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同济大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30分,15×2)

1.下述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理解正确的是:( DE )

A.它是纯粹的哲学。B它是纯粹的科学C它是最科学的哲学D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E 它是交叉科学。

2. .下述关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理解正确的是:( C )

A.它没有科学依据 B它对自然界的看法全是唯心论的C它依据的是牛顿经典力学D它依据的康德的星云说E 它依据的是相对论。

3. 下述哪些科学成果是唯物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 BD )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欧几里得的几何学D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E量子力学。

4.下述关于自然系统性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DE )

A它的内部只有加和性关系B它终处于稳定态C它内部的结合能大小与其尺度成正比D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E它的演化是超循环的。

5.下述关于科研选题理解正确的是:( DE )

A 应该选前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B只能选有社会需求性的课题C只能选有科学需要的课题D应该考虑创新性E应该考虑可行性。

6下述关于科学事实理解正确的是:( ACDE )A.它来源于科学观察或实验 B它是经验事实的直接转化C它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D它是建立科学假说的依据E它是科学检验的依据。

7. 下述关于科学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BC )

A 它是真理完全相反的科学见解B它是通往科学理论的中间环节C它是科学检验的对象D它不可能成为科学理论E地心说不是科学假说。

8. 下述关于“科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E )

A它是确证性的知识 B它是重复性活动的产物C它是直接的生产力D它是国家的意识形态E它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

9下述关于技术发明的理解正确的是:( BE )

A它就是专利 B它具有新颖性C它没有实用性D它必然导致技术创新E它是科学知识的物化。

10. 下述关于思想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BE )A 它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形式B它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C它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形式D它是模拟实验的一种形式E它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形式。

11. 下述哪些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CD )

A政治军事需求 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C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D科学继承与创新的矛盾E社会意识形态。

12. 下述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理解正确的是:( CDE )

A它总是造福于人类 B它是人类不和谐的根源C它是人类进步的杠杆D它本身无所谓善恶E它的应用具有“双刃剑”的特征。

13. 下述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BD )A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者B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依赖C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D自然资源可以循环利用E人与自然不可能实现和谐。

14. 下述关于科研活动的规范认识正确的是:( E )

A 科学研究是自由的,不应该有规范约束B科学家都是人,无私利不可能。C科学研究成果是属于个人的,公有性是理想主义D学派的存在证明了普遍主义是错误的E学术腐败需要规范的约束。

15. 下述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BCE )

A 科学是实证可靠的,哲学是虚无缥缈的B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是科学的抽象D哲学思想对科学起积

极的作用E科学发展丰富了哲学内涵。

二、辩析题,辩明对错,并说明理由(40分,8×5)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符合现代科学,所以是完全错误的思想。错

2.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提出的渐变论实际是诡辩论。错

3.宇宙大爆炸学说表明宇宙是有开始的。对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表明:自然界是人类的朋友,不会对人类构成危害。错

5.“观察渗透理论”表明任何观察都不是客观的。错

6.类比推理的依据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所以结论是可靠的。错

7.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研究,所以科研机构是它的主体。错

8.科学技术知识是中性的,所以,科学家只管研究,不必为应用负责。错

三、论述题(30分,15×2),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1.阅读下述材料,根据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

5月28日起,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太湖流域高温少雨,水位偏低,使无锡太湖的梅梁湖等湖湾,比往年提前两个多月出现了大规模蓝藻现象。5月28日,无锡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了太湖蓝藻治理的紧急预案,水利部太湖局紧急启用常熟水利枢纽泵站从长江实施应急调水。5月29日,无锡市区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发了无锡市有史以来因太湖蓝藻爆发导致的最大规模的供水危机。

与此同时,市面上的桶装纯净水价格疯长,有的卖到35元一桶,很多地方出现了水荒。

超标准排污、围湖造田、网箱养殖、生活污水无节制排放,在“GDP政绩观”麻木、放任污染行为和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个个重病缠身的河流湖泊一再承受着极限。

久负盛名的“八百里洞庭”从全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到解放初期的4350平方公里,再到2005年的2840平方公里,洞庭湖面积急剧萎缩。“围湖造田”等人为原因是“主凶”。

鄱阳湖同样受伤不轻,2000多公里的湖岸线曾减少了近一半,水域面积也曾由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一度缩小至3900平方公里。

巢湖全湖总体已经呈中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呈重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而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水域距合肥市、巢湖市较近,尤以合肥市饮用水源所在地最为严重。

滇池水质自1988年以来基本为5类、劣5类。在入湖污染总量构成中,城市生活污染仍占主要地位,占入湖总量的52%至74%,在环保部门已监测的19条入湖河流中,90%以上的河道水质均为劣5类,湖水属重度富营养状态。

根据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在2005年监测的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2类水质的湖(库)只有2个,仅占7%;3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4类水质的湖(库)3个,占11%;5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5类水质湖(库)竟达12个,占43%,被污染的湖 (库)高达72%。

治理水污染,靠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回答:“靠法制。”

我国有水污染防治法,而且刑法“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将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罪”等规定都很详尽,但由于目前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相关处罚程序制度建立不到位,种种“不够”,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环境治理的要求。

因此,在完善法律和严格执法方面,我们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

无锡太湖的此次蓝藻爆发,或许不完全是件坏事。至少,在环境污染不重拳治理就会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的公共安全危害的这一认识上,可谓给我们敲了一声洪亮的“警钟”,如果再不警醒,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问:

下一个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湖泊是哪个?

下一个出现饮用水危机的城市又是哪个?

但愿这样的危机,在未来的时间内,越来越少,越来越远。

2.结合下面的文章,谈谈你对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中新网2月9日电综合消息,国务院今天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纲要明确:中国将在未来15年加快发展包括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在内的16个重大专项,以解决信息、生物、资源、健康等战略领域的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纲要部署了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规划。这四项重大科学计划是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

纲要指出,中国将改革军民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军民结合的新的科技管理体制。

纲要明确:未来15年,中国将加强基础研究,使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国家目标。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年《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解答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一、科学技术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二、基本内容如下: (1)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面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些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了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其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中,科学才起到它真正的作用。同时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就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 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 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 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就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 ②协同性; ③无序性; ④同一性 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就是:D 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就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与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瞧作就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就是:D ①要体现发展,就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 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 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就是:D 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 ②如果有一个前提就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就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 ①引力、强力、弱力与电磁力, ②引力、强力、弱力与摩擦力 ③引力、强力、弹力与电磁力 ④引力、弱力、电磁力与摩擦力 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就是:C 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就是B 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 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 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 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 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就是:B 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 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 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 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 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C 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天大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方向

2.11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一、概述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三、领域范围 从学科上划分,该工程领域涉及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大学科。 主要范围: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建筑经济与管理等。 相关领域:交通与运输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三门因研究方向不同而设置的基础课程。对于土木工程领域,设数值分析、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测试技术等;对于建筑学领域,设现代建筑引论、现代建筑评论、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等。 技术基础课:对于土木工程领域,设工程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建筑经济与管理、C++与数据结构、基础工程、优化原理与方法等;对于建筑学领域,设环境心理学、现代建筑物理、绿色建筑导论、古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社会学等。 专业课:根据联合培养单位的行业发展需求,由双方按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 五、学位论文 论文可以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小区规划等;可以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桥梁和隧道设计,地下工程设计,勘测设计,建筑、桥梁、隧道、地下及其他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监理,室内设计和装满设计等;也可以是设计理论、方法的研究,结构抗震、抗风、防火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土壤力学、建筑基础加固技术的研究等。 工程设计类的学位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核: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如何认识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 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如下 1、古代朴素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它是辩证法的初级形态,虽是正确的,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又是不完备的。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某种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哲学学科期刊排名

哲学学科期刊排名 本学科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期刊数量为239种,转载全文总量为1008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12569篇)的8.0%,其中,转载量排在前30名的期刊共被转载531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的4.2%。 全文转载量排名 期刊名称 转载数 名次 哲学研究 91 1 哲学动态 43 2 世界哲学 32 3 学术月刊 32 自然辩证法通讯 24 5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8 6 中国社会科学 18 中国哲学史 17 8 道德与文明 16 9 周易研究 15 10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现代哲学 15 天津社会科学 15 伦理学研究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 15 学术研究 15 江海学刊 12 17 世界宗教研究 11 18 河北学刊 11 哲学分析 10 20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 10 学习与探索 10 文史哲 9 2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教学与研究 9 人文杂志 9 江汉论坛 9 孔子研究 8 29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 全文转载率排名 1

期刊名称 转载数 发文数 转载率(%) 名次 哲学研究 91 217 41.94 1 世界哲学 32 96 33.33 2 中国哲学史 17 68 25.00 3 周易研究 15 71 21.13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24 123 19.51 5 哲学动态 43 236 18.22 6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92 16.30 7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8 124 14.52 8 逻辑学研究 4 29 13.79 9 现代哲学 15 109 13.76 10 科学文化评论 7 52 13.46 11 学术月刊 32 239 13.39 12 中国社会科学 18 137 13.14 13 国学学刊 7 56 12.50 14 天津社会科学 15 142 10.56 15 哲学分析 10 99 10.10 16 文史哲 9 90 10.00 17 道德与文明 16 162 9.88 18 伦理学研究 15 161 9.32 1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0 111 9.01 20 孔子研究 8 91 8.79 21 科学与社会 5 58 8.62 2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 104 7.69 23 世界宗教研究 11 143 7.69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125 7.20 25 江海学刊 12 197 6.09 2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99 6.06 2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 101 5.94 28 教学与研究 9 155 5.81 29 自然辩证法研究 15 269 5.58 30 综合指数排名 期刊名称 转载量归一值转载率归一值篇均分归一值 综合指数 名次 哲学研究 1.000000 1.000000 0.898932 0.969680 1 世界哲学 0.351648 0.794872 0.879353 0.642927 2 哲学动态 0.472527 0.434485 0.870700 0.580566 3 中国哲学史 0.186813 0.596154 0.883455 0.518608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0.263736 0.465291 0.894934 0.513562 5 学术月刊 0.351648 0.319279 0.912620 0.510229 6 周易研究 0.164835 0.503792 0.888317 0.483567 7 中国社会科学 0.197802 0.313307 0.939304 0.454904 8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64835 0.388796 0.883100 0.447503 9 2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 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 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 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 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 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其论证方式 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 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 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A 非B 非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A 非B 非C 。 15 正确的观察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分析题

分析题 整体性 拿破仑骑兵,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在欧洲战场上,拿破仑骑兵曾经与马木留克骑兵交战,马木留克兵个个强悍凶猛、骑术高超,如果一对一较量,拿破仑的军队必败无疑。这是一场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战斗。但交战的结果却是人数少骑术逊色的法国骑兵战胜了对手。为什么呢?拿破仑评论说:“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败三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体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一定能战胜1500个马木留克兵。” 请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模版: 第一步:整体突现性原理: 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加和性关系。同时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系统中的部分的性质不同于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性质,使组成部分的原有的某些性质被屏蔽起来,另一方面会使得系统整体产生除它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消失或屏蔽,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第二步: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所以,当很多骑术不精但是有纪律的法国骑兵组成一个整体时,会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从而打败马木留克骑兵,正是体现了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 (整体性)瞎子摸象,一只手从身体上割下来 10.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以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对手了。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他,……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13页。 1.分析上述材料所阐述的系统思想。 答题模版: 系统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系统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加和性关系。但不能片面的认为研究了孤立的部分就足以完全理解整体。 系统科学把整体性作为首要原则,要求人们无论研究自然系统,还是设计人工系统,必须自始至终把对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根据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若干要素经相干关系组成系统后,系统有新质突现,出现组成要素本身所没有的新的性质、新的规律。这些性质和规律是系统整体所特有的,是系统的组成要素本身原来没有的。因此我们考虑对象时,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把握它的整体特性。 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不但要看到由部分通过相干、协同产生了整体的性质,还要看到整体中的部分与它原来单独存在时是不同的,不能离开整体去考虑部分。 分析在病毒与反病毒的斗争中,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象的社会原因. 要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 1)承认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P.266 ( 2)科学技术应用产生消极作用的原因 ①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即科学技术的水平); ②更主要的原因在人类自身,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受利益驱动,不顾后果地滥用技术。(社会原因) ( 3)要限制和消极科学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要靠社会进步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2.囚犯困境田忌赛马“公用地的悲剧”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是由木桶中最长的木块而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古建筑结构抗震哲学思想探索

第24卷 第12期 2008年 12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 ol.24,No.12Dec.,2008 文章编号:1000-8934(2008)12-0047-05 中国古建筑结构抗震哲学思想探索 盛志刚,刘海笑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 5 12 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如何提高房屋和其他结构的抗震性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结合我国古代几个典型的抗震建筑结构范例,本文探讨了古人在结构设计上的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包括 整体性 和 以柔克刚 等,曾指导古代工匠建造出许多屹立千年、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的建筑。但这些思想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上,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这不得不引起现代建筑和结构设计者的严峻反思。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反思,本文初步归纳了古建筑哲学思想给今天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结构工程;抗震结构;中国古建筑;哲学思想;整体性;以柔克刚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盛志刚(1963!),江苏徐州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结构抗震工程;刘海笑(1966!),甘肃兰州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动力学。 1 概 论 5.12 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些建筑大多是最近几十年设计建造起来的,为什么在遭遇地震时却如此脆弱?做为世界的地震多发国之一,怎样大力提高一般结构(房屋、水坝、桥梁等)的抗震性能,以尽力保证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问题再次引起广大民众和各级政府的深切关注,也再度引起我国建筑工程界的严峻反思。 纵观中外的地震灾害史,历次地震(尤其是强震)所造成的大量毁灭性破坏,大多与房屋和河堤结构的破坏有关。在我国地震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如1068年8月河北河间地区发生6 5级地震,就导致 大河决溃,地复震裂,庐舍摧塌,人民压溺,几已万数 ,造成城池毁坏、房屋倒塌和上万人死亡的巨大灾难。再如1879年7月甘肃省武都地区发生8 0级大地震,导致 山岩崩坠,河水涌塞,后复冲开,水势汹涌,致河北街民房尽行淹没,伤人无数 ,造 成了近3万人死亡、楼桥大面积崩塌的严重灾害?1# 。1976年的唐山地震之灾,则至今仍为国人之痛。 在世界地震史上,此类例子也很多。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发生8 3级大地震,东京和其他城市共震毁房屋25 5万间。地震引发的火灾,使44 7万间房屋毁于一旦,共导致14 2万人死亡或失踪。震灾之后,内阁政府被迫下台,天皇只得另外组建新政府?2,3#。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 8 9级地震(这是近百年来震级最大的地震,也有人说是9 3级)。震中地区几十万幢房屋大多严重破坏,有些地方在几分钟之内下沉近2米之多,仅当地 居民死亡就达5700人?2# 。 但是,在世界地震史中也有很多屡经地震(甚至强震)而不倒的建筑。仅在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就有很多典型的范例。例如西安的大、小雁塔,山西的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以及辽宁义县奉国寺的佛教建筑群等。这些建筑都是历经千年的高大建筑(高度从20多米到60多米不等),在数次甚至数十次强烈地震中都经受住了考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周围的全部建筑都被地震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它们却屹然壁立而梁柱不圮?4-6#。 对比今天大量的一般结构并不高超的抗震性能和50至70年的使用年限,这些古建筑不仅可谓稳固如山而且寿长若海!为什么这些依靠木石砖瓦等原始材料搭建起来的高大建筑,能够经得起上千年来多次大地震的考验?古代工匠们采取了哪些结构措施来保证这些建筑的超强抗震性能?其中又蕴涵了怎样的哲学智慧呢?认真探索一下这些问题,对提高今天各种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现代结构工程的抗震思想及困惑 从各种高坝大桥和奇楼深洞的修建竣工中,常人不难想象现代结构工程发展水平的日新月异。借助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加上计算机技术的 47

北师大2018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北师大2018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 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 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 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1)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 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M尼认为气 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 b.追求逻辑的完满。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 界”; c.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 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 d.亚里士多德的综合。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 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2)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但是因为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船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3.近代形而上学<或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 (1)产生的原因: 因为科学发展水平所限,经验材料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要进 行分析,就必须把自然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暂时割断它同其它事物的过程的 联系,把它看成是孤立和静止的。这种研究方法久而久之,最终发展成为一种 固定的、普遍的思维形式,即只注意局部,不注重整体;只注重研究个别,不 注重研究一般; b.因为力学的有效性,用“力”解释一切,把一切都解释为必然、孤立的、片面

重大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及原型设计说明书

重大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及原型设计说明书 XX市东城区重大项目管理系统三期需求及原型设计说明书 一、背景 经过XX市东城区重大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两期项目的建设,目前东城区重大项目协调办公室已经拥有一套较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完成了数据的采、管、用全流程,但是随着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断发展深入,新型的业务手段不断拓展如;移动端APP、微信等方式。项目前两期建设主要是以数据信息的采集、汇集、为主,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和发展,便于使用者摆脱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追身办公,亟需将数据的应用分析内容、成果以移动端服务的形式推送给各级数据使用者。 二、主要需求 项目以web+app形式开发,项目分为前端用户app和后端管理系统(web)两部分,前端app主要负责项目巡查人员通过手机照相等手段随时、随地、方便地进行项目进度申报、主要领导随时、按期进行项目进展情况查看,项目申报提醒等功能。后端采用web方式,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项目初始化(项目名称、位置、负责人、基础信息录入)等工作。项目部属于XX市东城区电子

政务外网DMZ区,以便工作人员在互联网可以使用本app进行项目进展申报。具体功能如下: 1、项目展示和管理: App首页为项目展示和管理,项目基础信息由后台进行初始化录入工作,并进行权限分配,以确保人与项目的对应关系。领导和主管人员可在首页看到所有项目,点击任何一个项目,即可进入该项目的项目页面,包括项目基础信息,项目位置地图截图,卫星图截图,以及项目历史进展情况及当前项目进展情况。现场项目负责人则只能看到本人所负责的项目,点击项目进入项目具体情况后,可看到项目基础信息,便于查阅,同时可看到自立项起该项目的历史进展记录,还可通过点击项目信息维护(+号)按钮,新增最新项目信息。 此页面显示项目的数量,取决于登陆用户的权限,领导及主管部门可以全部可见,项目巡查人员则只能看到与自己相关的项目。每个项目均链接到项目详情页。 上述两个页面的内容,由管理后端进行数据的初始化工作,并在app前端进行展示。 项目详情页的第三页,是项目进展页,项目进展页则由具体使用app的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上传现场照片和说明文字。项目进展页如下图所示:

中山大学11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笔记

自然辩证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理论或学科。 2、辩证唯物主义体系 自然界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 社会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思维思维哲学辩证逻辑 3、自然辩证法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 组成:三大块——自然观(view of nature)、科学方法论(scientific methodology)和科学观(view of science)。 内容: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科学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科学方法论。 科学思想的历史演变。 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4、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区别 自然科学是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或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或然真理,其语言形式为综合命题;数学是形式科学(formal science)、必然真理,其语言形式为分析命题。因此自然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实验检验才能确定;数学的结论大多只须通过逻辑规则来判定。 5、分析命题:单身汉是未婚的男人;眼科医生是治眼病的人 综合命题:身汉是脾气古怪的男人;眼科医生是细心的人 6、古希腊思想及其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朴素性、猜测性。 整体性和有机性。 数理自然观(对自然的数学化理解即毕达哥拉斯主义)。 思辨性(Speculation):从概念推出存在即非经验地进行思考。 热爱真理而不计功利(纯粹理性) 7、古希腊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世界本原(arche)论 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水是世界的本原。西方历史第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理性思维肇始。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8—524):世界的本原是气。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70—490):数是万物的本原。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科学数学化的先驱。 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无理数悖论(paradox)。 第二次危机——无穷小悖论(贝克莱悖论):无穷小是零还是非零? 第三次危机——集合论悖论(罗素悖论,1902):一个由不属于自身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属不属于自身?。结论:S属于S当且仅当S不属于S。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480):“火”是万物的本原。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361):原子论。古代哲学家中最接近近代科学的人,其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自然辩证法期末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也是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自然观,即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本质、结构、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形成的自然界的辩证法; 科学观,即考察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介的科学技术,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价值、功能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的辩证法;科学研究方法论,即考察作为科学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揭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概括形成的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2、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科学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科学观察方法是自然观察;科学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观察是有计划的系统观 科学实验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3)可以使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5)实验方法还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观察陈述要能真实地反映观察对象包括对象的状态、性质、规律等。但是很多时间 客体的属性并没有直接显露出来或者由于人类感官的局限不能直接观察到客体。保证观察的客 观性应该做到①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②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③观察中 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人的观察能力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曾表现出几方面的飞跃: ①从感官观察扩展到仪器观察。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日益克服感官的生理局限性,不断开拓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 ②从自然状态的观察扩展到实验中的观察(见科学实验); ③从人脑指导下的观察扩展到电脑参与下的观察。电脑作为人脑的延长和补充,能够极大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更快、更及时地贮存和加工观察结果; ④从地面观察扩展到太空观察。从而,使人们开始摆脱只在地球表面上观察的局限性。 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在科学观察中既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同时又要注意捕捉那些意外的偶然现象,跟踪追查,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东西。因为观察中的机遇常常是重大科学发现的契机。 4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应满足的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5、科学问题及其结构? 答: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结构:(1)形式:①是什么?(what)②为什么?(why)③是怎样的?(how) (2)内容:①问题的指向;②研究的目标;③求解的应答域6、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