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导读一

呼兰河传导读一
呼兰河传导读一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练习(一)

内容:一、二章姓名学号本周阅读总时间: 分钟

一、填空。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这本小说。

2. 严冬一()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了。

3.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上。

4.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

()等。

5、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二、选择。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写的。A、呼兰河B、香港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

3.农业学校设在()里。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

4.娘娘庙的泥像以()为多。A、男子B、女子C、天王D、妖魔

三、摘抄:

1.比喻句:

2.拟人句:

四、赏析: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呢!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1)概括段意:

(2)他是谁?他伸手想拿什么?

(2)他的手为什么黑得厉害?你感受到了什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 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 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呼兰河传》阅读启蒙教案)

目录 《呼兰河传》 教学思路: 《呼兰河传》,语言非常的富有特色,景物描绘的仿佛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讲述使人身临其境。我在阅读推荐课上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那里的火烧云,感受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的自由与快乐,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认识书中的一些人物,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篇文学名著我们如何来阅读,从而可以使我们增加文学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小说的后三章又可做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作者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为它和起美丽抑或忧郁的调子。根据这一特点,我指导学生采取了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的阅读方法。 (一)读。分四周读完,每一周根据阅读主题读相关章节。 (二)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分类摘抄,有利于学生日积月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评人物。 (四)读书笔记。每一次读书笔记都有专题。这样做读书笔记可以让书中的内容更清晰。 开展两次班级读书会,让同学们交流读书的收获,让大家在交流中学会阅读。最后自编了一套阅读检测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也督促那些不太爱阅读的同学更深入地阅读。 教学目标: 1.阅读推荐课从《祖父的园子》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萧红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萧红和她生活过的地方——呼兰河小镇。 2. 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学会阅读,并有所收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精品教学设计课件.doc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名着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第一部分:整体框架 教学阶段主要内容 学生在章节阅读学程的引导下完成整通读指导本阅读。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小 组讨论、全班交流。 1.摘选文本中的不同内容,思考:这 些话是谁说的? 重点突破1 2.了解叙述视角的概念。 3.再读相关章节,思考:为什么要用 这样的叙述视角? 1.观看微课: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记录 阅读过程。 2.学生三读全书,在单独完成思维导 图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确定思维导重点突破 2 图。 3.小讲座:如何撰写人物分析小论 文。 4.小论文写作。 1.设计《呼兰河传》的腰封,向学弟内容统整学妹推荐这本书。 2.制作《说不尽的呼兰人》阅读集。 教学资源 1.章节阅读设计。 2.萧红散文《家族以外 的人》。 叙述视角相关知识。 1.微课:《思维导 图,咋整?》。 2.小讲座: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1.腰封的设计原则。 2.学生绘制的思维导 图。 3.写作的人物分析小论 文。 设计意图 1.通过阅读指导,关注重点内 容,学习批注阅读感受。 2.在略读的基础上重点精读。 1.积累叙述视角的知识。 2.了解叙述视角的选择对表达 主旨的作用。 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汇报自己 的阅读成果,并将思维导图转 化为人物分析校论文。 提炼阅读感受。 第二部分:阶段设计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 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 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

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 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这段开头

(完整版)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docx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初步解读《呼》,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营造读书氛围。 一、课文引入,初涉主题 1、还记得课文《祖父的园子》吗?那是一座怎样的园子?我们一起来回 忆一下。 (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顽皮天性的体现。总而言之,作者在园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 作家用儿童的视角,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让我们 再来读一读那些诗意的、快乐的文字。(出示PPT1、 2) 2、从这些些灵动的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天真活泼、顽皮 可爱、喜好模仿)她就是--- 3、老师小结:对了,写下这样热烈抒情、潇洒干净的文字的就是生活在这座小 城里的,后来成为了作家的——萧红。(出示PPT3,简介萧红: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 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 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1942 年 12 月 20 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4、《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5、评作品:那么《呼兰河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茅盾 大作家的评价: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 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 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 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 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她就是《呼兰 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 (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 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 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 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 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 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 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 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

阅读指导课教案18

《呼兰河传》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习方法 朗读法知人论世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初读课文熟悉容 1.速读课文,归纳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

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二、再读课文,感受童年 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这段开头的叙述“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

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呼兰河传》读书推进课

《呼兰河传》读书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 (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 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 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 小城人都干些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 小结: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呼兰河这座小城,它虽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 这就是呼兰河卑琐的生活,它虽不热闹,但在愚昧中却蕴含着质朴! 一串凄婉的歌谣 (1)《呼兰河传》如果用音乐来诠释,那音符是凄婉的。知道为什么吗? (2)根据你读文的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3)学生谈自己的看法。(麻木的人们、愚昧无知的生活、对待人的冷漠、萧红的寂寞童年等等) 2、对《呼兰河传》的评价 (1)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2)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仍然美丽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3)《呼兰河传》语言运用上别具一格。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时而溅起几朵机智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聪颖的双眸闪耀的智慧光芒。 (二)掀开《呼兰河传》的面纱 A、人物素描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归纳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找出并品味有关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的语言,小组讨论交流主要人物形象。(重点) 3、在赏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小说主题,体会作者在温暖和悲凉两极叙述中所体现的悲悯情怀与国民批判。(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提纲: 1、阅读《赢在课堂》的“文学常识”和“背景链接”,了解作者萧红、《呼兰河传》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2、认真阅读课文,能大致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笔在作业本上记录下来。 导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揭题 (1)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2)评述: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她使小城里的小人物获得了不朽的文学生命。(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文学评论家们在时空上距战时中国越远就越认为该书是写作技巧上最成功之作。(美国学者葛浩文) 二、检测预习 1、请生简要介绍作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着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第一部分: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阶段设计 、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 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 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 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 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重点能力指向】借助表格,有针对 性地完成摘抄。结合人物相关描写、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解释。 (五)第四章阅读任务 1.通读这一章,本章重复出现“荒凉”一词,请圈画出这些句子。 2.这一章中作者写了一些没有名姓名的人,请摘抄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写一写这些呼兰 人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聚焦没有姓名的呼兰人,体会作者对他们的复杂感情。 (六)第五章阅读任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 悟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 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 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着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 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仅供参考) 第一章:小城呼兰河 1.小城格局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手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几家烧饼铺,几家粮栈。 2.北国风光 严冬已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3.大泥坑 车夫赶着车子从大泥坑上边过,结果却翻了车。车夫从泥坑里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然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4.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萧红笔下的火烧云绮丽浓艳、变幻莫测,我猜萧红一定仔细凝视过天空,展开了她想象的翅膀,不然她的文字怎么这么让人心醉神迷呢! 第二章:呼兰河年中的盛事 1.跳大绳 大神是会治病的,她穿着奇怪的衣裳,那衣裳平常的人不穿;红的,是一条裙子,那裙子一围在她的腰上,她的人就变样了。开初,她并不打鼓,只是一围起那红花裙子就哆嗦。从头到脚,无处不哆嗦,哆嗦了一阵之后,又开始打战。她闭着眼睛,嘴里边叽咕着。每一打战,就装出来要倒的样子。把四边的人都吓得一跳,可是她又坐住了。 跳到半夜时分,要送神归山了,那时候,那鼓打得分外地响,大神也唱得分外地好听。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2.放河灯 放河灯又是个什么风俗呢?相传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超生。这一天,

《呼兰河传》12章导读教案.doc

《呼兰河传》(1-2章)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 2.通过作品导读,熟悉小说的大概内容。 3.精读1-2 章,赏析呼兰河小城精彩的人景风俗画面。 4.通过朗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多方位、多角度赏析文中精彩画面。 2.在读书的过程中,能结合内容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 3.让学生有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阅读经典,智慧人生。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名著经典阅读之旅,让一起走进萧红的《呼 兰河传》。 二、走近作者。 1. 说说你知道的萧红。 作者萧红,原名张西莹,1911 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接触五 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 2. 聊聊你对她的印象。 (人生坎坷、英年早逝、童年生活悲惨等) 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鲁迅语)“30 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3. 出示萧红生平,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1911 年6 月1 日,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1930 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 1932 年,在哈尔滨结识萧军,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1934 年6 月,为躲避迫害,萧红到达青岛。 1934 年10 月,萧红来到上海。 渐行渐远的故乡,我该如何回忆你?1936 年7 月,萧红离开上海,只身东渡日本。 1937 年9 月,萧红与上海的一些文化人撤往武汉。 1938 年1 月,萧红到山西临汾民族大学任教。 1940 年1 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 1942 年1 月22 日,萧红在香港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于是萧红创作了《呼兰河传》,所以,《呼兰河传》承载了萧红太多太多的情感,那是她在用 灵魂浅唱。(聆听,寂寞灵魂的浅唱!) 三、走近作品。 1. 当你翻开这部小说的时候,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可以从语言、人物、情节、描写方法等角度)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 悟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 读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下面我们来考考 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着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 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 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 (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 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 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 小城人都干些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 小结: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呼兰河这座小城,它虽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 这就是呼兰河卑琐的生活,它虽不热闹,但在愚昧中却蕴含着质朴! 一串凄婉的歌谣 (1)《呼兰河传》如果用音乐来诠释,那音符是凄婉的。知道为什么吗? (2)根据你读文的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3)学生谈自己的看法。(麻木的人们、愚昧无知的生活、对待人的冷漠、萧红的寂寞童年等等) 2、对《呼兰河传》的评价 (1)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绘本阅读《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荐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萧红童年的快乐,感受萧红这一生苦多乐少。 2.初步体会萧红的语言特色,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萧红一生苦多乐少,故而童年时期的快乐显得尤为珍贵。 教学过程: 一、读卡片,激兴趣 1.出示课本作家卡片: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就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等着,等她醒了,看她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PPT作家卡片) 2.这本书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PPT书封面及评价) 3.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便出自其中。学完课文,你有怎么样的感受? ①萧红的童年很快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②祖父很爱萧红。③这篇课文语言独特,像诗有节奏像歌有韵律。) 4.出示书名《呼兰河传》,我们先前接触过传记类书本,例如《水浒传》讲述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伟大的一生。《说岳全传》讲述了岳飞等人的故事。你猜猜,《呼兰河传》会写什么故事呢? (PPT出示目录)其实这是萧红回忆童年的自传体,为呼兰河这座城的生活立传。 二、读故事,悟感情 1.本书中还写了许多趣事,老师为你们选择了两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两则故事祖父教我念诗、祖父看我吃鸭。 (一)祖父教我读诗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着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 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阅读完第一章,呼兰河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什么?请摘抄在下面,试着用关键词表达你的感受。 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一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重点能力指向】借助表格,有针对性地完成摘抄。结合人物相关描写、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解释。 (五)第四章阅读任务 1.通读这一章,本章重复出现“荒凉”一词,请圈画出这些句子。 2.这一章中作者写了一些没有名姓名的人,请摘抄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写一写这些呼兰人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聚焦没有姓名的呼兰人,体会作者对他们的复杂感情。 (六)第五章阅读任务 1.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二、解读封面 1.看封面 (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 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 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原名张乃莹。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1937年初归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第一部分: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阶段设计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 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阅读完第一章,呼兰河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什么?请摘抄在下面,试着用关键词表达你的感受。 【重点能力指向】拟写小标题,概括内容。利用图片梳理文本内容。利用表格整理阅读笔记, 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一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重点能力指向】借助表格,有针对性地完成摘抄。结合人物相关描写、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形成解释。 (五)第四章阅读任务 1.通读这一章,本章重复出现“荒凉”一词,请圈画出这些句子。 2.这一章中作者写了一些没有名姓名的人,请摘抄其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写一写这些呼兰人给你留下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