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建立和灭亡

秦朝的建立和灭亡
秦朝的建立和灭亡

1、原因:A、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修筑都江堰使国家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增强,社会

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统一是人心所向,各阶级、各阶层人民都渴望统一。

C、秦始皇本人热衷于统一事业,又具有雄才大略。

2、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3、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前230年前228年前225年前223年前222年前221年

4、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5、结果: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立秦朝,定都咸阳。

6、意义:A、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

B、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7、战役:前262年,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白起坑赵,廉颇老矣岂能饭否)。

知识点二:秦始皇立秦

1、创立者:秦始皇(嬴政)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知识点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开创中央集权

1、秦始皇嬴政改国君的称谓为“皇帝”。(取自三皇、五帝)

2、中央设三公(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3、地方设郡县,有皇帝直接任免。(郡守、县长负责管理地方;收取赋税;征发

兵役和徭役)

4、作用:皇帝把各地统治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文化上:统一文字

(李斯,全国推广标准文字——小篆;日常文书往来——隶书)

经济上: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2、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军事上:1、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派蒙恬北击匈奴。

交通上:统一车轨(6尺),修筑驰道、直道。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听取李斯建议“焚书坑儒”。

水利上: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疆域:北——长城南——南海西——陇西东——东海

1、灭亡的原因

A:大兴土木建筑(阿房宫,秦始皇陵)

B:繁重的徭役、赋税(2/3上缴国家)

C:残酷的刑法

D:秦二世的通知更加残酷(指鹿为马)

2、表现

A、陈胜吴广起义

①时间:公元前209年

②地点:大泽乡

③国号:张楚

④旗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结果:不久以失败告终

⑥意义: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地位)

b、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c、开创了受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先河。

d、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

⑦典故:鱼腹丹书,篝火狐鸣

B、刘邦、项羽灭秦

①时间:a、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灭秦主力。

b、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②战役:巨鹿之战

③典故:破釜沉舟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赵国灭亡的三大原因

赵国灭亡的三大原因 赵国灭亡的三大原因 赵国自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即位建国,到赵王嘉被秦俘虏(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前后共经历了十二代十三位国君,共253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从初步发展,欣欣向荣到进入强盛阶段,赵国东控强齐,西屏强秦,扎根在燕赵大地,成为影响战国格局的七雄之一。到赵孝成王与秦的长平之战惨败,使赵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她的兴旺衰败的历史过程,给人们警示了诸多历史启示。 一、秦王攻赵,势如破竹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离灭亡赵国尚需时日。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

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赵国进攻燕国之际,派王翦、桓齮、杨瑞分两路大军攻赵,攻占了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邺(今河北磁县南邺镇)和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9座城池城,赵国的实力大减。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担心秦灭韩时,赵国仍有助韩的可能,再度攻打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二、番吾之战,形成相持格局 赵国经过秦国数年的攻击,死伤数十万,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了,仅能退守邯郸自保。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秦军分两路进攻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击败,史称番吾之战。幽缪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趁赵国发生饥荒,乘胜兵分三路,大举率兵攻赵。北路由李信率领,兵出太原、云中;中路由王翦率领上党之兵,通过井径,进攻赵国中部;南路由端和率领河内军队,从黄河北举进攻邯郸。赵幽缪王派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率军御敌。李牧以太行山为屏障,在秦军通往邯郸的道路上安营扎寨,接连几里不断,王翦不敢贸然前进。 秦赵之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如果此时赵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加强经济建设,充实军事实力,把强秦拖垮亦有可能。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比如修长城,焚书坑儒等,其实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周实行的是封建政治制度,其实这种制度在夏朝以前就开始了,炎帝,黄帝,大禹,以及夏商两朝帝王子孙的封地在哪里,史书上都有记载,西周是我们封建制度的顶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在周朝各诸侯国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最先废除了做为封建制度核心的“世卿世禄”制度,而是实行郡县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用了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的建议将郡县制度推广到了全国,并且铁腕回击了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的反对(焚书坑儒),自此中国的封建制社会结束,进入了郡县制社会。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指主权国家,也就是主权集中的国家,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成为主权国家,比西方早约两千年,西方是在近代才建立起主权国家的,首先是法国的路易十四仿照中国建立了君主主权的政治制度,后来俄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胖特烈二世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又效仿路易十四分别在自己的国家进行改革建立了君主主权的国家制度,但西方的改革并不彻底,封建贵族的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削弱,这也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封建社会最大的政治特点是国家主权分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拥有国家主权,真正

掌握国家主权的是各地的封建诸侯,当然各封建诸侯也负有勤王的义务,在封建社会里,战争一般发生在各诸侯国之间,皇帝并没有实际权利,因此也没有人争夺皇帝的地位,因此实行封建制度的朝代一般存在时间较长,比如夏朝存在了约400年,商朝存在了约600年,商朝存在了800年,而到了郡县制社会,国家主权集中到君主一个人手里,因此皇帝的宝座也就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并且皇帝不再大规模的将自己的儿子或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这样在皇帝遇到其他人的攻击时,也就缺少自己的亲戚来帮忙,并且在冷兵器时代,武器很落后,很容易组织起一支军队,也就是反对皇帝的力量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对政府进行攻击,国家很容易灭亡,因此中国自秦朝以来的朝代存在时间都比较短。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实行封建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长,实行郡县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短,周朝是我国封建制度实行最彻底的朝代,存在了800年,秦朝是我国实行郡县制度最彻底的朝代,其存在时间只有15年,因此实行郡县制度过于彻底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试想秦始皇如果将自己的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当秦王朝遇到农民起义的打击时,各地诸侯就会前来勤王(当时距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农民起义也就很容易剿灭,然而秦始皇并没有这样做,当陈胜,吴广起义时,只能依靠朝廷的军队进行镇压,而朝廷的军队在当时地域辽阔,交通不遍的情况下,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再加上秦朝的建立并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样简单,而是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革的是那些在封建社会享受“世卿世

2019年秋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九课秦朝的建立与统治学案

1 第四课:秦朝的建立与统治 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结合战国形势图,掌握秦统一六国的顺序。 2、掌握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二、基础知识填空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2、统一战争:(1)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______年; (2)灭六国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二)秦朝的建立与统治 1、建立 2、统治措施 (三)秦朝灭亡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2、原因:(1)赋役繁重; (2)法律严苛,刑罚残酷;(3)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4)反秦力量不断壮大。 三、合作探究 (一)秦朝在政治上的统治措施 材料一:如右图。 材料二:丞相王绾等进言说:“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抚他们。”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若设置了郡县,派能干的大臣去管理,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这个制度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每一条措施分别体现了这个制度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王绾和李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行对秦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 (二)秦朝的其他统治措施 材料一:如右图。 材料二:郭沫若在评价秦朝的某件事时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问题: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秦朝的哪些统治措施? 四、当堂巩固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 2、秦朝的首都? 3、秦朝的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4、秦朝在政治方面确立的制度叫什么? 5、秦朝在中央的统治措施是什么? 6、秦朝在地方的统治措施是什么? 7、秦朝在文化、思想、经济、交通、军事上的统治措施分别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1、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 A 、公元前356年、镐京 B 、公元前230年、阳城 C 、公元前221年、咸阳 D 、公元前202年、长安 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 、君主专制 B 、任免官吏 C 、思想控制 D 、言即法律 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始皇为解决“分土建邦”造成的问题,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灭六国 B 、推行郡县制 C 、实行分封制 D 、北击匈奴,修长城 4、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秦朝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下列关于秦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B 、修筑的目的是抵御匈奴 C 、秦朝大将蒙恬率军修建 D 、是秦朝赋役繁重的表现 5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 、刺史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 A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7、某班同学排练关于秦朝的历史剧,其中有几位同学的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①小明:我是商人,去各地做生意需要带多种货币 ②小丽:我是偏远地区的县令,我要受到皇帝的管理 ③小红:我是丞相,秦朝的军队由我来管理 ④小强:我是农民,生活在秦朝感到很幸福 ⑤小刚:灵渠让我们岭南地区的交通更加便利了 ⑥小芳:我是士兵,站在长城上关注匈奴的动向 ⑦小华:我在咸阳,看不懂南方的表哥给我写的信 ⑧小亮:我是一名儒生,但我现在看不到关于儒家学派的书了 A 、①②⑥⑦ B 、③⑤⑦⑧ C 、②⑤⑥⑧ D 、①③⑤⑥ (1)政治:确立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制度 地方:推行______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文化:统一文字为______,便于文化的交流与政令的推行。 (3)思想: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 (4)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便于经济的发展。(统一后的货币为______钱) (5)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______,便利了水陆交通。 (6)军事:①统一______及东南沿海;②派蒙恬北击______;③修筑______(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对秦始皇的评价 ①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战乱,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功) ②但是他实行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为秦朝灭亡埋下了祸端。(过) 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他是功大于过的。 ★秦朝建立的意义: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国家。 ①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_____至高无上。 ②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管理______、______和______事务,但最终决策权由______掌控。 中央 (1)社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和平的生活; (2)经济:____________后,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军事:____________后,东方六国无力与秦抗衡; (4)个人:秦王______即位,招募人才,策划统一; (5)理论:法家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的应用。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2)建立者:______(秦始皇); (3)都城:______; (4)疆域:东至______,西到______,北至______,南达______。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比如修长城,焚书坑儒等,其实 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 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周实行的是封建政治制度,其实这种制度在夏朝以前就开始了,炎帝,黄帝,大禹,以及夏商两朝帝王子孙的封地在哪里,史书上都有记载,西周是我们封建制度的顶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在周朝各诸侯国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最先废除了做为封建制度核心的“世卿世禄”制度,而是实行郡县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用了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的建议将郡县制度推广到了全国,并且铁腕回击了来自儒家知识分子的反对(焚书坑儒),自此中国的封建制社会结束,进入了郡县制社会。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指主权国家,也就是主权集中的国家,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成为主权国家,比西方早约两千年,西方是在近代才建立起主权国家的,首先是法国的路易十四仿照中国建立了君主主权的政治制度,后来俄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胖特烈二世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又效仿路易十四分别在自己的国家进行改革建立了君主主权的国家制度,但西方的改革并不彻底,封建贵族的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削弱,这也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封建社会最大的政治特点是国家主权分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拥有国家主权,真正掌握国家主权的是各地的封建诸侯,当然各封建诸侯也负有勤王的义务,在封建社会里,战争一般发生在各诸侯国之间,皇帝并没有实际权利,因此也没有人争夺皇帝的地位,因此实行封建制度的朝代一般存在时间较长,比如夏朝存在了约400年,商朝存在了约600年,商朝存在了800年,而到了郡县制社会,国家主权集中到君主一个人手里,因此皇帝的宝座也就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并且皇帝不再大规模的将自己的儿子或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这样在皇帝遇到其他人的攻击时,也就缺少自己的亲戚来帮忙,并且在冷 兵器时代,武器很落后,很容易组织起一支军队,也就是反对皇帝的力量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集 中起来对政府进行攻击,国家很容易灭亡,因此中国自秦朝以来的朝代存在时间都比较短。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实行封建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长,实行郡县制度越彻底的朝代,存在时间越短,周朝是我国封建制度实行最彻底的朝代,存在了80 0年,秦朝是我国实行郡县制度最彻底的朝代,其存在时间只有15年,因此实行郡县制度过于彻底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试想秦始皇如果将自己的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当秦王朝遇到农民起义的打击时,各地诸侯就会前来勤王(当时距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农民起义也就很容易剿灭,然而秦始皇并没有这样做,当陈胜,吴广起义时,只能依靠朝廷的军队进行镇压,而朝廷的军队在当时地域辽阔,交通不遍的情况下,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再加上秦朝的建立并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样简单,而是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革的是那些在封建社会享受“世卿世禄”的封建贵族的命,(自秦以后中国不再有封建贵族这一特殊阶层),秦朝建立后,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扑,因此实行单一郡县制度的秦王朝在遇到农民起义,和封建贵族势力的反扑(项羽就是代表,项羽称霸后实行的就是封建制度)时,也就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很快灭亡的命运,汉朝建立后,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以郡县制度为主体,以封建制度为辅助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在保证国家主权集中的同时也有利于王朝建立之初的统治巩固,因此自汉朝到清朝的历朝历代也都采取了这种复合政治制度。 中国的历史观问题 古代中国是主张“仁义”的儒家知识分子把握话语权的时代,儒家知识分子一般将国家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秦朝的灭亡复习特训第六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秦朝的灭亡复习特训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吴广项羽

B、勾践晋文公 C、项羽勾践 D、刘邦项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陈胜建立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该诗“将相本无种”引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一个经典剧,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该故事取自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桂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解析】:

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例题解析 旧人教

秦朝的统治-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 (2000年上海高考题)秦朝时候,郡的临御史主要负责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解析】本题是有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考点。本题涉及的这一知识在书上没有直接内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的迁移能力。课本提供的是中央政府内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丞相处理政事,而太尉则管理军事。依照这种职权的分工,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当为郡守、县令之职。管理军事是郡尉之职。郡的临御史自然是负责监察郡守。 【答案】D 例2(2000年广东卷考题)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教材没有明确提出秦朝时施政所依据的学说,但是秦统一后,实行严刑峻法。教材明确指出了韩非子的理论主张,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施政符合韩非子的主张。【答案】D 例3 (2001年天津卷考题)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针对秦始皇的文化措施设计,秦始皇时的统一文字本质上是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的,其他的项都不合史实。 【答案】A 例4 (2000年津赣卷考题)秦始皇“焚书抗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从角度对焚书坑儒的目的加以思考,解题关键是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思考,如“③毁灭文化”是该条措施一定程度上产生的影响,并非是当时统治者的主观意图。 【答案】B 例5 (1995年上海卷试题)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述题,所考内容“中央集权制”是教学重点,命题角度一般,难度不大。第一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措施”,考查具体内容在教材中有现成的归纳,只要考生记忆准确即可回答出来,能力考查层次偏低。第二问要求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作简要评价,回答时要能够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要 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答案】①建立皇帝制度,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人。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事事务。③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负责地方行政。(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 例6 (2002年广东卷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教案. 主备人:李英贤 第13课秦帝国的灭亡 【学习目标】 1.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 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酷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引起,再由李白的诗引出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伟业。 二.自学指导 (一)自学“亲王扫六合” 1. 看课本P64—P65,思考问题: (1)了解长平之战的过程。 (2)秦统一的过程。 (3)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2. 探讨交流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讨论方式:小组讨论 教师启发:联系秦统一以前战国割据纷争的史实, 秦统一后比较安定的局面,消除分裂等,秦统一对汉朝 及以后中国发展的主流的关系,形成认识. (二)自学”陈胜吴广起义” 1.角色扮演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片段. 2.看课本P66,思考问题: (1)起义爆发的原因. (2)起义的主要经过,结果和影响. (三)楚汉之争 教师讲解:

谈秦真正灭亡原因

《过秦论》胡扯淡,谈秦帝国灭亡真实原因 肃慎书室主人 贾谊《过秦论》说秦亡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但贾谊没有论述秦灭六国之际,比东方六国都更仁义吗? 秦行苛法,“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东方六国不至于此。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秦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应该也适用于秦灭六国之际的本土。看来,秦灭六国之际,不比东方更仁义。 但最不仁义的秦却把一般不仁义的六国灭了。其混一天下时,仁义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那么,秦亡的真实原因,也不应该被仁义障目。 很多人早已指出,秦国混一天下後,北征匈奴,南吞百越,是灭亡的军事原因。如果两个方面军的近百万大军摆在中州,陈涉、项梁等刚一起事就会被扑灭。除非秦统治集团内讧内战,否则民众没有机会去灭亡秦国。 那么为什么秦要用百万大军南征北讨呢?秦不止步于混一六国,还要开疆拓土,属于武力扩张惯性。匈奴人口,不能当汉之一郡,大概百万左右。百越也地广人稀。大概秦始皇就想趁势把匈奴百越灭掉。但行军太远,兵力周转不过来,才让东方义军坐大。 秦国的武力扩张惯性,绝不可能仅仅是秦始皇一个人的意志。还与秦的治民手段有关。秦行苛法,这是毫无疑义的。秦地百姓为什么要忍受苛法?因为秦国的兼并扩张战争给了百姓普遍的发财机会。只要立军功,就可以获得田宅。秦王国相当于一个“战争股份公司”,秦人忍受苛法,仿佛是一种投资行为。 但这个投资收益链条,在秦兼并六国後就失效了。因为南征北讨的行军路线更远了,相应的战争投资就迅速翻番。而收获却少了,既抓不到多少奴隶,又获得不了肥沃耕地。所以民众失望。 就是说,秦国这个“战争股份公司”,该转变经营策略了。不要扩张,也不要苛法。整个帝国要越来越保守,对人命物力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差劲,直到发现新的赢利方式,即工商业。但中国资本主义始终没有主掌政权,至西方文明入侵,毛泽东不得不用更有效的极权模式动员人命物力应战。所以毛自称“比秦还秦”。 事实上,近代之前的欧洲司法,其血腥野蛮较秦国不遑多让。但欧洲因此建立了纪律严明的军队,再以工商业为助,到海外进行征服扩张。这种模式,到一战才终结。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朝的灭亡》word同步练习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13课 《秦朝的灭亡》word同步练习1.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惩罚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D.秦朝的暴政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陈胜、吴广起义最深远的意义是( ) A.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D.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下列地点中,曾经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是( ) A.成都 B.陈 C.大泽乡 D.咸阳 7.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③严酷的刑法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⑤土地集中严重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出自哪一场战争(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9.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10.下面对秦末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 D.陈胜、吴广等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11.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 结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 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够维护社会安定 C.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 D.起义实际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 12.楚汉战争指的是( ) A.南方楚国与西汉的战争 B.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战争 C.陈胜、吴广与秦朝的战争 D.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 13.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善于用人 C.军事力量强大 D.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亡时说:“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又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贾谊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导致秦朝灭亡的导火线

导致秦朝灭亡的导火线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下面是有导致秦朝灭亡的导火线,欢迎参阅。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在经济上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 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军事上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病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大家都会认为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比如修长城,焚书坑儒等,其实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存在着众多的解释。比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胡亥乃是亡国之君;酷刑严法,暴政无度;竭尽国力,役民太甚;或者还有说是楚人的大规模反抗;;带有民族起义性质的反抗,再加上山东五国贵族的复国战斗。 秦王嬴政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当时饱受战火摧残的人民面前,他统一了天下,成了秦始皇。以当时的环境和形势来说,这样的救世主是应运而生、受到欢迎的。秦始皇和摩西不一样。犹太人敢杀摩西,是因为摩西天天和犹太人在一起,英雄常见也凡人,所以,摩西作为救星的光芒日渐黯淡下去。而秦始皇却懂得深处自神的道理。他始终保持着神秘,和百姓保持着距离。距离产生美,更产生敬畏。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一直头罩着这样的救世主的光环。老百姓未必爱他,但是敬畏他,认为他就和有巢氏、燧人氏、大禹一样,是不可置疑的天子。天选之子的说法在今天已经没有了市场,但对当时那些生活在神话和天意中的老百姓来说,却是深信不疑的。秦王嬴政的暴政或许比摩西尚有过之,但直到他死,大秦帝国并看不出有崩溃的迹象。在他当皇帝的十二年,并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反抗。他作为救世主的地位,是稳固的,为大众认同的。 秦国号的来源先来看看古文字当中的秦字怎么写的,以及最早的字书当中的秦,是怎么解释的。在最早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秦朝的灭亡》中国历代起义军的口号(岳麓书社)

中国历代起义军的口号 起义,只有在社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时才会出现,在公民承认的和平年代,尽可以抱着美人安心睡觉!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汉之交,政出豪门,权力世袭。普通民众无权过问政治。做王侯将相的人,难道天生下来,就该是做王侯将相的命? 陈胜吴广第一次把中国人想在政治的求平等的话讲了出来。 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是传统的神道起义口号,颇有点政教合一的口味! 绿林赤眉起义。 事由王莽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引起。新政策触犯的权贵、豪强的利益。所以才有这这次起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起义口号。但起义到成功了。 隋末农民起义。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 唐末黄巢起义。 也没有什么太精彩的起义口号,倒是这个落地的秀才有句诗蛮有气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这个口号,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观点。 宋钟相扬么起义:

“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钟相、扬么起义打出的口号比较好。不光在贫富上提出了均的观点。同时在政治上,也提出了等贵贱的思想。他们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同时提出了财富上平均和政治上平等的思想。 元末农民起义。 著名的口号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个口号和黄巾起义一样,同样是政教味的口号!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口号: “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主旨是:均田免粮。这个口号也是一个反映了中国人追求平等和平均的思想。但免粮有很大欺骗性,如果所有老百姓不纳粮,都免税免粮,你统治者,靠什么存在? 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 “一律平均。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 他们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但具体做法上确又是差强人意的等级森严,呵呵,不说也罢。 满清末年孙中山起义,虽没有统一的口号(大将.军顺带请教一下富学的朋友:“驱除鞑奴,回复中华”——应该算吧?),但是邹容的《革命军》值得一提,历数满清的罪状,又详细的介绍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无可取代的震撼力量。

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统一全国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秦政权在建立之后瞬间土崩瓦解, 其原因是复杂 的多方面的, 其中既有权臣赵高的阴险狡诈对二世恶意怂恿的因素, 又有新政权根基未稳且在山东六国尚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一旦有机会, 六国的旧贵族便起而反扑的原因, 但这些原因都不至于使经过长期实施富国强兵政策而建立起来 的强大政权十三年就垮掉。秦国百姓举旗造反才是秦政权垮台的直接动力, 而引起造反的主要原因是秦统治者私欲极端膨胀造成的繁摇重赋, 致使农民的生存 条件受到严重破坏。人民连命都不能保, 统治者的重刑镇压对他们也就失去了威慑作用, 因而秦政权虽不断对反抗者加重刑罚镇压却无可挽救地倒台了。 关于秦灭亡的原因, 当时作为统治集团成员之一的李斯就有清楚地认识, 劝谏二世曰“关东群盗并起, 秦发兵诛击, 所杀亡甚众, 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嘈转作事苦, 赋税大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其所谓“盗贼”就是举旗造反的农民。造反者“杀亡甚众, 然犹不止”的原因是“戍槽转作事苦, 赋税大也”。李斯作为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身处其时其境, 他的感触应该是深刻的, 认识也应该是准确的, 他说农民造反的原因是繁摇重赋, 而没有提及其他原因。正因为他的明确认识, 所以他向二世谏议“请止阿房宫作者, 减省四边戍转。”《史记·秦 始皇本纪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说“秦非不欲为治, 然失之者及举措暴众, 而用刑太极也。”《新语·无为所谓“举措”, 即指治宫室、修陵墓、兴征伐等政治军事经济活动, 这些活动极大地侵害了百姓的生活条件, 即其所谓“暴众”。晃错也认为,秦始皇“怀贪鄙之心, 行自奋之智”, “誊欲无极,民力罢尽”, “戍者死于边, 输者愤于道, 秦民见行,如往弃市。” 《汉书·爱盎晃错传主父堰则具体描述了秦之大肆征伐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及至秦王……欲威海外, 使蒙恬将兵以北攻强胡, 避地进境, 戍于北河, 飞当以随其后。又使尉屠唯将楼船之士攻越, 使监禄凿渠运粮, ……当是时, 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 宿兵一于无用之地, 进而不得退, 行十余年, 丁甲被甲, 丁女转输, 苦不聊生, 死者相望。及秦始皇崩, 天下大畔。”《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不仅男子要披甲戍边, 就是女子也须运输后勤物资。由于长途转运, 粮草多被消耗, “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这就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铜, 女子纺织不足于帷幕。百姓靡弊,孤寡老弱不能相养, 道死者相望”, 人们己没有了活路, 故“天下始叛也”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主父堰认为天下叛的原因是“百姓靡弊,孤寡老弱不能相养, 道死者相望”, “丁一男披甲, 丁女转输, 苦不聊生”, 而不是其他。汉代大儒董仲舒从生存角度找到了百姓叛逃的原因“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 盐铁之利, 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 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鼠之食。重以贪暴之吏, 刑戮妄加, 民愁亡聊, 亡逃山林, 转为盗贼储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以汉书·食货志董仲舒所描述秦代情形虽有一些他所处时代的影子, 但因税赋繁重而造成人们生活无依赖而“转为盗贼”的认识是符合人之生存规律的。《汉书》作者总结前人的记录和认识, 不仅指出秦人溃叛是由于统治者“收泰半之赋, 发间左之戍”, 指出这种繁重的负担是统治者“内兴功作, 外攘夷狄”造成的。《汉书·食货志》记日“至于秦始皇遂并天下, 内兴功作, 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 发间左之戍。男子耕不足粮晌, 女子纺织不足衣服, 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 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海内愁怨, 遂用溃畔。” 贾谊在论秦之过时虽说秦不施“仁义”, 但实质上是说秦在平定战乱之后, 不能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他说“秦南面而王天下, 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

导致秦朝灭亡的战役

导致秦朝灭亡的战役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那么你知道导致秦朝灭亡的战役吗?下面是有导致秦朝灭亡的战役,欢迎参阅。 导致秦朝灭亡的战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为岁首,秦二世二年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后九月,该年闰月),秦军上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调原驻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上,鲁公项羽为次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楚国援赵大军进至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称最好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收渔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进。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项羽痛斥宋义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并令英布和蒲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一说为漳水),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齐、燕、魏等各路救赵军队皆作壁上观,待楚军大破秦军时,纷纷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死秦将苏角,迫使秦将涉间自杀。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巨鹿之战战争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积极推动意义的。但是秦王朝建立后,对人民实施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赋役繁重,刑政暴虐,使得“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汉书;贾山传》),全国出现“褚衣塞路,囹圄满市”的恐怖局面,这就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全面激化。 终于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至公元前209年九月)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九月,项梁、项羽和刘邦相继在吴中(今江苏苏州)、沛县(今属江苏徐州)聚众起义。被秦所灭亡的六国旧贵族也乘机起兵,出现了天下反秦的形势。 巨鹿之战项羽大军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牺牲后,楚怀王熊心毅然挺身而出,从偏东南方向的盱台(今江苏盱眙东北)北上迁都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史记;项羽本纪》中称“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但彭城显然比盱台更靠北、更接近秦军主力,因而

论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论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摘要:通过对秦朝灭亡历史原因的分析论述,客观的评价历史。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论述秦朝灭亡的原因的文章不胜枚举,而其中具体的原因也各有不同。笔者不才,试从几个方面具体论述。并就中国、日本、欧美学者的观点分析。 关键词:压迫农民,修建建筑,连年战争,酷刑暴政,宫廷混乱 一,秦朝对农民压迫严重,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这是秦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这一点,《汉书》中有一段话如此叙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①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第一道命令,便是:“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②。这就是强迫所有的农民交出他们的武器。 中国古代的农民,本有一次冬季的军事训练,即所谓“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但到秦代,“讲武之礼,罢为角觝。”③这是不允许农民有学习战斗技术的机会。 在秦代的农村中,本有武装游徼的设置,“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 ④这样看来,秦代的各郡县,除了地方的游徼以外,又有中央派驻各郡县的材官。这种材官的设置,就是加强对农民的武装镇压。 在秦代,什伍连坐法推广到全国。所谓“什伍连坐法”,即“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⑤而这就是借此肃清农民中的不稳分子。 可见,秦代的法律对农民压迫是很严重的,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爆发,从而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秦朝走向灭亡。 二,秦代皇帝修筑各种建筑,劳民伤财。 在秦朝不到几十年的时间中,秦始皇和秦二世共建造了包括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各种宫殿在内的多处建筑。而这些建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人民经过连年战争,理应得到休息之时,秦代的皇帝如此大动干戈,人民怨声载道,人心向背,导致了亡国的结局。 “为了建造阿房宫和郦山的皇陵,残余的贵族和无数的俘虏,从荆楚、巴蜀斩伐木材,运输木材,攀山越岭,颠仆于道路中,丧失他们的生命。城市的手工业者,都离开了他们的作坊,走到咸阳,走到郦山,走到琅邪,走到遥远的会稽,替皇帝修筑宫殿,建造坟墓,雕刻玩好和巨大的纪功碑。广大的农民,已经在商人地主土地兼并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小块土地和田园。在收缴兵器的命令之下,失去防身的武器;在武装镇压、什伍连坐、严刑峻 ①《汉书·食货志上》中华书局1999年版949页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91年版170页 ③《文献通考·兵考》 ④同上

2017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朝的灭亡》同步练习

第13课秦朝的灭亡 1、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惩罚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D、秦朝的暴政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陈胜、吴广起义最深远的意义是( ) A、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B、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D、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下列地点中,曾经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是( ) A、成都 B、陈 C、大泽乡 D、咸阳 7、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 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③严酷的刑法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⑤土地集中严重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出自哪一场战争(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9、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10、下面对秦末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 D、陈胜、吴广等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11、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 结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 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够维护社会安定 C、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 D、起义实际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 12、楚汉战争指的是( ) A、南方楚国与西汉的战争 B、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战争 C、陈胜、吴广与秦朝的战争 D、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 13、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善于用人 C、军事力量强大 D、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亡时说:“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又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贾谊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秦亡的原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