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 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23.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24.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25.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

27.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28.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胸片上,肺门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29.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30.空气支气管征:又称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可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31.卫星灶:是指在结核球病灶的周围肺野见到的散在的增殖性或纤维性病灶。

32.肺上沟瘤:又称Pancoast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并与脏层胸膜接触,易破坏第1?3胸椎及相邻的肋骨。可侵犯臂丛神经、迷走神经、颈上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其中侵犯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及额部无汗。

33.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邻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有时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等也可以出现此征。

34.肺门舞蹈征:肺血增多时,在透视下可见到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动脉博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35.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36.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

37.空腔:是肺内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38.Kerley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39.中心型肺癌: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40.肺隔离征:又称支气管肺隔离征,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

41.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状肿块,称分叶征,多见与肺癌。

42.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称空泡征。

43.毛刺征:瘤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棘状突起,称毛刺征

44.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轨道征。

45.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46.空气半月征:是指在肺曲菌球与空洞或空腔之间形似月牙的空气透明区,该新月形空隙总是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曲菌球在洞(腔)内是移动的,总是处于近地位。

47.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肺炎,可表现为肺叶和肺段样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透亮区(虫蚀空洞),还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

48.手套征:是指发生在阻塞性支气管扩张时,引起一个肺叶或肺段范围内的带状及条状高密度阴影,从肺门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态似手套状而称为“手套征”。

49.艾森曼格综合征:开始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等,当肺动脉高压严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者,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50.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51.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52.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53.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54.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55.骨膜三角: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征象。

5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57.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58.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59.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60.硬化性骨髓炎:又称Garre骨髓炎,特点为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增生。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61.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62.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学上呈一个低密度影。

63.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64.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脑积水限于脑室系统,称阻塞性脑积水或脑内积水。

65.脑膜尾征:脑膜瘤增强扫描时,除了肿瘤本身明显强化外,还可以见到与肿瘤相邻的硬脑膜也线样强化,如同肿瘤的尾巴,称为“脑膜尾征”。

66.腔隙性梗塞: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好发生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

67.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这是因为此时期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68.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以外的颞叶,不累及基底节区,呈矩形低密度区,称为基底节回避现象。

69.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邻近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

70.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71.龛影: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疡,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充填,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相对高密度区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团。为溃疡性病变的造影表现。

72.充盈缺损: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73.粘膜线: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74.项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犹如一项圈。

75.狭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

76.早期胃癌: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

77.指压迹:表现为龛影口部有凸面向着龛影的弧形压迹,病理基础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结节状癌侵润所致。

78.裂隙征:表现为从龛影口部向外伸出数毫米至2厘米左右长的钡剂充填树根状影,或表现为两个指压迹之间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状影。病理基础为溃疡周围的破溃裂痕或两个癌结节之间的凹陷间隙。

79.环堤:是指龛影周围一圈不规则的透亮区。其病理基础为溃疡破溃后留下的一圈不规则的边缘。

80.半月征:是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巨大溃疡,呈半月形龛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性环堤、指压征或裂隙征,是恶性胃溃疡的典型X线征象。

81.皮革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如皮革状,多见于弥漫性浸润型癌。

82.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以食管与胃的连接线(齿状线,对称Z线)为界,在齿状线2cm 以上出现柱状上皮即为Barrett食管。

83.反“3”字征:胰头癌肿块较大侵犯十二指肠时,进行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其内缘出现压迹,可呈双重边缘,由于乳头较固定,压迹常呈“ε”型,称为反“з”征。

84.假肿瘤征:绞窄性小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大积气积液表现,当扩大很大时,形似肿瘤,称假肿瘤征。

85.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86.牛眼征:少数的肝转移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

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形如牛眼状。

87.水上百合征:肝棘球蚴病中,内囊完全分离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

88.笔杆样压迹:相当于肠系膜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形压迹,状如笔杆,粘膜皱襞可变平。常见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89.“咖啡豆”征: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大量气体和液体进入闭袢肠曲,致使闭袢肠曲不断扩大显示呈椭圆形,边缘光滑,中央有一条分隔带的透亮阴影。因形如咖啡豆,故称“咖啡豆”征。

90.马蹄肾:为肾上或下极,多为下极的相互融合,状如马蹄。

91.肾自截: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92.超声:是指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的频率范围约1~20兆赫兹(MHz)。

93.声影:当超声声束传播至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等表面时,由于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声阻抗差异而在界面产生强反射,其后方因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区,称为声影。

94.反射: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的大界面时即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Snell定律。

95.折射:超声通过声速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呈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伪像。

96.散射: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射,称为散射。

97.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引起。

98.超声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

99.彩色多普勒显像:由流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散射体形成的超声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颜色及混合色标志血流方向和性质,用颜色的亮度标志血流速度,这种图像成为彩色多普勒显像。

100.SAM征: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CD段不是一个缓慢的上升平台,而出现一个向上(向室间隔方向)突起的异常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AnteriorMotion,SAM)。

101.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称为彗星尾征。

医学影像诊断名词分类

第一章总论

1、医学影像学

2、介入放射学

3、CTA

4、PACS

5、人工对比

6、CT值

7、DWI

8、MRA

9、动态增强扫描

10、流空效应

11、窗宽

12、脑灌注成像

13、部分容积效应

14、放射性核素显像

1、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是研究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 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供诊断医师根据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

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

3、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是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

4、PACS系统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缩写,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5、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的方法,称为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

6、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表示,简写为HU。

7、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方法。水分子扩散快慢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WI两种方式表示。

8、即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MRA不但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以反映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故又称磁共振血流成像。

9、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连续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0、是指心脏、血管内的血液由于迅速流动,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居于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

11、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某一定范围的CT值,使只有在规定范围内的不同CT值,才能有灰度的变化,而在此范围最低值和最高值以外

的CT值,一律分别显示为黑或白色。

12、快速静脉团注有机碘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脑组织时进行快速动态扫描,并重组脑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图像。它反映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13、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所测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为部分容积效应或称部分容积现象。

14、是用有放射性的特殊药物对人体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所用的药物又称显像剂,是一类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制剂,它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多肽、蛋白质、激素、血液成分、抗体等。

第二章神经系统

1、脑血管造影

2、腔隙性脑梗死

3、模糊效应

4、垂体微腺瘤

5、交通性脑积水

6、弥漫性轴索损伤

7、脑膜尾征

8、靶形征

9、多发性硬化

10、AVM

11、脊髓造影:

12、脊髓空洞症

13、CTM

1、是将有机碘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分颈动脉造影及椎动脉造影。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了解肿瘤的供血等。

2、是由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的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直径为10mm~15mm以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3、脑梗死发病2周~3周左右时,梗死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密度相对增高而呈等密度,称之为“模糊效应”。

4、局限于蝶鞍内直径小于1cm的腺瘤为垂体微腺瘤。

5、由于四脑室出口以下正常脑脊液循环受阻或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

6、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切伤造成脑实质撕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伤。

7、脑膜瘤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MRI增强后肿瘤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亦强化似尾,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8、部分血栓动脉瘤CT检查时,若血栓位于血管腔内的周边,增强扫描动脉瘤中心的瘤腔

和外层囊壁均有强化,形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围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密度带。

9、是继发性神经组织以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病因不明,以侧脑室周围髓质和半卵圆中心多发性硬化斑为主。多表现为多灶性脑脊髓损害症状,病程缓解与发作交替且进行性加重。

10、即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脑血管发育畸形,好发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

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

11、通过腰椎穿刺将对比剂注入椎管内,透视下观察对比剂在椎管内的充盈和流通情况,以

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蛛网膜粘连等。

12、是一种慢性脊髓退行性疾病,可为先天性,或者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临床表现

为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神经元性运动障碍。

13、即脊髓造影CT,多与脊髓造影配合使用,一般在脊髓造影后1~2小时内进行CT扫描。

第三章五官及颈部

1、下咽癌

2、腺样体增生

3、粘膜下囊肿

4、粘液囊肿

5、Grave’s眼病

6、骨疡型中耳乳突炎

7、Mondini畸形

8、桥本甲状腺炎

9、鼓室球瘤

10、获得性胆脂瘤

1、亦称喉咽癌,指原发于喉外的喉咽部恶性肿瘤。

2、超过正常值即肥大,可因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及遗传因素等所致。病理上腺样体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增多,上皮鳞状化生。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人睡时有鼾声。

3、当变态反应、慢性炎症时,鼻窦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浆液渗出、聚集,所形成的半圆形隆起性病变,多见于上颌窦底部。

4、鼻窦粘液囊肿为窦口阻塞,窦腔内粘液聚积形成囊肿,多见于筛窦,成人好发。

5、即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是眼球突出最常见病因,它为自身免疫性炎症,常伴有甲亢。

6、是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个类型,多表现为中耳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上皮和听小骨可破坏,乳突窦周围甚至岩骨坏死,形成骨疡,并可有死骨,局部肉芽或息肉生长。

7、又称耳蜗阶间隔发育不良2型,是指内耳发育止于胚胎第7周,是最常见的耳蜗畸形。病理上耳蜗中间圈及顶圈融为一个囊腔,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为双侧。

8、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老年女性多见。甲状腺弥漫增大,质硬,包膜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镜下甲状腺滤泡间广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后期腺体萎缩,间质纤维增生。半数后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征候群。

9、是最常见的中耳肿瘤,中年以上女性好发,肿瘤源于下鼓室神

经分布的球体,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多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传导性耳聋,耳镜检查鼓室前下象限可见鼓膜后血管性肿块。

10、多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松弛部常见穿孔,约占80%。病理上为鳞状上皮细胞的堆积物,多由鼓膜穿孔或退缩导致。临床主要为慢性耳漏和传导性耳聋。

第四章呼吸系统

1、肺门

2、支气管扩张

3、支气管气像

4、原发综合征

5、空气半月征

6、中央型肺癌

7、横S征

8、月晕征

9、血管纠集征

10、胸膜凹陷征

1. 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主要成分为肺动脉和肺静脉。

2.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管径异常扩大。少数为先天性,由支气管弹力纤维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多数为后天性的支气管阻塞及感染所致。

3. 肺实变时,大片状阴影中有时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像,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4. 肺部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结炎及结核性淋巴管炎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5. 曲霉菌性肺炎的肉芽肿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或肺结核净化空洞,洞内软组织影可随重力和体位而移动,空洞内软组织影与空洞壁之间有新月状空隙,称“空气半月征”。

6.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或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7. 是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即肺门肿块,右上叶肺不

张,水平裂上移形成“横S”征。

8. 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的周围环绕毛玻璃样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瘤组织细胞浸润。

9. 血管纠集征是肺内单发球形病灶引起的肺血管改变的总称。包括:①血管穿过肿块;②血管向肿块集中;③血管在肿块边缘截断。恶性肿瘤时,此征阳性率高。

10. “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

第五章循环系统

1、心胸比率

2、主动脉窗

3、心腰

4、靴形心

5、双房影

6、Kerley B线

7、漏斗征

8、烟雾征

9、主动脉型心

10、艾森蔓格氏综合征

11、法洛四联症

1、心胸比率是正常吸气状态下心影最大横径与右膈顶水平胸廓肋骨内缘之间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0.5。它是判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的方法。

2、主动脉弓与心脏上缘围成的区域称为主动脉窗,左前斜位显示最好。

3、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的左心缘,肺动脉段相比之下较主动脉弓及左心室细小而凹陷,呈较浅的弧形,故称心腰。

4、高血压性心脏病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和左心室均增大,心腰显得相对凹陷,心脏轮廓形似靴状。

5、左心房增大时、增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右侧膨隆,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

6、肺静脉高压时,胸平片在肋膈角区见水平横线,长约2-3cm,宽约1mm高密度的线状影,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等患者。

7、“漏斗征”是动脉导管主动脉端管腔漏斗状扩张在后前位上的投影,此种现象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8、房颤合并陈旧性附壁血栓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可见对比剂在左房内溢出称之为“烟雾征”,是左房附壁血栓的特征性表现。

9、主动脉扩张、屈曲延长,左心室增大构成“主动脉型心影”。

10、房间隔缺损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可导致心内血流双向分流,甚至出现以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上可出现紫绀,称艾森曼格氏(Eisenmenger)综合征。

11、法洛四联症包括一组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心血管畸形。病理形态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

第六章消化系统

1、憩室

2、项圈征

3、狭颈征

4、半月综合征

5、粘膜纠集

6、胃小区

7、早期胃癌

8、皮革胃

9、灯泡征

10、牛眼征

11、“腊肠”征

12、咖啡豆征

13、鱼肋征

14、假肿瘤征

15、空回肠换位征

1、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使

钡剂充填其内。

2、胃溃疡侧位像,在溃疡口部常见一宽5~10 mm均匀透亮带,称项圈征。

3、胃溃疡侧位像,龛影口明显狭小,似龛影有一颈部,称狭颈征。

4、胃癌的龛影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

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

上述综合征象称“半月综合征”。

5、慢性溃疡时,因疤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

6、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所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正常胃小区呈网格状或多角形,大小为1~3 mm。

7、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隆起型、凹陷型和平坦型3个类型。

8、指弥漫型胃硬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胃,粘膜皱襞平坦、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袋样。

9、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这是其特征性表现。

10、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称“牛眼征”。

11、梗阻扩张的回肠则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是回肠梗阻的X线征象

12、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

13、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

14、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为“假肿瘤”征。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在仰卧腹平片上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此征象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15、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襞的空肠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故称之为空回肠换位征。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

第七章泌尿系统

1、输尿管结石

2、肾自截

3、分叶肾

4、肾盂积水

5、马蹄肾

6、排泄性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IVP)

7、铸型肾结石

8、膀胱结石

9、肾细胞癌

10、肾盂癌

1、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是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从而造成上方尿路扩张、积水。

2、肾结核时,病变波及整个肾脏,全肾广泛破坏,肾盂肾盏不能辨认,最后肾大部或全部钙化且肾功能完全丧失,称肾自截。

3、是由于胚胎时肾叶融合不完全,肾表面有浅沟所致。到成年仍保留着儿童时期肾脏分叶状的形态。

4、尿路梗阻引起其上方管腔内尿液聚集,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

大,晚期可使肾皮质逐渐萎缩。常见原因为结石、肿瘤或炎性狭窄。

5、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成马蹄铁样。马蹄肾发生在胚胎早期,是两侧肾脏胚胎在脐动脉之间被紧挤而融合的结果。

6、利用有机碘液,如泛影葡胺在静脉注射后,药液经尿路系统排泄,使其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影像的方法。

7、指较大的肾结石,其形态与肾盂肾盏形态一致,典型表现呈鹿角形或珊瑚形

8、膀胱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形成于膀胱,后者是由上方尿路结石下降而成。膀胱结石主要见于男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临床表现有排尿疼痛,尿流间歇中断和血尿等、

9、肾细胞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多于女,两侧肾发病无明显差异。病理上肿瘤主要来自肾实质上皮细胞,其中以透明细胞癌常见,瘤内富血管,常见有出血和坏死,肾细胞癌易发生在肾上极或下极,周边可形成假包膜。肾细胞癌典型症状是无痛性血尿、腰痛和包块,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10、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12%,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病理性质多为移行细胞癌。因常呈乳头状生长,又称乳头状癌。肿瘤向下可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肾盂癌临床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可并有腰痛和体重减轻。

第八章生殖系统

1.妊娠囊

2.单角子宫

3.子宫肌瘤

4.子宫体癌

5.前列腺增生

6.前列腺癌

7. 卵巢癌

8.巧克力囊肿

9. 双角子宫

10. 双子宫

1、在妊娠5周羊膜腔形成后,腔内有一定量羊水,子宫内可显示一圆形或椭圆形高回声环,中央为无回声区,大小0.5~1.0cm,多位于子宫体部。

2、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为一侧发育良好的子宫腔,梭形位于盆腔一侧,在宫腔的顶端可见输卵管相连,另一侧则碘油不通。

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肌瘤主要由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为球形的实质性肿瘤,肿瘤常多发,周围有假包膜。根据肿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粘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阴道出血及腹部肿块。

4、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肿瘤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局限性位于子宫内膜表层,弥漫性累及整个子宫内膜,肿瘤可累及宫体及宫颈,可穿破肌层累及邻近器官。90%为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或绝经后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

5、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40岁以前很少发生,50岁以后发病率高达50%。前列腺增生多发生在移行区和中央区,增生的组织形成多发球状结节,正常的前列腺组织受挤压被推向外围而形成假性包膜,大的增生结节可突入膀胱。早期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尿流变细、中断、甚至尿潴留。

6、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中95%以上为腺癌,约70%发生于边缘区,常为多病灶,单个结节仅占10%以下。肿瘤早期局限在包膜内,晚期常侵犯邻近脏器和发生远处转移。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临床上一旦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痛、血尿及尿潴留等症状时,病变多属晚期。直肠指检常可触到前列腺硬结节,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

7、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肿瘤可起源于上皮、生殖细胞或基质细胞,其中囊腺癌最多见,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78%。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为种植播散,其次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卵巢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就诊时多属于晚期。主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影像学名词解释 (一)影像诊断学总论 1.数字化X线成像: 包括CR和DR,成像过程中,均需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2.自然对比: 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4.X线造影检查: 通过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即为X线造影检查。 5.CT: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由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并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现代医学成像技术。CT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扩大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领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6.体素: 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7.像素: 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8.CT平扫: 指不用对比剂(不包括应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扫描,常规先行平扫。 9.CT: 对比增强检查: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CT增强检查。 10.CT动态增强扫描: 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一选定层面或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连续多期扫描(常用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主要用于了解组织、器官或病变的血液供应状况。 11.CT灌注成像: 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

医学影像名词解释

1、痉挛性切迹:是胃溃疡引起的功能性改变,表现为胃壁上的凹陷,小弯龛影,在大弯的相对处出现深的痉挛切迹,胃窦痉挛和幽门痉挛也很常见。 2、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病便,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液发的质子未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这使血管腔不使用对比剂即可显影。流空的血管腔专显影。 3、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须要一定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信 号或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对比,称流空效应。 4、X线密度和物质密度概念 指X线图像上所示影像的蛋白。物质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影像上呈白影,反之物质密度低、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少,影像上呈黑影。X线密度除与物质密度有关外,还与厚度有关,但主要是反映物质密度的高低。 5、物质密度: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 6、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核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胸隙,使之产生对比的显影,此即造影检查。 7、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 直接引入:直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包括:1、口服法,如食管与胃肠负餐检查;2、灌注法:如钡灌肠;3、穿刺注入法:如心血管造影、关节造影等。 8、间接引入: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或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包括吸收性与排泄性两类,如淋巴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 9、早期胃癌: 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 10、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1、贲门量:在双对比时,贲门正面观的表现,成量芝状,代表贲门正常,中央是贲门,周围向其聚拢的粘膜。 12、假肿瘤征:狭窄性肠梗阻,周围有许多肠管胀气,扫结的肠管闭祥内积液,软血在周围充气的肠管的衬托下,形成块影。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1.X线:波长极短,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2.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 称为自然对比。依靠自然对比所获的X线图像,称为平片。 3.人工对比: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 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这种引入的物质称为造影剂。 4.造影检查:用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称为造影检查。 5.CT:用X线摄影,对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 该层面的重建图像,是数字化成像。 6.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 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 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7.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 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 骨龄。 2.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 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3.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4.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5.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增多。 6.骨膜异常:包括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是由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 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常提示病变存在。 7.Codman三角:即骨膜三角,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 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8.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9.关节肿胀:常由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 10.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11.关节退行变:早期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逐渐为纤维组织或 纤维软骨所代替。 12.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 端而引起骨骺分离。 13.青枝骨折:在儿童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 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4.Colles骨折:即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 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5.骨肉瘤:是起源于成骨性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影像学名词解释100个

影像学名词解释100个 1.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2.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低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高于或者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4.CT:计算机体层成像称CT。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6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形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7多普勒效应:是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8. T1加权像(T1WI)是指图像主要反映的是组织间T1值的差别。 9.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10.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11.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做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 12. 驰豫: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磁化矢量越大,MRI探测到的信号就越强 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14.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就是因为有骨疾病而导致的骨折。 15.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1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17.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18.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估量的增多。. 19质子密度加权像: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差别所获得的加权像称~ 20.骨质坏死:指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厘米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和/或下尺桡关节脱位。 22佝偻病:是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的全身性骨疾病。 23.骨膜增生:是因为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当X线与CT仅见骨膜新生骨,习惯上称骨膜增生。 24.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25.关节退行性变: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 26.关节强直:关节强直分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断由骨组织所连接。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的后果。 27.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慢性骨骨关节病,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 28.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骨折,仅

影像学名词解释

影像学名词解释 1.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 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2.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低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 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高于或者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4.CT:计算机体层成像称CT。 5.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计算机处 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6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形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7多普勒效应:是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8. T1加权像(T1WI)是指图像主要反映的是 组织间T1值的差别。 9.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 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10.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 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11.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做为对比 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 12. 驰豫: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磁 化矢量越大,MRI探测到的信号就越强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 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 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 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 示即骨龄。 14.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就是因为有骨疾 病而导致的骨折。 15.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 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1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 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17.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 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18.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估量的增 多。. 19质子密度加权像: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差别所获得的加权像称~ 20.骨质坏死:指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 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21.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为桡骨远端2~3厘米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和/或下尺桡关节脱位。 22佝偻病:是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的全身性骨疾病。 23.骨膜增生:是因为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 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当X线与CT仅见骨膜新生骨,习惯上称骨膜增生。 24.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 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25.关节退行性变: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 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 26.关节强直:关节强直分骨性与纤维性两种, 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断由骨组织所连接。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的后果。 27.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 性或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慢性骨骨关节病,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28.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 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骨 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 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 凹陷或隆突,即~ 29.肺实质:肺实质是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 构,病理变化主要在肺泡和支气管内。 30.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 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 代。 31.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 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 32. 支气管气象: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 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 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 中有时可见其内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 支气管征或~ 33.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 肺门淋巴结结核称~ 34.中心型肺癌: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 的肿瘤。 35、造影增强CT:是经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 再行扫描办法,常用造影剂为泛影葡胺 36.Kerley B线: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引起小叶 间隔增宽,在两肺下野外侧可形成水平线 状影,一般垂直于侧肋胸膜。 37.肺门截断现象:肺动脉高压时肺门动脉及 其大分支扩张而中、外带分支变细,于肺 动脉大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即~ 38.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 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 征。 39.双心房影:当左心房增大,心底部出现圆 形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常略偏右,与右 心房重叠,在正位片上显示呈双心房影 40、漏斗征:当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在动 脉导管附着处,呈局部漏斗状膨出,其下 方主动脉骤然细小而内收,称为漏斗征 41、肺少血:当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右心输出 量减少时,肺门血管阴影和肺野内血管纹 理普遍变细稀少,使得肺门影变小而结构 清楚肺野异常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 少 42、憩室:钡剂造影时消化道管壁局限性囊状 袋外突影,正常粘膜伸入其内,常有长短, 宽窄不等之蒂部。多因先天性消化管道肌 层发育不全或局部薄弱加之腔内压增高 所致 43、充盈缺损:钡剂造影时,消化道内因占位 性病变导致钡剂不能充盈,多为良、恶性 肿瘤所致 44、半月征:溃疡型胃癌典型X线征,由三 点构成:1、龛影大而浅呈半月形2、 龛周有透亮环堤3、切线位龛影位于胃 轮廓线内 45、项圈征:良性胃溃疡切线位观钡剂造影表 现,龛口部有5~10mm透亮带, 宛如头颈部戴有一项圈。为显著肿胀,胃 粘膜向龛影口部翻卷所致 46、膈下游离气体:一侧或双侧膈肌下新月 形宽窄不等透亮气体影,多为胃肠脏器穿 孔后,肠内气体逸出腹腔,上升至腹腔最 高处膈下所致 47、跳跃征:由于钡剂对病变段肠管管壁的 刺激,引起该段肠管痉挛,收缩,很少钡 剂或全无造影充盈,两端正常肠管充盈如 常。宛如钡剂跳跃了病变段肠管,故称跳 跃征。是溃疡型肠结核或肠炎的X线征 48 TIPSS:经颈静脉肝内体静脉分流术,用于 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治疗与 预防 49、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 部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称为肾自截 50、挛缩膀胱:膀胱结核时,整个膀胱变形和 纤维化收缩,使膀胱容积缩小,边缘不规 则,称~ 51、肾小管回流:肾盂造影时,若肾盂内压力 过高,造影剂经肾乳头进入肾小管,表现 为由肾小盏中心向皮质方向散布的放射 状致密影 52肾窦回流:肾盂造影,肾盂内压力过高,肾 小盏穹窿部撕裂,造影剂回流入肾窦表现 为穹窿周围不规则角状或带状致密影,显 著者出现一片不规则毛糙影 53、IVP:静脉肾盂造影,根据有机碘(如 泛影葡胺)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 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 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本法 即可显示尿路的解剖形态,又可了解双肾 排泄功能。 54、腔隙性脑梗塞:系因小的终末动脉闭塞所 致,CT示位于基底动脉脑干,直径小于 1.0cm的边缘清晰低密度灶 55、眼型Grave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 眼肌麻痹,而甲状腺功能正常。?双眼受 累及,CT见眼外肌肥大 . 56.螺旋CT扫描:是通过滑环技术使X线球管 连续旋转并连续扫描,同时扫描床沿纵轴 连续平直移动,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 状,故称螺旋CT扫描。 57.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 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 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型 高密度病灶,称骨膜三角又叫Codman三 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58.反S征:在胸部正位片上右上叶肺不张时, 由于不张肺叶体积缩小,上叶向上移位, 不张上叶的下缘与肺门肿块下缘的连线 呈横置的“S”状,称横“S”征,即反S 征。 59.经导管血管全塞术:采用seldinper插管 技术,经导管向靶血管注入铨塞剂,使靶 血管闭塞,而达到治疗的技术。 60.脑膜尾征:脑膜瘤MRI检查,T1WI,T2WI呈 中等或稍高信号,均一性强化,脑膜瘤临 近脑膜强化。 61.节育环:多表现为宫腔中央今宫底处的强 回声影,后伴“彗星尾征”正常节育环位 置一般在耻骨联合上方2-6cm和中线两旁 3cm范围内。 62.胸膜凹陷征:肺内病灶邻近脏层胸膜脐 样或“喇叭”样,横断面常呈三角形凹 陷,尖端指向病变,与病变间借索条影相 连的现象。多见于恶性肿瘤,偶见于良性 肿瘤、慢性炎症或炎性肉芽肿病变。 63.早期胃癌:癌局限于粘膜或粘腊下层,而 不论其大小和有无转移,分为隆起型,表 面型和凹陷型三个基本类型。 64.全塞后综合症:指气管全塞后,因组织缺 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吐,疼痛,发热, 反射性肠郁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对 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65.胆管造影:胆管术后长放置的“T形”引流 管,经“T形”管导入对比剂可显示胆管。 66、.10%肿瘤:即肾上腺嗜硌细胞瘤,约为 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为10%肿瘤为 多发性,为10%肿瘤为恶性。 67.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息肉的性质为错综 构瘤发生在小肠,部分伴胃或结肠的息肉, 特征随口唇,口周皮肤,口平面粘膜及手 指脚趾掌册皮肤都有明显的黑色素斑,半 数以上有家族史。 68.环形征:肝脓肿对比增强,扫描,脓肿壁 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带无强 化,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 及周围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 谓的环形。 69.早出晚归现象:可见于肝海绵状血管瘤。 对比增强后动脉期,可见肿瘤出现对比增 强灶,随时着时间的延长,对比增强灶相 反融洽,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最后使整 个肿瘤增强,这时增强逐渐下降,持续十 分钟或更长。 70.快显快出现象:可见于原发性肝癌,对比 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肝实质未出现对比增 强,而肿瘤很快出现明显斑片状,节结状 强化,门静脉期肝实质增强升高肿瘤对比 增强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增强密度继 续下降,整个过程持续时间短。 71.声阻抗:声波在传递物质中某点的声压与 该点速度的比值,它等于密度与声速的乘 积。 72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 时,其反射波的平率将发生改变,即此超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这一物理特征已广泛 用于心脏血管等活动脏器的检测。 73.CT图像:是上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像素 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 74.纵向驰豫:又称T1弛豫,将90度射频脉 冲停止后纵磁化逐渐恢复至平衡过程,其 快慢用时间常数T1表示,可定义未纵向磁 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态63%所经 历的弛豫时间 75.横向弛豫:又称T2弛豫,实质是在射频脉 冲停止后,质子又恢复到原来各自相位上 的过程,T2为横向弛豫时间常数,它等于 横向磁化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 间,它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一 个尺度。 76.盔甲心:结合性心包炎时,由于积液量多 较大,长引起广泛粘连导致缩窄性心包炎, 增厚的心包可呈盔甲样包绕心脏,此时常 伴有钙化,称盔甲心。 77.高压征:是颅内病变较常见的共同表现, 在儿童表现为头颅增大,卤门赠宽,颅板 变薄,颅缝分离和脑回压迹增多,在承认 主要是蝶鞍改变,表现为蝶鞍增大。 78.后壁回声:由于各种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 对声能吸收衰减部同,表现后壁与后方回 声的增强。 79.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原子核杂器场内 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激素。 80.穿孔性溃疡:龛影很大,如囊袋装,其中 常出现项收面和分层现象,但这种现象并 非穿孔性溃疡所致。 81.穿透性溃疡:慢性溃疡是浆膜层龛影深而 大,深度和大小均超过1CM。龛影周围常有 范围较大的水肿带。 82.逆行性尿路造影(RP):是一种经尿管注入 对比剂,或借助膀胱镜将导尿管插入输尿 管内并注入对比剂的尿路造影方法,适用 于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佳者,包括逆行 性膀胱造影和逆行性肾盂肾炎造影。 83.椒盐征:颈动脉体瘤MRI TIW1呈均匀或中 等偏低信号,T2W1明显高信号,肿瘤增大 时信号不均匀,可见流空信号征,肿瘤强 化明显,其内可见血管流空影。 84.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 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 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者用 以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和生化的材料, 以明确病变性质。 85.二间瓣型心:主要特征是肺动脉段膨凸, 心腰部隆起、两心缘常向外膨隆,主动脉 弓缩小或正常,总体心外形似梨形,故称 梨形心。可见于二间瓣病变,但更常见于 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脉瓣狭 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 8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或痉挛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87、MRA:是利用血液的流动效应,使血管内腔 成像的技术。 88、MR功能成像(fMRI):是以组织结构的生 理功能为基础,以图象形式显示其状态 的成像技术。 89、医学影像学:通过多种成像技术,使人体 内部结构与器官显像,借以了解人体解 剖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达到诊 断目的。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影像名解 1、DR——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 子计算机相结合; 把X线直接转化成电信号或先转换成可见光;然后通过光电转换;把电信号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进行数字成像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缩短了成像时间.. 2、CR——computer 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成像;用磷光体构成的成像板image plate;IP替代x线胶片吸收穿过人体的X线信息..记录在IP上的影像信息经过激光扫描读取;然后经过光电转换;把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重建成数字矩阵;再显示出数字化图像.. 3、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 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属于数字成像技术的一种;目前仍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4、USG——ultrasound 超声;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5、Hu——CT值;CT图像测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的统一计量单位;称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体素的相对X线衰减度表示为相应像素的CT值; 水0Hu;骨皮质 1000;空气 -1000; +5、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 定义:图像对物体空间大小的分辨能力表示方法: lp/cm 每厘米线对 5÷lp/cm = 可分辨物体最小直径mm; 象素越小、层厚越薄空间分辨力越高 +5、密度分辨力 density resolution 定义:图像对组织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表示方法:例如;0.35%;5mm;0.35Gy 表示物体直径5 mm、病人接收剂量为0.35Gy时;密度分辨率为0.35%. 象素越大、层厚越厚; 密度分辨力越高.. +5、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phenomenon同一扫描层面中;垂直厚度内如果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组织时;所测的CT值是他们的平均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的任何一种组织.. + 6-1、多方位重组Multi planner reformation; MPR:利用CT螺旋扫描三维采样的 优势;在任意平面上重建;获得扫描时难于得到的冠状面、矢状面、斜面等平面的二维图像;其中包括曲面重建CPR 6-2、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最大强度投影:在三维重建过程中; 从设定视角发出假定投影线;使投影线穿行轨迹中兴趣结构密度以上的象素进行编码;形成二维投影像;主要用于CT血管成像CTA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 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 性治疗的科 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 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 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 科。 3、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 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 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 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 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 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 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 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 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 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 含量比例仍正常。骨皮质变薄,哈氏 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 不足。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 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着。 8、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 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9、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 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 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说明集锦 1.天然比较:人体组织构造密度上的不同是产生X线影像比较的基本,称之为天然比较. 2.人工比较:对于缺少天然比较的组织或器官,可儿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资,使之产生比较. 3.螺旋CT:X线管环绕检讨部位持续扭转并进行持续扫描,同时在扫描时代,床沿纵轴持续平移,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故称之为螺旋CT. 4.比较加强扫描: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于病变部位再行扫描的办法. 5.超声: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超出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 6.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进程中因反射.折射.集中及组织接收引起能量逐渐削弱,称为衰减. 7.声影:介质内部构造致密,与临近的软组织或液体有显著的声阻抗差,引起强反射,下方声能衰减而消失无反响暗区,称为声影. 8.磁共振成像:应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鼓励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旌旗灯号,经由旌旗灯号收集和盘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巧. 9.弛豫:终止射频脉冲使磁化矢量逐渐恢复到均衡状况的进程称为弛豫,所需时光称为弛豫时光. 10.流空效应:血管内快速流淌的血流,在磁共振成像进程中收集不到旌旗灯号而呈无旌旗灯号黑影,即为流空效应. 11.质子弛豫加强效应:一些顺磁性物资作为比较剂缩短四周质子弛豫时光的现象称为质子弛豫加强效应. 12.PAC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体系,以盘算机为中间,由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获取.收集传输.存储介质存档和处理等部分构成. 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进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间和继发骨化中间的消失时光,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光及其形态的变更都有必定的纪律性,这种纪律以时光来暗示即为骨龄. 14.骨质松散:必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削减,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削减,但比例仍正常. 15.骨质软化:必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资含量削减. 16.骨质损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掉. 17.骨膜反响: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长所引起的骨质增生,平日有病变消失. 18.骨质坏逝世:骨组织因血液供给中止使局部代谢停滞消失逝世骨的进程称为骨质坏逝世. 19.骺离骨折:骨折产生在儿童长骨时,因为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由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别. 2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轻易使骨质完整断裂,仅表示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产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一、放射学 放射学是通过放射线和其他形式的辐射,如X射线、核磁共振、超 声波等,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医学专业。通过这些方法,医 生可以获得内部结构的影像,以帮助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二、超声波 超声波是通过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像来诊 断疾病的一种医学技术。它可以用于检查器官、血管和组织的形态和 功能,如超声心动图、超声腹部检查等。 三、X射线 X射线是一种利用高能量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形成影像的医学技术。它可以用于检查骨骼和柔软组织,如胸部X射线、骨密度测量等。X 射线可以帮助医生检测骨折、肿瘤、肺部疾病等。尽管X射线具有一 定的辐射风险,但它在医学影像学中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影像。它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不需要使用X射线。MRI常用于检测脑、脊椎和关节等器官和组织的异常。由于没有辐射,MRI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X射线辐射和计算机处理方法来生 成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影像的医学技术。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和详 细的图像,特别适用于检测肿瘤、出血、器官损伤等疾病。然而,由 于辐射的使用,需要注意辐射剂量控制。 六、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放射线来检 查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状态的一种医学技术。常见的放射性同位 素检查包括骨扫描、甲状腺扫描、肺通气灌注扫描等。 七、核医学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相关的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和指导治 疗的一种医学专业。核医学常见的应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单光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 八、造影剂 造影剂是一种被引入人体用于增强影像的物质。它可以通过口服、 静脉注射或直接注入到特定部位,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造影剂通常 含有X射线可见物质或其他对放射线具有高吸收能力的成分。 九、放射剂量 放射剂量是指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获得影像所产生的辐射量。医生和 技术人员需要控制放射剂量,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风险。现 代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影像学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动,以到达诊断的目的的技术,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之迟辟智美创作2.体素:CT图像处置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3.像素:CT数字矩阵中的每个体素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构成CT图像,称之为像素. 4.窗位:把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放在窗宽范围的中心位置,这就是窗位. 5.窗宽:借助计算机,把需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范围取出,按从黑到白分歧灰度在显示屏上显示,这样CT值较小的分歧也可以在图像中看出.这个范围就是窗宽. 6.PACS: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保管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 7.造影检查:人为引入人体管腔内或组织间隙的低密度或高密度的各种造影剂,目的是形成比较,更好显示组织结构及病变. 8..人工比较:人为引入人体管腔或组织间隙的低密度或高密度造影剂,目的是形成比较,以更好的显示组织结构或病变.

9. 占位效应:肿瘤、出血等占位性病变由于病变自己的体积,周围水肿等所致病变周围正常组织移位,变形称占位效应 10、半月综合征:溃疡型胃癌时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周围绕以宽窄不等透明带,即环堤,边缘不规则而锐利,其中罕见结节状或指压迹充盈缺损. 11、龛影:其病理基础是胃肠道壁的溃烂缺损,致使钡剂进入壁的缺损内,在切线位上龛影位于器官轮廓之外,轴位投影呈类圆形钡斑,见于消化道溃疡.肿瘤性病变的溃疡位于腔内,形成腔内龛影. 12、MRCP:SE序列检查,T2WI水呈高信号,TR和TE时间越长,T2的权重越年夜,水的信号也就越高.采纳很年夜权重的T2WI突显水的结构称为水成像.这一技术科技将整个胆囊、胆管及胰管完整、清晰的显示,称之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13、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越3cm的肝细胞癌为小肝癌. 14、肾自截:肾结核晚期引起肾脏钙化,甚至全肾钙化,向下延续到输尿管,肾功能的丧失称肾自截. 15、牛眼征: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上暗示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肝实质.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1. 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 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 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 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 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 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LT

41.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状肿块,称分叶征,多见与肺癌。 42. 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称空泡征。 43. 毛刺征:瘤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棘状突起,称毛刺征。 44. 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轨道征。 45. 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46. 空气半月征:是指在肺曲菌球与空洞或空腔之间形似月牙的空气透明区,该新月形空隙总是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曲菌球在洞(腔)内是移动的,总是处于近地位。 47. 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肺炎,可表现为肺叶和肺段样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 不规则透亮区(虫蚀空洞),还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 48. 手套征:是指发生在阻塞性支气管扩张时,引起一个肺叶或肺段范围内的带状及条状高密度阴影,从肺门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态似手套状而称为“手套征”。 49. 艾森曼格综合征:开始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当肺动脉高压严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者,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50. 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51. 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52.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53.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54. 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55. 骨膜三角: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征象。 56.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57.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58. Schmorl 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59. 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60. 硬化性骨髓炎:又称Garre骨髓炎,特点为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增生。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61. 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