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单元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分析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

二、单元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五、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六、单元教学安排:

1、倍的认识(例题1,练习十一1、2)

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练习十一

3、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3,练习十一5、6)

3、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一7、8、9、10、1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小学数学_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

大家可以帮他改正一下吗? 看到大家表现,我都忍不住要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课下同学们利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倍,我们下节课一起分享一下。倍,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生2:可以添上1个红点,这时蓝点的个数是红点的2倍,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可以添上一个蓝点,蓝点的个数是红点的3倍,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生4:可以去掉2个蓝点,这时红点的个数是蓝点的2倍。 板书设计 2朵红花看成一份, 蓝花有这样的3份, 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动画引入,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总结本节新课。通过多种情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数学的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具体直观材料的基础之上,对数学的领悟也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另外低年级学生不但好奇心强而且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喜欢表现但思维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师资需要足够的实例和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并且注意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具体到我们班,大部分孩子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比较牢固,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因此,我决定多借助小组合作,让他们喜欢上自由发言,自主探索,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也要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孩子们会愉快地完成数学学习,在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圈一圈”“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建立“倍”的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知识的理解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4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 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其中,《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操场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古对今》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 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本单元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句子、读韵语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音"和"形"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发现,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目标】 (1)课文

1.认识57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2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几歌、对子等不同形式的的语;背通《古对今》和《人之初》。 3.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会读"蜻蜓展规、和风细雨丽"等词语。 4.了解身边小动物的习性和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 保持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2)口语交际 1.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2.打电话时,能用上礼貌用语,把话说清楚;听电话时,能听清楚主要内容。 (3)语文园地 1.阅读"包"部字族文,认识8个生字。 2.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3.能在语境中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 4.运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查字典有一定速度。 5.积累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初步感受歌后语短小、通俗、形象的特点。 6.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巩固已学的生字,了解"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20200528102137)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 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 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 式的建立。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在充分感知 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2.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 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 算的关系。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 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的建立。 2.依据儿童心理学有关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理论,直观演示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心理结构 与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加深其印象,验证操作结果,也便于比较。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如果△×6=★,那么()。 A. △是★的6倍 B. ★是△的6倍 C. ★比△多6倍 2.△的个数是〇的个数的()倍. A. 2 B. 3 C. 4 3.小猴摘了9个桃子,猴妈妈摘的数量比小猴的5倍少3个,猴妈妈摘了()个桃。 A. 42 B. 45 C. 48 4.蝴蝶有12只,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3倍,蜻蜓有()只。 A. 36 B. 4 C. 33 5.12是4的几倍?用算式表示是()。 A. 12÷3=4 B. 12÷4=3 C. 4×3=12 6.100枚1元硬币大约重600克。100000000枚1元硬币大约重()吨。 A. 60 B. 600 C. 6000 7.一个数的5倍是40,求这个数.正确列式是() A. 40×5 B. 40-5 C. 40÷5 8.5的7倍()6的6倍.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9.儿子今年5岁,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妈妈今年()岁。 A. 12 B. 30 C. 35 D. 40 10.参加游泳训练的女生有16人,男生有40人,下列图()没有正确反映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 A. B. C. 11.妈妈买了4个苹果,8个梨,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列式正确的是()。 A. 8÷4=2 B. 8×4=32 C. 8+4=12 D. 8-4=4 12.女孩踢毽子踢了9下,男孩▲,那么男孩踢了几下?算式是:3×9=27。 根据算式,选择最合适的条件()

A. 比女孩多踢了3下 B. 比女孩多踢了18下 C. 踢的下数是女孩的3倍 二、填空题 13.15的24倍是________,725是5的________倍。 14.________的7倍是175,24的32倍是________。 15.爸爸今年36岁,爸爸年龄是小敏的6倍,小敏今年________岁。 16.★※★※★※★★※★★※★★★★★★★增加________个※,★的个数就是※的2倍了. 17. 涂色2个,要使的数量是的4倍,要涂________个,请你涂一涂。________ 18.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________ 第三行画★:________ (要求:■的个数是▲的3倍,★的个数是■的一半) 19.12是4的________倍 20的5倍是________ 136比302少________ ________比276多169 20.小红看一本105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应从第________页看起。 三、解答题 21.看图回答问题。 (1)跳绳的人数是跳房子人数的多少倍? (2)踢毽子的人数是跳房子人数的4倍,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22.明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64岁,去年爷爷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23.一辆轿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比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5倍少1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4.丽丽去买衣服,一条裙子64元,一双袜子比一条裙子少56元,裙子的单价是袜子的几倍?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那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一会儿屏幕上会出现很多个胡萝卜,我们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能最快数出多少个!在心里默默地数,看好了啊!

师:数出来的举手,那咱们来说说吧,谁来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师:大家同意吗?哦,这次大家都同意,看来大家都数对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数这么快的。 师:原来大家是用这种方法数出来的,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咱们用这种方法再来一组试试? 师:都同意吗? 师:我们在数的时候用一点策略,就可以让我们数的又快又准。太棒了,给同学们点个赞。准备好了,上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摆一摆 师: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那你会几个几个地摆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吧![出示2根小棒] 师:老师这有几根小棒?生:2根 师:小棒数是几? 生:2师:有几个2?生:1个2 师:那你能摆出1个2吗?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把它放到第一行。 师:在第二行摆2个2会吗?谁能上来摆?这个同学摆的真好,让我一眼就看出来是2个2。你是这么摆的吗?不是请抓紧改正。 师:3个2呢?请你上来摆,大家是这样摆的吗? (2)说一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倍的认识》测试题A

《倍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1.填一填 2.填一填。 (1)18里面有()个6,18是6的()倍。 (2)24里面有()个8,24是8的()倍。 (3)48里面有()个6,48是6的()倍。 (4)25里面有()个5,25是5的()倍。

(2)操场上跳绳的有5人,踢足球的人数是跳绳的人数的6倍,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口○口=口(人) 6.明明今年4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7倍。 (1)今年妈妈多少岁? (2)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倍的认识》单元练习卷一 1、2的3倍是();5的4倍是()。 2、()的3倍是18;3的()倍是12。 3、5×6=(),表示()个()相加是();还表示()的()倍是()。 4、4的6倍是()个(),算式是()。 5、5个3可以说成()的()倍;7的3倍可以说成()个()。 6、△是○的3倍,△有()个。 第一行:○○○○ 第二行: 7、4×7读作()。它表示()个()是多少,也表示()的7倍是() 8、9的3倍是(),9是()的3倍 9、做一套校服用3米布,有27米布,能做()套校服? 10、一个厂房有两排机器,一排8台,另一排9台,一共有()台机器? 11、列式计算 (1)7的8倍是几?(2)4的9倍是多少? (3)3的9倍是几?(4)4个5是多少?

(5)8个4是多少?(6)6和2相乘是几? (7)5个9相加是几? 12、小汽车准乘5人,大客车准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7倍,大客车准 乘多少人? 13、妈妈买了6斤苹果,买的梨是苹果的5倍,妈妈买了多少斤梨? 14、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多少片花瓣? 15、一件衣服有4个扣子,7件衣服有多少个扣子? 16、小红有5支铅笔,小明的铅笔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有多少支铅笔? 17、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小明和小亮看同样的书,小明看了7页,小亮看的页数是小 明的5倍,? 列算式: 答:。 (2),□的个数是△的7倍,□有多 少个? 列算式: 答:。 (3)花园里有12只蝴蝶,蝴蝶的只数是蜜蜂的2倍,? 列算式: 答:。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介绍事物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以“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三年级上册习作中的语文要素是学生通过观察,体会了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下册习作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四年级上册习作语文要素是学生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下册习作的语文要素则是通过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本学期的习作重点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学生从三年级刚开始时进行观察、想象,到四年级时的能够把一件事写清楚,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然后到本学期的学习运用说明方法来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了孩子的写作能力。 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一主题,本单元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这些内容承载着特定的教学任务和侧重点,从而促进习作关键能力的形成。 本单元导语有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两方面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给下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两篇精读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提供了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样式;《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提供了说明性文章的另一种样式。“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初试身手”通过看图和观察,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方法,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通过批注的形式再次认识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习作再次实践方法,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形成单元学习成果。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抓好“标准”“倍”感深刻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8年10月24日,观摩了小码小学梅杰老师执教了《倍的认识》示范课,现对本节课进行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倍的认识比较陌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几个方面,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迁移,找准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注重操作,发挥主体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教师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教材,帮助理解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出了标准量变了倍数也变了。 四、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渗透方法,提高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 3、时间的计算……1课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学习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二、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单元学习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四、单元学习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五、课时安排:6课时。

部编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语文三下第五单 元教材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教村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错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想象大胆,奇特,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小真的长头发》根据长头发的特点展开想象,描写了长头发各种神奇的用途,表现小女孩的美好梦想。《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在大胆想象中实现了“我”“美好”的愿望。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走进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交流平台”对如何大胆想象进行了梳理,总结,让学生知道大胆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与最象,读想象故事是很有意思的。接下来对两篇精读课文中有趣的想象进行了梳理回顾,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或者根据特点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鼓励学生去尝试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激发想象的体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奇特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手指画”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涂涂画画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提供两个故事开头,让学生接龙编写故事。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是两篇富有童趣的故事,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的一- 些思路,比如,可以顺着事物的特点想象,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着想象。单元最后安排习作“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写一篇想象习作,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如何展开大胆想象有了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习作单元各项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应注意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建议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把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同顾以往的阅读经验,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环节的手指画和续编故事两个练习,进行大胆想象的实践和尝试。建议用好习作

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如果△×6=★,那么()。 A. △是★的6倍 B. ★是△的6倍 C. ★比△多6倍 2.●○●○●●●○○●●●○○要使●是○的2倍,再画()个。 A. 3 B. 4 C. 5 3.100枚1元硬币大约重600克。100000000枚1元硬币大约重()吨。 A. 60 B. 600 C. 6000 4.一个数的5倍是40,求这个数.正确列式是() A. 40×5 B. 40-5 C. 40÷5 5.从图中,我知道()的说法是错误的。 A. 蜜蜂只数÷3=蝴蝶只数 B. 8×3=蜜蜂只数 C. 蝴蝶只数是蜜蜂的3倍6.下列不能表示“★的个数是的3倍”的是()。 A. B. C. 7.小红有40颗红珠子,7颗黄珠子,要使红珠子的颗数是黄珠子的5倍,可以怎么做?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减少5颗红珠子 B. 减少4颗红珠子,减少1颗黄珠子 C. 增加1颗黄珠子 8.学校舞蹈队有24人,书法队有8人,舞蹈队的人数是书法队的()倍。 A. 3 B. 4 C. 5 D. 6 9.小亮今年12岁,爷爷的岁数是他的6倍,爷爷比小亮大()岁. A. 60 B. 55 C. 50 10.一桶油重9千克,下面()的质量是油质量的3倍。 A. 一袋大米重36千克 B. 一袋面粉重45千克 C. 一桶水重27千克11.动物园里有 24 只小猴,小猴的只数是小鹿的3倍,小鹿有()只。 A. 8 B. 7 C. 9 12.如果△是○的5倍,下列正确的关系式是() A. ○×5=△ B. ○÷5=△ C. ○÷△=5 二、填空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建立倍的概念 2.解决实际问题 }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

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六、单元教学方法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 七、课时安排:4课时 】 1.倍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与复习…………………………………………1课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 二、单元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五、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六、单元教学安排: 1、倍的认识(例题1,练习十一1、2)

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练习十一 3、4)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3,练习十一5、6) 3、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一7、8、9、10、11)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学具准备:萝卜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秋天来了,处处都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瞧,这里有胡萝卜和红萝卜。 提问:胡萝卜的根数和红萝卜的根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胡萝卜的根数)现在谁来说说胡萝卜和红萝卜的根数关系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姚海荣 一、认识第五单元 本单元通过5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单位及其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并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为本单元的教学做了铺垫.看起来这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没有相关的后续教学内容,其实不然.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会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使用人民币(如超市物品的价格,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等),为小数的学习做铺垫.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是原本就在本册的,只不过在内容上有所变化.由主题图和7个例题组成: 课题内容 人民币的认识主题图 通过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4幅图,说明人民币 在生活中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例1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例2 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例3 认识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 例4 人民币的兑换 简单的计算例5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例6 简单的加减运算 例7 简单的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人民币虽然很常见,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还是陌生的,他们用得时候不多,接触的也大多是以小面额的人民币为主,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换算及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三、具体分析及建议 第一部分——主题图(52页) 实验版的主题图由三幅图组成,新版教材变成四幅图,增加了用钱卖报纸一图,拓宽了生活中的例子.还增加了了小精灵聪聪说话:“买东西要用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告诉学生人民币的作用和我们怎么对待人民币.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首先让学生观看购物图、乘船购票图和买报纸图,同桌互相说说画面的意思.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体会人民币不仅是我国法定货币,而且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和精神风貌,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国,出示聪聪说的话引入本单元的教学.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进而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层是让学生观看第四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让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中明白存钱的道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的良好习惯. 第二部分——人民币的认识 实验版教材是通过分类活动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的12种,以角为单位的6种,以分为单位的3中).而新教材介绍的是现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将人民币的认识分为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两个层次,以小面额的认识为主.这样新的编排便于学生认识、避免混淆,有助于学生整体了解人民币. 第一个层次:例1、例2认识面值1元及1元以下的硬币、纸币.从学生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认识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以及1分、2分、5分的硬币,完整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这两个最基础的单位关系. 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需要依托具体实物进行,而且不能脱离真是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活动,同时课前要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学具——模拟人民币(第五套).在进行分类时,可以针对分成纸币硬币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让学生结合生活想一想,告诉学生因为小面额货币流通很频繁,纸币磨损快不得不回收旧钞重新印刷使用成本很高.而硬币虽然生产成本并不低,但使用寿命是纸币的4、5倍,不必频繁更换,总的使用成本要低得多.另外,硬币更适用于投币机等

2014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案

2014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 二、单元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五、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六、单元教学安排: 1、倍的认识(例题1,练习十一1、2) 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练习十一 3、4)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3,练习十一5、6) 3、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一7、8、9、10、11) 第一课时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

因数和倍数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说课 一、关于教材的解读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促进数 感的发展。 3.了解质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的判断20以的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4.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5.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单元教学容 (三)、单元知识框架 质数 因数 合数奇数 因数和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四)、单元学习容的前后联系

二、关于课标的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二)、课标解读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 本单元中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只有将概念融入到具体的例子中,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建立,首先是观察9个除法算式,找出它们的异同,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其中一类具有“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共同属性。由整除的本质,过渡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表明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性。又如,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过程,对于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概括与归纳推理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概念 由于这部分容较为抽象,而且所涉及到的概念又多,有些概念如质数与合数,很难结合儿童生活的实例诠释其意义,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相应的教学对策之一,就是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例如,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就容易理解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所以一个数的因数个数一定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乘1,乘2,乘3……可以无限进行下去,所以一个数的倍数个数必然是无限的,因此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算式、并解答: (1)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2)42里面有几个7?42里面有几个6? 2、看图、说说每幅图有几个几? 3、引入,揭示课题。 摆一摆: 第一行有2根小棒,第二行有(3 )个2根,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 )倍。第一行有2根小棒,第二行有(4 )个2根,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 )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创设情境——感知“倍”1)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主题图,你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2)课件出示:胡萝卜和红萝卜, 把红萝卜2个2个圈起来,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3)课件出示:胡萝卜和白萝卜,把白萝卜2个2个圈起来,说明可以圈出5个两根,我们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2、自主探索,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打开书50页,指导学生看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三、练一练 1、摆一摆,说一说。课件出示。 1)一行摆4个,二行摆3个2。 2)一行摆3个,二行摆4个3。 3)红花10朵,黄花2朵。 4)螃蟹9只,小鱼3条。 5)说一说,填一填。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课件展示王丁和李飞捡到的贝壳,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李飞的贝壳比王丁多几个?李飞的贝壳是王丁的几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王丁的3个贝壳圈在一起看成一份,那么李飞的有这样的几份?李飞的贝壳应该几个几个的圈?能圈出几份? 师小结:李飞的贝壳圈了2份,我们就说李飞的贝壳是王丁的—2倍。 3.课件展示:刘林和林杰的话,她们说得对吗?

学生边想边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试着圈一圈。汇报交流: 分别指名说说刘林和林杰说的对吗?说出自己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一行的贝壳数量不同,第二行的数量也不同,为什么第二行都是第一行的2倍? 让学生发现不同中的相同点:虽然数量不同,但是把第一行的贝壳看成1份,第二行的都是2份,所以都是2倍。 4.课件展示小红的话,找出错在哪里? 指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一份是2个,李飞的一份是3个,一份不一样多!应该以小红的2个为标准来圈。 弄清李飞的圈出的每一份必须和小红的一样多!要以小红的为标准。 二、仔细观察,深入理解 1.课件展示张老师和王晶捡的贝壳。(张老师8个贝壳,张老师的贝壳是王晶的几倍?) 先圈一圈,引导学生反复说出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张老师又捡了4个,现在有12个了。(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反复说一说:12里面有3个4,12是4的3倍。 2.如果张老师捡了16个贝壳,让学生把练习纸上的第2题试 圈一圈,填一填。汇报交流: 张老师的贝壳有16个,王晶的贝壳有4个。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3.如果张老师捡了32个贝壳,想让学生把它画出来,再圈出来。学生会嫌太麻烦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寻找更好更简单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