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的诊断、治疗及操作规范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中的腰腿痛史、间隙性发作、咳嗽打喷嚏加剧史,同时结合下肢的放射痛、脊柱侧弯、直B2抬高试验阳性、腰椎旁压痛、下肢神经功能检查、腱反射等再加以影像学检查町确诊。

一、分型

1.根据突出物在椎管内的位置分

侧突型:髓核从后纵韧带旁突出压迫神经根,多数为单侧突出,少数可发生双侧突出:

中央型:髓核从椎骨中央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和双侧神经根‘,

极外侧型:髓核突出于关节突下面或其外侧,压迫同一节段神经根。

2.根据突出物的程度分

膨出型:髓核突出于纤维环内,使之膨隆,但纤维环未完破裂,椎间隙未变窄,粘连少,可还纳。

脱出型:髓核已突破纤维环,其状态为纤维软骨性实体,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椎间隙变窄,还纳困难。

游离型:髓核完全脱离椎间隙,进入椎管内,成为游离纤1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椎间隙变窄,无还纳可能性。

二、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1.L3~4椎间盘突出①疼痛在骶髂关节、髋关节大腿后外侧,并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内侧放射;②小nR前内侧麻木:③膝反射减弱或消失;④第3腰椎棘突旁有压痛;;⑤膝关节伸展力减弱;⑥髋关节过伸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L4~5,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小腿、小腿后侧疼痛,并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及足趾;②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足趾有麻木感;①足趾/厅仲刀减弱:跟腱反射町无改变或减弱;⑤14棘突旁有压痛点。

3.L5~S1,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上方、髋关节、大腿与小腿后外侧及足背疼痛;②小腿后外侧包括外侧足趾麻木;③足与趾跖屈力减弱;④小腿三头肌无力或萎缩;⑤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⑥L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

4.L2~3、椎间盘突出①臀部和大腿外侧出现感觉麻木或过敏;②股四头肌肌力减弱:③膝反射减弱。

5 中央型其诊断要点除一般各项外,主要依据:①具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包括双下肢感觉、运动、膀胱直肠功能及性功能障碍:2站立及活动症状加剧,卧床及静息状态缓解()与脊髓肿瘤相反;③脊髓造影提示:碘柱不完全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定量多正常。

鉴别诊断

一、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可有腰痛并下肢放射痛症状.严重者尚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本病屉典冲J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主诉多,体征少,其最有临床意义的体征是腰后伸试验阳性。必须注意的是,临床亡常见腰椎管狡窄与椎间盘突出同时存在,必要时作脊髓造影或CT检查明确诊断。

二、马尾肿瘤临床上易与中央则腰椎叫盘文出症相混淆。两者共同之处在

于多根性或马尾神经损害,双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腰部剧痛及活动障碍等;不同之处是马尾肿瘤表现之腰部呈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甚至非用强止痛剂而不能使患者入眠,多呈进行性加剧,虽经各种治疗仍无缓解,脊髓造影提出碘柱完全中断呈倒杯状,及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潘氏试验阳性;而中央性腰椎间盘突出者一般平卧休息后腰腿痛症状缓解,夜间多明显减轻。

三、腰椎结核病人有腰痛,少数神经根激惹症状,也可合并截瘫,但结核病人多有全身症状:如消瘦、低热、盗汗.血沉升高,X片显示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改变。

四、骶髂关节病变,劳损如常见之结核、致密性骨炎、类风湿关节炎、劳损等,患者町有—侧腰痛,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或不适,跛行及直腿抬高受限等症状,类似腰椎问盘突出症,但疼痛放射不到小腿及足部,无肌力、感觉和反射的政变,压痛点在骶髂关节而不在棘突旁。

五、腰椎滑脱症坐骨神经痛多为双侧,晚期常有马鞍区麻木,下肢无力,腰椎前突增加,腰椎正斜位可见椎弓崩裂或腰椎滑脱影像。

六、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梨状肌损伤多因下肢外展、外旋或内旋等猛烈动作所致。其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类似,但患者无腰痛及脊柱体征,在梨状肌局部有明显是、压痛及放射痛。直腿抬高在60度以后疼痛痛减,局部疼痛消失。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繁多,无外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疗法,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理疗及辨证刚R中药、封闭等疗法或按摩推拿疗法,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对于保守治疗无效,髓核组织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较严重者,或起病急症状重、脱出明显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彻底解除髓核对神经的压迫。具体疗法如下:

一、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与外伤、感受风寒湿邪、劳损、体虚等诸因素有关,其发病

机制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指因虚致病:肾主骨、肝主筋、筋附骨,中年以上肝肾渐衰,肾虚则骨失所养,肝虚则筋失滋荣,加之外伤及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瘀血留着不去,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脏腑失营,久则肝肾亏虚。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证,以虚为本,责之于肝肾;一种以实为标,主要责之于风寒湿邪及外伤瘀血。虚、实相夹,久则骨失滋养而发病;此外,寒湿之邪最易伤肾,寒湿内侵,久久留舍,骨失所养,则骨质变形,节挛筋缩而发病。其辨证分型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论述。

1.风湿痹阻

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恶风,得温则减,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弦缓。

治法: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g,桑寄生30g,杜仲24g,牛膝15g,党参24g,当归12g,熟地黄24g,白芍15g,川芎9g,桂枝15g,茯苓20g,细辛6g,防风lOg,秦艽15g,蜈蚣3条,乌梢蛇30g。

方解:本方中以独活、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更加桂枝、细辛发散阴经风寒,疏利筋骨风湿,且能止痛。用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祛风湿,以当

归、熟地黄、白芍养血和血,党参、茯苓、甘草补益正气。众药合用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邪正兼顾。

加减:本方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温经通络兼有补肾扶正之功。若腰腿疼痛沉着者,加仙灵脾15g、稀莶草15g、革薜20g、加强祛风除湿定痛:若腰痛牵及腿痛、游走不定者,加全蝎6g搜风剔络,行痹止通;若兼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者,可加肉苁蓉15g、巴戟天15g、鹿胶12g(烊化)增强补肝肾壮阳。

2.寒湿痹阻

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附子汤加减。

熟附子15g,桂枝26g,白术15g,黄芪30g,白芍药15g,杜仲20g,狗脊15g,茯苓18g,鹿角霜15g,当归15g,仙茅15g,乌梢蛇20g

方解:本方以熟附子温经散寒、通经止痛为主药;白术、黄芪、茯苓补气祛湿;狗脊、鹿角胶、杜仲、仙茅、当归、芍药补肝肾、强筋骨、止痹痛;乌梢蛇、桂枝通络止痛,引药入经。全方有温经散寒,补肝肾通络止痛之效。

加减:面色咣白,气短乏力,脉沉细,加党参20g、构杞15g、首乌30g以补益气血;下肢痹痛剧者,加蜈蚣3条、血竭6g以通络止痛。

3.湿热痹阻

主证:腰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方药:清火利湿汤

羚羊角15g(先煎),龙胆草12g,山桅于12g,黄柏15g,车前草24g,茵陈蒿24g,薏苡仁30g,防己2lg,桑枝30g,桃仁10g,苍术12g,蚕砂15g,木通12g

方解:本方以茵陈蒿、黄柏、薏苡仁、山栀子为主药以清热泻火利湿;苍术、防己芳香化湿止痛;羚羊角有加强清热止痛之效;桑枝、威灵仙、桃仁祛风湿、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牛膝引药下行;共奏清热利湿活络止痛之效。

加减:苔黄腻厚加白蔻仁108(后下)、滑石30e\竹茹20a加强芳香化湿;腿痹痛甚者加蜈蚣3条、鸟梢蛇20g通络止痛。

4.气滞血瘀

主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大黄10g(后下),桃仁12g,当归12g,红花6g,穿山甲12g,柴胡15g,天花粉15g,甘草10g

方解:主要用于跌打损伤所致腰腿痛。方中当归、桃仁、红花、穿山甲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引瘀下行;天花粉有消散瘀血之功;柴胡、甘草缓急止痛之效。各药合用,使瘀去新生,行气通络,消肿止痛。

加减:痛甚者加泽兰15g、莪术10g、木香6g(后下)加强行气活血止痛;痹痛甚者加血竭6g、乌蛇20g、地龙24g加强搜风通络止痛。

5.肾阳虚衰

主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咣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衍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

方药:温肾壮阳方。

熟附子15g,骨碎补15g,巴戟天15g,仙茅18g,杜仲24g,黄芪30g,白术15g,乌梢蛇20e,血竭6s,桂枝9e。

方解:本方以热附子、骨碎补、仙茅、杜仲、巴戟天愠肾壮阳,用为主药;黄芪、当归补益气血;白术培中土,助主药温肾壮阳之力;乌梢蛇通络止痛,壮筋骨;桂枝走四肢温通经络为佐使药。全方共奏温肾壮阳、通络止痛之效。

加减:食少便溏者加党参20g、砂仁10g(后下)以补气健脾开胃;痛甚者加当归12g、全蝎9g、蜈蚣3条以活血通络止痛。

6.肝肾阴虚

主证:腰腿酸痛绵绵,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

方药:养阴通络方。熟地黄30g,何首乌30g,女贞子24g,白芍24g,牡丹皮15g,知母12gt木瓜18g牛膝15g,蜂房12g,乌梢蛇20g,全蝎9g,五灵脂15g,地骨皮20g

方解:本方以熟地黄滋肾养阴;女贞子、何首乌、白芍养肝阴同为主药;地骨皮、牡丹皮、知母清火养阴,助主药养肝肾之阴;木瓜舒筋活络;蜂房、五灵脂、全蝎、乌梢蛇通络止痛;牛膝为引经药入腰膝。全方有养肝阴、通络止痛之功效。

加减:面色咣白,神疲、纳呆加黄芪308、当归128\党参208以补益气血;口苦咽干加麦冬15g、玄参18g以养阴清热。

除按上六种分型辨证用药之外,还根据其症状的演变提出腰腿痛疾病的三期论治。

1.急性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治当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治当舒筋活络.强筋壮骨。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治当补肝肾、强筋骨。

二、手法治疗

(一)推拿手法作用的机制

1.整复筋骨,重建力学平衡外伤、劳损、不良姿势、风寒湿邪侵袭人体,使人体正常的力学结构失去平衡,包括脊柱、骨盆、髋、膝、踝关节与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之间的平衡状态。用手法治疗可以消除软组织的异常应力,恢复椎间关节、骶髂关节与髓关节的正常解剖功能位置,重建软组织和脊柱的力学平衡,达到“顺则通,通则不痛”的作用。

2.舒筋活络,流通气血,消炎止痛人体的肌肉附着点及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受损伤后,必然产生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发出疼痛信号,继而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炎症、疼痛、肌痉挛三者形成恶性循环。推拿手法可以促进炎

症组织的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消除,提高损伤部组织的痛阈,并解除肌肉的痉挛,打断三个环节的恶性循环,起到治疗作用。

3.调和营卫,祛风散寒,消痛除痹卫气营血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营卫失调,卫外不固,风寒湿邪就会乘虚而人发为痹病,手法推拿作用于体表腠理,起到“按之则热”、“热则不痛”以及调和营卫、祛邪外出的作用。

4.激发经气,调和阴阳,改善内脏功能推拿手法作用于特定的软组织压痛点或相应的脊椎节段腧穴处,激发“经气”,产生相应的生理信息,通过神经或经络传导至相关的脏器,调整脏器失常的生物信息,改善脏器功能。一般而言,较强的推拿手法可引起中枢兴奋、周围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状态,于是达到调和阴阳、改善内脏功能的作用。

(二)推拿手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只要手法运用得当,一般都适宜行推拿治疗。施行手法时应做到全神贯注,意到手到,由浅人深,由轻到重,缓中有力,外柔内刚。一般而言,推拿手法无副作用,其慎用及禁忌证有:①电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②严重腰椎管狭窄症;③严重脊柱骨质疏松者;④患有精神失常、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⑤严重饥饿、过度疲劳、低血糖、低血压等;⑥局部有皮肤病者。

(三)常用手法介绍

1,轻手法此类手法主要是松弛腰腿部的肌肉,疏通经脉,促进血运,为下一步施行重手法作准备,具体手法如下:

按摩法:用手掌部在腰背部作不同程度的来回抚摸动作。

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以双拇指或手掌沿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揉摩腰背,下至足部,重复数次。

按压法:术者双手交叉,以手掌自第一胸椎起沿督脉向下按至骶部,反复3次。用拇指点按腰阳关、肾俞、命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

拿捏法:用拇指与其他各指作相对的用力挤捏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摔法:术者用小鱼际于腰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掖法,直至承山穴以下,反复3次。

叩击法:以虚拳之背侧轻轻叩击腰背部,上下来回数次。

拍打法:以虚掌轻轻拍打腰背部软组织,速度均匀,不宜过快。

攘捅法:病人仰卧,双髋膝屈曲,使膝尽量贴近腹部,术者一手扶双膝,一手挟双踝,将腰部旋转攘动,再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使之伸直。

2.选择手法此类手法是治疗的关键手法,手法的选择和操作正确是疗效的基本保证。因此,操作手法必须适宜,否则不但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双手拉住床头,令两助手分别捏腋窝和踝部进行对抗牵引,持续2~3分钟后,术者用双拇指按压腰部棘突旁压痛点,力度由轻到重。

俯卧扳腿法:术者一手按压腰部,另一手托住腿部,使该下肢尽量后伸,左右侧各做一次。

斜扳法:患者侧卧,卧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于对侧小腿上,术者一手按肩前方,另一手披髂嵴后方,双手同时用力推肩向后,骨盆向前,使脊柱发生旋转,此时可听到后关节摆动的“咔嗒”声音,此法可使椎间隙产生负压,利于髓核还纳。

抖法:患者俯卧,胸部垫以软枕,两手把住床头。术者立于足侧,双手握住

踝部,再用力牵引的同时进行上下抖动,重复数次。

3,麻醉下手法大推拿(三位八法)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游离型者除外)青壮年患者,年老骨质疏松者除外。

一般将患者迭手术室作硬外麻加硬外封闭,效果满意后先行电动骨盆牵引约10分钟,牵引重量约与体重等同或稍大,之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仰卧位

拔伸牵引:若尤电动骨盆牵引,可令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腋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持续3~5分钟。

屈髋屈膝: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扶膝部,以暴发力将髋膝关节急速屈曲到最大限度,再快速伸直下肢,左右侧各做8次。

直腿抬高:将下肢作直腿抬高,达到最高位置时再将踝关节强力背屈,使坐骨神经受到牵拉,左右腿各做8次。

(2)侧卧位

伸腰拉腿: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按住腰骶关节,另一手握踝部,迅速拉腿向后,另一手同时用力把腰推向前突,左右侧各做日次。

斜扳法:患者侧卧,卧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于对侧小腿上,术者一手置肩前部,另一手按髂翼,双手同时用力推肩向后,骨盆向前,使脊柱发生扭转,此时可听到小关节摆动的“咔嗒”声音,左右侧各做1次。

(3)俯卧位

抬腿运腰:病人俯卧,术者用一手臂托起双腿,另一手按腰部,使腰部过伸,将双下肢按顺反时针方向各转播8圈。

按压:患者俯卧,胸部和骨盆下各垫一枕,使腹部腾空,可令两助手分别握腋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双掌重叠,快速用力按压椎间盘突出部位,持续2分钟。

抖腰:患者俯卧,双手抓住床头,胸部垫枕,术者立于整复床上患者足侧,双手握踝部,在用力牵引的同时,进行上下抖动,5—6次。

大推拿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2~3周,在卧床期间可鼓励患者做腰部背伸、直腿抬高、双腿蹬车等功能锻炼。

三、腰椎牵引法

(一)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1.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或压迫。

2.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纠正椎体的侧倾、旋转、滑脱及后关节的错位。

3.局部制动,减少活动所造成的刺激和摩擦,有利于神经根、脊髓、关节囊、肌肉等的水肿和炎症的吸收。

4.降低椎间盘内压或椎间盘内产生负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有利于膨出的髓核还纳。

5.缓解腰肌痉挛和关节囊、韧带及神经根的粘连,从而使椎间盘内压减少,有利于腰椎平衡的恢复,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6.牵引时绷紧的后纵韧带可将突出的椎间盘还原,井可使皱折的黄韧带复平。减轻其对脊髓的压迫。

7.缓解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预防和矫正腰椎畸形的发生。·

(二)常用牵引法

1.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时以40kg左右为宜,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若牵引后有个别患者症状反而加重者,则不宜继续牵引,因其神经根可能粘连严重或是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

2,持续牵引法病人卧硬板床,床尾抬高15·,套上骨盆牵引带,负重15kg,腰下可垫一薄枕,持续牵引时间越长越好,最好能24小时持续牵引,牵引时间3周左右。

3.三维立体电脑牵引床牵引在电脑控制下,依椎间盘突出部位调整牵引方向,快速牵引力使髓核回纳或使神经根粘连松解。术后卧硬板床3~4周。

4.自身体重垂直牵引利用自体体重牵引,以达使髓核回纳,如调单杆、门框等。

四.其他治疗

(一)针灸疗法

1.腰骶部经络分布及经络病侯

①手阳明经:“其支者夹脊”。②足阳明经:“屑脊”。③足太阴经:“其内者着于脊”、“其痛脊内痛”。④足少阴经:“贯脊”、“足主肾所生病者……脊痛”;足少阴经“外贯腰脊”,“其病虚则腰痛”;足少阴经别“当十四椎,出属带脉”;足少阴经筋“循膂夹脊”,“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⑤足太阳经:“挟脊”,“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是主筋所生病者……背、腰、尻……皆痛”;足太阳经别“循膂”;足太阳经筋“上挟脊”,“其病……脊反折”。⑥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带脉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⑦督脉:“贯脊”,“督脉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络脉长强“挟脊”,“其病,实则脊强”。

总之与腰骶部有关的经络依次为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足太阳、足少阴、督脉和带脉。这些经络有病可产生“脊痛”、“腰、尻痛”,甚至发生“腰似折”、“脊反折”、“脊强而厥”等症。

2.针刺疗法

主穴:肾俞、委中。

随证配穴:风湿型腰痛配阴陵泉、地机、阿是穴;风寒型腰痛配腰阳关、委阳、阿是穴;湿热型腰痛配承山、志室、阴陵泉、长强、膀胱俞、京门;血瘀型腰痛配肝俞、血海、大椎、支沟、阳陵泉;肾阳虚型腰痛配太溪、命门、次髎;肾阴虚腰痛配太溪、志室、承山、次髎;急性期用泻法,慢性期用平补平泻或补法,或加用灸法。

3.耳针疗法

常用穴:肾俞、腰椎、骶椎、神六、交感、皮质下、痛点、内分泌。

(二)中药熏洗和热熨法

局部使用中草药,如熏洗、热熨等可以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又有热疗作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水肿充血的消退。

(1)熏洗方

大黄30g,桂枝30g,生草乌30g,生川乌30g,当归尾30g,鸡骨草30g,两面针30g用水3000m1煎煮沸15分钟,熏洗腰部,洗完后保留药水药渣,可反复堤煮使用,每天熏洗3~4次,每剂可用1~2天。

(2)热熨方

吴莱萸60g,白芥子60g,莱菔子60g,菟丝子60g,生盐1000g用上药混和

置锅内炒热,至生盐变黄色为止,用布包热熨患部,施治时应注意热度避免烫伤,若过热可裹上数层布垫,反复使用,每天3—4次。

(三)理疗

理疗种类很多,一般都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促进炎性水肿吸收及血肿消散,松解粘连的作用,井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小关节功能。常用方法有:电疗法、超声波疗法、光疗法、激光疗法、频谱治疗仪、磁疗法、蜡疗法、中药离子导人等。

(四)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有疏通气血,消散瘀滞,沮通经络,祛湿驱风,散寒活血,舒筋止痛等作用。

1.作用机制

(1)机械性刺激作用:治疗时,由于罐内形成负压,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红细胞破裂形成自身溶血现象,表皮呈现瘀血。由于类组织胺物质的产生,刺激各器官能增强其功能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另外,负压的机械刺激通过反射途径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活动趋于平衡。

(2)温热刺激作用:一般常用的操作方法多有温热作用,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和组织营养状态,使血管和细胞的通透性增强,加强了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2.拔火罐的方式

(1)留罐:在治疗部位上留置一定时间,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而吸力强的火罐5--10分钟,小而吸力弱的时间宜长些。

(2)闪罐:火罐吸住后,立即拔下,反复多次,以皮肤潮红为度。

(3)走罐:在治疗部位和火罐口的边缘,薄薄地涂一层凡士林等油类或水,火罐吸住皮肤后,一手扶罐底,一手扶罐体,在皮肤上、下、左、右慢慢移动,到皮肤潮红或出现瘀血时止。

(4)针罐:即扎上针后再拔罐,以增强疗效。

3.禁忌证①年老体弱、消瘦以及皮肤失去弹性者;②全身性剧烈抽搐者;

③患有出血性疾病者;④孕妇;⑤水肿患者;⑥恶性肿瘤以及局部皮肤有破损之处。

4 注意事项①火罐口不能过热,防止烫伤;②如皮肤起泡或破皮,应注意护理,预防感染。

五、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初发病、症状轻、体征不明显、影像学检查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不严重,经非手术疗法的口服消炎止痛药、封闭疗法和卧床休息是可以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同时应加强腰部保护及加强功能锻炼以防止复发。而对于严重患者,症状重、体征明显、影像学检查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严重,特别有神经损害表现如肌肉萎缩明显、脊柱侧弯明显、下肢痹痛严重、跛行、甚至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应手术治疗。各种具体疗法如下:

(一)非手术疗法

1 内服药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神经受压迫所致的非细菌性炎症,痛甚时在采取中医药疗法基础上适当给予消炎止痛的口服或使用少量糖皮质激素静脉点滴以促使神经消肿,以达止痛作用。如扶他林25mg,每日2次;地巴唑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 20mg、每日3次,维生素B6 20mg,每日3次。或5%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的诊断、治疗及操作规范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中的腰腿痛史、间隙性发作、咳嗽打喷嚏加剧史,同时结合下肢的放射痛、脊柱侧弯、直B2抬高试验阳性、腰椎旁压痛、下肢神经功能检查、腱反射等再加以影像学检查町确诊。 一、分型 1.根据突出物在椎管内的位置分 侧突型:髓核从后纵韧带旁突出压迫神经根,多数为单侧突出,少数可发生双侧突出: 中央型:髓核从椎骨中央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和双侧神经根‘, 极外侧型:髓核突出于关节突下面或其外侧,压迫同一节段神经根。 2.根据突出物的程度分 膨出型:髓核突出于纤维环内,使之膨隆,但纤维环未完破裂,椎间隙未变窄,粘连少,可还纳。 脱出型:髓核已突破纤维环,其状态为纤维软骨性实体,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椎间隙变窄,还纳困难。 游离型:髓核完全脱离椎间隙,进入椎管内,成为游离纤1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椎间隙变窄,无还纳可能性。 二、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1.L3~4椎间盘突出①疼痛在骶髂关节、髋关节大腿后外侧,并向大腿前方及小腿前内侧放射;②小nR前内侧麻木:③膝反射减弱或消失;④第3腰椎棘突旁有压痛;;⑤膝关节伸展力减弱;⑥髋关节过伸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L4~5,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小腿、小腿后侧疼痛,并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及足趾;②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足趾有麻木感;①足趾/厅仲刀减弱:跟腱反射町无改变或减弱;⑤14棘突旁有压痛点。 3.L5~S1,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上方、髋关节、大腿与小腿后外侧及足背疼痛;②小腿后外侧包括外侧足趾麻木;③足与趾跖屈力减弱;④小腿三头肌无力或萎缩;⑤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⑥L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 4.L2~3、椎间盘突出①臀部和大腿外侧出现感觉麻木或过敏;②股四头肌肌力减弱:③膝反射减弱。 5 中央型其诊断要点除一般各项外,主要依据:①具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包括双下肢感觉、运动、膀胱直肠功能及性功能障碍:2站立及活动症状加剧,卧床及静息状态缓解()与脊髓肿瘤相反;③脊髓造影提示:碘柱不完全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定量多正常。 鉴别诊断 一、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可有腰痛并下肢放射痛症状.严重者尚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本病屉典冲J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主诉多,体征少,其最有临床意义的体征是腰后伸试验阳性。必须注意的是,临床亡常见腰椎管狡窄与椎间盘突出同时存在,必要时作脊髓造影或CT检查明确诊断。 二、马尾肿瘤临床上易与中央则腰椎叫盘文出症相混淆。两者共同之处在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疗方案

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定 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病 因】 1、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 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 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2、现代医学: 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病理变化】、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的方案

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定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 1、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2、现代医学: 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

l、突出前期 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 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 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内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腋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诊疗常规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附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畴。 该病好发于25-5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上常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硬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 1、腰痛 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 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 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 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 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此系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和椎管容积减小,使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所致。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症状。 6、马尾综合症 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左右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感。有些患者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出现剧烈腰骶区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 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 重的神经根压迫 2.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 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 纵韧带所约束。 5.椎间盘游离: 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 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 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 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5.气虚血瘀证:腰部外伤日久或平素劳累,腰背疼痛无力,不能久立久行, 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舌淡暗,脉弦细弱 (五)鉴别诊断: 1 ?肾着:有腰部沉重冷痛,与腰痛相似,但多有身体沉重,腰以下冷,腹重下坠等,为一个独立性疾病,需作鉴别。 2 ?腰软虚证:虽有腰痛,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少有腰痛,多伴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软、足软、鸡胸等,多发生在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者:苏子新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障碍体征: 皮肤感觉:腰神经分布区痛觉及触觉检查。 运动障碍:拇指背伸肌力,踝背伸肌力。 肌肉萎缩:测量下肢周径。 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三、影像学检查 1 、腰椎平片:腰椎正位片腰椎棘突偏斜,侧弯,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腋下时侧弯向健侧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肩上时侧弯凸向患侧。 2 、CT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硬膜受压、侧或双侧侧隐窝变窄等。 3 、MRI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4 、髓核造影:了解纤维环及髓核退变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诊疗方案计划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 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 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 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 法要求: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 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各类整复手法。急性期可根据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 体情况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 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 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 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表者:苏子新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和突出物和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3、影像学诊断普通X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正位)。腰椎CT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

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 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 3 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 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 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 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 4、 5 或腰 5 骶 1 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 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 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 )、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 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 、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 " 板腰 ") ,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 试验 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 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 "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 3、影像学诊断普通X 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 ),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 (正位 )。腰椎 CT 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 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 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 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 )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 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 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 MRI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 光片与 CT 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 光片、 CT 与 MRI 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 痛。 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 1或腰 4脊神经根分布区) 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 4 )、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一、住院标准 经急性临床药物和/或手术治疗一段时间(根据病情轻重一般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有腰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如马尾神经受压),或出现严重的并发征,影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未经手术者,腰部活动障碍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进行性加重,不需手术治疗; 2.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缓解,但腰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不能自理,不需要继续手术治疗; 3.无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 住院康复治疗一般不超过3个月。如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征,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常规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腰椎正侧位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腰椎CT或MRI 适应征:腰椎间盘突出征明确,需进一步为了明确脊髓受压的情况,确定是否手术治疗以及对于预后、康复的指导。 2.肌电图检查 适应征:对于神经受压患者,有利于诊断神经损害的程度; 3.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老年患者,观察心肺功能的情况,指导康复治疗;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制动、局部保暖、临床药物活血、止痛等治疗以及封闭、牵引等。 2.手术治疗:神经根压迫明显者,行椎间盘摘除术; 3.对征支持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等。 (二)常见并发征处理 1.肌痉挛:去除诱因,抗痉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2.疼痛:消炎镇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3.肌萎缩:患肢主被动活动,营养药物穴位注射等; 4.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 5.继发性外伤:双膝关节过度负重,导致损伤等,药物、性辅助器具应用等。 五、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针灸科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 年度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 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 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 骨赘增生。CT或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 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 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 一)手法治疗 1 .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 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 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 2 .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 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

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

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 L4、L5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痪。 【辅助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病历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病历 入院记录 主诉: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现病史: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弯腰工作,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晚间疼痛渐増,时痛如刀割火燿,并以蚁行感沿右下肢放射,在私人诊所予“腰痛宁胶囊,VitB1、VitB12肌肉注射”未见好转,以后反复发作,腰部酸软困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4天前,劳累过度,致腰痛加生,今日来我院,行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门诊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收住入院住院。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中毒等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省,无异地长期居住史,居住条件可,无阴冷潮湿之弊,生活上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一男一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P :76次/分R:20次/分BP:140/90㎜/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质淡, 苔白腻,脉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专科情况: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其余脊柱、四肢关节形态、功能均正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肾阳虚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 医师签名: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省正骨研究院、省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

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