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哲学认识论习题

哲学认识论课后习题

1.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是一位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有句名言:“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这一名言揭示了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真理与权威一定是相互排斥的

C. 只能服从真理不应服从权威

D. 真理与权威有时是相互依存的

2.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率先在浙江和上海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只有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可能是真理

C.只有正确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才能正确利用规律

D.实践的目的全在于获取真理性认识

3.2014年12月,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好奇号”火星探测器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发现,火星曾在较长的时间里存在过比较温暖的气候,平均温度高于零摄氏度,这对证实火星上曾存在湖泊的假设给出了有力支撑。这一事例佐证了

①科学实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②认识总是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认识从实践中来并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④实践的发展为认识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身高明显增加,铁道部将原来1.1~1.4米的儿童票的规定,修改为“随同成年人旅行身高1.2~1.5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加快票和空调票(简称儿童票)”。儿童票购票身高标准上调10厘米,这体现

A.客观规律和主观判断的统一

B.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统一

C.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5.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名日本科学家获奖。他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创造性地解决了高教蓝光发光二极管制造难题,改变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让明亮节能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这表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实践的深入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认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基因农业网组织的一场品尝转基因玉米的科普活动,引发了知名人物方舟子和崔永元在网络上围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大辩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价值判断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②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④真理与谬误没有判断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①不打不相识②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不断创造出新东西。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实践是客观物质的活动B.实践是能动的活动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D.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9.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的新亮点:会场不摆鲜花,代表用的铅笔是用旧报纸做的,会议用过的稿纸要回收利用。节俭新风正在改变中国。这一改变体现了( )

①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调查的对象则主要是城市居民。

从哲学角度看,上表所示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A. 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C.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D. 人类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选择性

11.《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12.下列四句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你把周围的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失败

语言是美丽的花朵,行动才能真正结果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3.“我很忙。”——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而女朋友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个分手的信号呢?这包含的哲理是( )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④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2014年l月22日,霍金在提交给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确切视界,因此经典理论上的黑洞是不存在的,并且现有黑洞理论与量子力学冲突。黑洞这个始终无法观测到的“事实”,从支持到否定,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由此可见

①原有的真理常常在实践中被推翻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真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发展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15.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O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0公斤,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创造这一辉煌业绩的袁隆平院士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告诉我们()

A.实践对人类认识具有决定作用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D.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16.经过十年多的等待,2014年1 1月12日,欧洲航天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分离的“菲莱”着陆器,成功登陆“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这是有史以来人类探测器首次登上彗星。着陆器在彗星表面上检测到有机分子,这或许可以为我们了解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以及进一步探究太阳系带来更多线索。这表明()

①认识是在不断否定真理的过程中发展的②科学实验不断提升人类的认识能力

③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④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7.“科学”流言,就在你身边。比如,自制水果酵素排毒减肥、淡盐水浸泡果蔬可去除农药残留、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车里晒过的矿泉水有害不能喝……等等。科学家用科学事实已经颠覆了网上这些看似真实的无稽之谈。这佐证了()

A.流言是现象,真理是本质

B.真实的东西往往不是真理

C.谬误的叠加就转化为真理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8.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B.认识的发展是不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实践过程

C.认识的发展是从直接经验上升到间接经验的过程

D.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19.中国深海探索厚积薄发,“蛟龙”号在2012年7月26日的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6000米水深大关,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精细的调查平台,为科学探索深海奥秘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材料集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亲身的实践

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B.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C.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22.屈原的天问精神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需要这种精神。有这种精神,就九州生气、风雷滚滚;没有这种精神,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就暮气沉沉、死气沉沉。这表明()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3.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宣示治国理政全新布局。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针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述材料说明()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量变积累的过程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24.诺贝尔文奖获得者莫言称“我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梦境。”他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作品应运而生。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源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25.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指出,亚信的发展历程说明,其倡导的加强多边领域信任措施的理念,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契合亚洲各国的安全诉求。这表明()

A. 认识是实践的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6.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完美收官。探月试验器返回舱精确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此次任务实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可靠飞行、精准回收,堪称完美,全面实现了试验任务的预期目的。由此可见()

A.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D.计划先于行动,认识先于实践

27.单独二孩政策去年开始实施,截至2014年12月,符合条件的1 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生二孩,而生育的仅47万对,新增人口远低于预期。由此,全面放开“二胎”话题引起舆论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表示,今年不会搞全面放开二胎的区域性试点,生育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数据不能代表新政的效果,单独二孩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这表明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②真理具有客观性,政府决策应坚持自己的态度③继续观察能促进谬误与真理的相互转化④追求真理应坚持严谨踏实的态度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8.2014年2月19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刘波团队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分离的FJAT-1383IT菌株,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地球微生物一一芽胞杆菌属的新种。尽管目前还不知道其具体用途,但这一发现无疑为人类利用芽胞杆菌提供了新途径。这表明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利于我们改造客观世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不断丰富认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实践中超越和突破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9.【题文】“你支持转基因吗?”转基因通过基因提取、基因重组、人工选育等技术创造出具有特定遗传性状的个体,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转基因的安全性也引发了公众疑虑,支持派和反对派各持一端,争论不休。对转基因的认识

A. 应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

B. 应以专家的意见为标准

C. 无法得到一致结果,因为真理是相对的

D. 会在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争论中不断深化

30.1910年飞机发明者之一、航空先驱沙尼特说“飞机是不可能商业化的,只能作为比赛项目”。1943年IBM主席沃森断言“全世界可能只能卖出五台计算机”。1981年比尔?盖茨认为“640K内存肯定够用”。如果以今天的科技成就来看当时人们的预测,无疑会觉得可笑。由此可见

A. 想要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

B. 真理应该用时间来证明

C. 认识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

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2.在传统几何学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而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3.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发展到“惠农”。这说明

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否定自身

A. 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34.“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5.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是以解放思想为开端,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的。我国社会主义意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八荣八耻”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三个倡导”的提出,并总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这一发展历程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认识有无限性,真理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6.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

①科学构想源自实践,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②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是发展的,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客观实在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7.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t-Fidelity,可见光通信)。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 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④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8.意大利法庭曾经判几名预测失误的地震专家有罪。专家感到很委屈:预测地震,全世界都做不到,我们怎么负责?但法庭的回答引人深思:既然预测不到,你可以据实回答,至少不乱下判断,当你说出“绝不会发生地震”时,这已经是在判断了,那么,你就必须承担相应后果。这件事告诉我们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C.办事情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随意

D.受实践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39.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奉为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

他们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坦却幽默地说“如果我错了,只要1个证明就足够了,何需100个呢?”这说明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真理总是不断变化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

40.2014年12月19日,国家统计局依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3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修订: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88019亿元,比初步核算增加19174亿元。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反复实践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1.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真理具有条件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4.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45.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人们认为这是兔子的弱点。于是,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游泳。可耗了大半生也没学会,兔子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这个寓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实现主客观的统一,需要条件

D.人们利益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46.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6分)

46.(2)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同国家在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法治建设的正确认识都是真理,都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可以为另一国所借鉴。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基于一定的国情建立起来的的,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囿于既有认识,而应该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认识以此推动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发展。

47.(20分)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1)依据材料一,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四个全面”战略蕴含的哲理。(9分)

47.(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分)“四个全面”战略针对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实践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2分)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实践,对中国的发展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个全面”战略正是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分)

48.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10分)48.(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从“人定胜天”到“美丽中国”,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人定胜天”到“生态文明理念”,再到“美丽中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3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前进。(3分)

49.2014年10月22日,北京市经历了一场漫天的雾霾,人们非常留恋早前的“APEC蓝”。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究其成因,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开始呼吁一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6分)49.(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雾霾造成的危害引导了人们探究雾霾的成因,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2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雾霾气候问题的出现推动人们反思生产生活方式。(2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2分)

50.材料:

2015年春,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著名媒体人柴静以“患儿母亲”身份,陈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因部分内容涉及国有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以及部分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行性等原因,该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一时间,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受到审视和质疑,甚至对于一些质疑的反质疑也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

某环境系学生:作为学了七年环保的人,只知道出门带口罩的方法。柴静勇敢的作为就像一阵号角,号召你要醒过来。

中石化某高层:柴静一知半解,属于“外行看热闹”;雾霾责任在烧煤,在公民,在政府……

某著名财经人:少罗嗦,赶紧多买一点环保题材股票。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该片更像环保部门对各种无奈的一次集体控诉,而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如果纠结于她本人,恐怕没有真正看懂。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的知识,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和“反质疑”并存的原因(14分)。50.(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鲜花和掌声”到“审视和质疑”再到“反质疑”反映了人们认识该纪录片的发展过程(4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整个社会对于雾霾的研究与治理水平制约了对该纪录片的评价活动。(4分)认识活动还受到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该纪录片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3分)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该纪录片刚刚问世,内容的正确性,今后对于雾霾治理的影响等问题,都有待时间检验。(3分)

51.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

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应该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步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依据材料,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12分)

51.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对珠算价值的认识从计算价值到价值质疑,再到教育、启智新价值的深化,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试卷答案

1.A

2.C

3.C

4.C

5.C

6.B

7.A

8.B

9.B10.D

11.C12.C13.D14.D15.A16.C17.D18.D19.C20.C

21.C22.D23.D24.B25.B26.B27.D28.B29.D30.C

31.A32.B33.A34.D35.D36.B37.A 38.C39.C40.B

41.C42.C43.B44.B4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