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病症。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证候群,以及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现代病因特点,临床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4型)四种类型(根据1996年WHO对糖尿病(3型)诊断分型的修定标准)。I型糖尿病大多自幼年发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Ⅱ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肥胖者居多。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伴发眼、神经及心、脑、肾等血管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此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病因病理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热内盛,而发消渴。病理变化主要为燥热阴虚。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儒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热胃燥,肾阴亏乏,故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证延日久,气阴两伤,则见疲倦消瘦之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为水肿。燥热阴虚,常生变证: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灼,炼液成痰,血炽成瘀,痰瘀互结,痹阻胸脉,则发胸痹;痹阻经络,蒙蔽心窍,则发中风偏瘫。

糖尿病病理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心的分泌疾病。 糖尿病分为两种:I型和II型。 I型糖尿病:占总数量的5%~10%;特征: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发病人群:多在幼少年,一发现就必须注射直接补充胰岛素不足。 II型糖尿病:占总数90%~95%;特征: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β细胞部分分泌障碍),血糖无法充分地被细胞吸收利用堆积在血液中,血糖变高就形成了II型糖尿病(多发人群45岁左右),II型糖尿病开始并没有特别症状,所以往往被忽视,直到发病后通过偶然发现。 注意:糖尿病人根本不是体的糖多了,而是胰岛素不够,糖分吸收不了导致高血糖。 二、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由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在人体的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胰岛)。 三、胰岛素作用: 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蛋白质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人在进食后,小肠吸收食物中的糖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这时候人的胰岛马上分泌胰岛素,葡萄糖在胰岛素与受体的情况下,随着血液进入肌体组织细胞中,供细胞吸收利用,同时把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当人在空腹的时候胰岛β细胞就分泌胰岛素将储存的糖原和脂肪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给细胞提供营养维持血糖的稳定。 四、糖尿病的诊断 两种检测指标:①血糖检测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1.正常的血糖围:空腹 3.9~6.1毫摩尔 餐后两小时 3.9~7.8毫摩尔 不正常的血糖围:空腹血糖≥7.0 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注:连续三次测量达到此项标准才能有效反映) 2.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检测到120天平均的血糖浓度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围:3.8%~6.5% 不正常:≥6.5% 五、糖尿病的危害及其症状表现 胰岛素长期的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血液中过量的葡萄糖会逐渐腐蚀全身器官,特别的心脑血管和神经组织的病变。 症状: 1.(分早期症状和后期并发症)合并症 早期: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

糖尿病在线学习答案

血色白兰地: 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D.空腹血糖6.2mmol/L,OGTT2h血糖7.5mmol/L (单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 A.静脉血浆葡萄糖 (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水平D.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E.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单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I≥( ) Kg/m2: D.28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D.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试验进行诊断 (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 ) Kg/m2: B.18.5-23.9 (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 A.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 B.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D.不同日两次 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 血色白兰地: (单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 C.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2.0 mmol/L (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B.3.9-6.1 (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C.糖耐量异常可能 (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 A.身高 B.体重 C.BMI D.腰围 E.足背动脉搏动

高血压肾病与糖尿病肾病诊断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年龄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 ●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 ●为原发性高血压;出现尿蛋白前一般已有150/100mmHg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 ●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 ●肾活检可确诊。 【辅助诊断条件】 ●有高血压性左心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大多数患者没有变化,但是在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时候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核素检查早期的时候发现肾功能损害;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左心室肥厚或扩大、主动脉硬化;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 ●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克;镜检有形成分(白细胞、透明管型、红细胞)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 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Ccr多缓慢下降。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 ●体检有眼睑或/和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棉絮状的软性渗出、火焰状、条纹状出血,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概述】 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体检发现: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辅助检查: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糖尿病知识讲座教学文案

糖尿病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1期 松林村卫生所 2017年04月05日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资料 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糖尿病环境因素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 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

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病理病因 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并发症 胰腺结构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

糖尿病的病理

糖尿病的病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破坏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现代文明病”。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紊乱,由此累级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而导致“百病齐发”;现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质量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我国发病人数已超过三千万,并且呈急剧上升的趋势,每年新增病人约一百万,故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糖尿病的世纪”。在中国平均每七个人就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最小的病龄已经到三岁。 糖尿病有诊断:空腹血糖大于或者等于7MMOL,餐后大于或者等于11,1MMOL。病型:1型:多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胰岛素治疗,五年少有合并症发生。 2型:3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胰岛素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在诊断之前就已经有并发症发生,有些是因为并发症发生才发现糖尿病的。 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针对胰岛功能不足或者胰岛素绝对,相对分泌不足,而采取补充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般采用双胍类[餐后降糖]磺脲类)单纯降低血糖为主的治疗手段。虽可以快速的降低血糖,但是难以控制病情的恶化,长期使用则体内会产生药物耐受性,使药物的降糖能力下降,甚至无效。并会导致各种不良影响,即所谓的合并症:(如长期用药则会造成恶心,腹胀,便秘,排气痛苦等药源性病症;虚弱消瘦,所向抵抗力减弱,贫血,手足麻凉,月经不调,阳萎早泄,皮肤感染,视力模糊,视网膜突变,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血栓,中风,心梗,失明,肾衰,肢肿,静脉血栓,四肢溃烂等严重威

胁患者生命。)[目前在国内外有一种糖尿病既是心血管病的理念正在叫响] 临床证明,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胰岛功能障碍,致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效用活性减少和降低,摄入的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积聚于血液中而出现高血糖。所以单纯降糖只是治标之法。虽起效快,但其降糖作用的前提是胰岛功能尚可。随着病程的延长,降糖药剂量越来越大其两大弊病就会突显出来,其一是:由于长期大量的使用降糖药最终导致胰岛功能衰竭。其二是:化学降糖药对肝肾胃肠等脏器的副用,进一步加重了合并症的发展。 以上是西医对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但是对于大数人们而言真正的认识糖尿病和了解糖尿病的人并不多,人们往往是通过一些所谓的指标来界定自己是否患病,其发病的机理和形成的原因并不清楚。[一般普遍认为发病原因是:自身免疫缺陷,遗传,肥胖,和年龄等诱因]。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有一种想法就是认为我不吃糖了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另一种就是你到医院医生都会告诉你糖尿病没有治,终身携带。为什么这样没有人告诉你知道。导致我们常常陷入误区而不清楚。大家常会认为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到医院化个验血糖高,完了就是糖尿病了,从此帽子就戴上,一辈子也摘不掉了。可是什么是血糖没有人了解。 什么是:[血糖]:在讲血糖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糖尿病是属于消化系统出了毛病。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两大组织一是脾与胃肠,另一个就是肝胆,那么肝胆是怎么样帮我们消化的呢?肝与胆主要是负责消化肉食类与蔬菜,水果类。肝脏分泌胆汁给胆,胆在分泌胆固醇到胃,变成胆酸,胆碱,胆盐等很复杂的。脾胃主要帮我们消化五谷类食物。 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血糖吧,我们吃的任何食物都是有养分的,不管什么东西咀嚼完了吞到胃里以后全部有一个名词就是—糖类。然后同胃部消化,消化三四个小时,消化完了给小肠,由它吸收养分,这些养分的医学名词就是血糖。脾脏{胰

糖尿病知识考试题

糖尿病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DKA早期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疲倦。 2.糖尿病低血糖(Whipple)三联征是指低血糖症状和体征、血糖浓度<3.0mol 、血糖升高至正常时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最轻运动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强度运动持续 5 分钟消耗90千卡热量。 4.无症状低血糖是指无明显低血糖的症状,但血糖≤ 3.9 mmol/L。5.糖尿病的中医分类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兼证型、 阴阳欲绝型。 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 7. 酮体一般是指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 8.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轻度水肿、过敏反应、脂肪营养不良。 9. 代谢综合征伴有的症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二、单项选择题 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D )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2.合理的糖尿病饮食,脂肪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C ) A. 5%-10% B. 15%-20% C. 25%-30% D. 35%-40% 3.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 ) A.冠心病B.眼底病变C.糖尿病肾病D.神经病变

4.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D )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 )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6.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B ) 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7.最易导致低血糖昏迷的降糖药是:( A ) A.优降糖B.亚莫利C.达美康D.糖适平 8.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 D ) A. 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9.产生抗药性最强的胰岛素 是(B) A 猪胰岛素 B 牛胰岛素 C 赖脯胰岛素 D 门冬胰岛 素 E 人胰岛素 10.鉴别是不是Somogyi现象的最好的方法 是(B) A 测早餐前空腹血糖 B 夜间多次测血糖 C 晚餐前测血 糖 D 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诊断知多少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诊断知多少 发表时间:2019-01-21T10:45:16.343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11月作者:周金 [导读]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机体正常的血糖水平,而近些年来,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随之而来的,其受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机体正常的血糖水平,而近些年来,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随之而来的,其受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本病的发病的原因是糖尿病代谢异常引发的肾小球硬化症,据临床资料显示约有35%的糖尿病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发展成为显性肾病,则会不断进展,最终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工作人员应为广大居民群众科普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诊断,进而更好的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 1.1蛋白尿 其临床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在疾病初期,多数患者只有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才能检测出微量蛋白,此时的微量蛋白为选择性蛋白,随着肾小球滤过压力的逐渐增大,许多大分子通过基底膜排出体外,此时患者出现的蛋白尿为非选择性蛋白,在疾病发展后期,微量蛋白尿逐渐变成持续性重度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根据糖尿的发病时期,临床上可分为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一般<3.0g/日,少数患者出现镜下血尿,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逐渐出现水肿和高血压。 1.2水肿 在糖尿病肾病初期多数患者均没有全身水肿的症状产生,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尿蛋白的增多以及体内的血浆蛋白值逐渐低于正常范围内,此时患者可出现轻微的浮肿。而全身水肿仅见于疾病发展较快病情较重的患者。据临床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远期成活率较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排钾类的利尿剂不能改善患者出现水肿症状,长期以往,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这样不仅会加重体内水钠潴留的形成,更会加重疾病的发展,增加患者的痛苦。 1.3高血压 由于绝大多数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都有血压升高的现象,血压控制较好的患者,其肾脏的排泄的功能状态越好,血压控制较差的患者,其肾脏的排泄功能状态越差,因此血压控制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病情的轻重,故临床上对于血压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早期血压水平与白蛋白排泄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虽然只是出现少量的微蛋白,但患者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成年人,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产生,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发展。 1.4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特点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尿毒症是其最终的结局。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快慢与自身的饮食、血糖以及血压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的患者在饮食、血糖以及血压方面控制较好,只有微量的蛋白尿产生,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有的患者在饮食、血糖以及血压方面控制较差,出现尿毒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肾衰患者耐受力较其他慢性肾衰患者差,主要原因:a.糖尿病肾病常有外周神经病变,加重肾小球的滤过率,促使大量的蛋白尿排出体外。b.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膀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腹胀等症状。此外,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引发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即患者在起身或躺下时,出现头晕、头痛等现象。c.高钾血症,由于绝大多数的患者受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在疾病晚期出现全身水肿,进一步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加快患者出现慢性肾衰竭症状。d.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逐渐出现衰退,促使慢性肾衰的形成。 1.5贫血 氮质血症缺失较多的患者会出现的中度贫血倾向,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患者长期限制蛋白质的饮食,体内营养物质合成较少有关,这不仅影响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更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加大并发症的发生率。 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诊断 2.1 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 是糖尿病肾病的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其肾脏大体表现为均匀肿大、皮质增厚和苍白。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类型可分为:a.弥漫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在检查中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弥漫性增厚,系膜基质弥漫增宽。b.结节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在检查中可见肾小球系膜区出现圆形的结节,周围毛细血管出现充血现象,且镀银染色呈同心圆层状结构,称为Kimmel结节。此外,在电镜检查中可发现患有糖尿病肾小球患者体内的基底膜远远高于正常成年人体内的基底膜相厚度的5~10倍,系膜基质较多。血浆蛋白漏出性病变表现为颗粒密度较小的沉积物,有如细动脉的玻璃样变性。 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在临床病理表现为可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早期病理特点仅表现为肾小球肥大,但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病程超过5年以上的患者,其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在临床上可诊断为糖尿病Ⅲ期,多数患者即可出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Ⅰ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全等症状较早,患者的病理变化与症状和体征一般较重,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较晚,患者的病理变化与症状和体征较轻。 在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病变中,肾小球周围毛细血管均有充血、肿大等现象,血浆蛋白漏出呈滴状沉积在基底膜和壁层上皮细胞之间,称肾小囊滴状病变;纤维素样蛋白物质可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称纤维素样帽状病变。肾当患者出现小囊滴状病变和纤维素样帽状病变,提示患者肾脏出现萎缩,病情出现加重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诊断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应该能初略的了解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基本公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 十 一 期 2013年1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0日活动地点:邓营村卫生室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组织者:红塔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农村居民接受健康教育人数:23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30份 活动内容: 1、糖尿病的饮食 2、糖尿病的运动 3、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活动总结评价: 参加讲座的居民了解了高血压的饮食、高血压的运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按时就医,基本掌握了高血压病的健康生活方式。 知晓率: 95% 满意率:95%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孙清玉负责人(签字):况成贵 填表时间:2013年11月20日

通知 古桥村乡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高血压的饮食、高血压的运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高血压的按时就医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3年11月8日7:00-8:30 地点:古桥村村卫生室 讲座内容: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 授课人:孙清玉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 红塔镇卫生院 2013.11.6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印度,中国,美国是糖尿病最多的三个国家。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那么患病率与咱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倾向(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向城市),还有生活的西方化(在国外已被淘汰的垃圾食品,像肯德基,麦当劳在我国到处都是。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 并发症)3心里危害。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在

糖尿病病理知识

一、什么就是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与相对不足引起得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得全身心得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分为两种:I型与II型。 I型糖尿病:占总数量得5%~10%;特征: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发病人群:多在幼少年,一发现就必须注射直接补充胰岛素不足。 II型糖尿病:占总数90%~95%;特征: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β细胞部分分泌障碍),血糖无法充分地被细胞吸收利用堆积在血液中,血糖变高就形成了II型糖尿病(多发人群45岁左右),II型糖尿病开始并没有特别症状,所以往往被忽视,直到发病后通过偶然发现、 注意:糖尿病人根本不就是体内得糖多了,而就是胰岛素不够,糖分吸收不了导致高血糖。 二、什么就是胰岛素? 胰岛素就是一种由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得蛋白质激素(在人体得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得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得细胞群,叫胰岛)、 三、胰岛素作用: 胰岛素就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得蛋白质激素也就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得激素。 人在进食后,小肠吸收食物中得糖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这时候人得胰岛马上分泌胰岛素,葡萄糖在胰岛素与受体得情况下,随着血液进入肌体组织细胞中,供细胞吸收利用,同时把多余得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当人在空腹得时候胰岛β细胞就分泌胰岛素将储存得糖原与脂肪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给细胞提供营养维持血糖得稳定。 四、糖尿病得诊断 两种检测指标:①血糖检测②糖化血红蛋白得检测 1.正常得血糖范围:空腹 3、9~6。1毫摩尔 餐后两小时 3、9~7、8毫摩尔 不正常得血糖范围:空腹血糖≥7。0 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注:连续三次测量达到此项标准才能有效反映) 2。糖化血红蛋白得检测可以检测到120天平均得血糖浓度 糖化血红蛋白得正常范围:3。8%~6。5% 不正常:≥6。5% 五、糖尿病得危害及其症状表现 胰岛素长期得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血液中过量得葡萄糖会逐渐腐蚀全身器官,特别得心脑血管与神经组织得病变。 症状: 1.(分早期症状与后期并发症)合并症 早期: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

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

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 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 典型糖尿病容易确诊,但早期和特殊病人不够典型,无三多一少症状,根据中医理论" 病发于内而形于表" ,一旦发现下列信号,就应注意或做糖耐量试验,以便早期发现。 (1)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有的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人患病可能性大。 (2)曾分娩过巨大胎儿(超过4 公斤)的妇女。 (3)不明原因的多次流产或胎死宫内,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因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和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 (4)明显肥胖,进食后2-3 小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反应症状者。低血糖反应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5)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皮肤痔、疮、痈等化脓性感染经久不愈,肺结核进展较快,消瘦明显,手足末端发麻,排尿不净,下肢脉管炎、溃疡、白内障、浮肿、冠心病,无痛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不可忽视。 (6)乏力、虚汗、阳痿、嗜睡。糖尿病会遗传吗? 较多的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因调

节血糖的基因组合异常,而导致发病。调查中发现,糖尿病人的亲属比非糖尿病亲属者发病率高得多。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分别为8.33%,其亲胞有糖尿病者发病率为1.62 —5.85%。一般认为,隐性遗传常隔代或数代,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对胰岛素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性糖尿病的危害是可怕而又严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有关专家发现: (1)因糖尿病引起失明比一般人多10 —23 倍; (2)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比一般人多20 倍; (3)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中风比一般人增加 2 —3 倍;(4)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者多17 倍; (5)糖尿病遗传危险率 1.90 —8.33%;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中年及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中,以心血管病为主要致命原因,冠心病为主要死因。250例糖尿病尸检材料中,有46.4% 死于心血管病; (2)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 (3)应用胰岛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 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4)21 例尸检中,死于感染者占42.95% ; (5)103 例糖尿病尸检材料表明,糖尿病性昏迷及尿毒症为死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

?专题笔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 王德全 张秀英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 据WHO1997年报道,全世界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目前约1.35亿,估计2025年将达到3.0亿。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而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疾病。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情况 自胰岛素应用以来,糖尿病患者因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而死亡者已显著减少。但随着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糖尿病肾病所致尿毒症是主要死因之一。据北京、天津糖尿病协作组调查,男、女糖尿病患者尿蛋白阳性率分别高达54.2%和55.2%。尤其是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是其主要死因。A nder sen等对1364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达25年的随访,39%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于糖尿病发病10年后迅速上升,20~30年最高,累积发病率约为40%~50%,随访结束时死亡者中的66%死于尿毒症。成年起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为5%~10%,其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绝对数远超过1型糖尿病。可见,必须高度重视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性。 2 糖尿病肾病的危害 2.1 糖尿病肾病的自身危害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称为糖尿病肾病。若在20岁以前确诊糖尿病,以后的20年内约50%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20年以上者几乎达100%。糖尿病肾病起病隐袭,进展也较缓慢。初期常无临床症状,蛋白尿也是间歇性的,易被忽视。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不可逆转,肾小球滤过率由代偿性升高降至正常水平,继以大约每月1m l/min的速度下降。1~2年后出现高血压,血压升高加重尿蛋白的排泄,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肾脏病变本身又导致血压更为升高,形成恶性循环。6~7年后血清肌酐上升,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一般来说,从尿蛋白到死于尿毒症平均为10年,尿蛋白> 3.0g/d者多在6年内死亡。 2.2 糖尿病肾病的社会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长期治疗对患者的生活及精神造成很大压力,昂贵的费用是患者家庭的巨大负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更加重了治疗的困难性,降低了生活质量。据统计,由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者较非糖尿病者高17倍。在美国,因肾功能衰竭而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的患者中,由糖尿病引起者占25%~30%,是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在欧州和日本,糖尿病肾病是接受肾移植的第2位原因。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常因血管病变而需多次造瘘,易形成空气栓塞,感染率亦由此升高。Jacobs等报道欧州10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第1年存活率为67%,第2年存活率为49%,1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 3.0倍。肾或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糖尿病肾病最有效的办法。自采用环孢霉素作为免疫抑制剂以来,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明显升高,但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脑血管合并症和感染率升高,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仍较非糖尿病者低10%。且由于供体来源困难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亦限制了应用。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 杜兆鹏 谌贻璞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100029) 糖尿病肾病(D N)是糖尿病的主要长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遗传易感性和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的一些细胞因子及(或)生长因子的增多等因素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的改变。高血糖引起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生成增多,降解减少及ECM积聚导致的肾小球损伤,即为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 1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 1.1 高血糖损伤肾小球的途径 高血糖通过非酶促反应与游离的氨基等基团形成Schiff碱基,经过进一步重排、脱水形成高级糖化终末产物(A GE),它通过下列途径引起肾小球损伤。A G E及糖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可使系膜细胞(M Sc)中的转化生长因子 (T G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 DG F)表达增多;高糖也可直接使M Sc等因有细胞产生T G F- 、PD 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 G 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 F)、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 GF-1)等,高糖还可使M Sc产生过多的单核细胞趋化肽-1(M CP-1),使巨噬细胞(M )浸润到系膜区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上述因子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途径起作用,其中T GF- 和PD GF可能作为最后的共同介质,通过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及蛋白酪氨酸激酶信息传递途径,使M Sc产生过多的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纤粘连蛋白等,引起ECM的积聚及肾小球硬化,而且也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肥大及肾间质纤维化。另外A G E、肾小球内高压、血管紧张素Ⅱ(AGⅡ)、内皮素(ET)和氧化的脂蛋白可增强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作用。另外,A GE通过与肾小球ECM ? 37 ? 1999年第39卷第6期山东医药

糖尿病完整学习

糖尿病完整学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目录 一、糖尿病概况 二、糖尿病定义:什么是糖尿病 三、糖尿病分型:有哪些类型 (1)Ⅰ型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 (3)妊娠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正常状态 (2)空腹血糖受损 (3)糖耐量减低 (4)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危害)(1)典型症状 (2)并发症表现(急性、慢性) 六、糖尿病患病原因 七、高危人群 八、糖尿病的治疗 (1)原则 (2)治疗目标

(3)方案:“五架马车” 一、糖尿病概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目前影响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日益增高。 中国:截止2014年初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有亿,患病率达%,即9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糖尿病。称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世界:据国际糖尿病协会(IDF)发布最新版糖尿病手册,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亿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2012年全球约150万人直接死于糖尿病,超过80%的糖尿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到2030 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第7项主要死亡原因。

二、糖尿病定义: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可致死、致残。 三、糖尿病分型:有哪些类型 (1)Ⅰ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致胰岛素缺乏,无胰岛素可用;(2)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3)妊娠糖尿病; (4)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Ⅰ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发病机理 摘要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特征 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发病机理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是目前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认识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 ,合并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和疲乏无力等 ,甚至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易并发心、脑、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进行病变。世界卫生组织 (WHO)于 1999年将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4个部分。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因子的基础上 ,由于饮食、营养、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等因素作用下而发病 ,目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 Ⅰ 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111 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病因的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具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易感性。Ⅰ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明 ,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是肯定的 ,但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 ,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 ,且在外界因素和体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 ,糖尿病才会诱发出来。与Ⅰ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是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基因 , HLA基因位于人类第 6号染色体断臂上 ,共有 HLA2 A、 B、 C、 D (DR、 DQ、 DP) 6个基因位点HLA2 A、 B、 C为Ⅰ 类抗原 ,正常时Ⅰ类抗原基因可在所用有核细胞表面 (包括胰岛素β细胞表面 )表达 ,参与细胞介导免疫。HLA2 D系列为Ⅱ类抗原 ,正常时只在 B淋巴细胞、激活的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表面表达 ,胰岛β细胞 表面表达与自身免疫发病有关。研究表明[ 1 ]Ⅰ型糖尿病与DQB2 57位氨基酸是否为门冬氨酸以及 DQA2 52是否为精氨酸有关 , 80%~9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中 DQA2 52位精氨酸(Arg + )和DQB2 57位非门冬氨酸 (ASP2 )有肯定的致病易感作用 , DQA2 DQB S/S2 S基因型 (即 DQB2 52Arg +纯合子和DQB2 57 ASP2 纯合子 )患病相对风险最高 ,但有地理上和种族间差异。Act on[ 2 ] 等对亚拉巴马的非裔美国妇女的研究显示HLA2 B41,DR的升高是Ⅰ 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12 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证明 ,与Ⅰ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病毒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及脑、心肌病毒等。病毒引起 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有以下 4种方式: ① 病毒通过具有糖尿病易感性个体的胰岛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进入β细胞 ,直接侵袭胰岛β胞 ,胰岛β细胞急性坏死 ,大量破坏 ,继之溶解 ,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②病毒通过具有糖尿病易感性个体的胰岛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进入胰岛β细胞 ,不立即发病 ,而长期滞留 ,使细胞生长速度减慢 ,寿命缩短 ,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胰岛素分泌缺乏。③ 病毒经过胰岛β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进入细胞后 ,病毒感染 HLA抗原易感基因 2 自身免疫及细胞因子 ,使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基因发生突变 ,合成异常胰岛素。④病毒感染后引起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 113 化学物质对胰岛β细胞有毒性的药物和化学物质有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 ( STZ)戊双咪、苯丙噻二嗪、噻唑利尿酮以及吡啶甲硝苯脲等均可损伤胰岛β细胞 ,抑制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2 Ⅱ 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11 遗传因素Ⅱ 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与Ⅰ型糖尿病遗传不同 ,不存在特殊的 HLA单型的优势 ,而具有很明显的家族性。一般认为糖尿病Ⅱ 型属于染色体多基因隐性遗传 ,具有基础胰岛素分泌和基础胰岛素敏感性的异常 ,但目前对糖尿病Ⅱ 型与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相关研

2019糖尿病在线学习试题及答案

2019糖尿病在线学习试题答案1(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D.空腹血糖6.2mmol/L,OGTT2h血糖7.5mmol/L 2(单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 A.静脉血浆葡萄糖 3(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水平 D.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 E.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 4(单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I≥( ) Kg/m2: D.28 5(单选题)下列哪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6(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D.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试验进行诊断 7(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 ) Kg/m2: B.18.5-23.9 8(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9(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ABCD A.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 ≥11.1mmol/L B.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 mol/L 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D.不同日两次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 10(单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 C.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2.0 mmol/L 11(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B.3.9-6.1 12(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C.糖耐量异常可能 13(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 A.身高 B.体重 C.BMI D.腰围 E.足背动脉搏动 14(多选题)具有下列( )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B.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 C.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D.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 E.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 15(单选题)以下哪项可以确定为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医学基础知识: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总结 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方面在我们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所以总结一下有助于考生提高准确率。今天就给大家梳理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总结。 1型糖尿病 胰岛病理改变特征为胰岛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及胰岛炎,病程短于1年死亡病例的B 细胞数量仅为正常的10%左右。50%~70%病例有胰岛炎,表现为胰岛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其他改变有胰岛萎缩和B细胞空泡变性,少数病例胰岛无明显病理改变。分泌胰高糖素、生长抑素及胰多肽的细胞数量正常或相对增多。 2型糖尿病 胰岛病理改变特征为淀粉样变性,90%患者的胰岛在光镜下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毛细血管和内分泌细胞间,其程度与代谢紊乱程度相关;此外,胰岛可有不同程度纤维化。胰岛B 细胞数量中度或无减少,胰高糖素分泌细胞增加,其他胰岛内分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μ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等组织,特征性病变是PAS阳性物质沉积于内皮下,引起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可引起肝脂肪沉积和变性(脂肪肝)。 总结,糖尿病病理改变如下: (1)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有高度特异性。 (2)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最常见。对肾功能影响最大,但特异性较低、在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亦可见相似病变。 (3)渗出性病变,但也可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故特异性不高。 扩充知识点。 糖尿病分期: Ⅰ期:肾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30%~40%,但无形态学改变、若有良好治疗,可恢复正常。 Ⅱ期:发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多在正常范围,或呈间隙性增高。 Ⅲ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尿白蛋白排泄率介于20~200ug/min之间。 Ⅳ期:尿蛋白逐渐增多,UAE>200ug/min,24小时尿蛋白>0.5克,可伴有浮肿和高血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功能逐渐减退,晚期伴氮质血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Ⅴ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AER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压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