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介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介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介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介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是著名的孔雀之乡。全州辖三县两市,即:中国咖啡之乡州府芒市、葫芦丝之乡梁河、中华翡翠毛料城盈江、目瑙纵歌之乡陇川和东方珠宝城瑞丽,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2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德宏州深入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产业富州、开放强州、和谐稳州”五大战略,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产业培育成效显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更加凸显。

州府所在地芒市,陆地距省会昆明649公里,空距427里。德宏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林木苍翠,森林覆盖率62%,坝子平坦,土地广袤,土壤肥沃,民族风情浓郁,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美丽的"孔雀之乡"和"动植物王国"享誉国内外。德宏与邻邦缅甸山水相连、阡陌相通,口岸优势突出,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二战时期全国抗战唯一生命线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都

是从这里出境、入洋、通达世界,历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和国际大通道枢纽,是我国第一轮对外开放中国家最早批准的边境经济贸易区,是第一个实施边境贸易“境内关外”管理方式的地方,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有着辉煌灿烂的过去,开拓创新的传统,包容多样的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特别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以来,德宏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全国三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德宏州的瑞丽市赫然名列其中,成为全国“沿边的深圳,开放的前沿”。按照国家的定位,将通过10年的努力,把德宏州建设成为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沿边经济增长极、国际文化交流窗口、沿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

当前,《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即将获批,“六个专项规划”正在报批过程中,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国家、省对加快试验区建设从财税、投融资、产业、土地、行政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了若干坚强有力的支

持优惠政策,全州上下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推动境内外国际大通道建设,倾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幅万马奔腾、千帆竞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大开发、大发展、大创新的历史画卷,正在这个既古老美丽又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这里潜力无限!这里机遇无限!这里未来无限!这里梦想无限!

如果你有梦想!如果你有勇气!如果你有才学!那美丽的孔雀之乡-德宏就是你成就事业的地方!施展抱负的舞台!驰骋梦想的疆场!

这个美丽的地方将给你一个支点——让你成就事业!让你实现梦想!让你撬动地球!

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5所

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5所小学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8T09:42:28.007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彭娟 [导读]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对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中,经常要面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多样性与多元化的现实,对教师素养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民族地区学校里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现状。 (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对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中,经常要面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多样性与多元化的现实,对教师素养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民族地区学校里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现状。本研究选取了云南边疆地区德宏州具有,民族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特点的5所小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不足,学校缺乏多元文化相关教育。因此,加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培训,增进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是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师 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中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在国内外都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果,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教育领域,国外研究主要探究多元文化教育。目前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停留于理论探讨层面,而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缺少实证调查。本文基于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调研的复杂性,选取了云南德宏州部分小学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在呈现德宏地区部分小学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反映出德宏地区小学教师的某些共性问题。把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融入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之中,从探究小学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对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提高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德宏州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 云南德宏州地处中国边境,北、西、南三面与缅甸相交。这里边境口岸开放,货物流量较大,人流量多,不少缅甸人来到这里求生存,德宏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出口,境内有九条公路与缅甸北部城镇相通,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盈江、章凤两个省级口岸。德宏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里汇聚了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州总人口的一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繁荣的边境贸易,使得德宏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社会。在德宏这个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地区,民族基础教育中的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教学情景,也必然接触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特别是我们的小学教师,其基础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的教师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持理解与宽容态度,尊重、欣赏他们的不同文化,让我们的教师能够站在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抵制偏见与歧视,追求教育公平。 基于此,我们选取了德宏州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学校做了实地调查。它们分别傣族村寨内的2所小学,以景颇族学生为主的一所小学,中国第一所边防小学,处在畹町口岸的一所小学。 (一)调查总体情况 本部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考察德宏地区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意识现状,问卷由教师的背景资料、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等部分组成。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50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共有42份,问卷有效率为 84%。 (二)具体调研情况分析 在围绕“教师对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认识”这一设置问题时占86%的教师认为“教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会让自己收益良多”,100%的教师同意“教师有必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要”,说明绝大多数老师认同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并乐于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92%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责任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86%的教师同意“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学业应该有不同期待”,76%的教师同意“自己了解自己学生的文化背景的多元性”,说明教师认为自己有责任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期待,会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来要求学生。 在围绕“教师对民族文化差异的认识”这个题目时有62%的教师赞同“感觉与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群体相处困难”,这说明在德宏小学教师群体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起来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存在语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障碍;45%的教师不同意“能够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群体中学到很多东西”,说明教师在民族文化的交流学习方面还比较欠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还不够;46%的教师表示同意“住在单一文化地区比多元文化地区好”,而81%的教师同意“愿意学习和接触不同民族的文化”,79%的教师都同意“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彼此的友谊和交往”,83%的教师同意“德宏州的每一种民族的文化都应得到传承和发扬”,79%的教师不同意“少数民族应当放弃自身融入主流文化”,说明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多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教师对社会文化多样性持有积极的态度,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接纳和喜爱,但是对多元文化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相应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还没有领会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深刻价值。这也说明德宏州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多元文化社会和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到民族之间的融合。 在“教师对学生多元文化的认识”这一题目中有76%的教师表示不同意“学生只需要用汉语来沟通”,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认为可以用其他语言与学生沟通交流,折射出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可,以及在工作中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83%的教师同意“所有学生不论其文化背景如何,都应知道文化的多元性”,说明了大部分的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是积极正向的,都认为学生应该了解文化的多元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自己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应该学习接纳尊重其他的民族文化;90%的教师同意“要做一位好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文化的差异”,说明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解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性;90%的教师同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到学生文化的差异”,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这也与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多元文化背景的经验有关。 而在“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现状的认识”这一题目中 40%的教师同意“我国目前的课程设置没有重视多元文化的内容”,37%的人表示中立的态度,2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83%的教师同意“教师在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方面培训不足”,说明德宏州小学教师在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还比较欠缺;67%教师同意“信仰自由是多元文化社会主要特色之一”,这反映出教师对社会宗教问题的开放与宽容态度;100%的教师认为“加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有助于与不同背景的学生相处”,充分说明教师掌握多元文化知识,对其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以及教师专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资本

Analys is of the Social Capital i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ehong,Yunnan Yu Cuie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 Abstract Social capital are those resources which are contribute to the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good social order in the civilian areas.The traditional social capital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has vast importance to effectively dealing with social problems and promotion social management.In the work of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ehong,social capital such as minority traditional art,customary law,village regulations,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had play an important function.Further analysis showed management that the traditional social capital'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simple,and facing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and shrinking,the traditional social capital would wait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and reconstruction to give better play.Which make the policies and activities more available,get a double effect.Social capital reduces the resistance,expand the resources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for infected,mobilize folk force participate and so on. Key Words AIDS;Prevention and Control;Social capital 艾滋病防治是一项综合工程,除了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以外,民间社会资本的作用极其重要,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社会资本具有相对丰富的存量,可以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重视这些社会资本的作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艾滋病防治的效率。然而,当前艾滋病防治中传统社会资本也存在一些问题。 1社会资本的涵义 社会资本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内涵的概念。有的学者注重从个人的角度界定,把社会资本理解为嵌 入社会关系网络中并能够为个人带来收益的资源或资本。从这种角度进行的研究比较关注社会交往、关系网络等方面。例如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在社会结构中那些有助于做成某事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产生了可以带来资源的行动。有的学者倾向于从集体或社会的角度界定,把社会资本理解为群体或组织中存在的有利于协调和合作的资源,这个角度的社会资本往往与集体行动有关。例如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可以理解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信任、规范和网络等,他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1]。也有的学者从综合角度界定,例如纽顿认为,社会资本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是存在于公民之间的信任、互惠与合作等一系列态度和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资本分析 余翠娥 云南大学,昆明,650091 摘 要 社会资本是存在于民间的那些有助于社区居民相互合作和支持以及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各种资源。少数民族传统 社会资本对于有效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习惯法、村规民约、民间组织资源等社会资本发挥了重要功能,使各项政策和活动具有可及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州社会资本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艾滋病防治的阻力,拓展了艾滋病防治的资源,促进了感染者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调动了民间力量的参与等。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单一,而且面临现代化的冲击而日益萎缩,要想更好地发挥这些社会资本的作用,传统社会资本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与重构。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A DOI.10.3870/YXYSH.2012.12.001 第25卷第12期 2012年12月医学与社会 MedicineandSociety Vol.25No.12%Dec.20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医改背景下边 疆地区的艾滋问题治理”,编号为09YJC840040。 ·医学社会学研究· 1··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1〕64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 云政发〔2011〕64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我省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促进住有所居目标实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认识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城镇功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切实解决好全省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并逐步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含新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 二、明确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50万套(户),解决800万左右城乡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150万套(户),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100万户。2011年,全省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0万套(户)。其中,城镇保障性住房40万套(户),包括公共租赁住房11万套、廉租住房9.5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9万户、城镇棚户区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10万户、经济适用住房0.5万套;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20万户。此外,由各州(市)、县(市、区)安排农村危房加固改造10万户。 三、完善建设管理模式 (一)实行“两房并轨”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为便于建设和管理,从今年起我省将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合并建设。各州(市)、县(市、区)可将省下达的“两房”指标及补助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统一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按照以人为本、方便适用原则和分散配建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的要求,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规划设计工作。原则上公共租赁住房应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公用事业完备、就业方便的区域。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可配套建设占总建筑面积15%的商业服务设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户型结构以小户型为主,平均每套50平方米左右,最大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要优化公共租赁住房设计方案,努力做到环境优美、质量优良、功能完善、经济适用。 (二)政府主导,多种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由各州(市)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多种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一是政府主导建设。继续由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或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投融资平台为建设主体,由政府安排和筹措资金建设。各地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比例一般应占公共租赁住房总量的50%以上。二是可以按照“政企共建”的方式建设。由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和优惠政策,企业出土地和配套资金建设。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以优先向本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出租,超出部分由政府安排向社会出租。用工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住房困难职工较多、有闲置土地的企业以及乡镇学校、卫生院、计生站的教师和职工周转房可以参照“政企共建”方式建设和管理。三是可以由政府安排优价土地和优惠政策,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房地产企业建设和经营公共租赁住房。四是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按省下达各地的指标和补助政策实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五是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长期租赁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六是以农户为实施主体,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和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增村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_以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4,8(2):60-64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4640533.html, ISSN 1004-390X ;CN 53-1044/S E -mail :sk@https://www.360docs.net/doc/8a14640533.html, 收稿日期:2013-08-16 修回日期:2013-11-21网络出版时间:2014-3-1716:5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模式研究”(10XMZ050)。作者简介:侯丹(1987-),女,黑龙江鹤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反贫困研究。 *通信作者:起建凌(1971-),男,云南牟定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反贫困研究。网络出版地址: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4640533.html, /kcms /detail /53.1044.S.20140317.1651.012.html DOI :10.3969/j.issn.1004-390X (s ).2014.02.012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以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为例 侯 丹,起建凌* ,金 璟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目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有28个,云南省占有8个。其中,阿昌族、景颇族和德昂族聚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陇川县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比较滞后。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以德宏州陇川县地区的阿昌族、景颇族为例,全面分析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探讨该地区的发展经验和问题,提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相关对策。关键词:陇川;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图分类号:F 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14)02-0060-05 Research Report on Less Populated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Longchuan County in Yunnan Dehong HOU Dan ,QI Jianling ,JIN J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28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 ,eight of them are inhabit ting in Yunnan.Among them ,Achang ,Jingpo and De'ang gathers in the Longchuan county locating in Dehong Dai and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Less populated nation in Longchuan lags behi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because of restric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minority areas ,promoting leapfrog development and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are very important in “Twelfth Five Year Plan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Achang and Jingpo nationality in Dehong Longchuan area for example ,analyzes comprehensively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ethnic group areas with small populations ,combing with practice ,exploring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t last ,puts forwar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ongchuan ;less populated n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的因素,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 会总体水平发展较低,虽然经过国家“十一五”期间的集中扶持,但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产

建立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

建立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保护、传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和发展地方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对地方民族文化对外进行宣传的一种途径。本文结合云南省德宏州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对建立德宏州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背景、技术支持、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1 背景分析 处于云南西部边疆地区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州2011年总人口约12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52%,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栗粟族等5大主体民族。德宏州各少数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智慧的积累与结晶,在对外宣传德宏州民族文化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德宏州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民风、宗教信仰、民族饮食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等吸引了无数的投资者、游客以及专家学者对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的向往。 基于德宏州州内基本情况建立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保护、传承、发展德宏民族文化的基本保障;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数据资源;为德宏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平台;为德宏与发达地区、先进地区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必备条件。 2 技术支持分析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基本步骤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发布四个步骤。 2.1 信息收集技术 信息收集主要是对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以及分散于网络中的各种介绍民族文化的资源等的收集。其中文本资源通过对书刊的数字化扫描后实现;图像资源通过扫描仪或数码拍摄获得;视频信息通过视频捕捉技术来实现;音频信息数字化通过音频录制抓轨技术实现;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检索工具检索整理所得。 2.2 信息存储技术 对信息数字化处理后进行分类标引或主题标引完成加工后,采用直接存储技术存入数据库中。

关于做好德宏州芒市民族宗教工作的思考3

根据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可以看出芒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国家、省、州之间的差距。截至2013年末,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少2755元、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总数的69%;德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5608元,比全国少3288元、占全国总数的63%,比云南少5333元、占云南总数的91%;德宏州瑞丽市姐相乡(是一个典型的以傣族为主体聚居民族的边境农业乡,傣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比全国少2496元、占全国总数的72%,比云南省和德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259元和792元;德宏州盈江县卡场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镇,景颇风情、傈僳文化在这里交融,其中,景颇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6%、傈僳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农民人均纯收入3937元,比全国少4959元、仅占全国总数的44%,比云南省少2204元、占云南总数的64%,比德宏州少1671元、占德宏总数的70%;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是一个阿昌族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773元,比全国少4123元、仅占国家总数的54%,比云南省少1368元、占云南总数的78%,比德宏少835元、占德宏总数的85%;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是德宏州唯一的一个傈僳族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482元,比全国少6414元、只占全国总数的28%,比云南省少3659元、仅占云南总数的40%,比德宏州少3126元、仅占德宏总数的44%;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892元,比全国少5004元、仅占全国总数的44%,比云南省少2249元、占云南总数的63%,比德宏少1716 元、占德宏总数的69%。 (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造就一支适应德宏边疆民族地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于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芒市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民族干部后备不足。由于芒市的少数民族绝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群众素质低、意识落后以及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等原因的影响,使芒市地区的基础教育滞后。加之就学地点较远,相当一部份少数民族学生往往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导致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萎缩,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十分困难;二是少数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相适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截至2012年底,德宏州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为48.07%,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为33.75%。而芒市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为49.4%,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只占全市领导干部的38.3%,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三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芒市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来说,学历层次普遍偏低,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太少,尤其是对理论学习不积极主动、理论素养不高。并且由于芒市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干部思想不解放、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开拓创新精神不强、有等靠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办法少、思路窄,科学决策水平不高。

关于云南省德宏州旅游资源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省德宏州旅游资源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云南省德宏州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利于开发,但全州旅游业起步晚,基础较弱,改革开放后,虽然德宏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比较快,可是知名度仍不高,没有形成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知名度的旅游景区。 关键词:旅游资源、知名度、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 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部,是云南省八个少数名族自治州之一,位于2350N—2520N,9371E—9843E之间的德宏属于低纬度亚热带地区,且德宏位于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两千多年前开辟的古丝绸之路,德宏就是必经之地。这条路在历史上曾对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德宏山清水秀,气候温暖,自然风光宜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被誉为“富饶美丽的孔雀之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德宏主要以山地为主,加之人们的科技水平比较低,观念意识落后,德宏旅游产业并未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于德宏地处西南边陲,相邻的缅甸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又有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是德宏旅游业具有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1、独具特色的边境口岸德宏与缅甸的国境线长达503.8千米, 边境口岸密布,不少当地少数民族跨国而居、边民通婚、互市的传统由来已久,因而全州充溢着诱人的异国风情。在德宏的口岸小城,不仅有来自缅甸的边民,还有来自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商人来华经商、探亲、访友,使小城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其中姐告经济开发区是瑞丽市的边境贸易经济实验区,鉴于1990年,是云南第一个经国家批准实行的“境内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 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 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 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 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 、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各族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中和滇北广大地区;白族主要分布在洱海周围及邻近地区;壮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民住的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 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 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 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 德昂多居于半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和普米居于滇西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 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 称,有“和夷(蛮)”、 “和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如“哈尼”、“僾尼”、“碧约”、“卡 经本民族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

云南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包括简称)

云南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包括简称) 一、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二、云南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云南省教育厅(教育厅)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厅)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民委) 云南省公安厅(公安厅) 云南省国家安全厅(安全厅) 云南省监察厅(监察厅) 云南省民政厅(民政厅) 云南省司法厅(司法厅) 云南省财政厅(财政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厅)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环境保护厅)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厅) 云南省农业厅(农业厅) 云南省林业厅(林业厅) 云南省水利厅(水利厅) 云南省商务厅(商务厅) 云南省文化厅(文化厅) 云南省卫生厅(卫生厅) 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人口计生委) 云南省审计厅(审计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省外办) 监察厅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列入省政府工作部门系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三、云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特设机构 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省国资委)管理委员会 四、云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构 云南省地方税务局(省地税局)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 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工商局)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质监局)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安全监管局) 云南省宗教事务局(省宗教局)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省广电局) 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省新闻出版局) 云南省体育局(省体育局) 云南省统计局(省统计局) 云南省旅游局(省旅游局) 云南省粮食局(省粮食局)

制约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为例

制约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为例

————————————————————————————————作者:————————————————————————————————日期:

制约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为例-哲学 制约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为例 何璇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选取了位于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西南部的一个景颇族载瓦支聚居村落的小学--营盘小学为田野点,通过对该校的现状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制约景颇族载瓦支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目前在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实施载汉双语教学①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景颇族载瓦支;营盘小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4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研究”(05JJD850139)、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重点项目(cun985-2-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营盘小学概况 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载瓦是景颇族的一个支系,人口约占景颇族总人口的55%,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营盘村是景颇族载瓦支比较集中的村寨,位于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遮放坝西南部的西山乡,全村人口共有2973人,其中景颇族载瓦支占95%以上,村民在

日常生活中使用载瓦语,村寨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载瓦传统文化。 全村设有一所完小——营盘小学,地处半山半坝区,距交通主干道约1.5公里,由于山路狭窄崎岖,路面多为土路,晴通雨堵,交通较为不便,上山只能通过步行或小型的车辆通过。从1956年建校到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建校初期,由于交通极为不便,环境闭塞,在当年校长—赵发昌的带领下,于1966年搬迁至坝子(半山半坝区)——现在的校址,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先后建盖了土木结构、瓦顶的两幢教学楼。“文革”期间由于取消了当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倾斜政策,学生低学业成就现象严重。直到1978年,民族政策得到恢复落实,学校经重新的整顿,虽然师资得到增强,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基于载瓦学校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再加上“文革”的影响,教育水平与当时经济发展对教育要求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入学率低、巩固率低、合格率低、升学率低等四低现象严重。营盘小学师生情况如下图: 营盘小学的师生民族成分及西山乡的语言使用情况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载瓦语是当地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在教师中出现载瓦语的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

1、将文章的正文设置为两栏,每个内容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2、在每部分内容中插入相关的图片; 3、使用文本框做标题,把标题内容输入文本框中 4、使用自选图形做标题,修改自选图形的填充效果为褐色大理石 彝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 彝族生产民俗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即采集渔猎阶段——农牧并重阶段——以农耕为主、畜牧为辅阶段。目前,绝大多数彝族地区都进入了第三个经济阶段。生产工具是创造物质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彝族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铁制农具有犁、铧、秧斧、条锄、板锄、镰刀、砍刀等,分别用于开荒、砍伐、耕地、耙田、挖田、收割等。木制农具有木犁、牛轭、连枷、柴架、背板等。竹质农具有箩筐、簸箕、背篮,用于选种、积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具不断更新,农民已用上了新式山地犁、拖拉机、打谷机、喷雾器等。狩猎工具主要有弓箭、矛、撵网、扣厩、绊绳、火枪等。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服饰在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大体可根据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个彝族聚居区分为六大类型。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平时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头缠中髻,不同次方言区的样式不同,左耳戴蜜腊珠、银耳环等饰物。男裤在北部方言区根据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之别。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传统色彩为黑、红、黄三色。图案纹饰多为鸡冠、羊角、火镰、蕨草、窗格等动植物和生活物品。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人口125万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1952年建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县级),1957年11月18日与蒙自专区合并成立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4年5月18日建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79年11月28日建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建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哈尼族有自已的语言,并有三种方言,彼此差异很大,不能互相通话。哈尼族过去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奥色密色》是哈尼族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较完整的一部神话史诗。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已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新年)和六月节。此外,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主要舞蹈有大鼓舞、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乐器有俄比、扎比、三弦、四弦、巴乌、响篾、稻杆、叶号、竹脚铃、牛皮鼓、铓锣等。巴乌为哈尼族独有乐器,极有名,金竹制成,状如笛子。吹嘴有簧片、音色宽广浑厚,意韵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