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平衡的条件

影响平衡的条件
影响平衡的条件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9、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复习重点

1.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难点聚焦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不是要保持一个化学平衡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去破坏化学平衡.使之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去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做实验:2-3实验证明:

加入FeCl 3或KSCN 溶液后,试管中的红色加深了。

说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了。

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

无数实验证明:

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里,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要有气态物质存在,压强的改变,就有

可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如:3222NH 3H N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反应中,1体积氮气和3体积的氢气反应,生成了2体积的氨气。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

参见表2-3数据。

可知,对这种气体总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

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气体总体积不变化,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如:222H CO O(g)H CO +==+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总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三)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吸热或放热的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也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如果放热,则,逆反应必定吸热!反之亦然.

做实验2-4

(无色)红棕色(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O N 2NO 422?

由实验可知: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四)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但催化剂可以改变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五) 平衡移动原理:

即: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像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例题精讲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探讨

例1.可逆反应mA(固)+nB(气) eC(气)+fD(气)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的条件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B.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从(1)图中应先判断出T1与T2温度的大小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大,达到平衡时间越短。由此可知,T2>T1。从图(1)分析可知温度较高时?(C)变小,说明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选项是正确的。

从(2)图中,应先判断出P1与P2大小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压强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就越短,由此可知P2>P1。从图中可知,压强增大时?(C)变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方向,即n<e+f,C项错误。

由于使用催化剂,并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A项错误。

在化学平衡中,增大或减小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点评] 解答这类图象题时,必须要抓住纵坐标(变量)即C的体积分数与外界条件变化的关系,分析得出相应正确的结论。

例2.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图表示在

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

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m+n>P ΔH<0

B.T1>T2P1<P2m+n>P ΔH>0

C.T1<T2 P1>P2m+n<P ΔH<0

D.T1>T2 P1<P2m+n<P ΔH>0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温度、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来判断化学方程式

的特点。分析图象,可以分两个层次考虑:(如图将三条曲线分别标为①、②、③)。从①、②曲线可知,当压强相同(为P2)时,②先达平衡,说明T1>T2;又因为T2低,B%大,即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向放热,正向吸热。从②、③曲线可知,当温度相同(为T1)时,②先达平衡,说明P2>P1;又因为P2大,B%大,即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m+n<P。综合以上分析结果:T1>T2,P1<P2,m+n<P,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D

[点评] 识别此题的图像,要从两点入手,其一,斜线的斜率大小与反应速率大小

关联,由此可判断温度、压强的高低;其二,水平线的高低与B%大小相关联,

由此可分析出平衡向那个方向移动。

例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解析]本题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为素材,考核观察图象及其信息加工的能力。从图象可知,t1时,N 的物质的量是6mol,M的物质的量是3mol,故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是正确的;同时也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M;t2时,正逆反应速率虽然相等,但尚未达到平衡,因为此时M、N的物质的量还在增大与减少,t3时M、N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状态,则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答案]

[点评] 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已经抽象到没有具体的元素符号,并且以看图设置情境设问,因此对观察能力作了重点考查,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图的横坐标是时间,绘出了t1、t2、t33个时刻。纵坐标既不是速率,也不是浓度,而是物质的量。仔细审视各时间段中物质的量的变化。

例4.反应2X(气)+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述判正确的是()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解析] 首先分析反应:这是一个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体积减小)、放热的

可逆反应,低温、高压对反应有利,达平衡时产物Z的物质的量n2大,平衡点

高,即图示曲线T2、p1。再对比图示曲线T2、p2,温度相同,压强不同,平衡

时n2不同(p l时的n2>P2时的n2),由此分析p1>p2,再从反应速率验证,T2、

P1的曲线达平衡前斜率大(曲线陡)先到达平衡,也说明压强是p1>p2(增大

反应压强可以增大反应速率)。然后比较曲线T2、p2与T1、p2,此时压强相同,

温度不同,温度低的达平衡时n2大,平衡点高(曲线T2、p2),由此判断温度

T1>T2;再由这两条曲线达平衡前的斜率比较,也是T1、p2的斜率大于T2、p2,

T1、p2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大,也证明T1>T2。由此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是

T1>T2,p1>p2,选项C的结论正确。[答案] C

[方法点拨]化学平衡图象问题的识别分析方法

化学平衡图象问题的识别无外乎是看坐标、找变量、想方程、识图象四个方面,即准确认识横、纵坐标的含义,根据图象中的点(起点、终点、转折点)、线(所在位置的上下、左右、升降、弯曲)特征,结合题目中给定的化学方程式和数据,应用概念、规律进行推理判断.但识图是关键,笔者认为应以横坐标的不同含义把图象分为两大类:①时间(t)类,②压强(p)或温度(T)类.这两类的特征分别如下.(一)、时间(t)类

1.图象中总有一个转折点,这个点所对应的时间为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时间的长短可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结合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可确定浓度的大小,温度的高低和压强的大小.2.图象中总有一段或几段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直线上的点表示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这几段直线的相对位置可确定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固定其它条件不变,若因温度升降引起的平衡移动,就可确定可逆反应中是Q>0还是Q<0;若因压强增减引起的平衡移动,就可确定气态物质在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系数和与生成物的系数和之间的相对大小.

(二)、压强(p)或温度(T)类

1.图象均为曲线.

2.曲线上的点表示可逆反应在相应压强或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而不在曲线上的点表示可逆反应在相应压强或温度下未达到平衡状态,但能自发进行至平衡状态.

3.曲线的相对位置、变化趋势决定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固定其它条件不变,若温度变化引起的平衡移动,即可确定可逆反应中是Q>0还是Q<0;若因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移动,即可确定气态物质在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系数和与生成物的系数和之间的相对大小

等效平衡的探讨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例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情况配比为开始浓度,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E、1molA+0.5molB+1.5molC+0.5mol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等效平衡的题,常用极端假设法分析。将“3molC+1molD”转化为“2molA+1molB”将.5molC+0.5molD”转化为“1molA+0.5molB”。则B组起始状态相当于4molA+2molB”,C组起始状态相当于“2molA+2molB”,E组起始状态相当于“2molA+1molB”。显然,A、B、C组的起始量与“2molA+1molB”

的起始量不同,均不能达到与其相同的平衡状态,而D、E组的起始量与“2molA+1molB”的起始量相同,能达到与其相同的平衡状态。故正确答案为D、E。

答案:D E

例6.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 SO2和1mol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2SO2+O2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若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____。

(2)若a=0.5mol,则b=____,c=____。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

c)____。

[解析] 对于本题来说,要达到同一平衡状态,其外界条件相同,就是同温、同压时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符合如下关系:

(1)若反应从正反应开始,必须是2molSO2,1molO2;

(2)若反应是从逆反应开始,必须是2molSO3;

(3)若反应是从正、逆反应两个方向开始,则把SO3看作是由SO2和O2转化而来的,把SO3的起始的量全部转化为SO2和O2,然后这部分物质的量再分别加上原有的SO2和O2的量,看看是否能达到2molSO2和1molO2;或使SO2、O2的起始的量全部转化为SO3,然后这部分物质的量再加上原有的SO3的量,看看是否能达到2molSO3。

[答案] (1) 2mol。(2) 0.25mol,1.5mol。(3) a+c=2,2b+c=2。

2、定温、定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例7.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A和2LB发生如下反应3A(g)+2B(g)xC (g)+y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维持温度不变,将0.6LA、0.4LB、4LC、0.8LD作为起始物质充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y的值分别为()

A、x=3、y=1

B、x=4、y=1

C、x=5、y=1

D、x=2、y=3

E、x=10、y=2

解析:

该反应起始反应物的量比0.6:0.4=3:2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比,若4LC、0.8LD恰好完全转化成A、B时,必须x:y=5:1,但此时x+y≠2+3,故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符合x:y=5:1的所有x、y的值不符合题意。若4LC、0.8LD不能恰好完全转化成A、B时,则不能达到与开始时等效的平衡状态。当x=5、y=1时,用极端假设法“4LC、0.8LD”可转化为“2.4LA、1.6LB”,反应物的起始量相当于“3LA、2LB”,与原起始量相同,能达到与开始时相同的平衡状态,故正确答案为C。

3、定温、不定压、不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例8.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HI气体充入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I(g) H2(g)+I2(g),反应达平衡后,H2的体积分数为m%。若其他条件不变,容器的容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

解析:容器的容积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系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H2的体积分数仍为m%,各物质的浓度均为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H2的体积分数为m%

[ 方法提示]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在等效平衡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平衡,不仅任何相同组分x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而且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类等效平衡又互称为同一平衡。同一平衡是等效平衡的特例。

如:N2+3H22NH3在下列四个容器A、B、C、D中均处于平衡状态,各组分物质的量分别为如下所示。

B.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

C.1 mol N2,3 mol H2,0 mol NH3 D.0 mol N2,0 mol H2,2 mol NH3

若A、B两容器T、p相同,则A、B两平衡互为等效平衡。

若C、D两容器T、V相同,则C、D两平衡互为同一平衡。

2.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

(1).恒温恒压下或恒温恒容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若两初始状态有相同的物料关系,则达到平衡后两平衡等效且实为同一平衡。

此处的相同是指广义的相同,即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中某一边的物质的量,若两者相同则为有相同的物料关系。如:

N2+3H22NH3

则①②③为具有相同的物料关系。

(2).在恒温恒压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若两初始状态具有相当

..的物料关系,则达到平衡后,两平衡互为等效平衡。

此处的相当是指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左右两边中同一边物质的量之比相同

........。

例如:N2O(g)+2O2(g)N2O5(g)

①中n(N2O)∶n(O2)=2∶3 ②中n(N2O)∶n(O2)=3∶4.5=2∶3

③n(N2O)∶(O2)=(2.5+1.5)∶(3+3)=2∶3

则①②③的量相当。

由此可知:化学平衡的建立,仅仅与反应条件有关,而与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无关,这就是说,对同一个可逆反应,在同样的条件下,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或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即既有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同时也有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最终都能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也就是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各保持一定而不变。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方程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同(也等效)。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只改变起始时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比换算成方程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不一定等同)。

例5.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2+3H2

2NH3 已知加入1 mol N2、4 mol 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见表中已知项),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保持平衡后各组分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②~④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

解析:由题意知②与①的平衡状态互为等效平衡,②中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①的一半,设①达到平衡的过程如下图。

设想我们可以用隔板将①中平衡状态均分为A、B两部分,那么A(B)与整体当然处于等效平衡且A(B)中NH3的量为0.5a mol,所以我们可认为A(B)部分为②的平衡态,那么达到B平衡态的初始状态当然也为达到①平衡态的初始状态的一半,即可用下图表示:

即达到②的平衡的初始的物质的量为:

n(N2)=0.5mol、n(H2)=2mol、n(NH3)=0 mol

而经过等量互换,当n(NH3)=1mol时,

n(N2)=0mol n(H2)=1.5mol

同理知①为③这个整体的2/3,故③达到平衡时n(NH3)=

同理,设始态NH3为x,平衡时NH3为y,则

得x=2(g-4m)y=(g-3m)a

[点拨]

这类等效平衡可形象地理解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即在恒温恒压下,当两初始状态符合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时,那么相对应的平衡态也就符合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反之亦然。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对于反应A(s)+2B(g)3C(g);△H>0,C%跟外界条件X、Y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表示温度,X表示压强,且Y

>Y2>Y1

B.Y表示压强,X表示温度,且Y3>Y2>Y1

C.X表示压强,Y表示温度,且Y1>Y2>Y3

D.X表示温度,Y表示压强,且Y1>Y2>Y3

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H<0某研究小组

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

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

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

....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I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3.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 .升高温度

B .加大X 的投入量

C .加催化剂

D .增大体积

4.反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 的体积分数。有

下列判断:(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a>b ; (4)

a

A. (1)(3)

B. (1)(4)

C. (2)(3)

D. (2)(4)

(二)填空题

秒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 画出加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3.有m A(g)+n B(g)3C(g)平衡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A 、B 、C 的体积分数和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图A 的a 和b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无催化剂的情形,曲线 表示有催化剂的情形。

(2)若图B 中c 、d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温度的情形,则曲线 表示高温时的情形。

(3)若图C 中e 、f 表示不同压强时的情形,则曲线 表示压强较大时的情形,方程式中A 、B

两种物质的系数m 、n 分别为 、 。

4.(1)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化学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此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

(2)在10℃和2×105pa 的条件下,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

大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表中列出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 的浓度。(已知反应过程中未

时,平衡向 方向移动(填“正”或“逆”)。a 与(d+e )的关系是:a (d+e)。(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A 2. A 3. C 4. D

(二)填空题1.(1)60mL (2)1min (3)2min (4)A B C D >>>

(5)随反应进行,O H 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慢。(上述(1)—(4)可根据图象所示找出解答依据)

2..(1)5.5×10-4mol/L-s (注:不写单位扣分)(2)图中实践 (3)图中虚线

3.(1)b (2)d (3)f 1 1

4.(1)2N

、75% (2)正,大于

(一)选择题

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 和1molB 的气体后发生反应2A (g )+B (g )xC (g ), 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m%。若维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 、0.3molB 和1.4molC 为起始物质的量,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 的值可能为 ( )

A 、1

B 、 2

C 、3

D 、4

2可逆反应A(g)+B(g)2C(g)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果向容器中充入1mol A 和1mol B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为m %;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 C ,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为n %,则m 和n 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m >n

B .m

C .m =n

D .无法比较

3.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入2mol A 和1mol B 发生反应:

2A(g)+B(g)x 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 :0.6mol 、B :0.3mol 、C :1.4mol 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w %,则x 的值为 ( )

A .只能为2

B .只能为3

C .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 .无法确定

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 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O 22SO 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为p %,则乙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为 ( )

A .等于p %

B .大于p %

C .小于p %

D .无法判断

5.在相同温度下,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 N 2和1g H 2,乙容器中充入2g N 2和2g H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 .平衡后N 2的浓度:乙>甲

C .H 2的转化率:乙>甲

D .平衡混合气中H 2的体积分数:乙>甲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内充有1molA 和1molB ,此时容积为VL ,保持恒温恒压,

使反应:A(g)+B(g) C(g)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下列问题:2molA 和2molB ,则反

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容积为,C的体积分数为。

欲使温度和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内充入恒容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2.2SO2(气)+O2(气)2SO3(气),SO2和O2起始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mol和10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_,SO3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

3.某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3mol H2,使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2、H2、NH3分别为0.6 mol、1.8 mol、0.8 mol,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仍分别为0.6 mol、1.8mol、0.8 mol,则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的条件:

(1)若X=0,Y=0,则Z=______。

(2)若X=0.75,则Y=______,Z=______。

(3)若X=0.45,则Y=______,Z=______。

(4)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含X、Y、Z的关系式表示)______。

4.甲、乙两容器,甲的容积固定,乙的容积可变。在一定温度下,向甲中通入3mol N2和4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a mol。

(1)相同温度下,向乙中通入2molNH3,且保持容积与甲相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与甲平衡中相同。起始时乙中还通入了____mol N2和____mol H2。

(2)相同温度下,若向乙中通入6mol N2和8mol H2,且保持压强与甲相等,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氨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a∶b______1∶2;若乙与甲的容积始终相等,达到平衡时,生成氨的物质的量为c mol,则a∶c_____1∶2(填“>”、“<”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C 2. C 3. C 4. B 5. D

(二)填空题

1. (10V/7)L,C的体积分数为40%

2. 达到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为4mol,SO3的物质的量为16mol,从逆反应开始SO3也应充入20mol,平衡时SO3应有16mol,所以SO3的转化率为20%

3. 1)X=0,Y=0,则Z=2 mol

(2)X=0.75,则Y=2.25、Z=0.5

(3)X=0.45、Y=1.35、Z=1.1

(4)

4. (1)2mol N2和1mol H2。(2)c>2a, a∶c<1∶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叶承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 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即勒夏特列原理。 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已经有溶解平衡的初步概念(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将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在学生所需学习的平衡系列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是基础;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常数。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平衡能够移动,从而展开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条件”的讨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应用。

③理解用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 ( )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②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②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能力保证。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宋玥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材书名:《化学反应原理》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7月 页码:page46~page51 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程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对本课的基本核心定位为:运用相关平衡理论原理分析推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分别研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设计理念: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课程,其独特的功能在于使学生感受和了解化学的学科及学术思想。使学生通过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认识这些重要原理理论对化学科学研究指导意义,使学生意识到在化学科研领域,理论研究的与实验探究同样重要,理论能够有效指导预言实验,实验又能够不断检验和丰富理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为了凸显化学平衡的学科本体思想,作为热力学研究领域的内容,本课将从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Q、K关系入手,让学生先从理论上进行推理分析,自主预测平衡的移动,再通过实验验证理论预测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化学科研领域理论有效预测结果、指导实验,实验检验验证预测的基本研究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原理理论不仅具有解释功能,还具有重要的预测与指导意义。 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平衡常数K这一新的概念,其意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平衡进行一种定量的描述,在化学学科研究中K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即是实现对于平衡移动的预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概念的核心价值,凸显概念原理模块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通过Q、K关系,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平衡移动的本质,从而促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加准确和深入地分析相关平衡移动的问题,解决勒夏特列原理无法进行分析的复杂平衡移动问题;并能够从Q的表达式出发,实现反应的精细调控(通过控制条件改变幂次方大的项对于反应的调控更加有效),这些都是勒夏特列经验理论不能够解决的。本课的设计从科学概念的本质和学科本体出发,希望学生能够在接触相关概念的最初,就建立起正确、科学的观念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学习目标] 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4.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重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2. 化学平衡移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知识要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规律 ①浓度的影响: 浓度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 ②压强的影响: 压强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压强增大 (体积缩小) 压强减小 (增大体积) ㈠必须,压强变化才有 意义。 ㈡压强 ....的影响的区别。 ......的影响与对化学平衡 ..对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的方向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④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 注意:催化剂 ....的影响的区别 ...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与其对化学平衡 总结: 即勒沙特列原理。 [例题分析]

例 1.在稀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在下列情况下, NH3,NH4+,OH-的浓度如何变化? ①加入少量NH4Cl晶体:[ OH-] ,[ NH4+] 。 ②加入少量HCl:[ NH3] ,[NH4+] 。 ③加入少量NaOH晶体: [ NH3] ,[NH4+] 。 例2.可逆反应:A+3B2C+2D+热量,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A的转化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大B的浓度 [巩固练习] 1.可逆反应:NH 4HS(固) NH3(气)+H2S(气),在某温下达平衡。下列各情形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移走一部分NH4HS B 恒压条件下,充入氦气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SO2 D 容器容积不变时,充入氦气 2.反应CaCO3(固) CaO3(固) + CO2(气),在不同温度下CO2的平衡压强如下表: 温度℃550 650 750 850 897 压强 Pa ×101×102×103×104101×105 按要求填空:(1)若升高CaCO3分解平衡体系的温度,同时给反应容器加压,则平衡;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2)在一个与外界不能进行热交换的密闭容器中,足量的CaCO3在850℃建立了分解平衡。若将该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当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温度将,CO2的平衡压强将 4. 94×104,理由是 3.有 a 、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 保持容积不变,b 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 3 mol A,1 mol B 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 3 A(气)+B(气) 2C(气)+D (气)(1)达平衡时,a 中A 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mol/L,b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 mol/L,则M m;N n;(填①<②>③=④无法比较) (2)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a、b两容器,达平衡后,a中C的浓度为N mol/L的是(),b中C的浓度为n mol/L的是() +2molB B. 3molA+2molC +1molB+1molD D. 2molC+1molD E .++1molC+ (3)若将2molC和2molD充入a中,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A的浓度为Wmol/L,C的浓度为Ymol/L,则W和M,Y和N之间的关系为W M ,Y N (4)保持温度不变,若将4molC和2molD充入a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Rmol/L则 A R=2M B R2M ( ) 4.在高温下,反应2HBr (气) H2+Br2-热量,达到平衡状态,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升高温度 D 增大氢气的浓度 5.可逆反应A(气)+nB(气)2C(气)+热量,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B的转化率与压强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那么n值一定是 ) A n>1 B n≥1 C n=1 D n≤1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参考word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最新整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 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 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 (g) T1 T2 WI2(g) 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W)·c(I2) c(WI2)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

确,B 错;选项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 错。 答案:AD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的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催化剂 高温CO 2+H 2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 2(g)+H 2(g) 催化剂 高温CO(g)+H 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 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 2,其浓度会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 项错误。 答案:A 4.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呼出CO 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CO 2(g)CO 2(l) CO 2(g)+H 2O(l) H 2CO 3(aq) H 2CO 3(aq)H +(aq)+HCO - 3(aq)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 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 .v 正(M)=v 逆(N) F .v 正(M)=v 逆(Q) 3.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012·山东高考改编)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 ΔH >0,现将1 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 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通过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实验用品: 1mol/l的FeCl3溶液、1mol/L的KSCN溶液、2mol/l的NaOH溶液、蒸馏水、冷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小试管(3支)、烧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它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问]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动态平衡。

[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下去,直到再次达到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并不是使某种可逆反应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生]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师]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能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化学平衡引动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具体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2——3] 第一步教师分别举起0.01mol/lFeCl3溶液和0.01mol/lKSCN (硫氰化钾)溶液的试剂瓶。请同学们观察颜色 [生] FeCl3 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呈无色。 [师]第二步:在一个小烧杯里混合10ml0.01mol/lFeCl3溶液和10ml0.01mol/lKSCN 溶液,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立即变成血红色。 [师]生成了血红色的溶液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板书]FeCl3+3KSCN Fe(SCN)3+KCl 把该红色溶液稀释后平均分入3支小试管中(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变化)。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FeCl3溶液,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问]有何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决定/ [学生讨论并总结]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上课讲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 2CrO42- + 2H+ (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2019年文档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过程,反思其教学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教学设计反思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图像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设置难易合适的问题,尽量做到内容简单化,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并能利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的复习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演示实验与图像分析把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清撤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分例外情况加以分析,从本质上剖析和认识勒夏特列原理。其次,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的合成氨反应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反应的限度,自然地进入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教师先通过编设习题引导学生自我练习,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最后,教师通过对几个高考图像的讲解指导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认知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够。教师利用实验、绘图和高考图像进行讲解时,自以为是地认为讲解得清撤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在确凿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精心地筛选课上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限度(三) 【学习目标】 1.了解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2.通过“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温度一定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移动。 2.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在工业生产中,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常常通过增加某一廉价、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稀缺的反应物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为了提高产率,生产过程中常常将反应产物及时从体系中,使反应所建立的化学平衡不断向右移动。 5.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增大体系压强: ⑴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 ⑵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 ⑶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 ⑷压强对只涉及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影响(填“有”或“无”或“不确定”)。 6.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⑵改变浓度,Q>K,平衡移动;若QK,平衡移动;若Q

化学平衡的状态、特征及判断标准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

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考点/易错点1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高考经常在此处出题,判断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 学生经常出错在于对平衡的认识不清,不透彻。 考点/易错点2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一,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

§2—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一时间图。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教具准备 1mol·L—1的FeCl3溶液、1 mol·L—1的KSCN溶液、2 mo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达到平衡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逆——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等——V正=V逆≠0(不同的平衡对应不同的速率) 动——平衡时正逆反应均未停止,只是速率相等 定——平衡时,各组分含量 ..保持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设问]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不能 [师]此时原平衡将被破坏,反应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再达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能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那么能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一步)教师先举起分别盛有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FeCl3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无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5滴,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 2CrO42-+ 2H+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影响平衡的条件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9、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复习重点 1.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难点聚焦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不是要保持一个化学平衡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去破坏化学平衡.使之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去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做实验:2-3实验证明: 加入FeCl 3或KSCN 溶液后,试管中的红色加深了。 说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了。 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 无数实验证明: 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里,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要有气态物质存在,压强的改变,就有 可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如:3222NH 3H N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反应中,1体积氮气和3体积的氢气反应,生成了2体积的氨气。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 参见表2-3数据。 可知,对这种气体总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 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气体总体积不变化,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如:222H CO O(g)H CO +==+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总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三)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吸热或放热的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也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如果放热,则,逆反应必定吸热!反之亦然. 做实验2-4 (无色)红棕色(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O N 2NO 422? 由实验可知: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四)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但催化剂可以改变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五) 平衡移动原理: 即: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像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条 件发生改变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 示为: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就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移动的结果是正逆反应速率发生 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 ○1从反应速率来看:若有v正=v逆到v正≠v逆某条件下平衡,再到这样的过程 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2从混合物组成来看: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发生变化, 最后在新条件下保持新的一定,同样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 ○2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

a.由于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并不影响v 正、v 逆 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b.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v逆的量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c.在生产中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原料的转化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2 加压加压减压减压 3 a.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是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 程,就化学平衡的破坏就是改变v 正=v 逆 的关系。因此,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 平衡,由于改变压强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改变压强不能使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b.如,等可逆反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守恒,改变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增大或减小压强不能使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c.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气体反应已达到平衡,若向该容器中充入一种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原因是气态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未变化。例如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后,在温度和气体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充入Ar,因c(SO2)、c(O2)、c(SO3)均未发生变化,故化学平衡不移动。 d.在容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冲入一种不反应的气体,此时虽然总压强不变,

2020苏教版高考化学复习: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练习附答案解析)

课题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2.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过氧化钠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水CoCl2呈蓝色 B.稀CoCl2溶液呈粉红色,加入浓CaCl2溶液后呈蓝色 C.酯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相同 D.蓝色的淀粉、I2-KI稀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变成无色溶液 4.反应X(g)+Y(g) 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5.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1 mL后,沿试管内壁加入紫色石蕊溶液0.5 mL,这时,紫色石蕊将存在于Na2CO3饱和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为无色 B.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C.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色、紫色、红色 D.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红色、紫色、蓝色 6.对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7.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 ①HUr+H2O Ur-+H3O+, 尿酸尿酸根离子 ②Ur-(aq)+Na+(aq)NaUr(s)。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