3是小鸡的只数。 3. 汽车的辆数相当于自行车辆数的3 2。 4. 甲数的83 相当于乙数。 二、照样子,写一写。 例:苹果的个数是桃子个数的 6 1。 数量关系式:桃子个数×61 =苹果的个数 1. 妈妈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 4 3。 数量关系式: 2.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3 。 数量关系式: 3. 篮球个数的73 相当于足球的个数。 数量关系式: 4. 文艺书本数的65 和科技书同样多。 数量关系式: 三、看图列算式(或方程)并解答。 列式: 列式: 120千米 2 3 ?千米36枝 钢笔: 是钢笔的7 3 ?枝

四、列式计算。 1. 一个数的43 是2112,这个数是多少? 2. 一个数的54是20,这个数的258 是多少? 五、找朋友(问题、算式一线牵)。 妈妈今年40岁,妈妈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98 ,明明的年龄是妈妈年 龄的51 。 40×51 爸爸今年多少岁? 40÷98 妈妈和明明一共多少岁? 40+40×51 妈妈和爸爸一共多少岁? 40+40÷98 明明今年多少岁?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 小岩买了一瓶橙汁,喝了53 ,正好是300毫升,这瓶橙汁总量是多少毫 升? 2. 实验小学参加艺术班的学生有108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 ,全校共有 学生多少人? 3. 同学们做了16朵红花,做的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5,又是蓝花的1110 。 做的蓝花有多少朵?

分数应用题单位1确认方法与习题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 "1"专项练习 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 份的数,叫分数。所以单位 1 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 作单位 1. 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把谁看作单位 1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 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例如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再如,食堂买来 100 千克白菜,吃了 2/5,吃了 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 100 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 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 “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 也就是单位“1。”例如:六( 2)班男生比女生多 1/2。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 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在另外一种没有比 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例如,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 5/12。在这关键句中,很明显是 以长作为标准,宽和长相比较,也就是说长是单位“1。”又如单位“1在”“是”、“比”、“占”,“相当于”后,,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4/3 倍。那么相当于后面的去年的产量就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但是,单位 1要在“占”,“相当于”后,分数前。如果今年的产量的4/3 相当于去年。那这道题就成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就是今年产量的一部分是去年的产 量。 三、原数量与现数量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 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比”较 难 找。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1/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1/12。象 这样的水和冰两种数量到底谁作为单位“1?”两句关键句的单位“1是”不是相同?用上面讲过的两种方法不容易找出单位“1。”其实我们只要看,原来的 数量是谁?这个原来的数量就是单位“1!”比如水结成冰,原来的数量就是水,那么水就是单位“1冰融化成水,原来的数量是冰,所以冰 的体积,就是单位“1。” 例,说出下面各题是把谁看做单位“1”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问题的专项练习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 专项练习 声明:此文档源文件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上传仅供学习交流参考,如作为其他用途,请与作者联系,与上传者无关,特此声明。 【基本原则】 一、基本思路: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所以单位1的判定,就是看把谁平均分了,就把谁看作单位1.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把谁看作单位 1。.如一桶油用去1 4 ,男生占全班的 2 5 ,桃树棵数相当于梨树棵树的 3 4 ,一台电视机降价 1 5 。男 生比女生多全班的1 8 .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例如: 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 2 。理解为男生比女生多女生的 1 2 ,所以把女生人数为标准,看作单位“1”, 看在谁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那个基础量就是单位“1”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1 10 ,把 水看作单位“1”,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1 12 。把冰看作单位“1” 二、单位“1”的应用题: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三、说明 单位“1”在“是”、“比”、“占”,“相当于”后,分率前。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用具体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详细说明】 正确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每一道分数应用题中总是有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如何从关键句中找准单位“1”,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部分数和总数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所以,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再如,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在这里,食堂一共买来的白菜是总数,吃掉的是部分数,所以100千克白菜就是单位“1”。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

单位换算练习题

单位换算练习题 熟记基本换算关系: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进率(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时间单位):1世纪=100年1年=12月2月=28或29日1日=24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货币单位): 1元=10角1角=10分 练习: 1米=( )分米1千米=( )米1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1元=( )分 1角=( )分1元=( )角1吨=( )千克 1千克=( )克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平方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公顷 1公顷=( )平方米1小时=( )分1分=( )秒 巩固练习: 吨=()吨()千克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元=()元()角( )吨( )千克=吨 5000千克=( )吨( )分米=米 510米=( )千米5米16厘米=( )米 5千克700克=( )千克米=( )厘米 4700米=( )千米3650克=( )千克 平方米=( )分米360平方米=( )公顷 504厘米=()米米=()米()厘米 5.45千克=()千克()克3千米50米=()千米 3千克500克=()千克2.78吨=()吨()千克 4.2米=()米()厘米10米7分米=()米 0.06平方千米=()公顷9千克750克=()千克 8.04吨=()吨()千克6.24平方米=()平方分米 60毫米=( )厘米2吨=( )千克 8米=( )分米5000克=( )千克

转化单位1的分数应用题(含 参考答案)

转化单位 “1”的分数应用题 名: 例1、晶晶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余下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300页) 例2、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丙数的,甲、乙、丙的和是216。求甲、乙、丙各是多少?(甲:48,乙:72,丙:48) 例3、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占三个车间总人数的25﹪,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三车间的,已知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40人,三个车间一共有多少人?(560人) 例4、有两筐梨,乙筐是甲筐的,从甲筐取出5千克梨放入乙筐后,乙筐的梨是甲筐的。甲、乙两筐梨共重多少千克?(80) 例5、某校原有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后来又买进20根长跳绳,这时长跳绳的根数占长、短跳绳总数的。这个学校现有长、短跳

绳的总数是多少根?(60) 例6、某商店原有黑白、彩色电视机共630台,其中黑白电视机占,后来又运进一些黑白电视机。这时黑白电视机占两种电视机总台数的 30﹪,问又运进黑白电视机多少台?(90台) 例7、甲数是乙数、丙数、丁数之和的,乙数是甲数、丙数、丁数之和的,丙数是甲数、乙数、丁数之和的。已知丁数是260,求甲、乙、丙、丁四数之和?(1200) 练习: 1、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还剩90吨没有运,这批货物有多少吨?(150吨) 2、橘子的千克数是苹果的,香蕉的千克数是橘子的,香蕉和苹果共有220千克,橘子有多少千克?(110)

3、某小学低年级原有少先队员是非少先队员的,后来又有39名同学加入了少先队组织。这样,少先队员的人数是非少先队员的。低年级有学生多少人?(180人) 4、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上学期男生占,这学期增加21名女生后,男生就只占了,这个小组现有女生多少人?(45人) 5、书店运来科技书和文艺书共240包,科技书占。后来又运来一批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两种书总和的,现在两种书各有多少包?(科75包,文200包) 6、甲、乙、丙三人共同购买一艘游艇,甲支付的钱是其余两人的,乙支付的钱是其余两人的,丙支付的钱恰好是5000元。这艘游艇的单价是多少元?(12000)

单位1分数应用题讲解稿

分数应用题方法总结 分数应用题(单位”1“)专题讲解 一、分数应用题主要讨论的是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1、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几分之几通常称 为分率。 2、标准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 那个数,称为标准量。(也叫单位“1”的数量) 3、比较量: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把题目中同标准量比较的那 个数,称为比较量。(也叫分率对应的数量) 二、分数应用题的分类。(三类) 1 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一个看作单位“1”的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它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题,基本的数量关系是: 2 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求单位“1”的量。基本的数量关系是: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这类问题特点是已知两个数量,比较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解这类应用题用除法。基本的数量关系是: 例题1、农资站有一批化肥要调运出去。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10, 第二次运走余下的2/3,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运走35吨。农资站要调运的这批化肥一共有多少吨?

练习1、果园里种着苹果树和梨树。苹果树的面积比总面积的1/2多4公顷, 梨树的面积是苹果树的1/2。求两种树各种了多少公顷? 例题2、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1/2,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余部分的2/3,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3/4,这条绳子还剩下1米.这条绳子原长多少米? 例题3、 甲数的3/4 等于乙数的2/5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例题4、甲数是乙数的2/3 ,乙数是丙数的3/4 ,甲、乙、丙的和是216,甲、乙、丙各是多少? 例题5、某班共有学生51人,男生人数的3/4 等于女生人数的2/3 。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例题6、粮店里有大米、面粉和玉米共900吨,大米重量的14 等于面粉重量的13 ,玉米重200 吨。大米和面粉的重量各是多少千克? 练习1、一堆什锦糖,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千克其他糖后,奶糖占25%,这堆糖中有奶糖多少千克? 例题7、仓库里的大米和面粉共有2000袋。大米运走2/5 ,面粉运走1/10 后,仓库里剩下大米和面粉正好相等。原来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袋?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位1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位“1”练习题 (1)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并圈出来 (2)判断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 (3)单位“1”已知用乘法 (4)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求单位“1”) 1、实验小学合唱组有120人,美术组的人数是合唱组的53,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32 , 科技组有多少人? (1 )找出单位“1”__________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列出算式: (4)列出算式: 2、动物车展第一天卖出65辆车,第二天卖出的辆数比第一天增加51 ,第二天卖出多少辆?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 列出算式: 3、朝阳小学去年有120台电脑,今年的电脑数比去年增加了41 ,今年有多少台电脑?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 列出算式: 4、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71 ,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 列出算式: 5、东湖小区今年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有120户,比去年增加了41 ,东湖小区去年拥有 电脑的家庭有多少户?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 列出算式: 6、一只公鸡重2.5千克,一只鸭子比一只公鸡重51 。一只鸭子重多少千克?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 列出算式: 7、服装厂几年上半年生产服装8400套,下半年比上半年增产71 ,下半年生产服装多少套?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 列出算式: 8、实验小学有女教师128人,比男教师多71 。这所学校有男教师多少人? (1)找出单位“1”__________ (2)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________ (3)用乘法还是除法______ (4) 列出算式:

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培优:转化单位“1”

第四讲:转化单位“1” 解答分数应用题,对单位“1”的理解、确定和运用是关键的一环,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中有若干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l ”,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较为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2.4..3.b b a a b b b a a b b a a c b d c a bc a c a d d b ad b d bc a c ac b d bd a b +-÷÷如果甲比乙多时,则乙比甲少 如果甲比乙少时,则乙比甲多乙是甲的.如果甲的等于乙的, 则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如果甲是乙的,乙是丙的,则甲是丙的. 如果乙是甲的.则连环关系转換型 等于多少相比转換型 转换单位1公式四大类型倒数关系转換型 关系转換型 1. 甲是乙的3 2 ,问乙是甲的几分之几? 2. 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51,第二天修了余下的4 1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几分之几? 3.橘子比苹果多6 1 ,苹果比橘子少几分之几? 【例1】晶晶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全书的41,第二天看余下的5 2 ,第二天 比第三天少看15页,这本书共几页? 分析: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l ”, 练习:2.有一批煤,第一天运了这批煤的41,第二天运了第一天的5 3 , 已知第 一天比第二天多运10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例2】有一批水泥,第一次运走总数的51多100吨,第二次比第一次的5 4 多20 吨,第三次运走200吨,正好运完。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把第二次运水泥量与第一次运水泥量的关系,转换成与总量的关系。第二 练习:某工程队修筑一段公路,第一天修筑全长的52,第二天修了剩下部分的 10 3 又24米,第三天修的是第一天的4 3 又60米,正好全部修完,这段公路全长多少 米? 【例3】甲、乙、丙三人合做一批玩具,甲所做玩具的个数是乙 、丙所做玩具个 数的21,乙所做玩具的个数,是甲、丙所做玩具个数的31 。已知丙做了60个, 求甲、乙各做了多少个? 分析:批玩具是由甲、乙、丙三人完成的,而每人 散的玩具都是其他俩人的几分之几,该题解答的关键是把每人 做的是其他俩人的几分之几,转化为每人做的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练习:甲数是乙数、丙数、丁数之和的21,乙数是甲数、丙数、丁数之和的3 1 , 丙数是甲数、乙数、丁数之和的4 1 。已知丁是260求这四个数的和。 【例4】育才学校把85元奖学金发给甲、乙两位同学,甲得92与乙得的4 1 相等, 甲得了多少元?乙得了多少元? 分析:甲得92与乙得的4 1 相等题中的单位“1”不同,必须进行转化,统 一单位“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