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八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八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八讲十八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1、法国的哲学传统:

①西方政治思想从古典时代起就与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16、17世纪自然科学

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英国的培根在批判和清扫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其特点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重视感觉经验,重视科学实验等实践的作用。方法论上创立科学的归纳法。(1561——1626)

②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在培根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经院哲学的信

仰主义,提出了理性主义方法论。认为理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判断和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

他通过“普遍怀疑”来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主张人们在认识之前,先要把人们过去接受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提到理性的面前来进行审查。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中,把自己的哲学体系比作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上帝、心灵、物质等超自然的抽象思辨哲学);树干是“物理学”(即其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树枝是各门具体科学。而他的唯心的唯理性和理性演绎法,则是贯穿于他的整个体系中的认识工具。其特点是:把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割裂开来,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为真实可靠的理性认识源于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

③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的理性主义由此而分野。

2、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最强大、富有、经济上最有势力的阶级。

②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即绝对主义国家)。

③思想上天主教的神学教义是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

④国家结构上旧的封建省区与国王的各种行政区域重迭并存,关卡林立,缺乏统一货币与

度量衡。

⑤社会结构上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僧侣、第三等级。

3、启蒙运动:

①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宗教反专制的思

想运动。一批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进行反对君主专制主义与宗教蒙昧主义的斗争。“理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在他们看来,以往的历史就是偏见和谬误的历史,在封建主义、宗教蒙昧主义黑暗统治下,人们的“理性”被窒息了。现在,

必须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来启发人们的“理性”,按照“理性原则”来改造社会。

这场运动,从政治思想上看,它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开始,到提出君主立宪制,进而主张建立一个合乎“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理性王国”,即资产阶级共和国,提出用“自然权利”、“自然法”、“社会契约”等新思想来对抗“神权论”、“君权神授论”等旧观念。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以及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②思想特点:

18世纪30年代,经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介绍,牛顿与洛克的学说传到法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相比较而言,平等问题占有突出地位,其社会根源:

a.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具有强烈反差。

b.资产阶级相信自己的“理性”能给人类带来永久幸福。

c.第三等级政治上普遍无权,平等成为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原则。

③伏尔泰的政治思想(1694——1778):启蒙运动思想领袖。

a.最公正的社会秩序以自由、所有制、人天生平等三个原则为基础,但没有在社会和政

治上贯彻平等原则,认为屈从和奴役是不可避免的。

b.主张法律下的自由,排斥民主。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用生命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

c.政体上倾向开明君主制,晚年提出共和制主张,认为其最自然、最合理、最能保障自

由。

d.认为艺术与科学等人类精神领域的演进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首要手段,而政治性革命仅

仅是文化进步的副产品。

④百科全书派的政治思想:

a.主要继承了洛克的自由思想,推进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学说,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利

益。

b.用功利学说阐述国家和法律的基础,认为一个国家的公共幸福是由所有的个人的幸福

组成的,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一切法律的基础。法律产生的原因是人们要维持彼此的权益和共同的需要,约定互不侵犯对方财产。

c.倡导人的各项基本自由,主张财产私有制及在此基础上人们财产上、政治权利上的不

平等是合理的。

d.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法治、分权以限制君主权力。

e.承认人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利,但首先应信赖理性的进步、立法的改革或教育的作用。

以和平、温和的改良方式把君主引向真理之途。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进而相信“教育万能”。

4.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1)生平(1689-1755):出身贵族家庭,良好的教育与丰富的从政经验,旅居英国并热衷于其制度。代表作《论法的精神》(1748年),花了二十五年时间,伏尔泰称其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政治观点倾向与大资产阶级与自由派贵族,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历史方法的创造者。

(2) 历史方法:

力图以王室为根据,探寻社会、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是一种从客观事物本身寻找规律的方法,它既是对陈旧的神学世界观的否定,又是对逻辑推理(唯理论)方法的改造,从而把对事物性质的研究引到实际政治、客观环境、人们生活的历史之中。但不完全归纳往往是其缺陷所在。

(3)法的精神:

a,法的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土地、气候、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贸易、风俗习惯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综合起来,构成法的精神。质之言,法的精神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

b,有什么样的政体、教育、土地、气候、风俗,就有相应的法律,但法律又可纠正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弊端。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把法律置于决定的地位。同时,在构成法的精神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视政体的作用,认为政体的优劣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法律的性质,好的政体才能有好的法律制度。

c,认为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其功能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情况。把法分为自然法、国际法、政治法、民法四种。认为民法以私人的利益为目的;政治法以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为目的;民法使人类获得财产,政治法使人类获得公民自由,民法以政治法为依据。

(4)政体理论

a,受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的影响,把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体与贵族政体。其中专制政体是批判和否定的政体,其余三种则是正常合理的政体。

b,政体则是其政体理论的核心内容。政体则是使政体活动的东西,它置于政体之中,摒弃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在每一种政体中位于有一种后叫起着决定其性质的作用。认为民主制的原则是品德,指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的政治品德;贵族制的原则是以政治品德为基础的节制;君主制的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即要求人的绝对服从。c,关于政体原则的特点是反对权力过大,注重法治,以及反对极端平等,注重政治身份平等的特点。以是否依法划分君主政体与专制政体,从而明确否定君主专制主义,提倡立宪君主制。

(5)政治自由思想

a,认为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即“法律之下的自由”。主张人身自由,认为专制制度是奴役制的真正根源,奴役制不但违背自然法,而且违背民法。主张思想、信仰、言论、出版自由。认为政治自由需要法治手段来予以保障,尤其应该健全刑法,以保障公民的各项人权。

b,主张财产自由,民法是私人财产的保障。而公共利益就是“每一个人永恒不变地保有民法所给予的财产”。如果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引为涉及私人财产时,它应该依据民法,以私人的资格同私人交涉,绝不可剥夺或削弱个人财产。而赋税数额以人民应当缴付多少而定,不是依人民能够缴付多少而定。总之民法是财产的保障,在民法之下,“每一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

c,总是,孟德斯鸠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论述是极其深刻的,从而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6)分权学说:

a,他的分权学说借鉴了光荣革命后英国的体制,吸收了洛克的自由、法治、分权思想。b,他的分权学说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公民的政治自由。为了保证自由,他不仅设想了如何健全法律制度,而且考虑了政治制度的合理构成。从而提出了分权学说。

c,关于权力的归属与制约,他的基本观点是:反对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个人;不相信道德可以保证权力的正当实施。从而提出了一个原则,需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使它们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总之,权力分开掌握与使用就是政治制度合理构成的一个基本原则。

d,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立法权由人民集体享有,主张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与众议院,两院同时拥有立法权;行政权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应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讼,由法院行使。同时三权之间还相互制约平衡。

e,基于上述分析,他提出一个结论:无分权就无自由,他还指出,“一个自由民族的习惯”,

就是他们自由的一部分。基于此,他不仅赞赏英国的政治制度,而且认为英国的民族性格和习惯就是它的政治产生的结果。

总之,孟德斯鸠的政治学理对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91年的法国宪法以及美国宪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5.卢梭的政治思想

①生平(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的钟表匠家庭,幼年丧母、少年失父,随后生活在

下层人民当中。1728年离开家乡,开始一段流浪生活。青年时开始过上平稳的日子,“小国寡民”成为其理想的生活方式。总之,他的鲜明的下层人的意识,使其与主流思想家决裂,《社会契约论》(1762年)的问世,表明其激进的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型。

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却通过自学而成为多方面知识渊博的学者。

此外,他的代表作还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爱弥儿》(1762)。

②他的政治思想的内容,是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克服不平等的方法问题。他通过对人类社会

历史的研究,说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进而找到消除不平等现象的途径,最后进到新的平等的社会中去。

③自然状态理论:

a.他在阐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时,继承了十七世纪以来广泛流行的关于“自然状态”的思

想,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人类社会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认为在社会和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生活在绝对孤立的“自然状态”之中。人人都是自由、独立和平等的,而只有因年龄、体力的不同所造成的自然不平等或生理不平等,没有财产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人类的自爱心和怜悯心这两种天赋的情感在自然状态中代替法律、道德和内容的作用,这种自然人的生活是人的“天然本性”和“自然权利”。

b.卢梭的自然状态不同于霍布斯的“人与人象狼”的自然状态,也不同于洛克的已经是人

们各自占有私有财产的状态。他把“自然状态”曾代为自由、平等和幸福的黄金时代把自然与文明对立起来,认为自然人是幸福的,文明人是不幸的,并提出“回到自然去”

的口号,其目的在于对法国社会腐朽堕落的文明惊醒批判和揭露,表达了对未来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的渴望。

④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a.卢梭指出,人类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种自然状态之中。因为人有一种特有的“自我完善

化的能力”,即为了维持自身生存、满足自我需要而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类在自然面前具有“自由主动者的资格”,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能力带来

的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带有历史唯物主义因素),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经济上的不平等的产生,于是政治上的不平等相继产生,直至产生专制君主制的极端不平等。b.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导致贫瘠的对立是第一个阶

段;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是第二个阶段;专制君主制的产生,使社会出现主人与奴隶的对立,一切成为君主的财产,所有人成为君主的奴隶。这是第三个阶段或最后阶段。因此,君主专制制度把社会不平等引向极端,就是自身覆灭的开始,人们将起来推翻这种不平等的制度,归到更高一级的平等状态。

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学说,包含有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恩格斯称赞《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于基础》一书是“辩证法的杰作”。

d.政府是臣民与主权者新建立的一个中间体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持社会及政治自由。政府

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委托。政府的统治意志职能是公意或法律。政府形式分为民主制、贵族制与国君制三责。贵族制最好。人民可以定期集会决定政府的去存。

⑤社会契约论:

a.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如何恢复和保障人们在不平等社会中所丧失的自由和

平等的权利问题。

b.他认为,要去克服社会不平等现象,恢复天赋的自由平等权利,必须消灭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关系。

c.卢梭认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每个结合者把自己和自己的全部权利毫无保留地转让给

整个社会。这种转让是等价的。按照这种契约要求组成的集合体,就可以体现全体成员的最高的共同意志,即保护全体缔约者的“公共幸福”(公意代表共同利益,众意代表私人利益。)或“公共利益”,这种共同意志就是“公意”。国家就是根据这种“公意”

进行统治的,人们服从国家就是服从“公意”,也就是“服从他的自己的意志”。

d.因此,在订立社会契约的民主国家中,人们虽然丧失了“自然自由”,却获得了政治自

由和对于自己就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虽然失去了“自由平等”,却获得了道德与法律上的平等;虽然需要服从国家权力,但这只是服从“公意”,而不是专制制度下的奴隶。

e.卢梭认为“政治体”本质在于服从与自由的一致。这种人民享有自由平等、国家握有最

高权威的社会契约论,在民主性上大大高于霍布斯与洛克的学说,强烈吸引他的同时代

人投身于大革命之中。整体权威与个人权利的矛盾统一,使卢梭既被奉为民主主义代表人物,又与极权主义联系起来。

⑥人民主权论:

a. 根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如立法、建

立政府、执行司法等。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职责仅仅执行公意,并非人民的主任。如果政府一旦攒多了人民的主权,破坏社会契约、损害人民的公共利益,人民使有权推翻它。

b. 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的三原则:主权不可转让,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不可被代表。强调

人民必须直接行使主权。在政体分类上,只承认民主共和制国,即按照公共利益需求,人民自己制定法制,安排政府去存。

c. 法律是国家的唯一动力,立法的原则是法的意志的普遍性与法的对象的普遍性。法律只

考虑人民共同体及抽象的行为。而决不考虑个别的人及个别行为。如法律可以规定有政府,但不可能指定谁当政。法律的目的在于人民全体最大的幸福,即自由与平等。法律分为政治法、民法、刑法、风尚、习俗与舆论。

6、《人权与公民宣言》

①由居埃士(西耶士)起草于1789年,第一次用法律形式确认了人权原则及立宪与立法原则,全文17条。把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原则记入宪法性文件,随革命的影响传入全世界。

②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

a.人权与公民权利原则。如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卢梭)。明确了权利的内容,强调了财产权(洛克)。

b.法治原则。如政治结合的目的是保障人权,凡权利无保障或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法律的目的是保障人权(洛克、孟德斯鸠)。法律是公意的表现,人民有最终的立法权(卢梭)。执法的程度,无罪推定、禁止酷刑(孟德斯鸠)。

c.主权原则。如肯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卢梭)

西方政治思想期末大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及答案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 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法国大革命政治派别

法国大革命政治派别 右派 斐扬派 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巴纳夫、拉默特兄弟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制定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同时颁布压制群众的法令《勒霞白列法》。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参见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斐扬派随之消亡。 吉伦特派 从1792年9月国民公会开幕之日起,吉伦特派一致反对山岳派(Montagnard)。这两个集团所以敌对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深刻的私仇,但也由于社会利益的对立。在随后的争斗中,吉伦特派

的特点是忽视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的温和政治观点,反对政府控制贸易和物价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及依靠各省同巴黎抗衡。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在审判国王时(1792.12~1973.1),由于吉伦特派中的一些人反对处决国王,所以人们谴责吉伦特派是保王党。同时,舆论认为吉伦特派应对1793年春军队遭受的失败负责。从5月31日开始,巴黎发生反对吉伦特派的群众运动。 中间派 平原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多为自由资产阶级和共和主义者的代表。因其座位在会场最低处而得名。在议会中人数最多、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无坚定的政治主张,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1792年9月至1793年5月支持当时得势的吉伦特派。吉伦特派倾覆后,赞助山岳党,甚至容忍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政策。后又联合反对雅各宾专政的分子,在国民

19世纪法国

第八章19 世纪法国的 政治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贡献孔德实证主义政治思想的 精神实质 贡斯坦的自由主义思想内容托克维尔的民主自由观

第一节19世纪 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一、19世纪社会历史背景 (一)19世纪世界历史形势(二)19世纪法国的社会历史状况

(一)19世纪的世界形势 ?19世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世纪,这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从确立走向发展的时期。 ?经历了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在更多的西方国家建立起来。 ?逐步展开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在西方国家得以确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加剧,新的斗争需要新的理论。 ?英国始终独领风骚,法国没什么突出成就。

(二)19世纪法国社会状况 ?法国大革命后政局动荡(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 ?社会矛盾加剧,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贵族同盟与工人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独立进行政治斗争。

二.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 政治思想流派,在19世纪法国社会政治舞 台上此消彼长。比较有代表的政治思想流 派有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正统主义;反 映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自由主义;反 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日益突出的矛盾、 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 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以及为资本 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论证的实证主义。

?三、各政治思想流派的代表 ?正统主义(波那尔、麦斯特) ?自由主义(贡斯坦、托克维尔) ?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空想共产主义(卡贝、布朗基) ?无政府主义(蒲鲁东) ?实证主义(孔德)

论17、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渊源

论17、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思 想渊源 摘要:17、18世纪美国的政治思想对于那时的美国乃至当今世界仍有重要的影响力,美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在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的根基上,发展创造出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与欧洲大陆颇有渊源,其中主要思想有人权论、美国独立思想、宪政民主思想、权力制衡思想和联邦主义等等,它们都是特定时期内人的头脑和意图所创造出来的最惊人的杰作,为美国的独立、建国和强大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本文将从独立、宪政民主、权力制衡、联邦主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讨论它们与欧洲大陆思想的渊源。 关键词:美国政治,思想,主要内容,渊源 一、绪论 18世纪的北美有两大政治使命,一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二是成立联邦政府。因此,与欧洲大陆的政治思想相比,美国政治思想就更加注重实用性,进行较少抽象的理论论证。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为美国人民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美国政治活动家们努力为革命战争、制宪活动、联邦政府寻求理论依据。美国那时的政治实践决定将欧洲大陆的政治理论运用于美国的政治实践。17、18世纪的美国政治思想深受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的影响,吸取众家思想,有古希腊、罗马、英国和法国的启蒙思想等等。然而美国政治思想家们对欧洲政治思想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而是在17、18世纪已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当时的政治实践进行了改造,开创了美国独特的政治思想体系。 二、美国独立思想 (一)美国独立思想背景概述 英国自1607年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到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北美殖民地在经济上与英国乃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紧密相连,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勐,而英国殖民政府在北美的残暴统治,引起北美人们的广大不满,破坏了北美大陆基本的民主制度,严重阻碍北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场争取北美独立的运动正在孕育,美国独立思想就是伴随美国独立的政治实践而产生。 (二)潘恩:北美独立,建立自己的政府

浅析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一、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重要的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黑格尔青年时代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1801年,在谢林的帮助下,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讲师,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柏林时期是黑格尔创作的高峰期。特别是1821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集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二、黑格尔的主要政治思想 黑格尔的思想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在那个时期德国政治上的长期分裂,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市民等级中产生的资产阶级,依附于封建的政治势力,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曾激发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热情,但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害怕革命威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表现出既对封建制度不满,要求政治上统一的愿望,又害怕人民群众革命行动的两重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黑格尔针对这些弊病发表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再进一步应该说,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是为他的政治思想服务的,他的哲学思辨也大量运用于其的政治著作中。黑格尔在年轻时代曾经是法国大革命的热情赞颂者,但此后他的观点渐趋保守,但一直支持君主宪政制度。 黑格尔的主要政治学著作是《法哲学原理》,该书论述了“自然法和政治科学的一般法则”。黑格尔开宗明义的宣布:他的目标不是向世人推荐一种政治思想,而是阐述和澄清现代国家的概念——也正是这个原则划清了现代政治学和以往政治学的界限。在黑格尔看来,政治理论不能规定只能描述,只有当“生活形式变得不合时宜时”,哲学才出场,即哲学是迟到的,它来不及教导人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理解事物是什么,这是哲学的任务”,因为要对事物是什么做出回答,这需要理性。这种立场用黑格尔的名言来表述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时候起飞”。黑格尔认为,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整体上都是服务于表面上自给自足的私人追求。这个整体部分即现代国家的市民社会,涉及一定的社会结构如财产法、警察制度、行业同盟等等相伴随的经济生活领域。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权利就是法,即原来是自在的法,现在被制定为法律。”因此,这里的法所指的是法律基础,黑格尔主要是从意志自由的角度来谈。意志自由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意识从最初的感觉阶段发展到自由阶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充满着对立和统一,意志的自由就是通过每个环节的自我扬弃逐步实现的。因而黑格尔强调,认识事物不能只注重其结果,而要注重其结果及其产生过程。他对权利的论述就包括了一系列的辩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权利由潜在状态进一步步发展到自在自为状态,最后达到自己的高级阶段即自由形态。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一)关于政治学的观点黑格尔的主要政治学著作是《法哲学原理》,该书论述了“自然法和政治科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自学考试大纲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0350)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政治思想史,顾名思义是研究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科学。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则是研究近现代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是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进行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它是反映了不同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见解,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学说。其内容具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等特点。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注意这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 “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作为湖北省高等自学考试政治学专业(本科)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考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平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能够较为全面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胳,弄清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主要政治思想家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的逻辑联系,领会和理解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上重要政治范畴,从而提高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基雅维利、不丹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能了解其政治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概况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一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人道主义;人文主义观点与倾向。 (二)宗教改革与宗教改革思想 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加尔文的改革思想;闵采尔的思想。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二单元第6课法国大革命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二单元第6课法国大革命 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不同,前者全体公民享有立法参与权;后者只有部分公民享有。形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同 B.立法的时间不 同 C.立法的阶级立场不 同 D.立法的目的不同 2.2019年6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的滑铁卢,来自15个国家的约3 000名历史爱好者身着古军装,装扮成“法军”重现滑铁卢战役。历史上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军事专政不符合资产阶级的要 求 B.滑铁卢战役显示的战斗精神值得人们深思 C.欧洲的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D.法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3.1789—1814年间,法国的—部法律规定: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年满25岁,动产、雇佣工,并缴纳等于三天工资价值的直接税者,叫积极公民。又规定: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有权任命部驻外使节、高级军官,以及取得立法会议的同意进行宣战或媾和。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这部法律制定于 4.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 89年瘟疫的暴发户’”。这里所说的“1789年瘟疫”是指() 5.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说明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的根本原因是( )

A.法国资产阶级要求强人政 权 B.雅各宾派恐怖统治带来严重社会危机 C.热月党人并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 益 D.拿破仑的雄才大略受到法国人的赏识 6.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但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雅各宾派稳定局势的关键措施是() A.打败了反法联军 B.镇压了国内的商业投机活动 C.拘捕吉伦特派领袖 D.实行恐怖政策 7.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绘了1793年发生在法国的壮观历史场面我们从中可能读到的内容有 ①法国封建势力在各地发动叛 乱②雅各宾派专政建立,革命进入激进阶段 ③“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等推上断头台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① ② B.① ④ C.① ③ D.②④ 8.下列关于七月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七月王朝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B.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推行的反动政策已被匡正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 D ),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A.国之道 B.为政、从政的方法C.君臣关系、君民关系 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 )。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3.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 B )。 A.中央集权 B.小国寡民 C.政治中心 D.分权而立 4 .在古希腊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的是( D )。 A.奴隶 B.自由人 C.妇女 D.自由公民5.( C )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荷马史诗》 D.《法律篇》6.( A )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A.西塞罗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7.奥古斯丁的传世作( B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A.《世人之城》(或称《地上之城》)B.《上帝之城》C.《政治学》D.《理想国》 8.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 A ),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A.神学政治观 B.人文主义 C.权利政治观 D.自由主义 9.西欧中世纪社会突出的特征是( C )。 A.村社自治 B.公民平等 C.人的等级身份和公开的不平等 D.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10.( D )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A.自然政治观 B.共和制 C.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D.教会与国家的关系11.但丁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 B )。 A.《神学大全》B.《论世界帝国》C.《和平的保卫者》D.《君主论》 12.(A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 A.人文主义 B.自然主义 C.自由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13.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C )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A.公民 B.市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14.( B ),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 A.柏拉图 B.托马斯·莫尔 C.圣西门 D.托马斯·康帕内拉15.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 D )为主要特征的。 A.自然政治观决定政治意识 B.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C.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 D.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16.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 A )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A.国际法 B.公法 C.商法 D.民法 17.荷兰政治思想家( B )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A.奥兰治 B.格老秀斯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8.以( C )这一概念为核心,格老秀斯改变了古代万民法的概念,阐释了近代国际法的概念;为近代西方国际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 A.教权 B.王权 C.主权 D.人权 19.荷兰政治思想家( D )主张唯物主义的自然权利观,提出并论证了信仰与思想自由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西方政治思想史》 课程考核内容和复习提纲 徐文涛 (一)绪论 一、考核内容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和学习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3.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4.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二)复习题 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3.西方权利政治观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思想 一、考核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发展与特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西塞罗、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 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 3.在古希腊城邦中,自由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4.《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5. 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到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6.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7.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8.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9. 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0. 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11.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释词 1.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西塞罗奥古斯丁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课教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课教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教案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解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掌握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法国大革命是怎样爆发的?《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权时期的政策好不好?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如何?议论解疑比较判断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拿破仑事业成与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人素养 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

个人物领导,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备条。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实践才积累起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温故知新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教师过渡:几乎就在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的同时,法国人民也掀起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暴。 演示导读提纲 法国大革命是怎样爆发的?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权时期的政策好不好?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如何?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拿破仑事业的成与败,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

西方政治思想脉络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内容概述: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了解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 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法国大革命》(华东师大版)

《法国大革命》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 本课内容上承资本主义的曙光,下启工业时代的降临,呈现的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大革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逐步上台,并建立帝国,他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的重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2.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 3.理解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2.了解有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并在课堂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推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变化和作用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人权宣言》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 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的图片)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猜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然后多媒体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 师: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而第三等级生活困苦,资产阶级有钱却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 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手工工场兴盛。但是,法国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理想国》:《理想国》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认为国家起源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政治的目的是正义,主张哲学家治国,提出废除私有制,实行公产、公妻制。理想国的正义(分工模式):正义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各人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 斯多葛学派: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流派,创始人芝诺。学说兼有唯物和唯心的因素。承认事物是物质的、发展的、运动的,但认为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神性和命运。认为道德即是幸福。提倡过道德的、自然的生活。提出了“人人皆兄弟”和世界公民的政治主张,其理想是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 恩典说:中世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中的观点,完整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教权至上原则。人类由于他们的原罪而丧失了改恶从善的意志,不能自己解救自己,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只有一部分人能得到上帝的恩典,谁能获救是上帝预定的,不取决于个人主观的努力。从而解释人应该从属于上帝,人间之城从属于上帝之城,加强基督教的合法统治地位。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霍布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他将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当中,运用几何学等“真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在霍布斯那里,这种方法同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称的所谓新“政治科学”。《利维坦》是其代表作。 孟德斯鸠: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论法的精神》一书是他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孟德斯鸠运用历史方法和文化学的方法,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民主制度,在西方政治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分权制衡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 《论法的精神》:由孟德斯鸠所著,发表于1748年。该书内容广泛,包括了政治理论、法律理论、经济理论等多项内容,认为法的精神是法律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提出了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政体和政体原则是影响法律的重要因素,而专制则是对人性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践踏,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完善了洛克的分权理论,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潘恩:全名托马斯.潘恩,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政论家。他出生于英国,1774年移居美国,在一家杂志上写了不少涉及时事的文章。针对当时北美人民在反英过程中的目标模糊、对英王仍抱有幻想的心态,他在1776年发表小册子《常识》,揭露英王的专制暴虐,指出战争的目标是独立,并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殖民枷锁。《常识》一举扭转了北美的舆论,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他们倾向独立。 分权与制衡:汉弥尔顿一方面继承了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一方面又做了修改。主张加强议会中富有者和出身高贵的人的力量,加强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力量,力图以此削弱民主的因素。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使三种权力相互混合、渗透以相互牵制,主要是想牵制议会。他主张给行政首脑以极大地权力,集权于一身以保障人民的利益。总统有权否决议会制定的法律,以形成对议会的牵制。法院不受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干预,独立行使司法权,即司法独立。最高法院有判决议会法案违宪的权利,从而进一步削弱了议会的权力。他在主张行政权、司法权对立法权牵制的同时,也赋予议会对包括总统在内的行政人员的弹劾权,这样达到政府各部门权力的平衡,保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也称效益主义,是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一个流派。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思想家有米尔、边沁等。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人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以此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其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和政府一切行为的标准。是一种以超阶级的功利作为人们行为标准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对西方的法律、政治学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综述

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综述 【摘要】:法国大革命一直在中国史学界争论颇深,本文就对大革命的分期、大革命中各党派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做一个概述。希望能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做一个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革命分期地位作用经验教训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影响广泛深远,但是其争论也激烈异常,虽然它不像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不像美国建立自由民主政治,但它阐释了现代性的最重要主题即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而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研究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了英美,却往往忽视了法国,因此本文就对中国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做一个综述。 一、大革命分期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起祉时间及过程分期,中国学者的最初观点认为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但是在1977年以后,更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例如关于起祉时间,有人提出应以1787年贵族反叛为开始,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以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召开为起点,也有学者认为以1789年6月17日成立国民议会为标志①。但史学界多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作为大革命的开始。关于内中分期,传统观点将法国大革命的全过程分为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三个统治时期。当然王养冲学者的将大革命的全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立宪君主国时期、吉伦特共和国时期、雅各宾共和国时期、热月党的执政府共和国时期、督政府共和国时期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而这种分法反映了大革命曲折坎坷的全过程,并且为中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虽然拿破仑帝国时期破坏了大革命的民主成果,甚至践踏了大革命期间确定的民主、平等的原则,但是拿破仑毕竟继承和完成了大革命的事业,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政体,因此作为大革命的一部分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关于大革命的下限,有人认为1799年雾月政变是大革命的终点;但也有从现代化的观点出发,将大革命一直延至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认为七月革命才是法国大革命的终点。但多数学者同意把大革命终点定在1814年4月6日或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两次退位,即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因为拿破仑帝国的存在,表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初步完成并确立了一类影响深远的法典。总之,中国多数学者己经从传统的三个阶段分期法中走了出来,并且把拿破仑统治纳入了法国大革命之中,因为这样的分期不仅可以更加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和曲折①参见林贤报、程镇芳《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廖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问题》,《西南民族学研学报》1983年第1期。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第七章近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产生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参考书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自由主义及其民主观念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主流思想。我们讲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就是围绕自由主义和它的民主观念来讲,其它则不能不舍去。 西欧各国到了16世纪,商业已甚为发达,重商主义成为此后200年间欧洲的主流经济思想。商业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独立,结果产生了君主专制政治。极端的专制势必引发反抗暴君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口号就是自由和平等。 自由和平等本来是欧洲宗教改革时用来向罗马教廷宣战的口号,其最早产生于欧洲的意大利、德国和瑞士。当时所谓自由是指个人信教的自由,平等是指信徒一律平等。到了市民阶级反抗君权时,这两个口号便成为他们斗争的武器。 不过,从自由的口号发展成为一套自由主义的理论、一套政治思想,首先是出现在英国。 一、17世纪的自然法理论 17世纪,西欧的政治学说是以自然法观念为基础的。自然法观念曾有力地促进了近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它的主要思想基础。 什么是自然法?在宇宙结构中,不知怎的,有一套辨别是非的法则;它是天赋的,并非是人的发明,它不是某个国家的传统、习惯或风俗所决定,也不是由法庭施行的成文法所决定,更不是由那一群人或那个国王所决定。从根本意义上说,自然法超然存在,超脱一切人群,凌驾一切人群,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天理”。它普遍适用,对一切人都一视同仁,谁也不能将它捏造以迎合自己。那么,我们如何发现自然法?答案是,我们凭理性发现。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一切人都有大致相同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即使蛮族,起码也具有潜在的能力,一旦得到启蒙,就可以发挥出来。 在17和18世纪的欧洲,这套哲学普遍为人接受。有些人由于继续信奉中世纪的哲学,认为自然法是上帝律法的一个部分,一些世俗精神较浓的人,则认为自然法超然独立。不管怎么说,自然法观念和相信人类有理性的观念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是那个时代思想的根本所在。在欧洲各地,到处都可以发现这一观念和对理性的信仰,它们或者以宗教形式出现,或者以世俗形式出现。 在自然法的基础上,有些思想家力图创立一套国际法,使欧洲大大小小的主权国家井然有序,结束混乱状态。1625年,荷兰人雨果·格劳秀斯(1583~1645年)出版了专门阐述这一课题的第一部巨著《战争与和平法》。随后在1672年,德国人塞缪尔·普芬道夫(1632~1694年)出版了《自然法和国际法》。两人都认为,各个主权国家虽没有成文法和权威的约束,也应该为共同利益而协作,要有一个由各国组成的共同体。在缺少一个高一级国际主权机构的情况下,一切国家都应服从良知和正义。公海自由,大使外交豁免权也提出来了。国际法的原则实际上就是自然法的原则。当然,一旦危机爆发,执法手段不是软弱无力,就是根本没有。 在国内事务上,自然法的哲学也被用来证明立宪政体和专制政体都是正确的。当时,没有那个哲学家认为国家政体本身具有绝对价值,而认为它只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必须要经过证明而为理性所接受。此前,专制主义的理论是君权神授说;立宪主义则是基于中世纪的传统或风俗,它强调从前的特许状、契约,以及议会的历史权利。但是,两者的说服力都不足,都不尽令人满意。于是,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就都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来论证它们。其中,有两个英国人在这一点上出类拔萃,惹人注目。在哲学上,托马斯·霍布斯论证了专制主义,约翰·洛克论证了立宪主义。 二、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